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舆论环境变化的新特点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舆论的特点趋势分析包括

舆论的特点趋势分析包括

舆论的特点趋势分析包括
以下是舆论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1. 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的便捷性,舆论变得更加多样化。

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舆论声音。

2. 迅速性:随着社交网络和实时新闻的兴起,舆论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

人们可以即时获取和分享信息,导致舆论迅速形成和扩散。

3. 过程化:舆论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逐渐发展和变化的。

人们可以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影响和改变舆论。

4. 社交化:舆论越来越与社交网络和在线社区相关。

人们通过分享和回应信息来参与舆论,形成群体舆论和社会共识。

5. 全球化:舆论的范围和影响力已经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舆论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

趋势分析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网络舆论的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兴起,网络舆论将继续增加,成为主要舆论平台。

2. 舆论监督的强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监督将变得更加重要。

人们更加关注舆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呼吁加强舆论监管和自律。

3. 私人化舆论的增加:随着个人信息获取和分享的方便性,私人化舆论将呈现增加的趋势。

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意见和体验,形成个人化的舆论观点。

4. 地方舆论的崛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方舆论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更加关注本地事务和问题,形成地方舆论力量。

5. 舆论虚拟化的加深: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将进一步影响舆论的形成和传播。

以上是舆论的特点和趋势分析,然而舆论的变化和发展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和技术的变化。

网络舆情的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的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的调研报告网络舆情的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与公共事件有关的言论、意见、传统等反映公众情绪和舆论倾向的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1.快速性:网络传播的速度快于传统媒体,舆情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2.广泛性:互联网覆盖面广,舆情信息可以迅速扩散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

3.多元性:网络舆情来源多样化,包括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

4.难控性:网络舆情参与者众多,信息传播不受限制,难以准确掌控。

5.情绪化:网络舆情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情绪化的言论和行为。

三、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1.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也增加了网络舆情的可能性和影响力。

2.用户参与度的提高:互联网用户参与网络舆情的积极性增强,用户可以通过发表评论、转发信息等方式参与舆情话题的讨论。

3.价值观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价值观之间存在冲突和分歧,这也导致了网络舆情的产生。

4.媒体监督不力:网络舆情往往是传统媒体报道的延伸,如果媒体监督不力,舆情信息可能失去了客观性和可信度。

5.政府管理滞后:网络舆情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

四、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系统,及时获取舆情信息,并进行专业分析和研判。

2.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的管理:对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进行管理,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加强信息的可信度。

3.建立危机公关机制:面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采取公关措施,主动回应舆情,化解危机。

4.加强对涉舆情信息发布者的监管:对恶意散布谣言、煽动情绪的信息发布者进行追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5.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倾听公众意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逐渐成为公共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通过对网络上涌现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组织更好地把握社会舆论动态,及时应对公共事件和媒体危机,提升公众形象和信任度。

2.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其在公共舆论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为政府、企业和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综合分析。

4. 调研结果4.1 现状分析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政府、企业和组织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销;企业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提升品牌形象;组织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研判,了解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4.2 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不断进步,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将朝着更智能化、更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自动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和情感分析,提供更准确的舆情预测和决策支持。

5. 案例分析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建立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系统,实时监测社交媒体上涉及企业品牌的言论和评论。

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情感分析和关键词提取,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回应消费者的问题和需求,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满意度。

6. 结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公共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政府、企业和组织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及时应对公共事件和媒体危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将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准确和精细的舆情预测和决策支持。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应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和组织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总结: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调研报告通过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及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在公共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与舆情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与舆情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与舆情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舆情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致力于研究舆论的形成、传播和影响,对于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引导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1.1 信息爆炸与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使得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

1.2 互动性与参与性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互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得舆论环境更加开放和多元,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中。

1.3 虚假信息与谣言传播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联网上的匿名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往往能够迅速扩散,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这也给舆论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舆情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 意义舆情研究对于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引导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舆情的研究,可以了解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关注度和情绪倾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舆情研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

2.2 方法舆情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对大量的舆情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舆论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

定性研究则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对舆情事件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以了解舆论的内涵和影响。

