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doc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旨在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保护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本制度适用于游泳场所的管理和经营活动。
3.游泳场所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
二、安全设施1.游泳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救生设施,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器材等。
2.游泳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并标明水深及禁止游泳区域。
3.游泳池应保持清洁,周期性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三、安全管理措施1.游泳场所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救援和急救的专业知识。
2.游泳场所应设置专门的监测设备,及时观察游泳池的水质、水温和游泳者的数量等情况。
3.游泳场所应规定游泳者的上岸和下水时间,避免拥挤导致的安全事故。
4.游泳场所应对游泳者进行身体健康情况的调查,对病患或患有传染病的人员禁止入内。
5.游泳场所应定期检查游泳设施的安全性能,确保游泳池的围栏、扶手、防滑设施等正常使用。
6.游泳场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和高龄游泳者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救生设备和人员。
7.游泳场所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事故报警、施救流程等,确保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情况。
四、责任与处罚1.游泳场所的经营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应承担全面的责任。
2.游泳场所的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本制度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
3.违反本制度的相关规定的经营者或管理人员将受到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等。
五、其他规定1.游泳场所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游泳场所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紧急救援联动机制。
六、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应尽快对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调整。
2.游泳场所应建立安全问题投诉和举报制度,及时处理游泳者的安全问题。
本制度旨在规范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游泳场所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的各项要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游泳场馆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游泳场所的卫生安全,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场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成立游泳场馆卫生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场馆卫生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卫生安全管理小组下设卫生监督员,负责日常卫生安全管理、监督和检查。
3.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明确卫生安全职责,共同做好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三、卫生安全管理要求1.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游泳场馆必须取得有效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2.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游泳场馆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体检。
3.卫生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职责,落实卫生管理措施。
(2)制定游泳池、淋浴间、更衣室、卫生间等场所的卫生管理规范。
(3)加强游泳池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公共场所卫生检测(1)定期对游泳池水质进行检测,包括余氯、浑浊度、温度、pH值等指标。
(2)对游泳场所的空气、噪音、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
5.消毒设施设备(1)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游泳池水净化消毒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定期对游泳池、淋浴间、更衣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消毒。
6.禁烟标识在游泳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禁烟标识,禁止吸烟。
7.泳池水质净化和消毒(1)确保泳池水净化消毒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更换过滤材料。
(2)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消毒剂投放量,确保泳池水质达标。
四、监督检查1.卫生监督员定期对游泳场所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卫生监督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卫生管理小组,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五、宣传教育1.加强游泳场所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游泳者对卫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2.定期举办游泳场所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游泳场所消防安全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游泳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消防安全管理组织1. 游泳场所应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消防安全责任1. 游泳场所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消防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
3.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四、消防安全措施1. 消防安全设施(1)游泳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泵等。
(2)消防器材应放置在明显位置,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3)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占用、堵塞。
2.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2)员工应熟悉本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路线。
3. 消防安全检查(1)每日对游泳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周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3)每月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1)制定游泳场所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报警、人员疏散、救援措施等内容。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五、消防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火灾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灭火救援。
