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节核酸类物质的代谢调控机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核酸的代谢

生物化学-核酸的代谢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RNA的合成和降解
RNA合成
RNA的合成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逐个添加核糖核苷酸形成RNA链。
RNA降解
RNA降解是指RNA在细胞内的分解过程。RNA降解由多种酶催化,包括核糖核酸酶和脱氨酶等。这些酶能够将 RNA分解成单核苷酸或更小的片段,以便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
核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最大吸收峰 在260nm处,可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
核酸分子具有变性和复性的特点,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解旋和复性过程。
核酸分子具有黏性,可以形成DNA双 螺旋结构,这种黏性与DNA的长度和 浓度有关。
02
核酸的合成
DNA的复制
01
02
03
复制的起始
DNA复制起始于特定的起 始点,称为复制子或复制 起始点。
通过研究DNA损伤修复机制 的异常,可以更好地了解癌 症的发病机制,并开发出更 有效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方法 。此外,这种机制的研究也 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病毒感染与RNA复制
要点一
总结词
RNA复制是病毒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也是抗病毒药物的 主要作用靶点。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 进行复制和繁殖。RNA复制是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步骤 之一,它涉及到病毒RNA的合成和转录。这个过程是由病 毒自身的酶催化完成的,而这些酶也成为抗病毒药物的主 要作用靶点。通过抑制病毒RNA复制酶的活性,可以有效 地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5
核酸代谢异常与疾病
基因突变与疾病

第五章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第五章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培养基中分支链氨基酸(Leu、 Ile、 Val)存在, 通过埃利希反应增加相应的高级醇的生成量。 培养基中氮水平高,则形成杂醇油量少。酵母菌自 身的生长将葡萄糖降解为酮酸,当无机氮丰富时, 生成的酮酸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 使酮酸量减少;缺少氮源条件下,酮酸无法转变为 氨基酸,过量的酮酸脱羧还原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 高级醇。
[ATP]+1/2[ADP]
能荷=
×100%
[ATP]+ [ADP]+[AMP]
2020/9/19
• 能荷调节:指细胞通过改变ATP、ADP和AMP 三者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
• 当体系中ATP含量高时,ATP抑制磷酸果糖激 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糖酵解减少;
• 当需能反应加强,ATP分解为ADP、AMP, ATP减少,ADP、AMP增加,ATP的抑制作用 解除。
3-P-甘油酸 2-P-甘油酸
乙醇 乙乳醛酸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020/9/19
4ATP
2CH3COCOOH Mg2+
2ATP
2CO2 2CH3CHO NADH+H+
NAD+
C6H12O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C2H5OH
1、从G--乙醇,无氧气参与,是无氧呼吸过程。
2、有脱氢反应,脱下的氢由辅酶Ⅰ携带。还原型 NADH+H+通过与乙醛反应而重新被氧化的。
2020/9/19
受能荷调节的酶系
R代表ATP合成系统;U代表ATP消耗系 统
2020/9/19
第一节 厌氧发酵机制与代谢调控
2020/9/19
一、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1.乙醇生产机制 酵母中,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无氧

生物体内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

生物体内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

生物体内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生物体内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是指生物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平衡状态和调节机制。

生物体内包含多种代谢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等,这些代谢物质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生物体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控制这些代谢物质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一、蛋白质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蛋白质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质之一,参与了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人体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控制蛋白质的代谢,维持其正常的水平。

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进入体内后需要被消化,然后吸收到肠道壁。

人体会分泌消化酶来消化蛋白质,例如胃液中的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

2、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在身体中的合成受到体内营养、激素、免疫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当身体缺乏某种氨基酸时,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3、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保持动态平衡,即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相互对等。

蛋白质的分解能够释放氨基酸,进而供给身体需要。

二、碳水化合物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人体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血糖的平衡,确保身体有足够的能量。

1、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体内调节血糖平衡的两个重要激素。

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岛素能够促进氧化剂的转运和利用,同时也能刺激糖原的合成。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高血糖素能够通过刺激肝糖原分解和糖生成来提升血糖水平。

2、能量平衡的调节:人体内的能量平衡受到体内激素、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人体消耗的能量超过了身体所摄入的能量时,血糖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了消耗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

三、脂质代谢物质的调节机制脂质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组织构成的重要成分。

人体需要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其正常的水平。

1、脂质的消化吸收:脂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中。

人体在胰液中分泌脂肪酶来分解脂质,最后转化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吸收到小肠壁。

