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人类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环境日益恶化B.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C.世界农业生产落后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2.下列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别,正确的是()A.乡村田地广阔,牛羊成群B.乡村高楼林立,厂房密集C.城市鸡鸭遍地,果树满山D.乡村商业繁华,通讯发达3.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属于()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混血人种D.黄色人种4.下列关于乡村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层建筑密集B.多大型的超市C.多立交桥D.农田广布5.如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B.聚落建筑坡状尖顶,利于排水第1页共10页C.聚落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出行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6.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根据下表估算“家园”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非洲B.欧洲C.亚洲D.南美洲7.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8.读甲、乙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分别是51.7人/千米²和229.9人/千米²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4%和0.01%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D.乙国可能面临就业压力过大9.美国、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A.俄语B.英语C.德语D.以上三种语言10.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第2页共10页A.非洲只有黑种人分布B.白种人是“高等”人种,黑种人是“低等”人种C.黄种人都分布在亚洲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11.从下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D.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2.“洋节日”以其参与性强、注重精神交流而备受年轻人青睐,圣诞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小瑜跟随爸妈去某地旅游,他们在该地参观了如图所示的民居景观,欣赏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舞蹈。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民居建筑风格反映出当地___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

()A. 湿热B. 干旱C. 冷湿D. 高寒(2)根据图中的民居和舞蹈判断其民族类别及所在省区的简称()A. 藏族、藏B. 维吾尔族、新C. 傣族、滇D. 蒙古族、内蒙古【答案】(1)A(2)C【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如云南省的南部、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1)由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该建筑底层架空,多用竹木为材料,说明该地区湿热的自然环境特征。

(2)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民居是底层架空的竹楼,右边表示的舞蹈是傣族的孔雀舞,这是主要生活在云南南部傣族的民居和舞蹈;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典型的民居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把握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是答题的基础,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助于答题。

2.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

读“南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A. 海门B. 如东C. 如皋D. 海安(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A. 11人/平方千米B. 91人/平方千米C. 110人/平方千米D. 910人/平方千米【答案】(1)A(2)D【解析】【分析】南通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以上四个县中,既濒临长江又临黄海的是海门县,海安市没有濒临长江,如东县没有濒临长江,如皋市没有濒临黄海,故选A。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由南通市的面积和人口总数可知,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910人/平方千米,故选D。

初一地理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试题

初一地理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试题

初一地理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试题1.读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和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坡度段中,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B.在各海拔段中,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C.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并不是坡度越小聚落的数量越多,如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A 错,C对;也不是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如海拔1550~17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BD错。

故选C。

2.下列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A.中国平遥古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B.上海浦东新区、法国巴黎塞纳河岸C.中国丽江古城、美国好莱坞D.中国三峡库区、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答案】A【解析】中国的平遥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中国的丽江古城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A对;而上海浦东新区、美国好莱坞、中国的三峡库区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CD错。

故选A。

3.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早影响该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

