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与隔离

合集下载

医院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在医院护理病房中,消毒和隔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主要讨论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的要求、执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

一、消毒制度的重要性在医院护理病房中,消毒是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防止感染的传播。

特别是在病原体易于传播的季节或疫情时期,消毒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消毒制度的要求1. 医院护理病房应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明确消毒的对象、方式、频率等要求。

消毒的对象包括病房内的物品、器械、家具等,消毒的方式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等,消毒的频率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2. 消毒要求根据患者病情、传染性及感染途径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处理。

对于传染性强的疾病或病患,消毒要求更为严格,例如采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3. 消毒制度应明确消毒环节的责任人,监督消毒的执行情况。

责任人应具备专业的消毒知识和技能,确保消毒过程的安全有效。

三、消毒执行流程1. 消毒前,应对病房内的物品进行清洁,去除污渍和污垢,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完成后,进行消毒处理。

2. 消毒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 消毒后,应对消毒环节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的效果符合标准。

对消毒后的物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没有残留有害物质。

四、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在医院护理病房中,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的隔离措施,可以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五、隔离制度的要求1. 医院护理病房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隔离制度,明确隔离的对象、标准、方法等要求。

隔离的对象包括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或疾病,有隔离需求的患者等。

2. 隔离制度应依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播特点等因素确定隔离标准。

例如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应采取空气传播隔离等措施。

3. 隔离措施应科学、规范,避免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良影响。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7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7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___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

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____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

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体温表用____%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医院和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医院和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医院和重点部门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内部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是防控医院感染、减少医院内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全院职工必须认真执行,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科室、病区及其他工作场所的消毒与隔离工作。

第四条医院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卫生部门规定编制并不断完善消毒与隔离工作计划,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第五条医院应当配备专业消毒人员,对医疗设施、器械、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

第二章消毒工作第六条医院消毒工作应当根据医院内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并制定不同的消毒方案。

第七条高危区域包括手术室、ICU、感染科病房等,需要实施定时、彻底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第八条低危区域包括门诊部、普通病房等,需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第九条医院应当对医院设施、器械、用品等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第十条医院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方法,并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三章隔离工作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隔离管理制度,对有传染病病例涉及的区域和人员实行隔离管理。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级别的隔离管理,确保传染风险最小化。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加强对隔离病人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隔离规定,不传播疾病。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隔离病人的饮食、起居、护理等进行特殊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隔离区域的环境清洁和空气消毒,确保隔离区域的卫生安全。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与隔离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消毒与隔离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消毒与隔离意识。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5篇)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5篇)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证病房环境的清洁与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对病房内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1. 病房消毒管理:- 定期进行病房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床铺等物品的消毒。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 对重点区域,如化验室、手术室、厕所等地方,加强消毒频率和严格管理。

2. 隔离管理:-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类隔离。

-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单独病房、独立卫生设施、专人照料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严格控制访客流动,限制陪护人数和时间,确保隔离效果。

3. 定期培训与监测:- 对病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加强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消毒知识。

- 定期进行病房环境监测,如空气质量、微生物指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文明宣传教育:- 加强病房内的文明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陪护人员的文明素质和卫生意识。

- 引导患者和陪护人员正确使用病房内设备和工具,并如实告知病房工作人员病情变化。

5. 信息管理:- 建立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台账,记录消毒措施和隔离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 建立病房感染病例报告机制,及时上报和处理病房内感染事件。

通过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防控疾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程序,不断优化和完善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交叉感染,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1. 病房布置:病房的设计和布置应满足卫生标准,包括室内空气流通、光线明亮、干净整洁等要求。

2. 病床管理:每张病床应具备个人隔离空间,并设置适当的隔离屏风或帘子,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隔离。

3. 病人入院管理: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医院应有专门的接诊流程和隔离房间,确保患者及时被隔离和治疗。

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在医疗机构中,规范的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是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良好的消毒工作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科学的隔离措施可以阻断传染途径,减少疾病传播;完善的个人防护装备则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消毒工作消毒的重要性消毒是保证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杀死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医疗环境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等,而化学消毒则包括酒精、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

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设备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频率和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范和制度,制定消毒的频率和标准。

常见病房、手术室、诊疗室等医疗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特殊病例和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室更要加强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设备,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隔离措施隔离的类型和原则医疗机构应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染特点,采取不同级别的隔离。

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在确定隔离类型时,应遵循“谁传染、谁隔离”的原则,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隔离措施的执行医疗机构在执行隔离措施时,应充分保证隔离病区的空气流通、废气排放等,有效控制传染途径。

