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合集下载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摘要:1.引言2.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和功效3.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4.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实例5.结语正文:【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在众多中医药方剂中,补中益气汤是一道著名的方剂,其功效独擅,颇受医者喜爱。

本文将从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功效、趣味歌诀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和功效】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于《金匮要略》一书,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甘草、升麻、柴胡等药材。

补中益气汤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食少纳呆等症状。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补中益气汤有一首趣味歌诀,如下: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这首歌诀巧妙地将补中益气汤中的药材名称和功效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够轻松地记住并理解这道方剂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实例】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1.脾胃虚弱型: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厚朴、枳壳等药材。

2.气虚型: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易出汗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等药材。

3.阳虚型:患者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干姜等药材。

【结语】补中益气汤是一道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升阳举陷等功效的方剂,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等症状。

通过趣味歌诀的传播,使得更多人了解并熟知这道方剂。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则中气亦虚,摄纳不力,升举无 能,故有脱肛、久泻、子宫下垂等症。
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 草健脾益气为臣,共以收补中益气之功。 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 、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 。


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 表证颇同外感。惟李东垣知其为劳倦 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 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生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 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本方证是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 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脾主四肢、肌肉、 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故见 肢软体倦,神疲少力。脾胃虚则谷气不盛, 阳气下陷阴中,故见发热自汗、脉洪而按之 虚软,舌淡苔薄白,其非外伤发热可知。
Hale Waihona Puke 临 床 应 用发 热:
①外感发热-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 有余,有余者泻之。宜解表剂。
②气虚发热-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 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 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 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 愈,补中益气汤加减。
胸 闷:
①胸阳不展-肝气郁滞,木郁则达之 宜疏肝解。 肺气壅滞,宣提肺气。 ②中气不足-补益中气,补中益气 汤加减。
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 其气为不足。遵《黄帝内经》 ‘劳者
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 之药 ,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 毛开腠理,不令自汗。
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 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 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 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 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杨士济名方讲述——补中益气汤

杨士济名方讲述——补中益气汤

杨士济名方讲述——补中益气汤蜜炙黄芪5~10克、人参3 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5~3克、陈皮1.5~3 克、当归1.5~3 克、升麻 l~1.5克、柴胡l~1.5克,水煎服。

因原方用量太轻,故参考后世临床常用方,对剂量进行了修改。

(附《脾胃论》原方:黄芪1.5 克(病重或劳倦热甚者3克)、炙甘草1.5克、人参1 克、当归0.6 克、陈皮、升麻、柴胡各0.6~l克、白术1克,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本方的用量,黄芪最多大为3克,其余皆为0.6~1克,意取轻清上升。

后世医家用于济急时常加大剂量,病重者参、芪可用到9~15克。

本文开篇所列的剂量需要注意的是,升麻、柴胡二药用量不能太大,一般为 1~2.5克,即使余药加至 9~15克时,这二药也不得超过3克。

因为内虚之证忌升散,本方借此二药只为升提下陷之清气,多用了此二药则使本方成了升散剂,非制方的原意。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的身热心烦、头痛畏冷、懒言少食、四肢困倦、自汗口渴、不愿活动、动则气短而喘、脉象虚大之症;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泄痢,或寒热似疟久久不愈之症。

清代医家柯琴说: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本方组织是遵照《内经》”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则,选用甘温之品补其中气,升其中阳。

饥饱劳役,伤其脾胃,中焦阳气下陷,则阴火上浮,故身热心烦(这并非外感实热之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不升,则浊气上逆,故头痛(疼痛时作时止,不像外感者常痛不已);阳虚不能卫外故自汗;气虚故懒言、不愿活动;脾虚故少食、肢倦;脾胃虚则肺气不足故气短;肺气不足,不能敷布津液故口渴;脾虚中阳不升,清阳下陷故泄痢;正虚邪陷,邪正相争故寒热似疟久久不愈。