(2)聚落后来发展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该类聚落叫__________。

该聚落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__________。

一般说来先有__________聚落,后有__________聚落。

(3)后来发展的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地形__________;水源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等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答案】(1)河流(2)城市聚落工业、服务业乡村城市(3)交通(公路)(4)平坦充足肥沃丰富便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形成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不同,掌握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2.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读“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速度()A. 一直很快B. 一直缓慢C. 1900 年后逐渐变缓D. 1950年后迅速加快(2)我国人口现状是()A. 人口基数已变小B.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 人口素质下降D. 城市人口比重过低【答案】(1)D(2)B【解析】【分析】(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特别是1930年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结合题意。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2、小李在观察下图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赤道横穿亚洲东南部②亚洲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③西经60°经线穿越亚洲大陆西部④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3、阿拉伯人属于三大人种中的()A.混血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白种人4、“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A.乡村,这里有板桥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这里有道路.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5、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具体体现的有①资源、技术共享②人才、信息共享③经济相互依赖④生产分工不明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关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C.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7、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A.汉语、英语B.法语、汉语C.汉语、俄语D.汉语、西班牙语8、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不属于同类型国家的是()A.印度B.巴西C.中国D.英国填空题9、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_表示, 即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10、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1)白种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试题(含答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旅游景点与其对应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敦煌莫高窟﹣甘肃 B.布达拉宫﹣云南C.大三巴牌坊﹣香港 D.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几种搭配中不能正确体现这种关系的是()A.北京地区—蒙古包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西双版纳地区——竹楼3.以下叙述中,属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①交通便利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④地形平坦⑤自然资源丰富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4.一般来说,聚落密集的地区( )①经济比较发达②交通比较发达③人口密度比较大④环境优美,空气清新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的大洲是()A、欧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6.“金发碧眼”说的是()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以上都不是7.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A.欧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8.下列平原地区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B.亚马孙平原地区C.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D.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区9.冰屋是适应下面哪种气候类型的独特民居()A. B. C. D.10.“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都是龙的传人······”歌词中描绘的是()1 / 7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11.下列古文化遗产属于埃及的是A.雅典卫城 B.自由女神像C.拉美西斯二世神庙 D.悉尼海滨歌剧院12.下列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印度 B.中国 C.英国 D.巴西13.某跨国公司专为白色人种研制化妆品,最合适在下列哪个国家销售()A.中国 B.南非 C.法国 D.巴西14.目前,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现象主要在(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沿海国家 D.内陆国家15.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热带雨林地区 B.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C.亚寒带针叶林带 D.大陆内部的高原、高山区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A.雅典卫城B.五指山热带季雨林C.埃及金字塔D.云南丽江古城17.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A.热带雨林地区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C.河流的发源地D.高山、荒漠地区18.我们一般把聚落分成两大类()A.工业和农业 B.农田和村庄C.工厂和城市 D.乡村和城市19.下列景观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有( )①万里长城②鸟巢③故宫④泰山⑤大足石刻⑥丽江古城⑦世博园A.①②③⑤B.②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据图回答问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试题(含答案)20.图中装束的居民多信仰的宗教是()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天主教21.由图中景观,判断下列关于所在地区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 B.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却极少下雨C.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D.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22.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因此不必限制人口的数量B.为了满足增加人口所需的粮食,乱垦滥伐会加重水土流失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D.目前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23.漫画《撑不住了》说明了 ( )①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②人口数量少问题突出③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时了④国家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4.地形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下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东居民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主要是()A.黄种人、基督教B.白种人、伊斯兰教C.黑种人、犹太教D.混血人种、佛教2.下列人口问题在亚洲比较普遍的是()①住房紧张②国防兵力不足③就业困难④植被破坏⑤交通堵塞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非洲、欧洲B.亚洲、北美洲C.拉丁美洲、亚洲D.拉丁美洲、北美洲4.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正确的组合是()A.非洲和欧洲B.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D.非洲和美洲5.“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房顶大多高耸”。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A.寒冷多雨雪区 B.寒冷干燥区 C.炎热多雨区 D.炎热干燥区6.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许多国家中居民通用的语言和宗教是()A.英语、基督教B.阿拉伯语、伊斯兰教C.汉语、佛教D.法语、伊斯兰教7.我国的回族多信仰()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喇嘛教8.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展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在市中心建环行路,修停车厂,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往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居民少流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9.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交通便利 B.热带雨林 C.温带平原地区 D.水源充足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影响该地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最早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列宗教在我国形成的是( )A.佛教 B.回教 C.道教 D.基督教读“我国某一高原景观图”,回答问题。

13.该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主要是()A.砖墙斜顶房 B.窑洞 C.土墙平顶屋 D.晾房14.该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环境污染 C.生物灭绝 D.酸雨危害15.治理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生物措施是()A.深耕改土 B.修筑梯田 C.植树种草 D.平整土地16.图示所在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17.《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可见他们信仰()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喇嘛教18.下列关于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河流短小,航运价值低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C.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洲D.欧洲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19.下列关于世界语言的叙述错误的是()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C.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包括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法语、西班牙语等D.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下表是世界某区域人口资料,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初一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

