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镇潜熄风方剂

合集下载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用于治疗肝郁气滞,风热内扰引起
的症状,如头痛、眩晕、口苦、口干、咽喉肿痛等。

方剂组成:
当归(6克):当归性温,具有补血、安神的作用,能够舒肝、活血,促进气血运行,对于调和肝胃、缓解痛楚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白芍(12克):白芍性寒,能够清热凉血、调理肝脾,具有温中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乳痛等问题。

陈皮(6克):陈皮性温,能够理气开郁、行痰解酒,尤其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不适等症状。

川芎(6克):川芎性温,能够舒筋活血、通经止痛,对于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有较好的疗效。

桂枝(6克):桂枝性温,能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对于治疗肢体冰冷、坐骨神经痛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生姜(3克):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止痛、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饮食不畅、肠胃不适等问题。

甘草(3克):甘草性平,具有调和人体各脏腑、调节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增强体质、缓解精神紧张、减少药物副作用等。

以上是镇肝熄风汤方剂的组成,通过对各种中药的精心搭配,可以有效地舒肝、活血、止痛、安神、和胃等,对于治疗肝郁气滞、风热内扰等相关症状有一定疗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药性较为温热,适用于寒凉症候较为明显的人群,服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避免副作用。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标题: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与功效解析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方剂和治疗经验。

镇肝熄风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功效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这一方剂的机会。

一、方剂组成: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主要包括以下药材:1.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清热降火,疏肝理气,对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2.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口舌生疮等病症。

3.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功效,能够改善肝脾气机不畅,缓解肝脏郁结所致的病症。

4. 炙甘草:具有温中和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增强体内阳气,调节脏腑功能。

5. 枳实: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痰滞、咳嗽痰多等病症。

6. 丹皮:能够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心痛、瘀血内闭等有一定的疗效。

二、功效解析:镇肝熄风汤主要具有以下功效:1. 疏肝解郁:柴胡的作用可以调和肝气,缓解肝脏郁结的情况,对于治疗肝脾气机不畅、胸闷郁滞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2. 清热解毒:黄芩、黄连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热毒病症,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3. 散风止痉:镇肝熄风汤还能够散风止痉,对于风痉、痉证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三、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毒病症:由于镇肝熄风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在治疗热毒病症,如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2. 肝脾气机不畅:通过疏肝解郁的作用,镇肝熄风汤可以缓解肝脾气机不畅所致的胸闷、腹胀等症状,对于肝脾不和、胃口不振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3. 风痉、痉证:镇肝熄风汤散风止痉的作用能够缓解风痉、痉证等病症,对于风痉抽搐、肢体麻木等有一定的疗效。

结论:镇肝熄风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其方剂组成严谨且功效明确。

镇旰熄风汤加减治眩晕

镇旰熄风汤加减治眩晕

镇旰熄风汤加减治眩晕
【病例】某女,65岁,余乡人。

眩晕脑涨十余年,近益甚。

眩晕时眼中发黑,耳内蝉鸣,感觉天旋地转,头重足轻,如踩棉絮,如步雾里,身不能支,常跌仆倒地。

且胃纳果滞,嗳逆频作,口于思饮,心烦少寐。

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沉弦。

沉为气郁,弦为肝旺。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六微旨大论》云:“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然年迈之人,阴虚液亏,何以能承?加之肝气抑郁,最易化火,火愈旺,木愈燥,风愈张,故而眩晕脑涨也。

中风之兆已萌,谨防大厥之成。

【治则】遵风宜镇静,火宜滋润之说,予以滋阴养液,平肝潜阳。

拟镇肝熄风汤加减:
【处方】白芍15g龙牡各15g紫贝齿15g石决明15g磁石15g 夏枯草10g怀牛膝10g生麦芽15g菊花10g生地15g山药15g山萸15g元参15g五剂
【二诊】眩晕明显减轻,耳鸣止,胃纳增,头仍胀闷。

头形象天,为清朗寥廓之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今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朗之境,云遮雾蔽,日月无光,故为胀为闷也。

今补肾平肝之治已效,宜增降浊之品为佳。

上方加茵陈10g,陈皮10g,香附10g,五剂。

【三诊】眩晕止,头闷减。

嘱守方续服五剂。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平肝息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平肝息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平肝息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一、组成怀牛膝一两(30克)、生赭石轧细,一两(30克)、生龙骨捣碎,五钱(15克)、生牡蛎捣碎,五钱(15克)、生龟板捣碎,五钱(15克)、生杭芍五钱(15克)、玄参五钱(15克)、天冬五钱(15克)、川楝子捣碎,二钱(6克)、生麦芽二钱(6克)、茵陈二钱(6克)、甘草钱半(4.5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2.建瓴汤建瓴汤内有牛膝,赭石龙牡生地协;芍药柏仁加淮山,阳亢眩晕效无匹。

四、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五、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长有力者。

六、方解本方证由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中热痛;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故时觉噫气;若肝阳过亢,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则出现眩晕颠仆,不知人事,或肢体活动不便,半身不遂等中风症状。

