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青壮年,妇女多见。祖国医
骶髂关节
X线检查
• 急性骶髂关节扭伤X线摄片常无异常表现。慢 性扭伤或劳损者可有骨性关节炎改变,关节 边缘骨质密度增加。
鉴别诊断
•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腰痛 伴有一侧下肢麻木、胀痛,脊柱两侧肌肉紧 张,椎旁有明显压痛及向患肢放射痛。骶髂 关节损伤较重或有错缝者,局部疼痛较剧, 可向股外侧放射,局部肌肉痉挛,腰骶部有 侧屈和前屈畸形,可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2.骶髂关节结核 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 伤史。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等。 X线摄片显示有骨质破坏。
骶髂关节损伤 腰椎退行性滑脱 腰臀部筋膜炎
骶髂关节损伤定义
• 由于外力而造成骶髂关节损伤,临床上比较 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常发生腰部疼 痛,甚至坐骨神经痛。
骶髂关节损伤病因病机
• 骶髂关节是一相对稳定的关节,其关节面略呈耳状,在骶骨的两侧。 关节面后方粗糙,供韧带附着。在骶髂关节面位于坐骨大切迹后缘的 后上方,铬粗隆前方,骶骨深陷两侧髂骨之间。骶髂关节具有滑膜关 节的软骨面(为玻璃软骨),也有关节囊及滑液,但关节面凹凸相嵌, 使关节的活动性大为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骶髂关节有少许旋转 度,可作上下、前后移位运动,故又称微动关节。此外,在骶髂间、 骶骨坐骨间有强大的韧带以增强其牢固性。人体站立时体重由躯干上 部向下传递到骶骨,有使两髂骨相互分开或使骶骨向后下方移位的趋 势。骶骨的这种作用可牵引韧带,促使形成强大的骨间韧带,使骶髂 关节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以进一步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因此,人 体虽经常负重,但造成骶髂关节挫伤或移位者较少。只有在较大暴力 冲击下,才能推动骶髂关节超越生理活动度而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腱、 韧带损伤,甚至使骶髂关节发生错缝。
• 损伤轻做者不需固定。损伤较重或伴有 骨错缝者经复位后应卧硬板床休息 1~2 周,然后方可逐渐进行活动。
骶髂关节紊乱症
(二)检查: 1、病史:急慢性外伤史。 2、骶髂关节位置错动的检查: 两侧对比高与低、区分骶髂关节前错位
或后错位是手法复位治疗的主要依据。 据临床观察统计:右侧骶髂关节以前错 位居多,左侧以后错位多见。
11
3、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检查: (1)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2)单髋后伸试验 (3)“4”字试验 (4)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 (5)床边试验 (6)髋后伸试验
4
因此,没有强大的外力,骶髂关节是不 易扭伤而发生错位的。该关节的功能只 有少许的前后旋转的微动关节,以缓冲 弯腰和负重时脊柱所承的外力。
青春期后的女性,此关节的活动范围比 男性大,故患骶髂关节紊乱、损伤者比 男性多。
5
三、病因病机
(一)急性损伤: 突然滑倒,单侧臀部着地,或弯腰负
重时突然扭闪,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 伤,由于韧带被牵拉,使骶骨滑离与其 相对应的骶骨关节面,使关节扭错移位。 产妇在分娩时扩张骨盆也可以引起扭 伤,甚至使骶髂关节出现半脱位。
该病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因外力而 造成该关节及其韧带损伤,引起局部疼痛和功 能障碍。
近年来有人称为骶髂关节错缝或半脱位。实乃 本病的并发症。
本病临床上常好发于青壮年妇女。若耽误治疗, 可引起持久性下腰痛,亦可继发致密性髂骨炎。 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范畴。
3
二、局部解剖与生理功能
骶髂关节是人体最坚固、最稳定的 关节,位于骶骨的侧面与髂骨之间,是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贴而构成 的。其相吻处关节面凹凸不平,在组成 关节时彼此是凹凸相嵌,紧密相贴。此 关节前后均有坚强的韧带加固,借以稳 定关节。它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骶髂前后 韧带和骶髂间韧带,
(三)手法:滚、按、揉、扳、擦、牵拉和 抖法。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
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腰部和髋 部状况,如出现持续的疼痛、僵硬或 活动受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 查。
