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民族建筑的设计美学
建筑的美学
建筑的美学,既包含了实用功能,又融入了艺术审美,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美学的内涵建筑美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建筑美的规律和原则。
它涵盖了建筑的形态、色彩、材质、比例、尺度、光影、环境等诸多方面。
建筑美学旨在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构成,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
二、建筑美学的表现形式1. 形态美:建筑的形态美是建筑美学的基础。
建筑的造型、线条、体量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变化,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我国的故宫、苏州园林等,都是形态美的典范。
2. 色彩美:色彩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的色彩搭配,既能突出建筑的个性,又能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如西藏的布达拉宫,白色的墙体、红色的屋顶,与蓝天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3. 材质美:建筑的材质美主要体现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上。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地、纹理和色彩,展现出各自的美感。
如木质建筑的自然朴实、石材建筑的庄重典雅等。
4. 比例与尺度美:建筑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建筑显得协调、舒适,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比例和尺度堪称完美。
5. 光影美:光影在建筑美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建筑的造型、材质、色彩等,在光影的映衬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如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巧妙地运用光影,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三、建筑美学的价值1. 审美价值:建筑美学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2. 文化价值:建筑美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信仰、习俗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价值:优秀的建筑作品,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的核心内容,它将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发展建筑美学,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天人合一,雅居之美——浅谈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
丝 路 视 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的美学设计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观念与设计思想建立在我国哲学思想与世界观上。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逐渐以文字、图画、图形、纹饰等形式留在历史文化遗产中。
这些美学思想甚至有相应图形组合、事物组合、规律原则等,譬如在我国流传数千年的“儒道学说”等。
不同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能够了解到的是,这些美学思想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留下了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组合。
一、天人合一之美——儒释道学说儒释道学说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浓厚的印迹。
儒道起源于孔子,而孔子的儒道学说则是通过《论语》等著作留下的。
但儒道学说达到鼎盛阶段还是在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才有了儒道学说的发展。
在此之前,我国封建王朝治国所用的思想并不统一,如秦国一直使用的治国思想都是法家学说。
道家学说起源,最早是宗教形式,内含多种内容与多种学说,比如杨朱学派与老庄学派等。
道家起源是来自三皇五帝时期,道家学说经历了多次变革。
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采用儒家学说改造了原始道家,令道家学说成为与儒家学说同样重要的思想。
儒家美学将人的精神道德与自然之美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严重影响到当时人们的居住设计美学观念。
受这一美学思想影响后,人们居住的建筑在具有实用性功能之后,还是让人们明白伦理、明白主次的一种手段。
从封建统治者的皇宫、高门贵族的豪门大宅到普通老百姓的小四合院,不同等级的人,其居所规划也不一样,充分体现出情理相信、礼乐相辅的美学思想。
比如一个高门大户中有正院、后院、偏院等建筑,正院为家主居住,其次为妻子儿女居住。
道家美学则认为天地有大美,只有和“天和”相匹配,才能够进一步达到人道合一的坐忘状态,才能达到浑然忘我的美学境界。
这种道家美学在现代审美研究中,其实就是人自身的、人与对象的情感对象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升华到了浑然忘我、主客同体的状态。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初中美术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范文
初中美术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通过美术课程,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初中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古代建筑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榫卯结构、斗拱结构等。
这些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又呈现出优美的造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手体验古代建筑结构的巧妙,从而加深他们对结构美的认识。
古代建筑在形式上追求对称、和谐、节奏感等。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红墙黄瓦为主色调,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古代园林建筑则注重自然和谐,以白墙黑瓦、曲径通幽为特点,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建筑的形式美。
古代建筑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历史故事等。
这些内涵美是古代建筑的灵魂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古代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了解建筑美学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
古代建筑在自然美方面表现出极大的追求。
无论是选址、布局,还是景观设计,都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如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以山水为骨架,植物为点缀,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考察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古代建筑美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更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艺术的美。
古代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其美学价值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如屋顶形式、结构布局等。