《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即是此意。

脉弦长有力者,为肝阳亢盛之象。

治宜镇肝熄风为主,以滋养肝肾阴液。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

代赭石和龙骨、牡蛎相配,降逆潜阳,镇熄肝风,是为臣药。

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三味,配合君药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以有利于肝阳之平降镇潜;甘草调和诸药,与麦芽相配,并能和胃调中,防止金石类药物碍胃之弊,均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成为镇肝熄风之良剂。

原书方后有加减法:“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痰多者,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一两。

镇肝熄风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镇肝熄风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镇肝熄风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镇肝熄风汤怀牛膝一两(30g)生赭石(轧细)一两(30g)川楝子(捣碎)两钱(6g)生龙骨(捣碎)五钱(15g)生牡蛎(捣碎)五钱(15g)生龟板(捣碎)五钱(15g)生杭芍、玄参、天冬各五钱(各15g)生麦芽、茵陈各二钱(各6g)甘草一钱半(4.5g)水煎服(现代用法:煎汤温服)。

【原方证治】本方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

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

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制方背景】1.常独辟蹊径,不因循常法正如前所言,张锡纯为人勇于在继承中创新,反对人云亦云,临证制方总于常法中精思慧识,发挥独到见解,以提高疗效。

制镇肝熄风汤也不例外。

该方所治之证,肝阳呈上亢之象,肝气呈扬逆之征,肝风现内动之兆,皆当以平逆肝阳,导气下行,宁息肝风为常法。

然张锡纯深谙气机升降之要理,认为气之升降,互为其枢,无升则无以降,无降则无以升,即所谓升降相因。

故治疗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肝风内动等冲逆证候,不主张单纯投平肝降逆之品,而以调理气机升降入手,佐以升发肝气,疏散郁结的药物,升降药物相伍,降中有升,升降相宜,形成独特的用药风格。

2.遵五行生克,依制胜组方镇肝熄风汤针对肝阳上亢这一病机,体现了直镇肝阳,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多种治法,看似复杂无端,实则巧妙运用了五行生克制胜的原理,有效地保证了方剂疗效,充分体现了与张锡纯临床注重实效的学术思想。

木为水之子,肝阳上亢除与肝本身生理功能失常有关,还与肾水不能涵木直接相关;木为金之所胜,肝阳过亢,肺金不能制木亦难逃其责。

故欲平镇过亢之肝阳,既要直接镇肝,还当滋水以涵木,清金以制木。

【推荐】中医治法之平熄内风法

【推荐】中医治法之平熄内风法

【推荐】中医治法之平熄内风法平熄内风法,主要用于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

即《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类。

其常见证状有眩晕,震颤,足废不用,语言不利或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或高热神昏、痉厥抽搐等等。

内风系风从内生,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

内风治法,总以平熄为主。

但由于肝风内动的发病机理不同,又要根据其风动之由,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

例如:1.阳邪亢盛,热极生风。

见于温病邪传厥阴,证见壮热神昏,抽搐痉厥等。

治宜凉肝熄风,方如羚角钩藤汤。

2.水不涵木,阳亢生风。

多见于类中风证。

治宜镇肝熄风,方如镇肝熄风汤。

3.温病邪热久羁,灼烁真阴,内风暗动。

多见于热病后期,治宜滋液熄风。

方如大定风珠。

4.肾虚厥逆,下厥上冒,见于暗痱。

急当温补下元,方如地黄饮子。

5.中焦虚寒,土不培木,木郁风动。

如小儿慢惊风等,治宜温中祛寒,方如理中丸(见温阳祛寒法)。

6.痰湿生风,风痰内作。

治宜祛痰熄风,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总之,内风病起于肝,然所以导致肝风内动者,除肝经本身病变外,还与脾肾关系密切。

内风之证,亦有虚实寒热之分,临证且不可偏执一端,而以镇潜熄风一法以蔽之。

应根据病情,配合清、温、补、泻诸法。

本节重点介绍热极生风与阴虚阳亢两方面方剂,即镇肝熄风汤与羚角钩藤汤。

必须注意,内风的治疗以平熄为法,切忌疏散。

1.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组成] 羚羊角4.5克、霜桑叶6克、贝母12克、鲜生地15克、钩藤9克、菊花9克、生白芍9克、竹茹9克、茯神木9克、生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

[主治]热病邪传厥阴,壮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搐搦,发为惊厥,舌质干绛,脉象弦数。

[方义] 本方主治热邪入于肝经,肝热生风,风致惊厥之证。

肝属木而主风,故有厥阴风木之名,又有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水主令之说。

说明足厥阴肝木之特点,病则有木郁化火而生风之机。

风动则惊顺,火盛则高热,风热合邪上扰致神昏。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

镇肝熄风汤-----临床运用举隅【关键词】中风内科高血压脑溢血眩晕震颤麻痹镇肝熄风汤---【组成】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杭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15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

