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两则》精品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PPT或黑板。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2)准备课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

(3)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适时讲解和示范。

3. 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内容,分析寓言的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寓言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3. 家庭作业:和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讨论寓意和做人的道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背诵情况。

3. 寓言故事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和做人体会的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寓言两则》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寓言两则》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

3.出示课题:揠苗助长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生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逐段出示词语,指生朗读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喘气、一大截……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

3.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体会“焦急”学写“焦”字。

4.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四、书写指导1.(出示: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2.要注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学生尝试解释成语的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寓言两则》。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复述和解释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寓言两则》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

2. 互动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寓言两则》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

3.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 课堂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合作学习。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并准备进行分享。

(2)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寓言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寓言故事,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实现生活与学科的紧密结合。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年级下语文2《寓言两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2)

二年级下语文2《寓言两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2)

二年级下语文2《寓言两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二年级下语文第二课《寓言两则》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本课旨在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寓言的含义、特点以及寓言故事的技巧与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特点;–学习认读生字词;–掌握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提示词汇,推测寓意;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欲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品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说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寓言故事,展开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讨论,并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两则寓言故事。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两则寓言故事,并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3. 导入知识点(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讲解寓言故事、明喻、隐喻、比喻、对偶等词汇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 操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根据两则寓言故事中的提示词汇,推测寓意,并将自己的猜测写在作业本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5. 情感教育(15分钟)讨论并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品德情操。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将自己对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写在作业本上,要求明确准确,自由发挥,悟出人生哲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体验寓言的深邃性;•鼓励学生尝试从自身生活中的经验中,找到相应寓言故事传达出来的智慧或哲理。

五、课后反思通过这次上课,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一个寓言故事的隐喻,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能够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挑选两则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

(2)准备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实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则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概括出两则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例分析(1)教师提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根据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2. 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写下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2. 学生概括寓言故事主题和寓意的能力。

3. 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三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课设计三篇篇一教课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需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此中的一则。

教课要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课时间: 3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课要点、难点:指引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领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质,谈一谈感想。

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准备:投影教课过程:一、讲话激趣揭露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何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色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望、包括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4.今日我们学习《背道而驰》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谈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掉。

牢:关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好地谈谈“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何丢羊 ?为何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由吗?三、初读课文,认识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指引评论。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何丢?4、小结:可见念书前我们的猜想是完好正确的,念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 1—4 节,思虑: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何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_模板

《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_模板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
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登()()()
印()()()
盈()()()
跃()()()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3学生自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4指名反馈:发言时应做好什么准备,才不会忘了要说什么?
二、畅所欲言
1教师出示实物帽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人们经常用它来干什么?
2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呢?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
三、初显身手
1出示文中的迷语,读一读。
2学生猜一猜,然后反馈。
3鼓励学生把收集的词语拿到班里老考考同学。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关于《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关于《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关于《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剖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学会将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寓言两则》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寓言两则》。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剖析寓言故事的主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2)讲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尝试编写类似的寓言故事,锻炼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寓言两则》中的生字词。

2. 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寓言阅读的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寓言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的特点,积累“聚精会神”“下功夫练眼力”“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等生动语言,学习分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4.认识“妻、虱”两个字,会写“昌、妻、刺”三个字,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寓言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红、蓝两支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以每一则寓言都会给我们以启迪这一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预测本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探究性阅读。

(二)初读课文,分享启示1.学生默读课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阅读启示。

预设:学生通过初读可能会感受到“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成功”“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学习中不能骄傲自满”等启示。

3.教师伺机引导学生争论,这则寓言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今天阅读的这则寓言与以往不同,它会带给我们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三)再读课文,探寻寓言的多重寓意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批注。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相机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经验。

教师引导预测(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这样的语言,发现“要想成功得有名师指导”这一启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优质教案(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优质教案(2课时)

12 寓言二则【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

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课前解析】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寓意深刻,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的好文本。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用词准确生动故事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

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

“转来转去”“巴望”“天天”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寓言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之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出示课件3)寓言有什么特点呢?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关于《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关于《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关于《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体会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韩非子》的《喻老》。

2.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读寓言:学生自主阅读两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 分享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四、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改写或创作。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以及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效果: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问题的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庄子》《韩非子》等经典著作。

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寓言两则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寓意。

2.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 学会珍惜时间,勇于面对困难,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寓意。

2.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难点:1. 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出本课两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两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 讲述故事学生讲述两则寓言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则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思想。

5. 寓意归纳学生合作探讨,归纳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联系实际教师鼓励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编写一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寓言故事中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则寓言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寓言故事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4.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两则寓言故事为例,分析寓言故事的写作技巧和寓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 》(优秀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 》(优秀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优秀5篇)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

寓言两则教案公开课

寓言两则教案公开课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使学生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和《守株待兔》。

2.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讨论寓言故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寓言故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启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寓言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次公开课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和《守株待兔》。

3. 讲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寓意为主的故事,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传递道理。

4. 分析《狐假虎威》故事:讲解故事背景,阐述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传达的道理。

5. 分析《守株待兔》故事:讲解故事背景,阐述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传达的道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启示,分享各自的观点。

7. 总结:对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寓言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寓言故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评估学生对寓言定义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故事中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两则寓言故事。

能够解释寓言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分析《寓言两则》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其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分析寓言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寓言的表达方式。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寓言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解释。

3.2 教学难点寓言中的深层含义和道德教育意义的理解。

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5.2 讲解与讨论讲解两则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寓言中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5.3 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进行创作。

5.4 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评估学生对寓言中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2 评估方法通过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介绍寓言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讲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

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寓言故事和寓意。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提供《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

设计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通过讲解寓言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分析: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寓言进行思考。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步骤设计第一步:引入寓言的概念,讲解寓言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步:讲解《刻舟求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第三步:讲解《掩耳盗铃》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第四步:分析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估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寓言两则》精品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精品教学设计

《寓言两那么》精品教学设计这篇课文,是用两那么生动有趣的寓言,提醒出深入的道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那么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

还可以让学生还知道哪些寓言。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可以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那么寓言。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体会两那么寓言的寓意。

相关教学课件。

2课时。

亡羊补牢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

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入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那么寓言。

两那么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

(板书)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的意思是关家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丧失以后修补羊圈。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和联络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考虑,这那么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1、读音方面:“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字形方面:“叼”:左右构造,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构造,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构造,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3、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懊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1、出示课件,考虑:《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学习寓言借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因小失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及寓意。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二)标出自然段。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五)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

(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六)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

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

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七)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八)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一)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三)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四)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

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

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

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五)总结归纳:
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六)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七)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
第二课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

(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题目着手,质疑问难,引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让他们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省时高效。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1)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1)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2)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A.指导读准生字:弱
B.指导书写生字。

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准确地把握“毫不示弱”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目标要求,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

]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

]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一)齐读课文。

(二)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

](三)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四)老师这有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

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寓言的特点,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给学生推荐课外的阅读篇目,让他们的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做有智慧的人。

同时,揭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简洁实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