初一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

初一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1.亚洲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答案】×【解析】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亚洲乡村聚落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为密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聚落景观差异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识记聚落景观差异,识记几个典型聚落的特征,即可解答2.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答案】√【解析】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观、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聚落建筑风格差异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识记聚落风格差异的原因,即可解答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宗教寺院一般在什么地方选址?【答案】在高山少有或没有部落的地区选址。

【解析】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但宗教和寺院比较特别不同于大多数聚落,需要幽深安宁,远离一般聚落。

故宗教寺院反而一般选址在没有或少有聚落的高山等地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针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要求学生逆向思维反向思考,才能解答。

4.现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________亿。

【答案】70【解析】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为7,000,000,000.【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世界人口的总数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识记世界人口总数即可解答。

5. 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答案】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从世界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1)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1)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A. 福建省B. 安徽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A. 登高望远B. 防御洪水C. 通风采光D. 方便交通【答案】(1)D(2)B【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A. 林海雪原B. 沟壑纵横C. 高楼林立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A. 禁止焚烧秸秆B. 珍惜每寸土地C. 杜绝乱扔乱放D. 实行达标排放【答案】(1)C(2)C【解析】【分析】(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的建筑比城市要低矮;绿化面积比城市要大;乡村有大片的农田,城市的居民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结合选项,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2.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平坦的地区就有聚落的分布B.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聚落C.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D.城市聚落的环境比乡村聚落的环境好【答案】C【解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的形成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最易形成聚落,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3.下图是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甲图是平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图,乙图是沿海地区农村聚落图,丙图是城市聚落图,丁图是山地地区农村聚落图,故选C。

【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B.房屋更集中密集C.交通经常堵塞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乙图是沿海地区聚落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地形平坦,房屋较为密集,而丁图是山区聚落图,由于地形的限制,丁图的建筑呈分散状态,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4.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

初一地理聚落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聚落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聚落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聚落的主要形式是()A. 城市B. 乡村C. 城市和乡村D. 工业区答案:C2.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A. 纽约B. 东京C. 伦敦D. 上海答案:B3. 乡村聚落的主要特点是()A. 人口密集B. 建筑物密集C. 人口稀少D. 建筑物高大答案:C4. 城市聚落的主要特点是()A. 人口稀少B. 建筑物高大C. 人口密集D. 建筑物密集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A. 地形B. 气候C. 交通D. 土壤答案:D6.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地形B. 气候C. 资源D. 战争答案:D7. 世界上最大的聚落是()A. 纽约B. 东京C. 伦敦D. 上海答案:B8. 乡村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A. 工业B. 农业C. 商业D. 服务业答案:B9. 城市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A. 工业B. 农业C. 商业D. 服务业答案:A10. 聚落的分布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地形B. 气候C. 交通D. 人口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其主要形式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城市、乡村2. 乡村聚落的特点是人口______,建筑物______。

答案:稀少、低矮3. 城市聚落的特点是人口______,建筑物______。

答案:密集、高大4.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______和______。

答案:资源、交通5.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位于日本的______。

答案:东京6. 世界上最大的聚落也是______。

答案:东京7. 乡村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______。

答案:农业8. 城市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______。

答案:工业9. 聚落的分布与地形、气候、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资源、交通10.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战争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是()
A.耕作
B.工业
C.放牧
D.捕鱼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是()
A.渔村
B.林场
C.高楼
D.池塘
3.下列不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A.充足的水源
B.肥沃的土壤
C.丰富的自然资源
D.高山、荒漠
4.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东南亚——高架屋
B.西双版纳——高架屋
C.黄土高原——窑洞
D.因纽特人——冰屋
二、填空题
5.我们把人们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__________。

