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汇总
1、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
2、气候的两个要素指气温和降水
3、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单位摄氏度,测量工具温度计。

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称为日温差。

4、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等温线越稀,温差越小。

5、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低纬地区)向两极(高纬地区);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相反;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北半球7月陆地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8月海洋气温最高,2 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7、最热的大洲:非洲:最冷的大洲: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亚洲
8、降水类型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世界雨极指印度的乞拉朋齐
9、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时差、太阳东升西落等现象。

1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地轴与公转轨道形成66.5°的固定倾角。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等现象。

12、太阳直射点最北到北回归线,最南到南回归线。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是短时间(约一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是长时间(月、季、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某一地区所经历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 天气与气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大气的物理状况,但时间和空间尺度不同。

二、气温与降水1.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汽。

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西向东递增,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中国海南岛等地。

3.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沙漠带交界处。

4.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量很小。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等地。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配均匀。

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地区,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的沿海地区。

6.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如中国东北、华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

7.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如俄罗斯、中国西北和北美中部等地。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

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 地球轨道变化等,这些因素对气候变 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 用变化、工业污染等,这些因素对气 候变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物种分布改变、生物 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 候》
•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 天气系统 • 气候类型 • 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0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与特点
天气的定义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 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 降水、风速、风向等要素。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通常在24小时内观测和预报。
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从而对地 球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受影响、水 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从而对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05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燃 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森林,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02
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03
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和
稳定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天气。
冷气团是指温度较低、湿度较小 的气团,常常带来阴雨、降温等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它是多变的,经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比如说,今天可能是晴天,明天就可能下雨。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这就是在描述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特征。

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1、气温气温是衡量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热月一般出现在 7 月,最冷月出现在 1 月;海洋则分别推迟一个月。

南半球相反。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低。

2、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的水。

衡量降水的多少通常用降水量来表示。

降水的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

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台风活动带来的是台风雨。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知识点多,而且不太好理解,我们来总结一些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总结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影响因素:纬度)。

②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影响因素:海陆)。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2)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3.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概念: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特点:多变。

描述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

2、气候概念: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相对稳定。

描述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气温1、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放置位置:百叶箱(离地 15 米,通风良好)2、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在 8 月,最冷月在 2 月。

南半球相反。

3、气温的分布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三、降水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3、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4、寒带气候类型苔原气候: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高山高原气候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不同,气温和降水存在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综合突破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气候关注时间一天多年要素气温、风雨、阴晴等气温、降水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区别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规律。

在同一纬度陆地海洋气温原因气温原因夏季和白天比海洋高升温快比陆地底升温快冬季和黑夜比海洋底降温快比陆地高降温慢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纬线范围和温度带。

气温温度范围温度带年平均气温高于20℃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年平均气温在-10℃—20℃位于南北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南温带和北温带年平均气温低于-10℃位于南北极圈以内南寒带和北寒带4.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因素⑴纬度位置①赤道地区多雨(对流雨),极地地区降水少。

⑵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锋面雨)⑶地形①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雨)5.气候特征的判定量: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6.世界气候类型⑴热带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等四种气候。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南部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终年高温600500400300200100030150-15-30-45-6014710(月)气温/℃降水/mm14710(月)14710(月)14710(月)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⑵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等两种气候。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气候 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如我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等 冬季冷月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大陆西岸,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地区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注: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地带。

【七年级上册地理】默写03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默写03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点01天气及其影响天气和气候比较知识点0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的阅读常用的天气符号(重点掌握)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例如,表示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

风向的判断(重点掌握)图示天气与人类活动卫星云图阅读技巧:白色表示______,阴雨天气;蓝色、绿色表示______天气。

风的判读:风力看风尾或风旗,一条风尾表示二级风,风旗表示八级到十二级风;风向看风尾或风旗位于风杆的方位。

风向指风的______。

关注台风和霾的天气符号。

知识点0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_,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状况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01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___”气温的测量日变化(重点掌握)___气温的年变化(重点掌握)气温曲线图(1)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看凸向:气温曲线向___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热,应位于___半球;气温曲线___凸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冷,应位于___ 半球。

找极值:找出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估算气温年较差,进而判断该地所处________。

知识点02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的判读(重点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掌握)(1)不同纬度地区气温差异,主要由纬度差异引起的,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同一纬度,不同海陆,分析海陆因素,夏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冬季相反。

