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人口与环境 第18讲 人口迁移、地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第六单元(第一讲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 D )
2000—2010 年人口年 国家 均增长率 (%) 中国 印度 法国 美国 0.6 1.4 0.7 0.9
2009年人 口密度 (人/平方 千米) 143 389 118 34
2010年 0~14岁 人口比重 (%) 19.5 30.6 18.4 20.1
2009年出 生时预期 寿命(岁)
男 性 72 63 78 76 女 性 75 66 85 81
A.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 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 国相等 C.2010 年中国 0~14 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 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典型国家
少数发展中 多为发展中 发展中国家 国家的一些 发达国家, 国家,如巴 个别地区 地区,如尼 如德国 基斯坦 日利亚
图示
2.人口四种增长模式的转化及原因 即由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转化,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目前无论是 发达国家内部还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受到多种因 素(如: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 的转变, 并不具有同步性, 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 但总的来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应顺应社会生产力 水平的发展。
2.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旧中国几千年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 增长不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迅速;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过 去的 30 年中少出生了几亿人口,使“世界 70 亿人口 日”的到来时间推延了近 4 年,但因人口基数大,每 年净增加的人口 600 万左右,仍然较多。 3.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1)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低,人口增长 缓慢,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如:德国、希 腊和乌克兰等国出现人口负增长,日本、波兰和俄罗 斯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原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人口与环境 第17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17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特点,并提出解决的措施2.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表示历史上人口增长的坐标图中,人口数量变化表现为一条“①________”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②________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和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其中③________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图1711.图中,a代表出生率,b代表④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A代表⑤______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代表⑥__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C代表⑦______________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⑧________型向现代型过渡。
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1)含义:“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反映了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⑨__________。
产生的原因a.世界人口⑩________,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c.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及后果土地资源a.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⑪________b.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矿产资源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⑫________,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水资源淡水资源需求量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森林,导致⑬__________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利用要求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⑭_______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3.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概念: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⑮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特点:临界性、⑯和警戒性(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⑰________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返回导航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 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 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 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返回导航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特点 突难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 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B ) (D) (C)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 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比户籍人口 快,故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 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 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影响,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有较大的 差异。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与环境第18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听课手册湘教
第18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一、人口迁移1.人口变动的两个因素: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①____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②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a.按空间范围,分为国际迁移和③______。
b.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为由④________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a.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⑤________的地区。
b.环境恶化、⑥________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a.地域间的⑦____________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越频繁。
b.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c.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⑧__________的发展。
(3)政治因素⎩⎪⎨⎪⎧政策因素:其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⑨战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⑩家庭婚姻⑪不同,种族、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二、地域文化与人口1.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初婚年龄大小,影响人口⑫⑬关系是否稳定,影响人口出生率(2)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2.中国文化与人口(1)生育⎩⎪⎨⎪⎧从早婚早育到⑭从多育多子到⑮(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⑯________”。
(3)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⑰________”。
探究点一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核心突破影响因素表现自然因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其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阿伯丁、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兴起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也会迫使人口迁移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交通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的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政策政策尤其是关于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组织移民定居边疆进行边疆建设、20世纪60—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年轻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口、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图181核心突破命题点一人口迁移的实际应用1.[2015·北京卷]图182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一页,共5页。
浮想(fúxiǎng)联篇
1. 注意掌握影响人口自然变化的直接原因(三率的变化)及深层 次原因(生产力水平);掌握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能 够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总结相应人口特征和发展趋势,并 掌握常见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
2. 重点在于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深刻理解经济因素是 其主要因素,但是特定(tèdìng)环境下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目前人口流动情 况,并能够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页,共5页。
3. 复习中征进行分析
第二页,共5页。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yīn sù)的判读 流程
解题思维
第三页,共5页。
第四页,共5页。
