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救生配备制度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是为了确保人们在游泳池中的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1. 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以监视游泳池区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2. 游泳池围栏:围绕游泳池设置合适的围栏,限制人员进出,并配备门禁系统,确保未经授权的人员无法进入游泳池区域。
3. 救生员:设立专业的救生员,负责观察游泳者,提供急救和紧急救援服务,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4. 游泳池深浅标识:在游泳池周围和池底设置明显可见的深浅标识,使游泳者了解水深情况,避免危险。
5. 紧急联系方式:设置紧急联系电话,游泳者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及时与相关机构联系,获得及时救援。
6. 溺水预防教育:通过制作游泳池安全宣传材料、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形式,向游泳者传播溺水预防知识,提高他们对自我保护的意识。
7. 清洁和维护:定期检查和清理游泳池设施,确保游泳池的水质和环境卫生。
总之,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游泳者的安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游泳池安全救护制度

安全救护制度一、救生员在岗位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牢记使命,责任重于泰山,把保障泳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二、救生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岗位责任制度。
三、救生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有资格证书并熟练掌握游泳技术和各种救生技能及简单抢救方法后方能上岗。
救生员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救援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的完成救援任务。
四、救生员在工作中要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关注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五、密切关注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护措施。
六、救生员必须提前10分钟上岗,检查身边的救护工具是否完备有效,打开池内循环系统,并摆放好警示牌、桌椅等物品,保持浸脚池、地面等卫生清洁。
上岗时须穿着统一服装,佩戴工作证、口哨。
七、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
八、如遇突发事件,要保持头脑冷静,全力以赴,及时救护,必要时要及时拨打救护电话送医院抢救,同时负责维护好游泳池内秩序。
九、遇特殊情况或不利于泳客安全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并关闭游泳池。
十、对违反游泳池规定的泳客,应予劝阻、警告,对不服从管理的可劝退出场。
十一、退场时,救生员必须等游泳者全部退出后方可离岗,并对负责区域进行清查,并将馆内物品摆放整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十二、每日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每日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2022年游泳池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022年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维护室内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结合本场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安全管理制度。
1、由本场所负责人、救生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有关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负责游泳场所的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游泳场所的日常秩序。
2、贯彻“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定额配备合格的水上救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游泳人员。
3、本场所的救护人员兼管安全,救护人员必须着专业装、持救生工具上岗,工作时必须严守工作纪律,认真负责地巡视池内情况,及时制止游泳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对有异常行为的或呼救的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深、浅水区有明显的标志,游泳池周边设有标识牌,救护器材齐备,并有效使用。
5、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进入游泳池。
6、禁止患有皮肤病及传染性疾病、酗酒、醉酒者进入游泳场所。
7、进游泳馆时需带泳帽,并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如有未成年人进入游泳馆,需有监护人或告知其安全意识,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
8、进场人员需提供健康码和行程码。
2022年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为提高场所内紧急救援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建立险自查、隐患自除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机制,达到降低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本管理规范用以指导和规范本泳池内的紧急救援管理制度。
一、资源公司为紧急救援管理提供必要的资讯,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紧急救护的培训。
适量和适用的急救、救生设备设施、逃生出口及其醒目的标识;急救药品箱和防毒用品等。
二、应急救援知识:1、常用电话:火警......11;9医疗救护......120;治安......110;交通事故 (122)注:如何正确拨打“120”a:拨打120电话后,简要说明患者的大致病情(如神智、受伤部份、伤伤势情况等),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以便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顷详细的地说患者所在的位置,最好提供附近比较醒目的标志物,避免走错路浪费抢救时间c、提供联系方法或患者身边的固定电话等,及时保护联络。
救生圈管理制度

救生圈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保障游泳等水上活动的安全,提高救生工作效率,避免发生溺水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救生圈的场所和人群,包括游泳池、海滩、水上乐园、游船等水域。
三、救生圈的选择和配置1. 根据不同水域的深浅、面积和使用人数,合理配置足够数量的救生圈,确保覆盖全部水域。
2. 救生圈应选择质量可靠、防水漏、耐用的材质制作,具有较强的浮力和稳定性。
3. 每个救生圈应配备绳索,长度应适中,便于抛投和拉救。
四、救生圈的摆放和保养1. 救生圈应摆放在易取得的位置,通常应在水域边缘、救生员岗位等显眼处。
2. 每天定时检查救生圈的完整性、浮力和绳索,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3. 每季度对所有救生圈进行大清洗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五、救生圈的使用方法1. 在发现有人溺水时,救生员应立即抛掷救生圈给溺水者,并指导其抓住救生圈并稳住呼吸。
