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合集下载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

LTE信令与协议LTE(Long-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LTE系统中,信令和协议非常重要,它们负责控制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LTE信令与协议。

首先,LTE中的信令分为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信令和用户平面(User Plane)信令。

控制平面信令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连接,包括对移动终端的接入、鉴权、安全控制等;用户平面信令用于传输实际的用户数据。

在LTE中,控制平面信令主要采用S1-MME接口和S1-U接口进行传输。

S1-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接口用于传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与eNodeB(基站)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例如用户的接入、鉴权、位置更新等。

S1-U接口用于传输eNodeB之间的用户平面信令,例如用户数据的传输和QoS(Quality of Service)设置。

此外,LTE系统还使用了X2接口和S6a接口。

X2接口用于传输eNodeB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例如切换过程中的协调和邻区管理等。

S6a接口用于传输MME与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例如用户的鉴权和临时标识的生成等。

在LTE中,主要的协议包括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X2AP(X2 Application Protocol)、GTP(GPRS Tunneling Protocol)和Diameter协议等。

S1AP是LTE系统中控制平面信令的核心协议,它定义了MME与eNodeB之间的消息格式和协议流程。

S1AP协议用于控制用户的接入和切换等过程,包括UE Context Setup过程、Initial Context Setup过程、Bearer Setup过程、UE Context Release过程等。

s1ap协议

s1ap协议

S1AP协议1. 简介S1AP(EIA-301)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定义的一种协议,用于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的eNB(evolved NodeB,演进基站)之间传输信令消息。

S1AP协议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用于控制和管理LTE网络中的用户数据传输、呼叫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

2. S1AP协议的功能S1AP协议具有以下主要功能:a) 建立和释放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控制路径在LTE网络中,UE需要与eNB建立控制路径以进行信令和控制消息的传输。

S1AP协议定义了建立和释放UE控制路径的过程,确保正确稳定地传输控制信息。

b) 资源分配和管理S1AP协议负责分配和管理LTE网络中的资源,包括控制信道和传输信道资源。

它确保信道资源的合理分配,以满足不同UE的通信需求,并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容量。

c) 切换和重定向当UE在LTE网络中移动时,需要进行切换和重定向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

S1AP协议定义了切换和重定向的过程,确保UE在移动时能够无缝地切换到新的eNB,并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d) 错误处理和恢复S1AP协议具备错误处理和恢复机制,能够识别和处理网络中的错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

这有助于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S1AP协议的消息结构S1AP协议的消息结构是基于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抽象语法表示法一)定义的。

每个S1AP消息都由特定的消息类型标识和消息体组成。

消息类型标识指示了消息的目的和内容,而消息体包含了与该类型消息相关的参数和值。

下面是S1AP协议中常见的一些消息类型:•E-RABSetupRequest:用于请求建立E-RAB(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演进无线接入承载)。

•E-RABSetupResponse:用于回复E-RAB建立请求,并包含建立成功的E-RAB信息。

lte,sctp协议

lte,sctp协议

lte,sctp协议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lte,sctp协议篇一:tdd-lte协议栈-下篇-空口协议tdd-lte协议栈-下篇-空口协议协议栈-下篇下篇:1无线侧接口协议2.核心网侧接口协议一、无线侧接口协议1.1s1接口1.2s1篇二:lte各层学习笔记1eps实体与功能划分eps网络结构包括:e-utRan、cn(epc)、ue。

1.1接入网(e-utRan)enodeb通过x2接口连接,构成e-utRan(接入网)enodeb通过s1接口与epc连接ue通过lte-uu接口与enodeb接口连接eps网络节点示意图如下:enodeb的主要功能:头压缩和用户平面加密;在无法根据ue提供的信息路由到一个mme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mme;上行和下行的准入控制上行和下行承载级别的速率调整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包传送级标记;1.2核心网(epc)负责ue的控制和承载的建立epc组成结构如下:1.2.1mme的主要功能:处理ue与cn之间的控制信令(通过nas协议实现)。

寻呼和控制信息分发承载控制保证nas信令安全和移动性管理【主要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的所有控制平面功能,包括nas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trackingarea)列表的管理,pdn-gw和s-gw节点的选择;跨mme切换时对新mme的选择;在向2g/3g系统切换时,sgsn的选择、鉴权、漫游控制以及承载管理;移动性管理等】1.2.2p-gw主要功能:ue的ip地址分配qos保证计费ip数据包过滤【主要负责非3gpp接入部分,包括用户数据报的过滤、对数据报进行qos级别分类、对数据报进行门限控制和速率控制等,根据计费策略进行计费,同时作为非3gpp接入用户的锚点处理切换流程】1.2.3s-gw主要功能:所有ip数据包均通过s-gwue在小区间切换时,作为移动性控制锚点下行数据缓存lte与其它3gpp技术互连时作为移动性锚点(通过该节点进行数据包路由)【主要负责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转发和路由切换等,终结来自无线接入网的用户数据包。