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

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

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细胞内核酸分子的合成、降解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在细胞内,核酸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它关系到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

一、核酸合成与降解核酸合成是指细胞内新生核酸分子的合成过程。

在DNA复制、RNA转录和RNA翻译过程中,核酸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DNA复制是指在细胞有丝分裂或有性生殖过程中,复制过程复制了细胞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RNA转录是指在DNA模板上合成RNA分子的过程,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多种RNA类型。

RNA翻译是指mRNA上的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与核酸合成相对应的是核酸降解过程。

细胞内的DNA分子在维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时,会遭受各种DNA损伤,例如自发降解、化学损伤、物理损伤等。

细胞通过调控核酸降解酶的活性来清除这些损伤的DNA分子,同时维持DNA的稳定。

二、基因调控与核酸代谢的关系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基因调控是指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节,包括基因的激活和抑制。

在细胞内,基因调控可以通过改变核酸代谢酶的表达水平来调节核酸合成和降解的速率。

例如,某些调控因子的结合可以使得某些核酸合成酶的活性上调,从而促进核酸的合成;而另一些调控因子的结合则可使得核酸降解酶的活性上调,从而加速核酸的降解过程。

另外,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还通过RNA干扰和RNA编辑的方式相互关联。

RNA干扰是一种特殊的调控机制,通过RNA与靶基因mRNA序列互补结合从而引发RNA分解或抑制转录的现象。

通过RNA干扰,细胞可以调节基因表达。

而RNA编辑是指在转录后的RNA分子上,通过酶的作用改变其核酸组成的过程。

这种调控机制可以改变RNA的空间结构或功能,从而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三、核酸代谢与疾病核酸代谢与基因调控的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肿瘤的发生往往与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内核酸合成的异常,从而使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异常。

细胞周期中核酸代谢的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中核酸代谢的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中核酸代谢的调控机制细胞周期是指细胞在从一个分裂期到下一个分裂期的过程中经历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

细胞周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分子调节机制,其中核酸代谢是细胞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细胞周期中,核酸代谢是指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修复和降解过程。

核酸代谢需要细胞周期中的许多酶和调节蛋白参与,这些酶和调节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的调节对于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G1阶段中开始了核酸合成的第一步,即DNA的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的合成。

这一过程由两个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和thymidylate synthase)调控。

在S阶段,核酸合成的速度大大提高,而合成的过程是在拥有大量复制原点(DNA replication origin)的DNA中进行的,DNA的复制需要大量的dNTPs,随着复制过程的进行,dNTP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因此调节dNTP的合成对S阶段的进行至关重要。

G2阶段和M阶段是核酸代谢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时候细胞必须制造大量的RNA和蛋白质才能完成细胞分裂所需的各个步骤。

因此,在这两个阶段中,细胞必须调节核酸合成和RNA修复过程的速度以确保DNA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在这个过程中,调控细胞核黄素化和乙酰丙酮酸代谢的酶对于准确实现这些调控至关重要。

总之,细胞周期中核酸代谢的调控机制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功能的正常实现所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需要多个酶和调控蛋白的参与,这些调控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的精细调控对于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好地理解细胞周期中核酸代谢的调控机制,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正常分裂和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生物化学笔记代谢调控

生物化学笔记代谢调控

第一节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一、代谢网络(一)糖、脂和蛋白质的关系:通过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三个中间物相互联系。

脂类中的甘油、糖类和蛋白质之间可互相转化,脂肪酸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可通过乙醛酸循环由乙酰辅酶A合成琥珀酸,然后转变为糖类或蛋白质,而动物体内不存在乙醛酸循环,一般不能由乙酰辅酶A生成糖和蛋白质。

(二)核酸与代谢的关系:核酸不是重要的碳源、氮源和能源,但核酸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影响细胞的组成成分和代谢类型。

许多核苷酸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ATP、辅酶等。

另一方面,核酸的代谢也受其他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影响。

(三)各种物质在代谢中是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和密切联系的。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各种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而且是他们互相联系的渠道。

二、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单向性虽然酶促反应是可逆的,但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是单向的。