三、舆情研究的挑战与应对3.1 虚假信息与谣言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舆情研究需要面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挑战,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及时辨别和纠正虚假信息和谣言,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也随之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旨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与意义。

接着,从网络舆情的生成与传播机制、主要类型、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网络舆情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网络舆情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展望网络舆情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促进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现象或话题的情感、态度和观点的总和。

它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反映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复杂性和动态性。

网络舆情的定义涉及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网络”,即信息传播的平台和渠道,二是“舆情”,即公众的意见和情绪。

传播速度快:网络舆情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旦某一事件或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便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互动性强: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发表观点、分享信息,形成多元化的舆论表达。

影响力大:网络舆情能够对社会事件和公共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难以控制:由于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加之互联网环境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控制变得异常困难。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对社会稳定和个体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现状分析1. 舆情的传播速度加快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舆情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网民可以通过一键转发、评论等方式,迅速传播信息和意见。

这导致舆情的扩散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2. 舆情的情绪化特征突出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多样,情绪化特征突出。

网民往往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发布和传播舆情,这导致舆情呈现出的是极端的情绪和观点,缺乏客观性和理性思考。

3. 舆情管理与应对的挑战增多由于新媒体环境下舆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舆情管理和应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手段可能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新的技术和方法需要被引入。

应对策略1. 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舆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应更加及时和敏锐。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提升网络素养和辨识能力公众和网民应提升网络素养,学会辨识虚假信息和谣言。

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等途径,提高公众和网民对网络舆情的辨识能力,以减少被虚假信息误导的可能性。

3. 加强舆情引导和舆论沟通政府和其他组织应加强与公众和网民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方向。

通过与公众的有效互动,增加公众对政策和事件的理解和认同度,减少舆情的发酵和扩散。

4.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舆情管理的挑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包括建立舆情管理部门,加强舆情监管和处置能力,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网络舆情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势严峻,对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提升网络素养、加强舆情引导和舆论沟通、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新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新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新特点来自时代传媒当前,我国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天灾人祸、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爆发,诸多突发事件和社会现象使得中国网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现象频频发声。

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其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

在这一时期,网络舆论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了解这些新特点,更有利于我们做好舆情监测,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以下为时代传媒汇总的网络舆论发展的五大特点:一、新老媒体互动加强,网络舆论“倒灌”趋势明显二、网络舆论载体多样化,社交平台影响力增强在信息社会,社会舆论的发生往往被传统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所主导。

而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各大社区论坛、BBS、个人网站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发源地。

而微博因规避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你传我受”的单向传播模式,又以其更加碎片化、便捷性的特色优胜于其他网络媒体,成为引导公共舆论的新阵地。

三、政府官员现身网络,政务微博影响力强化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新媒体在舆论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成为个官员和政府扩大影响力,提升形象口碑的重要渠道。

而新媒体因其优越的交互性和展现的强大沟通能力,吸引了众多的官员参与到网络中来。

同时,政务微博正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2022年第三季度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50,947个政务微博已进入平稳发展、成熟应用阶段。

四、网上舆情出现向现实空间“扩散”的趋势新媒体时代,网民对某一个热点事件在网上通过各种形式展开热议,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形式,但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例看,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而是热衷于走到线下的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网络走向现实空间的做法,在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时,其可能产生的潜在破坏力。

五、网络监督、网络维权与“网络审判”、“网络暴力”融合新媒体时代,网络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得以深化,无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佐证。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篇1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社会和民众中产生影响。

由于城管体制和城管工作的特殊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近年来,我区城管分局受理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越来越多。

网络舆情一方面推动了城管工作的改进,另一方面,一些负面的舆情往往给城管部门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

加强舆情监控和引导已成为我们城管人的新课题。

一、现状分析(一)数量日益增多。

分局处理网络舆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诉求、发表看法。

他们的网上诉求日益频繁,网民发表言论热情高涨,阶段性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市民意见情绪网络化表达逐渐形成习惯。

二是城管这支队伍因其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成为网络舆论热议的焦点,常被民众所关注。

