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一、导言二、背景耳鼻喉科的疾病主要包括中耳炎、鼻窦炎、声带息肉等。
这些疾病常见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通过建立一套临床路径,能够帮助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误诊率。
三、目的本临床路径的目的在于:1.确定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2.提供系统化的疾病处理流程,以提高诊疗效果和治疗质量;3.优化治疗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4.提供患者教育的基础,以便患者知晓疾病的自我护理和预防方法。
四、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本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主要包括:1.选择专家组成员:由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带领一组耳鼻喉科专家组成,确保制定路径的专业性和准确性;2.收集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该专家组对于该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比对国内外相关临床路径,找出适用于本院的最佳路径;3.利用问题导向的方法:根据临床实际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并制定诊疗流程;4.经过专家讨论和修订:临床路径的草稿通过专家组的讨论和修订,确保路径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主要内容本临床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标准,制定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2.检查和评估方法:制定出适用于各疾病的检查和评估方法,以协助确诊和疾病分型;3.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标准;4.术后恢复和康复指导:对于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制定出术后恢复和康复指导措施,以提高手术效果;5.随访和复查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的随访和复查要求,以监测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实施和评估本临床路径的实施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临床路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会议、讲座等形式,向医务人员宣传临床路径的制定目的和内容,并进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悉临床路径的使用方法;2.监测和评估:通过患者的随访和复查,监测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和治疗效果,及时修订和更新临床路径;3.优化和改进:根据实施效果和评估结果,对临床路径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临床路径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7个病种慢乳蛾梅核气暴聋鼻鼽耳鸣慢喉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7个病种慢乳蛾梅核气暴聋鼻鼽耳鸣慢喉目录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55梅核气病(咽异感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458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的门诊患者。
一、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乳蛾病(TCD:BRY01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路径治疗时间≤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及扁桃体肥大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常规检查等。
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

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2声带息肉临床路径73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124喉癌临床路径175鼻出血临床路径226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77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328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379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4310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4811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5412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5913下咽癌临床路径6614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71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75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X-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X-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的门诊患者。
一、慢乳线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乳线病(TCD:BRYO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娘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路径治疗时间≤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及扁桃体肥大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常规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1)烙法。
(2)啄治法。
(3)含漱法。
(4)吹药法。
(5)含服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表(整理打印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天声带息肉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30.0901/30.0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行喉部分或全切除术术(ICD-9-CM-3:30.1-3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ICD-10:C30.0/C31) 行鼻侧切开手术或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1.31/22.6/76.39/76.4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3)行鼓膜置管术(ICD-9-CM-3:20.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302/D34/D44.0) 行甲状腺部分或全叶切除术(ICD-9-CM-3:06.2-06.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5–8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行扁桃体切除术(ICD-9-CM-3:28.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ICD-10:H90.501)行人工耳蜗植入术(ICD-9-CM-3:20.96-20.9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5-17 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下咽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咽癌(ICD-10:C13)行下咽或下咽加部分或全喉切除术(ICD-9-CM-3:29.33/30.2-3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腺样体肥大(ICD-10:J35.2)行腺样体切除术(ICD-9-CM-3:28.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ICD-10:G47.3) 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ICD-9-CM-3:27.69/29.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2019版)-9个病种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ICD-10:C30.0/C31)。
行经鼻外上颌窦切开术、额窦切开术和切除术、其他鼻窦切开术、鼻窦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伴植骨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伴假体置入术、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2.3/22.4/22.5/22.6/76.3901/76.3902/7 6.3904/76.45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鼻塞、涕中带血以及头痛等肿瘤累及相邻结构引起的症状。
2.体征:鼻腔鼻窦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内镜和增强CT加增强MRI检查病变。
4.病理组织学活检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局限于鼻腔筛窦的肿瘤,评估可以经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者。
2.鼻侧切开术适应证:原发于鼻腔、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恶性肿瘤,已经病理诊断,临床认为需要行鼻侧切开术。
3.上颌骨切除术适应证:原发于上颌窦或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已经病理诊断,临床认为需要行上颌骨部分或全切除术。
4.颅面联合手术:累及颅底及颅内的肿瘤可采用颅面联合手术。
5.眶内容物切除术:根据肿瘤侵犯眶内情况而定。
6.颈淋巴结清扫术: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
7.如果缺损影响功能,尽量进行一期缺损修复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0.0/C3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行手术治疗(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

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行手术治疗(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的门诊患者。
一、慢乳线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乳线病(TCD:BRYO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娘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路径治疗时间≤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及扁桃体肥大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常规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1)烙法。
(2)啄治法。
(3)含漱法。
(4)吹药法。
(5)含服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

1.鼻出血2.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鼻中隔偏曲4.分泌性中耳炎5.甲状腺肿瘤6.慢性扁桃体炎7.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8..突发性耳聋9.下咽癌10.腺样体肥大 1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
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内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输血相关检查;(2)凝血因子等检查;(3)鼻窦CT扫描;(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标准-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以下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标准-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植入耗材:听骨植入。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合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的门诊患者。
一、慢乳线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乳线病(TCD:BRYO1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01 )。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 年)、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 2007 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点专科协作组拟订的《慢乳娘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临床常有证候: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脾胃衰弱,喉核失养证痰瘀互结,凝集喉核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点专科协作组拟订的《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路径治疗时间≤3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时期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3.患者赞同接受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察看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一样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色。
注意证候的动向变化及扁桃体肥大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咽部惯例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依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惯例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 1)烙法。
( 2)啄治法。
(3)含漱法。
(4)吹药法。
(5)含吃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植入耗材:听骨植入。
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
4.术中酌情行面神经监测。
5.术腔填塞。
6.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伤口换药。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伤口感染。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声带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1.病史:声音嘶哑。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30.0901/30.0902)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行鼻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鼻镜手术:1.鼻中隔矫正术;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4.上颌窦开放术;5.额窦开放术;6.蝶窦开放术;7.眶尖部手术;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行鼻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行喉部分或全切除术(ICD-9-CM-3:30.1-3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手术:1.喉癌激光切除手术:T1和部分T2喉癌;2.喉部分切除术:T1、T2、部分T3、少数T4,适合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3.喉全切除术:不适合上述手术方式的喉癌患者;4.酌情行缺损修复;5.酌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四)标准住院日。
1.激光切除喉癌手术≤7天。
2.喉部分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18天。
3.皮肤或气管或食道缺损修复术≤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2,D02.0喉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X线胸片、心电图;(5)喉镜;(6)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5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术中用药:止血药、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5-19天。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