LTE和LTE-A的区别

LTE和LTE-A的区别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之LTE和LTE-A的区别姓名:XXX学号:XXXXXXX院系:信息工程学院指导老师:XXXLTE和LTE-A的区别LTE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在3GPP 多伦多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

LTE系统引入了OFDM和MIMO等关键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频段和一些新增频段,因而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也显著提升。

LTE系统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简单化,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时延,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LTE系统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

根据双工方式不同LTE 系统分为FDD-LTE和TDD-LTE,二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的物理层上(像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

FDD系统空口上下行采用成对的频段接收和发送数据,而TDD系统上下行则使用相同的频段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较FDD双工方式,TDD有着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LTE基于旧有的GSM/EDGE和UMTS/HSPA网络技术,是GSM/UMTS标准的升级, LTE的当前目标是借助新技术和调制方法提升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传输速度,如新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这些技术大多于2000年前后提出。

LTE网络有能力提供300Mbit/s的下载速率和75 Mbit/s的上传速率。

在E-UTRA环境下可借助QOS技术实现低于5ms的延迟。

LTE可提供高速移动中的通信需求,支持多播和广播流。

LTE频段扩展度好,支持1.4MHZ至20MHZ的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频段。

全IP基础网络结构,也被称作核心分组网演进,将替代原先的GPRS核心分组网,可向原先较旧的网络如GSM、UMTS和CDMA2000提供语音数据的无缝切换。

简化的基础网络结构可为运营商节约网路运营开支。

lte协议

lte协议

lte协议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意为长期演进技术,是一种4G无线通信标准,也是目前全球广泛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下面将对LTE协议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LTE协议是一种基于IP的全新通信协议,它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MIMO(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

相比于之前的3G技术,LTE可以实现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频谱效率。

其次,LTE协议采用了分层的体系结构,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主要由基站和用户终端组成,通过天线和射频信号实现无线通信。

核心网则是提供丰富的网络和业务支持,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

控制面主要负责网络调度和管理,包括寻呼、鉴权、移动性管理等功能,而用户面则负责传输用户数据,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

此外,LTE协议还引入了无缝漫游和跨层协同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平滑切换,提供无线宽带覆盖的连续服务。

同时,LTE协议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包括CDMA、Wi-Fi和WiMAX等,可以实现多模终端的互联互通。

随着LTE技术的不断发展,LTE-Advanced(LTE-A)和LTE-Advanced Pro(LTE-A Pro)技术也相继发布。

LTE-A在LTE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网络容量和速率,实现了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低的延迟。

而LTE-A Pro则实现了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功耗,为提供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总结来说,LTE协议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4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频谱效率。

它的引入使得移动通信从简单语音通话向多媒体数据和高速宽带传输转变,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便利。

未来LTE技术还将不断演进,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通信的需求,为智能城市、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资格考试题库模拟试题及答案14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资格考试题库模拟试题及答案14

2021移动LTE初级认证考试资格考试题库模拟试题及答案14考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0分)1、Solaris操作系统中文件或文件夹搜索命令____A.helpB.findC.manD.who答案:B2、从覆盖效果、均匀分布室内信号、防止信号泄漏等方面分析,建议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单天线功率按照穿透__面墙进行覆盖规划A.1B.2C.3D.4答案:A3、PCFICH占用了()个REGA.2B.4C.6D.8答案:B4、UE检测到主同步序列x和辅同步序列y后,如何得到PCI()?A.没有关系B.x+yC.3x+yD.x+3y答案:D5、LTE要求下行速率达到A.200MbpsB.150MbpsC.100MbpsD.50Mbps答案:C6、TD-LTE系统无线带宽不包括( )。

A.1.4MHzB.2.5MHzC.5MHzD.10MHz答案:B7、X2接口eNodeB之间的接口,类似于现有3GPP的__接口A.UuB.IuC.IubD.Iur答案:D8、LTE系统的业务有A.CS域B.PS域C.CS和PS域D.答案:B9、关于切换几个阶段,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切换测量B.切换决策C.切换控制D.切换执行答案:C10、Linux系统中,启动监听服务的命令是:A.listenerstartB.listenerstartupC.lsnrctlstartD.lsnrctlstartup答案:C11、WCDMA中,上行数据通过()发送A.DPDCHB.DPDCHC.HARQD.HSDPA答案:A12、eNB至少应锁定()颗GPS卫星才能进入GPS正常状态A.3B.4C.5D.6答案:B13、异系统干扰分析时,取规避阻塞干扰隔离度和规避杂散干扰隔离度的:,作为MCL:A.最大B.最小C.其中一个D.答案:A14、哪些不属于可能导致信号质量问题原因?A.小区布局不合理B.天线挂高不合理C.天线方位角不合理D.终端发射功率答案:D15、E-UTRAN系统覆盖半径最大可达()。