2. 保护火灾现场,配合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3. 对火灾事故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游泳场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泳池安全责任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生产,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游泳池、游泳馆等游泳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游泳场所的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游泳场所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游泳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对本部门的游泳场所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游泳场所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游泳场所的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排查、事故报告等工作。
第七条游泳者应当遵守游泳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游泳场所的安全秩序。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八条游泳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警示标志的完好。
第九条游泳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杆、救生绳等。
第十条游泳场所应配备专业救生员,救生员应具备救生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应定期对游泳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应定期对游泳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游泳者的安全意识。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四章安全责任追究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予以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对未履行安全责任,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本制度由游泳场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泳池安全责任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如下:一、安全责任划分1. 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游泳场所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2. 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本岗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3.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游泳场所的安全检查、巡查、隐患排查、事故报告等工作。
学校游泳场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学校游泳场所的安全、有序、文明使用,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游泳场所的日常管理、维护及使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学校游泳场所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管理,具体工作由游泳场所管理员负责。
第四条游泳场所管理员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实施游泳场所的管理制度;2. 负责游泳场所的安全检查、设施维护和保养;3. 负责对游泳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引导;4. 负责处理游泳场所内的突发事件;5. 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游泳场所的管理问题。
第三章游泳场所安全管理第五条游泳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救生杆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第六条游泳场所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第七条游泳场所内禁止以下行为:1. 故意破坏设施、乱扔物品;2. 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游泳场所;3. 在游泳场所内吸烟、饮酒;4. 擅自离开游泳场所,进入其他区域;5. 在非游泳区域游泳、嬉戏。
第八条游泳场所实行分时段开放,具体开放时间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游泳场所容纳人数有限,如达到最大容纳人数,需排队等候,待游泳池管理人员安排入池。
第十条学生游泳须身穿泳衣、泳帽,并遵守游泳场所的各项规定。
第十一条小学阶段学生需18岁以上监护人陪同进入泳池,切实做好孩子游泳时的安全监护。
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二条游泳场所管理员应对游泳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游泳场所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应定期组织游泳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游泳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游泳馆公共场所的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游泳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职责1. 游泳馆负责人对本馆公共场所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2. 游泳馆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制定和实施游泳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指导、监督游泳馆工作人员执行安全管理制度;(3)对游泳馆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定期对游泳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三、安全设施与管理1. 游泳馆公共场所应配备以下安全设施:(1)救生员:游泳馆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员,确保救生员在岗时间与游泳者数量相匹配;(2)安全警示标志:游泳馆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3)救生圈、救生绳等救生器材:游泳馆应配备足够的救生器材,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4)急救箱:游泳馆应配备急救箱,内含常用急救药品和器材。
2. 游泳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1)游泳馆工作人员应熟悉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2)游泳馆应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3)游泳馆应定期对游泳馆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4)游泳馆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游泳者安全管理1. 游泳者进入游泳馆应自觉遵守游泳馆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2. 游泳者应具备一定的游泳技能,否则不得进入深水区游泳。
3. 游泳者应佩戴泳帽、泳镜等防护用品,防止头发、眼睛等受到伤害。
4. 游泳者应遵守游泳馆规定的时间段游泳,不得超时游泳。
5. 游泳者应主动接受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查,确保自身安全。
五、事故处理1. 游泳馆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游泳馆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积极配合事故调查。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3篇)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安全保障制度1、明确职责:所有岗位制定职责。
在岗人员必须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