2.分析古代建筑的美学元素,如线条、色彩、比例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建筑的欣赏水平。
4.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1)介绍古代建筑的分类,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2)分析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如木结构、砖石结构等。
(3)讲解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如硬山顶、歇山顶等。
2. 古代建筑的美学元素(1)线条:直线、曲线、棱线等在建筑中的应用。
(2)色彩:建筑色彩的搭配原则及效果。
(3)比例: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屋顶与建筑高度的比例等。
3. 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如庙宇、古城墙等。
(2)让学生拍摄古建筑的照片,并分析其美学特点。
(3)开展古建筑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体验古建筑的魅力。
4. 评价与反馈(1)学生提交古建筑摄影作品及分析报告。
(2)组织学生进行古建筑模型展示,分享制作心得。
(3)期末举行古代建筑美学知识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2.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建筑风格的美学差异。
3.利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古代建筑图片及视频资料。
2.古建筑模型制作材料。
3.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
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介绍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第二周:分析古代建筑的美学元素。
3.第三周:开展古建筑摄影及模型制作活动。
4.第四周:提交作品及进行期末测试。
侗族鼓楼建筑的设计美学研究
侗族鼓楼建筑的设计美学研究作者:闫帮仁石含洲郑梦菲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鼓楼作为侗族村落的地标性建筑,成为侗族文化生活的精神支点和审美焦点,其鼓楼建筑不仅因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协调这种造型形式表现出独特的视觉美感,而且还因主从结构之关系,从空间的维度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韵味。
关键词:侗族鼓楼;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协调;主从结构“有侗寨就有鼓楼,有鼓楼就有侗寨”,鼓楼被视为侗文化的象征,它究竟在侗族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何种文化功能,普遍认为主要有三种:一是家族兴旺及其凝聚力的标志;二是族群议事的场所;三是休闲娱乐所在。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及城镇化的发展,鼓楼的这些文化功能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淡化,传达给人们的是视觉愉悦和美感,正如黑格尔说:“所有建筑首先要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美的艺术不是为满足这种需要的,所以单为满足这种需要,还不必产生艺术作品。
……但是等到日常生活,宗教仪式或政治生活方面的某种需要的建筑目的已获得满足了,还出现另一种动机,要求艺术形象和美时,这种建筑就要显现出一种分化,一方面人这主体或神像,形成了根本的目的,另一方面为着人和神像,建筑提供环绕遮盖之手段。
”[1]鼓楼建筑在其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分化”中,其“遮盖之手段”已演变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侗族鼓楼建筑对称与均衡之美、比例与协调之美、主从结构之美。
1 对称与均衡之美对称是物体中轴线的两边一样,这个“一样”包括内在质量与外在形式两方面。
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各面质量一样,外在形状不一样,叫均衡,它是稳定的,又是活泼的,是有规律的,但又是有生气的。
对称是一种静态平衡,均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对称給人一种直接的视觉效果,一种美感,这种视觉效果或美感呈现的就是均衡之美。
侗族鼓楼建筑就是对称与均衡的完美体现。
侗族鼓楼建筑分为台梁穿斗混合式和穿斗式,前者有点类似汉族普通的厅堂建筑,应该是侗族早期的鼓楼,现已很难看到。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瞿少杰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然而中西传统建筑在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下,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尺度,即中国建筑的人的尺度和西方建筑的神的尺度。
那么对于有着很大差异的中西方传统建筑,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美学差异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差异所在1、建筑用材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虽然中西古代建筑都起源于木构,这已为大量的人类考古发现所证明。
但是,中国(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建筑始终对土木情有独钟,传统建筑仍以木为材的梁架结构体系,沿用了原始的木构结构,并保持了长期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使得中国建筑把木材运用得得心应手,把木材的装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用土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
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
请谈谈羌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形式
请谈谈羌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形式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地。
羌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木结构建筑:羌族地区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很少使用砖石等材料。
羌族人民普遍使用大木椽和大榫卯的传统建筑工艺,从而使得建筑结构非常牢固。
羌族木结构建筑主要有羌寨、羌屋和神庙等,其中以羌寨最为著名。
羌寨多由木头搭建而成,屋顶为对角梁盖,松木地柱分布均匀。
寨子的结构主要包括男寨、女寨和家户,居民分布有序,整体呈现出一种严谨而有序的格局。
二、彩绘装饰:羌族建筑以彩绘装饰为主要特色。
羌寨内外的房屋壁板、梁柱、门窗等均会进行精心装饰,常以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羌族彩绘装饰多以抽象的图案为主,也有一些以动植物为主题的图案,寓意着祈求丰收和幸福。
彩绘装饰不仅起到了美化房屋的作用,更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三、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羌族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斗拱是指屋顶的构造形式,由多个悬臂状的木柱组成,形成弧形的拱状结构。
斗拱结构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牢固稳定,还能够增加内部空间的通透感和采光效果。
斗拱结构在羌族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羌寨、羌屋等建筑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石板屋顶:羌族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是石板屋顶。
石板屋顶由坚硬的石板拼接而成,具有极强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石板屋顶一般呈弯曲状,让雨水顺利流往屋外,保证了建筑的干燥和舒适。
同时,石板屋顶还能够承受较大的风力,有效防止房屋被风吹倒。
五、土地神庙:土地神庙是羌族特有的建筑形式。
