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10章情绪和情感10.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情绪?2.情绪的中枢机制是什么?3.情绪有哪些理论?4.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有什么关系?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组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
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概念既适用于认为人类,又适用于动物。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3)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情 绪)【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答:(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增强认知活动的效果。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认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有什么意义?答:(1)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是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的意义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对于我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
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3.情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情绪和情感)
第11章情绪和情感11.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的定义(1)心理现象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认识活动的延伸。
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
(2)情绪的概念情绪与认识不同,情绪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
主要指主体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等倾向。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3)情绪的特性客观事件或情境对人的意义可有积极的性质或消极的性质,从而导致情绪与认识不同的第二个特点,即情绪有正性的与负性的或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
凡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情绪,而具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则引起否定性情绪。
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Campos,1990)。
(4)情绪的复杂性情绪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复杂性。
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以及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多种存在形式。
情绪的发生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
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
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
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1)感情感情(affection)是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的统称。
一般包含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
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面。
(2)情绪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
无论在动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
《普通心理学》总结
《普通心理学》总结第一篇:《普通心理学》总结第八章情绪和情感一、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答:(1)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2)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能驱使个体进行某种活动,也能阻止或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即具有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3)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4)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二、简析影响心境的因素答:(1)心境产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生活中的逆境或顺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心境变化的原因。
(2)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关系。
(3)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评述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学说答:这种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有机体变化的知觉,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体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
根据这一理论,情绪的产生必须先有引起知觉的刺激,这种刺激引起个体内脏的活动和骨骼肌的反应,这些生理反应反馈到大脑而产生情绪体验。
评:他的理论引起了一系列的情绪研究,但是得到了许多与他们理论相反的事实。
这些实验证明,情绪不只是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机体变化的知觉,它还受到更高级的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支配。
鉴于首先提出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评述沙赫特一辛格的认知一生理结合情绪理论答:他们认为,个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性解释是构成情绪的主要因素,泛化的生理反应决定情绪体验的强度,而情绪的性质则是由对情境的知觉所决定。
评: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第九章??需要、动机与意志简述动机的功能答:(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0章 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和情感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答:(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的功能①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答:(1)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的意义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对于人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
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3.情绪与情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最新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 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 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 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当人们处在 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其行 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 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 生攻击性行为。
四种最基本情绪(原始情绪)
➢快乐 指主体所需要的或期望的目标实现之后 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按程度可分为:满意 愉快 欢乐 狂喜
➢悲哀 指失去所热爱的对象和所需要的东西,
以及由期盼破灭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按程度可分为:遗憾 、失望 、难过 、悲伤 和极度伤痛
➢愤怒 指由于事物和对象的妨碍和干扰,使主体 的愿望难以实现或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情绪 体验。
虽然,在激情发生的时候,人很难用意志加以控制。但 是,人却可以预先防止激情的发生,使这种情绪达不到 突然爆发的程度。
❖ 3)应激(stress)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 应性反应。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
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有两种表现:
❖消极的、减力的应激:它使人认识中断、不知所措、 肌肉僵直、行为混乱。
心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因素;时令、 自然景物;生理、社会因素
❖ 2)激情(intense emotion)
激情是一种暴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 突、过度的兴奋或抑制所引发的。
情感的作用初中教案
情感的作用初中教案一、情感的定义情感是指人在面对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
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与认知、意志等方面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素质。