高风险人群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既往损伤或长期从事 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骶髂 关节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 在问题。
04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35岁, 因车祸导致骶髂关节损伤 与脱位。
伤与脱位。
03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预防
运动防护
运动前热身
进行全身热身运动,特别是腰部 和髋部的拉伸,以增加关节的灵
活性和预防损伤。
使用护具
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如篮球、足 球等,应佩戴适当的护具,如腰围 或髋部护具,以减少冲击和碰撞。
注意运动环境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避免 在湿滑、不平整的场地进行运动, 以降低摔倒和撞击的风险。
分类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可分为急性 、慢性、单侧或双侧等类型,根 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常见原因包括 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长期慢 性劳损等。
病理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会导致关节囊撕 裂、关节面错位、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严重时可引起神经根受压或脊髓损 伤。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
•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概述 •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治疗 •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预防 •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案例分析 •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骶髂关节损伤与脱位是指骶骨和 髂骨之间的关节在遭受外力或内 部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损伤或脱位 。
通过手术将损伤的骶髂 关节固定融合,以于脱位的患者,通过 手术进行复位和固定, 以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是怎么回事?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病理病因,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大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有关。
*二、发病机制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发病原因大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
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有关。
当人体直立时,重力中线经骶髂关节前方对其产生一定扭力;当前屈弯腰时,脊柱前倾,骨盆腘绳肌
牵拉固定或后旋,易造成骶髂关节扭伤或劳损。
此外,妊娠期可因黄体酮的分泌使韧带松弛及体重增加,致使骨盆向前下方倾斜,引起损伤。
此外,医源性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在对髂后部取骨做植骨手术时,如范围过大,可因破坏了髂腰韧带而引起骶髂关节不稳。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病因,骶
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
在站内搜索“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骶髂关节紊乱症(损伤与错位)
骶髂关节紊乱症(损伤与错位)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
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是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
中医对本病有论述,称之为“骶髂骨移位”,近年来有人对本病作了一些报道,但看法颇不一致。