土地神庙主要建在羌寨附近或者寨子的出入口处。
土地神庙一般为木质结构,整体呈现简单朴实的风格。
羌族人民对土地神庙有着特殊的崇拜,认为土地神庙能保佑大地的肥沃和人民的幸福。
因此,在土地神庙中举行祭祀仪式成为羌族人民传统的宗教活动。
总之,羌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形式体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美好的追求,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羌族的建筑文化不仅是羌族人民认同自身身份和民族特色的象征,也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思想
理论版理论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不再单单作为一种建筑的形式而出现,更深层次上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与特征,有着自己的艺术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儒释道等思想精髓的美学指导下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意蕴,使得我国的传统美学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特点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园林的初始形态,早期人们开园造林的活动是为当时的帝王和贵族提供狩猎和休息的场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园林中开始出现土山、池沼这样成组的风景,与最初的园林形态有了很大的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随着老庄哲学的推行,中国园林的发展出现了转折。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开始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把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题景观,园林内的建筑仅当做点缀出现,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
园林建筑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这一时期人们将诗画艺术和园林建造结合了起来。
在园林之中展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人文气息,一下子将园林建筑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总体来说园林建筑自开始就是以自然山水风景作为景观的主题,重在展现自然风光,建筑只是为点缀风景方便人们欣赏而存在。
在园林建造中要把自然景观和人工因素结合起来,在自然中增加人工情趣和生活气息,突出自然环境的优美,使自然与人工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美学思想自然与人工的统一始终是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追求。
在建造园林时,造园师们都希望可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审美旨趣。
园林的建造作为中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不仅浸润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不同政治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了不同时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园林内的楼、台、亭、榭等建筑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精神底蕴和美学思想。
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设计美学史中的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
探索研究[摘 要]黑龙江流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发源地,孕育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四个民族的独特设计美学。
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是这片地区设计美学史的鲜明特征。
这些民族的设计美学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简约实用、开放动感、图案丰富,同时融入了自然元素,如鱼、鹿和森林等。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借鉴和交流使得设计美学更加多元化。
同时,外来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的设计美学。
通过研究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的设计美学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独特之美,并为当今设计带来灵感和启迪。
[关键词]黑龙江;四小民族;美学设计;地域特色[中图分类号]J5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003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思源,周晓杰.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设计美学史中的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J].天工,2024(2):37-39.李思源 周晓杰黑河学院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设计美学史中的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7-19世纪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设计美学史研究”(项目编号:22YSE447)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思源(1982—),女,汉族,黑龙江黑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周晓杰(1981—),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设计美学历经千百年的沉淀和传承,具有地域特色与多元交融的独特韵味。
这片土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深刻影响了这些民族的设计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美学风格。
这些民族的设计美学着重表达对自然界的崇敬和融合,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地域特色不仅体现在图案和工艺上,更体现在人文情怀和文化精神上。
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使得设计美学更加丰富。
通过深入研究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的设计美学史,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也能够从中获得灵感与启迪,进一步推动设计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摘要】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本文从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其特点及风格,以及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同时还分析了现代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互动关系。
最后展望了岭南古建筑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古建筑保护与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重视,推动其传承与创新的进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岭南古建筑、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创新设计、历史背景、特点、风格、困境、挑战、现代设计、保护、互动、发展、和谐、重要性、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岭南地区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独特风貌。