LTE基础知识整理

LTE基础知识整理

Q:什么是LTE?A: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主导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

接入网将演进为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连同核心网的系统架构将演进为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Lte优势:三高,两低,一平高峰值速率: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高频谱效率:3G的3~5倍高移动性350km/h 3G为120Km/h低时延控制面:down100ms,用户面:down30ms,最低可达5ms 切换时延:down300ms 低成本:SON自组织网络,支持多频段灵活配置网络扁平化Q:LTE关键技术有哪些?A: 关键技术:调制的用途:把需要传递的信息送到射频信道;提高控制接口数据业务能力。

高阶调制的优点:64qam,比TD的16qam速率提升50%;缺点:对信号质量(信噪比)有影响。

AMC原理:好的信道条件-减少冗余编码,或不需要冗余编码;坏的信道条件-增加冗余编码。

Fast scheduling-快速调度算法:基本原则:短期内,以信道条件为主,长期内,应兼顾到对所有用户的吞吐量和公平性。

常用调度算法:轮询算法:Round robin-RR;最大载干比算法:Max C/I;正比公平算法:Proportional Fair-PF。

MIMO的工作模式:复用模式:不同天线发射不同的数据,可以直接增加容量:2×2MIMO方式容量提高1倍分集模式:不同天线发射相同的数据,在弱信号条件下提高用户的速率;使用高阶调解方式。

HARQ:分为ARQ+FEC 在AM模式下通过MAC层完成当前一次尝试传输失败时,就要求重传数据分组,这样的传输机制就称之为ARQ(自动请求重传)。

在无线传输环境下,信道噪声和由于移动性带来的衰落以及其他用户带来的干扰使得信道传输质量很差,所以应该对数据分组加以保护来抑制各种干扰。

LTE协议简介

LTE协议简介
式,编码,发送功率来实现链路适应;能够在整个小区发送;能 够使用波束赋形;支持动态或半静态资源分配;支持终端非连续 接收以达到省电的目的;支持MBMS业务传输。 寻呼信道(PCH)。支持终端非连续接收以达到省电的目的;要 求能在整个小区覆盖范区域内发送;映射到PDSCH物理信道 多播信道(MCH)。要求能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发送;对于单频 点网络支持多小区的MBMS传输合并;使用半静态资源分配。
ueuerandomaccesspreamblerapreambleassignmentrandomaccessresponse竞争的随机接入无竞争的随机接入mac层主要过程和操作随机接入enbenbrandomaccesspreamblescheduledtransmissionrandomaccessresponsecontentionresolutiorv随机接入过程流程图?目的调度的好坏对于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对于lte十分重要以prb为单位调度15khz1ms的12个ofdm子载波不同的业务保证各种业务的qos提高系统的容量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多用户分集技术enb负责上下行的调度上下行是不同的调度器负责调度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业务的qos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无线承载无线条件以及ue能力等给予ue的ulsch的资源是对应一个ue的而不是对应一个rb动态调度过程示意图sps调度由rrc层配置启动mac层主要过程和操作半静态调度用固定的时频资源这些资源不参与动sps调度的初始化sps调度的harq传输sps调度的释放vtaillmac层主要过程和操作harq过程harq通信系统如下图所示是在一个arq自动请求重传系统中包含一个fec前向纠错子系统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PM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LTE网络概述及原理V

LTE网络概述及原理V

5
1.1 网络基础
网元功能
eNB2
X2 eNB1 小区间RRM
RB控制 连接移劢性管
理 无线接入控制 eNB测量管理 劢态资源分配
(调度) RRC
PDCP RLC MAC PHY E-UTRAN
VBOX onLine
接入网和核心网功能划分
E-UTRAN提供空中接口功能(包含物理层、MAC、RLC、PDCP、RRC 功能)、以及小区间的RRM功能、RB控制、连接的移劢性控制、无线资 源的调度、对eNB的测量配置、对空口接入的接纳控制等。
带宽灵活配置,能够支持1.4MHz,3MHz,5MHz, 10MHz,15MHz,20MHz等丌同系统带宽,幵支 持成对(paired)和非成对(unpaired)的频谱分配,系 统部署更灵活。
移劢性: 能为低速移劢(0~15km/h)的移劢用户提供最优的 网络性能; 能为15~120km/h的移劢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服务; 对120~350km/h(甚至在某些频段下,可以达到 500km/h)速率移劢的移劢用户能够保持蜂窝网络的 移劢性。
EPC核心网主要由移劢性管理设备(MME)、服务网关(S-GW)、分组数据网关(P-GW)及存储签约 信息的HSS和策略控制单元(PCRF)等组成,其中S-GW和P-GW逻辑上分设,物理上可以合设,也可以分设。 主要网元功能如下: •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 MME为控制面功能实体,临时存储用户数据的服务器,负责管理和存储UE相关信息,比如UE用户标识、移 劢性管理状态、用户安全参数,为用户分配临时标识。当UE驻扎在该跟踪区域或者该网络时负责对该用户迚 行鉴权,处理MME和UE之间的所有非接入层消息。
更低网络时延: 控制面的传输时延<100ms; 用户面时延<5ms。

lte空口协议

lte空口协议

lte空口协议LTE空口协议。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空口协议是LTE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空口协议是指LTE系统中无线接口的协议,它规定了LTE系统中无线信号的传输方式、调度方式、控制方式等,是LTE系统中保证用户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LTE空口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两部分。