一些关键部位的代谢是由不同的酶催化正反应和逆反应的。

这样可使两种反应都处于热力学的有利状态。

一般a酮酸脱羧的反应、激酶催化的反应、羧化反应等都是不可逆的。

这些反应常受到严密调控,成为关键步骤。

三、能量的代谢(一)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二)NADPH以还原力的形式携带能量(三)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用于生物合成第二节酶活性的调节一、前馈和反馈(一)前馈即底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有正负作用。

一般起促进作用,有时为避免代谢途径过分拥挤,当底物过量时有负前馈。

此时过量底物可转向其他途径。

如高浓度的乙酰辅酶A是其羧化酶的变构抑制剂,可避免丙二酸单酰辅酶A 合成过多。

(二)反馈一般起抑制作用,包括变构调节;也有反馈激活,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调节:其产物草酰乙酸是合成天冬氨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前体,嘧啶核苷酸的反馈抑制使天冬氨酸积累,从而减少草酰乙酸的合成。

而草酰乙酸对三羧酸循环是必须的,为维持三羧酸循环,产生了三种正调节:嘧啶核苷酸和乙酰辅酶A的反馈激活和二磷酸果糖的前馈激活。

5第五章 代谢调控育种

5第五章 代谢调控育种

⑷利用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或条件突变株的方法, 解除终产物对关键酶的调节;
⑸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创造理想微生物(即构建目 的工程菌株)。
此外,发酵条件如pH值、NH3的供应、溶氧水平、 营养浓度控制及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也非常重要。
一. 切断支路代谢
1. 营养缺陷突变株的应用
营养缺陷型即菌株发生基因突变,合成途径中某一 步骤发生缺陷,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 培养基中添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第五章 微生物 代谢控制育种
第一节 代谢控制育种的基础
代谢控制发酵理论的建立
代谢控制发酵理论最开始是应用于氨基酸高产菌株 的选育中;随后,核苷类物质发酵生产菌也以代谢控 制理论去选育,并奋起直追成为后起之秀。
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控制发酵理论的作用,已由 野生型菌株的发酵向高度人为控制的发酵转移,由依 赖于微生物分解代谢的发酵向依赖于生物合成代谢的 发酵,即向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的发酵转移。
一个菌株经过突变和回复突变后,某一结构基因 编码的酶会经历失活→恢复活性的过程,但酶的调节 部位的结构常常并没有恢复。所以经过此过程后,该 酶的反馈抑制被解除或削弱。因此可以利用营养缺陷 型的回复突变来获得解除反馈抑制从而提高产量的菌 株。
例如,先将金霉素生产菌绿链霉菌诱变成蛋氨酸 缺陷型,然后再回复突变成原养型,结果其中有85% 的回复突变株的金霉素产量提高了1.2~3.2倍。
通过选育某些营养缺陷型或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以及克隆某些关键酶的基因,也可以使目的产物前体 的合成增加,从而有利于目的产物的大量积累。
1. 在分支合成途径中,切断控制共用酶的非目的终 产物的分支合成途径,增多目的产物的前体,使目的 产物的产量提高。
在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 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Lys、Thr、Met的合成关键酶是 天冬氨酸激酶,该酶受Lys、Thr的协同反馈抑制,即 天冬氨酸激酶在Lys或Thr单独存在时不受抑制,仅当 两者同时过量时才引起抑制作用。因此,在Thr限量培 养时,即使Lys过剩,也能进行由天冬氨酸生成天冬酰 磷酸的反应(即第一步反应)。

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上课课件

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上课课件

51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脱氢一般通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实现
多在二磷酸核苷★的水平上发生,有些原核生 物在三磷酸核苷水平进行
学校类
52
核糖核苷酸的还原反应
NADP+
硫氧还蛋白
NADPH+H +
还原酶
FAD
硫氧还蛋
白(还原
型)
P-P-CH2
O
N
SH
硫氧还蛋 S
SH
白(氧化 S
ATP 、Mg2+ 型)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基团、CO2、磷酸核糖。
学校类
22
•过程
1. IMP的合成 2. AMP和GMP的生成
学校类
23
PP-1-R-5-P
AMP ATP
(5’-磷酸核糖-1’-焦磷酸) PRPP合成酶
PRPP
谷氨酰胺
酰胺转移酶 谷氨酸
R-5-P
(5-磷酸核糖)
H2N-1-R-5´-P
(5´-磷酸核糖胺)
在谷氨酰胺、甘氨酸、一 碳单位、二氧化碳及天冬 氨酸的逐步参与下
P-P-CH2 N
O
+ H2O
OH H
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
SH 硫氧还蛋白
SH
S 硫氧还蛋白
S
硫氧还蛋白 还原酶
S 谷氧还蛋白
S
SH 谷氧还蛋白
SH
谷氧还蛋白 还原酶
FAD
FADH2
GSSG
谷胱甘肽 还原酶
合成特点:1 用原料先合成嘧啶环,
然后再与磷酸核糖连接生成嘧啶核苷
酸; 2 先合成UMP,再转变成其它嘧啶
核苷酸。
学校类
41