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奖励,对违反安全职责的要处罚,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2、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泳池内。
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
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长短,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本上,此项工作由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领班人负责。
4、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记录制,具体项目有:领班工作日记录、救护岗位日记录、寄存岗位日记录、池水卫生日记录、水处理日记录、电器操作日记录、冬泳开放日记录。
5、为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障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人员、寄存人员、电工、水处理工、保洁员、守门员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安全保障体系1、在游泳池各区域醒目位置安放各种游泳规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有关游泳制度标牌及公共设施标志牌,并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常识和有关游泳的安全知识及规定,提高游泳者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市游泳场所管理办法”规定,配备足量合格的专职救护员,并取得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证》后,着装、持证上岗。
3、现场救生器材齐备、到位,放置符合要求。
4、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配备专人负责,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标准操作执行,做到职责清楚。
要求办证上岗的岗位,全部办理相关证件。
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应急措施:配置现场处理轻微受伤的药箱和人员,遇紧急情况,采取就地抢救和联系120相结合的抢救措施。
6、如有溺水事故发生,及时上报安办、文体局、派出所,同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
7、保障游泳池水卫生,清澈见底,给游泳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池水处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消毒、净化,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运营,确保游泳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游泳场所,包括游泳池、水上乐园等。
第三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确保本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
第四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五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确保游泳场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第六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七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八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第九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建立安全记录台账,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事故发生情况等。
第三章安全设施第十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安全标识、安全救援器材等。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应当提供充足的安全警示标示,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专业救生队伍,并保证救生员及时到岗,在游泳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紧急情况。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安全警示区域,禁止游泳者进入危险区域。
第十四条游泳场所应当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第四章安全服务第十五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安全服务台,提供安全咨询和应急救援服务。
第十六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游泳者行为规范,告知游泳者注意事项,禁止危险行为。
第十七条游泳场所应当提供充足的安全设备,如救生圈、游泳眼镜等,方便游泳者使用。
第十八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置良好的景观照明,确保景观区域的夜间安全。
第十九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及时应对游泳事故或突发疾病。
第五章安全检查第二十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游泳场所管理者应当建立安全巡查制度,班次巡查,全面掌握游泳场所的安全情况。
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17篇)

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17篇)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1游泳池是健身娱乐的重要公共场所。
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业主健身的需求,遵守开放活动时间的秩序,防止人员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一、安全管理制度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专人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悬挂“入场须知”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对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病患者,自觉禁止入内。
如会所发现以上患者有权禁止其进行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5、游泳池遵守规定: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游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三、游泳场所设施器材的管理制度泳乐设施保养维修作业指引提要:泵流体噪音大:检查吸水管是否漏气,回水有无汽泡,修理可能漏气的部位、吸水管件、滤净器等;清除堵塞物,加大吸水管,检查滤净器滤网是否干净(一)、目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管理处泳池、喷泉设施保养维修作业。
(三)、工作程序1.泳池泵、喷泉泵维护检修2.每日维护检修:A. 每二个小时检查一次水泵的运转情况,查看电机温度及各仪表数据是否正常。
B. 排除不正常漏水现象。
C. 检查润滑油是否足够。
3.季度维护检修:A. 检查联轴器是否完好。
B. 检查主要部件连接螺栓、固定螺栓的紧固情况。
4.每年度维护检修:A. 检查密封环磨损情况。
B. 更换密封填料。
C. 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更换润滑油。
D. 检查泵叶、泵壳的腐蚀情况,做好除锈油漆工作。
5.常见故障处理:A. 吸不上水:吸水管是否漏气;滤净器是否有杂物堵塞,安装位置是否准确;锁紧滤净器上盖;锁紧所有吸水管的联接件;更换泵的密封垫圈;打开滤净器,灌水;打开所有关的阀门,清洗滤净器,拆开水泵,清除堵塞物。
泳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游泳池的安全运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1. 开放时间管理1.1 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专人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1.2 开放时间应提前公示,并确保室内外照明充足,便于游泳者辨识。
2. 安全教育2.1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2 定期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提高游泳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3. 疾病筛查3.1 对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病患者,自觉禁止入内。
