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任务六: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合集下载

2020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卷一)

2020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卷一)

2020年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2020年)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市场工具的是()。

A.商业票据B.短期国债C.长期公司债券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正确答案:C此题被做次数:14864次,正确率为94.67%,易错项为B答案解析资本市场指的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交易市场。

资本市场的工具包括股票、长期公司债券、长期政府债券和银行长期贷款合同等。

选项C是答案。

选项ABD属于货币市场工具。

考察知识点金融市场的类型2、(2020年)一项投资组合由两项资产构成。

下列关于两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相关系数与投资组合风险分散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等于-1时,才有风险分散效应B.相关系数等于1时,不能分散风险C.相关系数大小不影响风险分散效应D.相关系数等于0时,风险分散效应最强正确答案:B此题被做次数:18094次,正确率为95.18%,易错项为A答案解析相关系数=1时,两项资产完全正相关,不能分散风险,选项B正确。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相关系数小于1,就具有风险分散效应,当相关系数=-1时,风险分散效应最强。

因此选项ACD不正确。

考察知识点两种证券组合的风险3、(2020年)甲公司采用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估计股权资本成本,税前债券资本成本8%,股权相对债权风险溢价6%,企业所得税税率25%。

甲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是()。

A.8%B.6%C.12%D.14%正确答案:C此题被做次数:21355次,正确率为96.44%,易错项为D答案解析股权资本成本=税后债券资本成本+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8% ×(1-25%)+6%=12%。

考察知识点普通股资本成本的估计-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4、(2020年)某两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8%,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假设有效年折现率是8.16%,该债券刚刚支付过上期利息,目前其价值是()元。

项目6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项目6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目录 首页 前页 后页
项目6 联产品、副产品、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任务一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二、联产品成本计算程序、
• 以联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联产品生产成 本明细账。 • 对各种要素费用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归集 联产品成本,计算联产品综合 成本。 • 计算各联产品成本。 • 计算联产品分离后的加工成本。 • 编制成本计算单,编制会计分录,登记生产成本 明细账。
目录 首页 前页 后页
项目6 联产品、副产品、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联产品成本计算
某厂用某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甲、乙两种联产 品。 20××年×月共生产甲产品 2000千克,乙产品 1000千克。无期 初、期末在产品。该月生产发生的联合成本分别为:原材料为 30000 元,直接人工成本为 10800 元,制造费用为 19200元。甲产品每千克 的售价为 250 元,乙产品每千克的售价为 300 元,设全部产品均已售 出。根据资料分别用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收入分配法计 算甲、乙产品的成本
目录 首页 前页 后页
项目6 联产品、副产品、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任务三 等级产品成本计算
任务三 等级产品成本计算
一、等级产品含义 等级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 料,经过相同加工过程生产出来 的品种相同,但质量有所差别的 产品,如纺织品、搪瓷器皿的生 产常有等级品产生。
目录 首页 前页 后页
项目6 联产品、副产品、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项目6 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章目录
项目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产品、副产品、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目录 首页 前页 后页
项目6 联产品、副产品、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项目结构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第十五章联产品、副产品与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第一节联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就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它们的用途不同)(二)特点各种联产品都就是企业主要产品,就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且销售价格相当或较高,对企业都有较大的贡献。

二、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一)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步骤联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形成完工产品要经历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点、分离后。

因此,联产品成本计算主要步骤如下:(其中第一与第三步前已讲述,故关键就是第二步)(1)分离前联合成本的归集;(2)分离点联合成本的分配;(3)分离后联产品可归属成本的计算。

(二)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分离点上)常用:系数分配法、实物量比例分配法、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与可实现净值比例分配法。

1、系数分配法(分类法中已说明)就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先规定的系数折合成标准产量,然后按照各联产品的标准产量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确定系数的标准可以就是联产品的技术特征,如重量、体积、质量性能等;也可以就是经济指标,如定额成本,售价等。