【功用】镇肝熄风。

【主治】用于肝风内动,头目晕眩,耳聋耳鸣,心中烦热,躁扰不宁,筋脉拘急,手足蠕动,脑中发热,面红如醉之证。

【古籍论】本方是用于治疗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主剂。

本证是由于气血上冲所致,故用牛膝为主,以引血下行而治其标。

然阳虚则阳亢,故辅以用龟板、杭芍滋阴养血,龙骨、牡蛎潜阳熄风,以治其本。

若肝阳上升,肺胃之气随之也升,故以赭石降肝胃之逆气,玄参、天冬以肃降肺气,肺胃之气行,则又可抑制肝阳之上僭作为兼制药。

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如用药过于强制,反会引起肝阳更加上升,故用川楝子、麦芽、茵陈清热疏肝,甘草调和诸药作为引和药。

顺肝脏条达之性,自可趋于和平。

使阴足阳潜,气血以和,其风当自平。

【点评】此方是以镇逆为主,佐以养阴舒肝之品,在临床上较常用。

*************************************************************** ******************************************************************* **************************前贤张锡纯在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中风”的病理有精辟论述:“中风证,其人忽然眩仆,更或昏不知人,其剧者不能苏复,其轻者虽然能苏复,恒至瘫痪偏枯,西人谓此非中风,乃脑充血也。

”并创方镇肝熄风汤治之。

笔者摄其要义临症每收殊效,且引申而用,疗效亦佳。

兹举案如下。

1 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男,54岁,1998年5月4日初诊。

患者素患眩晕病,常感头晕目眩、恶心欲呕、心中烦热,7日前因骤然回头致眩晕发作,步履不稳,两目复视,吞咽不顺,手足重滞;半日后症状缓解。

镇肝熄风汤治疗痉证

镇肝熄风汤治疗痉证

镇肝熄风汤治疗痉证袁梦石镇肝熄风汤是出自近代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著名方剂,全方由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麦芽、茵陈蒿、甘草组成,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

多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之头目眩晕,头胀痛耳鸣,心中烦热,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或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脑血管疾病。

老师采用本方临床变通用于阴虚阳亢之痉证治疗,收效卓著。

痉证是指筋脉失养或热甚风动所引起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病变在肝。

《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瘲惊厥矣。

”热病后期,津液耗伤,或汗吐下太过致阴津亏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筋脉失养,则见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力,头晕目眩等症。

镇肝熄风汤以镇肝熄风为主,平其亢逆,辅以滋阴潜阳固本,重用牛膝、生赭石为君药,牛膝辛苦性寒,归肝肾经,辛行苦降而活血祛瘀,引血下行,质润而滋肝肾;生赭石苦寒,质重沉降,主人肝经,能重镇肝气,使气不逆则血不逆上,同时肝气不逆不犯胃,噫气亦降;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为水中之物,得阴气最厚而咸寒入心肝肾经,滋阴潜阳,平肝安神,助君药滋潜制亢阳;玄参、天冬、白芍为阴柔性寒之品,玄参、天冬性苦微咸归肾经,助君药滋肾以制阳,白芍苦酸入肝,生赭石平抑肝阳。

肝阳上亢则肝气有余化火。

佐茵陈、川楝子、麦芽清泄肝有余,条达肝气郁结,甘草调和诸药,合麦芍益胃和中,防重坠之品伤胃。

现代药效学研究牡蛎中多种常量及微量元素,对维护机体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如钙离子可降低神经肌肉兴奋而抑制抽搐。

龙骨可促进血液凝固力,增强血管壁的致密性,阻止白细胞及血清渗出血管外,减轻骨骼肌兴奋作用,有镇静,收敛、固摄,止泻之效。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地龙去土 天南星(炮) 各六两,乳香研
没药研 各二两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
芥茶亦得。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小活络丹
【主治】风寒湿痹。
风寒湿袭予经络 痰、瘀 风寒湿+痰瘀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清茶——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①挟寒—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生姜、苏叶,轻用薄荷; ②挟湿—苔白腻、脉浮滑、身重—苍术、重羌活,轻薄荷; ③挟热—苔薄黄、脉浮数—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 ④挟瘀—带刺痛—红花、桃仁; ⑤挟痰—吐痰涎,苔白腻、脉浮滑—二陈汤; ⑥伏风偏头痛—左右无定位,脉弦—僵、蝉或蝎、蚣;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消风散
【组成】
当归
蝉蜕
生地
知母
防风
苦参
胡麻仁
牛蒡子
荆芥
苍术
石膏(各一钱)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消风散
【主治】风疹、湿疹。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痒自来
毒湿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皮肤斑疹色红,瘙痒; 湿热浸淫:斑疹抓破后渗出津水,或遍身云片斑点; 病邪尚浅: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④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瘛瘲——阿胶鸡子黄汤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

镇肝熄风汤方临床应用镇肝熄风汤又称眩晕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镇静肝风、熄灭内火的作用。

该方剂是在《金匱要略》中首次记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头晕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介绍镇肝熄风汤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病例一:头晕眩晕患者张先生,60岁,主述头晕眩晕已有数月,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耳鸣等症状。