生物体内氨基酸和核酸代谢的机制和调控研究

生物体内氨基酸和核酸代谢的机制和调控研究

生物体内氨基酸和核酸代谢的机制和调控研究作为生命体的基础分子,氨基酸和核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是构建细胞和组织的重要原料;核酸则是DNA和RNA的组成单位,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

因此,对氨基酸和核酸代谢的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氨基酸代谢机制在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以及氨基酸的转运。

1.氨基酸合成生物体内合成氨基酸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生物体都是利用多种底物合成不同的氨基酸。

例如,丙酮酸和鸟氨酸可以通过硫酰基转移反应合成半胱氨酸,而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可以合成赖氨酸。

此外,某些生物体还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或化学反应合成氨基酸。

2.氨基酸降解和转化氨基酸降解和转化主要通过氨基酸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羧酶来实现。

氨基酸转氨酶将氨基酸上的羧基转移到另一种底物上,形成新的氨基酸和养分。

例如,天门冬酰胺酸转移酶可以将甘氨酸和丙酮酸转化为天门冬酰胺酸和双氧水,实现了甘氨酸的降解和能量消耗。

而氨基酸脱羧酶则是将氨基酸上的羧基去除,并将该羧基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天门冬氨酸脱羧酶可以将天门冬氨酸脱羧为草酰乙酸,生成能量和二氧化碳。

3.氨基酸转运氨基酸的转运主要通过氨基酸转运体来实现。

氨基酸转运体可以将氨基酸从一种生物体内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例如,在哺乳动物和鱼类中,存在一种高亲和力的组氨酸转运体,可以将组氨酸从肠道中吸收到血液中。

同时,氨基酸转运体还可以将一些必需氨基酸转移到细胞内或组织内,以供蛋白质合成。

二、核酸代谢机制核酸代谢主要包括核酸的合成、分解和修复。

其中,核酸的合成和分解是核酸代谢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

1.核酸合成核酸合成又可分为DNA合成和RNA合成。

DNA是生命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可以储存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而RNA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作用,包括基因表达、编码和调节信号等。

核酸合成主要通过核苷酸转移酶、核苷酸合成酶和DNA聚合酶等酶类调控实现。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和运输

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和运输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短距离运输系统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短距离运输系统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二)长距离运输系统:指器官之间、源与库之间运输, 长距离运输系统:指器官之间、源与库之间运输, 距离从几厘米到上百米
1、微管束的组成:以导管为中心的富含纤维组织的木质部;以 微管束的组成:以导管为中心的富含纤维组织的木质部; 木质部 韧皮部; 筛管为中心的周围有薄壁组织伴连的韧皮部 筛管为中心的周围有薄壁组织伴连的韧皮部;穿插与包围木 质部和韧皮部的多种细胞,微管束鞘。 质部和韧皮部的多种细胞,微管束鞘。 微管束的功能: 2、微管束的功能: • 通常情况下,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输送,有机物通过韧 通常情况下,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输送, 皮部输送。 皮部输送。 • 信息(信使)物质传递的通道:如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信息(信使)物质传递的通道:如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等通过木质部输送至地上部分; 脱落酸等通过木质部输送至地上部分;茎尖合成的生长素则 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植物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电波( 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植物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电波(膜电 也主要在微管束中传播。 位)也主要在微管束中传播。 • 两通道之间的物质运输: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侧向(横向) 两通道之间的物质运输: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侧向(横向) 运输可相互间运送水分和养分, 运输可相互间运送水分和养分,如筛管内的膨压变化就是由 于导管与筛管间发生水分交换产生的。 于导管与筛管间发生水分交换产生的。源自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系统
(二)长距离运输系统
2、微管束的功能 • 对同化物的吸收与分泌:韧皮部对同化物的吸收与分泌不 对同化物的吸收与分泌: 仅发生在库源端,而且在同化物的运输途中, 仅发生在库源端,而且在同化物的运输途中,微管束能与 周围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周围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 对同化物的加工与贮存:同化物的运输过程中可卸至微管 对同化物的加工与贮存: 束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内合成淀粉,并贮存起来。 束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内合成淀粉,并贮存起来。是个中间 需要时再转运出去。 库,需要时再转运出去。 • 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的传播通道:杀虫剂、灭菌剂、 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的传播通道:杀虫剂、灭菌剂、 肥料、以及病毒分子经两通道的传输,能产生周身效应。 肥料、以及病毒分子经两通道的传输,能产生周身效应。 另外筛管汁液的蛋白抑制剂能抑制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酶, 另外筛管汁液的蛋白抑制剂能抑制动物消化道内的消化酶, 说明筛管本身存在一定的防卫机制。 说明筛管本身存在一定的防卫机制。 • 植物体的机械支撑:木质部导管、管胞。 植物体的机械支撑:木质部导管、管胞。