2. 救生员应根据水域情况和溺水者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力度和角度抛掷救生圈,确保及时到达溺水者手中。
3. 指导溺水者正确使用救生圈,避免在慌乱中误操作或造成更大危险。
六、救生圈的演练和培训1. 定期组织救生圈的使用演练,模拟真实溺水情况,提高救生员的抛投准确度和救援速度。
2. 对新入职的救生员进行救生圈使用方法的培训,包括选择合适的救生圈、抛掷技巧和溺水者救援指导。
3. 对游客和水上活动参与者进行简单的救生圈使用介绍,提高其自救能力和对救生工作的理解。
七、责任制度和监督检查1. 各水域管理单位应建立救生圈使用的责任制度,明确救生员的职责和义务,确保救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定期对救生圈的配置、摆放和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救生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对救生员的救援行为和救生圈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表扬优秀者,对存在问题的进行指导和纠正。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须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救生圈是水域安全的重要设备,正确使用和管理救生圈对减少溺水事故至关重要。
2022年游泳馆内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2022年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一、前期准备1、泳池在正式开放前,须到卫生局办理《卫生许可证》,所有从业人员须持有卫生防疫站颁发的《健康证》及《救生员上岗证》。
2、泳池开放时间:每年的4月下旬至10月,具体日期可根据当年的气温变化情况而定。
3、泳池在开放期间,必须配备一名持证救生员,负责泳池的救生、吸尘加药及水循环管理等工作。
二、救生员的基本条件及技能1、身体健康。
2、救生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救生员上岗证3、因特殊原因不能取得救生员上岗证而安排救生工作的员工必须通过公司的培训考核,在游泳技能、急救技能和水质保洁技能方面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能负责救生工作。
4、救生员须全面掌握泳池消毒加药技能,了解每种匆的性能、用药量、用药的频度和加药的方式,尽可能做到合理科学,即要节约用药又要保证水质达标。
5、救生员须全面学习水泵房管理技能,按规定要求程序操作。
三、池水净化与卫生打扫程序1、晚上停止开放后,向泳池中投放净化及消毒药物,进行池水净化和消毒。
2、每天开循环泵对池水进行2〜3小时的循环和过滤。
3、对宾客开放前要进行池水净化,即吸尘、去掉水面杂物和池边污渍,搞好泳池环境卫生。
净化池水要先投入茨氯酸钠,过两小时后再投放碱式氯化铝。
4、注意若投放茨氯酸钠消毒就不能投放硫酸铜,避免因化学作用而引起游泳水面变色。
5、药物控制:根据泳池的大小,次氯酸钠在0.5-1公斤之间。
PH值控制在7-7.8之间。
一般以当天水清澈透明,呈浅蓝色。
6、泳池环境卫生必须在每天开放前和停止开放后,用自来水冲洗地面。
在开放过程中如发现有客人遗弃的纸巾、烟盒、火柴盒、食物包装纸或其他杂物要随时拣放在垃圾桶里集中处理。
以保持泳池的环境卫生,使其整洁美观。
7、将泳池四周的椅、躺椅等抹干净,整理整齐,遮阳伞晚上要收起来集中存放在器具室。
三、游泳池水消杀消毒管理:1、正常开放的泳池,应每天投放消毒药(也可根据不同药的效能不同处理),用量为每1000立方水加40〜50公斤漂白水(次氯酸钠),或每立方水2〜3克三氯异氤尿酸片剂,同时可根据游客多少适度的增量或减量。
学校设置游泳池基本要求及制度

学校设置游泳池基本要求及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定学校设置游泳池的基本要求及制度,以确保师生在游泳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学校设置游泳池的要求和制度:
1. 游泳池基本要求
- 游泳池安全:游泳池必须符合所有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并经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性。
- 水质管理:游泳池的水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持水质清洁和卫生。
- 适宜条件:游泳池的温度、光照、通风等条件应符合游泳的需求,提供舒适的环境给师生进行游泳锻炼。
2. 游泳池使用制度
- 使用权限:游泳池仅限学校师生使用,未经授权禁止他人进入游泳池区域。
- 时间安排:学校应根据师生的课程表和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游泳池的开放时间。
- 监督管理:学校应安排专人进行游泳池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在游泳过程中的安全,并遵守游泳池的规定。
- 游泳教学: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游泳教练进行游泳教学,提供学生正确的游泳技巧和安全常识。
3. 游泳池事故应急措施
- 急救设备:学校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并提供相关培训给游泳池管理员和教职员工。
- 应急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游泳池事故的应急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程序和处置方法。
- 紧急通知:学校应设立紧急通知系统,并告知师生应急联系方式,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请学校按照以上要求和制度,合理设置游泳池,并确保游泳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游泳池救生配备制度

惠灵顿游泳池救生配备预案上海忠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企业管理与体育管理于一身的优秀企业..公司专门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诚信、卓越、健康是我们公司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我司是在上海体育教育学院知名教授指导下;由退役运动员自主创立的..是一家致力于社会大众业余体育运动专业服务管理的公司..游泳池救生员是保障泳池游泳者安全;防止遇溺事件发生;救助遇溺者的重要岗位人员..因此必须要有精于水性更有拯救技术的专业救生员..因为只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救生员才具有正确的观察原则的才能..根据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规划定制一下救生管理与配备制度..按上海市泳池配备管理条例:在泳池开放期间按规定配备7人上岗包括救生组长..救生员必须持有上海市规定的救生证和职业资格证及健康证方可上岗..合格的经营游泳场所除需要证照齐全;制度规范外;还需要配备足够数量游泳救生员..每一个游泳池应当设有2个高1.5m以上的救生观察台;至少配置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及以内增设1个救生台和增加1名救生员..宾且所有救生员均需持证上岗;以防事故发生..根据学校泳池分大游泳池300㎡左右;小游泳池200㎡左右;共需配备6名救生员及1名池主任..其中大游泳池配3名救生;小游泳池配备2名救生;巡视岗位1名..一.救生员配备和管理..(一)救生员观察原则:重点突出主要负责区域;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补漏..首先按照游泳池救生员配置要求;配置好救生员;然后划分区域;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主负责区;重点观察不会游泳者、游泳技术不是很好但担子大者、特别是小孩老人、深水与浅水交会处、儿童嬉水区、池岸易滑区、进场与退场时、跳水时、打闹时、追跑时、用救生圈玩水时、气温过低时..观察方法:扫视、环视与重点跟踪三者相互结合;池面、池底与点面三者互相结合..观察注意:不能与游客说话、不做接收机等行为、以免因为大意而错失救生观察时间..要每隔4秒钟目光在同一地方目视一遍..人多要重视;人少不大意..(二)救生员的具体工作职责①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游客安全负责..