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把握为人处世之道?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篇一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处世之道读后感
处世之道读后感处世之叙读后感(一)处世之叙是每个人皆要接触的,这么咱们若何来面临人际闭系呢?听了于丹传授粗彩而熟动的演讲后失知。
孔子以为“矫枉过正”是处世之叙此中的要害。
意义是:一件事出作孬战把一件事作过甚了是同样的。
面临本人亲热的人应该有本则的尺寸。
办事的规定、作人的端方,作事的本则要掌握本则的分寸。
优劣之分要看正在何时,借要看作的时分要掌握一种甚么样的尺度。
现在的人很爱任劳任怨,更懂失以德埋怨。
孔子是没有倡导“以德埋怨”的,他倡导的是以曲埋怨,也便是用本人的耿直来面临那所有。
以德埋怨会招致恶性轮回,也会是人熟的一种华侈。
人熟无限,熟也有崖,咱们应该把无限的感情留正在应该运用之处。
譬如,环保的华侈其实不能象征着口灵的没有荒芜,环境的扭转不料味着口灵的扭转。
疾速的作没判断,选择本人最有价值的方法是咱们面临一件事否防止口灵资源的华侈。
正人兴许不克不及防止戕害,然而不克不及被本人所坑骗。
孔子通知咱们人的止为必然要有分寸、本则战尺度。
正在孔子口外的“孬”则是“矫枉过正”。
如,对指导虔诚且酷爱,对伴侣将口比口,甚至二肋插刀。
子曰:“事君数,斯宠矣;伴侣数,斯疏矣。
”则是论语要讲述的哲教闭系。
否睹最得当的间隔是彼此互没有戕害,又能连结和煦。
昨天的社会随物资的开展人际闭系也逐步庞大起去,孬伴侣之间的闭系也更为头痛,这么甚么鸣孬伴侣?“奸告而擅叙之,不成则行,不成则行,无自宠焉。
”于丹传授又讲到,心思教上有种界定为“非爱止为”,便是以爱的名义对爱的人弱止的节制。
英国一位心思教父专士正在书模板外写到:“那个世界上的一切爱皆以聚折为终极的目标。
一切的爱各人皆念最初到一同。
那世界上只要一种爱以别离为目标,这便是怙恃对孩子的爱。
”以是咱们要大白间隔战自力是对人格的尊敬,最亲热的人之间也保有。
那其真也是一种仁爱之口。
这么正在现真糊口外若何看待事情?子曰:“没有正在其位,没有谋其政”。
也便是,正在甚么位置湿甚么事,作孬本人的事,不消来操口另外工作。
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15篇
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15篇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1(1)天子要垂拱天下,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
这一篇由为政开始。
主要谈论如出世立身,施展自己的社会职能。
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君主是天之子。
政府也就成了天下万邦的中心,万民百姓仰慕肃敬。
如果天子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百姓就会像众星一样环绕北斗一样。
而天子则能垂拱而治天下。
(2)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经历和过程。
提出了道德礼教治国的可行性。
(解释孔子的经历)他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礼仪道德。
三十而立是说礼仪道德经过十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就,说明从礼仪道德的学习和实践阶段,进入了传播和教化的时期,有了真正克已复礼的事业,四十而不惑,说明经过十年的传播和教化,在学中知不足,在教中知困,而且有不足就补充,有困惑就解决,十年之后,便可以教学相长,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无所困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自己再经过十年地教化传播,便知道天地自然的命运以及自然所赋予万物人类的命运,六十而顺耳,是说再经过知道天命而作的十年,从而使自己所听到的一切都觉得顺当了。
当你明白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执着什么了,耳朵也就顺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凡所行事言语,如同自然中的春夏秋冬一样,无善无恶,无人无我,没有规矩,也没有无规矩,自由自在无不合乎规矩。
(3)孔子对颜回的认识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整日与孔子相对言语,却从不提出问题,没有积极的反应,好像大义,什么都懂,好像愚钝但并不愚蠢,这种境界就如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由此引发开去,只要你观察所走的路,再看到他所安心立命的事业,什么东西都隐瞒不了的。
(4)对温故而知新的解释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并列句,是说温习探索过去的史实,并且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光知道过去是不成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还要知道新的,既知过去,又知现在,便可以给人做师表了。
(师表:给人学习的表率)(5)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个器物。
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精选19篇)
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精选19篇)论语处世之道篇1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把握为人处世之道?孔子说:“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
那么如何把握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要保持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么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当前人的心灵环境荒芜,自身生命能量浪费,物质繁荣了,但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
怎样才能避免心灵资源浪费呢?就是面对一件事要迅速做出判断,选择最有价值的方式。
宰我问孔子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特别仁义人掉入井中,你会跟着跳下去吗?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也许不能避免许多伤害了,可以被别人欺骗了, 但自己的心不可迷惘,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不可冲动、莽撞行事,做出人生没有效率傻事。
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把握尺度。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是因为“过犹不及”。
你去工作,面对领导,要忠诚,要热爱领导,这没有错;面对朋友要将心比心,甚至是两肋叉刀的,也没有错;但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待朋友,要有分寸吗?子由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
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在阅读于丹先生对论语的解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处世之道的重要性。
论语中的智慧和哲理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更可以影响我们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
首先,我学会了尊重他人。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他人怀有同样的尊重和关爱。
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我学会了谦虚和谨慎。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自负和傲慢。
在面对成功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要谨慎行事,不要轻易冒险和冲动。
最后,我学会了诚实和正直。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诚实和正直
的重要性,他说,“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信,行动果断。
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我们应该保持诚
实和正直的品质,不要说谎和欺骗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和尊重。
通过阅读于丹先生的解读,我深刻体会到了处世之道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谦虚谨慎、诚实正直,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时刻
遵循的准则。
只有在这些准则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走上成功和幸福的道路。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
体会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在于丹的《论语心得》中,处世之道是其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处世之道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于丹强调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即仁义礼智信。
