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试验检测

合集下载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一种经过预压处理的混凝土结构,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查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合格的施工和验收工作。

一、外观检查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外观检查是最基本和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

在进行外观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构件表面应平整、光滑且无明显的裂缝、起砂和脱层现象;2. 构件的几何尺寸和形状应与设计相符,无明显的偏差;3. 构件表面应清洁无污染,无腐蚀物质和杂物;4. 构件预留孔、伸缩缝、跳梁孔等特殊部位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二、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评估和病害检测。

在进行超声波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专业的超声波检测设备,并按照设备说明书正确操作;2. 选择合适的探头和超声波传感器,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3. 在构件表面涂覆耦合剂,以便将超声波传导到构件内部;4. 对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关注潜在的缺陷区域,如预应力锚固区、受力区域等。

三、拉拔试验拉拔试验是用来评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锚固性能的重要方法。

在进行拉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试验;2. 在试验前检查锚固部位是否牢固,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加固;3. 试验时应逐渐增加拉拔力,记录力值和变形情况;4. 观察试验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如声响、破坏征兆等。

四、构件应力监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应力状态,构件应力监测可以帮助判断其受力性能和变形情况。

在进行构件应力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合适的应力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并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连接;2. 定期采集和记录构件的应力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3. 对于应力异常的构件,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4. 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预应力调整和维护。

综上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检查方法包括外观检查、超声波检测、拉拔试验和构件应力监测等。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目前大型桥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耐久性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结构复杂,检测难度大,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工作,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二、技术要求1. 检测人员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进行。

检测人员应具有下列条件:(1)具有相关工程学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2)具有国家或行业相关资格认证;(3)具有2年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经验。

2. 检测设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应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检测设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能够满足检测要求;(2)具有国家或行业相关认证;(3)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有效。

3. 检测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检测方法应当包括:(1)目视检查:对桥梁外观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桥梁表面是否有明显损伤、裂缝等缺陷。

(2)超声波检测:对桥梁混凝土进行超声波检测,确定混凝土的密实度、抗压强度等。

(3)振动检测:对桥梁进行振动检测,确定桥梁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

(4)温度检测:对桥梁进行温度检测,确定桥梁的温度变化规律。

(5)应力监测:对桥梁进行应力监测,确定桥梁内部应力状态。

三、检测流程1. 资料收集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检测前,应先收集桥梁相关资料,包括桥梁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等。

同时,应了解桥梁的使用情况,包括交通流量、车辆类型、荷载等因素。

2. 目视检查对桥梁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桥梁表面是否有明显损伤、裂缝等缺陷。

同时,还应检查桥梁的排水系统、桥墩、桥面铺装等部位。

3. 超声波检测对桥梁混凝土进行超声波检测,确定混凝土的密实度、抗压强度等。

在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应选择合适的探头,并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和材质确定检测参数。

4. 振动检测对桥梁进行振动检测,确定桥梁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荷载试验检测报告(全面)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荷载试验检测报告(全面)