②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巡视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河不服从劝阻的泳客进行警告;③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④上岗时穿好救生服;配好口哨;熟悉各种救生设备;提前20分钟到岗;做好开馆前的准备工作..⑤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等;有事离岗要告知池值班救生员..⑥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并确认游客遗留的衣物..⑦对违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规定的泳客;应予劝阻;警告..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救生器材;减少和溺水者接触..⑩关池前要认真清池做好清场工作并填写值班记录..(三)救生组长职责①在池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游泳池的安全救生工作..②根据上海市游泳场所管理规定与游泳池的实际情况..做好救生值班、现场急救、维护秩序等工作..对上班的救生员实施全面管理;严格纪律管理有效..③根据本游泳池的实际情况;确定救生员的岗位数量与位置安排救生员的值勤班次、岗位和管理区域;确保游泳池安全开放..要求:将值班救生员岗位和时间表、职责区域图.救生员守则;公布于救生员休息室④每场开放前、督促检查救生员上岗值勤的救生准备工作做好后;方可放游泳者入池..⑤组织救生员进行职业道德与学习..并建立抢救溺水事故的应急班子明确分工;加强现场急救的训练、不断提高救生员素和业务水平、对游泳池出现的溺水事故苗子及其他事故苗子能及时采取、迅速﹑正确、有效的救护措施;严防死亡事故发生..⑥对游泳池发生的溺水事件和其它事故苗子及时取证、记录﹑报告记录内容、场次、时间、区域、对象、抢救人员、抢救方法与过程、证人急救情况图﹑分析原因等⑦负责救生人员的考评;对不称职者;建议池主任撤换..二.泳池的管理制度1.严禁在游泳池内吸烟、吐痰、大小便;严禁在游泳池内洗涤物品或乱丢其他物品;严禁将宠物带进池内或泳池周边卫生场所;不得有污染泳池水质的行为..2.所有游泳者要注意安全;不得将玻璃器皿带入池内;严禁在池内或泳池周边打闹嬉戏、大声喧哗;严禁跳水;潜水;攀爬;不会游泳者或儿童严禁进入深水区域..3.身高1.2以下儿童;必须有有能力的监护人陪伴;否则不得进入游泳池..4.所有参泳者;必须着干净和不退色的泳衣泳裤;不得裸泳..5.入池前自觉进行全身沐浴;自觉将拖鞋将脚经过消毒池后方可下水..6.爱护泳池的设备设施及公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未经许可;严禁动用救生器材..7.禁止携带沐浴露、洗发水、香皂、食品、饮料进入游泳池;非游泳者禁止进入泳池内..8.严禁在非开放游泳池时间内及非正常渠道进入游泳池..三.服务费用按救生员人数6人计算:平均每月人工工资人民币6500元/人..含金含税管理费按人员工资6%计算:每月共计人民币2340元..含企业税收合计每月总共费用:人民币41340元/月含税四.游泳池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照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故..应急处置1.救生员:①救生员所管区内发生险情时;救生员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处理..②救生员将事故通知管理组后;马上准备救生物品并留下一名救生员和管理员负责游泳池全部安全工作..2.管理组:①管理员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与医院联系派救护车;要说清楚地点、发生事故的情况并派人接应..②救护车来时;救生员应跟车到医院;如溺水者没喘气时也不能停止做抢救处理;直至移交给医生..③通知公司领导;及时联系学生家长..五.应急资源保障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公司领导加强突发溺水事故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溺水事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保证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监控系统负责监控游泳池及周边环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跟踪及处理..2.应急救治队伍公司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3.应急预案演练公司按“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4.公司员工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公司可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定期教育与培训..吸取历年事故的教训;充分让员工认识到工作责任的重要性;时刻警惕防止事故发生..六.后期处置溺水事故结束后;公司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溺水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公司领导和上一级集团领导..。
游泳池管理制度

游泳池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游泳池的安全与卫生,确保游客能够放心游泳,本文制定了游泳池的管理制度。
请各位游泳池工作人员务必严格遵守,并加以执行。
一、游泳池开放时间1.1 游泳池的开放时间为每日早上7点至晚上9点,除非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关闭,否则不得随意更改开放时间。
1.2 在游泳池开放之前,必须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合格后方可开放。
二、游泳池安全措施2.1 游泳池必须设立专职救生员,其数量与游泳池的大小成正比。
救生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救生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与考核。
2.2 游泳池周围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并配备适当数量的救生圈、救生杆等救生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2.3 游泳池必须确保水深标识的清晰可见,不同深度区域应当有相应分别,以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三、游泳池卫生管理3.1 游泳池的水质必须定期检测,每日至少检测一次,记录并储存相关数据。
3.2 游泳池应定期清洁,包括清理池底、过滤器、冲洗管道等,保持水质清澈、无异味。
3.3 游泳池周围地面应保持干净整洁,有必要时进行地面的冲洗与消毒处理。
四、游泳池使用规定4.1 游泳池内禁止吸烟、饮食。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游泳池区域。
4.2 游泳池内禁止奔跑、打闹、跳水以及其他危险行为,一旦发现应立即制止。
4.3 游泳池内应设立相应标示,标明游泳区、非游泳区、深水区等,游泳者应遵守相应规定,不得擅自进入非游泳区或深水区。
五、游泳池事故应急处理5.1 如果发生游泳池事故,救生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5.2 游泳池应配备急救箱,并设有医疗急救电话,以方便需要时及时求助。
六、游泳池维修计划6.1 游泳池的设备定期检修与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安全可靠。
6.2 游泳池维修应有专门的维修记录,包括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信息。
七、违规行为处理7.1 对于违反游泳池管理制度的游客,应当严肃处理,包括口头警告、暂停游泳权利或者直接报警处理。
7.2 对于故意破坏或损坏游泳池设施的行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进行赔偿。
救生员配置标准

救生员配置标准
救生员的配置标准主要根据游泳池的面积和水域类型来决定:
1. 对于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需要配备2名固定
救生员。
