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蛔虫病的症状及常用药物
蛔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病是由人体内寄生的蛔虫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1. 腹部不适:蛔虫在肠道内活动会刺激肠壁,导致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2. 消化不良:蛔虫影响消化道吸收功能,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3. 皮肤症状:重度感染可导致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4. 呼吸道症状:蛔虫在肺部游走时,可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选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甲苯硫氧嘧啶、丙硫异烟嗪等,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
2. 腹部按摩法:采用腹部按摩法可促进肠壁蠕动,使蛔虫排出体外。
3. 饮食调整:减少或避免摄入寄生虫常见宿主的食物,如生肉、生鱼等。
4. 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饮开水、定期洗澡等可以减少感染蛔虫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蛔虫病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小儿蛔虫病的病例分享

营养支持
蛔虫病患儿常常伴有营养不良, 医生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
治疗过程与结果
治疗过程
患儿在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一般首先进行药物治 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结果
主诉与现病史
主诉
患儿家长代诉,患儿近期反复腹痛,食欲不振,夜间磨牙,且有时伴有恶心、 呕吐。
现病史
患儿在最近一个月内,经常出现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呈阵发性发作。伴 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夜间磨牙现象。最近一周内,患儿出现两次恶心、呕 吐,呕吐物中可见未消化食物。
既往史与个人史
既往史:患儿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
患儿面色苍白,消瘦,腹部轻度膨隆,压痛不明显。
并发症
严重感染者可导致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1 2 3
肠胃炎
肠胃炎与小儿蛔虫病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肠 胃炎患儿多伴有腹泻,粪便检查可发现病原菌。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也会出现腹痛,但腹痛部位 多在右下腹,且伴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
蛔虫病简介
01
02
03
04
蛔虫病的定义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肠 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接触传 播。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 心、呕吐等症状。
并发症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肠梗阻、肠 穿孔等并发症。
病例选择原因
典型性:本病例症状典型,便于医生 对蛔虫病进行诊断。
儿童蛔虫病详解

蛔虫病(ascariasis)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
儿童感染率高。
传染源为肠道蛔虫感染者及病人。
蛔虫卵在感染者及病人的粪便中,虫卵通过污染了食物、水、手指等经口吞入人体,虫卵也可随灰尘飞扬被人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并可多次感染。
本病因摄入感染性回虫卵所致,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产出的幼虫钻入小肠壁,然后经血循环移行至心和肺,由肺沿支气管上行至口咽部被吞下回到小肠,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约在2个月内完成生活史,成虫的寿命6~12个月。
儿童感染蛔虫的风险较成人高,因其常有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啃指甲、吮手指、食用不洁食物等,且蛔虫病对儿童造成的危害远远比对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严重,可以引起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果。
在儿童出现以下症状中的2条或多条时,家长需警惕蛔虫病的可能,及早带孩子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的影响减至最低。
(1)反复出现肚脐周围的腹痛,小儿常阵阵哭闹,年长一点的儿童在腹痛发作时喜按压腹部;
(2)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3)营养不良、体重不增或减轻、贫血等;
(4)时常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5)兴奋不安、脾气急躁、易怒等情绪改变;。
蛔虫病症状有哪些 蛔虫病治疗方法简介

蛔虫病症状有哪些蛔虫病治疗方法简介
大家都知道,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小肠,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给人带来痛苦,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蛔虫病症状有哪些,同时了解一下蛔虫病治疗方法。
蛔蚴移行症
见于短期内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虫卵的蔬菜、瓜果者。
潜伏期7—9日。
出现低热、乏力,少数伴荨麻疹或皮疹。
咽部异物感,阵咳,常呈哮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胸部闻及干罗音。
胸片双侧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增多,点、片状或絮状浸润阴影,于1—2周消失。
痰液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夏科—莱登晶体,偶发现幼虫,病程持续7—10日,逐渐缓解。
肠道蛔虫症
肠道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
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
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
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致死亡。
1。
蛔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蛔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由蛔虫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内引起。
蛔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蛔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蛔虫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
腹痛是蛔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蛔虫寄生在肠道内引起的。
腹泻也是蛔虫病的常见症状,由于蛔虫引起肠道炎症和黏膜损伤所致。
恶心、呕吐、厌食是由于蛔虫寄生在胃肠道内刺激引起的,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除此之外,蛔虫病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杀灭体内的蛔虫,并且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对于一些严重感染蛔虫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并发症严重时采用的方法,手术能够迅速清除体内的蛔虫,缓解患者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预防蛔虫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蛔虫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定期进行驱虫治疗等。
加强个人卫生是预防蛔虫病的基本方法,保持环境清洁,饮食卫生等都能有效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驱虫治疗也是预防蛔虫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疫区或者高发地区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驱虫治疗,有效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总之,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蛔虫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蛔虫病的了解,提高对蛔虫病的防范意识,减少蛔虫病的发生。
蛔虫病怎么治