二、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1.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情感的引导,学生可以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感恩他人,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团队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塑造健康的人格: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韧、乐观等人格特质。
这些特质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提高心理素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1.创设温馨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关爱、尊重、包容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2.注重情感投入: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得到成长。
3.开展情感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情感教育主题活动,如班会、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感问题,提高情感素养。
4.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情感教育的起点。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5.注重情感教育的实践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情感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情感能力。
总之,情感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901003)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3.总课时:444.总学分:2.5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用专业:师范生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二、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1.教学目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
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五、课外作业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六、课程考核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情感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年轻女老师用生命保护学生 身体断成两截
《每日新闻》女记者铃木玲子今天从成都发回的 报道《四川大地震 -- 女教师付出生命保护幼儿》。 这篇报道描述了在绵竹市的一所幼儿园,当救援人员 扒开废墟,发现一位女教师时,她的姿势是用自己的 背承受着水泥板的重压,身下却护卫着一个幼小的孩 子。孩子活了下来,而这位年仅21岁的女教师却没能 抢救过来。
举托器物,精诚所至,
素举一石者,倍举二石。
教师在上课时,应用情感的动力功 能,鼓动同学用积极的心态来面临学习 的压力。
2.情感的调节功能
指情感对一个人的 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
大量研究表明: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是具有 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对人 的认知过程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 适当的情感指:快乐、兴趣、喜悦之类 的正情绪; 不适当的情感指:恐惧、愤怒、悲哀之 类的负情绪 。
情感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 那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 那便是内心的活动。 —雨果
新时代人民教师必须牢记:
为人师表,使高尚师德成为立身之本; 牢记使命,使爱岗敬业成为自觉追求; 勇于创新,使追求卓越成为核心价值。
学习情感功能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我们作为人民的教师,怎样去 了解我们施教的对象,懂得他们的 情感走向,走进学生的心灵,应用
• 情操:是最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
的内容具有更稳定、更含蓄的特点,不仅与 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而且还与一定 的社会价值观念相结合。
映秀小学老师严蓉救下 了13个学生身亡,其一岁半 女儿震后第四天获救,救下 的小雯欣不停地号哭:“救 爸爸,救妈妈”。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再也 不会回来
地震时周汝兰老师4次 冲进教室救出52名幼儿。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情绪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状态、行为和决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
在普通心理学的第十二章中,我们将探讨情绪和情感的定义、特征、表达形式以及其与认知、生理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感知和体验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
情绪通常指的是较短暂的、针对特定对象或事件的心理反应,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而情感则是更为持久和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包含个体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整体评价和情绪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语调、文字表达等方式展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在认知和生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对同一事件的情绪体验可能因个体的认知差异而有所不同。
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和变化与大脑中相关区域的活动有关,如杏仁核、海马体等脑区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情绪和情感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外,它们还对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情绪和情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促进团队合作。
很多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压力管理、冲突解决等,也与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
在当代社会,情绪智力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主张应该培养个体的情绪智力,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这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研究和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希望本章内容能够对读者对情绪和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知”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学生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如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也只有将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能,培养了能力,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之一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染。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情绪波澜,唤起学生愉悦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并成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协作的活动,包含着情感的交流。
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良好条件,而这种融洽的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与挚爱基础上的,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一个学生如果对教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之中。
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实际入手,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尤其是对待性格内向、孤僻,成绩不佳的所谓“差生”,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优先照顾,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生活在希望之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用“别慌,好好想想”“别急,我相信你一定能答完整”等语言予以鼓励,并及时点拨、诱导,使他们尽可能“跳一跳,摘得到”。
当他们回答正确或者有新的创意时,教师要及时抓住这可贵的“闪光点”给以表扬。
这样,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能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动力,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学好知识奠定基础。
二、“情感”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还是品德的培养,无不同学生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当老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时,学生会以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乐于听从教师的教导。
情 感 在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是人与之间沟通的桥梁。
教师注重积极情感投入,这既是现代主体教育人文关怀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