同一纬度,同为陆地,分析地形因素,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0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天气与气候
暴雨洪涝增多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暴雨洪涝事件增多,导 致城市内涝、农田淹水等。
干旱持续时间延长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干旱持续时间延长,影响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台风强度增强
全球变暖可能使台风强度增强,带来更大的 风力和降雨。
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增多
全球变暖也可能导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 增多,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词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雨季
详细描述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某些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这 种气候类型下,植被茂盛,适合发展农业。
亚热带湿润气候
总结词
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详细描述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 带地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这种气候类型下,植被茂盛,适 合发展农业和林业。
01
02
03
04
气温升高
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导致极地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增多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 多,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生态系统受损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导致物种灭绝、森林退化等

农业生产受影响
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粮食
安全问题。
极端天气的变化趋势
气旋区域通常会带来阴雨、大风等天气,反气旋区域则以晴朗、干 燥天气为主。
气候影响
气旋和反气旋对气候有重要影响,如温带气旋可以引起寒潮、暴雨 等极端天气,而副热带反气旋则会导致干旱。
台风与飓风
01
02
03
形成条件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 的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 上,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 时便成为台风或飓风。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一、天气知识点
1. 天气概念:天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大气中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的状况。

2. 气温及温度变化:气温是指地面某一点的温度,温度变化是指气温变化趋势,可分为上升、下降和恒定三种。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中的压力,一般用帕斯卡尔(Pa)来表示,单位是百帕(hPa)。

4.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单位是百分比。

5. 风向: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一般用360°圆盘表示,由0°开始,顺时针旋转,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方向。

6. 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一般用米/秒(m/s)来表示,单位是米/秒(m/s)。

二、气候知识点
1. 气候概念:气候是指一定区域在长期时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2. 气候分类:根据气温的不同,气候可以分为温带气候、暖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三大类。

3. 气候特征: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寒冷;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高,雨量充沛,汛期雨量较大;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高,雨量充沛,汛期雨量较大,夏季炎热。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气温、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一般包括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冷两种。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的定义和分类天气是指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降水、云等。

根据天气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可以将天气分为以下几种:1. 晴天天空晴朗,无云无雨,气温适宜。

2. 阴天天空被云层遮盖,光线昏暗,气温低于晴天。

3. 雨天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落下,称作降水。

降雨强度和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将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等。

4. 雪天大气中的水汽以冰晶形态降落,称作雪。

雪的形态和气温、湿度密切相关。

5. 雾天地面上的湿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低温,形成了一层水汽,影响了能见度。

不同的季节和地区,雾的形成规律不同。

二、气候的定义和类型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

影响气候状况的因素很多,比如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

根据气候特点,可以将气候分为以下几种: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年温差小、降水量大。

常见的热带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常见的温带气候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温带和极地之间,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常见的寒带气候有极地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都与大气有关。

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状况,而天气则是气候的短期变化。

气候反映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天气则受到风、降水、云等因素的影响。

在同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和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在一个寒冷的地区,天气多为阴雪天气,而气候也以寒冷干燥为主。

四、天气和气候的预测天气和气候的预测都是基于气象学的科学研究。

预测天气可以根据大气压、风向和风速、湿度等因素,结合前期天气和气压变化趋势来进行预测。

预测气候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统计研究,通常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学知识来进行判断和预测。

不同地区气候情况不同,预测的难度也因此而异。

五、结语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初一的地理学习来说,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的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天气1. 定义: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力和气压等状态的总和。

它是短时间内大气发生的变化情况。

2. 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天气的主要能量来源,它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导致地球各地不同时刻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从而影响天气变化。

(3)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等地理因素会对风向、湿度和气温等天气要素产生影响。

3. 天气要素:(1)温度:指空气中热量的高低,用摄氏度(℃)表示。

温度高低影响衣着、人和动植物的生长等。

(2)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用百分比表示。

湿度高低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和植物的生长等。

(3)风力:指空气运动的强弱,用级表示。

风力大小影响空气的流动和物体的移动等。

(4)气压: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用毫巴(hPa)表示。

气压高低影响天气的变化和风向的形成等。

(5)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以及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形式有雨、雪、雾、露等。

4. 天气现象:(1)晴天:指天空无云,阳光普照,无降水和阴影。

(2)多云:指天空有云,云量较多,但阳光仍然可以透过云层。

(3)阴天:指天空被云层覆盖,没有阳光照射,但无降水。

(4)雨天:指有降水发生,降水形式为雨水。

(5)雪天:指有降水发生,降水形式为雪。

(6)雾天:指地面上形成一层混浊的、影响能见度的水汽。

5.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安全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气候1. 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

它是指一地多年平均而言的天气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