经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眩晕。

医生给予张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周的连续服用,张先生的头晕眩晕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平稳许多。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二、病例二:耳鸣眩晕患者李女士,45岁,患有多年的耳鸣眩晕症状,反复发作,经常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经过一次详细的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肝风内动所引起的。

医生决定给予李女士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耳鸣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接着再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恢复了正常。

三、病例三:头痛口苦患者王先生,50岁,常年头痛口苦,伴有疲劳无力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火上升引起的。

医生给予王先生镇肝熄风汤方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头痛口苦症状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继续进行了数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基本痊愈,感到整个人焕然一新。

在临床应用中,镇肝熄风汤方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眩晕、耳鸣眩晕、头痛口苦等症状。

该方剂可镇静肝风、清热燥湿,对患者心情波动、耳鸣头晕、口苦口干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情斟酌配伍,严格掌握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方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对一些症状的缓解有显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头晕眩晕等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希望医生们在使用该方剂时,能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科学斟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备考重点之治风剂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备考重点之治风剂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备考重点之治风剂治风剂含义:由辛散疏风或滋潜熄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用以治疗风病的方剂。

分类:疏散外风剂、平熄内风剂1、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 目眩,恶寒发热;头风病机:风邪外袭,上犯头目,阻遏清阳治法:疏散风邪方解:川芎—祛风止痛羌活/白芷—祛风止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荆芥/防风—疏散风邪薄荷—疏散风邪,清利头目茶叶—清上降下,制约方中诸药升散太过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PS:薄荷为心凉之药,用量较重,清扬升浮既可以助君臣药祛风,又可以清利头目而治头痛。

1制约药的温燥2制约风邪之热燥3法制头目2、大秦艽汤主治:风邪除中经络证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止血PS:治风先治血消风散主治:风疹,湿疹治法;s疏风养血,清热除湿3、羚角钩藤汤【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充斥内外:高热不退。

内扰心神:烦闷躁扰,甚则神昏。

肝经热炽,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甚至发为痉厥。

风火相煽灼伤阴液: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病机】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灼伤阴液。

【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君:羚羊角—清热凉肝,熄风止痉。

钩藤—清肝,平肝,熄风止痉。

臣:霜桑叶—散热清肝。

滁菊花—清热平肝。

佐:鲜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增液。

生白芍—滋阴养血,平肝熄风,缓急舒筋。

地黄、白芍相须为用,以滋养阴液,柔肝舒筋。

川贝母、淡竹茹—清热化痰,以防痰闭心窍。

茯神木—舒筋解挛,宁心安神。

使:甘草—调和诸药。

4、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病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解:怀牛膝—引气血下行龙骨/牡蛎/代赭石—重镇平肝熄风龟甲/天冬/玄参/白芍—滋补肝肾茵陈/川楝子—疏肝理气,清泄肝热生麦芽—疏肝和胃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79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茯神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 (原方未著用量)【主治】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病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常用方剂』治风剂平熄内风大定风珠

『常用方剂』治风剂平熄内风大定风珠

『常用方剂』治风剂平熄内风大定风珠方剂名称:大定风珠药物组成:生白芍6钱,阿胶3钱,生龟版4钱,干地黄6钱,麻仁2钱,五味子2钱,生牡蛎4钱,麦冬(连心)6钱,炙甘草4钱,鸡子黄(生)2枚,鳖甲(生)4钱。

加减:喘,加入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方剂主治: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肝肾阴血极虚,内风煽动不息,眩晕不能张目,耳鸣,筋惕肉瞤,心慌泛漾。

方剂功效:滋液熄风;滋阴潜阳。

用药禁忌:如阴液虽虚,而邪气犹盛者,非本方所宜。

临床应用1.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失语:患者赵某,4周岁,患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失语、意识不清、痴呆、乱跑不安静、吃石头瓦块纸屑、咬人、晚上睡眠惊悸、有时发热、颜面潮红等症。

作者认为,久患热性病,势必热邪伤阴,血络燥结,神经失其滋润,以致神经干燥而蠕动,筋脉拘挛,故有乱跑不安静、夜眠惊悸、发热等症状,拟用育阴镇静剂,遂仿定风珠方加减。

生杭芍2钱、阿胶1钱、生龟板2钱、生地8分、生牡蛎1钱、麦冬1钱、条沙参1钱、生石决明2钱、菖蒲5分、鸡子黄1枚。

将药煎成过滤,待温和鸡子黄顿服。

服后睡眠安静,乱跑减少,白天能午睡约1个多小时,再不发烧,后每10天服1剂,服至3剂,除失语外,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意识较前清醒。

服至第6剂,语言完全恢复,2.肝厥:额氏,22岁,除夕日亥时,先是受寒痹痛,医用桂、附等极燥之品,服之大效;医见其效也,以为此人非此不可,用之1年有余,不知温燥与温养不同,可以治病,不可以养身,以致少阴津液被劫无余,厥阴头痛,单巅顶一点痛不可忍,至于窗间有豆大微光即大叫,必室漆黑而后稍安,1日厥去4-5次,脉弦细数,按之无力,危急已极。