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其正确与否取决于系数确定的正确性。

2、实物量比例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按各联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重量、体积、长度等实物量度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优点:计算简便易行;(因为一般产品都可用实物单位计量,资料容易取得)缺点:并非所有成本都与实物量直接有关;没有考虑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成本与收入不匹配。

(而售价的制定就是会考虑产品成本的,这样会造成产品定价不合理)适用:产品成本与实物量关系密切,且各联产品售价较为均衡。

3、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相对销售收入分配法)按各联产品售价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原理: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负担较多的联合成本,反之相反。

(分配的结果会使各联产品的毛利率相同)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Fra bibliotek)分配的统一公式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各联产品分配标准合计
某联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分配率×该联产品分配标准
(2)具体分配方法
1售价法
公式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B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A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B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分配
公式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可变现净值+B产品可变现净值)
A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可变现净值
B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可变现净值
③实物数量法
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A产品实物数量+B产品实物数量)
A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实物数量
B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实物数量
适用范围
在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比例进行分配的。
注:采用售价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有可靠的计量。
②可变现净值法
适用
范围
若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某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分离点产量×该产成品的单位售价-分离后的该产品的后续单独加工成本

联产品成本和副产品成本如何正确进行分配

联产品成本和副产品成本如何正确进行分配

联产品成本和副产品成本如何正确进行分配副产品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而联产品成本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

下面就来具体的学习关于联产品成本和副产品成本如何正确进行分配。

一、联产品成本的分配: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为:(1)将联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联产品的特点决定了联产品在分离之前,不可能按各种产品分别计算成本,只能按联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归集联产品成本,计算联合成本联产品发生的成本为联合成本。

联产品的在产品一般比较稳定,可不计算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为联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

(3)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种产品的成本。

①售价法。

在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按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例进行分配的。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有可靠的计量。

②实物数量法。

采用实物数量法时,联合成本是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为基础分配的。

这里的“实物数量”可以是数量、重量。

实物数量法通常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单位数量(或重量)成本=联合成本÷各联产品的总数量(总重量)(2)计算联产品分离后的加工成本联产品分离后继续加工的,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归集其分离后所发生的成本。

二、副产品成本的分配: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它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随主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如甘油是生产肥皂这个主产品的副产品。

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而且在全部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而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确定其成本,将副产品和主产品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的成本,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任务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 算
(三)副产品成本计价的方法
— 5——5 —
一、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副产品合理的计价,是正确计算主、副产品成本的 关键。如果副产品计价过高,则有可能把主产品的超支 转嫁到副产品上;如果副产品计价过低,则有可能把销 售副产品的亏损转嫁到主产品上;如果副产品的售价不 能抵偿其销售费用,则副产品不应计价,不能从主产品 成本中扣除副产品价值。
任务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 算
(三)副产品成本计价的方法
— 6——6 —
一、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例7-2】 江南公司生产甲产品的同时,还生产出乙副产品。 2018年8月,生产甲产品500件,乙副产品100千克,每千克售价80元, 单位税金15元,单位销售费用2元和单位产品利润2元。共发生费用7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35 000元,直接人工25 000元,制造费用10 000元。假定副产品成本直接从材料成本项目中扣除,则主、副产品成 本计算如下:
成本会计
项目
任务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 算
(一)副产品的概念
— 2——2 —
一、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副产品是指企业在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附带生 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或利用生产中的废料等加工而 成的产品。副产品是与主要产品经过同一生产过程、使 用相同原材料而产生出来的产品。
例如,炼油企业在提炼原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渣油、 石焦油;酿酒企业在酿造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酒糟;制 皂企业在制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甘油;木材加工企业 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生产的纤维板等。
任务
副产品和联产品的成本计 算
(三)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 1—2 —12 —
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区别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区别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区别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副产品成本计算:
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其成本(如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成本);然后从总成本中扣除,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

主产品成本=总成本-副产品成本
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联合成本除以各联产品分配标准合计
某联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分配率乘以该联产品分配标准
具体分配方法包括售价法、可变现净值法、实物数量法。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第十五章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第一节联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它们的用途不同)(二)特点各种联产品都是企业主要产品,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标;且销售价格相当或较高,对企业都有较大的贡献。