思维建模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很多考生对人口迁移和人口流 动的区别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区分人口迁移 和人口流动;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 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那些(nàxiē)居住 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 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在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时, 也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 返、外出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 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不相 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人口与环境(共110张ppt)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22-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人口问题 深化整合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 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发达国家
问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题 严重
考点一
-4-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二、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
成。
2.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 长模式
特
点
人口 增长 速度
所处 历史 阶段
原 因
人口问 题及影 响
典型 代表
“高— 高— 低”模 式
高出生 率、高死 亡率、低 自然增 长率
缓慢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考点一
-16-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典例❶(2017 海南卷,1~2)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
人口问题 及影响
人口增长 过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影 响:①教 育、就业 问题突 出;②人 民生活贫 困化等
典型 代表
亚非 拉 地区 大多 数发 展中 国 家
考点一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人口增 长模式
特点
人口 增长 速度
所处 历史 阶段
“低— 低— 低”模 式(“低 —低— 低”型)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第六章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01采集渔猎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02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03征服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03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04自净能力,形成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01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3.原则:公平性原则、□04持续性原则、□05共同性原则。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基数、□01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指出其可能原因。
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
2.剁手一时爽,地球垃圾场。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后,全国快递业务总量超过了15亿件。
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
说明“双十一”使电子商务不再环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提示:主要原因:快递业务增加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
措施:推广使用电动、乙醇等新能源车辆;使用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商家和买家的)环保意识。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陆上生产生活排放,海上生产和海洋交通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渍)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碱(渍)化续表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3.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接受污染转移,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能力差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废弃物排放量大,重视环境保护(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人口的迁移2018·全国Ⅰ卷,4~52018·海南卷,102017·江苏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018·海南卷,10~112017·江苏卷,142017·天津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判定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2.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3.中国的人口迁移(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人口的变化 第14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 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14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学生用书P110](2016·天津市十二区县联考)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
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时期出生率由大到小的演变顺序即可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
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通过提高或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③正确。
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 1.D 2.B(2016·常德市一模)总和生育率,有时也简称生育率,是指一个人口群体的各年龄段妇女生育率的总和。
它反映的是一名妇女在每年都按照该年龄段现有生育率生育的假设下,在育龄期间生育的子女总数。
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
读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以下关于①~④各时段总和生育率变化与相应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大幅下降—自然灾害②—猛烈反弹—经济恢复,生活及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③—低位徘徊—计划生育与抚养孩子成本下降④—逐渐下降—“单独”二孩政策实施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4.图中反映的人口现状对我国的影响是( )A.能使我国充分享受人口红利B.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挑战C.对中小学教育造成巨大压力D.不利于传统水稻种植业区农产品商品率提高解析:第3题,读图,①时段总和生育率大幅下降,主要是受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①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
考纲展示名师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以人口统计图的方式,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2.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和地区差异3.以热点地区、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4.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影响因素5.掌握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特点6.结合民工流动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差异(1)时间差异①10万年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呈________的趋势;②______________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________。
②表现⎩⎪⎨⎪⎧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灵犀一点:(1)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2)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模式类型 类型Ⅰ 类型Ⅱ 类型Ⅲ名称 ①________ 传统型 ②________特点 高高低 ③________ 低低低转变过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的 影响因素④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人口政策等 2(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________。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______________的转变。
特别提示:(1)一般把2%作为高出生率与低出生率的界线,把1%作为高自然增长率与低自然增长率的界线。
(2)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主要区别在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人口与城市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教学案-人教版高
第六章人口与城市[课程目标]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对应学生用书p831.决定因素:人口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和__自然增长率__。
2.类型3.地区差异(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__现代人口增长__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__“高—低—高”模式__。
4.我国人口增长状况(1)增长模式:正逐步由__“高—低—高”__型向__“三低”__型过渡。
(2)地区差异:a.城市:已基本实现__“三低”__型人口增长模式。
b.农村:处于转变阶段。
对应学生用书p831.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2.人口四种增长模式的转化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转化,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内部还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某某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
但总的来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应顺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原始社会时期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工业化初期属于过渡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过渡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十八)第18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一、选择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1~2题。