这四个准则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仁义是做人的根本,要有爱心和善良的品德;礼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的习俗和文化;智是要有正确的思维和智慧,要懂得分辨是非;信是要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一致。
其次,于丹强调了做人要有度,要懂得适可而止。
在人际关系中,要懂得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要过于自私或过于苛刻。
要懂得在与他人相处时,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过分强求自己的意见。
最后,于丹还提到了做人要有节制。
在生活中,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不要过于放纵。
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
为一时的冲动而伤害他人。
同时,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通过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刻体会到了处世之道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要懂得尊重他人、适可而止、有度有节制,这样才能够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取得更好的人生。
希望我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做一个更好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处事之道《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
寓朴素中原则中透着变通。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于丹论语心得处事之道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处事之道篇一《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
寓朴素中原则中透着变通。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子曰:“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以怨报怨不足取,那样世界将是恶性循环;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浪费;两者之外,应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即人格,坦然面对一切。
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怀“宽容”之心,对说过自己坏话的人,或做过对不起自己事情的人,不妨坦然一笑,不足挂齿,不去计较。
时间会冲淡一切,是对是错,自在天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行得正,终究是会被人们所认可的。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太过亲密和太过疏远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
距离过近,必然伤及他人。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与好朋友相处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人们常说的“伴君如伴虎”、距离产生美,也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所以对领导也好,对朋友也好,要有事说事,干脆利落,没事就回自己的地方做自己该做之事,实为上举。
否则,总是耗在一起,既耽误了人家的时间,又浪费了自己的光阴,下下举也。
总之,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非爱行为”,即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论语心得处世之道
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把握为人处世之道?下面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心得处世之道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心得处世之道篇一以前,对于《论语》的了解,只限于知道这是一本记载儒家圣人孔子的为人行事以及思想的书,但是在我印象中,那是一本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书,只有老学究之人才会读这样的古董书。
这次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改变了我对《论语》的看法,于丹写的很通俗,结合现在社会现象,无论从载体上,还是心得体会上都让人焕然一新地感觉。
通读了一遍《论语心得》后,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梳洗,最大的收获无过于对人生的态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我最欣赏的于丹对于《论语》那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天地人、心灵、处世、君子、朋友、理想、人生,《论语》中的每一段心得都在传递孔子对生活的态度,那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初读于丹的心得,在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有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知觉中,从于丹的心得里,我审视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似乎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
在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我获得的是豁达的人生态度,特别是由此及彼的小故事像是佛家禅语,让我不自由主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灵魂。
我觉得,一个人想要快乐、简单地生活,首先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先让自己心情快乐,书中写的苏轼与佛印的对话,“有一天,两人打坐,苏轼问佛印,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佛。
苏轼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像堆牛屎。
当苏轼向苏小妹炫耀这件事时,苏小妹说,佛印心中有佛,所以说你像佛,你心中有牛屎,所以说他像牛屎。
”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心情快乐起来。
在这个世界是,我见过,听说过,有钱的人不快乐,没有钱的人有的却很快乐。
《论语》让我学会了处世之道
《论语》让我学会了处世之道《论语》这本书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人生道德的一本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古时,《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必读书目,早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今时,《论语》依旧鞭策着我们。
上学期,我们正式学习了《论语》,其中,我最喜欢的有四则,下面,就由我来讲讲吧!第一则:曾子曰:“我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告诉了我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修养。
使我懂了:时常反省自己,可以使自己更加完美。
第二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一则跟我说人要做到心胸宽广,又要做到意志坚定。
使我懂了“仁”与现代社会所谓的小事一样,都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是,也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一则教会我做人有如松柏,在“浊世”(松柏)中要以松柏之品来面对人生。
叫我明白了遇到了再坎坷的“道路”也要坚强。
最后一则是我记忆最犹新的一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则是《论语》中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使我懂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他人。
这四则都是教会人们处世之道的,我喜欢这四句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上,每一个都变得很自私,每当有利益摆在面前时,就忘记了与他人的约定;每当自己做错事时,就将错误“送给”他人,将名利占为己有。
或许你早已将《论语》背的很熟练,可你做到过吗?让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将心比心,多为他人着想。
让我们一同学习这《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3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2)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一)《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指引人们生活和处世的重要指南。
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对于《论语》中的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面临着各种人际关系问题,例如亲戚朋友之间的纷争、同事之间的竞争等。
