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c934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3.png)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o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和产物。
o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和生物学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难点: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细胞呼吸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步骤、条件和产物。
•细胞呼吸实验材料(如有条件)。
•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运动后的疲劳感、酿酒过程等,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运动后会感到疲劳吗?酿酒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2.新课讲解o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强调它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o详细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条件和产物。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o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呼吸方式的适用场景。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细胞呼吸实验,如利用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实验。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的理解。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o介绍细胞呼吸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酿酒、面包发酵、运动恢复等。
o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o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其他可能的细胞呼吸应用场景。
5.总结与提升o总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强调细胞呼吸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2f46bb0b1c59eef8c7b4de.png)
必修1 第5 章第 3 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线粒体的动画,能够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2.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表达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细胞呼吸的学习,体会生命活动的有序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4.基本活动经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二、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后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本节课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跨膜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氧呼吸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a.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b.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四、教学流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倾听、记忆以生活事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回答、完善书中实验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有氧呼吸是绝大多数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必须有氧参与。
1.主要场所:线粒体2.过程(1)学生完成学案,比较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变化和场所。
(2)总反应式(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间元素的关系)(二)无氧呼吸(提示: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无氧呼吸原理及过程)(1)过程无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1abb1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7.png)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掌握探究细胞呼吸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胞呼吸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实验器材。
2. 准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安排实验观察时间,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4.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应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机制。
3. 讲解细胞呼吸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运动训练、食品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量等。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简单的细胞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乙醇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来改善生活质量。
6. 总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搜集更多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e8b7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a.png)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了解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了解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并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ATP分子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糖解作用糖解作用也称为糖分解作用,是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一步。
其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三碳糖(丙酮酸和磷酸甘油酸)。
在这个过程中,糖分子中的部分能量会被释放,并且一部分能量将被储存在NADH和FADH2分子中。
2.2 肯德尔循环肯德尔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第二步。
在这个过程中,丙酮酸和磷酸甘油酸进入线粒体的内质网,被氧气氧化。
在此过程中,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的ATP。
2.3 氧化磷酸作用氧化磷酸作用也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有氧呼吸的最后一步。
在线粒体的内质网上,氧气参与反应,将NADH和FADH2转化为ATP。
在此过程中,三个分子的ADP通过与线粒体中的磷酸酯化为三个分子的ATP。
3. 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ATP4. 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过程及其应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糖分子被氧气氧化,产生大量的ATP能量。
这些能量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传递到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细胞呼吸的能量也可以被应用到许多实际场景中,如发电、发动机等。
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
2.板书法。
六、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
2.课堂交互评估。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91e7dc1fba0d4a7302763af5.png)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说明生物通过细胞明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动可以用的能量”。
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视角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既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又对学生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知识具有启发作用。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对胞呼吸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初步了解,但本节内容有一定抽象性且具体过程比较复条学生需要克服对微结构认识的困难,结合化学和物理学相关知识,完成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和实施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总结细胞吸的类型2.通过对有氧呼吸相关实验的资料分析,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3.通过表格归纳,厘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归细胞呼吸的概,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
4.关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着物质与能量观,从燃烧葡萄糖现象引入让学生直感受剧烈的氧化分解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学生探讨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吸的过程场所,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进行比较,细胞呼吸逐释放能量以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意义。
针对本节课学生容易产生“呼吸作用就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和水”“线粒体分解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都不相同”等错误概念,鼓励学生使用表格比较“who(反应物)、 where(场所)、how(过程)、what(产物)、why(意义)的方式,梳理概念各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胞呼吸与学生的目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现象分析、迁移应用,探讨细胞呼吸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思以及社会责任感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04e674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3.png)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3. 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能量供应、新陈代谢调节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应用,尤其是与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 演示文稿、实验器械、白板等。
2. 收集相关案例:细胞呼吸在健康、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预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
根据此类任务的需求,可制定一份包括图文资料、短视频等丰富形式的预习清单,为学生提供线上预习平台,并附上一些小测验和问题以供检验学习效果。
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在课前有充分了解并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生物过程。
安置讨论话题:学生在教室上分组讨论平时生活中涉及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际案例,并将结果展示出来。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将教室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过程。
此外,通过与其他同砚的交流,他们还可以拓展思路,发现更多与生物过程相关的平时案例。
安置复习测试:课后,教师可设计一份涵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点的测试题,以便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复习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可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为他们在生物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由于细胞呼吸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我们将分两课时进行讲解。