病属内伤,故立补中益气汤以主之。

若误作外感治,则重虚元气。

脾胃虚则肺气不足,肺为气之本,故方中以黄芪补肺护固腠理为主药;人参补元气,健脾益中,甘草和中益脾,合芪、参而除热为辅药(过度烦劳,则虚热内生,得甘温之品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认为芪、参、草三药为除烦热之圣药);更以白术燥湿健脾,当归和血益阴,陈皮理胸中清浊相干之乱气,且防甘味药导致滞满,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明、少阳之清气,提中焦下陷之清气,清阳升则浊阴降,再用生姜、大枣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共为使药。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炙甘草各五分(9g)人参三分(6g)当归二分(3g)陈皮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9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菱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官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寒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更增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多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诸药合用,可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芪、参、术草益气补中为主,配升麻、柴胡升粪下陷之清阳,是补中寓升;二是针对气虚发热的机理,通过补益中气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是甘温除热。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如蔓荆子、川学: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如五味子、麦多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 (如木香、积完以理气解郁。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之功。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跟芍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补中益气汤,中医经方汤。

用于气虚人,元气不够强。

脾胃虚弱者,气机不流畅。

久病体倦怠,补中方来方。

方中有四物,调和气血量。

当归是主草,养血保血黄。

白术辛香甜,渗中固脾肠。

芍药味苦黑,养血助花瘴。

益气方剂中,有黄芪与参。

黄芪顶重草,补中益元阳。

参与归共炖,补气身体强。

气衰肌肉软,补中方正神。

黄芪能益气,祛风解肌肉。

养血活血脉,清气化湿负。

入药散血瘀,利水生新血。

调和气血两,益气有功用。

须选致虚源,见表是治法。

久病人中虚,畏寒怕冷夜。

兼见肢体冷,气短不能说。

可选此方用,益气不受折。

脾胃虚寒人,久病体倦怠。

腹痛大便溏,气机流不畅。

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

补中益气汤,调和肠胃它。

四物当归汤,跟此方谈机。

调和血络虚,益气血定中。

月经不调者,经络被困缩。

益气养血量,疏通身体络。

中药方剂歌诀到此结束,补中益气汤方歌。

用于气虚体弱者,调和气血传。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与芍药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

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补中益气汤,既是常用方,又是代表方。

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从病机来看,它脾虚气陷,这个概念是李东垣用升阳举陷治疗脾虚气陷,是他建立的。

当然后世的张景岳到张锡纯在他的基础上,都相应制定了一些方,像那个举元煎、升陷汤,一般都承认了补中益气汤是在治疗脾虚气陷上,是一个开创,在甘温除热法方面,治法上也是个开创奠基,这当中他建立的一个“阴火”的理论,很多人很重视在研究,但到现在没有统一。

所以学习这个方主要是从病机、治法的角度来理解它,临床的主治和这个方的组成,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比如“阴火”,李东垣的书里“阴火”说的很多,他几本书里到处说到阴火,用它来解释“气虚发热”,一共说了四十多个地方,阴火,肝火也有,胃火也有,肾火也有,他都叫阴火。

所以这个方讲的话,重点是在一个它的主治证候一个病机分析,主治、临床运用涉及到哪些方面?它治法里边,升阳举陷这种治法的特点和它运用方法。

主证,脾虚气陷证。

因为气的功能当中,五大功能,其中有固摄功能,气陷,本质上是一种不固摄,体表,表气不固,气不能固摄自汗,那和这种,比如说气机下陷以后形成那个泄泻,下陷我们升举,体表失固,我们固摄。

从力量上、从作用的特点上,实际上和气的五大功能中间一个固摄功能都有联系。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炙甘草各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酒洗)白术各三分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早饭后温服。

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立方本指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芪最多,人参、甘草次之。

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

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

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并大虚,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经云∶“急者缓之。

”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

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

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口干咽干加干葛。

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故加辛甘微温之剂生阳气,阳生则阴长。

或曰∶甘温何能生血?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更以当归和之。

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能泻阴中之伏火。

如烦犹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

如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

刘度舟医案李某女,病数月,心烦口干,气弱食衰,周身发热,如同火燎。

每以后背贴家中石墙,方觉凉爽。

月经较准,惟每来必多,下肢浮肿,动作乏力。

切其脉大而无力,舌淡而苔白。

小便微黄,大便时有溏泻。

视前所服,多为滋阴凉血之品,非但无效,徒增夯闷胃呆。

余辨为内伤脾胃,清阳下陷,阴火乘于心胸之证。

心胸之火,来于下焦。

清阳不生,谷气下流于肾,致阴火冲于心胸。

治当升阳益脾。

人生6 生甘草6 炙甘草6 黄芪9 葛根3 升麻3 柴胡3 当归6 陈皮3 生姜3 大枣3.三剂后,心烦口干均解,发热亦改善,遂上方加知母3 黄柏3 连服六剂发热消退。