二、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一)联产品成本计算的步骤联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形成完工产品要经历三个阶段:分离前、分离点、分离后。

因此,联产品成本计算主要步骤如下:(其中第一和第三步前已讲述,故关键是第二步)(1)分离前联合成本的归集;(2)分离点联合成本的分配;(3)分离后联产品可归属成本的计算。

(二)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分离点上)常用:系数分配法、实物量比例分配法、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比例分配法。

1、系数分配法(分类法中已说明)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先规定的系数折合成标准产量,然后按照各联产品的标准产量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确定系数的标准可以是联产品的技术特征,如重量、体积、质量性能等;也可以是经济指标,如定额成本,售价等。

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其正确与否取决于系数确定的正确性。

2、实物量比例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按各联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重量、体积、长度等实物量度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优点:计算简便易行;(因为一般产品都可用实物单位计量,资料容易取得)缺点:并非所有成本都与实物量直接有关;没有考虑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成本与收入不匹配。

(而售价的制定是会考虑产品成本的,这样会造成产品定价不合理)适用:产品成本与实物量关系密切,且各联产品售价较为均衡。

3、相对售价比例分配法(相对销售收入分配法)按各联产品售价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

原理: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负担较多的联合成本,反之相反。

(分配的结果会使各联产品的毛利率相同)一般适用于分离后不再加工的联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配方法

1.副产品成本的分配

①不计算副产品扣除成本法

②副产品按固定价格或计划价格计算法

③副产品只负担继续加工成本法

④联合成本在主副产品之间分配法

⑤副产品作价扣除法

副产品扣除单价=单位售价-(继续加工单位成本+单位销售费用+单位销售税金
+合理的单位利润)
主副产品成本计算
• 【例题】某公司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某种副产品。该种副产品可直接对外出 售,公司规定的售价为100元/千克。某月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总额为500 000元,副产品的产量为500千克。假定该公司按预先规定的副产品的售价确定副产品 的成本。
任务六: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一、概念
• 联产品——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 产品。
• 副产品——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 非主要产品。
【提示】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确定主产品的 生产成本。
A.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 B.实物数量法 C.定额比例法 D.直接分配法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定额比例法属于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 法属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副产品的成本=100×500=50 000(元)

主要产品应负担的成本=500 000-50 000=450 000(元)
【例题 12·判断题】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主产品的生产 成本,然后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 然后再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2.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①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 分离后某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该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分配率 适用范围:联产品在分离点上即可供销售,则采用销售价格进行分配;如果这些产品尚需 要进一步加工后才可供销售,则需要对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进行估计。此时,也可采用可变 现净值进行分配。
①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

F产品:1 200÷(900+600)×600=480(万元)
②实物数量分配法
分离后某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该产品分离点的数量/重量×单位成本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

【例题】某公司生产E产品和F产品,E产品和F产品为联产品。3月份发生加工成本
1 200万元。假定E产品为700个,F产品为300个。
联产品
【例题 13·单选题】下列关于联产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分离点以前发生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 B.联产品分离前发生的生产费用可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多个成本明细账进行归集 C.分离后各种产品统一设置明细账 D.分离点是指在联产品生产中,投入相同原料,经过不同生产过程,分离为各种联产品 的时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 B,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一个成本明细账进行归集;选项 C,分 离后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选项 D,分离点是指在联产品生产中,投入相同原料, 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分离为各种联产品的时点。

采用实物数量法分配联合成本:

E产品:1 200÷(700+300)×+300)×300=360(万元)

【提示】除上述两种分配方法外,还包括系数分配法。
联产品成本分配方法
【例题 15·多选题】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一定分配方法在各联产品之 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包括( )。
• 【例题】某公司生产E产品和F产品,E产品和F产品为联产品。3月份发生加工成本1 200万元。E产品和F产品在分离点上的销售价格总额为1 500万元,其中E产品的销售 价格总额为900万元,F产品的销售价格总额为600万元。

采用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

E产品:1 200÷(900+600)×900=72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