xxx桥荷载试验检测报告报告编号:练习-JB-2012-QL-02-001 报告总页数:40页(含此页)报告日期:工程名称:xxx桥荷载试验检测报告工程地点:xxx市检测日期:xxxxx检测有限公司xxx桥荷载试验检测报告项目负责人:检测人员: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声明: 1.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20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目录1. 桥梁概况 (5)2. 荷载试验的目的 (7)3. 荷载试验的依据 (8)4. 检测组织 (8)4.1. 人员组织 (8)4.2. 仪器设备 (9)4.3. 现状环境 (10)5. 外观检测 (10)5.1. 外观检测过程 (10)5.2. 外观检测结果 (11)5.2.1. 桥面系 (11)5.2.2. 上部承重结构 (13)5.2.3. 下部结构 (13)5.2.4.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14)6. 静力荷载试验方案 (15)6.1. 试验荷载的确定 (15)6.2. 荷载试验项目 (16)6.3. 加载方式与加载分级 (16)6.4. 加载位置与加载工况的确定 (16)6.5. 测试项目及量测方法 (18)6.6. 测试断面与测点布置 (18)6.7. 试验加载程序 (19)6.8. 静力荷载试验规则 (19)7. 动力荷载试验方案 (20)7.1. 测试项目 (20)7.2. 测试断面的确定 (21)8. 静载试验过程描述 (22)9. 静载试验数据分析 (24)9.1. 挠度数据分析 (24)9.1.1. 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上游偏心加载试验 (24)9.1.2. 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下游偏心加载试验 (25)9.2. 应变数据分析 (26)9.2.1. 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上游偏心加载试验 (26)9.2.2. 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下游偏心加载试验 (27)9.3. 裂缝观测 (29)10. 静载试验结果评定 (29)10.1. 计算分析模型 (29)10.2. 静力荷载试验效率 (29)10.3. 结构工作状况评定 (30)10.3.1.结构截面刚度评定 (30)10.3.2.结构总体刚度评定 (30)10.3.3.结构裂缝评定 (31)11. 动载试验结果评定 (31)11.1. 计算分析模型 (31)11.2. 动载试验测试过程 (31)11.3. 环境振动测试分析及评定 (32)11.3.1.实测数据 (32)11.3.2.理论计算 (34)11.3.3.分析及评定 (35)11.4. 无障碍行车试验分析及评定 (36)11.4.1.20米预应力空心板冲击系数 (36)11.4.2.分析及评定 (39)12. 结论 (39)13. 建议 (40)xxx桥荷载试验报告1.桥梁概况xxx市xxx桥桥位于xxx市鹤上镇镇区公路上,上部结构采用20米预应力钢筋砼简支空心板,上部横断面由6片板组成.下部结构采用基桩接盖梁式桥台,桥梁全长25.04米.场地表层为淤泥质土,下覆中砂层、粘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桥梁基础选择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持力层.本桥净宽7.0米+2×0.5米安全带,全桥总宽8.0米.墩台与路线方向斜交15°,梁桥台处设有D-40型伸缩缝.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1米,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桥面铺装总厚度为10~15.25厘米.桥梁纵断面详见图1-1所示.图1-1 xxx桥纵断面布置图(单位:厘米)上部结构上部结构,20米跨预制空心板:板高0.95米,中板宽1.240米,边板宽1.240米,挑臂0.250米,横桥向由6片空心板组成;横断面形式示意于图1-2中.下部结构下部结构采用基桩接盖梁式桥台.xxx桥正面及侧面照片如图1-3、图1-4所示.图1-2 xxx桥横断面形式(单位:米米)图1-3 正面照片图1-4 侧面照片技术标准:(1)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净跨径布置:1跨20米简支预应力空心板.(3)桥面宽度:0.5米(安全带)+7.0米(行车道)+0.5米(安全带),总宽8.0米.(4)桥梁纵坡:1.122%;桥梁横坡:机动车道1.5%.(5)地震作用: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 .(6)桥下净空:1.0米~1.5米.材料:(1)混凝土20米预应力空心板采用C40砼;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砼;盖梁采用C30混凝土;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2)钢材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驰7丝捻制的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0米米,公称面积140米米2,标准强度 fpk=1860米Pa,弹性模量E=1.95×105米Pa,1000h后应力松驰率不大于 2.5%,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224-2003)《预应力筋用钢绞线》的规定.普通钢筋:钢筋直径≤10米米者采用R235光圆钢筋,直径>10米米者采用HRB335带肋钢筋,其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1991)、《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的规定.(3)其它材料预应力锚具:必须采用成品锚具及其配套设备,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 329.2-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格》等技术要求.预应力体系:应符合国际预应力砼协会(FIP)《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验收建议》的要求.金属波纹管应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94的要求.桥梁支座:采用GJZ板式橡胶支座,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规定.桥梁伸缩缝:D-40型,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 327-200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规定.2.荷载试验的目的通过对xxx市xxx桥进行荷载试验,以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测定桥跨结构在荷载所用下的控制断面应变和挠度,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检验结构控制断面应变与挠度值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2)通过对该桥进行静力荷载试验,为本桥今后运营养护及长期健康状况评价提供结构原始参数.(3)通过测定桥跨结构的自振特性,以评定结构的实际动力性能,并检验桥跨结构的行车冲击系数等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通过对试验观测数据和试验现象的综合分析,对实际结构做出总体评价,为交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3.荷载试验的依据本次荷载试验及评定主要依据以下技术文件:(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6)《福建省xxx市鹤上镇xxx桥设计文件》,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4.检测组织4.1.人员组织为保证现场试验工作顺利、优质的完成,xxxxx检测有限公司专门组织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成立检测小组,具体人员组成见表 4-1.表 4-1 试验人员组成4.2.仪器设备本次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及性能指标见表4-2所列.表 4-2 荷载试验仪器设备及性能指标4.3.现状环境试验期间环境状况为:检测起止时间:2012年2月17日至2012年2月18日湿度:40%~47%;天气:阴;温度:最高14℃,最低10℃;风力:1~2级.现场试验环境条件均满足桥梁荷载试验的基本要求.5.外观检测本次外观质量检测实施以下5方面的检测内容:(1)结构各部件表面缺损状况的检查;(2)桥梁开裂状况的详细调查;(3)桥梁关键部位混凝土强度检测;(4)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5.1.外观检测过程2012年4月05日对xxx市xxx桥进行了详细的质量检测,包括对桥面铺装、排水系统、栏杆、伸缩装置、主梁、桥墩、桥台及基础等外观破损情况进行了检测,以及对主要承重构件进行了裂缝、混凝土强度及碳化深度的检测,图5-1给出了部分现场检测的照片.图5-1(a)混凝土强度测量图5-1(b)碳化深度测量5.2.外观检测结果本报告中各构件编号规则如下:空心号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进行编号.具体见图5-2.上游下游板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图5-2 空心板编号示意图(单位:米米)5.2.1. 桥面系5.2.1.1 桥面铺装经现场勘查,桥面铺装层未产生网裂、交错裂缝、碎块及纵向裂缝,未出现波浪车辙现象,未出现坑槽.但桥面上下游两侧卫生状况较差,垃圾堆积.见图5-3.桥面铺装层未发现病害 桥面上下游两侧垃圾堆积图5-3 桥面铺装技术状况 5.2.1.2伸缩缝经现场勘查,桥梁在两桥台处设置D-40型伸缩缝,伸缩缝被砂土等杂物堵塞.见图5-4.0号台、1号台处伸缩缝被砂土等杂物堵塞图5-4 伸缩缝病害现场状况5.2.1.3桥头与路堤连接部经现场勘查,桥头与路堤连接部平顺,行车基本顺畅.桥头与路堤连接部未发现纵横向裂缝.现场病害状况见图5-5.图5-5桥头与路堤连接部技术状况5.2.1.4 排水系统经现场勘查,桥面排水孔堵塞,排水不顺畅,桥面两侧有积水痕迹.见图5-6.(a)桥面排水孔堵塞、两侧积水,排水管未露出结构表面20厘米以上图5-6 排水系统状况5.2.1.5 护栏经现场勘查,护栏技术状况良好,未发现残缺丢失不全等病害.见图5-7.图5-7 护栏现场状况5.2.1.6 人行道京林桥未设置人行道.5.2.2.上部承重结构5.2.2.1裂缝观测空心板板底未发现裂缝.5.2.2.2上部结构混凝土表观质量空心板板底未出现露筋锈蚀、空心板之间接缝未发现异常、渗水现象.但空心板接缝间残留大量薄膜,见图5-8.图5-8 板底未出现裂缝、露筋现象,接缝间残留大量薄膜5.2.3.下部结构5.2.3.1 桥墩和桥台各桥台未发现明显病害.见图5-9.图5-9 桥台技术状况 5.2.3.2 支座现场支座技术状况无法观测.5.2.4. 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测根据规范《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技术规程》(JTJ/T23-2001),采用回弹法检测空心板的 现龄期混凝土强度 ,检测结果详见表5-1.数据表明,20米预应力砼空心板现龄期砼强度 推定值最低值为46.3米Pa.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表5-1 构件砼强度 非破损检测结果汇总表 构件名称强度 平均值c cu f m (米Pa)强度 标准差c cu f s (米Pa) 强度 推定值e cu f , (米Pa) 设计强度 等级 1号板52.0 4.42 48.6 C40 2号板55.0 3.59 52.1 C40 3号板47.6 1.84 46.3 C40 4号板54.1 6.34 49.5 C40 5号板52.2 4.01 49.1 C40 6号板 51.0 3.08 48.6 C40说明:c cuf m :构件上各测区砼强度 换算值的 平均值; c cuf s :构件上各测区砼强度 换算值的 标准差; e cu f ,:砼强度 推定值,指相应于强度 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 强度 值. 根据桥梁外观检查情况,建议做以下处理:(1)定期清理伸缩缝中的 沉积物;(2)重修排水孔及排水管;(3)清除空心板接缝间的 薄膜(4)依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加强桥梁日常养护.6. 静力荷载试验方案桥梁静力荷载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桥梁结构在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的 变形和应变,用以确定桥梁结构的 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期望值是否相符.它是检验桥梁结构受力特征的 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手段和方法.6.1. 试验荷载的 确定就某一加载试验项目而言,其所需加载车辆的 数量及其在桥梁上的 纵横向排列,根据试验荷载产生的 该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 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位的 最不利效应值,按下式所确定的 原则等效换算而得:0.95 1.05(1)state q S sημ≤=≤+⨯ 式中:q η — 静力试验荷载效率;state S — 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内力计算值;S — 控制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计算值(不计冲击); ()μ+1— 按规范取用的 冲击系数.