核酸代谢2

核酸代谢2

戊糖来源: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CO2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酰基 (N10-CHO FH4)
甲酰基 (N5,N10-CH=FH4)
谷氨酰胺 (酰胺基)
第5页/共128页
1、从头合成途径
(1)次黄苷酸的合成: • 首先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由5-磷酸核糖合成PRPP(1-焦磷酸-5-磷酸核糖)。 • PRPP再经过大约10步反应,合成第一个嘌呤核苷
第3页/共128页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 通过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如5-磷酸核糖,氨基酸, 一碳单位及CO2等,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 头合成途径。
• 这一途径主要见于肝,其次为小肠和胸腺。 所有合成

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第4页/共128页
第17页/共128页
第二节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氨基酸、CO2
等简单前体物逐步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 该合成过程主要在肝细胞的胞液中进行。
第18页/共128页
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
氨基甲酰磷酸
C4
Gln→ N3
C5
• 正常人血浆中尿酸含量约为0.12~0.36 mmol/L (2~6mg%)。
• 尿酸水溶性较差,当血浆中尿酸含量超过 8mg%时,即可形成尿酸盐晶体。
第14页/共128页
• 痛风症患者由于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异常, 可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以尿酸钠晶体沉积于 软骨、关节、软组织及肾,临床上表现为皮下结 节,关节疼痛等。

核酸的代谢

核酸的代谢

第十一章核酸的代谢第一节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代谢与核苷酸代谢密切相关,细胞内存在多种游离的核苷酸,是代谢中极为重要的物质,几乎参加细胞内所有的生化过程:⏹ 1、核苷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前体。

⏹ 2、核苷酸衍生物是许多生物合成的中间物。

如:UDP-葡萄糖是糖原合成的中间物。

CDP-二脂酰甘油是磷酸甘油酯合成的中间物。

⏹ 3、ATP是生物能量代谢中通用的高能化合物。

⏹ 4、腺苷酸是三种重要辅酶:烟酰胺核苷酸(NAD NADP)、黄素嘌呤二核苷酸(FAD)和辅酶A的组分。

⏹ 5、某些核苷酸是代谢的调节物质。

⏹ cAMP,cGMP是许多激素引起的胞内信使⏹核酸降解为核苷酸,核苷酸还能进一步分解,在生物体内核苷酸可由其他化合物合成,某些辅酶的合成与核酸的代谢亦有关。

⏹讲授内容: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分解与合成。

一. 核酸的解聚和核苷酸的降解⏹核酸降解酶种类⏹核酸外切酶: 催化核酸从3’端或5’端解聚,形成5’-核苷酸和3’-核苷酸。

⏹核酸内切酶: 水解核酸分子内的磷酸二酯键。

⏹限制性内切酶: 专一识别并水解外源双链DNA上特定位点的核酸内切酶。

⏹核苷酸降解酶:⏹核苷酸酶:核苷酸水解为核苷和磷酸。

⏹核苷酸 + H2O 核苷+Pi⏹核苷磷酸化酶: 水解核苷为碱基和戊糖-1-磷酸。

核苷 + 磷酸核苷磷酸化酶碱基 + 戊糖-1-磷酸⏹核苷水解酶: 水解核苷为碱基和戊糖。

⏹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核糖核苷 + H2O 核苷水解酶碱基 + 戊糖只对核糖核苷作用,反应不可逆。

