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
或精确定义为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 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3.什么是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OSI模型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各层使用国际标准化协议。
可理解为当数据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的工作分割成7种不同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是按层次来管理。
这一模型被称作 ISO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因为它是关于如何把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的,所以常简称它为OSI模型。
应用层提供与用户应用有关的功能。
包括网络浏览、电子邮件、不同类文件系统的文件传输、虚拟终端软件、过程作业输入、目录查询和其他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等。
表示层完成某些特定功能。
例如,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而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地传输比特流。
会话层进行高层通信控制,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关系。
会话层允许进行类似运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并提供对某些应用有用的增强服务会话,也可用于远程登录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之间的文件传递。
会话层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会话层允许信息同时双向传输,或只能单向传输。
若属于后者,则类似于“单线铁路”,会话层会记录传输方向。
一种与会话有关的服务是令牌管理(token management)。
运输层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计算机网络各章框架图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信源、信道、信宿、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信号的传输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码元传输速度的单位,1波特表示每秒传送1个码元码元传输率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C max=2f×log2N (其中f表示带宽)香农定理(有噪声): C max = W × log2(1+ S/N)(b/s)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调制编码基带调制:改变波形,调制后仍然是基带信号带通调制:搬移频段,三种方式:调幅、调频、调相模拟数据编码技术:振幅键控、移频键控、移相键控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脉冲编码调制:采样(参考采样定理)、量化和编码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数据报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4.无线传输介质交互方式1.单工2.半双工3.全双工设备:1.转发器2.集线器课本19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功能设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1.检错2.纠错1.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2.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3.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广域网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轮询随机信道令牌传递协议1.ALOHA协议2.CSMA协议3.CSMA/CD协议4.CSMA/CA协议1.频分2.时分3.波分4.码分链路控制1.HDLC2.PPP以太网拓扑无线局域网1.星形2.环形3.总线4.树形IEEE802.11IEEE802.3交换机网桥源选径网桥透明网桥原理算法生成树算法第四章 网络层网络层功能设备路由与转发异构网络互联路由器组成功能拥塞控制IP 地址移动IPIP 组播IPV6IPV4地址协议1.CIDR2.表示法3.三类地址4.NAT1.ARP2.DHCP3.ICMP协议算法动态路由静态路由分层次路由自治系统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域间路由域内路由BGPOSPF RIP移动IP 的通信过程第五章 传输层传输层服务寻址与端口功能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TCPUDP数据报校验流量和拥塞控制可靠传输连接管理快重传和快恢复慢开始和拥塞避免连接:3次释放:4次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 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 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 、SMTP 、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型p2p模型FTPDNS WWW电子邮件1.层次域名空间2.域名服务器3.域名解析过程1.概念2.组成结构3.HTTP协议1.组成结构2.电子邮件格式3.协议(MIME、SMTP、POP3)1.原理2.连接(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全解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路径选择:指通信子网中,源节点和中间节 点为将报文分组传送到目的节点而对后继节 点的选择。 流量控制:对进入通信子网的数据量加以控 制,以防止拥塞现象的出现。 数据的传输与中继 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
2、网络服务 (1)虚电路服务: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以分 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 传送方式。
2、网络互联层 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分组, 它是TCP/IP参考模型中最重要一层,它是通 信的枢纽。 在该层,主要定义了网络互联协议,即IP协 议及数据分组的格式。本层还定义了地址解 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及网 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3、传输层 也被称为主机至主机层,它主要负责端到端 的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通信。 该层使用了两种协议支持数据的传输,它们 是TCP协议和UDP协议。 TCP协议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UDP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的不同功能划分为7层
7 6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
处理网络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5
4 3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2.1.2分层设计
为什么要分层
协议分层与问题简化
硬件故障 网络拥塞
“分而治之” 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 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 务的细节对上层加以屏蔽。
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一、例题分析:1.在OSI参考模型中,当相邻高层的实体把IDU 传到低层实体后,被低层实体视为SDU 。