本次静力荷载试验在计算过程中的 理论计算荷载等级按照桥梁设计荷载等级计算,静力荷载试验实际采用2辆单辆重约为400kN 的 三轴载重货车充当.试验车的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6-1所示.表 6-1 加载车主要技术参数6.2.荷载试验项目根据理论计算的内力包络图,分别对0号台~1号台20米跨预应力空心板跨中最大正弯矩进行测试,共分2个加载工况.工况1:对0号台~1号台20米跨预应力空心板跨中截面(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上游偏心加载,测试跨中截面各测点应变、挠度 .工况2:对0号台~1号台20米跨预应力空心板跨中截面(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下游偏心加载,测试跨中截面各测点应变、挠度 .6.3.加载方式与加载分级为了获取结构试验荷载与变位的相关曲线,防止结构加载意外损伤,就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其静力试验荷载应分级加载,分级卸零.静力试验荷载的加载分级主要依据加载车在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控制截面内力和变位影响面内纵横向位置的不同以及加载车数量的多少分级.本次试验加载方式,每个工况分4级递加到最大荷载,然后一次卸零.分级办法:①号车作用在1/4跨位置→①号车作用在1/2跨位置→①号车作用在1/2跨位置、②号车作用在1/4跨位置→①号车作用在1/2跨位置、②号车作用在1/2跨位置6.4.加载位置与加载工况的确定1)加载位置与加载工况主要依据以下原则确定:①尽可能用最少的加载车辆达到最大的试验荷载效率;②为了缩短现场试验时间,尽可能简化加载工况,在满足试验荷载效率以及能够达到试验目的前提下对加载工况进行合并,以尽量减少加载位置;③每一加载工况依据某一试验项目为主,兼顾其他检验项目.2)加载位置本次静力试验经过优化合并后,确定的加载工况为2个,每个工况加载位置、主要试验项目及其加载车辆的纵横向排列详见图6-1.3)加载流程在进行正式加载试验前,首先采用一辆加载车在跨中进行预加载试验,预加载持荷时间为20分钟.预加载的目的是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消除结构非弹性变形.预加载卸至零荷载,并在结构得到充分的零荷载恢复后,方可进入正式加载试验.正式加载试验分别按加载工况序号逐一进行,完成一个序号的加载工况后,应使结构得到充分的零荷恢复,方可进入下一序号的加载工况.结构零荷充分恢复的标志是,同一级荷载内,当结构在最后五分钟内的变位增量,小于前一个五分钟增量的 5%或小于所用测量仪器的最小分辨率值时,即认为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如果结构控制截面的变位、应力(或应变)在未加到最大试验荷载前,提前达到或超过设计计算值,应立即终止加载.4)工况1、2试验荷载布置图(a)工况1、2试验车辆纵向布置图(单位:厘米)(b)工况1试验车辆横向布置图(单位:米米)(c)工况2试验车辆横向布置图(单位:米米)图6-1 工况1、2试验车辆纵横向布置图6.5. 测试项目及量测方法本次静力荷载试验的 主要观测项目及量测方法为:(1)挠度 :采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测试截面为测试跨跨中截面.(2)应变:采用应变片及DH3816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进行测量.应变测试的 目的 是通过测试梁体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应变增量的 大 小 ,直接了 解结构的 实际工作状态.在选定测试桥跨的 跨中截面布置测点,测试在各工况试验汽车荷载作用下测点应变.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详见图6-2~图6-4所示.6.6. 测试断面与测点布置A跨中图6-2 应变及挠度 测试截面纵向布置图(单位:厘米)上游下游应变片测点号124365图6-3 测试截面应变测点横向布置图(单位:米米)上游563421测点号百分表图6-4 测试截面挠度测点横向布置图(单位:米米)6.7.试验加载程序所有工况均按以下程序进行:①在进行正式加载试验前,用加载列车进行对称预加载试验,预加载试验每一加载位置持荷时间以不小于20分钟为宜.预加载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检查测试系统和试验组织是否工作正常.②预加载卸到零荷载并在结构得到充分的零荷恢复后,才可进入正式加载试验,正式加载试验按加载工况序号逐一进行,完成一个序号的加载工况后,应使结构得到充分的零荷恢复,方可进入下一个序号的加载工况.6.8.静力荷载试验规则(1)静力试验应选择在气温变化不大和结构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试验过程中在量测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同时应相应地测量结构表面温度.(2)静力试验荷载持续时间,原则上取决于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只有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才能进入下一荷载阶段.一般每级荷载到位后稳定10分钟即可测读.(3)全部测点在正式加载试验前均应进行零级荷载读数,以后每次加载或卸载后应立即读数一次.位移测点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而应变测点每1分钟测读一次,以观测结构变位和应力是否达到相对稳定.(4)若在加载试验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立即终止加载试验:a.控制测点应力超过计算值并且达到或超过按规范安全条件反算的控制应力时.b.控制测点变位超过规范允许值时.7.动力荷载试验方案结构的动力特性是结构振动系统的基本特性,是进行结构动力分析所必须的参数.桥梁动力荷载试验主要是通过测试桥跨结构的动力特性指标(自振特性指标和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指标),研究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车辆动力荷载与桥梁结构的联合振动特性,以检验这些指标能否满足设计或规范规定,从而判断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行车性能.本次动载试验选取0号台~1号台20米跨预应力空心板上部结构进行.7.1.测试项目(1)环境振动试验环境振动试验主要测量桥梁的自振频率.环境振动试验是通过在桥上布置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长时间记录桥梁结构在环境激励下,如风、水流、地脉动等引起的桥梁振动,然后对记录下来的桥梁振动时程信号进行处理,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求出桥梁结构自振特性的一种方法.环境振动试验假设环境激励为平稳的各态历经,在中低频段,环境振动的激励谱比较均匀,在环境激励的频率与桥梁的自振频率一致或接近时,桥梁容易吸收环境激励的能量,使振幅增大;而在环境激励的频率与桥梁自振频率相差较大时,由于相位差较大,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相互抵消,振幅较小.对环境激励下桥梁的响应信号进行多次功率谱的平均分析,可得到桥梁的各阶自振频率.环境振动试验要测出桥梁结构多阶频率及阻尼比.现场试验不同于室内试验,外界干扰较多,因此要保证仪器设备,特别是传感器的状态良好,并预备好备用的传感器,一旦某一传感器出现问题,马上予以更换,做到测试数据准确无误.测试时,适当增加采样时间,使试验数据有一定的储备,保证数据处理时有足够的原始数据可供选择.(2)无障碍行车试验无障碍行车试验是利用试验车辆在桥上以一定速度行驶,对桥梁施以动力荷载,测量桥梁特征位置的振幅、动应力和冲击系数等,对测得的桥梁动力响应值进行分析,获得桥梁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中,一辆试验汽车分别以5千米/h、10千米/h、20千米/h、30千米/h的速度匀速驶过大桥,每一车速行驶2次,测试桥梁的动应变时程.7.2.测试断面的确定(1)环境振动试验桥梁自振特性测点布置在桥面上以观测桥梁竖向自振特性.测点如图7-1所示.图7-1(a) 环境振动测点纵向布置图(单位:厘米)下游上游拾振器图7-1(b) 环境振动测点横向布置图(单位:米米)(2)无障碍行车试验无障碍行车试验布置动应变测点.测试截面为0号台~1号台20米跨A-A 截面,测试截面见图7-2.动应变测点布置在测试截面的 板底以观测不同车速下桥梁强迫振动的 动应变时程曲线,根据动应变时程曲线分析最大 冲击系数,A-A 截面布置6个动应变测点.测点布置如图7-3所示.A跨中图7-2 强迫振动应变测试截面布置图(单位:厘米)上游下游应变片测点号124365图7-3 强迫振动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米米)8. 静载试验过程描述2012年4月06日上午对桥梁静载试验进行了 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应变测点表面处理、粘贴应变片、变形测点处理、测试仪器安装及调试,静载试验安排于4月06日傍晚正式进行(天气:阴).试验按加载工况顺序进行加载,每个工况分4级加载.每次加载之前采集数据初值,持荷时间原则上取决于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 时间,根据现场测试,本次试验加载稳定时间20分种左右测读各仪器仪表读数,卸载后稳定20分钟左右测读各测点残余变形;同时在加载过程中随时观测并计算各控制测点的 应变、挠度 变化情况,及时指导试验,保证试验安全顺利进行.部分现场检测的照片见图8-1.(a)应变及挠度测点(b) 数据采集系统(c)分级加载图8-1 静载试验现场照片9.静载试验数据分析9.1.挠度数据分析9.1.1.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上游偏心加载试验在工况1试验荷载作用下,理论及实测xxx市xxx桥跨中最大正弯矩截面各测点的挠度值见表 9-1及图9-1所示.同时,表中亦列出了卸载后的相对残余变形.由表可见,卸载后的相对残余变形在 1.89%~3.24%之间,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小于20%的规定.表 9-1 工况1试验荷载作用下各测点挠度值(单位:米米)项目测点理论值实测最大挠度卸载相对残余变形(%)1 5.18 3.35 0.09 2.69%2 5.11 3.40 0.11 3.24%图9-1 工况1试验荷载下最大挠度沿桥宽分布曲线9.1.2.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下游偏心加载试验在工况1试验荷载作用下,理论及实测xxx市xxx桥跨中最大正弯矩截面各测点的挠度值见表 9-1及图9-2所示.同时,表中亦列出了卸载后的相对残余变形.由表可见,卸载后的相对残余变形在0.62%~1.45%之间,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小于20%的规定.表 9-2 工况2试验荷载作用下各测点挠度值(单位:米米)图9-2 工况2试验荷载下最大挠度沿桥宽分布曲线9.2.应变数据分析9.2.1.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上游偏心加载试验在工况1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跨中截面的应变见表9-3及图9-3所示.同时,表中亦列出了卸载后截面的相对残余应变.由表可见,卸载后的相对残余应变在0.00%~1.67%之间,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不大于20%的规定.表 9-3 工况1试验荷载作用下各测点应变值(×1e-6)图9-3 工况1试验荷载下最大应变沿桥宽分布曲线9.2.2.跨中(A-A)截面最大正弯矩下游偏心加载试验在工况2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跨中截面的应变见表9-4及图9-4所示.同时,表中亦列出了卸载后截面的相对残余应变.由表可见,卸载后的相对残余应变在0.00%~3.51%之间,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不大于20%的规定.表 9-4 工况2试验荷载作用下各测点应变值(×1e-6)图9-4 工况2试验荷载下最大应变沿桥宽分布曲线9.3.裂缝观测加载前后空心板板底未发现裂缝.10.静载试验结果评定10.1.计算分析模型xxx市xxx桥预应力砼空心板结构静力计算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铰接板梁法计算.10.2.静力荷载试验效率试验荷载在结构控制截面产生的最大内力效应和变位效应,能够反映理论计算活载作用下同一截面最不利内力效应和变位效应,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的有关要求.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内力值与标准荷载作用下同一截面最不利内力的比值,即为静力荷载试验的效率.本次静力荷载试验的试验效率见表 10-1.由表可见本次试验的静力荷载试验效率(η)为1.05(表中内力值为1号板或6号板的内力),满足《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中所规定的0.95≤η≤1.05的要求,说明本次荷载试验反应了桥跨结构在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检测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检测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检测技术规程一. 前言预应力混凝土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优良的抗震性能,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挠度,这种挠度会对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进行检测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将提出一套详细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检测技术规程。