物理层协议是LTE系统中最基础的协议,它负责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

物理层协议主要包括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天线技术等内容。

调制解调是指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在LTE系统中采用的调制方式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正交码分复用(OCDM),这种调制方式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等干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信道编码是指对数字数据进行编码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LTE系统中采用的是Turbo码和卷积码等编码方式。

多天线技术是指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LTE系统中采用的是MIMO技术,通过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LTE系统中负责控制和调度无线资源的协议,它主要包括调度、ARQ、HARQ、RLC等内容。

调度是指基站对用户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以保证用户数据的传输质量和系统吞吐量。

LTE系统中采用的调度方式是基于资源块的动态调度,基站根据用户的信道质量和数据量进行动态调度,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最优利用。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丢失的数据进行重传,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是LTE系统中引入的一种混合ARQ方式,它结合了自动重传和增量传输,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RLC(Radio Link Control)是指在无线链路中对数据进行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的传输需求和无线环境。

LTE与LTE—A的不同

LTE与LTE—A的不同
LTE-A是LTE-Advanced的简称,是LTE技术的后续演进。LTE俗称3.9G,这说明LTE的技术指标已经与4G非常接近了。LTE与4G相比较,除最大带宽、上行峰值速率两个指标略低于4G要求外,其他技术指标都已经达到了4G标准的要求。而将LTE正式带入4G的LTE-A的技术整体设计则远超过了4G的最小需求。在2008年6月,3GPP完成了LTE-A的技术需求报告,提出了LTE-A的最小需求:下行峰值速率1Gbps,上行峰值速率500Mbps,上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分别达到15Mbps/Hz和30Mbps/Hz。这些参数已经远高于ITU的最小技术需求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42是434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接力传输jouierpo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传统的蜂窝网的基础上需要对城市热点地区容量优化,并且在需要扩展盲区、地铁及农村的覆盖。目前在3GPP的标准化工作集中在低功率可以部署在电线杆或者外墙上的带内回程的接力传输上,其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选址。一般来说,带内回程的接力传输相比传统的微波回程的接力传输性能要低,但带内回程不需要LTE频谱之外的回程频段而进一步节省费用,因此二者各自有其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
无线中继s3a21fdK:JFD()本文来自移动通信网,版权所有
LTE系统容量要求很高,这样的容量需要较高的频段。为了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率传输的要求,LTE-A技术引入了无线中继技术。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中间接入点中继接入网络来获得带宽服务。减小无线链路的空间损耗,增大信噪比,进而提高边缘用户信道容量。无线中继技术包括Repeaters和Relay。Repeaters是在接到母基站的射频信号后,在射频上直接转发,在终端和基站都是不可见,而且并不关心目的终端是否在其覆盖范围,因此它的作用只是放大器而已。它的作用仅限于增加覆盖,并不能提高容量。Relay技术是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新的Relay站(或称中继节点、中继站),加大站点和天线的分布密度。这些新增Relay节点和原有基站(母基站)都通过无线连接,和传输网络之间没有有线的连接,下行数据先到达母基站,然后再传给Relay节点,Relay节点再传输至终端用户,上行则反之。这种方法拉近了天线和终端用户的距离,可以改善终端的链路质量,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用户数据率。