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类似,不少病例尚伴有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在诊断上易于混淆,应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1.坐骨神经痛:急性病例表现为骤然起病、患侧臀部及下肢胀痛麻木,以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或“触电感”。
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
翻身起坐和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
患肢呈半屈曲状,主动或被动伸屈均明显受限并剧烈疼痛。
咳嗽或打喷嚏时患肢常有放射性疼痛。
病情急重者,往往由旁人搀扶或持拐来诊。
慢性患者上述症状略缓和,患者自觉下腰部隐痛乏力、患肢“短了一截”和酸软、麻胀、怕冷等。
如勉强行走,则呈不同程度的“歪臀跛行”。
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仰卧伸直下肢时患肢常有牵扯痛或麻胀感,故患者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临床上常将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患侧下腹部胀闷不适和深压痛,肛门急胀感,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阳痿,痛经等。
3.骶髂关节炎症症状:患侧骶髂关节压痛和酸胀不适,患肢外侧牵涉痛、麻木。
腰骶部酸软乏力,需经常更换坐姿或站立的重心。
部分患者表现为骶尾部顽固性疼痛和触痛。
妊娠期和产后妇女,则可引起耻骨联合处疼痛。
4.体征:急性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
腰脊柱侧弯畸形(健侧凸),患侧骶棘肌痉挛。
骶髂关节压痛并可往同侧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明显受限。
慢性患者,只有关节局部的压痛和患侧腰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缩。
【诊断】1.病史: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伤史,并具有程度不同的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骶髂关节炎症的一种或多种临床表现和典型体征者。
基层医院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42例报告
骶 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 的滑膜关 节,
是组成骨盆 的重要关节 。骶髂关节错位 ,也称 为骶髂 关节 半脱
1 治疗 手法 . 3 根据损伤疼痛部位 、骨盆外形的改变、患者 的症状特 点进 行 骨盆旋转复位治疗 。复位原则:骨盆顺 时针旋 转,逆 时针 复
位 ,也就是关节移位滑膜嵌和的结果 。 国医学对本病也有 “ 祖 胂
的复合物具有抗炎 、保肝 、调节免疫和防纤维化 的作用 。复方 肝 脏 病杂 志,0083439 2 0,: .2 2
[ 杨 绍基 . 化 的临床 分类 与 实验 室检 查[] 医学,023 () 8 —8 3 ] 肝硬 J新 . 2 0,33: 214 1
制磷脂 酶 A2的活性 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 的激活而具有抗 炎 [I 洋, 颖 , 德 福 韦 酯治疗 慢 性 乙型 肝炎 疗效 观 察【] 国实 用 内科 杂 4T 李 等 可 J中 . 作用 ,最主要有稳定细胞膜 的作用 ,可使肝细胞凋亡减轻 ,并 志 , 0 , 6:6.6 2 73 ) 142 0 ( 4 且 能使变形 肝细胞恢复及未受损伤肝细胞 得到保护 ,促进肝细 胞 的再 生【。苦参碱 主要成份是氧化 苦参碱和极少 量的氧化槐 6 】 果碱 。 苦参 素对 C B乏力、纳差和腹胀等症状 ,有效率在 9 % H 0 左右 。肝 、脾肿 大有 不同程度的回缩 ,对外周 白细胞减少和血
性肝 炎、 性肝炎、毛细胆管性肝炎酶系统在 2 慢 ~3周 内得到 明 显改善 ,症状 消失I。 中医药治疗肝 炎有 悠久的历史 ,有它独特 的理 论和实践体 系。应用 中医 药治疗肝 炎,在提高疗效 的同时,可 大大降低治 疗 费用 。复方甘草酸苷 是由甘草酸、甘氨酸 、半胱氨酸 等组成
骶髂关节扭伤(称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扭伤(称骶髂关节半脱位)【病因】骶髂关节由凸凹不平相互交错的耳形关节面组成,前后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予以稳定,躯干的重力经骶髂关节传达至两下腰。
当孕妇受内分泌改变的影响,或因长期卧床,腰麻或全麻后均能引起骶髂关节松弛,影响骶髂关节的稳定,当受到外力时引起骶髂关节扭伤或错位。
但由于骶髂关节坚强而稳定,不易引起扭伤或错位。
当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韧带松弛时,扭转的外力可使凸凹不平的骶髂关节面排列紊乱,间隙加宽。
在关节腔负压的情况下将滑膜吸入关节间隙嵌顿,引起剧烈疼痛。