此外,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被感染。

定期对隔离病区进行消毒,确保病原体不会通过环境传播。

个人防护装备防护装备的选用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进行医疗操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服等。

不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防护装备的选用也应有针对性。

防护装备的佩戴和更换医护人员在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和脱除方法。

防护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更换,尤其是对于易受污染的部位。

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防护装备的质量,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在医疗机构中,规范的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举措。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一、消毒与灭菌方法(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耐热或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内窥镜可选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记录。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灭菌后,应进行效果监测。

二、消毒隔离管理细则(一)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堆放食物。

(二)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手卫生制度。

(三)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并及时更换;退出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四)无菌操作前注意周围环境应该清洁无尘、洗手、戴口罩、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五)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

(六)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耐刺容器中。

(七)凡操作者在接触血、排泄物、分泌物及配制化疗药物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八)各种污染治疗器械用加酶剂充分浸泡清洗后再消毒灭菌。

(九)发现有烈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就诊并报卡(传染病人管理制度),肠道传染病应限制接触范围,用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医院消毒与隔离知识培训

医院消毒与隔离知识培训

医疗器械的分类
• 1 高度危险医疗器械 • 2 中度危险医疗器械 • 3 低度危险医疗器械
高度危险医疗器械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 无菌液体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粘膜的物品,一旦被污染具有高度感 染的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 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应采用灭菌方法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标准预防
•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损伤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 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 隔离等预防措施
•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 疾病的传播
•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4、使用时要现用现配,使用中作用时间一定
要足够。
乙醇的使用方法
• a.擦拭法:75%乙醇用于消毒皮肤或物品表 面;
b.浸泡法:75%乙醇用于浸泡消毒,时间5~ 10分钟以上。
注意事项
• a. 乙醇易挥发,应加盖保存,并定期测定有效浓
度;
• b.乙醇浓度超过80%,消毒效果会降低; • c.乙醇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和创面的消毒; • d.乙醇易燃,应注意加盖并避火保存。
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 1、浸泡法:常用食具、物体表面的消毒。 有效氯250-5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2030分钟。
• 2、擦拭法:消毒浓度用250-500mg/L 的有效氯溶液擦拭。
• 3、喷洒法:用常量喷雾喷洒含有效氯 浓度500-1000mg/L消毒液到物体表面,作 用60分钟。
注意事项
•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医院消毒隔离基本原则

医院消毒隔离基本原则

医院消毒隔离基本原则在医院中,消毒和隔离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可以有效地遏制疾病的传播,保护医院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和去除具有病原性的微生物,在医院环境中消除病原体的过程。

而隔离是指将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者潜在感染者隔离在特定的区域或房间,以防止信息传播给他人。

医院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是要实施系统化的、有序的、全面的措施,以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安全和无菌。

以下是医院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1. 制定消毒隔离方案:医院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病种、科室特点和医护人员的数量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方案。

消毒隔离方案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消毒杀菌剂、消毒器械等具体细则。

2. 严格执行规定: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规定,切实做到手消毒、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等工作。

特别是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更应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保护他人免受感染。

3.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同时,应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消毒隔离意识。

4. 使用合格的消毒杀菌剂:医院在执行消毒工作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杀菌剂,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和器械,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使用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5. 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同时,要建立消毒隔离档案,记录消毒隔离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为日后的查阅和总结提供依据。

6. 加强对卫生环境的监测和检测:医院应加强对卫生环境的监测和检测,定期对医院的空气、水质、器械、设备等进行检测,确保医院的环境清洁度符合标准要求。

7. 强化消毒隔离宣传教育: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消毒隔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消毒隔离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消毒器械和设备,共同维护医院的卫生环境。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示例:1. 门诊部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接待区:定期对接待台、椅子、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 诊室:医生每次诊断完患者后,要对诊台、医疗设备、诊断工具等进行消毒。

- 候诊区:定期对候诊区的椅子、桌面、地面等进行消毒,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

2. 住院部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每次患者出院后,要对病床、窗台、床头柜等进行全面消毒,更换床上用品。

- 护理站:每天定期对护士站的工作台、设备、电话等进行消毒。

- 患者餐厅:餐具、餐桌、餐椅等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器械: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手术间:每次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台、地面、墙壁等进行全面消毒,保持洁净环境。

- 手术服:医生和护士要定期更换手术服,每次手术结束后要进行专业消毒。

4. 检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台、工作台: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后,对实验台、工作台等进行消毒,避免污染。