二. 检测设备1. 检测仪器: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动态挠度检测仪器,能够测量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

2. 测量工具:应选用精度达到0.1mm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以保证测量精度。

3. 其他工具:应备有钢尺、水平仪、铅笔、尺等辅助工具。

三. 检测准备1. 检测前应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包括梁的设计参数、预应力钢筋的张力、钢筋的型号、数量和布置情况等。

2. 在进行检测前,应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表面进行清洁,以便于观察和测量。

3. 应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符合要求。

四. 检测方法1. 检测位置:应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跨中位置进行挠度检测,同时应在跨中位置的两侧各选取两个点进行检测。

2. 检测过程:检测过程中应先将检测仪器放置在跨中位置,然后进行空载状态下的测量。

接着,应在梁上施加适当的荷载,使其达到设计荷载的50%~75%,并记录此时的挠度值。

3. 检测次数:应对同一位置进行重复检测,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测结果的处理: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计算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值,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评估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五. 检测注意事项1. 在进行检测前应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灵敏度符合要求。

2. 在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不要在梁上行走或晃动。

3. 在进行荷载施加时,应控制荷载大小,以避免超过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

4. 检测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检查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检查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检查标准---1. 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工程结构形式。

为了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本文档制定了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检查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

2. 施工前检查2.1 基础基面检查在施工开始前,应进行基础基面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基础平整度、地基沉降情况、地基承载力等。

若基础基面不符合要求,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复检确认,确保基础基面符合施工要求。