本节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验操作和课后思考题。
1. 导入:通过介绍细胞呼吸在我们平时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再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8c29a01f69e31423294bf.png)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掌握两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难点)3.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重点)1.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的学习,养成分类与比较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呼吸产物的检测 检测产物 试剂 现象 CO 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 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灰绿色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3.概念(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
三、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类型 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第一阶段 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 2丙酮酸→乳酸反应式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C 6H 12O 6――→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实例 某些植物、酵母菌等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根、玉米胚、乳酸菌等3.概念(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案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f01c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7.png)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从物质与能量的视角,阐明无氧呼吸的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提高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关心科学技术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过程:(1)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第二个阶段:①物质变化:②能量变化:少量能量释放,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思考]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酶不同。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对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2)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因缺氧变黑、腐烂。
(3)利用淀粉、醋酸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对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大量繁殖,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的无氧呼吸;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思考]给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促进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加单板滑雪比赛的运动员,在赛后肌肉会有酸痛的感觉,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分析: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学习任务一:细胞呼吸的原理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是否需O2需要不需要产物CO2和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转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热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热能+酒精或乳酸中的化学能相同点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提醒:①玉米胚、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3节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3节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2eb7a0cb307e87100f69611.png)
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 酒精(,C2H5OH) 同时也产生少量的CO2。
条件
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
(酸性)重铬酸钾变色情况
有氧
无氧
5、实验结论:
❷反应式: 有氧呼吸:
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12H2O + 大量能量
反应式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少量能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 属于 兼性厌氧
单细胞 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菌。酵母菌细胞呼吸以葡萄糖作为底物时,通过测定
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来确定细胞呼吸作用的类型。
2、实验方法:
对比试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 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现象的关系。 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胞
有氧呼吸:
呼 吸
反应式
C6H12O6 + 6H2O+ 6O2 酶 6CO2 +12H2O + 能量
方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能量
式
判断正误
× (1)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 (2)根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量的多少( ) × (3)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 )
6、 课堂小结:
探
究 酵
有氧呼吸
CO2、 H2O
母
呼吸方式
菌 细
无氧呼吸
C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one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0
1
物质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何异同呢?
共同点: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492185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4.png)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产物。
3. 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长、代谢和能量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长和代谢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注射器等,以便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3. 准备相关视频和资料,介绍细胞呼吸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安排学生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准备讨论和提问。
5. 确定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教学:1. 引入课题: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呼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过程。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2. 讲解原理: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我会举一些实际的案例,如酵母菌发酵、无氧运动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5. 总结与作业:最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布置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报告或提出一项与细胞呼吸相关的改进方案等。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e7a4d14791711cc791772.png)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内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接下来讲解了有氧呼吸,主要讲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阶段、含义、特点;然后讲解了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阶段、含义、特点;最后讲述了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掌握细胞呼吸的方式。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特点、区别和联系。
3.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原理知识,阐明生命活动不仅具有物质基础,还需要能量驱动,而能量的供应和利用都离不开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变化的动力,初步形成生物学的物质和能量观,并尝试运用这一观念解释细胞的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通过本节的探究实践,进一步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能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并能将这些方法和技能应用于其他的探究活动。
进一步掌握学习比较、归纳等生物学科的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的探索历程的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社会责任】举例说明细胞呼吸科学知识与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关注这些原理的广泛应用,认同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细胞呼吸的方式,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特点、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d930a421b14e852459fb57d2.png)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5c7e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b.png)
4
5、有氧运动:为什么提倡慢跑? 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6、稻田如不定期排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原因 是?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7、在人工气候室栽培作物,降低夜温以减少 呼吸消耗,有利于物质积累。
8、泡菜和酸奶的制作利用了什么原理?
: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呼吸 速率
温度
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 降低温度能延长保存时间。 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 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 对有机物的消耗。
2.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 O2浓度 : 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升高而 增强,无氧呼吸则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
CO2
黄色代表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的
释
红色代表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2、如果用绿色叶片作实验材料,则必须进行怎 样的操作? 遮光处理
同学们辛苦啦, 休息一会吧!
(2) A、E、C、A B段、BC段的呼吸类型?
A:只进行无氧呼吸;E:有氧和无氧呼吸,C:只进行有氧呼吸 A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A B段CO2释放急剧减少的原因为? BC段CO2释放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为 ? 随着 O2 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也比较弱。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 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 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完成教材P96二、拓展应用1.