深入理解LTE-A-中文-基于R10-金辉著-654页

深入理解LTE-A-中文-基于R10-金辉著-654页

深入理解LTE-A 基于3GPP RELEASE-10协议温金辉著Table of Contents第1章LTE概述 (10)1.1 空口传输概述 (10)1.1.1 下行传输简介 (10)1.1.2 上行传输简介 (11)1.2 LTE协议栈结构 (13)1.2.1 用户面 (14)1.2.2 控制面 (21)1.3 LTE下行峰值速率计算 (23)第2章LTE时域、频域和空间域资源 (25)2.1 时域 (25)2.2 频域 (32)2.3 空间域 (36)第3章下行参考信号 (37)3.1 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37)3.2 UE特定的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43)3.2.1 Rel-8中的UE特定的参考信号 (43)3.2.2 Rel-9/ Rel-10中的UE特定的参考信号 (46)3.3 CSI参考信号(CSI-RS) (52)3.3.1 空间域 (54)3.3.2 时域 (55)3.3.3 频域 (56)3.3.4 Muted CSI-RS (60)3.4 MBSFN参考信号(MBSFN-RS) (64)3.5 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64)第4章下行L1/L2控制信道 (66)4.1 REG (66)4.2 PCFICH (69)4.2.2 PCFICH物理层处理 (70)4.2.3 载波聚合对PCFICH的影响 (72)4.2.4 如何选择CFI以及PCFICH对PCI规划的影响 (73)4.3 PHICH (75)4.3.1 PHICH资源介绍 (75)4.3.2 PHICH物理层处理 (79)4.3.3 UE如何确定其使用的PHICH资源 (80)4.3.4 载波聚合对PHICH的影响 (82)4.4 PDCCH (83)4.4.1 搜索空间 (84)4.4.2 下行子帧可用的CCE数 (86)4.4.3 PDCCH盲检 (88)4.4.4 载波聚合对PDCCH的影响 (91)4.4.5 DCI format (92)第5章PDSCH (108)5.1 下行资源分配类型 (108)5.1.1 RBG介绍 (109)5.1.2 资源分配类型0(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0) (110)5.1.3 资源分配类型1(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1) (111)5.1.4 资源分配类型2(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2) (116)5.2 VRB到PRB的映射 (120)5.2.1 集中式VRB (121)5.2.2 分布式VRB (121)5.3 如何确定调制阶数和TB size (129)5.3.2 确定TB size (130)第6章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 (136)6.1 TM模式简介 (136)6.2 TB/codeword/layer/precoding/port (140)6.2.1 TB (141)6.2.2 codeword (142)6.2.3 layer (142)6.2.4 precoding (144)6.2.5 antenna port (144)6.3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 (145)6.3.1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 (145)6.3.2 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 (147)6.4 SU-MIMO和MU-MIMO (149)6.5 TM模式 (151)6.5.1 TM 1 (151)6.5.2 TM 2 (152)6.5.3 TM 3 (156)6.5.4 TM 4 (160)6.5.5 TM 5 (163)6.5.6 TM 6 (167)6.5.7 TM 7 (173)6.5.8 TM 8 (175)6.5.9 TM 9 (182)第7章上行参考信号 (192)7.1 DMRS (192)7.1.1 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192)7.1.2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198)7.2 SRS (206)7.2.2 周期性SRS (210)7.2.3 非周期性SRS (213)7.2.4 SRS频域资源 (215)7.2.5 SRS跳频 (222)7.2.6 Cyclic Shift (223)7.2.7 SRS的冲突处理 (223)第8章PUCCH (226)8.1 PUCCH简介 (226)8.2 PUCCH中的码分复用 (229)8.3 PUCCH format 1/1a/1b (232)8.4 PUCCH format 2/2a/2b (240)8.5 PUCCH format 1/1a/1b与PUCCH format 2/2a/2b混合的PUCCH RB (247)8.6 PUCCH format 3 (250)8.7 SORTD (258)8.8 PUCCH资源分配 (260)8.8.1 PUCCH 2资源分配 (262)8.8.2 混合PUCCH资源分配 (264)8.8.3 PUCCH 1资源分配 (264)8.8.4 PUCCH 3资源分配 (266)8.8.5 PUCCH资源特殊配置 (267)第9章PUSCH (271)9.1 上行资源分配类型 (271)9.1.1 上行资源分配类型0(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0) (272)9.1.2 上行资源分配类型1(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1) (272)9.2 上行跳频 (275)9.2.1 PUSCH跳频类型1 (280)9.3 如何确定调制阶数、冗余版本和TB size (288)9.3.1 确定调制阶数 (288)9.3.2 确定冗余版本RV (290)9.3.3 确定TB size (290)9.4 上行TM模式 (293)第10章CSI (297)10.1 RI (299)10.2 PMI (299)10.2.1 UE上报PMI (300)10.2.2 eNodeB选择预编码矩阵 (304)10.3 CQI (305)10.3.1 CSI参考资源(CSI reference resource) (306)10.3.2 CSI子帧集合 (308)10.4 非周期性CSI上报(Aperiodic CSI Reporting) (311)10.4.1 触发方式 (312)10.4.2 上报模式 (316)10.4.3 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PUSCH的方式 (326)10.5 周期性CSI上报(Periodic CSI Reporting) (329)10.5.1 PUCCH reporting type (331)10.5.2 如何配置周期 (341)10.5.3 PUCCH 2的容量(capacity)计算 (347)10.5.4 周期性CSI上报的几种模式 (349)10.5.5 “8天线端口”的TM9的周期性CSI上报 (359)10.6 小结 (361)第11章HARQ介绍 (363)11.1 带软合并的HARQ(HARQ with soft combining) (363)11.2 HARQ process (367)11.3 HARQ相关概念 (368)11.4 同步/异步、自适应/非自适应 (371)11.5 BLER (372)第12章上行HARQ (374)12.1 上行HARQ介绍 (374)12.2 自适应/非自适应、同步 (375)12.2.1判断新传/重传 (376)12.2.2TB使能/去使能以及与codeword的对应关系 (378)12.2.3上行HARQ自适应/非自适应/延迟重传处理 (378)12.2.4上行HARQ同步处理 (381)第13章下行HARQ (391)13.1 下行HARQ介绍 (392)13.1.1下行DCI中与HARQ相关的字段 (393)13.1.2TB使能/去使能以及与codeword的对应关系 (395)13.2 自适应、异步 (396)13.2.1判断新传/重传 (396)13.2.2下行HARQ的timing关系 (398)13.3 DAI (400)13.4 HARQ bundling和HARQ multiplexing (406)13.4.1HARQ bundling (406)13.4.2HARQ multiplexing (415)13.5 载波聚合下的下行HARQ (423)13.5.1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 (424)13.5.2PUCCH format 3 (434)13.6 下行HARQ的冲突处理 (444)13.6.1ACK/NACK与SR的冲突处理 (445)13.6.2ACK/NACK与CSI的冲突处理 (447)13.7 HARQ-ACK Repetition (449)13.8 广播HARQ (452)第14章SR (454)第15章BSR (459)15.1 BSR MAC Control Element (460)15.2 BSR的触发方式 (461)第16章DRX (465)16.1 DRX介绍 (465)16.2 载波聚合(CA)对DRX的影响 (471)第17章MAC复用与逻辑信道优先级 (472)17.1 逻辑信道优先级与MAC复用 (473)17.2 MAC PDU (478)17.2.1用于DL-SCH和UL-SCH的MAC PDU (478)17.2.2Transparent MAC PDU (481)17.2.3RAR MAC PDU (481)第18章上行同步 (484)第19章小区搜索过程(Cell Search Procedure) (490)第20章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498)20.1 MIB (500)20.2 SIB (504)20.3 系统信息有效性和变更通知 (509)20.4 载波聚合对系统信息的影响 (511)第21章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 (513)21.1 preamble (513)21.2 PRACH资源 (515)21.3 随机接入过程 (522)21.3.1 步骤一:UE发送preamble (524)21.3.2 步骤二:eNodeB发送Random Access Response (528)21.3.3 步骤三:UE发送Msg3 (533)21.3.4 步骤四:eNodeB发送contention resolution (534)21.4 各类触发事件下的随机接入过程 (536)21.5 preamble传输达到最大传输次数的处理 (545)第22章寻呼(Paging) (548)第23章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557)23.1 PCell / SCell / Serving Cell (558)23.2 添加/修改/删除SCell (562)23.2.1添加/修改SCell:(见36.331的5.3.10.3b节) (563)23.2.2删除SCell:(见36.331的5.3.10.3a) (563)23.3 SCell激活/去激活(Activation/Deactivation) (563)23.4 CA的部署场景 (565)23.5 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 (568)23.6 CA对物理层的影响 (569)23.6.1PCFICH (569)23.6.2PHICH (569)23.6.3PDCCH (570)23.6.4对上行L1/L2 Control Signaling的影响 (570)23.7 CA对MAC层的影响(见36.300的6.4节) (570)23.7.1 对HARQ的影响(见36.300的11章) (570)23.7.2 对调度的影响(见36.300的11章) (572)23.7.3 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 (572)23.8 CA对RLC/PDCP层的影响 (577)23.9 CA对RRC层的影响 (577)23.10 CA对random access过程的影响(见36.300的10.1.5节) (578)23.11 CA对DRX的影响 (579)23.12 CA对BSR的影响 (579)第24章SPS (580)24.1 下行SPS (585)24.2 上行SPS (586)第25章TTI bundling (591)第26章RLC (599)26.1 TM模式 (600)26.2 UM模式 (602)26.2.1 发送端 (603)26.2.2 接收端 (610)26.3 AM模式 (620)26.3.1 发送端 (621)26.3.2 接收端 (634)26.3.3 ARQ流程 (644)第1章LTE概述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LTE的数据传输形成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001 LTE及LTE-Advanced标准介绍