3.2 如发现以上患者,工作人员有权禁止其进行游泳活动。
4. 安全设施4.1 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确保其完好无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2 游泳池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5. 游泳规定5.1 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5.2 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5.3 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5.4 游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5 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三、卫生管理1. 游泳池卫生管理1.1 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
1.2 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
2. 水质卫生管理2.1 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
2.2 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确保水质达标。
四、设施管理1. 游泳池设施1.1 定期检查游泳池的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1.2 及时维修损坏的设施设备,确保游泳者的正常使用。
2. 救生器材2.1 定期检查救生器材,确保其完好无损。
2.2 救生员必须熟悉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救生能力。
五、应急处理1. 遇到紧急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3. 保护现场,协助警方调查事故原因。
游泳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游泳场所安全生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游泳场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职责1. 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负责游泳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 游泳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对本场所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三、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1. 游泳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与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救生梯、安全标志等。
2. 安全设施与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3. 游泳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泳者注意安全。
四、人员安全管理1. 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游泳场所应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持证上岗,负责游泳场所的安全巡逻、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3. 游泳场所应加强游泳者的安全管理,禁止未满1.4米或未满6周岁的儿童进入游泳池,并要求其佩戴救生衣。
五、安全管理措施1. 游泳场所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2. 游泳场所应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游泳场所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4. 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六、监督检查1. 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游泳场所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
3. 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游泳场所经营单位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旨在确保游泳场所的安全生产,为广大游泳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避开游泳场所发生安全事故,提高游泳场所的管理水平,订立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将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做到科学、规范、有效。
二、管理机构游泳场所设置管理机构,负责游泳场所的保安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由场所业主或承包人负责人及保安人员构成,保障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三、人员配置1. 游泳场所的保安人员必需持证上岗,具有专业学问及相关阅历,能够娴熟把握急救技能,保证能够适时应对突发情况。
2. 游泳场所必需明确保安人员的职责划分,合理配置人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保障工作。
3. 游泳场所必需定期对保安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学问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本领。
四、安全设备1. 游泳场所必需具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游泳池、洗浴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
2. 游泳池必需设置特别规水域保护措施,保证水质检测、测量和处理设备的运作正常,并经专业人员检测合格。
3. 游泳场所必需配备完整的安全设备,如报警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保障安全巡查、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工作的正常实施。
4. 游泳场所必需设置完备的人入口及紧急出口,保证疏散通道畅通,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
五、人员培训1. 游泳场所必需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普及消防、道路交通安全、心肺复苏等安全常识和技能。
2. 游泳场所必需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验管理部门所订立的安全责任制度等是否健全并贯彻落实。
如发觉问题,适时进行整改。
3. 游泳场所必需定期对游泳教练、救生员及管理人员等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养及业务水平。
4. 游泳场所必需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情况下的应变本领。
六、安全管理制度1. 游泳场所必需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好记录台账,对游客的进出场人员进行登记,周期性地对场地内的设施进行检查。
2. 游泳场所必需建立纪律定期监督和整改制度,因违规行为造成人员伤亡的,应适时协调医院进行救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游泳馆规章制度表格

游泳馆规章制度表格第一章:游泳馆基本规定1.1 本游泳馆为公共场所,所有游客必须遵守游泳馆的规定和制度。
1.2 游泳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9点,具体时间可能根据情况有所调整。
1.3 所有游客入馆时必须出示有效的门票或会员卡。
1.4 游客在游泳馆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
1.5 游客使用游泳馆设施时应注意安全,切勿采取过激行为或违反规定。
1.6 游客在游泳馆内不得吸烟、饮酒,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1.7 游泳馆内禁止携带宠物入内。
1.8 游客必须遵守游泳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引,不得违抗或干扰管理秩序。
第二章:游泳馆设施规定2.1 游泳馆内设有室内游泳池、SPA区、健身房等设施,游客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2.2 游泳池内禁止穿鞋、带食物入水,游客必须穿着合适的泳衣方可入水。
2.3 游泳池内不得进行激烈游戏或嬉闹,严禁在水中打架或追逐。