岭南地区自古就是华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秦汉时期起,各个朝代相继在此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岭南地区开始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逐渐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格。
岭南地区的建筑多建于山水之间,在山水之间别有一番风味,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屋面上翘,檐口高翘,四角翘角,屋檐的全部部分都褶翘,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岭南古建筑不断演变,融合了各个朝代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中的体现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岭南古建筑中,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之中。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一、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中,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和异彩纷呈之美,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
1.序列层次美: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美和序列美,这种美感体现在建筑布局的有序、建筑风格的渐变以及建筑功能的层次上。
如故宫建筑群,从皇城、内廷、御花园到宫苑,呈现出严谨的序列层次美。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之中,形成优美的画卷。
如颐和园中的万寿山、昆明湖,与建筑相互衬托,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方面讲究对称、平衡和稳定,精巧的构件连接,呈现出独特的结构美。
如木质构件上的榫卯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展现出精巧的工艺。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讲究规格和等级,如故宫的三大殿,建筑规格严格,呈现出稳定美。
这种稳定美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造型艺术,通过建筑的线条、色彩、装饰等元素,展现出优美的意境。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其造型典雅,寓意着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
6.屋顶曲线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曲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如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曲线优美,富有变化,为建筑增添了动态美。
7.异彩纷呈之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装饰方面丰富多彩,如木雕、砖雕、石雕、彩画等,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传统建筑在文化价值方面的体现:1.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如故宫、长城等,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地域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南方建筑的典雅秀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民族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藏族建筑、蒙古族建筑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容性。
浅谈赣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之差异性
浅谈赣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之差异性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风格,但两种建筑在建筑风格、设计理念、装饰技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赣派建筑与徽派建筑之间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1.赣派建筑赣派建筑是江西省传统的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简约精致、朴素典雅。
它们大多是木结构,柱子和梁木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它们的房皮是用青砖做的,外面涂上了白灰,显得亮眼而整洁。
赣派建筑突出的是“意境飘逸、造型灵动、庭院深邃、格调高雅”,透露出江南水乡的柔美之美。
徽派建筑是安徽省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它以其特殊的构造、精湛的技艺、华丽的装饰和运用巧妙的色彩让人充分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徽派建筑的设计讲究层次分明、构造严谨,注重吉祥、富贵、团结、和谐等意境,常成为文人墨客士大夫居所。
徽派建筑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展现出了中国建筑悠久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特点赣派建筑在设计方面注重精致、优雅、高雅的特质,追求悠长的历史厚重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强调布局合理,依赖于富有变化的庭院和大小房间的组合。
艺术造型方面,它善于运用“对称”、毫无碍气”、“流畅”等特点,使整个建筑富有层次感。
而且大部分赣派建筑设计保留了古代建筑的传统,注重建筑的鸟瞰效果。
徽派建筑技巧高超,装饰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徽派建筑遵循建筑美学规律,注重对稳重、厚重的表现,如主屋的高度、屋角或拱卫廊的处置、抬梁式悬挑、中部大柱的设计,以及独特的歇山造就,使得徽派建筑在丰富建筑艺术表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意义赣派建筑在江西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下,融合了南北建筑文化的精华。
其优秀的人文意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建筑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代表了江南水乡文化。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
它是中国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浅析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之比较
浅析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之比较【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的特点和比较,探讨它们在民居建筑中的共同之处和差异。
白族的建筑装饰符号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徽派则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花鸟、山水等传统元素为主题。
在比较中发现,两者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但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具体的装饰符号上则有明显的差异,如白族注重线条的简洁明快,而徽派则更注重细腻的细节表现。
文章总结了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比较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这些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白族,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比较,共同之处,差异,启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的传统建筑领域中,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符号而备受关注。