二. 碱基降解⏹㈠. 嘌呤碱的分解⏹⒈ 脱氨⏹动物组织腺嘌呤脱氨酶含量极少,而腺嘌呤核苷酸脱氨酶和腺嘌呤核苷脱氨酶的活性高,腺嘌呤的脱氨可在其核苷和核苷酸水平上进行。

⏹鸟嘌呤脱氨在鸟嘌呤水平上。

⏹鸟嘌呤核苷鸟嘌呤黄嘌呤尿酸⏹⒉ 转变为尿酸⏹鸟嘌呤 + H2O 鸟嘌呤脱氨酶黄嘌呤 + NH3⏹次黄嘌呤 + O2 + H2O 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 + H2O2⏹黄嘌呤 + O2 + H2 O 黄嘌呤氧化酶尿酸 + H2O2痛风:嘌呤代谢障碍有关,正常血液:2-6mg /100ml, 大于8mg/100ml,尿酸钾盐或钠盐沉积于软组织、软骨及关节等处,形成尿酸结石及关节炎,沉积于肾脏为肾结石,基本特征为高尿酸血症。

6第五章-代谢

6第五章-代谢

2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或光合作 用)产生ATP形式的化学能。 这些能量用于:1、 合成代谢 ;2、微生物的运 动和运输; 3 、热和光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 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 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27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28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29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四条途径总反应式的比较
E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NAD++2ADP+2Pi 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H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关键反应: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关 键 酶:KDPG醛缩酶; 特 点:反应步骤简单;产能效率低。 三条途径相连:EMP、HMP、TCA
25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ED途径的特点
四步反应获丙酮酸:
从葡萄糖获丙酮酸仅需四步。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其一由 KDPG直接裂解形成;另一则由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
4
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9/16/2019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因此,能量代谢是一切生物代谢 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 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

核酸合成与调控原理

核酸合成与调控原理

核酸合成与调控原理核酸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合成与调控原理涉及到DNA和RNA的合成、复制、修复和调控等多个方面,对于揭示生物学的基本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酸合成原理1. DNA的合成原理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中最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合成主要通过DNA聚合酶酶作用而实现。

DNA聚合酶能够在DNA模板链上加入适配的核苷酸,从而与模板链形成互补的新链。

DNA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DNA解旋、DNA聚合和连接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完成,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RNA的合成原理RNA,即核糖核酸,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多种类型。

RNA的合成是通过RNA聚合酶酶作用而实现的。

RNA聚合酶能够在DNA模板链上加入适配的核苷酸,形成互补的RNA链。

与DNA合成不同的是,RNA合成过程中只有一条链被合成,形成RNA分子。

RNA合成的起始点是由转录因子识别的特定DNA序列,这些转录因子能够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RNA的合成。

二、核酸合成的调控原理1. DNA的复制和修复DNA的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确保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NA的复制过程中,复制酶能够识别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并在新合成的链上加入互补的碱基,从而实现DNA复制。

与此同时,DNA还需要面对环境中可能引发的各种损伤,如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的侵害等。

细胞内拥有多种修复机制,能够及时修复DNA中的损伤,确保基因组的完整性。

2. RNA的调控RNA的调控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重要环节。

细胞通过调控mRNA的合成速度和降解速度,从而控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此外,还存在多种调控机制可以在转录后的步骤中对RNA进行调控,如剪接、RNA编修和RNA降解等。