这种失衡现象违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方面现代教学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而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个性偏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严重。
对此的深刻反思,促使我们把教学改革的视线不再囿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于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广阔视野里。
作为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非智能因素------情感,在教学中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启蒙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启蒙老师,在教学上,除了要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还应具有情感性。
教学的对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的,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知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情感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学的心理上科学依据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
教学正是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促使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方面发展的。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而情感教学心理学,完全是因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而试图创立的一门学科。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感情的交流、沟通、融洽为起点,作为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突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表现欲强烈,渴望得到信任、理解、尊重和肯定,教师只有切实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尊重、信任学生,倾注爱心,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敬佩感和依赖感,师生之间也才能感情融洽,交流通畅,沟通和谐。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2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叫心理活动)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根据下面的话画一个结构图)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喜、怒、哀、惧;心境、应激、激情。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3、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或总学科,主要任务是依据并归纳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结果,阐明心理现象在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者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1、心理学的任务:A确定心理事实B揭示心理规律C揭示心理机制D揭示心理本质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理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B、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理解和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b、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c、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地开展对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节工作d、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879年,冯特(德)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其中情绪和情感是其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情绪和情感作为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普通心理学角度探讨情绪和情感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以及调节方法。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在面对各种事件和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对外界事件的一种反应。
情绪通常是短暂的,较为具体和明显,如快乐、愤怒、恐惧等;而情感则是一种更加持久、深刻的体验,如爱、恨、喜悦等。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在于,情绪更多是暂时的、局部的体验,而情感更多是长期的、全面的感受。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主要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生理性和行为性。
主观性指的是情绪和情感是个体主观体验的反应;客观性指的是情绪和情感具有普遍性,不受个体主观意识的影响;生理性指的是情绪和情感会引起身体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行为性指的是情绪和情感会引起相应的行为表现,如笑、哭、害怕等。
情绪和情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生理、社会文化等。
遗传因素影响个体对情绪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生理因素如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等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等对情绪和情感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情绪和情感的调节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调节认知、情绪训练、运动、艺术等。
调节认知是指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来改变情绪状态;情绪训练是指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积聚的负面情绪;艺术如音乐、绘画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情绪调节方法。
总之,情绪和情感作为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以及调节方法,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自身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情绪和情感有更深入的认识提供一些帮助。
《普通心理学》:情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情感在个体成长中的作⽤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情感教育虽然能够促进学⽣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但真正起作⽤的还是学⽣对⾃我情感的认知和塑造。
特别是在道德感的培养过程中,更多的需要⾃我的警醒和监督。
当这⼀次因为有⼈在旁边,捡到钱包就交了公,下⼀次没⼈看见,还会这样做吗?这个⽉听了学雷锋的事迹报告会,深受感动,回去就找好事做,下个⽉还能坚持吗?我们说,只有当⼀个⼈的⼈⽣观和世界观逐渐成熟,道德感发展到道德理论的体验层次,才能真正地做到⾃重和⾃律。
⽽这⼀切,最终是个⼈修养的结果。
此外,理智感对于学⽣的学习活动,美感对于学⽣的情操陶冶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了解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情绪的主⼈,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更好地⾛过成长的道路。
⼆、不良情绪的⾃我调控⼀个⼈在⽣活和⼯作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感到灰⼼、沮丧、痛苦、愤怒,甚⾄充满怨恨。
到后来,会发现这些不良情绪不但于事⽆补,⽽且影响了学习,耽误了⼯作,严重的造成⾝⼼的疾病。
在产⽣这些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向专家和有经验的⼈寻求帮助,另⼀⽅⾯,⾃⼰掌握⼀些不良情绪的调控⽅法,也可以逐渐提⾼⾃⼰的抗挫折能⼒和适应能⼒。
(1)⾃我排解对于积聚起来的强烈的不良情绪,不能长期积压在⼼⾥,可以采取适当的⽅式加以宣泄。
如到操场上跑步,击打沙袋,或者⼤声喊叫,甚⾄不妨痛哭⼀场,都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另外有些⼈在情绪不佳时,就去看书、看电影,或找⼈下棋,来转移⾃⼰的注意⼒,这也不失为⼀个好办法。
(2)调整认知有很多不良情绪是由于对客观事物和主观⾃我不正确的认知评价引起的,如⼀次考试失败,就认为⾃⼰⼀⽆是处,还觉得周围的⼈都⽤异样的眼光看⾃⼰,结果就痛苦、失望,⾃暴⾃弃。
其实,⼀次失败的原因很多,⾃⼰⾝上的许多优点可能⾃⼰还没发现,周围的⼈可能根本就不在意你的失败。
只要调整视⾓,改变观点,眼前就会⼀⽚光明。
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精)
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 , 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
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 , 同时 , 又随认识的改变而改变。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 , 感情也就不断的发展。
心里学家认为,情感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信息功能,是指人们借助情感进行信息交流和产生相互影响与作用。
情感的这种功能是通过人的表情、动作发挥的。
二是调节功能,即指情感具有支配、维持系统运动方向的作用。
