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形象内涵

合集下载

《荷马史诗》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荷马史诗》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它包括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神话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往往与古希腊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如
阿基琉斯、赫克托尔等。

这些人物形象既具有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又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2. 英雄主义:荷马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们勇
敢、坚强、忠诚,为了荣誉、信仰和理想而奋斗。

如阿基琉斯在战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战斗力,赫克托尔则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直至献出生命。

3. 人性冲突: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复杂的人性冲突。

他们既有
高尚的品质,又有人性的弱点。

如阿基琉斯在战争中表现出英勇的一面,但同时也是一个易怒、任性的个体,这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4. 历史价值: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现了
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社会制度等。

这些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希腊历史的珍贵资料。

5. 艺术价值:荷马史诗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严谨的结构展现了古
希腊文学的艺术魅力。

史诗中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后世文学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又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冲突。

这些人物形象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研究资料。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小说作品深深地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心理内涵更是深刻而复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探究其心理内涵。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

他们不仅有着独特的外观特征,更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狂人这个角色就具有极度的心理焦虑和恐慌,这种焦虑和恐慌一方面源自于社会的无情压迫,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狂人自身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

狂人通过书写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转化为文字,从而找到了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

他们不仅是鲁迅对于社会现象的揭露,更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在《阿Q正传》中,阿Q这个角色就体现出了鲁迅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自我欺骗、盲目自大的社会心态的批判。

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欺骗,鲁迅通过这个角色揭示了当时中国人民对于自身处境的盲目乐观,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逃避和忽视。

再次,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他们不仅是鲁迅对于社会和人的抽象化表达,更是对于社会和人的深刻反思。

在《祝福》中,祥林嫂这个角色就象征着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被压迫、被蹂躏的女性形象。

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更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压迫的深刻反思。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强烈的象征意义。

他们的心理内涵深刻而复杂,揭示了当时社会和人性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深入分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社会和人性的契机。

在鲁迅的小说中,病态心理人物群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人物通过鲁迅独特的笔触,展现出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阴暗面。

本文将以鲁迅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病态心理人物群像进行分析。

阿Q是鲁迅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赏析形象内涵)1课件 大纲人教版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赏析形象内涵)1课件 大纲人教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两项是(5分 ) 两项是 分)( A.文章开头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风沙 .文章开头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短、 点明了北国春天的特点。 大,点明了北国春天的特点。 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 .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 样的体会” 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 .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 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 .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 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 .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 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 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
②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 伴依然和这间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 伴依然和这间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 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 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 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 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 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 我拼尽全力, 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 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 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 晚到水塘里挖沙, 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 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 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 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 语言, 意……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环境的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

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

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

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

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

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

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

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

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

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

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

散文第5节赏析形象内涵

散文第5节赏析形象内涵

也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但最重要的是在阅读
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尤其
是情感内涵。具体如何做呢?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对
作品内涵的挖掘分析,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性格
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人、事、物态
度的分析。具体说来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
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颂或批评,或
01
秋天又来了,白云悠悠地飘上高空。玉米在凉风的吹拂中一天天变黄。阳光把劳作的父亲的身影印在田野上,他的腰背好像有点弯曲了。父
02
亲开始老了吗?应该不会吧。生命并不是用老与不老来形容的,也不是用长短来计量的,在一切的度量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秘密的尺子。 秋草连天。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玉米像一个庞大的军阵,从脚边一直延伸到无限的远方。它们在父亲的陪伴下,一茬茬地收获,又一茬茬地生长。父亲的玉米没有老,父亲也不会老。
现。实际上,是土地选择了庄稼,是庄稼选择了
耕种者,而耕种者不得不面对别无选择的命运。
不管风从哪里来,吹到哪里去,也不管别人的说法如何,寡言少语的父亲,从来不用言语相对,就像玉米从来不用叶子说话,而是用秋天的“棒子”说话一样。有年大旱,庄稼绝收,第二年出现了大面积饥荒。我们家靠前些年存储的玉米度过了荒年,父亲愁苦的脸上也时常会显出自豪的神色,我们也感觉他要比我们一直认为的父亲要高大得多。
真题体验
(2009·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
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那
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
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
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