根据扭伤的方向不同可引起骶髂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
(一)骶髂关节前脱位是当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拉紧股四头肌和髂股韧带向前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旋转的外力可使髂骨向前移位。
(二)骶髂关节后脱位当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N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则骶骨与髂骨发生方向相反的扭转,可引起髂骨后旋移位。
【症状】【临床表现】骶髂关节扭伤后突感伤侧骶髂部剧烈疼痛,动转不灵,面色苍白甚而休克,同侧下肢不敢负重,躯干向前及病侧倾斜,约20%~60%的患者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前内侧,引起放射痛的原因有:1.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受第4、5腰神经、骶神经支配,当骶髂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这些神经的反射性神经疼。
2.坐骨神经或股后侧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因扭伤出血,肿胀或梨状肌痉挛时可直接刺激神经束引起放射痛。
3.骶髂关节扭伤时合并腰骶关节扭伤也可刺激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
当检查时可发现:立体姿势,站立时躯干向健侧倾斜,以健肢负重,患腰足尖着地,手扶患髋以减少活动及疼痛。
坐位姿势、坐位时以健则坐骨结节负重,双手支登以减轻负重。
上床姿势,患者先坐于床旁,然后以双手扶住患肢以防止患侧骶髂关节疼痛。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内收肌紧张。
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
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扭伤与劳损是指骶髂关节因外力及姿势性应力的影响,引起骨盆周围韧带损伤或稳定性下降、错位,导致骨盆承重机制的破坏,出现腰骶、下肢疼痛和劳动、生活能力的下降。
1诊断依据1.1 经产女性多以慢性起病,可无腰部外伤史;青壮年男性多以急性起病,有腰部外伤史。
1.2 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尾骶部疼痛)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1.3 急性损伤患者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由于两侧髋骨不对称,导致髋臼三维空间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两下肢外观不等长;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且有压痛及叩击痛。
慢性劳损患者因脊柱姿势代偿,“歪臀跛行”可不明显,但仍可在体检中发现上述体征。
1.4 骨盆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基本影像学依据,主要表现为①髋骨宽度与闭孔宽度的交错性不对称;②耻骨联合两侧阶梯状改变和耻骨直径不对称;③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伸展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屈曲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下;④慢性患者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髂骨侧骨密度增高,以往称为致密性髂骨炎。
1.5 怀疑有骶髂关节滑膜炎者,可进一步拍摄骶髂关节轴位片;怀疑骶髂关节为强直性脊柱炎局部表现者,可作HLA-B27检测进一步鉴别。
2证候分类2.1 现代医学分类2.1.1骶髂关节半脱位:骤然起病,发病前有外伤史,疼痛剧烈,体位改变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患侧下肢呈半屈曲状,主动或被动伸屈均明显受限并剧烈疼痛,腰骶部扣击痛;患侧“4”字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
可根据半脱位时骶髂关节运动方向分为屈曲性半脱位和伸展性半脱位。
2.1.1.1 骶髂关节屈曲性半脱位:患侧髂后上棘下移,凸起,下肢假性缩短。
2.1.1.2 骶髂关节伸展性半脱位:患侧髂后上棘上移,凹陷,下肢假性延长。
久治不愈的的腰腿痛——骶髂关节错位
久治不愈的的腰腿痛——骶髂关节错位博主推荐10月2日-7日王老师157****7032(微信)骶髂关节是人体内并不显眼的关节,也鲜有人去关注它。
但是当这个关节损伤后,其产生的后果是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的。