孔子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只有真心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在与人相处中,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
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在《论语》中,孔子也谈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事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合作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孔子指出,合作的关键在于真诚和信任。
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实现更大的目标。
另外,孔子还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也是合作中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不要强加自己的意见和做法,要学会妥协和让步,以达到双方的共赢。
最后,在《论语》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论述对于我们成长和进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首先要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只有自律自省,善于反思和批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孔子还提到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思考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变化。
通过阅读《论语心得》,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道理。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社会的学子们,我们需要有作为,但有作为只是一个向征性的目标,只有走好其下的一步步才是关键,这就是要如何融入你的环境。
否则会让自己全身皆贴满“烦恼”两字,甚至会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
再者,心灵的自由,是你紧张工作之后最大的快乐——假如在这个时刻,你能走进老子的人生哲学之中,一定会是一种最佳的休息。
在社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为了想表现自己,而没去考虑自身的能力,事事一揽无余,结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延迟了生产等等局面,让人对你产生某种看法,尤其在今后很难让人相信你。
因此,孔子在书中把此当重点之一提出。
他提出凡事要量力而行,在每个成长阶段你都要去总结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因为人存在太多的缺点,和未发掘出来的潜在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的去弥补缺点,发现优点,然后通过再学习,再提升,这样才会让你的能力和技术层层递近。
尤其是在这信息和科技发达的今天,你就必须抱着学无此境这颗明珠,在社会中力争上游。
另外,复杂的社会当然也有复杂的人群,但是你必须要做你自己。
在此同时也要学会包容。
因为智慧艺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
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
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
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
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在阅读于丹先生的《论语心得》中,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关于
处世之道的部分。
在这个现代社会,处世之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我对于这一部分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于丹先生在书中强调了做人的根本原则是“仁”。
仁者,爱人之心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善良
的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尽量帮助他人。
只有通过用心
去理解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取
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于丹先生还强调了“言之有物”。
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言而无物的人,他们口若悬河,却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而真正有才干的人,往往是谦逊和低调的,他
们的言行举止都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我在学习处世之道中要牢记
的一点。
最后,于丹先生还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让
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做到德行端正,然后才能管
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最终才能够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
这也让
我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够对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对于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和体会。
我会牢记于丹先生的教诲,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做一
个有仁爱之心,有实质性的人,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经典之作,于丹是通过她的解读和注释,将孔子的智慧传达给我们现代人。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和心得体会。
首先,处世之道是以仁为本。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仁德,就是要学会尊敬他人、关爱他人,并将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放在一起思考。
这与现代社会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学习《论语》,我认识到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就必须要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只关注个人利益。
其次,处世之道是要注重学习和修炼。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学习作为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核心。
他提倡要“学而时习之”,即不仅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要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终身学习”的概念,即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要想在社会中有所成就,就必须要保持学习和修炼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处世之道是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中强调了“以礼相待”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孝悌、友爱和谦虚,就必须要学会尊敬他人、善待他人,并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有好的发展,必须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友善的互动方式。
通过学习《论语》,我认识到一个人在处世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论语》给予我们很多关于处世之道的智慧。
通过学习《论语》,我学到了仁德的重要性,学会了注重学习和修炼,还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都对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处世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将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弘扬孔子的思想,以更好的方式面对我所面临的各种处境。
[处世之道]处世之道5篇
[处世之道]处世之道5篇处世之道篇一: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心得读后感快乐的生活,到底怎样才算快乐?又怎样才能快乐的生活呢?《论语心得》对此有所诠释。