- 仪器设备:每天检测完毕后,对仪器设备进行消毒,保持正常运行。

总结: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设立的。

医院要定期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和无菌状态,同时还要确保医务人员使用防护设备,遵守个人卫生要求,以减少感染风险。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规范消毒隔离操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持续改进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第四条各部门及科室在消毒隔离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2. 根据各类病原体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3. 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 提高员工的消毒隔离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培训。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和科室的消毒隔离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毒隔离是预防和控制医院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各医院和科室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一般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1.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病区是医院中最高风险的区域之一,因此对于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病区进入人员应做好手部消毒,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并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入病区。

(2)对于病人的隔离,应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分区隔离,并定期进行消毒。

(3)病区内的不同区域,如护士站、病人床位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2. 门诊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门诊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待着大量患者。

因此,门诊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也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门诊部门进入人员应做好手部消毒,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

(2)对于门诊室、候诊区、医生工作台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3)对于有传染病病人的门诊,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三、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 内科的消毒隔离制度(1)内科病房要做好进出人员的登记和消毒工作,实行进人员体温检测制度。

(2)对于不同的感染病例,应当进行相应的分区隔离,并定期消毒。

(3)对于进出病区的医护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2. 外科的消毒隔离制度(1)外科手术室要做好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的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清洁。

(2)对于手术室进出的医护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对于手术室中的不同患者,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和消毒。

3. 儿科的消毒隔离制度(1)儿科病房的进出人员要做好登记和消毒工作。

(2)对于有传染病的儿童患者,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

(3)进出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
是指医院为保障病人、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用于进行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消毒管理: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部门、人员和职责,制定消毒操作规程和流程,并规定消毒剂的种类、用量和使用方法。

2. 隔离管理:规定感染性疾病病人和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病人的隔离措施,包括病房布局、隔离间的规划和设计等。

3. 灭菌管理:规定医疗器械、器具和设备的灭菌操作要求,包括使用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剂的选择。

4. 个人防护:规定医护人员和病人在医院内进行个人防护的要求,包括洗手、佩戴口罩、穿戴防护服等。

5. 垃圾处理:规定医院内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确保垃圾的安全处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6. 健康教育:开展有关卫生防护和感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和病人的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以上是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医院根据需要可能会有所不同。

医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灭菌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精选范本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精选范本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精选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预防医院感染传播,提高医疗效果,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各种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药房、洗消中心等环境进行日常消毒和隔离管理。

二、消毒要求1.医院内的各种病房、手术室等应每日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2.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等应根据规定定期进行消毒;3.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4.医院经常接触的地方,如电梯、扶手、门把手等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三、消毒方法1.医院消毒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喷洒消毒液、紫外线消毒等;2.消毒液的配制必须按照规定比例进行,不可随意更改;3.消毒过程中需要注意通风,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健康;4.医疗废物的处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不得私自处理。

四、隔离措施1.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用于隔离各种传染性疾病;2.隔离病房应设立专门的通道和设施,确保与其他病区的隔离;3.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做好个人防护;4.隔离病房的空气应定期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五、培训和考核1.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方面的培训;2.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3.对于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进行及时的整改和培训。

六、监督和检查1.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2.定期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医院内各环境的卫生状况;3.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七、制度执行1.医院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文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程序;2.各部门应严格执行制度,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有效进行;3.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员,应做出相应的处理,严肃追究责任。

总结: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严格遵守制度,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感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清洁消毒与灭菌原则1. 清洁:先清洁后消毒,采用湿式清洁法,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室内、走廊、地面、物表等清洁或消毒。

2. 消毒:根据需要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在感染爆发时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采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3. 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三、清洁消毒与灭菌措施1.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3.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4.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务必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状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5. 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必须彻底擦拭地面、物表,包括冰箱、空调、壁柜、门窗、电脑等,消除卫生死角。

6. 随时整理治疗、护理用物,保持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整洁。

7.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8.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择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

9. 擦拭各区域的毛巾及拖布应做到定室、定位使用,固定放置、标志明显。

10. 每次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清洗并用。

四、隔离措施1. 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医院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医院病房是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场所,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以下是详细的医院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病房环境消毒1、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一般情况下,每日通风不少于 2 次,每次 30 分钟。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如雾霾等,可适当减少通风次数,但应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空气净化。

2、病房地面应每日湿式清扫 2 次,遇污染时应及时消毒清洁。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用后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3、病房内的床头柜、床架、椅子等物体表面,应每日擦拭消毒 1 次。