这些调控机制使得细胞可以针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信号的调控,精确地控制基因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P脱氢酶受GMP的反馈抑制,也被GMP阻遏;GMP 还原酶受ATP的反馈抑制。 ▪同样的,AMP抑制SAMP合成酶,GTP抑制AMP脱氨酶
▪SAMP→AMP反应的供能体为GTP,XMP→GMP反应 的供能体为ATP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6
▪根据上述调节机制,当细胞中的GMP水平提高到一定程 度时,从IMP的代谢流就自动地转向AMP方面;反之, 当细胞的AMP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时,从IMP的代谢流就 自动地转向GMP方面。
调节酶包括3个种类: ⑴变构酶; ⑵同功酶:具有同一种酶的底物专一性,但分子结构不同; ⑶多功能酶:能够催化两种以上不同反应的酶。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30
➢关键酶(key enzyme 或 switching enzyme) ——参与代谢调节的酶的总称
——是一个反应链的限速因子,对代谢流的质和量都起着制约作用; ——在代谢流的枢纽处起支柱作用;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9
肌苷酸发酵机制
➢ 5-IMP发酵应具备的条件: 选择肌苷酸酶弱或丧失的出发菌株; 切断IMP向下的两条支路,使IMP大量生成和积累; 选育结构类似物双重抗性突变株; 限量添加Mn2+,解除细胞膜渗透型障碍。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0
鸟苷酸发酵机制(讨论)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38
3. 酶合成的调控
▪反馈阻遏(feedback repression)是由代谢终点产物抑制酶
合成的负反馈作用。
▪微生物可以通过控制酶基因的生物合成来进行调节,也就是说,
在微生物生物合成体系中,常通过代谢产物抑制酶的生物合成
或诱导酶的生物合成,来调节生物的代谢过程。
——关键酶所受的反馈调节因菌而异(例如,Asp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 径中的主导关键酶天冬氨酸激酶AK,在大肠杆菌中有3种同功酶, 分别受到 Thr 、 Met 和Lys 的反馈调节,而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却是 单一的,仅受到Thr 和Lys的协同反馈控制 )。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33
大肠杆菌中天 冬氨酸族氨基 酸生物合成的 调节机制
18
4)选育Mn2+脱敏突变株(MnINS),或控制培养基中Mn2+ 的浓度,解除细胞膜渗透型障碍。 5)生产肌苷时,肌苷酸酶活性要强,而肌苷酸化酶要越弱 越好,以使生成的肌苷不再分解。
模型: Ade-+ Xa-+ dea-+ GMPred- + 8AGr(或8AXr、ARr)+ SGr + NP- + ARr + Smr (符号见《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p.116)
(5-胺基-4-(N-琥珀基)代氨甲酰咪唑核苷酸)
(5-磷酸核糖胺)
葡萄糖 →→→5-磷酸核糖→
(磷酸核糖焦磷酸)
枯草杆菌的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8
产黄短杆菌的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9
2. 嘧啶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调节酶活力(反馈抑制)比调节酶的合成(反馈阻遏)迅速及时有效, 这是微生物饥饿情况下的一种经济的调节方式。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8
氨基酸生物合成 途径中的关键酶
氨第基五酸章生生物物合产品成代途谢径调控中发的酵关机制键酶
29
▪最终产物与酶的调节中心的结合是可逆的,因此当最终产物的 浓度降低时,最终产物与酶的结合随即解离,从而恢复了酶蛋 白的原有的构象,使酶与底物可以结合而发生催化。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1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 嘌呤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相互转换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2
二、嘌呤核苷酸的代谢调节机制(枯草杆菌型)
SAMP 裂解酶
AMP 脱氨酶
SAMP 合成酶
GMP 还原酶
IMP 脱氢酶
XMP 氨化酶
IMP合成系的代谢控制及嘌呤核苷酸互变的代谢控制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3
➢嘌呤核苷酸可以分为GMP、IMP等6-羟基嘌呤核苷酸 与ADP、AMP等的6-氨基嘌呤核苷酸两类。
➢如果同时添加这两类嘌呤核苷酸(GMP+AMP 或 IMP+ADP),抑制作用就会相乘的提高。这种现象叫 做“合作终产物抑制”。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4
符号说明
IMP-肌苷酸
SAICAR-5-氨基-(N-琥珀基)代氨甲
(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
AMP-腺苷酸
酰咪唑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一磷酸)
GMP-鸟苷酸
AICAR-5-氨基-4-氨甲酰咪唑核苷酸
XMP-黄苷酸
(黄嘌呤核苷一磷酸)
SAMP-腺苷琥珀酸
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 PRA-5-磷酸核糖胺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①IMP脱氢酶 ②GMP还原酶
③XMP氨化酶
④SAMP合成酶
⑤SAMP裂解酶
⑥AMP脱氨酶
PR-ATP 1-
(5'-磷酸核糖基) -三磷酸腺苷
AICAR-5-氨基-
4-氨甲酰咪唑核 苷酸