1.提示:松土透气可以使跟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 的生长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缓解全球 气候变暖现象;促进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避免根细胞由于无氧呼吸产生 酒精对根系造成的伤害。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二 氧化碳,也有可能导致局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松土不当,可能伤害 植物根系;要根据不同植物、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等,采取不同的松土方 法。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668ef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3.png)
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细胞呼吸的资料进行探究分析,梳理出细胞呼吸的反应阶段,并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角度,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生命观念)2.建立表格模型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归纳概括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科学思维)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掌握设计对照试验的科学方法,并能对实验进行改进,进一步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4.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果实蔬菜的保存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社会责任)二、教材分析前面两节学习的酶与ATP知识为本节奠定基础,同时本节又是学习光合作用知识的基础,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生物的两大重要代谢反应,课标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即要理解细胞呼吸作用中的物质与能量转化过程,确立物质与能量观,同时对线粒体结构的分析,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有氧呼吸的知识,掌握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但是并不知道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对无氧呼吸也没有认知经验,但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可以结合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过程有许多区别和联系,可以列表格进行分析,同时在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中自主探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2、教学难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合成ATP时能量来源的知识,即细胞呼吸作用会产生能量,然后播放葡萄糖燃烧的化学反应视频,观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引入学习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可以实现知识点的衔接,观看葡萄糖燃烧的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然后与本节内容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初步建构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师:呈现问题探讨中的资料,介绍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让学生根据知识经验推测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作出假设。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2a698150e2524de5187e95.png)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来驱动的。
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
外界能量进入细胞,并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细胞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和利用能量的呢?通过本章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四节,分别从酶、ATP、细胞呼吸的原理、光合作用四个方面讲述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2.4 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内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接下来讲解了有氧呼吸,主要讲有氧呼吸的化学反。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参考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b59c9574cfc789eb172dc8ff.png)
人教新教材“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参考一.有氧呼吸储存在ATP中的能量为什么减少了?教材在介绍完有氧呼吸过程后,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
其中涉及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生成ATP的能量转化情况,另一个则是比较有氧呼吸和体外燃烧的区别。
新教材此处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后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数值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这样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行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共生成了10个的NADH和2个的FADH2,同时经由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4个ATP(其中2个有时是GTP,此处均计算成ATP)。
以前认为1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后可以生成3个ATP,而1个FADH2可以生成2个ATP。
因此1个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ATP分子的数量就是10×3+2×2+4=38(若考虑糖酵解产生的2个NADH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线粒体中,要经过穿梭系统,穿梭后2个NADH可能转变为2个FADH2,则生成ATP的数量为8×3+4×2+4=36)。
现在一般用化学渗透学说来解释线粒体内膜上ATP的生成。
NDAH和FADH在电子2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将H+转运到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间隙,这样就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建立了质子梯度,就像水电站的大坝蓄水。
由于这个质子梯度的存在,H+倾向于返回线粒体基质,返回过程发生在ATP合酶。
ATP合酶就像水电站的发电机一样,水流经发电机发电,H+流经ATP合酶生成ATP。
研究表明,每4个H+可以生成1个ATP分子。
由于1个NADH经由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链可以将10个H+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而1个FADH2只能转运6个H+。
因此,1个NADH可以生成2.5(10÷4)个ATP,1个FADH2能生成1.5(6÷4)个ATP。
这样1个葡萄糖分子氧化分解生成的ATP的量就是10×2.5+2×1.5+4=32(若考虑穿梭损耗则为30)。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3eec1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b.png)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氧化反应,最终产生CO2、H2O和大量的能量(ATP)。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嵴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酶与底物的接触,从而促进了有氧呼吸的进行。
有氧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3.细胞呼吸的应用细胞呼吸的能量释放可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例如,人体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
此外,细胞呼吸的过程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用于面包、啤酒等食品的生产。
在医学上,细胞呼吸的异常也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肌肉疾病、心脏病等。
4.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探究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存。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大量的能量。
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酵母菌的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例如发酵面包、啤酒等。
通过对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线粒体适应在教学线粒体适应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呼吸功能的知识,特别是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和结构。
然后,学生可以阅读相关课本内容,了解呼吸作用的进行过程。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在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分别讲解每个阶段的反应,并讲清以下几点:首先,应指出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其次,分析有机物产生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在整理出三个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首先,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并提问,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接着,指出呼吸作用还消耗水,因此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该改为:C6H12O6 + 6O2 + 6H2O → 6CO2 + 12H2O + 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掌握两
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难点)
3.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重点)
1.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形成物质与
能量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
的学习,养成分类与比较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提高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检测产物试剂现象CO2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橙色变灰绿色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 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量不同。
( )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了少量的能量。
( ) 3.细胞呼吸的产物都是CO2和水。
( )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 ) 5.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 提示:1.√
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CO2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酶也不同。
5.×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1.教材P91的装置图中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中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两瓶产生CO2的速度和量基本相等,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否则会出现两组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差不多的情况。
3.若实验检测时发现A瓶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后也产生了灰绿色,请思考原因是什么?
提示:通气不足。
4.只通过检测产物中是否含有CO2可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吗?
提示:不能确定。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
[归纳总结]
1.实验装置的分析(装置见教材P91)
(1)第一组装置中的第一个锥形瓶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使进入A中的空气先经NaOH处理后,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第二组装置中B瓶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连接,其目的是让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掉,确保产物CO2均来自无氧呼吸。
2.实验中注意事项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必须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到常温,才可加入新鲜食用酵母菌。
(2)有氧条件装置必须持续通入空气,保证氧气的充足。
1.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B[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存。
酵母菌不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为了防止空气中原有CO2的干扰,要将空气先通入盛有NaOH 溶液的锥形瓶中,再通入酵母菌溶液中。
]
2.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甲组乙组
A.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两组装置均需要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C.甲、乙两组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且甲组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B[光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没有影响,该实验在光下和黑暗处都能进行。
]
1.分析糖类(葡萄糖)为什么必须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提示: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2.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是少量的?
提示:细胞呼吸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是因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或酒精中储存大部分能量。
3.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中储藏的苹果会有酒味散发,而马铃薯储藏久了却不会有酒味产生,请分析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提示:苹果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因为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归纳总结]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