勉与定风珠潜阳育阴,以熄肝风。

大生地8钱、麻仁4钱、生、白芍4钱、生龟板6钱、麦冬(不去心)4钱、生阿胶4钱、生鳖甲6钱、海参2条、生牡蛎6钱、鸡子黄(去渣后,化入搅匀)2枚、甘草(炙)5钱、煮成8杯,去渣,上火煎成4杯,不时频服。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

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一、引言镇肝熄风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风热内扰所引起的眩晕、头痛、口苦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镇肝熄风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方剂组成镇肝熄风汤的方剂组成包括以下药材:1.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口苦、口干等症状。

2.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3.木香: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

4.川穹:具有平肝熄风、止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眩晕、抽搐等症状。

5.神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口苦、口干等症状。

6.石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7.甘草:具有和中调和、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口苦、口干等症状。

三、方剂功效镇肝熄风汤具有以下功效:1.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中的川穹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眩晕、抽搐等症状。

2.清热解毒:方剂中的黄连、黄芩、神曲、石膏和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目赤肿痛等症状。

3.疏肝理气:方剂中的木香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头痛、胸闷等症状。

四、适应症镇肝熄风汤适用于以下症状:1.眩晕:镇肝熄风汤可以平肝熄风,对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2.头痛:方剂中的木香可以疏肝理气,对于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口苦:方剂中的黄连和神曲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口苦、口干等症状。

五、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镇肝熄风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药剂量: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禁忌症:对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3.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妙用清代名方:大定风珠,化解耳鸣手抖、心烦失眠,把血压降下来

妙用清代名方:大定风珠,化解耳鸣手抖、心烦失眠,把血压降下来

妙用清代名方:大定风珠,化解耳鸣手抖、心烦失眠,把血压降下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张名方化解高血压,耳鸣手抖,心烦失眠的事儿。

这个方子,总是扮演定海神针的角色。

你可能会觉得,我这么说,太玄乎了。

其实,这一点都不玄,没有半点夸张的成分。

它是谁呢?是大定风珠。

方见——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

所有这些,水煎服。

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3次温服。

来,我给你举个例子,让你见识一下它的妙用。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65岁,医案记载姓解。

这个人,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经常服用各种降压药,但效果都不好,只能说是勉强维持。

后来,有这么一次,她因为家事操劳过度,一下子就犯病了,脑袋迷糊得厉害,感觉到天旋地转,同时还耳鸣、听力下降。

心中感觉到烦热不堪,晚上根本睡不好觉。

更吓人的是,她的两手两脚不停地抖动。

怎么办?赶紧就医吧。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弦,舌质红绛而干。

这时候,医家赶紧开了方子:生地,麦冬,白芍、牡蛎、龟板,甘草,阿胶,五味子、火麻仁,鸡蛋黄。

结果如何?患者服药4剂,感觉到脑袋迷糊眩晕之感大大减轻。

服用9剂以后,眩晕感消失。

这时候,上方改为丸剂,嘱咐患者常服,以缓缓图之。

这张案例,记载于1981年的《浙江中医杂志》上。

大家看到了吗?医案里这方子,基本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大定风珠的原方,只不过去掉了原方中的鳖甲。

我说一下这里道理吧。

你看啊,这个人素来有高血压,而且历经十年之久。

中医讲,高血压的基本病因病机,就是肝肾阴虚。

现在,这个患者发病了,其实根源就在于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精气不足,所以患者脉细。

肝肾阴虚,精血失养,脉道失濡,所以脉象弦。

肝肾阴虚,津液亏少,所以患者舌头红绛而干。

阴虚不能敛阳,导致虚风内动,所以患者手足颤动。

肝藏魂,心藏神。

肝肾阴虚,肝魂失藏,神魂不安,所以患者心烦失眠。

风阳上扰头,所以患者眩晕、耳鸣、听力下降。

总之,这个患者的基本问题,就是肝肾阴亏。

张锡纯治中风的方法之二:熄风汤

张锡纯治中风的方法之二:熄风汤

张锡纯治中风的方法之二:熄风汤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人参五钱,赭石五钱,大熟地一两,山萸肉六钱,生杭芍四钱,乌附子一钱,龙骨五钱,牡蛎五钱。