A
调节位点
嘌呤核苷酸相互转换系的代谢控制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5
▪以IMP为中心的两个循环,各个反应是不可逆的
由此AMP与GMP可以互相转换; ▪ 产黄短杆菌分出的两条路线不是环形,而是单项分枝的,
AMP与GMP不能互相转换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6
枯草芽孢杆菌嘌呤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2) —— AMP和GMP的互变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7
琥珀酰腺苷酸 肌苷酸
黄苷酸
腺苷酸
鸟苷酸
(5-胺基-4-氨甲酰咪唑核苷酸)
——一般情况下,与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分支点有关系的分支点酶 (branching enzyme)可以成为关键酶,但关键酶并不都是分支点酶;
——其关键效果仅仅在特定的氨基酸生物合成过程中成立,而在其他氨 基酸生物合成过程中则不成立(例如,-乙酰乳酸合成酶在Val 生物 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而Ile生物合成途径中起主导性的关键酶却 是苏氨酸脱氢酶TD,该酶在-乙酰乳酸合成酶的前一阶段);
3
嘌呤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1) —— 5′ -IMP的生成(“从无到 有”):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4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5
合成IMP的价值:进一步合成AMP和GMP
➢各种微生物合成IMP的途径是一样的,但是从IMP分别生成AMP 和GMP的途径是不同的。
从IMP开始, ▪ 枯草杆菌以IMP为中心分出两条环形路线,
1. 调节酶——与代谢调节密切相关的酶,常称为关键酶
▪受反馈抑制的调节酶一般都是变构酶,酶活力调控的实质就是 变构酶的变构调节。 ▪变构酶分子除了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中心(即催化部位和活性 中心)外,还有一个与最终产物结合的部位,称做调节中心 (或称变构部位),当它与最终产物结合之后就改变了酶分子 的构象,从而影响了底物与活性中心的结合。
嘌呤缺陷型(Xan-)的双重缺陷型突变株;
2)通过限量腺嘌呤和鸟嘌呤来解除腺嘌呤系和鸟嘌呤系
化合物对IMP生物合成的酶的反馈抑制;
3)进一步选育抗腺嘌呤、鸟嘌呤类似物和(或)抗磺胺
剂突变株,从遗传上解除正常代谢控制;
(选育抗性突变株时,应采用丧失腺嘌呤脱氢酶< dea- >
的菌株为出发菌株)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 核酸类物质的代谢调控机制
➢核酸发酵是在氨基酸发酵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的代谢控制发酵。
➢生物体内大分子的核酸是由单核苷酸作为原料聚合而 成的,因此,生物体必须先合成单核苷酸。
➢单核苷酸有两条完全不同的合成途径: ⑴全合成途径——由磷酸戊糖开始……; ⑵补救途径——由培养基中获取……。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另一方面,核苷酸的代谢也与组氨酸的生物合成有关: AICAR→IMP→AMP→ATP→PR-ATP→AICAR形成一个 循环,由PRATP经咪唑甘油磷酸生成组氨酸。假如组氨 酸过剩,则不走此途径。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17
三、肌苷和肌苷酸高产菌的选育模型
1)切断两条支路代谢,选育腺嘌呤缺陷型(Ade-)和黄
1
一、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可知嘌呤环上各个元素的来源:
▪合成1分子IMP(肌苷酸)需用 1分子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 1分子Asp(天冬氨酸) 1分子Gly(甘氨酸) 2分子甲酸 1分子CO2 2分子NH3 共消耗8分子ATP。
嘌呤环的前体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
1. 嘌呤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从无到有”途径)
细胞中这种调节控制作用主要依靠
反馈抑制 反馈阻遏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3
微生物细胞氨基酸、核苷酸的调节机制(模型)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4
第五章 生物产品代谢调控发酵机制
25
▪代谢控制的研究证明,酶的生物合成受基因和代谢物的双重控制。 ▪按操纵子学说,操纵子由细胞中的操纵基因和邻近的几个结构基 因 组 成 。 结 构 基 因 能 转 录 遗 传 信 息 , 合 成 相 应 的 信 使 RNA (mRNA),进而再翻译合成特定的酶;操纵基因则能够控制结构 基因作用的发挥。 ▪细胞中还有一种调节基因,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质阻遏物,细胞质 阻遏物与阻遏物(通常是酶反应的终产物)结合时,由于变构效应, 结构改变和操纵基因的亲和力变大,而使有关的结构基因不能合成 mRNA,因此,酶的合成受到阻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