2.2 预应力钢材检查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所使用的钢材,应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钢材外观是否完好,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裂纹、锈蚀等情况。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 施工过程检查3.1 预应力工艺检查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预应力工艺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预应力张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拉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缆条的粘结情况是否良好等。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和处理。

3.2 混凝土浇筑检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坍落度、密实性、抗渗性等。

如发现不合格情况,应及时进行矫正,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后检查4.1 结构尺寸检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结构尺寸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结构尺寸的准确性、直角度、垂直度等。

如发现尺寸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修正。

4.2 工程质量检查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应进行综合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变形情况等。

如发现问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修复。

---根据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检查标准,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工作。

同时,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可以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持久性。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在当今的工程界,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增强结构的耐久性。

然而,要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性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其进行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及其重要性。

预应力是指在施加外部荷载之前,预先在结构中引入一定的应力。

这种应力可以抵抗外部荷载,提高结构的性能。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通常采用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如超声波法、X射线法和磁致伸缩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无损地检测预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为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超声波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发射超声波,并记录波速和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计算出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

这种方法具有无损、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预应力的有效性。

X射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通过X射线照射混凝土结构,可以获得内部应力的分布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应力分布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对人体有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磁致伸缩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磁致伸缩效应来检测有效预应力的方法。

磁致伸缩效应是指磁场变化时物体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施加磁场并测量尺寸变化,可以计算出内部的应力状态。

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快速和准确的特点,但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除了以上提到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还有一些破坏性检测方法,如钻芯取样法和劈裂试验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在结构中取样并进行试验,以确定有效预应力的真实大小。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是确保结构性能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从而为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方法的出现,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将更加准确和便捷。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验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验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检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构件中施加预先的轴向拉力来增强混凝土受力性能的一种结构材料。

为了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检验。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检验标准及具体内容。

一、外观检验1. 检查构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明显的裂缝、麻面等缺陷。

2. 观察构件端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3. 检查构件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无松动或错位现象。

二、尺寸检验1. 测量构件的实际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2. 检查构件上的孔洞、孔壳等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采用合适的仪器对构件的弯曲度、扭曲度等进行检测,确保构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三、强度检验1. 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包括立方体抗压试验、圆柱体抗压试验等。

2. 测定构件的预应力损失率,检查构件的预应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通过非破坏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等,对构件的强度进行评估。

四、预应力钢筋检验1. 检查预应力钢筋的表面是否有锈蚀、损伤等情况。

2. 测定预应力钢筋的实际应力,确保其与设计预应力值的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3. 检查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固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拔强度。

五、破坏性试验1. 进行构件的破坏性试验,包括受拉试验、受压试验等。

2. 观察构件在试验中的破坏形态,分析其破坏机理和强度特性。

3. 根据试验结果对构件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技术指导。

六、环境检验1. 检查构件的受力部位是否受到环境影响,如化学腐蚀、冻融循环等。

2. 检测构件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并评估其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3. 根据环境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长期稳定性。

结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尺寸、强度、预应力钢筋、破坏性试验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是确保构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整理版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整理版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第三章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1 总则1.0.1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DBJ14-026-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0.2 为确保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的质量,正确评价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统一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的检测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3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测。

1.0.4 在执行本规程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及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2.1.3 荷载效应由荷载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2.1.4 荷载效应组合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效应设计值规定的组合 2.1.5 基本组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 2.1.6 标准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组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1.7 准永久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2.2 符号0γ —— 结构重要性系数;0u γ ——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u γ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η ——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按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计算确定;0s a ——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s a ——短期挠度允许值;[]fa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k M ——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q M ——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θ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c s a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mm ),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 0cr γ ——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与荷载标准值(均包括自重)的比值;[]cr γ ——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pc σ —— 由预加力产生的构件抗拉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γ—— 混凝土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确定;tk f ——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ck σ —— 由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构件抗拉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确定;0max ,s w —— 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实测值[]max w ——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按下表(3.2.6-1)取用0t a —— 全部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挠度实测值qa —— 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挠度实测值 oga —— 构件自重和加荷设备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 0b a ——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0m v —— 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位移实测值0201,v v —— 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陷位移的实测值g M —— 构件自重和加荷设备重产生的跨中弯矩值b M ——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值;3 仪器设备3.1 量测仪表3.1.1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用的量测仪表,应符合精度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校准。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结构性检验注意事项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结构性检验注意事项
2)承载力检验破坏标志有5种,由小往大排列,最小的为1.20,故承载力检验应从荷载检验系数1.20的0.95倍开始,则k’=1.14、1.20、1.25、1.30、1.35、1.40、1.45、1.50、1.55。
3)承载力检验各项破坏标志通过后,如试件仍未破坏,应以10%~20%间隔继续加载,直至试件丧失承载力,以确定试件的实际安全裕量和破坏形式。后期加载系数k’=1.60、1.80、2.00…。
1.2 抽检条件、数量
被检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一般应在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且不超过120d,并经过其他项目检验合格的成品中随机抽样选取。每个检验批中随机抽取一块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性能检验。同时,考虑到有可能发生重复抽样再检的情况,因此一般还要抽两块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作为备用。
2 检验装置及仪表
3)裂缝宽度和挠度的量测必须在持荷结束时进行,而承载力检验按如下规定取值:当加载过程中观察到破坏标志时应以前一级累计荷载为准;在持续荷载内观察到破坏标志时,应取本级累计荷载值及前一级荷载累计值的平均值作为实测荷载值;在持续荷载静停时间结束后观察到破坏标志,应取本级累计荷载值为实测荷载值。
5 检验结果的评断
2004年版图集是根据GB 50010-2002设计规范设计的,与92G410图集相比有不少改动之处,尤其结构性能试验检验差别更大。2004年版图集中已经取消了冷拉Ⅱ、Ⅲ、Ⅳ级钢筋,同时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γυ]也作了较大的调整。
由于图集的更新和试验方法的不正确,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从而给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从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结构性能检验的角度出发,谈谈从抽样、检验到结果判定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2)试件放线。为试验时准确控制跨度各加载位置等试验尺寸参数,试件应事先放线。放线的主要任务是定出试件的中线、支度线、加载线(均布加载区格线)和仪表量测位置。正确的放线方法是先找出试件的中心轴线,再以此为基准确定其他定位线。而不能从试件两端向中间量取,留边宽度来确定支座位置(这样做将使试件的制作误差带进试验加载中去,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具体做法步骤为:1.量取板两端中点连成轴线A;2.量其中点作垂线V5V6是为试件中线B;3.由中线向两侧量l0/2做出支座线C;4.量取规定尺寸985mm作均布加载区格线;5.最后在支座线和跨中线两侧用水泥砂浆或其它材料(如支云石胶等)贴上玻璃片作为量测点。在板面上放线完成后,应注意将所放的线引导到板侧,作成垂直线,以便就位安装。仪表和区格应进行编号,以便试验时读数记录和加载方便。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其特点是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安全可靠等优点。