举例说明古典小说中的人物魅力的文化内涵

举例说明古典小说中的人物魅力的文化内涵

举例说明古典小说中的人物魅力的文化内涵古典⼩说,作为⽂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仅以其丰富的⼈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吸引着读者,更以其深邃的⽂化内涵和⼈⽂精神感动着世⼈。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每⼀个⼈物都承载着特定的⽂化内涵,他们的事迹和命运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貌和⼈⽂精神。

本⽂将通过具体例⼦,详细阐述古典⼩说中的⼈物魅⼒所蕴含的⽂化内涵。

一、英雄形象与忠孝文化在古典⼩说中,英雄形象往往与忠孝⽂化紧密相连。

他们不仅是武艺⾼强的战⼠,更是忠诚孝顺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的关⽻便是这样⼀个典型例⼦。

他不仅对刘备忠⼼耿耿,即使在曹操的厚待下也始终不忘旧主,这体现了“忠”的品质。

同时,他对兄⻓刘备的孝顺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体现了“孝”的品质。

关⽻的形象因此成为了忠孝⽂化的代表,深受后世敬仰。

二、智者形象与智慧文化智者形象在古典⼩说中同样具有深厚的⽂化内涵。

他们往往以超凡的智慧和谋略,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运筹帷幄、决胜千⾥。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便是智者形象的杰出代表。

他的借东⻛、草船借箭、空城计等事迹,不仅展现了其深不可测的智谋,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化的精髓。

诸葛亮的形象因此成为了智慧与谋略的化⾝,被后世传颂不衰。

三、情感形象与人文精神古典⼩说中的⼈物情感丰富多样,⽆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展现出深厚的⼈⽂精神。

《红楼梦》中的贾宝⽟和林黛⽟便是情感形象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爱情缠绵悱恻、悲欢离合,不仅展现了⼈物内⼼的情感世界,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爱情和⼈⽣的深刻思考。

贾宝⽟和林黛⽟的形象因此成为了⼈⽂精神的象征,触动着⽆数读者的⼼灵。

四、反派形象与社会批判古典⼩说中的反派形象同样具有深厚的⽂化内涵。

他们往往以奸诈狡猾或残忍暴虐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存在往往是对社会某种现象或制度的批判。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便是⼀个典型的复杂反派形象。

他的奸诈多疑和残忍暴虐不仅体现了其个⼈性格的缺陷,更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解读人物形象理解思想内涵

解读人物形象理解思想内涵

他 朴 实 得 像 一 块 石 头 , 一 个 送 给 勤 劳 的 信 客 ,并 以 此 铭 作 为
我 们 身 边 的 社 会 , 我 们 应 该 拥 有 人 一 匹 马 , 一 段 世 界 邮 政 史 上 的 我 们 这 堂 课 的 结 束 语 : 位 不在 高 ,
怎 样 的 品 格 和 道 德 , 这 些 问 题 也 传 奇 。 他 过 滩 涉 水 , 越岭翻 山, 用 诚 信 则 名 ; 业 不在 大 , 仁厚则成 。
的 ,奉 献 者 终 究 会 赢 得 敬 爱 和 怀 路 , 山 的 那 边还 是 山 , 近 邻 尚 得 百 存 。 四 里 齐 称 颂 , 众 口皆 丰碑 。
解 读 人 物 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理 解 思 想 内涵
◎黄华英
《 信 客》是一篇情感色彩 、 人 引 导 学 生 品 读 感 悟 , 让 学 生 在 了 深 对 小 人 物 的 理 解 。 这样 , 就 降 低
也颇 为相似 ,非常贴近 课 文 , 再 物 与 理 解 同 类 人 物 相 结 合 , 把 课 动 的 两 难 选 择 过 程 。 两 难 没 有 结
配上 画面 , 能 给 学 生 更 直 观 的 感 本 知 识 与 现 实 生 活 结 合 , 使 语 文 论 … … 我 喜 欢 归 结 在 某 种 境 界
性认 识 , 非 常 有 利 于 学 生 尽 快 走 学 习 的 外 延 与 生 活 的 外 延 相 互 吻 上 , 以境 界 取 代 结 论 。 ” 而 所 谓 的 进 文 本 。 当然 , 王 顺 友 是 当代 “ 信 合 , 拉 近 文本 与 现 实 生 活 的距 离 , 境界则是 “ 高 出 于 现 实 苦 涩 的 一 客 ” , 与 历 史 上 的 信 客 有 诸 多 不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社 会 与 人 生 , 帮 助 种 精 神 观 照 ” 。《 信客》 中 , 小 信 客