2. 对于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游泳池,每增加250平米及以内,需
要增加1名固定救生员。
3. 天然游泳场所(海水游泳场所除外)按每360平方米配备1人的比例配
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4. 海水游泳场所按海岸线每100米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5. 至少需要有一名流动救生员和一名医务人员。
此外,还有一些安全制度方面的要求,例如需要有醒目的“游泳人员须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警示,以及人工游泳场所应实行深水游泳合格证验证制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地区或场所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有需要可查阅救生员相关的规定或条例,或者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小学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小学游泳池的安全,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校长为游泳池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
2. 游泳池管理人员负责游泳池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安全教育的开展等。
3. 教师负责在游泳池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进行监管,确保学生遵守游泳池的各项安全规定。
4. 学生及家长应自觉遵守游泳池的各项安全规定,共同维护游泳池的安全。
三、设施设备安全1. 游泳池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2. 游泳池救生员必须持有救生员资格证书,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3. 游泳池内应配备足够的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救生设备,并确保其完好。
4. 游泳池内不得放置任何可能危及安全的物品。
四、安全制度1. 游泳池开放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2. 游泳池开放时,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a. 宣布游泳池的安全规定,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b. 对游泳者进行身份验证,确保游泳者符合游泳条件。
c. 指导游泳者正确使用救生设备。
d. 对游泳池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游泳池内禁止以下行为:a. 未经允许,擅自进入游泳池区域。
b. 在游泳池内奔跑、打闹。
c. 未经允许,在游泳池内饮酒、吸烟。
d. 拒不服从管理人员指挥。
五、安全教育1. 定期对师生进行游泳池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2. 在游泳池开放前,对游泳者进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游泳池的安全规定。
3. 鼓励家长参与游泳池的安全教育,共同维护游泳池的安全。
六、应急处理1. 发生意外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
2. 确保救援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技能,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3.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配合调查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游泳池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水塘救生设施管理制度

水塘救生设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水塘游泳者生命安全,规范水塘救生设施的管理和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水塘,包括游泳池、草泽地、自然水塘等所有在水域中进行游泳等活动的地点。
三、水塘救生设施的设置1.水塘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救生设施,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浮标、救生圈、救生绳等。
2.救生设施应根据水塘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确保游泳者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3.水塘管理者应定期检查救生设施的完好性及可用性,一经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四、救生人员的培训1.水塘管理者应定期组织救生人员进行救生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救援游泳者的能力。
2.救生人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救生人员应配备相应的救生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救生圈、救生器材等。
五、游泳者的安全提示1.水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游泳区域、禁止深水区域、注意潜水等。
2.游泳者在进入水塘前应接受工作人员的安全提示,了解水塘的安全规定。
3.游泳者应自觉遵守水塘的规定,不得擅自进入禁止区域或进行不安全的游泳行为。
六、突发事件处理1.如发生游泳者溺水等突发事件,救生人员应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确保游泳者的生命安全。
2.对于严重的突发事件,水塘管理者应及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协助相关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工作。
3.事后应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训,改进管理制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水塘规定的游泳者,水塘管理者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罚款、禁止入内等。
2.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救生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职、解聘等。
八、附则1.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水塘管理者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救生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3.水塘管理者应不定期对水塘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水质安全、设施完好。
4.本管理制度由水塘管理者负责解释。
救生员管理规章制度

救生员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救生员队伍管理,提高救生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救生员是保障游泳池、海滩等水域安全,进行水上救援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救生工作,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
第三条救生员要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听从领导指挥,服从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守纪律,维护救生员形象。