共八味。

主治:类中风。

读方笔记之一:这是一个治内虚而肝风煸动的方子。

方以人参补其元气,以赭石、大熟地、山萸肉、生杭芍、乌附子、龙骨、牡蛎收敛其煸动之肝风。

读方笔记之二:这个方子的主治是'类中风’,是肝风之煸动,不是真中风。

如果是真中风,则势必有因风邪之入侵,因而要用驱风之药。

张锡纯认为'类中风之证,其剧者忽然昏倒,不省人事,所谓尸厥之证也’。

读方笔记之三:张锡纯认为,如果阴虚而不能维系阳分,则阳气上脱、肝风煸动,而形成类中风。

他说'盖人之一身,阴阳原系相维系。

阳性上浮而阴气自下吸之,阴性下降而阳气自上提之,阴阳互根,浑沦环抱,寿命可百年无恙也。

有时保养失宜,下焦阴分亏损,不能维系上焦阳分,则阳气脱而上奔,又兼肾水不能濡润肝木,则肝风煸动,痰涎上涌,而猝然昏倒,僵直如尸矣’。

读方笔记之四:张锡纯认为,肝内煸动,要重用镇肝熄风之药,如龙骨、牡蛎、芍药、萸肉等。

他说'故用赭石佐人参,以挽其绝阳之路,更有龙骨、牡蛎以收敛之,则阳能济下。

用萸肉佐熟地以填补其破阴之纽,更有附子以温煦之,则阴可上达。

用芍药者,取其与附子同用,能收敛浮越之元气归藏于阴也。

且此证肝风因虚而动,愈迫阳气上浮。

然此乃内生之风,非外来之风也。

故宜用濡润收敛之品以熄之。

芍药与龙骨、牡蛎、萸肉为为宁熄肝风之妙品也。

若其肝风虽动,而阴阳不至离绝,其人或怔忡不宁,或目眩头晕,或四肢间有麻木之时,可单将方中龙骨、牡蛎、萸肉各七八钱,更加柏子仁一两以滋润肝木,其风自熄。

盖肝为将军之官,内寄龙雷之火,最难驯服,惟养之镇之,恩威并用,而后骄将不难统驭也’。

读方笔记之五:张锡纯把因虚而风邪入侵之中风,称之为真中风。

因肝风内动而发生的中风,叫类中风,不是真中风。

他说'类中风之证不必皆因虚。

潜阳熄风汤的功效与作用

潜阳熄风汤的功效与作用

潜阳熄风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潜阳熄风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清晰,现在大都市的生活的节奏变的越来越快,每日身心疲惫,对身心健康的关心当然就减少了,造成许多病症的乘虚而入,而中药材中的药方就可以逐渐的改进人体,做到调养痊愈地实际效果,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潜阳熄风汤。

特异药方生产
生熟地各15克川芎9克首乌9克紫贝齿30克磁铁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代赭石15克珍珠母30克赤芍9克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潜阳熄风,益气养血和营。

治风燥时间一长,伤阴耗血,内风不熄引发的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漫性荨麻疹,皮肤瘙痒不止,舌淡,苔净或光,脉沉细者。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水煎服。

特异摘抄生产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潜阳熄风汤做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中医药方,却经常被大家所忘却,
实际上他的作用和功效是超出我们意料的,因此大伙儿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要是对潜阳熄风汤多一些掌握,一定对大伙儿的人体有非常大的协助的。

镇潜、熄风药和方剂

镇潜、熄风药和方剂

凡具有镇静安神或平肝熄风作⽤的药物,统称为镇潜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剂,统称为镇潜剂。

镇潜法就是运⽤具有镇静潜降作⽤的⽅药治疗⼼神不宁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的⼀种治法。

凡具有平肝潜阳、熄风⽌痉等作⽤的药物称熄风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剂,称熄风剂。

本类药物主要适⽤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中风、头晕⽬眩、惊风、癫痫和破伤内,以及热性病热极⽣风和⼦痫等病证。

临床应⽤本类药物时,还应根据病因适当配伍有关药物如因热引起的,配清热泻⽕药;因痰引起的,配化痰药;因肾阴不⾜、⽔不涵⽊引起的,配滋补肾阴药。

还应注意脾虚慢惊病⼈,羚⽺⾓、玳瑁等寒凉药当忌⽤;⾎虚阴亏病⼈,⼜当慎⽤偏于温燥的全蝎、蜈蚣等。

前⼈有“诸风掉眩、毕属于肝”之说,故镇潜熄风药多⼊肝经。

本类药物药性多属寒凉⽽主沉降。

⼀、镇潜、熄风药: ⼀)镇潜药 (⼀)龙⾻《本经》 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类⾻骼的化⽯(龙⾻)和齿和化⽯(龙齿)。

主产于河南、河北、⼭西、内蒙等地,⼊药打碎⽣⽤或煅⽤。

处⽅⽤名:龙⾻、煅龙⾻、⽣龙⾻。

药⽤部分;⾻骼化⽯。

性味:⽢、涩、微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

主治与应⽤: 1.⽤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头晕⽬眩等证,多与⽩芍、牡蛎、代赭⽯配伍,如镇肝熄风汤。

2.能镇静安神,适⽤于⼼神不安,失眠健忘、惊悸、多梦等证。

多与远志、朱砂、牡蛎等配⽤。

3.煅⽤长于收敛固涩,⽤于遗精、盗汗、崩漏、带下、久泻不⽌等证,常与牡蛎、⼭药、沙苑蒺藜、芡实等配伍;治带下⾚⽩及⽉经过多,可与牡蛎、海螵蛸、⼭药等配⽤;治虚汗,常与牡蛎、五味⼦等配伍。