人的情感与智力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智力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 在教学中应该倾注丰富的感情, 以此引起学生情绪的波澜, 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 并成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情绪高昂, 表情和蔼, 言谈亲切,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动手以及开口。
在课堂上, 教师要对学生及时的给予恰当的表扬。
教师尊重学生,师生的感情会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就会更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二、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人的同情心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和他们所接受到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
教师积极的情感,关心爱护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对别人的关怀、同情之心,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同学、集体的热爱, 将对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只要我们能善于运用情感教育, 就能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正确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普通心理学》:情感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情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指在⼈际交往中,⼈们在借助⾔语进⾏交流之外,还通过情感的流露来传递⾃⼰的思想和意图。
情感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在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们之间的思想、愿望、态度、观点,仅靠⾔语⽆法充分表达,有时甚⾄不能⾔传,只能意会,这时表情就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
其中,⾯部表情和体态表情更能突破⼀些距离和场合的限制,发挥独特的沟通作⽤。
⼼理学家阿尔伯特(Alben)在对英语国家⼈们的交往状况进⾏研究后发现,在⽇常⽣活中,55%的信息是靠⾮⾔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靠⾔语传递的。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们⽤情感的表露代替了语⾔的表达,起到此时⽆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具感染⼒。
⼆、⾏为调控功能情感的⾏为调控功能是指情感可以促进或抑制⼈的⾏为。
也就是说,在⾏为的内在动机之外,情感也能调控⼈的⾏为。
⼀般来说,肯定的、良好的情感可以提⾼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活动的顺利进⾏;否定的、不良的情感则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扰活动⽬标的顺利实现。
在当今的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越来越注重“⼈性化”管理,激发职⼯的⼠⽓,这其实也是⼀个情绪调动的问题。
当职⼯情绪⾼昂,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然会努⼒⼯作,争创⼀流,即使困难时期也能和企业同⾈共济,奋发图强;相反,如果职⼯情绪低落,怨声载道,就会⼈浮于事,不思进取,企业也就很难有光明的前景。
在有些时候,看起来是不良情感的悲伤、愤怒等也能激发和促进个体的⾏为。
战争年代的许多⾰命战⼠是怀着亲⼈惨遭杀戮的悲痛和对敌⼈的刻⾻仇恨⾛上战场的;在当今社会中,许多见义勇为者⾯对丑恶的现象,义愤填膺,挺⾝⽽出,唤起社会的正义和良知。
三、⾝⼼保健功能情感的⾝⼼保健功能是指情感对⼀个⼈的⾝⼼健康的维护作⽤。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随着⽣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理上的失衡,有的甚⾄产⽣⼼理障碍,影响到⾝体健康。
在当前⽇益得到认可的关于健康的“⽣理⼀⼼理⼀社会”模式中,认为⼈的健康,应该是⽣理健康、⼼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综合的良性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度只是重视知识的本体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目标就只限定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再加上高考的竞争压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系统的活动,而忽略了教学中情感的调动和情操的陶冶。
前几年,语文课教学在教育界颇受争议,大家都感叹一门颇具美感、充满情趣的学科被弄成一门单纯的工具学科,到最后学生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从教材编制到教学设计,降低甚至忽略了知识中的情感因素应是原因之一。
近两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呼唤,情形已经有了很大好转。
要调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就需要教育者在强调教学中的认知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知识背后的价值准则。
当学生不但认识到知识的含义,而且意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身的意义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如何确定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以及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个复杂的问题。
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有不同的针对性。
卢家楣等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包含在情感教学目标体系之中:
(1)让学生处于愉悦--兴奋、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为认知
活动也为情感的陶冶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
(2)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3)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二、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绪特征和理智感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共同参与的过程。
从心理规律上讲,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但情感过程反过来又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并能对认识过程加以调控。
日常经验也说明: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抑郁,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就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
有人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发现愉快组在操作时间、直接抓取和注视不动这三项指标上都比痛苦组效果好,而且愉快组更倾向于去解决疑难问题。
情感过程对学习这种认识活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
人们一般会认为,松弛的情绪状态会提高学习效率,紧张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学习效率。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么简单,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情绪过于放松,动机水平过低,使得问题解决的效率反而偏低;适度的焦虑和紧张,达到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问题解决的效率也将达到水平;而情绪过于高涨,动机水平过高,带来的反而是较低的学习效
率。
这也提醒我们在教学实际中,既要关注一些学习状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的学生,也要注意那些全身心投入学习、情绪高度紧张的学生,帮助他们及时调整不良的情绪状态,保持一种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状态。
另外,在高级社会性情感中,理智感同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理智感表现为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获得知识和追求成功的乐趣。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并使他们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理智感,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个被动、枯燥、压抑的过程,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提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
这说明师生的情感交流对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也应该是情感交流的主动方。
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展开情感交流。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对父爱的感受和一些遗憾的经历,在引起同学共鸣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感念父母的操劳,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
的爱。
这样一来,自然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为教学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上课之初的互致问候,能给双方带来一种期待;课堂上的提问和表扬,会给学生一份鼓励和认可;善意的批评,换来的是学生的悔悟和感激;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得到的是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平等、信任、愉快的情感联系,使得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也能接受学生的质疑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