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民居建筑在外观和内部装饰上都展现着独特的特点。
而徽派民居建筑则是中国南方地区独有的建筑风格,其装饰符号也有其独特之处。
研究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两种建筑风格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为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还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实现文化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本文将对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共同之处和差异,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通过比较两者的建筑装饰符号,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情趣以及历史演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民族建筑装饰符号的研究体系。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白族与徽派民居建筑装饰符号的比较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启示。
徽州古民居建筑审美探究
【城市建筑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徽州古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与其建筑风格媲美者寥寥无几,不管是在建筑形态方面,还是在平面布局、装饰装修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色,清新淡雅的自然美、含隐蓄秀的装饰美、单纯质朴的色彩美、悠远的意境神韵美、和谐的环境人文美更是赋予了徽州古民居建筑极高的审美价值。
文章主要从自然美、装饰美、色彩美三个方面对徽州古民居建筑审美价值进行简单分析。
一、徽州古民居概述徽州古民居是徽州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地域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徽州的地域文化。
徽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徽州古民居承载着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反映着徽州人民的社会生活。
徽州地区气候宜人,享有“天然公园”的美誉,徽州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徽派民居,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徽州古民居已经逐渐成为徽文化的重要象征。
自徽州古民居形成开始,徽州人民面对风云变幻、硝烟烽火以及自然与人为破坏,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保护古民居的壮丽诗篇,使得徽州古民居这一宝贵的民居艺术宝库得以保留至今。
在现代社会,部分地区的古民居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诸如西递、宏村;有的地区被保护和开发成旅游胜地,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例如歙县、黟县。
许多地区的古民居通过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翻修仍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华,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二、徽州古民居建筑特色建筑之所以能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造型特点。
徽州古民居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虽经风雨和硝烟的洗礼以及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依然保留完整性,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民居艺术宝库。
民族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而民族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实践和理论等方面探讨民族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一、历史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承载者。
随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兴起,建筑艺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具体来说,建筑形式、结构、装饰和材料都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古代中国为例,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因此中国的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建筑结构上,古代中国注重规划和谐,建造以四合院为主的建筑群落,各个院落之间互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此外,在建筑装饰上,古代中国采用瓦当、雕花、彩画和金砖等技巧进行工艺美术的具体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高度发展。
二、实践在当今建筑实践中,民族文化对建筑设计依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除了其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民族文化在建筑设计中还具有启示性和可操作性。
就启示性而言,民族文化反映了维持当地环境、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
在如何用设计来表达地域性问题时,民族文化对于形式、材料和概念上的启示非常有价值。
例如,在印度的一些房屋设计上,建筑师注重传统建筑与当代设计的融合,运用民族特色的元素,如柱子的形状、细节精致的装饰以及印度宗教和文化的艺术符号等,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注入现代感。
在可操作性方面,合理运用民族文化的元素可以使建筑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
例如,在阿拉伯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利用阿拉伯太阳纹中复杂的几何图案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通过墙壁和地面的装饰,创造出复杂、富有活力和富有文化传统的视觉效果。
有了这些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元素,建筑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和谐、温馨和凝聚力。
三、理论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建筑美学、设计、结构和工程等多个学科。
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
46撰文/刘华成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
土家族的吊脚楼首先是它的自然美,其次是吊脚楼整体的群落之美,尔后是吊脚楼个体的美, 最后是以吊脚楼建筑为依托体现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之美。
土家族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出于自然的传统意识,更是造就了吊脚楼特有的淳朴风土审美景观,吊脚楼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土家族人随性、积极的民族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民族心理。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类主观性的产物而非自然客观生成的审美活动。
审美文化包含了哲学、美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内容。