它不仅会导致长期解决不了的腰臀痛、膝关节疼痛(原因是影响膝关节的很多肌肉也跨过骶髂关节),还会导致各种奇怪的内科病。
骶髂关节是指骨盆内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
其关节囊紧张,并有坚固的韧带进一步加强其稳固性,运动范围极小,主要是支持体重和缓冲从下肢或骨盆传来的冲击和震动。
在结构上属滑膜关节,从运动方式上可看做屈戌关节或滑车关节。
其大小个体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个人两侧也不尽相同。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9月20日《北京》开班--点击查看骶髂关节一般非常稳定,一般没有强盛外力是不会错位的。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错位,如超过生理活动范围以外的扭转、强盛的外力和妇女怀孕期间体位不正或体质虚弱扭伤。
关节面微小的错位,关节四周的关节囊,韧带被拉紧,进而使该关节不能自行复位;或关节内负压增高,将滑膜吸入关节腔内,阻碍关节自行复位。
主要原因有:1.外力作用:本病多由间接暴力,包括忽然的旋转力、牵拉力、侧向传导力等急性外力以及长期的肌腱的侧面牵拉等慢性外力而造成。
在一定方向暴力作用下,可使股直肌、股后肌、股四头肌等牵拉引起骶骨或髂骨移位。
创伤所造成的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中也属常见。
最常见于车祸撞击腰骶部后,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忽然坠地,或高处坠下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着地或单足猛力着地,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将髂骨向上内方推引起错位。
2.妇女经期、怀孕、分娩和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内的骨盆韧带松弛,造成骶髂关节不稳。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骨性产道的挤压,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强力收缩、牵拉耻骨上附着点,都可通过暴力传达,使骶髂关节骨错位。
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完全恢复,此时劳累,轻度的扭伤及碰撞伤等都可发生骶髂关节错位。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症状及病史: 加剧。拒绝站立,或是下肢取屈曲姿势。 步行时,患侧常呈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
内科学疾病部分: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诊断: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鉴别诊断_如何诊 断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诊断 体格检查时,骶髂关节处可有局限性 压痛,直腿抬高患侧受限,并有骶部疼痛。 骨盆分离试验、“4”字Patrick试验、对 抗性髋外展试验及俯卧提腿(Yeomen)试 验等均为阳性,其他凡可促使髂骨旋转的 活动均可引起
内科学疾病部分: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症状及病史: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症状_骶髂关节扭 伤或半脱位有什么症状
患者大多见于剧烈体育活动、外伤或 久坐后。少数患者可无明显外伤史。
急性发作期,在下腰部一侧可出现疼 痛,大多较为严重,可放射至臀部或腹股 沟区;但一般不会放射到坐骨神经的小腿 分布区。患者常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翻身 时疼痛
内科学疾病部分: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治疗:
普鲁卡因10~20m1(可酌情加入1.5~2ml 醋酸氢化可的松)。操作者手持长针头注 射针管,在压痛最重处注射,一般位于骶 髂后韧带及骶棘肌附着点处。注射针头应 深达骨膜下,并可沿髂骨内面深入骶髂关 节。注射后数分钟,疼痛大多消失。一般 每周注射1次,3~4次为一疗程,但不宜 多用。同时可用
内科学疾病部分: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治疗:
弹性骨盆带进行骨盆制动。加强腹肌、背 肌和臀肌锻炼。避免弯腰、举重物等活动。 对有骶髂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及分娩后的 产妇,应特别注意。
(2)手法按摩:患者俯卧,助手固 定骨盆,手术者按正规的按摩手法由轻至 重,由点及面对骶髂关节局部及周边肌肉、 韧带进行手法按摩。在操作过程中,患者 在感
骶髂关节损伤
『治疗』
(二)髂嵴左右倾斜型 1、针刀治疗 两侧髂嵴一高一低,治疗时针刀松解偏高侧髂嵴上缘
软组织。 1) 髂嵴缘上压痛点:在髂嵴缘上的压痛点上进针刀,