第四条救生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培训和考核,提升自身技能和水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职业素养。
第五条救生员应当具备救生技能和相关证书,熟悉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关规章制度,熟悉所在地区的救援路线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六条救生员工作中如果发现违规行为或者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处理,确保安全。
第七条救生员应当服从指挥,积极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保障游客的安全和秩序。
第八条救生员在工作中应当保持头脑清醒,保持镇定冷静,果断处理突发情况,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第九条救生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严格按照规定着装,统一服装,保持整洁和形象。
第十条救生员在工作中要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行业声誉,做到诚实守信,不得擅自向游客推销商品或者服务。
第二章培训管理第十一条救生员应当定期参加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考核,提高救生技能和水平,保持专业素质。
第十二条水域救生员应当具备相关证书,包括救生员证书、急救证书等,参加定期培训和考核,保持证书有效性。
第十三条救生员应当积极参加模拟救援演练,熟悉救援流程和操作规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四条救生员在培训中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应对不同情况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五条救生员要遵守培训考核规定,确保顺利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保证自身的技能水平。
第十六条救生员定期参加卫生防疫、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十七条单位要加强对救生员的培训管理,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监督考核工作,确保救生员的素质和水平。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与措施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与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
然而,游泳池作为公共场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确保游泳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游泳池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安全保障制度与措施。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游泳池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游泳池的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安全管理员岗位,负责日常的安全巡查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3. 设置救生员岗位,负责游泳者的安全救护。
三、安全管理制度1. 进入游泳池前,游泳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并签署安全承诺书。
2. 游泳者必须遵守游泳池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3. 游泳池实行定时开放制度,开放时间应在明显位置公示。
4. 游泳池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5. 游泳池应配备充足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衣、急救箱等。
6. 游泳池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7. 游泳池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管理人员和救生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四、安全措施1. 救生员配备:根据游泳池面积和泳道数量,按照相关规定配备救生员。
救生员必须持有有效的救生员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2. 安全巡查: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对游泳池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 急救措施:游泳池应设置急救室,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指定专人负责急救工作。
4. 应急预案:制定游泳池溺水、突发疾病等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5. 安全培训:对游泳者进行游泳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游泳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6. 设施维护:定期对游泳池的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7. 环境管理:保持游泳池及周边环境的整洁,避免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责任追究1. 违反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的游泳者,应予以警告或劝离。
2. 管理人员和救生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3. 游泳池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游泳池安全救护岗位责任制度

游泳池安全救护岗位责任制度游泳池是人们进行游泳和娱乐的场所,为了保障游泳活动的安全性,游泳池安全救护岗位责任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游泳池安全救护岗位责任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安全救护岗位的设置和职责1.安全救护岗位的设置:2.安全救护岗位的职责:(1)监督游客的安全:安全救护岗位的人员要时刻留意游泳池内游客的情况,确保游泳者的行为符合规定和安全要求。
(2)疏导游客的流动:在繁忙时段,安全救护岗位的人员需要协助游客进行流量疏导,确保游泳池内外的人流畅通。
(3)发现隐患并及时报告:安全救护岗位的人员要时刻关注游泳池的安全隐患,如病患、水质问题等,并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救护和急救:安全救护岗位的人员应熟悉救生和急救技能,并在发生意外时迅速采取救护措施,维护游泳者的生命安全。
二、安全救护岗位人员的要求和培训1.人员要求:(1)身体条件:安全救护岗位人员身体健康,不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影响工作的疾病。
(2)业务水平:安全救护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救生技能和急救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设备和方法进行救助。
(3)责任心强:安全救护岗位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时刻保持警惕,对游泳池的安全情况保持高度关注。
2.培训要求:(1)救生技能培训:安全救护岗位人员应参加专业的救生技能培训,包括游泳、潜水、人工呼吸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救援。
(2)急救知识培训:安全救护岗位人员应接受急救知识培训,包括常见伤病处理方法、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地进行应急抢救。
