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80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80分
(一)单选题:只有唯 - 个选项正确
1.()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V |(A)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2.()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学以致用
去|(B)学为我用
(C)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㊂1(D)以上都是
3.()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学习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思维素质
7 1(D)思想道德素质
4.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A)多样性
(B)统一性
*(C)同步性
(D)专一性
5.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
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方~(A)健康成长
(B)善于寻觅
(C)坚定行动
(D)科学汲取
6.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
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教育思想
(B)教育水平
「(C)教育经验
=1(D)教育方法
7.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揭示事物本质
(B)反映内在规律
(C)符合客观实际
”(D)以上都是
8.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
大事。
(A)勤奋学习
J 1(B)廉洁自律
三订(C)为党为民
*(D)素质教育
9.()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课堂教育
U1(B)闲暇教育
(C)休闲教育
(D)野外教育
10.()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
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活动课程
」1(B)教学课程
_(C)教育课程
J1(D)学科课程
11.()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
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A)个人品德修养
*(B)精神审美素质
^H(C)独立人格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
12.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A)社会作风
-(B)教学环境
(C)校风
」(D)校园环境
13.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
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
依据。
(A)科学发展观
(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
*(C)教育基本理论
(D)教育学原理
14.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
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A)高等教育
(B)个性教育
*(C)现实教育
J(D)素质教育
15.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
物。
‘(A)素质
(B)品德
(C)个性
(D)能力
16.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
因,即()才能实现。
5〒(A)外部矛盾
^^(B)心理矛盾
J|(c)教学矛盾
•(D)内部矛盾
17.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
*(A)素质主体
(B)教学主体
」|(C)课程主体
(D)学习主体
18.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
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
(A)目标
(B)成果
(C)经验
(D)总结
19.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
」|(B)自发性
(C)开创性
⑪(D)创造性
20.()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
分地开发和发展。
*(A)素质教育
1(B)目标教育
(C)成人教育
(D)高等教育
21.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
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劳动
(B)工厂
(C)实验
” (D)社会
22.()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个人品德修养
(B)科学文化素质
*(C)独立人格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
23.()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
发展得到教育保障。
(A)社会学习
(B)个人学习
* (C)集体学习
(D)自主学习
24.()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
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
【_(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