刀口线方向和附着在髂嵴上的肌肉、筋膜、韧带走行 方向一致,深度达髂骨面,针体和骨面垂直,先在髂 嵴的外唇纵行疏通,再横行剥离;如针下感觉粘连较 重者,则针刀向里深入到髂嵴内唇做小幅度切割松解, 但要紧贴髂嵴内唇,不可离开骨面操作。
『治疗』
2、手法治疗 如患者的右侧髋嵴高于左侧,可让患者用左
肘支撑在床上施术者用双手重叠按在右侧的髋 嵴上向下按压,助手双手握紧右侧踝关节上方 配合术者同时用力向足侧下拉,注意用力不宜 过猛。
『治疗』
(三) 髋骨前后旋转型
以髂前上棘旋前者为前脱位,髂前上棘旋后者为后脱位 。
1﹑髋骨旋前型 (骶髂关节前脱位) 1)针刀治疗 髂骨旋前松解髂前上棘缝匠肌、阔筋膜
『概述』
骶髂关节有少许旋转度,可作上下、前后移位运动。 当暴力、跌挫损伤,如单臀着地,地面作用力通过坐 骨结节向上传,而身体的冲力通过骶髂关节向下传, 引起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肉损伤;趺坐臀部着地或久 坐体位劳损的屈型损伤;绊跌、伤肢髋后伸的伸型损 伤,可致伤侧髂翼前倾;或弯腰拾取重物、腘绳肌紧 张牵拉坐骨旋下向前,髂骨被旋后引起髂翼后倾;或 慢性劳损,如翘二郎腿,上翘腿之骶髂关节则处于紧 张状态;或妊娠韧带松弛,也易造成骶髂关节不稳而 损伤;常见的是慢性腰腿痛患者一侧骶棘肌紧张、短 缩,造成两侧骶髂关节平衡失调等。
『治疗』
一、轻者单用手法即可,手法复位:取俯卧位,病人 双手板住床头边,术者用手握住患侧踝部用力下拉, 病人感到有响声后,疼痛立即消失,已复位。前脱位 采用单髋过屈复位法;后脱位采用单髋过伸复位法。
骶髂关节移位所致腰腿痛疾病病因的探讨
科 之 学 友
Fnfieme rd e a r i S nA ts e occ u
27 0 国 0 ̄ 4 0 B
骶髂关节移位所致腰腿痛疾病病 因的探讨
葛恒君 ,蒋 涛 ,李 宏 ,蒋 梅
l00 ) O 0 0 ( 北京针刀总医院 ,北京
从 骨 盆移 位和 骶 髂 关 节移 位 所 致 的腰 腿 痛 疾病 的机 理 的探 讨 。 关键词 :骶髂关节移位 ;腰腿 痛;腰骶干 中 图分 类 号 :l6 1 + q 8.5 .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O一 162O )4 O6 一 2 O O 83 (O7O 一 1 8 O
1 概 述
当人 体处 于直立位时 ,人体上部躯体的负载主要 由骶骨承 受, 并经双侧骶髂关节迅速分散至双下肢 。骶髂关节参 与了下腰 痛及退变性疾患中的许多病理过程。从解剖上看 , 骶髂关节具有
关节所有 的结构 。 是活动关节。 较小的活动度是适应 生活 中减少 某些应力 的需要 ; 从功能上看, 它是微动关节 。 活动有限。 从而有
摘 要:腰骶痛、下腰痛 的病 变,大多数研究和治疗将下腰 痛归咎 于腰椎 间盘病变 ,而 忽视 了骶髂关节功能障碍也常 引起 下腰痛 。同时还有研究表 明骶髂关节的前 下方与腰骶 干 ,紧密相邻,因此骶髂 关节的病损和 生物力学的改变可能刺激其周 围结构 ,从而引起 臀部、腹部或腰椎间盘综合征 。本病与腰椎间盘 突出症很相似 ,早期不易鉴别 ,如不仔 细询问病史、症状及认真查体 ,常被误诊为腰椎 间盘 突出症,因而延误 治疗。本文着重
加 重 病 变 的症 状 。
助于保持骶骨必要的稳定 。这是 由骶髂关节所处 的特 殊的解剖
位置及其骨与韧带的特殊解剖结构决定 的。腰骶 干是骶丛 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
1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 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青壮年, 妇女多见。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国 外称之为“骶髂关节功能障碍”(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SIJD)。
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类似,不少病例尚伴有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症状, 在病因学诊断方面易致混淆,应引起重视。
屈髋曲膝复位法 2 演示 42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2(侧面观)
43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2 演示(侧面观)
44 精品文档
5.1.3 牵引推按法
患者俯卧,两下肢自然伸直。一助手固定患者 两腋下,另一助手往下牵引患肢,医者双手重叠置 于患侧髂后上棘下缘。在持续牵引下,医者掌根用 力往前下顿压。手法毕。
33 精品文档
4.4 致密性髂骨炎
本病多发生于女性,常为对称性。X线片可见骶 髂关节髂骨部份在接近关节面处有骨质硬化区,略呈 三角形,密度均匀。病变不侵犯骶骨。
34 精品文档
5 治疗
除暴力所致的急性损伤外,骶髂关节错位多为 腰椎力平衡失调等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患者腰臀 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甚至胸、颈椎均不同程度存在原 发或继发病损。
“4”字征( Patrick test )