此外,煅龙⾻研末外⽤,有吸湿敛疮作⽤,可⽤于湿疮痒疹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量⽤法:15-30克。

⼊煎剂宜先煎。

外⽤适量。

收敛固涩煅⽤,其他⽣⽤。

参考资料: 主含碳酸钙。

另含少量的铁、镁、铝、钾钠及氯、硫酸根离⼦,所含钙盐吸收后有促进⾎液凝固,降低⾎管壁的通透性及抑制⾻骼肌的兴奋等作⽤。

镇潜药,镇惊熄风药

镇潜药,镇惊熄风药

镇潜药,镇惊熄风药
一,(安神定志药性)
枣仁,养血安神,定惊催眠,潜阳敛汗治晕眩。

柏子仁,养血安神定惊催眠,润肠通便虚秘选。

远志,安神益智,定惊除悸,豁痰开窍醒昏迷。

合欢皮,花安神理气解郁,皮也安神活血又消肿。

夜交藤,养心安神,除烦催眠,养血通络又止痛和痒。

朱砂,镇心安神定悸治痫,并治癣毒防腐治疮。

磁石,重镇安神,定惊除悸,并治癫狂,收敛固涩止汗又止泻。

牡蛎,性涩多钙,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精软坚消瘰。

十.安神剂: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镇心泄火可复康。

2.补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硃朱砂味,远志茯苓养心神;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内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治疗失眠的中药常用的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茯神、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等,但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治疗所选药物也会不同。

1.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茯神、首乌藤等养心安神类中药,多用于治疗心气虚、心神不宁等所致的失眠。

这类药物多属于药食同源,可添加在食物中食用。

2.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牡蛎、珍珠母等重镇安神类中药,多用于治疗情绪激动、容易发狂、心烦易怒的失眠患者。

不过这类药物多为矿石类物质,有效物质难以熬出,因此用量一般较大且需要先煎。

需要注意的是,朱砂及一些矿物质药物具有毒副作用,所以失眠患者最好先咨询医生,在医生辨证后遵医嘱用药。

3.交通心脾
(镇惊熄风药)。

潜阳熄风汤

潜阳熄风汤

潜阳熄风汤生代赭石25克石菖蒲10克灵磁石25克生石决明25克川郁金10克清半夏10克生珍珠母15克净地龙10克怀牛膝15克功能镇肝潜阳,熄风活络。

主治脑血栓、脑梗阻、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等,中医则为“中风”。

发则偏枯,半身不遂,或舌强语謇,或口眼歪斜,或肢体顽麻不仁,或行走不利,均系肝风内动,痰涎壅盛,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致。

方解中风偏枯,系由内风所致,故取镇肝熄风,投以介类之品,育阴潜阴之剂,故重用生代赭石入血分以镇肝;灵磁石则引肺金之气而入肾;更以石决明、珍珠母育阴潜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半夏豁痰,地龙通络,怀牛膝则引血下行,俾血行而风自熄矣。

此方镇肝潜阳,育阴而不滋腻,化瘀而不破血。

是以熄风而不用风药散风,活络而不用桃红破血,故无论脑血栓、脑出血,均可采用而奏效。

本方系由张锡纯之镇肝熄风汤所化,遵其意而选其药也。

加减运用若头晕痛者在本方内加天麻、钩藤;若痰盛心烦者加生牡蛎、天竺黄;若口眼歪斜者加僵蚕、全蝎;若下肢无力者加赤白芍、甘草(芍药甘草汤之意);若四肢顽麻不仁者加木瓜、威灵仙。

方歌赭石磁石镇肝逆,珍珠石决并潜阳;菖蒲郁夏开心窍,牛膝地龙熄风恙。

按语此方系先师王石清先生之经验方,加以化裁而加减,多年来用于临床,凡脑血管病中风,颇为应手而奏效。

典型病例崔某某,女,60。

忽患晕厥,曾住某医院3月,诊为脑血栓、高血压症。

出院后,症见右半身不遂,行走不利,面赤口歪,舌强语謇,诊其脉弦紧而涩,舌偏苔少,遂投以潜阳熄风汤加减,服3剂后,霍然而瘥,连进7剂,言语清晰,步履如常,行动自如附方于后,聊供参考。

生代赭石25克石菖蒲10克灵磁石15克生石决明25克川郁金10克清半夏10克珍珠母25克生牡蛎10克净地龙10克怀牛膝15克双钩藤15克宣木瓜10克。

送你镇肝熄风汤配方,滋阴潜阳

送你镇肝熄风汤配方,滋阴潜阳

送你镇肝熄风汤配方,滋阴潜阳蒙田说: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满痛苦和压抑。

没有它,快乐、智慧、知识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为乌有。

那么您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去让自己的人生暗淡吗?呵护好您的健康,我们共同创造绚丽多彩的生活!一起来看今天的健康小知识吧。