《论语心得》是一本根据于丹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所写的书,它主要讲了于丹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在读了《论语心得》之后,我知道了《论语》的真谛:如何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要过上快乐的日子,就必须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讲到: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与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同时,我们还要“修身”: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
这是孔子对理想生活的总结,也被后人奉为理想的指南。
要做到这些主要是要有一颗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心。
可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与别人竞争,少时就已争得个鱼死网破,能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就已不易,更何况要有世外高人般的淡泊呢?不过,只要一个人有心,每天修生养性,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成为一个真君子!于丹教授将《论语》所给予她的感悟告诉了我们,我知道了:只有以淡泊的胸襟,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自然状态中,才能寻找内心的那份宁静,也才能如孔子所说:快乐的生活!处世之道篇二:读后感900字品味人生修身养性——《论语》心得皎皎明月,虫鸣叠叠,秋风入窗,夜长无眠。
一个人,一盏灯,一杯淡茗,一丝愁绪。
当翻开《论语》,所有一切都已化为沉淀,畅游书海,仿佛诵读之声环绕耳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 天地人之道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于丹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于丹论语处世之道心得体会篇一: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尊严。
以怨报怨,以德报怨都不可取,要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也就是你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这就是以直报怨。
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我们今天都在说皮面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子游说:“是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如果没事总跟在国君旁边,虽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豪猪的哲学》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那怎样与朋友相处?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论语-颜回》)“花未全开月未圆”,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在其位,谋其政”:1、原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处理事情,没有远近、亲疏,一切按道义行事。
2、方式。
重“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做事情要考虑后果。
其次要注重礼节。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好好修练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再想法让别人安乐,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连尧、舜都发愁没做好,难道还不够君子么。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在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中,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关于处世之道的部分。
在现代社会,处世之道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品格。
以下是我对于处世之道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于丹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要保持适度和平衡,不偏不倚,既不过于刚强,也不过于柔弱。
这种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情绪左右,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轻易妥协。
这种平衡和适度的处世之道可以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不至于过于被动或者过于激进。
其次,于丹老师还提到了“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
在人际关系中,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够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而要做到和谐,就需要我们学会包容和谦逊,不要轻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认为在现代社会,处世之道还需要我们学会坚守诚信。
诚信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品质,只有我们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说空话,不做虚假的承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诚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在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处世之道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在现代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会继续努力,把这些处世之道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论语为人处世的读后感
论语为人处世的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问答集合。
它以简练、精辟的语言,囊括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人们的处世之道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论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论语》为人处世的一些感悟。
首先,《论语》着重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教诲弟子要行善、尚德,注重品德修养。
他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诚信,信守自己的承诺。
这让我深感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
其次,《论语》教导人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论语》中,孔子常将德行与利益作对比,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金钱利益很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但是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要以德为重,不要凡事只从利益出发,要注重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论语》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他教导弟子应该虚心好学,不拘泥于自己的见解。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对话,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巧言令色,鲜矣仁”等。
这使我明白,学无止境,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时,《论语》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在孔子看来,礼仪是人们社交交往的基本准则,它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和谐相处。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待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与人为善,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论语》中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非常重视家庭伦理道德,他提倡孝顺父母,认为孝是其他道德规范的基础。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家庭的敬重,告诫我们要从家庭中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认识到了孔子思想的卓越和智慧。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1我们学完了《论语》十二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与心得,下面我就来谈谈《论语》带给我的心得。