精品文档
直腿抬高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 Gaenslen test )
21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 Gaenslen test )
22 精品文档
单髋后伸试验(Yeoman test )
23 精品文档
骨盆分离试验
24 精品文档
骨盆挤压试验
图示组成坐骨神经的腰 骶干和盆神经丛。
8
当骶髂关节的发生错位或损伤,关节及其周围 韧带的炎症刺激附近的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梨 状肌和骶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时,可出现相应 组织器官的临床症状。
另外,骶髂韧带是由 骶1~2神经所支配,故关 节的病损可引起臀部和下 肢外侧的牵涉痛。
骶髂关节病损波及骶 尾韧带时,亦能引起骶尾 部、尾骨的疼痛和敏感。
14 精品文档
3.2 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症状
患侧下腹部胀闷不适和深压痛,肛门急胀感。 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加;尿濒、尿急、 甚至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痛经、月经紊乱、 “崩漏”、阳萎、性冷淡等。
3.3 骶髂关节炎症症状
患侧骶髂关节疼痛不适,患肢外侧牵扯痛或麻 胀感。腰臀部痠软乏力,需经常更换坐姿或站立的 重心。部份患者表现为骶尾部或尾骨的顽固性疼痛 或触痛。在妊娠期和产后妇女,则可引起耻骨联合 疼痛或耻骨联合分离等症状。
因此,检查时必需先充分松解腰臀部软组织 的痉挛,纠正腰椎间关节失稳,再反复对比两侧 髂后上棘的位置,方可确定髂骨旋转的方向。
19 精品文档
3.5 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检查:
如“4”字征( Patrick test),直腿抬高试验, 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Gaenslen test)、单髋后伸 试验( Yeoman test)、以及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 等。急性病例,均可呈阳性。
37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1
38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1 演示 39 精品文档
5.1.2 屈髋曲膝法 2 患者体位同上,助手固定患者健肢。医者站立床
上,面朝患者头部,两下肢分别置于患者身体外侧; 两手按压患膝往健侧季肋部方向下压。手法毕。此 法适用于体型高大、肢体健壮者。
40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2 41 精品文档
16 精品文档
两侧髂后上棘下缘不在同一水平
注:临床统计:右侧骶髂关节90%为前错位;左侧骶髂关节90%为后错位。
17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错动位置的检查
18 精品文档
由于骶髂关节错位多为慢性积累性损伤,患 者腰臀部软组织和腰后关节均不同程度存在损伤, 脊柱力平衡失调,均可不同地程度地引起骨盆的 不对称或倾斜,出现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 的假阳性体征。(注:亦可出现假阴性体征)。
3 精品文档
2 发病机制
骶髂关节是脊柱和下肢联系的枢纽,是重力 的传递环节。在直立姿势,当体重加于楔形的骶 骨时,有使骶骨向前下方移、髂骨往外侧分开的 趋势。在正常情况下,骶骨的这种移动,可牵张 其周围韧带,造成骶髂关节更紧密的对合。
当骶髂关节有损伤或慢性劳损,关节周围韧 带松弛,对骶骨向前下方移、髂骨往外侧分开的 对合力减弱时,在暴力或不协调外力作用下,可 导致关节错开移位。
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的神经束,紧贴 骶髂关节前面经过。骶骨中段外侧有梨状肌附丽。 关节前面有由骶2~4神经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形成骨盆神经和从腰部沿伸下来的交感神经纤维 组成神经丛,支配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泌 尿、生殖器官。
6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图示组成坐骨神经的腰骶干 和盆神经丛。
7
精品文档
因此,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或错位,包含以下三 个步骤:①整复错位的关节;②纠正脊柱力平衡失调; ③积极的功能锻炼。
35 精品文档
手法复位前需明确患侧髂骨旋转的方向。根据 关节错位发生的原理,反其道而行之:前错位者, 采用患肢屈髋曲膝复位法(即:拉伸腘绳肌,通过 腘绳肌对坐骨结节的牵拉,促使髂骨旋后;后错位 者,采用单髋过伸复位法(即:通过股前肌群对髂 前棘的牵拉,促使髂骨旋前)。
精品文档
骶尾韧带示意图