6.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

7.乡村聚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

8.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大力保护具有_________的传统民居。

9.填写下面的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表。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聚落
6.工业服务业
7.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8.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民族特色
9.。

初中地理试卷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初中地理试卷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2.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为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民居叙述正确的是()A. 该民居所处地区气候雨热同期B. 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C. 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D. 高大宽敞,保暖性好【答案】 B【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示民居墙体厚、窗户小,这是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墙体厚有利于隔热防晒,窗户小有利于防风沙;这种民居多在西亚地区。

故答案为:B【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但中东水资源十分缺乏。

也正是由于石油、领土、水资源和宗教文化的差异导致中东地区常年矛盾突出,十分不稳定。

3.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2.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D.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 地形更平坦开阔 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 水陆交通更便利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答案】(1)C(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是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位于北方地区,在图示地区的南部不适合发展柑橘种植业,故A错;天然橡胶林是热带的经济作物,不适合在北方种植,故B错;探险漂流运动要求漂流速度快,故而河流水流要急,落差要大,①地附近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最适合漂流,故C对;甲地位于盆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不适合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故答案选C.(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陆交通更便利,水源充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聚落发展规模更大;由于这里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答案选B.故答案为:(1)C;(2)B。

【点评】(1)该小题考查区域开发利用方式,需结合图示地区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解答,有一定难度。

(2)该小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原因,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图示提取相关解题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作答。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含答案)

《居民与聚落》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B.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应修旧如旧C.参观南岳大庙刻写“××到此一游”D.敦煌博物院开放不限制参观人数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2.下面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南部,欧洲,非洲北部人口稠密B.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C.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D.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3.从图上看,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

A.50亿左右 B.60亿左右 C.80亿左右 D.90亿左右4.以下传统民居最能反映黄土高原自然特征的是A.蒙古包B.小桥流水人家C.碉房D.窑洞5.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方式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C.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6.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人口稀少,资源丰富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D.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7.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教徒奉为圣城的是()A.麦地那 B.耶路撒冷 C.麦加 D.巴格达8.下列各民居适宜湿热气候的是()A.B.C.D.9.下列语言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俄语B.汉语C.英语D.日语10.阿拉伯国家大多数居民信仰A.犹太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1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可能带来的结果是()A.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人口老龄化C.国防兵源不足 D.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压力12.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的国家常产生的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B.就业困难C.自然环境恶化D.交通堵塞13.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有可能带来的问题是()A.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B.国防兵源不足C.饥饿贫困D.劳动力短缺14.下列国家中的某个国家与其他三个国家人口密度差异较大的是(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印度15.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母语是()A.西班牙语B.英语C.阿拉伯语D.汉语16.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纽人特别耐寒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17.某村2017年年初人口数2000人,年内出生并成活了12人,死亡了5人。

部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高山、荒漠B.肥沃的平原C.丰富的资源D.便利的交通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A.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B.人们的语言、风俗习惯C.人们的聪明程度D.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二、选择题组语言和宗教是一个地区特有文化的重要体现。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其主要流行于()A.欧洲B.西亚和北非地区C.拉丁美洲D.南亚地区4.如图所示的宗教建筑代表的是____的文化景观()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C.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D.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6.下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干旱的沙漠地区C.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招募了近4万名志愿者,要求志愿者能使用汉语或某外语进行交流、具备志愿服务所需基本知识技能等五项基本条件。

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微“冬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会徽“冬梦”可以体现中华文化中的()A.汉字B.服饰C.饮食D.交通方式8.冬奥会志愿者要能使用汉语或某外语进行交流,“某外语”最可能是()A.俄语B.英语C.德语D.法语三、填空题9.下表为联合国统计的1995——2000年各大洲(地区)人口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四、解答题10.读聚落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三处聚落属于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共同点,都是而建。