2.在ISO的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是第2、3、4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传输层;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网络层;传输层提供主机进程之间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数据链路层。
3.TCP/IP参考模型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一个协议系列,由多个处在不同层次的协议共同组成,用于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组成实际的计算机网络。
TCP/IP参考模型分成4个层次,分别是主机-网络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
(1) C 是属于互联网络层的低层协议,主要用于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
(2) A 主要用于完成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转换,多用在无盘工作站启动时利用物理地址解析出对应的IP地址。
(3) B 是与IP协议同层的协议,更确切的说是工作在IP协议之上,但又不属于传输层的协议,可用于Internet上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
(4) C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协议使用中存在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的过程。
(5) D 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采用这种协议时,每一个数据包都必须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特别适合于突发性短消息的传输。
(1)A. RARP B. ICMPC. ARPD. IGMP(2)A. RARP B. ARPC. DNSD. BOOTP(3)A. IGMP B. ICMPC. DHCPD. SMTP(4)A. SNMP B. HTTPC. TCPD. UDP(5)A. HTTP B. FTPC. TCPD. UDP4.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有确认服务与无确认服务,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下列情况中,请说明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两者皆可?哪些两者皆不可?(1)建立连接(2)数据传输(3)释放连接答:本题考查对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两种基本服务类型的理解。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2013918)
授课教师:袁凌云 Email:yuan_ling_yun@ 2013年9月-2014年1月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计算机网络(第 3 版)
吴功宜 编著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同步练习》,吴功宜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中文版)》,Andrew S.Tanenbaum 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 社。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 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James F.Kurise Keith W.Ross著,陈鸣译,机械工 业出版社。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 结点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链路
(a)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b)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 连接在一起。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主机
因特网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Internet核心交换部分与边缘部分的抽象方法
Internet 端系统:服务器端
端系统:服务器端 端系统:服务器端
从三个角度理解:
(1)广义的角度 (2)资源共享的角度 (3)用户透明的角度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1.2 因特网概述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 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host)。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对等连接方式的特点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 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 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例如主机 C 请求 D 的服务时,C 是客户, D 是服务器。但如果 C 又同时向 F提供 服务,那么 C 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章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_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第1-4章)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P421.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答: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的应用,使得Internet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物联网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答:宽带城域网是以IP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5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5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7.长度8B与536B的应用层数据通过传输层时加上了20B的TCP报头,通过网络层时加上60B的IP分组头,通过数据链路层时加上了18B的Ethernet帧头和帧尾。
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知识点在:P33)解:长度为8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8/(8+20+60+18)×100%=8/106×100%=7.55%长度为536B的应用层数据的数据传输效率:536/(536+20+60+18)×100%=536/634×100%=84.54%8.计算发送延时与传播延时。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PPT课件
系
结
的共同规则、标准或约定
构
2021/5/21
3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一、 网
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系统与
络
计算机系统之间许多的互连、互通、互操
体 作过程,一般都不能只依靠一种协议,而
系 需要执行许多种协议才能完成。全部网络
结 协议以层次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集合,
构
就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021/5/21
1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第一节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内容 第三节 网络安全的协议与标准 第四节 网络安全的评估