2.4 游泳馆内的SPA区为放松身心之用,游客需按照规定使用设施,保持清洁卫生。
2.5 健身房内设有各种健身器材,游客在使用时需注意安全,切勿超负荷训练。
2.6 游客在使用游泳馆设施时应自觉维护设施的整洁和完好,禁止恶意损坏设备。
第三章:安全责任规定3.1 游客在游泳馆内发生意外时,应立即向工作人员求助,并配合进行救助。
3.2 游客在游泳馆内需自行承担个人财物的安全,如有遗失或损坏,游泳馆概不负责。
3.3 游客在游泳馆内产生的一切人身及财产损失,由个人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3.4 游客在游泳馆内应自觉保护好自己的财产,不得轻易将贵重物品交由他人保管。
第四章:违规处理规定4.1 游客如违反游泳馆的规定,工作人员有权进行劝阻和制止,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4.2 轻微违规行为将给予口头警告,严重者将暂停入馆资格或者终止会员资格。
4.3 如有违规行为造成他人损失或影响,违规方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4 游泳馆有权利将涉及到的违规行为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保持游泳馆的秩序和安全。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该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运营和游客的人身安全,规范游泳场所的管理行为,提高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所有从事游泳场所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该制度。
二、基本要求1. 游泳场所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2. 游泳场所应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游泳场所应设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场所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
4. 游泳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安全责任1. 游泳场所负责人对场所的安全负总责,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
2.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3. 游泳场所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四、安全管理1. 游泳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游泳池水质的安全和卫生,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2. 游泳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 游泳场所应做好游客登记工作,确保人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 游泳场所应制定并贯彻紧急救援预案,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医疗器材。
5. 游泳场所应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应急处置1. 游泳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和救援工作。
2. 游泳场所员工应熟悉逃生路线和紧急救援程序,并能独立完成救援任务。
3. 游泳场所应及时对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六、安全宣传1. 游泳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 游泳场所应在明显位置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和宣传海报,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七、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游泳场所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止使用等处罚措施。
2. 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严重违规行为,游泳场所应立即报警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细则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维护游泳场所的秩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泳环境。
第三条游泳场所的管理措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防范事故发生。
第二章游泳场所的基本管理第四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游泳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不得有影响工作职责的不良嗜好。
第六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保持其更新和有效性。
第七条游泳场所应当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加强游泳安全知识的普及。
第八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指示安全出口、逃生通道等。
第三章游泳场所的安全设施与设备第九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浮板、救生衣等,并经常检查保养,确保其良好状态。
第十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防滑设施,如防滑地面、防滑扶手等,确保游泳池边和相关设施的安全。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置合格的饮用水设施,定期检测水质合格,并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立明显的游泳区域标识,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员,确保游泳区域的安全。
第十三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相应的紧急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并配备合格的医疗人员,及时处理游泳事故。
第四章游泳场所的使用与管理第十四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游泳时间和规模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游泳人数,避免拥挤。
第十五条游泳场所应当要求游泳者必须经过合格健康检查,并接受相关检疫工作。
第十六条游泳场所应当制定游泳者行为规范,禁止攀爬围栏、恶作剧、吸烟等违规行为。
第十七条游泳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自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游泳场所应当配备监控设备,对游泳场所进行监控,并保护游泳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游泳场所应当依法办理游泳场所经营许可,不得擅自调整经营范围或擅自停业。
第五章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第二十条游泳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安全专项检查和测试,并落实整改措施。
泳池浴池管理制度

泳池浴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泳池浴池的正常运营,保障游客的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泳池浴池是供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放松心情的场所,必须遵守管理规定,维护环境卫生,确保游客享受良好的游泳环境。
第三条泳池浴池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的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包括各类室内室外游泳馆、水上乐园、温泉浴场等。
第四条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确保泳池浴池的正常运营。
第五条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保证员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防溺水设备和急救技能。
第六条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救援和处理。
第七条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泳池设施、水质等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泳池水质清洁、无菌、合格。