蛔虫病怎么治
一、蛔虫病怎么治二、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三、蛔虫病的危害
蛔虫病怎么治1、蛔虫病怎么治
驱虫治疗,苯咪唑类药:阿苯达唑,剂量为400mg,一次顿服。
可于驱蛔虫后10d重复给药1次。
丙硫苯咪唑(亦称丙硫咪唑,扑尔虫):用法:成人400mg,一次顿服,转阴率100%。
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服法同成人,本品为高效广谱驱虫新药,能够与虫体微管蛋白结合,阻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糖元耗竭;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止三磷酸腺苷的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和繁殖。
甲苯咪唑(亦称甲苯哒唑):用量:成人一日100~200mg,儿童一日2~3mg/kg,饭后一小时顿服。
副作用轻微,但妊娠早期,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肝炎活动期忌用,本品为一广谱驱肠线虫药,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使线虫无法生存,具有抑制线虫胚胎和杀灭成虫作用。
2、什么是蛔虫病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儿童发病为多。
临床表现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仅限于肠道时称肠蛔虫病。
多数肠蛔虫病无自觉症状,儿童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蛔虫进入胆管、胰腺,阑尾及肝脏等脏器,或蚴虫移行至肺部、眼,脑、甲状腺及脊髓等器官时,可导致相应的异位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及腹。
蛔虫症诊断标准

如果儿童蛔虫病感染较轻,肠道内寄生虫较少,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故无法直接用症状来判断是否有蛔虫。
一般针对疾病的判断,除了症状外,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确定。
1、症状:可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异食癖、精神不振、经常肚子疼、磨牙、饭量大易饿却面色消瘦等症状。
若无症状者,则可查看儿童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排蛔虫或者呕吐蛔虫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可在医院做B超影像检查胆管内是否有蛔虫影,静脉胆道造影片有时会见到胆管内有条状充盈缺损影,有上述症状者大部分可判断为蛔虫病;
3、实验室检查:也可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主要以病原体检测和血液检查为主。
查看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增高,增高则可能感染蛔虫病。
同时可进行粪便涂片检测,检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感染蛔虫病。
宝宝出现蛔虫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蛔虫寄生虫病在儿童中是很常见的,但它是可以避免的,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下面是的宝宝出现蛔虫的症状及预防方法,欢迎阅读。
宝宝出现蛔虫的症状表现1.经常喊肚子痛,痛感集中在肚脐周边部位,揉按后能缓解。
2.白天容易激动紧张,晚上睡眠质量差,有容易惊醒、磨牙以及流口水等症状。
3.长虫斑——脸上、脖颈的皮肤的淡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有细小的灰白色鳞屑。
4.眼白上有蓝色不明物质,多呈圆形或三角形、半月形斑点。
5.没有明显的原因,皮肤上反复出现“风疙瘩”。
6.偏食,而且爱吃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泥巴、纸张、布头、墙灰、橡皮等。
7.食量特别大而且容易饿,喜欢吃零食,但是吃再多也胖不起来。
当然不排除部分宝宝是活动量太大才多吃不胖的,妈妈观察要仔细,别胡乱给孩子吃药。
预防方法1.良好的卫生习惯。
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经常剪指甲、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喝生水等等。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才能食用。
3.定期除虫。
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定期给宝宝除虫,可以吃肠虫清,具体的用法还需要遵医嘱哦。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随地大便。
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为蛔虫排出的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周围环境,又可污染蔬菜瓜果等。
一旦吞食,即可感染。
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儿童不要吮吸指头。
驱虫中药1.使君子:是常用的中药驱虫药,所含的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由于味甜,小儿易接受。
一般可炒香后嚼服,每天每岁1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
要注意不能过量服,否则会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
2.苦楝根皮:可麻痹蛔虫,效力比使君子更强,可单用煎汤服,也可制成糖浆服。
小儿用量为6~12克。
少数患者可引起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对有肝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应用。
3.槟榔:能杀灭多种肠道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使虫体易排出。
与南瓜子一起应用,驱绦虫效果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蛔虫病的全面解析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表现为平时虽正常但仍很消瘦。
当环境改变或小儿、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
常伴有,甚至可吐出蛔虫。
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
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
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
除了腹痛以外,还传出现多食、厌食和偏食,或有异嗜癖。
婴幼儿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因或其他原因而致呕吐蛔虫,或从肛门排出蛔虫。
小儿感染较重时,可引起智力迟钝、磨牙等表现,极个别可引起神经性呕吐、肌肉麻痹和癫痫样发作。
因此不能对蛔虫病掉以轻心。
【应对措施】
给适当的驱虫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
当出现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发生原因】
肠道蛔虫感染者及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人吃了被蛔虫卵污染的蔬菜等,或通过虫卵污染的、饮水等媒介也可感染。
【预防】
预防肠道蛔虫病应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
【易发年龄】
易发于各年龄段,在温暖、潮湿地区感染率较市,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