诗词鉴赏之形象

诗词鉴赏之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如何正确欣赏作品的形象内涵

如何正确欣赏作品的形象内涵

如何正确欣赏作品的形象内涵散文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情景中具体的典型。

它既可以是具体人物;也可以是寄托的情感、哲理或者象征某种人物、精神的物象、景象。

欣赏散文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意义。

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关于具体的物,可以是作者所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所写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

作品的内涵,通常是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而作品的内涵,则恰恰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

鉴赏作品的形象,首先应该从语言入手,而鉴赏作品的语言就是分析文学语言对于表达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

分析语言运用的得失,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即如何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是鉴赏作品形象和内涵的重要途径。

文学语言是修辞的结果,因此,文学语言的鉴赏常常结合修辞手法来进行,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一是提供某一角度,以“赏析”字样设问。

例如安徽卷《乡村的风》是这样问的,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的具体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第二种题型是直接以“赏析”的字样设问。

例如浙江卷《泰山之思》是这样设题的: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几个“只有”组成一组排比句,现实和想象构成对比,“压得为向乎抬不动睫毛”属于夸张、叠字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解答此题必须逐一分析每个句子,结合句子的表述特点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作出这样的全面概括: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另外还有一题是这样设计的: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麦克白形象的悲剧内涵探析

麦克白形象的悲剧内涵探析

2014年第20期7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文学研究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富吸引力的形象。

这一形象的成功在于写出了麦克白的两重性格:一方面,他是一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君;另一方面,人们在诅咒他的同时,又深深地同情他的毁灭和道德良心的自我折磨。

麦克白何以具有如此魅力呢?麦克白本是一位英勇的将军、国王的贤臣, 在战争中他一马当先, 奋不顾身, 为国家立下了大功。

麦克白虽然是一个坏人,但却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坏人,他虽然最终成了十恶不赦的暴君,但他又具有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特点:英勇、干练、敏感、雄心勃勃、富有诗人气质。

谈瀛洲,陆谷孙先生认为,麦克白杀害了邓肯,栽赃于他的两个侍从和儿子,篡夺了他的王位,从而犯下了三重罪孽:按当时的道德观念来说,弑君是一种重罪,因为有“君权神授”的迷信,不仅是对人,也是对天犯下的罪孽;作为主人,他背叛了到他家做客的邓肯对他的信任,这是第二重罪孽;邓肯是他的表兄弟,杀害他就是杀害自己的亲属,这是第三重罪孽。

在这之后,麦克白又一错再错:他暗杀了对他具有潜在威胁的班柯,杀死了逃往英格兰的麦克德夫的无辜妇孺。

因此,谈瀛洲,陆谷孙先生认为,“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时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就是如何让这个恶人引起我们的同情”。

麦克白是政治冒险家兼野心家,麦克白的悲剧是野心的悲剧。

麦克白并不完全是恶人,至少在剧本一开始不是。

当他还没上场时,我们就已听到关于他勇猛善战的报告,我们首先知道的是他拥有英勇的品质,而且他是站在正义一边的。

戏在开场时造成的心理定势十分重要;这样,我们才会对麦克白在邪恶之中越陷越深感到痛心。

而麦克白刚得到班柯被他派出的杀手杀死的消息,班柯的鬼魂就出现在他的盛宴上了,并使他万分恐惧、举止失态。

当时人们确实相信厉鬼的存在;但在今天,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毋宁把它看作是良心受折磨的表现。

麦克白并不缺乏和危险的敌人面对面地搏斗的勇气,使麦克白感到震惊的,其实是弑君行为和杀死昔日出生入死的同僚而造成的骇人的道德犯罪感。

《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

《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

《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1.晴雯的艺术形象内涵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收入的上等丫鬟的名字中.晴雯的出身最为下贱.但曹雪芹却偏把她列为第一。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看到的第一首曲子即歌颂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多情公子空牵念。

将她的性格和命运.一曲道出晴雯.原是贾家老仆赖尚家买的小丫头.赖嬷嬷到贾府给贾母请安时.带着晴雯这个小丫头,贾母见晴雯长得“十分伶俐标致”,赖嬷嬷就把她当做礼物孝敬给了贾母.和香菱一样可怜.连家乡父母都不记得.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贾母十分喜爱晴雯,就把她派去服侍宝玉,觉得其他丫头摸样爽利.而针线都不及她,将来只她可以给宝玉使唤。