9
附: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发病机理示意图
1. 慢性腰腿痛 2. 妇女内分泌改变
或产后过早负重 3. 久病卧床 4. 外伤
骶髂关节韧带损伤
骶髂关节韧带松弛
不协调外力
骶髂关节错开移位
骶尾韧带
创伤性炎症激压
腰骶干
梨状肌 腰骶部植物神经
骶尾部症状
精品文档
坐骨神经痛
盆腔器官功能紊乱
10
3 临床症状和诊断
32 精品文档
4.3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 X线照片表现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间隙 模糊,关节面呈锯齿状。可出现关节骨性强直。结 合血液化验结果,易于鉴别。
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有92个,分属于A、B、C、D和DR5个位点,分别称 为HLA-A,HLA-B,HLA-C,HLA-D和HLA-DR。HLA- B位点有42个, B27为 其中之一。现已证明HLA -B27阳性者比HLA- B27 阴性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机会要大得多。
另外,骨盆片可排除髋关节的病损,以免造成 严重损伤。
26 精品文档
局部放大
骶髂关节错位间接X线征之一:两侧耻骨不在同一水平线(耻 骨联合错开移位)。
27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错位间接X 线征之二:骶骨中轴线偏移
28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耻骨联合分离
注: 1. 耻骨联合分离的患者, 除孕产妇因内
分泌因素导致耻骨联合韧带松弛外, 大多继发于骶髂关节损伤或错位 ; 2. 耻骨联合分离常伴骶骨中轴线偏歪。
3.1 坐骨神经痛
急性病例表现为骤然起病,患侧臀部和下肢胀痛 及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或“触电感”(是坐骨神经干 受激压引起的干性痛),严重者卧床不起。
患者站立、步行时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 (臀部突向患侧,腰凸向健侧),不能挺胸直腰,翻 身起坐和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主动或被动伸屈下肢 均明显受限并引起剧烈疼痛。咳嗽或打喷嚏时,患肢 常有放射性疼痛。
15 精品文档
3.4 骶髂关节位置错动的检查:
患侧骶髂关节压痛和叩痛,髂后上棘(或下棘)下 缘位置较健侧偏下者,为骶髂关节后错位,反之为前 错位。对于肥胖患者,髂后上棘下缘触诊不清时,可 触摸髂后下棘下缘或髂后上棘最高点,两侧对比。
区分骶髂关节前错位或后错位,是手法复位治疗 的主要依据。据我们观察统计,右侧骶髂关节以前错 位居多,左侧骶髂关节以后错位多见。
4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错位示意图
右髋过屈时,腘绳肌牵拉坐骨节结致髂骨后旋(后错位);
左髋过伸时,股前肌牵拉髂前下棘致髂骨旋前(前错位)。
5
精品文档
一般情况下,骶髂关节的这种移位,多能自 行复位,患者表现为关节韧带扭伤的局部症状。 一旦滑膜嵌入关节间隙,错开移位的关节不能自 行复位,则可产生临床症状。由此可见,骶髂关 节韧带劳损是造成关节错位的内因,而作用于骨 盆的扭转外力则是引起关节错位的外因。
4 4
5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X线征:1.腰曲消失或后凸反张;2.病损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 宽;正位片示病损椎间隙左右不等宽(患侧增宽)。
31 精品文档
4.2 骶髂关节结核
除参照病史、全身症状和血液学检查外,主要从X 线平片上鉴别。本病的 X线表现为:关节面破坏,骶、 髂骨同时受累,有时可见空洞和死骨。
侧,面向患者下身,右足跟置于患侧骶髂关节内 上缘处,然后双手过伸提拉患肢至最大限度(即患 侧骨盆距床板10~15cm),并保持这一高度。右 足跟往外下方快速下蹬患侧骶髂关节(即患者腰椎 由过伸位恢复到伸直位),此时可闻关节复位响声 或足下有关节复位感,手法完毕。此法适用于身 强体壮、肌肉发达的患者。
11 精品文档
慢性患者,上述症状较缓和。
患者自觉患肢“短了一截”;患肢乏力、畏寒或 灼热感,多汗或无汗,穿鞋著袜不甚方便;不能持久 步行。站立时常以健肢负重,坐时以健臀触椅,仰卧 伸直患肢时常有牵扯痛或麻胀感,故患者喜屈曲患肢 往健侧侧卧。如勉强行走,则呈不同程度的“歪臀跛 行”姿势。
病程长者可有患侧腰、臀肌乃至下肢肌萎缩。
骶髂关节前错位牵引推按法
45
精品文档
5.2 骶髂关节后错位复位手法
5.2.1 俯卧单髋过伸复位法之1 患者俯卧床沿,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托患
肢膝上部,左掌根压右侧骶髂关节。先缓缓旋转患肢 5~7次(松解髋周肌筋)。医者上提患者右侧大腿并 过伸患肢,左手同时用力往下弹压骶髂关节,两手成 相反方向搬按。此时可闻关节复位响声或手下有关节 复位感,手法完毕。此法适用于体弱及肌肉久发达患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