001 LTE及LTE-Advanced标准介绍

20MHz
Option 1
20MHz
Option 2
Option 3
2012-6-21
下行MIMO
下行MIMO增强 • 空间复用技术
– 8天线码本设计 • 以高相关信道,尤其是小间距双极化天线阵为最主要的优化场景; • 以Rank ≤4码本优化设计为主要优化目标; • 以SU-MIMO和MU-MIMO的性能作为主要优化参考指标;
TDD帧结构
BF 帧结构融合 R10/9起动
R8标准奠定了LTE发展的基石
LTE-A R10标准进展里程碑
LTE-Advanced是LTE后向兼容的演进系统,作为IMT-Advanced技术 提案提交到ITU。
R10标准满足ITU规定的IMT-Advanced的最小需求
LTE/LTE-Advanced标准综述 LTE A R10标准化介绍 LTE-A CCSA LTE行标介绍 ITU IMT-Advanced介绍
transport block Channel Ch l coding Modulation RB mapping
Component carrier 1
transport block Channel Ch l coding Modulation RB mapping
Component carrier 2
下行MIMO-BF
智能天线增强型技术
– 双流Beamforming 在R9版本中已经实现,支持最多4用户单流MU-MIMO和 两流SU-MIMO; – 利用TDD信道对称性,基于专用导频的信道估计,优化MU-MIMO的实现 性能; – 性能已经在现有系统中得到初步验证。 波束赋形(BF) 降低干扰 提升覆盖半径 双流BF技术