她美丽纯洁,心灵手巧作者在《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描写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是因为作者用铺垫渲染的手法.从反感晴雯人的嘴中说出,这就使得晴雯的美丽更加突兀。

晴雯早在第五回就轻描淡写地出场了.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睡觉,有四位丫鬟服侍他,其中就有晴雯。

然而第一次描写晴雯的长相,就到了七十四回.是出自最恨的王善保家的El中.她向王夫人进谗言道:“??宝玉房里的晴雯.仗着她生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至于如何标致,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话之后就想起来了.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的”.这个“水蛇腰削肩膀”就是那个时代女子极美的身材.而她的眉眼又是黛玉式的。

由此,晴雯相貌身材之美就不言而喻了在大观园里,晴雯的美是公认的,同为绝色的凤姐就曾经说过“若这些丫头们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同时.晴雯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有着超众的才能和伶俐的个性.这在红楼丫头中是无人能及的。

2 虽烈的反抗意识这是晴雯性格中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也是晴雯遭受残酷迫害的根本(内在)原因。

判词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实质上就是指此而言。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分为主子和奴仆两大类.那么在主子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无疑是宝玉和黛玉.而在奴仆中便不得不推鸳鸯、晴雯和司棋了,其中又以晴雯为最。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内涵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内涵

专题一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内涵撰写:尹超莲组长:张浩审定;【学习目标】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四、赏析小说内涵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小说形象一、导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一)出示近年考题概括人物形象【09安徽】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7分)【10安徽】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5分)【11安徽】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5分)【11广东】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11山东】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二)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三、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学生做练习(附在后面)(二)归纳方法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三)解题思路分四步走: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散文阅读专题突破课件:第五节 评价形象和内涵(安徽专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散文阅读专题突破课件:第五节 评价形象和内涵(安徽专用)

解析:第一问只要抓住语段中“不单 „„而且„„仅仅„„”这三个关联词
就很容易筛选出答案 . 第二问抓住塔与
树、树与鸟和鸟与塔的关系 , 扣住主题 不难分析出铺垫的作用来. 答案:(1)①砖石斑驳;②塔角翘檐破损残 缺;③风铃失声.(2)为后文写塔、树、鸟
和谐共生作铺垫.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
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 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 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 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
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 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 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意象之美.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赏析作品的内涵 赏析作品的内涵,通常指赏析作品中蕴
含的思想内涵、情感内涵.这一考点明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题悟道•细剖高考
考查点一 考题呈现 1.(2011· 高考天津卷· 原文见第四节)本 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 品味作品的形象
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
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 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 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 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

浅析《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内涵马佳骥辽宁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摘要: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是围绕“小羊圈”一地描述各个阶层人民在国家破亡的大背景下的生活。

故事以祁家,钱家,冠家的生活为主线,八年抗战为时间线展开叙述,其中冠家又不失为整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冠家的两类人物形象及这两类形象中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来看特殊时代背景下老舍的文化观。

关键词:冠晓荷;尤桐芳;人物形象;文化内涵《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记述了沦陷区北平各类人物的日常生活,记录了各路人物的前后转变,命运轨迹,描绘了敌占区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讽刺了自欺欺人者的虚伪嘴脸,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侵略者的残酷暴行,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坚贞崇高的民族气节。

“老舍的写法是比较奇特的,他解剖了一个小细胞,一个不上经传的沦陷了的小胡同,透过这个小胡同看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在这个小胡同中,老舍以精致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出神入化的刻画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

冠家是一个“汉奸和爱国者并存”的统一体,当中的冲突与矛盾相比于祁家,钱家更为激烈。

在相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下,冠家这个“统一体”分化出两个极端,即冠晓荷所象征的汉奸形象和尤桐芳所象征的爱国者形象。

他们同属小市民阶级,但他们所走的路,所选择做的事却大相径庭。

本文透过老舍在一个家庭中对两种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老舍的文化观,即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一、生动饱满的两类人物形象冠晓荷,是一个既狡猾又自大的汉奸。

他不以卖国为耻,反以为荣。

他询问钱墨吟先生的去向,大言不惭“为日本人做事”,想要把钱先生拉下水;但同时他又是胆小的,怕事的。

在陷害钱先生,卖人求荣后,又担心受到报复而要人守夜;他口中说“国家民族”,他心中却只知道他自己。

他自己是一切;他三观扭曲,无利不起早,只为金钱名利而活。

“假若出卖国家可以使饭食更好,衣服更漂亮,这个宇宙的主宰——冠晓荷——连眼也不眨巴一下便去出卖国家。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内涵解读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内涵解读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内涵解读■胡天润/长沙市长郡中学摘 要:孙悟空可谓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角色,他既是猴,又是人,同时还是神。