为确保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从施工前期准备、构件预制、现场施工、验收等方面详细介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二、施工前期准备1.施工方案设计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施工计划、工程量清单、工艺流程、材料配合比、施工工具设备、质量控制计划等内容,并经过专业人员审核。

2.材料质量检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机构的检验。

检测内容包括水泥、砂、石、钢筋、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锚具、预应力套管等材料的质量。

3.施工人员素质要求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关的施工工作经验和资格证书。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确保施工质量。

三、构件预制1.模板制作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构件采用模板预制的方式进行生产。

模板的制作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模板的尺寸和形状必须准确。

模板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无损伤和变形。

2.混凝土搅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必须符合要求。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必须进行强度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后续工序。

3.预应力钢束加工预应力钢束必须经过专业厂家生产加工,其直径、长度、张力和腐蚀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预应力钢束加工完毕后必须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后续工序。

四、现场施工1.基础施工基础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

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必须准确,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符合要求。

基础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工序。

2.构件安装构件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

构件的尺寸、位置和间距必须准确,构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必须符合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检验参数表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检验参数表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检验参数表[03ZG401图集]板型号配筋根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Q d ](KN/m 2)自重(KN)正常使用荷载标准值检验值[Q s ](KN/m 2)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νcr ]抗裂检验荷载允许值[Q cr ][Q cr ]fj (KN/m 2)短期挠度允许值[αs ]1.1[αs ](mm)YKB24517 6.17 1.267.78/7.47 4.71/5.188.11 2.175YKB245277.67 1.269.66/9.28 4.84/5.3310.29 2.175YKB245379.17 1.2611.55/11.09 4.94/5.4312.46 2.175YKB27517 6.17 1.267.78/7.47 5.35/5.888.08 2.450YKB275277.67 1.269.66/9.28 5.50/6.0510.24 2.450YKB275379.17 1.2611.55/11.09 5.61/6.1712.41 2.450YKB30517 6.17 1.267.78/7.47 5.99/6.598.05 2.725YKB305277.71 1.3410.33/9.95 6.16/6.7810.21 2.725YKB305389.18 1.2411.38/10.92 6.29/6.9112.37 2.725YKB33518 6.19 1.227.55/7.24 6.63/7.298.03 3.000YKB335287.68 1.269.67/9.29 6.82/7.5010.18 3.000YKB3353109.21 1.1910.96/10.50 6.96/7.6512.34 3.000YKB36518 6.22 1.308.08/7.777.27/8.008.01 3.275YKB3652107.77 1.199.17/8.797.48/8.2310.16 3.275YKB3653139.15 1.1710.71/10.257.63/8.3912.31 3.275YKB395110 6.19 1.247.68/7.387.91/8.708.00 3.550YKB3952137.71 1.199.17/8.188.14/8.9610.14 3.550YKB3953179.21 1.1510.60/10.148.30/9.1312.29 3.550YKB405111 6.20 1.247.69/7.388.13/8.947.99 3.625YKB4052147.71 1.179.02/8.638.36/9.2010.14 3.625YKB4053189.15 1.1710.71/10.258.53/9.3812.28 3.625YKB 425112 6.18 1.247.66/7.358.55/9.417.98 3.775YKB4252167.67 1.178.96/8.588.80/9.6810.13 3.775YKB4253209.201.1310.40/9.948.98/9.8812.273.775注:1、表中符号:Q s —正常使用荷载标准值检验值;Q d —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νcr ]—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Q cr ]—抗裂检验荷载允许值;[Q cr ]fj —抗裂检验荷载允许值复检值;[αs ]—短期挠度允许值。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性能检测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性能检测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性能检测研究摘要: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BaseTemplate)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通常用于建造大跨度、高层建筑和桥梁等。

在实际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强度、构件尺寸、施工质量等。

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进行性能检测十分必要。

在检测中,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进行全面的测量和评估,包括材料强度、构件尺寸、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结构;性能检测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较多,但对其结构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的受力机理、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此类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板式结构,由两块平行的T形梁组成,在受力过程中,两梁之间的预制板通过自身的弯矩和剪力进行变形协调工作,使两块T形梁之间形成了共同工作的体系。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的研究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结构性能和施工质量,同时也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某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采用两块预制板,单幅长21.5m,每幅宽4.5m。

单块预制板宽4.2m,长10m,间距为1.0m。

板的自重为3×1.75×1.2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钢材采用9-YWM型。

为方便施工,将单块板纵向分为6块。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在张拉时必须考虑各块板的变形协调,以保证其受力合理。

根据各块板的受力情况将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梁划分为四种类型:(1)双T板梁承受竖向弯矩;(2)双T板梁承受水平弯矩;(3)双T梁受剪;(4)双T梁同时承受水平和竖向弯矩。

通过试验研究,对以上四种类型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梁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评价。

2.结构受力机理双T板的受力机理可概括为:弯矩产生的裂缝及剪力引起的裂缝。

由于在荷载作用下,两T梁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形成了弯矩和剪力。

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的方法研究

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的方法研究

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的方法研究一、引言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预应力,在结构受到荷载时,降低混凝土的应力,增加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使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本文将从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试验方法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通常采用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方法。

静力法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张拉机的静力作用,将钢筋或钢束拉紧到预定的张力,然后将钢筋或钢束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起来。

动力法则是利用震动波的作用,使混凝土结构产生预应力的试验方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试验方法。

1、静力法在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中,静力法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

静力法需要使用专门的张拉机和配套的工具进行试验。

具体步骤如下:(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检查张拉机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然后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样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张拉钢筋或钢束:将钢筋或钢束放入张拉机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直到达到预定的拉力。

(3)连接混凝土结构:将张拉好的钢筋或钢束与混凝土结构连接起来,然后将张拉机中的钢筋或钢束松开,使其与混凝土结构产生预应力。

(4)测量试验结果:使用测量仪器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记录,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2、动力法动力法是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动力法需要使用专门的试验设备和工具进行试验。

具体步骤如下:(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检查试验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然后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样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产生震动波:使用试验设备产生震动波,使混凝土结构产生预应力。

(3)测量试验结果:使用测量仪器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记录,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试验设备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试验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试验设备和工具。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鉴定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鉴定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鉴定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事业也得到了的快速的发展,各类建筑物如雨后出笋般出现。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建筑结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鉴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鉴定方法及其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鉴定研究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混凝土结构上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主要是为了使这一结构获得更大的预应力效应,从而改善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