(3)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救护岗位人员还需熟悉游泳池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时刻保持更新。
三、岗位责任的具体执行1.岗位交接班制度:为了确保安全不留空白,安全救护岗位需要实行交接班制度,以保障岗位人员的连续性。
交接班时,岗位人员需要详细说明前一班次的安全状况,以及接班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
2.岗位人员值班制度:游泳池应根据人流量和安全需求制定岗位人员的值班制度,确保安全救护岗位全天候营运。
游泳池安全责任制度(4篇)

游泳池安全责任制度游泳池是人们进行娱乐和健身活动的场所,但它也是一个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地方。
为了保障游泳池用户的安全,制定一套游泳池安全责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游泳池安全责任制度,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游泳池安全责任制度的制定旨在明确游泳池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规范游泳池的经营管理,提高游泳池的安全水平。
该制度适用于游泳池管理员、游泳教练、保洁人员、游泳池用户等一切与游泳池相关的人员。
二、安全责任的明确1. 游泳池管理员:负责游泳池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包括检查游泳池设备、维修设备、排查安全隐患等。
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2. 游泳教练:负责游泳池内的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确保学员的安全。
同时,要对游泳池内的危险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警告。
3. 保洁人员:负责游泳池的卫生清洁工作,要随时保持游泳池的干净和整洁。
对于游泳池周边的杂物、水渍等,要及时清理,防止用户滑倒或受伤。
4. 游泳池用户:作为游泳池的主要使用者,游泳池用户应自觉遵守游泳池内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游泳过程中,要遵守游泳区域划分,并听从教练的指导和警告。
三、安全措施的具体规定1. 游泳池设备的维护保养:游泳池管理员要定期检查游泳池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并做好记录。
设备维保记录要定期公开,以保证用户对游泳池设备的安全性有充分的了解。
2. 游泳池水质的检测与调节:游泳池水质的检测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游泳池管理员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及时调节水质指标,以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3. 游泳池救生设备的配置:游泳池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
管理员要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并妥善存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
同时,还应进行救生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

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国家游泳池的安全、卫生和良好秩序。
国家游泳池是公众和游客进行娱乐、运动和休闲的场所,遵守本规章制度是每位使用者的责任。
2. 使用资格2.1 年龄限制: -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使用游泳池。
- 未满6岁的儿童必须有成年人陪同,且必须穿戴救生衣。
2.2 健康状况: - 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严重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游泳池。
- 患有传染病或皮肤病的人禁止进入游泳池。
3. 安全措施3.1 救生设施: - 游泳池必须配备有足够数量的救生圈、救生衣、救生员和急救设备。
- 救生圈和救生衣应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并保持随时可用。
3.2 游泳区域标记: - 游泳池应在深浅水区域进行划分,并进行清晰可见的标记。
- 划定不同水深区域的标记应包括颜色、文字和图形。
3.3 防溺水措施:- 游泳池周围应设有防溺水措施,如栏杆、围栏、警示牌等。
- 游泳池边缘应保持清洁无障碍,并定期检查安全情况。
3.4 紧急疏散计划: - 游泳池应制定紧急疏散计划,并在适当的位置公示。
- 游泳池员工应定期进行紧急疏散演习,并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
4. 卫生管理4.1 水质管理: - 游泳池水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记录。
- 游泳池必须配备有效的水处理设备,如过滤器和消毒系统。
4.2 清洁维护: - 游泳池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洁池壁、池底和周边区域。
- 游泳池应定期排污和更换水质,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4.3 卫生设施: - 游泳池周围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更衣室、淋浴间和洗手间,保证使用者的卫生需求。
- 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洁消毒,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纸巾。
5. 行为规范5.1 着装要求: - 游泳时必须穿着合适的泳衣或泳裤。
- 禁止使用有色、浮力或破损的游泳辅助器材。
5.2 游泳行为: - 游泳池内禁止奔跑、蹦跳、推搡等危险行为。
- 游泳池内禁止喧哗、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泳池救生员规章制度

泳池救生员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泳池救生员是为了保障游泳者的生命安全而在泳池进行救护和监管工作的专业人员。
第二条泳池救生员应具备扎实的游泳技能和急救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救生器材进行救援。
第三条泳池救生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维护泳池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第四条泳池救生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规范,服从管理,勤勉尽责。
第五条泳池救生员应服从泳池管理人员的指挥,协助处理紧急情况,及时报告泳池安全隐患。
第六条泳池救生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救援能力和专业知识,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泳池救生员的职责第七条泳池救生员应保持警觉,及时发现游泳者的不安全行为或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第八条泳池救生员应具备扎实的游泳技能和急救知识,熟练掌握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第九条泳池救生员应做好游泳者行为监控和疏导工作,规范游泳者的行为,维护泳池秩序。
第十条泳池救生员应积极参与泳池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第十一条泳池救生员应积极配合泳池管理人员的工作,协助处理紧急情况,确保泳池运行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泳池救生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仪容仪表,为游泳者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章泳池救生员的权利第十三条泳池救生员有权对不遵守泳池规定的游泳者进行劝阻和制止,维护泳池秩序。