《论语》中记载的很多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这对不乐于学习的我来说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
我正处于“好之者”与“乐之者”之间。
我虽有兴趣,但不够浓厚。
我需要仔细地挖掘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从中得到百草园般的乐趣,成为一个“乐之者”。
《论语》还提醒了我一点。
就是学思结合。
光只爱好学习可不行,那样只是擅长考试。
我们还需要思考。
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会学习很重要。
学会做人也很重要。
“人不知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这些都是《论语》教给我做人的知识。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因为回到中国娶了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妻子被国人诋毁。
他不生气也不反驳,以自己的行动更改了国人对他的看法。
这才是一个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论语》这本儒家经典让我明白如何学习与做人,我要按照经典持续做下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2《论语》这本书有道德、仁爱、孝道、教育等多种思想,其中主要思想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从中我也懂得了不少: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师,向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应该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在生活中,我要谦虚,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向他的优点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我的跳绳跳得好,琴弹得好,但是胆子小,不敢上台朗诵,应该向胆子大的同学学习,及时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后,不亦说乎?”这句活的意思是:学了之后,要反复的再看,复习,这不是件高兴的事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是这样。
作文《《论语》读后感: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篇一《论语》读后感: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说实话,我以前对《论语》的印象就是:古老、枯燥、一堆文言文。
我妈从小就说要读经典,可我总觉得那些话离我十万八千里,就像听外星人讲话一样。
直到最近,我琢磨着提升一下自己情商,才硬着头皮翻开了这本“天书”。
结果呢?还真挺有意思的。
当然,一开始还是有点费劲,得查字典,得慢吞吞地啃。
但慢慢地,我就发现里面好多道理,其实放在现在也特别适用,甚至感觉孔子老先生就是个预言家,把现代社会的一些乱象都给预测到了。
比如说,最近我办公室来了个新同事,小王,长得挺帅,人也挺热情,刚来那几天,那真是八面玲珑,对谁都笑眯眯的,嘘寒问暖,逢迎拍马那是相当的到位。
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这小子,有点“过”了吧。
后来我仔细想想,《论语》里不是说了嘛,“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小王,嘴巴太甜了,甜得有点让人发慌,感觉不真诚。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事闹矛盾了,之前那些好话,全打了水漂。
我呢,自认为性格比较直爽,有话就说,从不拐弯抹角。
可有时候,直率过头就显得有点粗鲁了,这也不符合《论语》里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就拿上礼拜来说吧,我们部门开会讨论方案,我当时觉得小张的方案简直漏洞百出,直接就当着大家的面怼了他一顿,说的挺难听的。
小张脸当时就绿了,虽然会后他没说什么,但我总觉得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后来想想,我应该委婉点,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指出不足,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其实,《论语》里教的很多都是为人处世的技巧,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细细琢磨,就能从中受益匪浅。
它不像那些心灵鸡汤,让你瞬间感觉醍醐灌顶,但它却能让你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慢慢变得更好。
我感觉我现在看问题更周到了,处理事情更稳妥了,人际关系也更和谐了。
篇二《论语》读后感: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继续说小王的事儿。
他那种“巧言令色”的风格,其实在公司里还挺常见的。
很多人都喜欢走捷径,巴结领导,溜须拍马,想以此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
导读: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社会的学子们,我们需要有作为,但有作为只是一个向征性的目标,只有走好其下的一步步才是关键,这就是要如何融入你的环境。
否则会让自己全身皆贴满“烦恼”两字,甚至会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
再者,心灵的自由,是你紧张工作之后最大的快乐——假如在这个时刻,你能走进老子的人生哲学之中,一定会是一种最佳的休息。
在社会中,难免会有一些为了想表现自己,而没去考虑自身的能力,事事一揽无余,结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延迟了生产等等局面,让人对你产生某种看法,尤其在今后很难让人相信你。
因此,孔子在书中把此当重点之一提出。
他提出凡事要量力而行,在每个成长阶段你都要去总结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因为人存在太多的缺点,和未发掘出来的潜在的能力,你要尽可能的去弥补缺点,发现优点,然后通过再学习,再提升,这样才会让你的能力和技术层层递近。
尤其是在这信息和科技发达的今天,你就必须抱着学无此境这颗明珠,在社会中力争上游。
另外,复杂的社会当然也有复杂的人群,但是你必须要做你自己。
在此同时也要学会包容。
因为智慧艺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
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
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
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
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宽容,生活中的一门技巧,宽容一点,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美好。
所以,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用犀利在目光观望长远的目标,用那雄壮的翅膀拍击长空,追求自己的目标,用锋利的爪子抓住每个机会,用尖锐的叫声呼唤胜得的到来。
论语中处世之道读后感(二)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此外孔子还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
以德抱德。
”
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事态度。
当然孔子也不提倡“以怨抱怨”,同样“以德报怨”也不可取。
因为如果你采用“以德抱怨”你要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那么在这两者之外我们只好采用第三种人生态度去处世了。
那就是用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的耿介,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那么我们做人又该怎样与朋友们交往呢?《论语》告诉我们说,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这就是禅道中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
这是人间最美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园,马上就要缺损了。
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做事,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那么言下之意就是“在
其位,一定要谋其政。
”那么我们做事的原则是什么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没有薄,没有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一切按道义行事。
孔夫子最鼓励的就是少说多做。
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这种谨慎在《论语》中被概括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样做事的好处就是“寡悔”让自己少一点后悔。
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
其实,与其抱怨,不如反躬自省。
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做事把握分寸,说话少一些抱怨,少发一些牢骚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修身养性,也就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很多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