第八条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泳池浴池管理第九条泳池浴池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入池须知和游泳规定,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第十条游客在入池前应当接受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体检查,必须符合健康、身体状态适宜游泳的条件才能入池。
第十一条游客在入池时必须穿着合适的游泳装备,不能穿着牛仔服、带帽子、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入池。
第十二条游客在泳池内必须遵守秩序,不得随意跳水、戏水、打闹等行为,以避免发生事故。
第十三条游客在泳池内必须遵守泳道规定,不得占用他人泳道,以免影响他人正常游泳。
第十四条游客在泳池内应当注意安全,不得用力推挤、搏斗、拥挤等行为,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第十五条游客在游泳时应当避免过度疲劳,出现疲劳、气喘、头晕、恶心等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游泳,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第十六条游客在游泳时应当遵守游泳员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指挥,不得违反游泳员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安排。
第十七条游客在游泳池内不得进食、吸烟、喝酒等行为,以免造成环境卫生问题。
游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预防游泳活动中的安全事故,保障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游泳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游泳池、水上乐园、水上运动中心等。
三、安全责任1. 游泳场所负责人是游泳场所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游泳场所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 游泳场所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3. 游泳场所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四、安全生产管理组织1. 游泳场所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游泳场所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游泳场所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五、安全生产制度1. 安全生产责任制(1)游泳场所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审核。
(3)游泳场所工作人员应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游泳场所应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
(2)游泳场所应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3)游泳场所应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安全设施设备管理(1)游泳场所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
(2)游泳场所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游泳场所应建立安全设施设备档案,记录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等情况。
4. 安全检查(1)游泳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游泳场所应设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时间等。
游泳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预防游泳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游泳场所内所有游泳活动及游泳设施的管理。
三、安全责任1. 游泳场所负责人对本场所游泳安全工作负总责。
2.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场所游泳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3. 游泳教练、救生员、工作人员等均应履行各自的游泳安全职责。
四、安全措施1. 游泳场所设施安全(1)游泳场所应定期对游泳池、淋浴间、更衣室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施完好。
(2)游泳池周边应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止非游泳人员进入。
(3)游泳池应设置救生员休息室,确保救生员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
2. 游泳人员安全管理(1)游泳人员必须遵守游泳场所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2)游泳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应提前告知管理人员。
(3)游泳人员应正确佩戴游泳圈、救生衣等安全防护用品。
(4)游泳人员不得在游泳池内追逐、打闹,防止发生意外。
3. 救生员职责(1)救生员应具备一定的游泳技能和救生知识。
(2)救生员应在游泳池周边巡视,发现游泳人员有危险行为时,应及时制止。
(3)救生员应掌握游泳人员的健康状况,对有疾病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
(4)救生员在发现游泳人员溺水时,应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并呼叫其他救生员协助。
4. 应急处理(1)游泳场所应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包括溺水、受伤、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
(2)游泳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处理的需要。
(3)游泳场所应定期组织救生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监督检查1. 游泳场所应定期对游泳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游泳场所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
3. 游泳场所应建立健全安全档案,记录游泳安全工作情况。
六、奖惩1. 对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游泳场所安全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游泳场所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游泳管理办法》,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结合本游泳馆的实际,特制定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1.由游泳馆负责人、救生组长、场务组长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有关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承担游泳馆的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游泳馆的日常秩序。
2.贯彻“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定额配备合格的水上救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游泳人员。
3.本馆的救护人员兼管安全,上岗时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劝阻和制止游泳馆内不安全的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深、浅水区有明显的标志,游泳池周边设有宣传牌、警告牌和管理工作的告示牌,并设有广播设施及救护观察台,救护器材齐备,并有效使用。
5.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进入游泳馆。
6.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酗酒、醉酒者进入游泳馆。
7.配有可正常便用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灯,经常检查电器设施,确保电器设施的安全正常和有效使用。
游泳馆泳池水质管理制度1.必须树立对市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
2.做到环境卫生、池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有关规定。
3.每天对水质进行三次以上的检查。