参考答案:1.A【详解】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高山、荒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人种分为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他们存在体质方面的特征差异,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有极昼极夜现象B. ②地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C. ③地盛产苹果、甜菜D. ④地所在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我国某企业拟将一批通信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送至④地,最短航线须经过()A. 土耳其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 白令海峡(3)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气候类型只分布在欧洲B. ②地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均匀C. ③地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D. ④地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分布【答案】(1)B(2)C(3)D【解析】【分析】世界上各地区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很大,由气候导致各地的风俗也有很大差异。

(1)①地在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②地位于东亚的中国,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B正确;③地在中南半岛,盛产热带作物,不会有苹果、甜菜等温带作物,C错误;④地所在国是南非,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国家是澳大利亚,D正确。

(2)我国某企业拟将一批通信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送至④表示的南非,最短航线须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

(3)①地表示的温带海洋气候类型除分布在欧洲外,还分布在南北美洲,A错误;②地属于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不均匀,B错误;③地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夏季多雨,C错误;④地表示的地中海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分布,D正确。

故答案为:(1)B;(2)C;(3)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 九寨沟B. 皖南古村落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D. 青城山—都江堰【答案】B【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拉萨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德州)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 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C.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D.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答案】 D【解析】【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故A错误;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

故选:D【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2.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 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C. 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D.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答案】 A【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乙大洲是欧洲,该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但人口增长缓慢,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丙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人口分布较稠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海南)2017年6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

完成以下问题。

(1)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随行人员看到最多的宗教建筑物是A. 教堂B. 清真寺C. 寺庙D. 佛塔【答案】(1)D(2)B【解析】【分析】(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D。

(2)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多为阿拉伯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语言的分布及宗教建筑,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

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3.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居主要分布在()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黄土高原(2)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A. 终年高温B. 终年低温C.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D. 终年温和【答案】(1)D(2)C【解析】【分析】(1)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

(2)窑洞民居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

【点评】(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黄土高原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4.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C. 东南亚居民都使用汉语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答案】 D【解析】【分析】解:汉语不仅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地区都有分布;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东南亚居民很多人使用汉语,也有越南语,泰语等;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故答案为:D【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5.如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B.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C.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D.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 领土面积更大C. 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 人口总数更少【答案】(1)C(2)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故A错误。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故B错误。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 正确。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低,故D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人口密度是人口总数与面积之比。

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主要原因是中国领土面积比印度大。

依据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

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别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

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岡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A. 河流是内流河B. 有高原和平原C. 森林多在平原D. 桥梁跨越河流(2)图中()A. 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B. 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C. 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D. 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3)“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A. 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B. 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C. 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 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答案】(1)D(2)B(3)C【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没有高原,森林多分布在山地,桥梁跨越河流。

(2)由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最平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农田靠近湖泊。

(3)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故答案为:(1)D;(2)B;(3)C;【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7.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土壤肥沃B. 水源不足C. 地形平坦D. 交通便利【答案】 B【解析】【分析】解: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为:B【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8.(宜宾)图中属于热带沙漠地区的景观图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图中民居B是西亚地区的碉堡屋。

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点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9.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为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民居叙述正确的是()A. 该民居所处地区气候雨热同期B. 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C. 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D. 高大宽敞,保暖性好【答案】 B【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示民居墙体厚、窗户小,这是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墙体厚有利于隔热防晒,窗户小有利于防风沙;这种民居多在西亚地区。

故答案为:B【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中东地区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但中东水资源十分缺乏。

也正是由于石油、领土、水资源和宗教文化的差异导致中东地区常年矛盾突出,十分不稳定。

10.(怀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A. 巴拿马运河B. 苏伊士运河C. 白令海峡D. 德雷克海峡(2)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A. 印度洋、亚洲B. 北冰洋、南极洲C. 大西洋、非洲D. 太平洋、大洋洲(3)下列地区中人口较为稀疏的是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4)③处分布着因纽特人,他们属于()人种A. 白色人种B. 黄色人种C. 黑色人种D. 混血人种【答案】(1)A(2)D(3)C(4)B【解析】【分析】(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故选A。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故选D。

(3)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图中人口稀疏的是③处北冰洋沿岸地区,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