预应力准确度是预应力施工质量优劣的重要表现,由于全预应力具有较大的抗裂储备,因此预加应力即使有偏差也不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物的性能;对于部分预应力而言,由于预加应力偏差会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鉴定,尤其是已经开裂了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因此提高预应力精确度至关重要。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鉴定方法目前来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鉴定质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质量检测结果与鉴定结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与规范标准相比,其摩阻大小不一、结论评定各异;第二,做鉴定时,对混凝土结构挠度反拱综合值的认识程度不一,做出的结论也存在着差异性;第三,虽然压缩值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是鉴定结论却相差甚远。

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建筑结构加固前,应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定,为保证鉴定水平,可通选用以下鉴定方法。

第一,施工现场检测方法。

这种检测法主要是针对施工用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进行的,它包括无损检测与半破损检测两类。

无损检测鉴定的是混凝土中的特殊物理量,检测方法本身不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产生影响。

该方法方便低廉,但由于结果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被检测的物理量和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强度计算公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随时要改变;半破损检测法主要是以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为前提的,它直接在混凝土结构局部进行破坏性试验或者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室内强度检测试验,再依据试验值和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最终算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值,并推断出混凝土结构强度标准值。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易控制、环保节能等优点。

本文旨在规范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测工作,确保结构安全、质量可靠。

二、施工前检测1.地基检测地基检测是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地基检测应包括地基稳定性、承载力、沉降等方面的检测。

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模板检测模板检测应包括模板的位置、尺寸、平整度、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检测。

模板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应达到±3mm,表面光洁度应达到2.5级以上。

3.钢筋检测钢筋检测应包括钢筋的数量、规格、位置、弯曲度、锈蚀等方面的检测。

钢筋数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弯曲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锈蚀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施工中检测1.预应力张拉检测预应力张拉检测应包括张拉力、张拉长度、张拉次数等方面的检测。

张拉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张拉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张拉次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筑检测混凝土浇筑检测应包括混凝土的坍落度、密实度、抗压强度等方面的检测。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密实度应达到95%以上,抗压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预应力锚具检测预应力锚具检测应包括锚具的数量、规格、位置、锚固长度等方面的检测。

锚具数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四、施工后检测1.结构尺寸检测结构尺寸检测应包括结构的长度、宽度、高度、偏差等方面的检测。

结构的长度、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2.裂缝检测裂缝检测应包括裂缝的数量、位置、宽度、长度等方面的检测。

裂缝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宽度和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预应力损失检测预应力损失检测应包括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和检测。

预应力损失计算应符合规范要求,预应力损失检测应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

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预应力损失是影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预应力损失监测和评估已成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维护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损失检测的方法,以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

二、预应力损失的类型预应力损失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初始损失、短期损失和长期损失。

1. 初始损失:指预应力钢束张拉后,由于材料自身的弹性变形和摩擦力引起的应力损失。

2. 短期损失:指预应力钢束张拉后,混凝土在早期龄期内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引起的应力损失。

3. 长期损失:指预应力钢束张拉后,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松弛变形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

三、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预应力损失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钢束的张拉应力2. 预应力钢束的直径和数量3. 混凝土的龄期和强度等级4. 预应力钢束的锚固方式和锚固长度5. 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6. 混凝土的徐变和松弛变形7. 水泥的种类和含量8. 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四、预应力损失的检测方法预应力损失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测量预应力钢束长度、测量预应力钢束直径变化、测量混凝土表面应变、测量混凝土内部应力、测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

1. 钢束长度的测量钢束长度的测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钢束两端固定测量基准点,然后在不同时间测量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计算出预应力钢束的长度变化,从而确定预应力损失的大小。

2. 钢束直径变化的测量钢束直径变化的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预应力钢束上安装直径计,在不同时间测量钢束直径的变化,从而计算出预应力损失的大小。

3. 混凝土表面应变的测量混凝土表面应变的测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预应力损失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安装应变计,测量混凝土的表面应变变化,从而计算出预应力损失的大小。

预应力桥梁结构检测的目的和内容

预应力桥梁结构检测的目的和内容

预应力桥梁结构检测的目的和内容一.目的:桥梁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荷载的反复作用特别是超车辆的作用,桥梁结构会产生各种损伤或局部破坏。

随着桥梁使用时间的增长,损伤也会越来越严重,为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延长其使用寿命,就要对桥梁进行必要的检测确定新建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评估既有桥梁的使用性能与承载力;研究结构(构建)的受力行为,总结结构受力行为的一般规律,在检测评估的基础上,对那些承载能力不足、使用性能较差或耐久性能不满足要求的结构或构件,进行有针对性地维修加固。

二.检测内容:1.结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表观及内部缺陷、钢筋锈蚀电位、氯离子含量、混凝土电阻率、钢筋锈蚀极化电流。

2.桥梁结构及构件:静动态应变(应力)、静动态变形和位移、自振特性参数(频率、振型、阻尼比)、振动加速度和速度、承载能力评价、结构验算(采用专业软件《桥梁博士》)。

3.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特殊地基处理性能4.基桩:完整性、承载力5.施工监测与监控:参考第2条参数以外再增加温度、风速。

6.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参考第2条参数以外再增加温度、风速。

7、水泥: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8、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量、抗渗性、坍落度、含气量、干缩性、抗冻性。

9.钢筋: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拉伸性能、弯曲。

10.预应力钢绞线:拉伸试验(最大力、规定非比例延伸率、最大力总伸长率)、弹性模量、松驰率、疲劳及偏斜拉伸试验。

11.锚具:静载锚固性能(锚固效率系数、总应变)、洛氏硬度、周期荷载试验、疲劳试验、辅助性试验。

12.球形支座:竖向压缩变形、外观。

13.盆式支座:竖向压缩变形、盆环径向变形、外观及内在质量.。

14.伸缩缝:尺寸、外观质量、组装质量、防水性能、拉伸压缩时最大水平摩阻力、拉伸压缩时变位均匀性。

15.钢结构:线型、几何尺寸、索力、防护涂装、高强螺栓扭矩、钢材及焊缝无损探伤。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规程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结构,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制定本技术规程。

二、材料检验1. 钢筋检验:(1)钢筋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99的规定,检查其化学成分是否合格。

(2)检查钢筋的直径、长度、弯曲度和表面是否有裂纹、锈蚀等缺陷。

(3)对于需要进行弯曲加工的钢筋,应先进行弯曲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定方可使用。

2. 预应力钢筋检验:(1)预应力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224的规定,检查其化学成分是否合格。

(2)检查预应力钢筋的直径、长度、弯曲度和表面是否有裂纹、锈蚀等缺陷。

(3)对于需要进行弯曲加工的预应力钢筋,应先进行弯曲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定方可使用。