4.每天对水质进行处理,确保细菌数、透明度和余氯含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5.每天必须换洗脚池水,每天对池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6.池水深浅测检制度①必须保持游泳池水间高度基本稳定。
②由于反冲排污而使水面下降,应及时补充新鲜水。
③配备专门人员测量池水深浅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1.游泳馆对外开放需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2.游泳馆工作人员每年开馆前须进行体检和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工作;3.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性病、精神病及酗酒者入场游泳;4.游泳者更衣后须经保持余氯0.6毫克/升的浸脚、消毒池洗脚、淋身后才可光脚上池面,不得穿任何鞋上池面,以免污染池水;5.固定专人负责游泳池的池水消毒,于每场前测余氯一次,保持控制余氯在0.3-0.4毫克/升之间;用PH试纸测水质PH值,保持控制PH值在6.5-8.5之间,保证池水的消毒;6.浸脚消毒池池水每四小时更换一次,余氯含量应保持在5~10毫克/升;7.工作人员随时消除水中污物,每天停场后彻底清扫池边走道、出发台、厕所、淋浴室和更衣室,保持清洁无异味;8.配备创可贴、消炎、防暑降温药物,为游泳者提供服务;9.严禁出租游泳衣裤。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 背景游泳是一项良好的运动和娱乐活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
然而,在游泳场所,由于场地广阔,人员众多,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游泳场所是一个高危的环境,无论是游泳者还是管理者都需要重视游泳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
2. 目的为了保证游泳场所的安全,本文将提出游泳场所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制度,包括游泳场所的设施、设备、人员、巡视等方面。
本文还将介绍常见的游泳场所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障游泳场所的安全。
3. 游泳场所安全管理措施3.1 设施和设备•游泳场所的围栏和安全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设置完善的出入口。
•游泳池的深度、倾斜度、坡度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还要安装非滑防滑垫,并且在游泳池边设置防滑护栏。
•游泳池的水质必须经过定期监测,保证水中的PH值、余氯含量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游泳场所必须配置完善的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等。
并且在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指示牌。
3.2 人员和管理•游泳场所必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并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
•游泳场所必须执行游泳证办理规定,并对持证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游泳场所必须对游泳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包括救生知识、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游泳场所必须进行安全演练,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 常见的游泳场所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4.1 溺水溺水是游泳场所最严重的安全问题。
发生溺水后如不及时抢救,很容易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解决方案:•游泳场所必须配备专业的救生人员,并及时发现和抢救溺水人员。
•游泳场所必须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包括围栏、安全门等,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游泳场所必须执行相关规定,对不会游泳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辅助浮力器等安全保障。
4.2 中暑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游泳场所中暑的问题经常发生。
中暑严重时会导致神经系统、心脏等多个系统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解决方案:•游泳场所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安装遮阳篷、喷淋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x4
最新整理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安全保障制度
1、明确职责:所有岗位制定职责。
在岗人员必须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
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奖励,对违反安全职责的要处罚,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2、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泳池内。
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
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长短,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本上,此项工作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领班人负责。
4、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记录制,具体项目有:领班工作日记录、救护岗位日记录、寄存岗位日记录、池水卫生日记录、水处理日记录、电器操作日记录、冬泳开放日记录。
5、为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障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人员、寄
存人员、电工、水处理工、保洁员、守门员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安全保障体系
1、在游泳池各区域醒目位置安放各种游泳规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有关游泳制度标牌及公共设施标志牌,并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常识和有关游泳的安全知识及规定,提高游泳者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市游泳场所管理办法”规定,配备足量合格的专职救护员,并取得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证》后,着装、持证上岗。
3、现场救生器材齐备、到位,放置符合要求。
4、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配备专人负责,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标准操作执行,做到职责清楚。
要求办证上岗的岗位,全部办理相关证件。
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应急措施:配置现场处理轻微受伤的药箱和人员,遇紧急情况,采取就地抢救和联系120相结合的抢救措施。
6、如有溺水事故发生,及时上报安办、文体局、派出所,同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
7、保障游泳池水卫生,清澈见底,给游泳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池水处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消毒、净化,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四、监督制度:
1、场所负责人应经常巡视游泳池开放管理工作,发生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提出整改,并检查解决结果,要有记录在案。
对各岗位有日记录的应经常检查。
2、全体管理人员在开放期间,对所负责的岗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安全问题立即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应向有关负责人汇报,重大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场所领导,所有这些程序都要有记录。
3、严格按照有关岗位制度,实行领导、主管、区域负责人岗位责任人的逐层负责制,切实做好各自的安全责任工作。
制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