补中益气汤治脱肛

补中益气汤治脱肛

补中益气汤治脱肛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
黄芪30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陈皮9克,柴胡6克,升麻6克,共8味。

补中益气加赤石脂汤(赵凌云)
黄芪15克,当归10克,人参1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陈皮10克,柴胡12克,升麻6克,赤石脂30克,共9味。

提肛散(《外科正宗》)
黄芪15克,当归10克,人参1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陈皮10克,柴胡12克,升麻6克,赤石脂3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枳壳10克。

共14味。

1、补中益气汤以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补气为主,加调理气机的陈皮,加提长元气的柴胡、升麻,主治一切气虚,及因气虚而引起的脏器下垂之症。

2、补中益气加赤石脂汤,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赤石脂,在补气提气的基础上加收涩之药,肋下垂之脏器的复原,主治如子宫脱垂或脱肛等。

3、提肛散,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收涩之赤石脂,行气去风之川芎、白芷,加去热去湿之黄连、黄苓,加调理气机之枳壳。

功同补中益气汤,而增加固脱、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为治脱肛之妙药;补中益气加强赤石脂治脱肛更妙;提肛散治脱肛并偏热者。

种种药方,均不离补气提气之宗旨。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

实用方剂学----补中益气汤

实用方剂学----补中益气汤

实用方剂学----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元李杲《脾胃论》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人参去芦,有嗽去之,三分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二分橘皮不去白,三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白术三分上药fu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

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

若病日久者,从权立加减法治之。

【主治】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以及遗尿,淋溲,妇人崩漏,带下等症。

【方论选萃】清柯韵伯: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

风木内干中气,用甘草、饴、枣培土以御风,姜、桂、芍药驱风而泻木,故名曰建中。

寒水内凌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寒,故名曰理中。

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症颇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茂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

此三昧,除烦热之圣药也。

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

惟不宜于肾,阳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凡东垣治脾胃方,俱是益气。

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冬、五味辈,便是清暑。

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正是医必有方(《古今名医方论》)。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 - 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汤,滋阴潜阳更;丹参黄耆甘草汤,草木相伤施为真。

【方剂组成】当归,黄耆,白术,甘草。

【方剂功效】补中益气汤主要功效在于滋阴补阳、益气健脾。

适宜于气虚弱阳、脾胃虚弱及阴虚有实证的患者。

常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方剂用法用量】每日2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方剂主治病症】1.脘腹胀满:常见脾胃虚弱的表现,这是补中益气汤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2.食欲不振:补中益气汤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食欲。

3.乏力:气虚弱阳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该方剂能够补气益阳,帮助缓解乏力症状。

4.盗汗:阴虚有实证患者常见的病症,补中益气汤可以滋阴潜阳,减轻盗汗症状。

5.心悸:脾胃虚弱、阳气不足时容易出现心悸症状,该方剂可用于改善心悸。

【方剂方歌】中医汤剂方歌的编写旨在帮助学习方剂记忆,以下是补中益气汤的方歌:当归,黄耆,白术,甘草。

滋阴、潜阳更,草木相伤施为真。

愈丹参,养胃气,白术健脾功更齐;甘草调和百草力,滋阴益阳功不亏。

此方治胃脘气郁症,补中益气心自宁;脾虚失血和乏力,本方食欲必增长。

寒少气逸虚火旺,此方火气可以平;脾胃要补要和缓,如此脘腹胀特轻。

人中自守火不失,行气建脾草木之真;脾胃气虚不发胖,补中益气岂有因。

舒肝降火胃自和,阴虚实证帝王金;滋阴潜阳方胜处,盗汗心悸俱减轻。

此方治疗的病症多,补中益气也延年;学医之人莫要忘,中药方剂功效全。

【方剂总结】补中益气汤是一款非常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胀满、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通过滋阴潜阳、补充气血,调和脾胃功能,该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益药记忆歌诀-1