镇肝熄风汤的配方是什么?镇肝熄风汤,中医方剂名,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

那么镇肝熄风汤的配方是什么?镇肝熄风汤的配方,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方剂名】镇肝熄风汤【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怀牛膝一两(30g);生赭石轧细,一两(30g);生龙骨捣碎,五钱(15g);生牡蛎捣碎,五钱(15g);生龟甲捣碎,五钱(15g);生杭芍五钱(15g);玄参五钱(15g);天冬五钱(15g);川楝子捣碎,二钱(6g);生麦芽二钱(6g);茵陈二钱(6g);甘草一钱半(4.5g)。

【方歌】镇肝息风十二般,赭石龙骨牡蛎板,玄参天冬牛膝芍,蒿麦川楝甘草缓。

【方解】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

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盛,则心中烦热;肝阳偏亢,气血随之逆乱,遂致卒中。

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

治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

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

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晶,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本方为治风中经络,口眼斜的常用方剂。若酌加蜈蚣、天麻、地龙等祛风止痉通络之品,可增强疗效。
3.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风痰痹阻经络者,均可加减应用。
注意事项: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前人有“诸风掉眩、毕属于肝”之说,故镇潜熄风药多入肝经。本类药物药性多属寒凉而主沉降。
珍珠母丸
--------------------------------------------------------------------------------
【组成】
用法:制蜜丸如悟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40-50丸,金银、薄荷汤下。
注意事项: 对纯属痰热、痰火为患的惊悸、少寐之症不适用。
大秦艽汤
--------------------------------------------------------------------------------
凡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等作用的药物称熄风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称熄风剂。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癫痫和破伤内,以及热性病热极生风和子痫等病证。
临床应用本类药物时,还应根据病因适当配伍有关药物如因热引起的,配清热泻火药;因痰引起的,配化痰药;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引起的,配滋补肾阴药。还应注意脾虚慢惊病人,羚羊角、玳瑁等寒凉药当忌用;血虚阴亏病人,又当慎用偏于温燥的全蝎、蜈蚣等。
2.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3.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风湿为患者,均可加减运用。
方歌: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病因: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3.颜面神经麻痹,以及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而致的语言蹇涩、半身不遂等均可加减应用。风湿热痹亦可斟酌加减用之。
注意事项: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宜应用本方。
消风散
--------------------------------------------------------------------------------
【组成】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g],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g]。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正文】
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空腹服。]
小活络丹
--------------------------------------------------------------------------------
【组成】
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各6g],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5g]。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破伤风的常用方。临床根据其病史,以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为证治要点。
2.本方祛风化痰之功较强,而解痉稍逊,临床每与止痉散合用,以增加解痉之效。
注意事项:本方药性偏于温燥,易于耗气伤津,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白附子、天南星等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孕妇忌用。
2.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质增生症等属风湿血瘀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方中药力较峻烈,以体实气壮者为宜,对阴虚有热者及孕妇慎用。
常用镇潜熄风方剂.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镇潜熄风
凡具有镇静安神或平肝熄风作用的药物,统称为镇潜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统称为镇潜剂。镇潜法就是运用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药治疗心神不宁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的一种治法。
珍珠母、酸枣仁、柏子仁、龙齿各12g,当归、熟地、人参、茯神、沉香各6g,犀角、辰砂、金银花、薄荷各1g。
【主治】
阴血不足,肝阳偏亢。
【正文】
功用: 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运用: 症见神志不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等。
【主治】
风中经络,口眼斜。
【正文】
用法: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
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斜疗效彰。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方歌: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反张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病机:风毒之邪,侵入破伤之处,深达经脉。《素问玄机原病式》“大法破伤风宜以辛热治风之药, 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古代和现代治疗破伤风皆强调得汗为度。另据药理研究,本方有抗惊厥作用。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正文】
用法: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现代用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主治】
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正文】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患处。若牙关紧闭,腰背反张者,每次服三钱,用热童便送服,虽内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伤,要用嗽口水洗净,搽伤处亦效。[现代用法:为细末,过筛,混匀,每服3g,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敷患处。]
方歌: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
寒湿瘀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病机: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 ── 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
运用:
1.本方药性温燥,适用于痹证偏于寒性者。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证治要点。
【组成】
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二两[各6g],秦艽三两[9g],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各一两[各3g],细辛半两[2g]。
【主治】
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
【正文】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病机: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筋肉失养,故见口眼斜,甚或面部肌肉抽动。
运用:
1.方中白附子药性温燥,适用于风痰阻络而偏于寒性者。以卒然口眼斜,舌淡苔白为证治要点。方中白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宜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牵正散
--------------------------------------------------------------------------------
【组成】
白附子、僵蚕各6g,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g。
[医药网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玉真散
--------------------------------------------------------------------------------
【组成】
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各6g)。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运用:
1.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成以辛温发散之品较多,故宜于风邪初中经络之证。以口眼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等,病程较短,并兼有表证者为证治要点。
2.若无内热者,可去黄芩、石膏、生地等清热之品,专以祛风养血通络为治。原书谓:如遇天阴,加生姜;如心下痞,加枳实。可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