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特点,人表现了其社会性特点,而神则体现出他的传奇性特点。

本文结合《西游记》中对孙悟空形象的描写进行探讨分析,呈现了孙悟空蔑视权威、桀骜不驯、具有战斗精神以及锄强扶弱等内涵和特质,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形象内涵解读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是一个闻名于世的经典人物形象,并且也是受到大多数读者喜爱的角色。

而孙悟空的形象也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要全面了解这一人物形象,就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进行分析与探索,才能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桀骜不驯的形象在孙悟空眼中,自由是高于一切的,不存在所谓礼法、正统等。

因此,孙悟空总体呈现出放纵自由、无拘无束的个性特点。

在《西游记》的前面七回中,孙悟空由石猴变成了美猴王,之后求仙学艺,大闹龙宫和天宫,最后被困于五指山下,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他向往自由的意志。

他在猴群当中,原本也是普通的一员,但当所有猴子都不敢迈进水帘洞时,他却勇敢地闯了进去,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因此成了猴王。

其后他跟着太白金星到达灵霄宝殿,太白金星向玉皇大帝恭敬地跪拜,但孙悟空却站在一旁,拒不行礼。

待到玉帝询问:谁是妖仙?他才回答:老孙便是!这就表现出了孙悟空蔑视权威,桀骜不驯的性格。

另外,他在神佛面前,也毫无畏惧之心。

他大闹龙宫之后,用龙王的兵器武装自己,再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勾销。

当发现自己弼马温的职位是最低级的官位时,他怒从心上起,打出南天门,树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乐得一番逍遥。

即使后来天兵压境,他也从未打算屈服,而是口称“皇帝轮流做”,并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跳了出来,叫嚣着让玉皇大帝让出宝座。

从这些事件都可以看出,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的确有其个性鲜明、桀骜不驯的一面。

[1]二、具有战斗精神的形象孙悟空在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也从来没有害怕和退缩,而是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与充足的热情,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有关狐狸的叙事故事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汗牛充栋,不仅构成了瑰丽奇特的狐狸世界,而且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狐狸形象。

先秦时期“狐”就与传说相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狐狸从图腾到狐妖,再到狐仙,影响了后期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的走向和塑造特征。

到了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笔下的女狐形象,完成了人性与狐性的高度统一,丰富了狐文化的内涵。

在综合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之后,笔者发现,涉及狐或者描写狐的篇目大概占了六分之一,蒲松龄对于狐形象的青睐以及对其寄托的情感显而易见。

虽然现下学界对其研究视角多元化,在作者思想、作品主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但是,专门从文化内涵角度对其研究得并不多。

故笔者试图从《聊斋志异》女狐形象的整理入手,对整理出的四十余篇作品依据情感寓意进行分类研究,并根据女狐形象的分类和特点,从古代民俗文化角度分析其文化内涵,希望能在前人的研究上有所发现。

一、《聊斋志异》及女狐形象的形成《聊斋志异》,明清小说四大传说之一,别称《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含义就是记录在他书房里想象出来的志怪故事。

“聊斋”是他书房的名称,“志”指描写,“义”指奇闻异事。

在这个小说集中,蒲松龄创造了许多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形象,尤其是“狐狸”形象,为我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神奇而又令人感到神秘的色彩。

西汉刘安就曾在他《淮南子・谬称训》中写道:“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

非未尝见狐者,必未常见狸者。

” [I]最开始的时候,“狐”与“狸”是指大自然中的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是古人发现他们两者不管是外观还是生活习惯都非常的相似,于是渐渐地大家都将他们等同看待,于是“狐”和“狸”都指代“狐狸”。

《聊斋志异》深受学术界的关注,在其出版后,学术界大都多次进行校勘、删改、整理再出版。

在当前学界较权威的版本主要有张友鹤先生的《聊斋志异会注会校会评本》[2]、任笃行先生的《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3]以及赵伯陶先生的《聊斋志异详注新评》[4]等,三个版本各有特色,亦各有优缺点。