第十四条泳池救生员有权依法使用救生器材进行救援,并协助处理紧急情况。
第十五条泳池救生员有权向泳池管理人员提出改进建议,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泳池救生员有权拒绝不符合条件的游泳者进入泳池,维护泳池的安全。
第十七条泳池救生员有权拒绝接受超出工作范围的任务,保障自身和游泳者的安全。
第四章泳池救生员的义务第十八条泳池救生员应遵守工作纪律,维护泳池的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第十九条泳池救生员应对游泳者的安全负责,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游泳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十条泳池救生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救援能力和专业知识,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泳池救生员配备标准

泳池救生员配备标准
首先,泳池救生员的数量应该根据泳池的规模和使用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
较大的泳池需要配备更多的救生员,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此外,根据泳池的深度和水域面积,也需要考虑救生员的数量和分布。
在高峰时段,如假期和周末,需要增加救生员的数量,以应对突发情况。
其次,救生员的培训和技能也是配备标准的重要内容。
救生员应该接受专业的
救生培训,包括急救知识、游泳技能、水上救援技能等。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保持良好的救援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救生员需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另外,救生设备和救援装备也是泳池救生员配备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泳池周
围应该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圈、救生衣、急救箱等救援设备,以便救生员在需要时能够迅速使用。
此外,泳池应该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员台和救援设施,以方便救生员进行观察和救援。
最后,泳池救生员的管理和监督也是配备标准的重要环节。
泳池管理者应该建
立健全的救生员管理制度,包括救生员的轮班安排、工作记录、考核评定等。
同时,对救生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他们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总的来说,泳池救生员配备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制度,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确
保游泳池的安全。
只有合理制定配备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提高泳池的安全系数,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希望各个泳池管理单位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泳池救生员的配备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
游泳池现场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游泳池现场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游泳池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游泳池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救生员、管理员、清洁工等。
三、岗位职责1. 救生员(1)负责游泳池现场安全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游泳者遇险情况。
(2)对游泳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引导,确保游泳者遵守游泳规则。
(3)负责救生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4)做好每日工作记录,及时上报游泳池现场情况。
2. 管理员(1)负责游泳池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游泳者遵守游泳规则。
(2)负责游泳票务管理,做好门票销售和回收工作。
(3)负责游泳池环境卫生的检查和维护。
(4)做好每日工作记录,及时上报游泳池现场情况。
3. 清洁工(1)负责游泳池环境卫生的清理和保持。
(2)负责游泳池设备设施的清洁和维护。
(3)做好每日工作记录,及时上报游泳池现场情况。
四、工作流程1. 工作前准备(1)救生员检查救生器材,确保其完好可用。
(2)管理员检查游泳池现场秩序,确保游泳者遵守游泳规则。
(3)清洁工检查游泳池环境卫生,确保其干净整洁。
2. 工作中(1)救生员在游泳池现场进行安全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游泳者遇险情况。
(2)管理员负责游泳池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游泳者遵守游泳规则。
(3)清洁工负责游泳池环境卫生的清理和保持。
3. 工作结束后(1)救生员、管理员、清洁工做好工作记录,及时上报游泳池现场情况。
(2)管理员负责游泳池环境卫生的检查和维护。
(3)救生员检查救生器材,确保其完好可用。
五、奖惩制度1. 对认真履行职责、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工作纪律、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
3. 对因工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游泳池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

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
《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
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游泳池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促进游泳运动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游泳池的管理、安全设施、水质检测、游泳员行为规范等内容。
首先,游泳池的管理是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中的重要部分。
规定了游泳池的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场地预约和退订等管理细则,确保游泳池的正常运营和管理秩序。
其次,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还规定了游泳池必须具备的安全设施和医疗急救措施。
例如,规定游泳池必须配备有救生员、急救箱、应急电话和浮具等安全设施,以应对突发情况并及时救援。
此外,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也对游泳池的水质检测和处理做出了详细规定。
要求游泳池水质必须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还规定了游泳员的行为规范和注意事项。
例如,禁止在游泳池内吸烟、乱扔垃圾、携带食物等行为,避免对游泳池环境造成污染或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国家游泳池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游泳池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才能确保游泳池的正常运营和使用,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游泳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灵顿游泳池救生配备预案