补益药记忆歌诀-1

补益药记忆歌诀-1
一、补气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
人参苓术甘草比,
益气健脾基础剂,
脾胃气虚治相宜。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
莲草山药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3.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
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
气虚发热甘温除。

4.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
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
固卫敛汗效特灵
6.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
人参甘草车前仁,
柴芍淮山黑芥穗,
化湿止带此方神。

二、补血药
1.四物汤
四物熟地归芍芎,
补血调血此方宗,
营血虚滞诸多症,
加减运用贵变通。

2.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3.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转: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

转: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

转: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读方笔记一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脾胃论》药方: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主治: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读方笔记一:此方的记忆口诀为:君子加理中,柴升陈归芪。

读方笔记之二:此方的组成,由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柴胡、升麻、陈皮、黄芪、当归。

所以说记忆口诀为“君子加理中,柴升陈归芪。

”读方笔记之三:此方无茯苓,因此是四君子汤中少了茯苓。

虽然少了茯苓,但立意仍是四君子汤之意。

在实际实用中,我们也可以加入茯苓。

读方笔记之四:此方以补中补气为主,以四君子汤、理中汤为主,更加入大补元气的黄芪,又加入补血的当归,理气的柴胡、升麻、陈皮。

故此方之主旨,补气为主,理气为补,兼以补血。

读方笔记之五:补气为主。

则我们在应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作加减。

其气虚甚者,可加大理中汤的分量,可加大黄芪的分量。

但加大黄芪的量,则又需借鉴张锡纯的经验,以少量的知母佐之,既可增强补气的作用,又可消除热的弊病。

读方笔记之六:理气为补。

除了加入陈皮、柴胡、升麻之外,还可加入枳壳,如四奇汤。

还可加入神曲、莱菔子、鸡内、香附金等。

读方笔记之七:兼以补血。

补血以当归为主,还可加入阿胶、地黄、芍药等,可以配合四物汤系列使用。

读方笔记之八:我的岳母患胃下垂并胃溃疡,用补中益气丸合乌贝散。

亦可用四奇汤合乌贝散,四君子汤合乌贝散,理中汤合乌贝散,平胃汤合乌贝散。

用有炎证,则可加入黄连等,与连理汤、左金汤的原理同。

总之,要对症下药,随证治之。

--------------作者滔滔而来。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一)处方】黄耆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当归身(酒洗)3分,白术3分。

【药理作用】①治疗子宫脱垂的药理学研究《天津医药杂志》(1960;1:4):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作用。

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

实验中还可以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作用减小,且不持久。

②对实验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7;3:20):本方对荷瘤小鼠的作用,提示能改善瘤机体的蛋白质代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

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用法用量】医王汤(《伤寒论今释》卷七引《方函口诀》)。

①《小儿痘疹》有生姜、大枣。

②本方改为丸剂,名“补中益气丸”(见《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本方改为片剂,名“补中益气片”(见《中成药规范》)。

手扪之肌表热,服补中益气汤1-2服后,若再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5分或1钱;如精神短少,加人参5分,五味子20个;头痛,加蔓荆子3分,痛甚,加川芎5分;顶痛脑痛,加藁本5分,细辛3分;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5分,生姜3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1钱,防风、藁本各7分,甘草5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3分,消其肿,人参5分,黄耆7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1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3分,桔梗7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5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25个,麦门冬(去心)5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5分,秋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5分;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3分,陈皮5分;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5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5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5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1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仁各3分,厚朴7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1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1钱;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枳实3分;脉缓有痰而病,加半夏、黄连各1钱;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柴胡7分,甘草3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5分,甘草3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5分;如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黄芩、甘草各5分,芍药1钱,以治时热;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3分,甚则5分,甘草3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5分,如不已,乃大寒,加肉桂5分,如卧而多惊,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宜太阳经所加之药,更添柴胡5分,如淋,加泽泻5分;大便秘涩,加当归1钱,大黄(酒洗,煨)5分或1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1口,调玄明粉5分或1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5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5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白术、茯苓、五味子各5分。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1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黄芪15~20克、炙甘草5克、人参(去芦)10克、酒归身(将当归身用酒泡)焙干或晒干10克、橘皮(不去白)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为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水送下。

2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1、治脾胃气虚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咣白,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舌淡,脉大而虚软。

治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3、治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

3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1、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专治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