浅析岳飞诗词中文学形象的内涵

浅析岳飞诗词中文学形象的内涵

作品评析浅析岳飞诗词中文学形象的内涵张 友岳飞是南宋一代的抗金将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20岁从军,战功赫赫,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奇才,民间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

岳飞用兵如神,爱兵如子,在军中和民间都非常有威望,受到后世百姓的尊崇。

他是一代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在他39年的短暂生命中留下的诗文作品不多,距今能够考证的诗词共18首,其中古诗15首,词作3首。

岳飞一生南征北战,戎马倥偬,他的诗词作品也多是在军旅生涯中所作,反映了岳飞的精神面貌和当时的生活状态。

岳飞的诗词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研究宋代诗词和岳飞的精神世界非常重要,也可以为研究岳飞生平及宋代史实提供历史镜鉴。

本文通过对岳飞留存于世的16首诗歌中的文学形象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和概括出岳飞诗词作品中文学形象的特质,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探究其诗词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文化内涵,为世人了解岳飞的诗词作品及其精神内涵提供以文化为依据的参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一)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文学形象是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

所谓文学形象的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含的思想意义。

文学形象的获得是读者通过阅读作者提供的文学语言、联系自身经验的想象从而形成的。

因此,同一个作品的文学形象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受到社会、文化、个人经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二)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

内涵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

所以文化内涵必须具有哲学的视野,才能挖出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汉语言文学中的形象意义与文化内涵分析

汉语言文学中的形象意义与文化内涵分析

汉语言文学中的形象意义与文化内涵分析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形象意义和文化内涵。

形象意义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事物或场景所代表的特定含义和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则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

本文旨在分析汉语言文学中形象意义与文化内涵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形象意义的凝练与象征意义的表达在汉语言文学中,形象意义的凝练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简洁而精确的形容词、名词等词语,作家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黛玉、宝玉等角色的凝练描写,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他们的特点和身份。

而这些形象意义的凝练往往隐含着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黛玉的形象既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又代表了古代女性的柔弱与坚韧,以及社会压迫对女性的束缚。

这种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二、文化内涵的传承与挖掘汉语言文学中的形象意义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传承和挖掘。

通过描绘人物、事物和场景,作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在阅读中得以感受和理解。

例如,在古代诗歌中,描绘自然风光、人物情感和社会风貌都是常见的主题。

这些描写往往以形象的方式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

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意义也对当前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象意义的揭示和探讨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研究和解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进而深化对自身文化认同的理解和体验。

三、形象意义与文化内涵的互动关系形象意义与文化内涵在汉语言文学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形象意义通过富于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传递了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则为形象意义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欣赏作品形象
学习目标:
1.掌握概括形象特征的方法; 2.学会分析作品中形象的作用。
考点研读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品艺 术魅力。” ——《2013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欣赏作品的形象考查的是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等 级为D级。
3
高考回眸
◆ 2013年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 联系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
注意:次要形象对表现主要形象的作用(对比、类比、 衬托)
答题提醒:
◆ 寻找文本描写形象语句要全面,防止要点遗 漏;
◆ 概括形象特点用词要紧扣文本,防止“标签 化”、“概念化”;
◆ 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要有踩点得分意识。
(一)形象特点 【解题步骤】
1.回归文本,圈画描写形象的词句;
2.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
3.整合信息,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注意:概括要紧扣文本,语言要简练准确,要点要 齐全。
(二)形象的作用: 【解题角度】
1.结构方面
2.内容方面(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事物 的象征意义、人物的社会意义)
【常见的命题形式】
◆ 文中刻画的某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 作者描写这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 联系全文,指出这个形象的作用。
真题引路
(一)形象特点:
2013年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 联系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
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2)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 (3)海棠花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真题引路:
(二)形象的作用
10年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 “渔翁”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
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注意:次要形象对表现主要形象的作用(对 比、类比、 衬托)
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 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 ◆ 2007年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 哪些相同的特点 ? ◆ 2010年北京卷《海棠花》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 2010年江西卷《饮一口汨罗江》
“渔翁”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 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 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 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 含有“置之不理”之意。 参考答案: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题步骤】 1.回归文本,圈画描写形象的语句; 2.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 3.整合信息,组织语言,形成答案(要点要齐全) 。
真题引路
(二)形象的作用:
10年北京卷《海棠花》
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题角度】 1.结构方面。 2.内容方面(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事物 的象征意义、人物的社会意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