(二)内容涵盖面广。

从网络舆情的内容来看,有以下几项:一是表达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态度情感;二是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三是暴露问题或投诉;四是行为倾向,此类为我们通常说的预警性信息,常发生在特殊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前期。

(三)形式呈现多样化。

一是网络论坛,通过网民自主发帖、跟帖等方式形成舆情;二是新闻点评,新闻网站在新闻信息之后设置点评窗口,收集网民意见;三是留言板,主要是官方网站专门设置给地方领导留言的栏目,例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成为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四是在线调查,用网络编程的方式将问卷生成页面,用户在浏览页面的时候,对问卷进行回答,生成调查结果;五是微博,拥有不同数量粉丝的微博同传统媒体比较,其影响力相当于一本杂志、甚至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微博的多点内容发布、信息同步、与移动媒体的结合、链式反应和循环跟贴等特点,值得我们跟踪关注。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一、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和态势近两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舆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态势。

1、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

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

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

比如,面对中国GDP 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2、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

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

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

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

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1.信息传播速度快: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和资讯,同时也可以迅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信息来源广泛: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包括官方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等。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3.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众多,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虚假信息、谣言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舆论传播范围广泛: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迅速将自己的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

一个微博、一个评论,都有可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影响。

二、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1.影响公众舆论: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公众的舆论表达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形成多元化的舆论声音。

2.影响社会事件的发展: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得社会事件的发展更加复杂和多变。

网络上的舆论可以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影响政府决策: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和倾听公众的声音。

政府需要通过网络舆论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

4.影响个人形象和声誉:在网络舆论环境下,个人的形象和声誉容易受到攻击和影响。

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和谣言可以迅速传播,给个人带来不良影响。

三、应对网络舆论环境的策略1.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个人也应提高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2.加强舆论引导和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引导公众理性表达观点,避免网络舆论的极端化和偏激化。

新形势下的舆情特点和分析方法

新形势下的舆情特点和分析方法
有的迷茫 焦 虑 ,不 知所 措 。南 于 原有 的 价值 观念 被 打破
益诉求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愿望和需求。那些在改革开放 中
受益 最大 的群体 以及新 社会 阶层 ,普遍关 注 的是 政府好 政 策 的连续性 和稳定 性 ,以实 现 自己做大 做 强 的人 生 目标 ; 而在 深化改 革 中利 益被 触动 的低收入 群体 ,普遍 关注 的是 他们 的收入 、就业 、看病 、子 女教育 、社会 保障 等基本 的 生活 问题 。一些下 岗职工 、协解 职工 、进城 打工者 等弱 势
庄建华 : 新形势下的舆情特点和分析方 法
理 论研 讨
新 形 势 下 的舆 情 特 、几 析 方 法 , ’ 点和 l I分 '
庄建华
( 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纯梁采油厂 , 山东 博兴 26 0 ) 5 54
[ 摘 要 ] 随着 市场经 济的快速 发展 ,人们 的思 想意识 、价值 取 向、利益 诉 求 以及 更 高层 次 的思 想理 论选择 ,都 越 来越 呈现 出明显 不 同于改革 开放 前 的特点 。本 文探 索 了多元 条件 下的舆 情分析 方 法 ,对如何 做好 舆情 工作提 出了对 策和
思 、所想 ,真正做到体 民情 、察民意,这对维护社会稳定
是非 常重要 的。
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
中,社会 舆情 自然会 呈现 出多元 化的现 象 。大到对公 共政 策的解读 ,小 到对个 人生 活的态度 ,人们 都会 发表不 同的
看法 ,进 行不 同的评 价 。“ 非此 即彼 ” 或 “ 非彼 即 此 ” 的
式 ,为人们 观 察 社 会 、发 表 言 论 提 供 了广 阔 的平 台 和机 会 。近几 年来 ,在刘亮 彩票 中奖 、哈尔滨 宝马撞 人 、保钓 行动 、乙肝 维权 、 日 残 留毒 气等 事件 中 ,人们 的思 想情 军 绪 、价值判 断和 对策建 议等 ,就是通 过 网络发 帖 、签 名活 动发 挥 了明显 的作用 。不难 发现 , 众 已经学会 非常 娴熟 公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了新特征。