(4)对于锚具、套管等相关附件,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检验:(1)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0107的规定,检查其配合比、强度等指标是否合格。

(2)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应检查其尺寸、强度、表面平整度等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对于现场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配合比、强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检验1. 基坑开挖检验:(1)基坑开挖前,应检查地面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基坑底部应平整。

(3)基坑开挖后应进行土体的承载力检测,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 钢筋的加工、安装检验:(1)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钢筋之间应采用连接件连接。

(2)钢筋的间距、弯曲度、垂直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的防锈处理应符合规定。

3. 预应力钢筋的安装和张拉检验:(1)预应力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张拉,张拉应采用预应力张拉机进行。

(2)张拉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应检查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是否符合要求。

(3)预应力钢筋的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质量检查。

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结构,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进行规范和总结,以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二、检测前准备1. 检测人员的要求检测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2)熟悉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标准;(3)熟练掌握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 检测设备的要求(1)应具有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包括:钢绞线张力仪、应变计、桩身检测仪器等;(2)检测仪器应当经过检定和校准,保证其准确度和精度;(3)检测设备应当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3. 检测方案的制定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标准和要求等。

三、检测方法和标准1. 钢绞线张力检测(1)检测方法钢绞线张力检测是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其检测方法如下:① 在钢绞线张力仪两端分别安装张拉端头,连接钢绞线,并调整好张拉仪器;② 在张拉钢绞线时,应当采用分步张拉的方法,每次张拉应当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③ 当钢绞线达到预定的张力时,应当进行固定和检测,记录其张力值。

(2)检测标准和要求钢绞线张力检测应当按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其中:① 钢绞线张力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应当满足预应力混凝土桩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② 钢绞线应当平整、无扭曲、无扭结、无划痕和无腐蚀等缺陷;③ 钢绞线张力应当稳定,波动不应超过规定的范围。

2. 应变计检测(1)检测方法应变计检测是预应力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测中用于测量桩身变形的一种方法。

其检测方法如下:①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桩身上布置应变计,以测量桩身的变形情况;② 应变计应当布置在桩身的截面两侧,间距应当均匀,并且应当考虑到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③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当对应变计进行读数,记录变形值。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试验检测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试验检测技术

梁 承 载能力 评定 最 直 接 、 最有 效 的方 法 。本 文 以大 跨 度预 应力 混凝 土连续 钢构桥 梁 的荷 载试 验为 例进
行 的详 细 阐 述 。
2 荷 载 试 验 内容
荷 载试验在 桥 梁调 查 和 计 算分 析 基 础 上 , 定 确 试 验项 目、 加载 方案 、 测点 布设 、 观测 方案 、 安全 措施
据分析 。
关 键 词 : 应 力 混 凝 土 ; 续刚 构 ; 栽试 验 ; 测 ; 法 预 连 荷 检 方
中 图分 类 号 : 4 U4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5 9 s r s e n r t n i o s Ri i a e Br dg s c no o y e t e s d Co c e e Co tnu u g d Fr m i e Te t Te h l g
K e r : e t e s d c nc e e;rgi r m e brd e y wo ds pr s r s e o r t i d f a i g s;l a e t o d t s ;de e ton;m e h t ci t od
荷 载试 验是 检验 竣 工 桥梁 的施 工 质量 , 进行 桥
手 段 , 评 定现 有 桥 梁的 实 际承 栽 能 力 、 立 和 积 累桥 梁技 术 资 料 、 动 和 发展 旧桥 评 定 理 论 及 新 桥 设 计 理 论 等 方 在 建 推
面 都 有 着 重要 的 意 义 。依 托 连 续刚 构 桥 梁 , 阐述 该类 结构 荷 载 试 验 的理 论 方 法 、 试 内容 、 点 布 置 、 试 步骤 及 数 测 测 测
c to sRee rh 8 sg n t ue Ch n qn 0 0 7, ia a in sac LDein Isi t , o g ig 4 0 6 Chn )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试验检测
1,预应力钢材试验检测
热处理钢筋
矫直回火钢丝(消除应力钢丝)
冷拉钢丝
刻痕钢丝
钢绞线
(1)热处理钢筋
热处理钢筋由热轧罗纹钢筋经淬火和回火的调质处理而成,经而处理后,改变了钢筋的内部组织结构,其性能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提高。

分为有纵肋和无纵肋两种。

1)外观检查
有纵肋螺纹钢
容许偏差
无纵肋螺纹钢
容许偏差
2)力学性能试验
同批抽检10%的盘数(不少于20盘),检测屈服强度σ0.2,抗拉强度σb不和伸长率δ10,试件的制作依据:《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性能要求:
批的定义:同一外形尺寸,统一热处理制度和统一炉号的钢筋,并不多余60吨。

3)判定:性能有一项不符合上表规定,改盘钢筋不合格,在在其他盘中抽2倍数量检测,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不合格。

(2)预应力钢丝
矫直回火钢丝和冷拉钢丝钢丝统称高强钢丝或碳素钢丝,由含碳量0.6%~1.4%,含磷和硫量少于0.05%的碳素钢制成。

刻痕钢丝由碳素钢经压痕机轧制而成,其规格由未压痕前的直径表示。

1)外观检查
批的构成:统一钢号,同一外形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丝组成
抽查5%并不少于5盘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则逐盘检查。

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养花铁皮和油迹。

2)允许偏差光面钢丝
刻痕钢丝
外观:
3)力学性能试验
从外观检查合格的同批钢丝中抽取5%,不少于3盘,优质钢丝抽取10%,亦不少于3盘,进行拉力试验,弯曲试验和松弛试验。

拉力试验按《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规定进行,弯曲试验按《金属线材反复试验方法》(GB238-87),符合下面的规定:
松弛试验的环境温度20±2℃,初始荷载为断裂强度的70%,5min内加完,保持2min后记录松弛值,试件标距长度不少于公称直径的60倍。

3)判定:性能有一项不符合上表规定,改盘钢筋不合格,在在其他盘中抽2倍数量检测,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不合格。

(3)预应力钢绞线检测
批:
每批抽取3盘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捻距和力学性能检验
1)外观检验
外观眼睛观测,不得有锈迹和麻坑
直径和捻距用精度为0.02mm的卡尺测量
钢绞线面积A和捻角α有关
容许偏差
2)力学性能试验规定
2、预应力锚具M、夹具J和连接器L检测产品代码
产品标记
(1)产品分类
粘结性能
I类,用承受动、静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II类,用于有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变化不大的部位
锚固方式
夹片式J
支承式,分为螺纹锚L和墩头锚D
锥塞式Z
握裹式W
(2)技术要求
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93)标准的要求,
锚具:锚具效率系数ηα和总应变εapu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