民族审美文化的对象就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它关系到如何认识少数民族的审美心理以及它和现代民族审美心理发展的脉络。
民族的审美文化是民族生活条件的反应,即民族特有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历史决定了民族性格的面貌,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客观条件对民族的心理和情趣影响很深。
而民族的审美文化具有全民族的统一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分析阐释民族发展和社会习俗的标准。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建筑模式,是土家族审美文化的代表之一。
首先是吊脚楼的自然美。
吊脚楼的制材主要以木材和石块为原料,抛去了现代化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利用天然的原材料十分自然,显现出绿野仙踪的梦幻场景。
民间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审美风格,一是京城威势型,这是属于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的审美模式,强调的是血亲人伦、现世事功、道德理性,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以这一类建筑多严肃低沉。
二是佛寺香火型,这是属于佛教型的审美文化,这一类侧重于佛寺的建设,重视佛像的建造和装饰,以方便于敬拜佛神。
三是庭院精神型,这一类属于士人型的审美文化,现今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
四是山林淡雅型,这类属于道家型审美文化,也就是吊脚吊脚楼与土家族审美文化47楼所属的类别建筑。
道家以道为至高信仰,认为无形无象、玄之又玄、只可意会无法言说。
雪域胜景布达拉宫的建筑美学阐释
龙珠多杰雪域胜景:布达拉宫的建筑美学阐释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藏族堪舆文化研究”(批准号:18B Z J 05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龙珠多杰(1975-),男,藏族,青海贵德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藏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 要从事藏族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50)摘要:布达拉宫从吐蕃时期初建到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从它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建筑具体实施,无不强烈的反映了藏族社会的宗教和政治色彩。
从建筑选址布局,外部装饰到内部陈设,都展示了藏族工匠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审美情趣,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布达拉宫;建筑;美学阐释一、布达拉宫建筑历史溯源布达拉,是梵语“普陀罗”一语的音变,其意为持舟山(Ri -wo -gru -vdzing ),是观世音菩萨的刹土。
佛 教传人西藏后,藏族人将位于拉萨的布达拉宫誉为世间第二持舟山,即观音菩萨的第二刹土,观音信仰 成为藏传佛教最主要的信仰。
布达拉宫是藏式宫殿建筑与寺院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是主要由红宫、白宫、 四大堡和僧舍,以及山脚下的方城和北面的龙王潭共同组成的城堡群。
布达拉宫的建造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吐蕃时期森康噶布的初建和格鲁派甘丹颇章时期 的扩建。
(一)历史记忆----红山宫殿之兴衰布达拉宫的早期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念赞时期,他在拉萨吉 曲河谷的红山(玛布日)之顶建造行宫居住过,这是布达拉宫的雏形。
但此时佛教还没有传人西藏,行 宫建筑规模较小,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西藏山南雅隆河谷。
公元7世纪,第三十三代赞普松 赞干布迁都拉萨后,在先祖居住过的玛布日(红山)修建了一座高九层的宫殿,名曰“赤则玛布”,意为红 山宫殿。
大昭寺坛城殿西面的壁画忠实的反映了松赞干布时期布达拉宫的规模。
关于宫殿的选址,《五 世达赖喇嘛灵塔志》有这样的记载:相传文成公主勘测拉萨河谷的风水之后,认为拉萨河谷有三座孤山 为二估i®(r ig gsum m gon bo )之魂山,即红山为观世音的魂山(bla -ri ),药王山为金刚持的魂山,帕玛日山 为文殊的魂山,而观音的魂山形如大象卧槽,地形极佳,如果能在山上修建自在观音殿,并筑观世音的化 身(松赞干布)之宫殿,雪域大地便幸福天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不同民族建筑的设计美学在艺术风格上,各民族都爱使用自己的传统装饰而各具特色,呈现出丰富的民族性格。
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效果,镏金、彩绘很有特色,窗檐和入口门楼都喜欢用木雕装饰;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较大;白族民居擅用门楼雕饰和山墙墙面贴砖;傣族的竹楼山墙常用山花竹饰;而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藏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且勇敢、豪迈、粗扩而又热情的民族。
主要聚居在川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近4千米,那里山岭连绵,雪峰重叠,著名的长江、黄河以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都发源和流经这里。
藏族民居的典型传统形式为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维吾尔族的住房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一般或绘制图案。
普通民居、墓陵、清真寺、高台民居等建筑构造、装饰等都具有独特、浓郁的民族特色,许多建筑物上覆穹窿顶,正中有个小塔楼,宏伟古朴、华丽肃穆,极具地域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维吾尔族通常通过用石膏浮雕、彩漆绘制、木
刻图案、木雕组合、砖雕组合与金属花窗等来装饰建筑物,图案有几何图形组合、风景画等多种形式,无论是选用的题材、构图方法、纹样组合、调配色彩,皆独具匠心,丰富多彩, 个性鲜明。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
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
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 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
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傣族常被誉为“水一样的民族”,其民族性格以温柔平和而著称,反映在其建筑中,也体现出追求宁静优美的审美心理和以自然、舒展、简洁、清新为美的观念。
孟连傣族的竹楼,外观简洁流畅,短脊、陡坡,屋顶给人一种舒展中有变化的感觉。
座座隐现于绿荫竹林中的竹楼,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体,显得自然而清新。
回族群众的住房讲究工艺和装潢,颇具民族特色。
如宁夏同心县
的有些回族群众盖小高楼式的房子,门窗全是拱形,大门楼采用绿色的大圆顶式,显得肃穆典雅,格外别致。
大门两侧有用阿拉伯文写的楹联。
宁夏吴忠、同心、三营,甘肃临夏、张家川等地的回族群众,特别是临夏的回族群众在房子的檐头、檩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处搞木雕或砖雕,雕刻牡丹、葡萄等各种花卉图案,抽象多变的几何图形以及卷草式的植物纹样和吉祥如意的图案,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有的回族群众还在大门口做一照壁,照壁用石灰石或水泥装饰,上面绘上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各式图画。
过去一些回族宗教头面人物的住宅更具伊斯兰特色和民族特色,从房子的结构、类型、造型、工艺、装潢、布局、使用,均可看出。
如宁夏哲合忍耶教派的教主马震武过去的金积堡洪乐府、西吉滩住宅,规模都非常大。
洪乐府住宅分有十五个院落,有马震武居住的“爷爷院”,其老婆居住的“奶奶院”,有放经典和热依斯居住的“热依斯院”,有接待宾客的“客房院”,有礼拜和干“尔麦里”的“亭子院”,有洗大小净的“水房院”,还有宰牲的“宰牲院”等。
每一个院的装潢都有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