网络舆情影响力不断增强,虚假信息泛滥成灾,个性化定制舆情也成为新趋势。

这些特征使得新时代的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和多变,给舆情监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

我们不能忽视新时代网络舆情的趋势,需要加强舆情监控与管理,提高网络素养与信息辨识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舆情动态,避免网络谣言的传播,维护网络舆论环境的良好和谐。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舆情、社交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影响力、虚假信息、个性化定制、监控、管理、网络素养、信息辨识能力1. 引言1.1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在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在网络上能够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信息传播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在新时代变得更为强大,一条消息可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情绪。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虚假信息的泛滥,网上充斥着大量不实的信息,给人们造成了困扰。

个性化定制舆情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人们更倾向于获取符合自己立场和需求的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网络舆情的趋势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加强舆情监控与管理,提高网络素养与信息辨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

2. 正文2.1 社交媒体广泛应用在新时代,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对网络舆情呈现产生了新的特征。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和机构可以直接传播信息,快速形成话题和舆论。

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也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广泛化和速度加快。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网络舆情的容易扩散和传播。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评论和转发,进而影响更多人的观点和态度。

在网络舆情中,社交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舆情事件的重要传播渠道和舆论阵地。

当代中国媒体与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当代中国媒体与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当代中国媒体与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全球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媒体与舆论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态逐渐演变为多元化、网络化和移动化的媒介形式。

这种变化不仅对媒体行业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媒体与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媒体形态的多元化与网络化在过去,人们获取信息主要依靠传统的媒体形态,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设备的智能化,传媒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如今,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可以自由、便捷地获取新闻、观点和数据信息。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形态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使媒体的形态变得更加多元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二、公民参与与信息传播的活跃性增强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和网络化,使得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公民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个体可以轻松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

出于个人或群体的需求,现代中国的媒体环境呈现出信息传递的活跃态势。

不少公民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话题的讨论和意见的交流。

这种活跃性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提高了舆论的多样性和广度。

三、虚假信息与信息污染的泛滥然而,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媒体环境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虚假信息的泛滥。

随着互联网媒体对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少数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散播虚假信息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给公众带来误导,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同时,信息污染也成为舆论环境的一大隐患,政治、商业利益和个人目的等背后的不实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媒体监督与舆论引导的转变当代中国媒体与舆论环境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转变。

传统上,媒体被视为舆论的守护者和监督者,起到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角色。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商业利益、政治压力以及观众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媒体的监督职责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的趋势。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事务。

它关乎社会稳定,关系民生情感,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及时准确地预测、研判和管理网络舆情,保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网络舆情分析现状1. 网络舆情来源广泛目前,网络舆情来源非常广泛。

它涵盖了各类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视频等等。

2. 网络舆情内容多样网络舆情的内容丰富多样,从政治、经济、社会到文化各个方面。

涵盖了各种事件、问题和个人经历的共同体验。

3. 分析网络舆情必须非常精准由于网络舆情信息来源多样,内容繁杂,并不时涌现,因此需要一个更加精准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三、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的重要性1. 可以提供实时信息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信息,帮助领导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反应和情况。

2. 有助于危机处理网络舆情中不乏一些不利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置,就会对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危机事件的发生。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危机事件,帮助领导采取有效措施。

3. 有助于有效打击恶意行为网络世界中存在着各种恶意行为,例如网络暴力、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等等,这些行为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威胁社会安定。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恶意行为,帮助领导采取措施进行打击。

四、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的应用价值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许多应用价值,包括:1. 洞察社会情绪和民意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洞察社会情绪和民意。

政府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此推出有力措施,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商品。

2. 加强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公共关系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更好地发现公众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疑虑和不满,并针对性地加强舆论引导。

3. 防范网络安全风险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及时发现一些网络安全风险,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预防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使得舆情的散播速度大大提升。

二、传播渠道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非常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网站、论坛和博客等,还有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新兴社交媒体平台。