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

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

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2、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

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3、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

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4、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

可治气虚臂痛、体软痰涎、头目晕重、身如虫行的脾气不升、气血不能营之证。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

此以补中益气汤补气除阴火,加山栀以清三焦之火。

主治劳伤中气,怒动肝火,证见气怯腹胀、口苦心烦或口舌生疮等症。

5、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李东垣有因饮食劳倦,口干嗌干者加葛根,伴有肾水亏乏者加黄柏以救肾水,泻阴中伏火之治。

又或烦扰不止加生地黄以补肾水。

余治中气陷,肾下垂血尿或慢性肾盂炎久治不愈者,有一定疗效。

6、补中益气汤倍加参、芪、主治元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木香,主治胸痛,腹痛,左关脉弦之脾虚肝乘证。

7、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人参,主治形寒肢冷、心悸、自汗、脉浮大按之弱或沉细结代等阳气虚寒证。

补气剂之?补中益气汤

补气剂之?补中益气汤

补气剂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治气虚发热及脾虚气陷证之代表方【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芦)三分(有嗽去之),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当归身(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二分,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治气上升,白术三分,除胃中热,利腰脊间血。

上件药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

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

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方解】黄芪〈君〉重用甘温补中气(入脾)、固表气(入肺),且升阳举陷。

人参〈臣〉大补元气。

炙甘草〈臣〉补脾和中。

《医宗金鉴》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草补中气——〉〈1〉大补一身之气〈2〉《脾胃论》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白术〈佐〉补气健脾,助脾运化,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当归〈佐〉补养营血~其气既虚,营血易亏~血为气之宅~所补之气有所依附。

陈皮〈佐〉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柴胡〈佐使〉、升麻〈佐使〉升阳举陷,合人参、黄芪→可升提下陷之中气。

《本草纲目》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

气虚发热证~《内外伤辨惑论》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

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温能除大热。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脉虚软。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阴火>,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逐水20.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21.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调和肝脾23.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4.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25.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寒热26.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表里双解27.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28.防风通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9.葛根黄芩黄连汤(芩连葛根汤)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清气分热30.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津。

31.竹叶石膏汤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凉血32.清营汤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33.犀角地黄汤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清热解毒34.黄连解毒汤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35.普济消毒饮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36.凉膈散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37.仙方活命饮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清脏腑热38.导赤散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39.龙胆泻肝汤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0.左金丸方歌: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41.泻白散(泻肺散)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2.苇茎汤方歌:苇茎汤出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43.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44.玉女煎方歌: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

45.芍药汤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46.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攻效奇。

清热祛暑47.清暑益气汤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清虚热48.青蒿鳖甲汤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9.当归六黄汤方歌: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第五章温里剂温中散热50.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51.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2.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回阳救逆53.四逆汤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温经散寒54.当归四逆汤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55.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56.阳和汤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六章补益剂补气57.四君子汤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58.参苓白术散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9.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90.玉屏风散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61.生脉散方歌: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

补血62.四物汤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63.当归补血汤方歌: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功独显,血虚发热用之宜。

64.归脾汤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气血双补65.泰山磐石散方歌: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补阴66.六味地黄丸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67.左归丸方歌: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68.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69.炙甘草汤方歌: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70.一贯煎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71.百合固金汤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补阳72.肾气丸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73.右归丸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阴阳双补74.地黄饮子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章固涩剂固表止汗75.牡蛎散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涩见效奇。

涩肠固脱76.真人养脏汤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涩精止遗77.金锁固精丸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78.桑螵蛸散方歌: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灵。

固崩止带79.固冲汤方歌:固冲补气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80.固经丸方歌:固经丸用龟版君,黄柏椿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第八章安神剂重镇安神81.朱砂安神丸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补养安神82.天王补心丹方歌: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83.酸枣仁汤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第九章开窍剂凉开84.安宫牛黄丸方歌: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温开85.苏合香丸方歌: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

第十章理气剂行气86.越鞠丸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87.柴胡疏肝散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88.四磨汤方歌: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89.瓜蒌薤白白酒汤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90.半夏厚朴汤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91.枳实消痞丸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92.厚朴温中汤方歌: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93.天台乌药散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94.暖肝煎方歌: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95.加味乌药汤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降气96.定喘汤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