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交往空间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邻里交往空间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省邯郸市,056038
关键词:集合住宅;廊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形态
集合住宅广义的集合住宅是指在特定的土地上有规划地集合建造的住宅,包括低层、多层和高层,集合住宅中通廊空间文中以外廊空间为主。
空间形态布局不仅可以决定空间的功能,还可以决定空间的气氛,形态布局的策略对住宅最终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形态布局从总体布局、廊空间的布局、邻里规模与外廊长度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从建筑总体布局而言,采用围合或半围合式布局,可形成归属感较强的住宅形态。
现有住区布局多为点式或行列式布局,在整体布局中考虑街坊式布局,围合出通透的内院空间,形成层层分级的空间形态。
在组团内部形成内向性空间,丰富公共空间的层次划分。
围绕庭院布置住宅,庭院空间四面围合界面,在居民的视线见识下,具有较强归属感。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住宅布局都有围合院落的实例,当代集合住宅也常出现街坊式院落布局,共享组团庭院空间。
但是完全围合的布局会带来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即东西向套型的增多,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如何处理东西向住户的问题。
因此可采取半围合方式,减少东西向套型户数。
1.
全围合式布局:
网龙公司宿舍:3栋方院布局与福建当地民居方形土楼在尺度上相近,也同样作为集体生活性能的载体。
但实质上,与具有防御功能的土楼相比,两者相去甚远。
底层通透自由的架空布局,使外部景观渗透进内院交通核被场地路径贯穿,每一户拥有自己的阳台,所有的房间都向外部开放。
而网龙公司宿舍的外廊空间设计中,外廊空间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定内凹空间,在较长的廊道空间中出
现一定韵律感,打破匀质单一空间,根据周边不同的景观和建筑之间的相对关系,3栋房子各自朝不同的方向退台,为居住者提供一系列共享的屋顶平台。
交通流
线设置在内院,并与所有共享平台相连。
2.
半围合式布局:
位于丹麦奥胡斯的Finderup公园住宅,是一座混合式多功能大楼,共92个
公寓,一层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商业区。
局部东西向住宅首层架空,2层起
南北向住宅横跨在商业楼上,有楼层、走廊、中心花园和围绕着公用庭园而设的
绿植露台。
楼内一个主通道与公寓所有入口相连接,一直延伸到通往外界的大楼梯,通道将多个庭园和室外空间景观相连接。
在住户们自身介入的街道空间,外
廊空间也得到了恰当的处理,街道就自然而谈的成为了社区的一部分。
外廊作为
住宅公共空间的延伸,不再仅仅用于交通,同时能够成为孩子们游戏的空间,这
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外廊空间的感受,这是否能与家庭室内氛围相融合。
调研可知,要保证高质量的邻里交往,便要控制每层邻里规模,可考虑划分
邻里规模,将大规模的邻里划分为小规模组团,形成多层高密度布局。
在丹麦,
多层高密度的组团式住宅小区,成为住宅布局的主要形式。
在《交往与空间》中
所列举的哥本哈根西部加治巴肯住宅区例子,住宅以10—20户为一组,围绕公
共空间布局,这样的布局获得了较为有效的交往成果,保证了住区的活力。
人们
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是有限的,过大的邻里规模反而会使人们
对邻里交往产生逃避心理。
因此控制邻里规模范围,有利于安全感和领域感的产生。
外廊长度与邻里规模控制:迅速增长的经济带给人们更大的独立性,而住户的
亲密联系却越来越少。
由于住宅的商品属性,因此在开发中仍是以商业价值为主。
现行规范面积分摊的计算方法,使得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在设计中将会尽
可能地减小套型面宽,在外廊空间中容纳尽可能多的套型。
一般认为空间越大,它所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多,但需要认识到控制空间适合尺寸的问题。
在我国近代石库门住宅中,同样是为了满足高密度的居住需求,窄开间大进深的居住建筑。
早期上海石库门建筑中,每开间宽约3.6—4.2米,三开间总宽约12米,因为各单元的开间较大,所以一排住房中最多只有5个单元左右,而后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家庭的居住单元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经济能力有限,小结构的家庭单位,石库门的空间结构也由此发生变化。
每排变为有8—10个单元,但实际上,整排住房的长度没有太大变化,仍为40—50米。
这对现有集合住宅中对于外廊空间长度的满意、利于交往的邻里规模区间相吻合,因此在设计中注意控制外廊空间长度与邻里规模的协调性。
在满足每段外廊长40—50米,且邻里规模控制在8—12户之间时,直线型外廊布局在此时便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此可采用折线式布局及围合式布局。
呈环形布局的长外廊形式,在满足防火需位于日本宫城县的七町住宅,各栋之间以连廊连接,连廊沿中部庭院围合布置,满足良好日照通风,考虑到廊下空间的视线干扰,结合玄关形成入口庭院。
总体布局采用小规模组团式布局,每层8户,控制邻里规模,能够确保邻里交往的有效性,连廊视线通达可有效实现视线监视。
最大限度实现住户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邻里间交往行为的发生。
建筑围绕中部庭院退台布置,这种布局使居民在庭院中及外廊的活动能被看见,引发邻里间的交往行为,使邻里间偶遇几率增高。
一层住户并非直接对外廊空间开门,所有住户在入户前都拥有以个半私密的前院,而另一半则因为稍稍凹进的入而获得一个外廊,这样,建筑和街道之间形成了一条柔性边界。
3.1.3内外廊相结合的布局形式:
分析知外廊只有达到一定长度,形成一定规模,居民使用满意度及视线监控作用才高。
同时,珠三角地区炎热多雨,应加宽外廊宽度才能满足遮阴避雨的需求,但外廊宽度一旦增加就会产生冗余空间,同时导致K值降低。
由于现阶段外廊住宅主要套型为中小户型,主要针对人群为新婚夫妇或单身人群或老年人。
对于使用率仍有较高的需求,但老人和孩子对于交往需求较高。
因此,可出现以下变形,在局部楼层或局部出现面积足够的外廊空间。
只要把适当的空间处理手法
结合进我们的设计中,住户乐于把它们的影响范围延伸至公共空间中,甚至对一
个空间略微调整,就足以鼓励人们延伸个人的影响范围。
广州科学城科技人员集合住宅:在保证一定居住密度的同时,注重住宅私密性,
尽可能导入更多交往空间,采用内廊、外廊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内廊空间链接
各个居住单元,在个住宅单体之间的节点处设置公共交往平台。
采用走廊、阳台、跃层等要素自由组合,丰富居住空间体验。
低层住宅以内廊连接4个居住单元,
在每个单元连接处,隔层设置6m高的两层高大挑空空间,叠作为风道的绿化阳台。
阳台作为下面阳台的顶棚,可防晒遮雨,一直栽到最内部的植物和南北方向
通风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周边的温度。
实现了舒适惬意的开敞外廊及平台空间
供相邻住户使用,创造轻松交流的场所。
JÚLIA Tower:
2011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的老年人公寓,住宅共17层高,以内廊空间连
接室内住户空间,楼梯沿建筑外沿设置,楼梯及平台空间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外廊
空间。
住宅内每4到5层被划分一个颜色,每个色块形成一个交往单元。
每个交
往单元内的居民共享一个通高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内设置洗衣房等日常生活所
需服务设施及座椅等休闲设施。
日常生活中老人可聚集在公共空间内休闲活动,
也在充满阳光的外廊空间俯瞰全程风景。
作者简介:孙子颖(2000.1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省邯郸市,056038
通讯设计:王睿笛(通讯录作者)(2002.6)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
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省邯郸市,05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