这些平台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方便的传播渠道,使得舆情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三、用户参与度高: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参与度高。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评论和分享新闻资讯。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使得舆情的形成和演变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也使得舆情的发展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四、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时代下,虚假信息泛滥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许多人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来达到某种目的,从而引发了大量的谣言和不实言论。

虚假信息的泛滥给网络舆情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舆情监测技术的发展: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发展,舆情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舆情监测和分析更加准确和高效。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应对舆情的手段。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用户参与度高、虚假信息泛滥和舆情监测技术的发展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演变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也给政府、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我们要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加强监测和分析,及时应对和引导舆情发展。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

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之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任何一条新闻、事件或者言论都可能在瞬间被传播到全球范围内,而且有时候甚至会经过无数的加工和改编。

这种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对于舆情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原因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是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获取,这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社交媒体的盛行也让传播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网民,都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信息并引发舆论的关注。

影响分析: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对于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方面,信息传播速度快使得舆情的爆发和扩散更加迅速,从而对相关事件或者人物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舆情的传播速度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更难以确认,容易造成信息的虚假传播和舆情的不良影响。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是新时代网络舆情的一个新特征,对于社会舆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舆情引发的社会影响日渐深远新时代网络舆情呈现的新特征还在于舆情引发的社会影响日渐深远。

与传统的舆情相比,新时代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形式的传播,能够更迅速、更广泛地引发社会关注,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一条微博的转发,还是一篇文章的发布,都可能在瞬间引发社会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并对相关事件或者人物产生重大的影响。

原因分析: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是导致舆情引发社会影响日益深远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而新媒体的兴起又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多样的平台。

这使得网络舆情能够更加迅速地引发社会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从而对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影响分析:舆情引发的社会影响日益深远,对社会的影响也呈现出更加广泛和深刻的特点。

一方面,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形式的传播,能够更加广泛地影响社会的舆论和情绪,甚至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分析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网络舆情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舆情传播,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网络媒体来发起、传递、扩散和引导舆情话题的过程。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有哪些呢?一、速度更快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

任何一条消息都可以在瞬间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

因此,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也会迅速而快速地扩散,导致舆情产生的时间更短。

二、范围更广网络舆情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和传递。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范围更广,其影响力和震动力也更大。

三、受众更广泛在新媒体时代下,因为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更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媒介来获取信息,因此受众更广泛。

同时,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舆情获取信息,因此影响面也更广。

四、反应更灵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快地反应和互动。

当出现一起重大事件或者发生一次舆情事件时,很多人都会迅速发表看法和评论。

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反应速度更快,反应也更为灵敏。

五、态度更多样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非常多样化,包括各种类型,而任何一个网络舆情事件都会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接收,从而导致信息的传递出现多种态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络舆情往往会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和态度。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非常明显,包括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受众更广泛、反应更灵敏、态度更多样。

这些特点也说明了,我们需要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传播,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和引导,确保其良性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特点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论文摘要:以北大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日益成为舆论焦点、负面舆论大大增多、校园舆情更加复杂等舆论环境的变化趋势,针对高校如何应对舆论环境变化、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提出了对策:高校要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需从加强自身建设和搞好对外宣传两方面来塑造自身形象;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发挥校园媒体优势,掌握舆论主动权,努力提供校园舆论发展的“参考系”;客观审视来自外界的负面舆论,积极回应舆论环境并与其良性互动;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

论文关键词:高校;舆论;舆论环境;校园舆情一、高校舆论环境的含义舆论学研究表明,舆论是社会和时势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

关于舆论的界定,学术界曾提出过很多不同的观点,参考国内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力丹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非理性成分”,笔者认为高校舆论的含义即是人们对高校或高等教育某方面问题相对一致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合,对高校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所谓舆论环境,是指在大致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众多具体舆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2]。

现实的舆论环境是历史的环境舆论的继承和延伸,同时不断影响着各种原有舆论的消失和新舆论的产生[1]46,同时也调适不同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间的相互关系。

舆论环境是由舆论主体和舆论客体组成的。

对于高校舆论环境而言,舆论客体(舆论对象)为高校或者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事件,舆论主体则是社会公众。