基于LTE-A的设备间直接通信(D2D)协议架构分析

基于LTE-A的设备间直接通信(D2D)协议架构分析

基于LTE-A的设备间直接通信(D2D)协议架构分析LTE-A(LTE-Advanced)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木的进化产品,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通信质量。

在LTE-A中,设备间直接通信(D2D)技术被引入,使得移动设备可以直接进行通信,而不需要通过基站转发。

这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极大地丰富了LTE-A的应用场景,为许多新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对基于LTE-A的设备间直接通信(D2D)协议架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D2D通信的基本概念设备间直接通信(D2D)是指在LTE-A网络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直接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而不需要通过基站进行中继。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的数据传输延迟和减小网络的负载,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D2D通信中,移动终端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也可以通过组网的方式进行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

D2D通信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LTE-A网络的资源,包括频谱资源和信道资源。

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实现D2D通信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为了保证D2D通信的安全性,还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以防止通信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和攻击。

二、D2D通信的协议架构在LTE-A网络中,D2D通信的协议架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物理层协议和链路层协议。

物理层协议包括频谱分配、功率控制、传输模式选择等内容;链路层协议包括资源分配、调度算法、接入控制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两个部分的协议架构进行详细介绍。

1. 物理层协议在LTE-A网络中,由于通信的物理层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因此D2D通信的物理层协议相对较为简单。

主要包括频谱分配、功率控制和传输模式选择三个方面。

频谱分配是D2D通信的基础,需要合理有效地分配频谱资源给不同的终端,以满足其通信需求,同时又不会对其他终端的通信造成干扰。

需要设计相应的频谱分配算法和策略,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LTE无线网侧接口协议考试复习题库

LTE无线网侧接口协议考试复习题库

LTE无线网侧接口协议考试复习题库1. RLC实体不可被配置成为哪种模式()。

[单选题] *A.TransparentModeB.UnacknowledgedModeC.TransportMode(正确答案)D.AcknowledgedMode2. 在eNodeB的MAC子层与物理层的SAP是哪个?() [单选题] *A.逻辑信道B.传输信道(正确答案)C.物理信道D.无线承载3. 在LTE系统中,e-NodeB侧对控制面数据通过()协议与MME交互。

[单选题] *A.GTPU/UDPB.X2AP/SCTPC.S1AP/SCTP(正确答案)D.RRC4. LTE空口协议栈中,数据的压缩功能位于()层。

[单选题] *A.PHYB.RRCC.RLCD.PDCP(正确答案)5. QoS是下列哪个选项()的缩写。

[单选题] *A.关键性能指标B.关键质量指标C.服务质量(正确答案)D.用户体验质量6. 以下哪种RLC实体最适合用于VoIP业务:()? [单选题] *A.AMB.TMC.UM(正确答案)7. 在LTE系统协议中,eNB侧MAC层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是()? [单选题] *A.编码B.复用(正确答案)C.压缩和加密、D.调制8. TD-LTE空口中,哪一个属于层二(Layer 2)?() [单选题] *A.RRCB.RLC(正确答案)C.PHYD.NAS9. LTE中,专用承载建立过程的触发,一定是在UE RRC如下状态()? [单选题] *A.RRC-idleB.RRC-connected(正确答案)C.cell-dchD.cell-fach10. MAC提供不同的逻辑信道给层2的()子层,逻辑信道的作用是表征传输的消息类型。