上海忠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企业管理与体育管理于一身的优秀企业。
公司专门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
诚信、卓越、健康是我们公司的服务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我司是在上海体育教育学院知名教授指导下,由退役运动员自主创立的。
是一家致力于社会大众业余体育运动专业服务管理的公司。
游泳池救生员是保障泳池游泳者安全,防止遇溺事件发生,救助遇溺者的重要岗位人员。
因此必须要有精于水性更有拯救技术的专业救生员。
因为只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救生员才具有正确的观察原则的才能。
根据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规划定制一下救生管理与配备制度。
按《上海市泳池配备管理条例》:在泳池开放期间按规定配备7人上岗(包括救生组长)。
救生员必须持有上海市规定的救生证和职业资格证及健康证方可上岗。
合格的经营游泳场所除需要证照齐全,制度规范外,还需要配备足够数量游泳救生员。
每一个游泳池应当设有2个高1.5m以上的救生观察台,至少配置救生员2人。
水面面积在250㎡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及以内增设1个救生台和增加1名救生员。
宾且所有救生员均需持证上岗,以防事故发生。
根据学校泳池分大游泳池300㎡左右,小游泳池200㎡左右,共需配备6名救生员及1名池主任。
其中大游泳池配3名救生,小游泳池配备2名救生,巡视岗位1名。
一.救生员配备和管理。
(一)救生员观察原则:重点突出(主要负责区域),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
补漏)。
首先按照游泳池救生员配置要求,配置好救生员,然后划分区域,分工合作。
明确自己的主负责区,重点观察不会游泳者、游泳技术不是很好但担子大者、
特别是小孩老人、深水与浅水交会处、儿童嬉水区、池岸易滑区、进场与退场
时、跳水时、打闹时、追跑时、用救生圈玩水时、气温过低时。
观察方法:扫视、环视与重点跟踪三者相互结合;池面、池底与点面三者互相
结合。
观察注意:不能与游客说话、不做接收机等行为、以免因为大意而错失救生观
察时间。
要每隔4秒钟目光在同一地方目视一遍。
人多要重视,人少不大意。
(二)救生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①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游客安全负责。
②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巡视规
定进行管理,对越界河不服从劝阻的泳客进行警告,
③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
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④上岗时穿好救生服,配好口哨,熟悉各种救生设备,提前20分钟到岗,
做好开馆前的准备工作。
⑤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
谈等,有事离岗要告知池值班救生员。
⑥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并确认游客遗留的衣物。
⑦对违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规定的泳客,应予劝阻,警告。
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救生器材,减少和溺水者接触。
⑩关池前要认真清池做好清场工作并填写值班记录。
(三)救生组长职责
①在池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游泳池的安全救生工作。
②根据上海市游泳场所管理规定与游泳池的实际情况。
做好救生值班、现场
急救、维护秩序等工作。
对上班的救生员实施全面管理,严格纪律管理有
效。
③根据本游泳池的实际情况,确定救生员的岗位数量与位置安排救生员
的值勤班次、岗位和管理区域,确保游泳池安全开放。
(要求:将值班救
生员岗位和时间表、职责区域图.救生员守则,公布于救生员休息室)
④每场开放前、督促检查救生员上岗值勤的救生准备工作做好后,方可放游
泳者入池。
⑤组织救生员进行职业道德与学习。
并建立抢救溺水事故的应急班子明确分
工,加强现场急救的训练、不断提高救生员素和业务水平、对游泳池出现
的溺水事故苗子及其他事故苗子能及时采取、迅速﹑正确、有效的救护措
施,严防死亡事故发生。
⑥对游泳池发生的溺水事件和其它事故苗子及时取证、记录﹑报告(记录内
容、场次、时间、区域、对象、抢救人员、抢救方法与过程、证人急救情
况图﹑分析原因等)
⑦负责救生人员的考评,对不称职者,建议池主任撤换。
二.泳池的管理制度
1.严禁在游泳池内吸烟、吐痰、大小便,严禁在游泳池内洗涤物品或乱丢其他物品,严禁将宠物带进池内或泳池周边卫生场所,不得有污染泳池
水质的行为。
2.所有游泳者要注意安全,不得将玻璃器皿带入池内,严禁在池内或泳池周边打闹嬉戏、大声喧哗,严禁跳水,潜水,攀爬,不会游泳者或儿童
严禁进入深水区域。
3.身高1.2以下儿童,必须有有能力的监护人陪伴,否则不得进入游泳池。
4.所有参泳者,必须着干净和不退色的泳衣泳裤,不得裸泳。
5.入池前自觉进行全身沐浴,自觉将拖鞋将脚经过消毒池后方可下水。
6.爱护泳池的设备设施及公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未经许可,严禁动用救生器材。
7.禁止携带沐浴露、洗发水、香皂、食品、饮料进入游泳池,非游泳者禁止进入泳池内。
8.严禁在非开放游泳池时间内及非正常渠道进入游泳池。
三.服务费用
按救生员人数6人计算:平均每月人工工资人民币6500元/人。
(含金含税)
管理费按人员工资6%计算:每月共计人民币2340元。
(含企业税收)
合计每月总共费用:人民币41340元/月(含税)
四.游泳池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照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故。
应急处置
1.救生员:
①救生员所管区内发生险情时,救生员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处理。
②救生员将事故通知管理组后,马上准备救生物品并留下一名救生员和管理员
负责游泳池全部安全工作。
2.管理组:
①管理员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与医院联系派救护车,要说清楚地点、发生
事故的情况并派人接应。
②救护车来时,救生员应跟车到医院,如溺水者没喘气时也不能停止做抢救
处理,直至移交给医生。
③通知公司领导,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五.应急资源保障
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公司领导加强突发溺水
事故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溺水事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保证突发溺水
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监控系统
负责监控游泳池及周边环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跟踪及处理。
2.应急救治队伍
公司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3.应急预案演练
公司按“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4.公司员工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公司可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定期教育与培训。
吸取历年事故的教训,充分让员工认识到工作责任的重要性,时刻警惕防止事故发生。
六.后期处置
溺水事故结束后,公司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溺水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
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经验及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上
报公司领导和上一级集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