高校舆论主体又可以细分为高校内部的师生员工和高校外部的其他社会公众,由此形成两种高校舆论环境:即高校内部舆论环境(校园舆论环境)和高校外部舆论环境(社会舆论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分析研判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分析研判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分析研判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舆情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对这些舆情进行准确的分析研判,对于及时了解公众的关切和需求、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的特点1、敏感性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任何与之相关的负面信息都容易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担忧,从而迅速成为舆情热点。

2、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舆情来源广泛,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专家观点、公众投诉等,表现形式多样,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复杂性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舆情观点纷繁复杂,难以统一。

4、易发性一些突发事件,如环境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容易引发大规模的舆情,且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的主要来源1、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它们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报道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往往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网络媒体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博客等,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3、政府部门发布政府部门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政策法规、环保行动等信息,也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形成舆情。

4、环保组织和专家环保组织和专家的研究成果、观点和建议,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舆情走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舆情的影响1、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积极的舆情能够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政府加大环保投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环境。

而负面舆情则可能给政府带来压力,促使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回应公众关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舆论环境变化的新特点分析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意愿越来越明显,新闻事业本身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些都都社会舆论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此,文章进行了传播方式、受众状况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文化领域变化,最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下舆论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舆论环境;传播速度;受众;舆论
一、传播方式的变化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

1.传播主体多样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个人和社会组织掌握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多,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传统媒体不再是新闻发布的唯一渠道,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利用交互性更强的互联网和手机,通过帖文、博客、播客、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信息、形成舆论甚至进行动员组织。

2.传播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显现出极强的群众传播特点。

随着即时通讯、手机短信、博客、播客等快速发展,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

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具有”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逐步形成网状、立体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显现出极强的群际传播特点和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深刻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模
式。

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3.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广泛。

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技术使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超越地域甚至国界。

二、受众状况的变化
受众是指报刊的读者和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等,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受众的思想观念、信息接受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1.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日趋强烈。

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

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加强,国家对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不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不断更新,这些因素为公民参与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社会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会人”。

一些新的社会群体不断出现,一些困难群体,包括城市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等,生活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不可避免地对人
们的思想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加剧了国内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和多变。

3.通过舆论表达利益诉求的意识增强。

大众传媒是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媒表达观点和利益诉求的现象日趋普遍。

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文化领域变化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成人、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必然进一步多样化,思想文化领域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趋势。

1.信息极大丰富,总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生产始终处于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之中,当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也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世界各国加大信息社会建设力度,信息总量急剧增加。

根据现在的推算,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倍增时间仅仅需要18个月至5年时间。

2.社会更加民主开放,透明度不断增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人民群众对重大事务知晓、监督的权利。

3.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
响力明显提高,国际社会越来越聚集中国,外国媒体对我国报道持续增加,来华采访报道的境外记者数量越来越多。

在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相当内容往往会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四、当前形势下舆论的主要特点
从舆论载体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舆论场,即口头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媒体舆论场。

这三个舆论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现代舆论的许多新特点。

1.舆论热点形成加速。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的方便和快捷,舆论形成速度越来越快,舆论热点往往呈现出集中瞬间爆发的形态。

2.舆论热点多而频出。

舆论热点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或特定地域范围内,社会成员就同一事件的集中的观点表达。

过去,由于信息传播的种种局限,舆论热点形成慢,比较少。

现在舆论热点形成快,过去可能是区域性的热点,现在可能会引起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舆论热点多而频发。

3.舆论形成和关注范围更加广泛。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有一定的覆盖范围,比较集中于一定的区域,而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信息传播远远超出区域性的范围,它们互联互通,成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兴传播渠道。

一方面,各种网站第一时间汇集国内外媒体的报道,所谓天下的大事、小事“一网打尽”,传播速度以秒计算;另一方面,网络提供的发布信息、发表意见的平台十分丰富,跟帖、论坛、博客、播客、微博等使各种意见都能反映出
来。

(作者简介:李红昌(1977-),男,汉族,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新闻记者站,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及新闻稿件撰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