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即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4、病房内的门窗、墙壁等每周至少清洁 1 次,保持表面清洁无积尘。

二、医疗器械及用品消毒1、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体温计使用后应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血压计、听诊器等使用后可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2、氧气湿化瓶、吸引器瓶等应每日更换消毒。

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吸引器瓶内的引流液应及时倾倒,并进行消毒处理。

3、各种穿刺针、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的原则使用,使用后应立即毁形,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4、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剪、镊子等,应先进行初步清洗,然后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三、患者用品消毒1、患者的床单位,包括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周更换 1 2 次,遇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的床单位应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

2、患者的衣物、毛巾等个人用品,应定期更换清洗。

患者出院后,其衣物、被褥等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患者的餐具应专人专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

可采用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的方法。

四、医疗废物处理1、病房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内。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清洁与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的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与医院内部规范,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人员。

所有与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相关的活动和流程均应遵循本制度。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消毒管理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灭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医院消毒分为环境消毒、物品消毒和手消毒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消毒:每日对病房、走廊、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每次消毒需有记录。

- 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敷料等需进行消毒处理。

高风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式,低风险物品应用适当的消毒方法。

- 手消毒:医务人员需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进行手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确保手部无菌。

3.2 灭菌管理灭菌是指将物品表面及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完全消灭的过程。

医院内的灭菌管理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灭菌方法:根据物品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 灭菌监测:每次灭菌后需进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监测结果需记录在案,并定期进行审核。

3.3 清洁管理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基础,医院内的清洁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清洁:对各类设施、设备及环境进行定期清洗,确保无污垢和积尘。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根据不同表面和区域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

- 清洁记录:每次清洁后需填写清洁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3.4 隔离管理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院的隔离管理要遵循以下规定:- 隔离区域划分:对传染病患者设立专门隔离区,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

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___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____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三篇)

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三篇)

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一、保持治疗室、换药室整洁,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清楚。

医务人员衣帽整齐,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检查、治疗操作前后洗手。

二、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处置。

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上报病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四、特殊感染(脘毒、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患者,按照“特殊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五、积极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六、病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每周一次。

床单位湿式打扫,一床一巾一换。

每日消毒液擦拭桌、柜、门窗、地面一次,一桌一布用后消毒。

七、病人洗漱用具、餐具专用,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八、各室保洁用具专用,标志明显,用后消毒。

九、病人被服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污染被服定点放置,不得在病室、走廊清点被服。

3全院消毒隔离制度(二)一、保持治疗室的清洁、整齐,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逗留;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严格洗手。

二、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三、无菌容器每周更换消毒____次,注射器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____小时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____小时不得使用,最还采用小包装。

五、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区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六、弯盘、止血带、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物全部置于液面下,干燥保存备用。

七、每日以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墙面、窗台、地面____次,紫外线消毒____次,每____周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

八、各种污物、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原则分类放置。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加重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消毒制度1.1 消毒目的- 消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院感的传播。

1.2 消毒种类- 高温消毒:如蒸汽灭菌、热风消毒等。

- 化学消毒:如酒精、氯化物等。

- 辐射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等。

1.3 消毒方法- 表面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表面进行消毒。

- 手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2. 隔离制度2.1 隔离种类- 接触隔离:患者与其他人的接触受限。

- 飞沫隔离: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受限。

- 空气传播隔离: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受限。

2.2 隔离措施- 单间隔离:将感染患者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内。

- 区域隔离:将感染患者集中在同一区域内。

- 密切监测:对隔离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

3. 培训与教育3.1 院感培训- 医护人员接受院感预防和控制的培训,了解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3.2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院感预防的教育,如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

4. 设备与设施4.1 消毒设备- 医院应配备先进的消毒设备,确保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

4.2 隔离设施-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配备相应的隔离设施和装备。

5. 监测与评估5.1 监测指标- 监测院感发生率、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风险。

5.2 评估方法- 定期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总结: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隔离措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同时,培训与教育、设备与设施的完善以及监测与评估的持续改进也是确保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消毒管理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管理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管理隔离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医院内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健全和完善医院的消毒管理隔离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医院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内消毒管理和隔离管理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医院内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消毒管理1.消毒用品的准备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选用符合标准的消毒用品。

对于消毒用品的存放、保管和管理,医院应当制定详细的规定,确保消毒用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消毒操作流程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消毒操作流程,包括消毒设备的使用、消毒剂的配置、消毒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

