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产品成本核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产品成本核算探讨

摘要副产品是指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一

些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的主要产品,但它们却有一定的价值和用途。本文从副产品的产生过程实际出发,结合细化成本核算、副产品管理实际,从固定成本法、计算加工成本、计算完整成本、不计算成本四个方面对副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副产品成本核算

副产品是指伴随主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者从废料中提取

的具有一定价值和用途的产品。如生产主导产品氧化铝过程中产出的赤泥可以回收铁砂,生产石灰石过程中产生石渣,炼油厂在提炼

原油的过程中还会生产一些渣油、石油焦等。

根据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要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核算的界限,分清各种产品应发生的费用,属于哪一种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就

应计入那一种产品的成本;对于不能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的费用,应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进行费用分配时,不能为了简化成本核算方法或其他目的,将费用随意在各

种产品进行分配,否则就会违背会计核算的一些基本原则,不能真

实地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影响企业内部领导决策,使报表使

用者得到虚假的信息。由于副产品和主要产品是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它们发生的费用很难分开,但从细化成本核算、副产品管理的角度来讲,也要合理的核算副产品的成本、计算副产品的利润。以下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副产品的成本核算。

一、固定成本法

固定成本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固定的数据来确定副产品的成本。由于副产品同主营产品比较起来,价值相对较低,在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很难准确的计算其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根据生产经验确定成本,如直接以对外已知的销售价格作为其成本,同时冲减主营产品的生产成本,具体账务处理为:借:其它业

务支出贷:制造费用。副产品的其它业务利润为零。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副产品就是主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回收废料可

以节约主营产品的成本。但是用收入全额冲减主营产品成本的业务处理方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中是找不到理论依据的,同时根

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就要合理的计算与收入相对应的生产成本,因此这种做法不可取。

二、计算加工成本

由于副产品是从主营产品产生的废料中提炼出来的,采用计算加工成本方法来核算副产品的成本,副产品成本只包括从废料中分离后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不负担分离前发生的成本费用。如从生产主营产品产生的废料中提取副产品,需要增加相应的独立的生产系统,采用一定的生产技术工艺对废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完成,因此就要发生从废料生产出副产品的加工成本。这些加工成本主要包括副产品加工过程使用设备的折旧、发生的人工费、消耗的水、电、汽等动力、设备维修费、领用的辅材等有机物料。这种直接计算副产品成本的方法,它的成本、费用项目都是可以较为准确的计量和归

集,加工成本核算也较为清晰。笔者认为按照主营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使副产品合理的分摊分厂辅助或管理部门发生的间接人工等费用也是合理的。

三、计算完整成本

从副产品产生的流程来看,它是生产主营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是凭空出来的,它要有原料投入消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副产品成本构成应包括原料、动力、人工、费用等完整的成本项目。由于副产品分离加工前发生的成本费用是与主营产品共同发生的,就要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对共同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如可以将副产品按销售价格扣除销售税金、营业费用、加工成本后的余额,作为分离前副产品应负担的共同成本费用;也可从生产工艺角度出发,根据两种产品耗用上游工序的半成品原料比例分摊共同费用;或将两种产品折成与之相关联的第三种产品,根据其销售收入比例分配共同费用。总的原则就是较为合理、完整的反映副产品的成本,可以较为准确的核算副产品的利润。

四、不计算成本法

即副产品没有成本,而将副产品的销售收入直接作为收益,其它业务利润=其它业务收入。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副产品价值较低的情况。虽然这种方法手续简便,易于操作,但笔者认为既然副产品作为一种产品就要有成本,其成本全部由主营产品负担,会影响主营产品成本的准确性。

笔者认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核算的要求,从细化成本核

算、加强副产品管理的角度考虑,上述第二、第三种核算副产品成本的方法均可取。采用哪一种副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企业可以结合各自副产品的生产实际和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确定。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副产品成本计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86-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