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2.新疆2000—2010年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大量学生前来上学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图K181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3~4题。
3.图K18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4.下列对当前人口迁移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据此完成5~7题。
5.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6.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 )A.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7.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图K182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图K182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市近年来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2009—2015年,该市人口( )A.2012年以前,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B.2012年以前,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2012年以后,总人口数量有所减少D.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有关9.推断2009—2015年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B.城市面积缩小C.经济水平持续下降D.生态环境恶化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图K183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据此完成10~11题。
10.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生育率提高B.就业率提高C.净迁出率下降D.人口容量下降11.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人口迁入的目的分别是( ) A.经济矿产开发B.环境生态保护C.政策国土开发D.军事加强国防澳大利亚人口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2015年澳大利亚人口突破2400万的大关。
读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状况图(图K184),完成12~13题。
图K18412.关于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大致吻合B.该时段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大致吻合C.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D.2011年9月国际移民人口增长数量为本土人口增长的2倍13.该国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为( )①技术移民②劳务输入③战争难民④宗教移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
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尤以山东人最多。
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闭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17世纪至20世纪初“闯关东”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图K185)。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大量关外的农民来关东开荒种地产生哪些环境问题?(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以来不断下降,已从1950年的1.5%下降到1980年的0.7%,但在发达国家中仍属于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
美国目前实行自由生育与国内人口自由迁移政策。
材料二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图K186)。
图K186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图K187)。
图K187(1)美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加以分析。
(2)中国和美国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现代型,影响两国自然增长的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3)简述人口在国内的自由迁移对美国发展的积极影响。
课时作业(十八)1.A 2.B [解析]第1题,2010年,新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99‰-5.43‰=10.56‰。
根据新疆2010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新疆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农牧民迁往城市有关。
2000年新疆农业人口为1846×(1-33.8%)≈1222(万),2010年为2181×(1-39.9%)≈1309(万)。
第2题,2000—2010年,新疆人口合理容量变化不会很大,A项错误;C项不符合实际,错误;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十年来新疆人口死亡率略有上升,D项错误。
新疆常住人口增多,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造成的。
3.A 4.D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①④常住人口总数大于户籍人口总数,说明①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大,①④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②③户籍人口总数大于常住人口总数,说明②③两省级行政区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从图中还可以看出,①②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大于③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粤,②为豫,③为黔,④为沪。
第4题,河北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因此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安徽离京津地区较远,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等地;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因此人口流向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不大;广西邻近广东,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5.B 6.C 7.C [解析]第5题,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是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们难以生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
三江源地区牧民迁入城镇是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生态移民。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是大型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人口迁移;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是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
第6题,三峡移民东迁沿海某地,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原有的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增加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是直接目的。
A、B、C三项均不属于“深远意义”。
“杂居”安置方式可以促进库区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推动地域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迁入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杂居”安置方式不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第7题,三江源属高原、高山气候,居民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近距离安置充分考虑到移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①正确。
近距离居民的风俗习惯有较大的相似性,可以加快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加强移民的归属感,减少矛盾冲突,③正确。
移民已迁出原来的居住地,不需要考虑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交通的便捷性;牧民迁入城镇后主要从事工商业,不再继续维持原来的放牧生产方式。
8.B 9.A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2012年以前,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
2012年以后,虽人口变化率下降但仍在0以上,人口总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无关。
第9题,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低,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影响。
该市迁入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10.B 11.C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下降幅度大,净迁出率上升;就业人口下降幅度小于总人口下降幅度,就业率提高。
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生育率的高低,人口容量随经济发展会有一定提高。
第11题,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口在政策引导下迁往远东地区开发国土资源,其主导的影响因素是政策,人口迁入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国土。
12.B 13.A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该时段澳大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净海外移民的人数变化幅度大,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大致吻合。
目前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2011年9月澳大利亚国际移民人口增加数量约为澳大利亚本土人口增长的1.5倍。
第13题,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人口迁入国,迁入人口主要是具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移民。
14.(1)“闯关东”的主要原因:华北人多地少,自然灾害多;东北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劳动力不足。
“雁南飞”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超过东北地区。
(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的压力。
[解析]第(1)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原因。
华北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自然灾害频繁;东北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新中国成立前华北地区的贫苦农民就有向东北迁移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区、市)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多,由此导致了人口迁移方向的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