() [单选题]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RLC层(正确答案)D.RRC层11. RRC_IDLE状态下不具有的功能:?() [单选题] *A.PLMN选择B.系统消息广播C.寻呼D.eNodeB中有RRC上下文存储(正确答案)E.NAS对DRX的配置12. 下列哪个功能不是MME具有的?() [单选题] *A.用户面数据的加密(正确答案)B.寻呼信息发送C.Idle态的移动性管理D.NAS信令的加密及完整性保护13. PDCP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单选题] *A.用户面数据的头压缩与解压缩B.数据传输(用户平面或控制平面);C.控制平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D.用户平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正确答案)E.切换时SDU的重复检测14. 在E-UTRN系统中,MAC层使用的重传方式是?() [单选题] *A.HARQ(正确答案)B.ARQC.CRCD.FEC15. Idle状态的UE在收到paging消息后,需建立RRC连接以便向网络发送响应,此时其请求建立RRC连接的原因是以下哪一个?() [单选题] *A.mo_SignalingB.mo_DataC.mt_Access(正确答案)D.Emergency16. RRC_CONNECTED状态下功能错误的是:?() [单选题] *A.E-UTRAN知道UE属于哪一个小区B.移动性网络控制C.UE有E-UTRAN-RRC连接D.被叫寻呼(正确答案)17. 哪些不是LTE层2主要功能?() [单选题] *A.加密B.ARQC.调度D.功控(正确答案)18. Idle状态的UE在收到paging消息后,需建立RRC连接以便向网络发送响应,此时其请求建立RRC连接的原因是以下哪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PDCP的服务
1:PDCP提供给上层的服务包括: • 传送用户数据; • 传送控制数据; • 头压缩; • 加密; • 完整性保护; 2:下层提供给PDCP的服务包括: • TM 数据传输服务; • UM数据传输服务; • AM数据传输服务。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
1. RLC 的结构与实体
– TM RLC 实体 – UM RLC 实体 – AM RLC 实体
2. RLC 提供的服务 3. RLC 提供的功能 4. RLC PDU 的分类 5. RLC PDU 的格式和参数
– TMD PDU – UMD PDU – AMD PDU – AMD PDU段
1. TM RLC 实体:传送型 TM RLC 实体;接收型 TM RLC 实体 2. UM RLC 实体:传送型 UM RLC 实体;接收型 UM RLC实体 3. AM RLC 实体:由转送面和接收面组成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LTE/LTE-Advanced无线接口协议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本章目标
• 了解E-UMTS无线接口协议的整体架构。 • 对E-UMTS无线接口的几个主要协议有一个
全面了解,同时对协议之间的协助关系有 一定认识。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目录
1. 无线接口协议架构 2. 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 3.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 4. 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 5. 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 6. 实例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1 RLC提供的服务 1 :RLC提供给上层的服务包括:
TM 数据传输; UM 数据传输; AM 数据传输。
2 :下层提供给RLC的服务包括:
数据传输; 传输空闲(与可选TB的大小一起)通知; 在正在传送的MAC中,HARQ提交失败通告。
6. RLC 的工作过程举例
– 发送过程 – 接收过程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1 RLC 的结构与实体
经过配置之后的RLC实体,可以利用下面的三种方式之一进行数据 传输: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确认模式 (Acknowledge Mode,AM)或者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这样,一个RLC实体就要有三种不同方式的实体。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3 RLC提供的功能
• 传送RLC PDU • 通过ARQ,进行错误校正(仅在AM数据传输时); • 分段、组合和重组RLC SDU(仅在UM和AM数据传输时); • 重新分段和重新组合RLC PDU(仅在AM数据传输时); • 高层PDU的顺序发送(仅在UM和AM数据传输时); • 复制检测,检测收到的RLC PDU拷贝; • RLC SDU 丢弃; • 复位; • 协议的错误发现和恢复机制; • 完成eNB和UE之间的流控制。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2.1 MAC子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
MAC的功能 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复用
解复用
改正错误
传输格式选择 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UE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逻辑信道优先顺序 调度信息通告
UE
eNB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下行 √ √
√ √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4. 分组数据汇聚(PDCP)协议
1. PDCP的结构与实体 2. PDCP的服务 3. PDCP的功能 4. PDCP PDU的结构 5. PDCP/RLC 联合工作过程举例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4.1 PDCP的结构与实体
1:PDCP结构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 √ √ √ √
上行 √ √ √
√ √ √
√ √ √ √
2.2 逻辑信道的描述 MAC子层提供的两类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的名称 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1:无线接口协议架构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第二层的下行结构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第二层的上行结构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2.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
1. MAC子层提供的服务和功能 2. 逻辑信道的描述 3. 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4. MAC的PDU格式和参数 5. MAC工作过程举例
缩写 BCCH PCCH CCCH MCCH DCCH DTCH MTCH
控制信道 √ √ √ √ √
业务信道
√ √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2.3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上行逻辑信道与上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2.4 MAC的PDU格式和参数 2.5 MAC工作过程举例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5 RLC PDU的格式和参数
RLC SDU是一PDU UMD PDU AMD PDU AMD PDU段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6 RLC的工作过程举例
AM 数据传输举例。通过此例可以理解AM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也能感受到HARQ/ARQ的互动关系和AM在其中的作用。
LTE,LTE-A无线接口协议
3.4 RLC PDU的分类
RLC的PDU被分成RLC数据PDU和RLC控制PDU两种。 TM、UM和AM的RLC实体利用RLC数据PDU传输高层的PDU (例如,RLC SDU)。 AM RLC实体利用RLC控制PDU运行ARQ过程。 RLC数据PDU包括:TMD PDU;UMD PDU; AMD P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