消毒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3.消毒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当建立消毒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对于消毒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消毒记录和报告医院应当建立完整的消毒记录和报告制度,对每次消毒操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量、消毒设备状态等重要信息。

对于消毒记录不完整或者消毒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当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消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医院应当建立专门的消毒管理部门,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对于消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当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消毒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隔离管理1.隔离病区的设置医院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合理设置隔离病区,确保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

对于不同传染病的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隔离措施的执行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隔离措施执行流程,对隔离病区的入口和出口、访问时间和方式等进行严格管理。

对于隔离病区的空气、水质和垃圾处理等环境要求,应当严格执行,确保隔离病区的卫生和安全。

3.隔离病人的管理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隔离病人的管理制度,包括隔离病人的饮食、洗漱和床铺等生活照料,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程序、个人防护措施等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医院管理规范要求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 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 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 彻底清洗干净,在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 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 底清洗干净,再消毒和灭菌。所有医疗器 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 机管道、早产儿温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 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隔离
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 制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 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 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
重要性: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和预防医院感 染的重要措施。
隔离的分类
传染病隔离:是指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 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 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 通过隔离,可疑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
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 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
医院消毒与隔离
感染链
目录
1、消毒的基本知识 2、隔离的基本知识 3、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
消毒
是指用武力和化学的方法差灭或清除传播 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 理。
重要性: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消毒的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 消毒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 灭菌法,机械除菌。
注射部位消毒,创伤皮肤、黏膜消毒。 注意事项:稳定性差,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作用
我院常用消毒剂
速消净浸泡消毒的浓度与配置
浓度 500PPM 1000PPM
2000PP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法
配置方法
用于拖把、擦拭、浸泡网套等 用于浸泡无感染的体液
1000ML水+1/4包(5G) 2000ML水+1/2包(10G) 3000ML水+3/4包(15G) 4000ML水+1包(20G)
隔离区域的清洁消毒
1、清洁区: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必须先 消毒处理。
2、半污染区:应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3、污染区:对此区域要做好随时及终末消
毒工作。
隔离要求
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 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必须穿隔离 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 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
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擦拭法,熏蒸 法,喷雾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根据消毒的效力: 1、高效:戊二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
氧乙酸。 2、高、中效:含氯消毒剂。 3、中效:乙醇、碘酊、碘伏。 4、低效:氯已定(洗必泰)。
部分化学消毒剂: 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高效
1、戊二醛:能杀灭细菌、真菌、芽孢和病毒。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
1000ML水+1/2包(10G) 2000ML水+1包(20G) 3000ML水+1·5包(30G) 4000ML水+1/2包(40G)
用于浸泡感染性体液
1000ML水+1包(20G) 2000ML水+2包(40G) 3000ML水+3包(60G) 4000ML水+4包(80G)
我院常用消毒剂
我院常用消毒剂
隔离区域的划分
(1)清洁区: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 域。如治疗室、配 餐室、更衣室、值班室、 库房等场所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 药房,营业室等。
(2)半污染区: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 染的区域。如护办室,病区内走廊,检验 室等
(3)污染区: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病区外走廊。
相关疾病的传播途径
经接触传播——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 皮肤感染等。
经飞沫传播——百白咳、白喉、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腮腺炎等。
经空气传播——肺结核、水痘等。
相关疾病传播途径
隔离标识
空气传播隔离——黄色 飞沫传播隔离——粉色 接触传播隔离——蓝色
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和预防 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是,应在标准预 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预防措施。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 离房间。(受限制的,至少同种病原体感染的 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和化学方法进行灭 菌消毒。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先物理灭 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 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末、 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 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消毒 首选物理方法,不能选择物理方法的选择 化学方法)
4、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 选择灭菌、高、中、低效消毒剂。使用化 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 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 同时注意配制的有效浓度。
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手 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 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 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疫源 地等的消毒,可用于乙肝病毒、结核病毒、 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
注意事项:性质不稳定,有腐蚀漂白作用。
中效
4、乙醇:对肝炎病毒及芽孢无效 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物体表面及医疗器械的
消毒。 注意事项: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不宜用于
黏膜和创伤皮肤。 5、碘伏:能杀灭细菌病毒等。 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浓度分别科用于手术部位、
的消毒与灭菌。 注意事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的刺激
性较重,注意防护 2、环氧乙烷: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
氏体和芽孢。 适用范围(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
于电子仪器,医疗器械、金属,书,一次性诊疗 用品等。 注意事项:易燃易爆具有一定的毒性。
高、中效
3、含氯消毒剂:能杀灭各种致病菌、病毒 和芽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