2021/5/21
2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一、 网
网络协议(protocol)
络
体
为进行网络中的信息交换而建立
表2.2 OSI安全体系结构中安全服务按网络层次的配置
2021/5/21
16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一、
开
放
2.OSI安全体系结构的安全机制
系
按照OSI安全体系结构,为了提供以上所列6大类安全
统 互
服务,采用下列 8大类安全机制来实现:
连
安 全
加密机制、
数据签名机制、 公证机制、
体
数据完整性机制、交换鉴别机制、 业务流填充机制、
安
大类安全机制和相应的OSI安全管理,并
全 体
且尽可能地将上述安全服务配置于开放系
系
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7层结构的
结
构
相应层之中。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2 例题分析【例题2-1】在OSI参考模型中,当相邻高层的实体把——传到低层实体后,被低层实体视为______。
A.IDU,PDUB.PDU,IDUC.IDU,SDUD.PDU,SDU【例题2-2】在ISO的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______;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______;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____;传输层提供(4)_____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____。
(1)A.1、2、3层B.2、3、4层C.3、4、5层 D.4、5、6层(2)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传输层(3)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4) A.主机进程之间B.网络之间C.数据链路之间D.物理线路之间(5)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例题2-3】TCP/IP参考模型是Internet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一个协议系列,由多个处在不同层次的协议共同组成,用于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组成实际的计算机网络。
TCP/IP参考模型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主机—网络络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
(1)______属于互联网络层的低层协议,主要用于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2)________主要用于完成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转换,多用在无盘工作站启动时利用物理地址解析出对应的IP地址;(3)________是与IP协议同层的协议,更确切的说是工作在IP协议之上,但又不属于传输层的协议,可用于Internet上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4)________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协议使用中存在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的过程;(5)_________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采用这种协议时,每一个数捃包都必须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特别适合于突发性短信息的传输。
A. RARPB. ICMPC. ARPD. IGMPA. RARPB. ARPC.DNSD.BOOTPA. IGMPB. ICMPC. DHCPD. SMTPA. SNMPB. HTTPC. TCPD. UDPA. HTTPB. FTPC. TCPD. UDP【例题2-4】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有确认服务与无确认服务,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下列情况中,请说明哪些可能是有确认服务或无确认服务?哪些可?哪些两者皆不可?(1)建立连接(2)数据传输(3)释放连接2.3基础习题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_____和______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 故障信息管理
依靠对事件记录的分析,定义网络故障 并生成故障卡片,记录排除故障的步骤和与 故障相关的值班员日志,构造排错行动记录, 将事件-故障-日志构成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整 体,以反映故障产生、变化、消除的整个过 程的各个方面。
例子
系统发现故障后,首先检测故障路由
器是否正常,如果路由器没有响应,说明 路由器发生了故障,将该故障确定为路由 器故障;否则,说明路由器仍在活动,开始 使用SNMP访问MIB数据,如果没有响应, 说明SNMP不能访问设备,可能是配置出 了问题,提醒管理员检查设备配置;
2).事件报告
• 代理根据管理站的要求,向管理站主动发 送状态报告。 • 当代理检测到某些报告,向管理站发送。
2.4 网络管理的功能 按照OSI的定义,网络管理包括五个基本功能:
1)性能管理:监测网络的各种性能数据,进行阈
值检查和分析。
2)故障管理:故障的发现、报告、诊断和处理
3)计费管理:记录网络资源使用的情况,确定网 络业务和资源的使用费用。
计费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2.4.4 配置管理 1)配置管理 配置信息的自动获取
• 自动配置、自动备份
• 配置一致性检查
2)配置管理的过程 • 初始化配置
•
工作配置
协同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
安全管理对网络系统实施管理。
配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如图
• 系统故障 因为CPU、内存等系统资源匿乏等问题, 导致丢包率、差错率增大等现象。
3)故障管理的内容
• 故障的检测和报警 管理站的轮询,代理的事件报告 • 故障的定位与测试 对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测试,找出故障 的原因和位置。 • 故障的预测 根据网络系统性能的趋势,预先判断出故 障可能发生的时间、原因和位置,积极主动地 对网络系统 进行控制,避免故障的发生。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 第2章
⑶ IP协议的主要功能
IP协议主要承担了在网际进行数据报无连接的传送、数据报寻址和差错控 制,向上层提供IP数据报和IP地址,并以此统一各种网络的差异性(不同的网 络其帧结构不同)。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TCP/IP协议群中的传输层,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子协 议,在该协议上准备发送数据时,通信节点之间必须建立起一个连接,才能提供 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协议位于IP协议的上层,通过提供校验和、流控制及 序列信息弥补IP协议可靠性上的缺陷。 ⑴ TCP报文结构
⑴ 在发送方主机上,应用层将数据流传递给传输层; ⑵ 传输层将接收到的数据流分解成以若干字节为一组的TCP段,并在每一段上增加 一个带序号的的TCP报头,传递给IP层; ⑶ 在IP层将TCP段作为数据部分,再增加一个含有发送方和接收方IP地址的包头组 成分组或包,同时还要明确接收方的物理地址及到达目的主机路径,将此数据包和 物理地址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⑷ 数据链路层将IP分组作为数据部分并加上帧报头组成一个“帧”,交由物理层接 收主机或IP网间路由器; ⑸ 在目的主机处,数据链路层将帧去掉帧头,将IP分组交给IP层; ⑹ IP层检查IP包头,如果包头中校验和与计算出来的不一致,则丢弃此报文分组, 如果检验和与计算出来的一致,则去掉IP报头,将TCP段传送到TCP层; ⑺ TCP层检查序号,确认是否为正确的TCP段; ⑻ TCP层计算TCP报头和数据校验和,如果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与报头的校验和不符 合,则丢弃此TCP段,如果检验和正确,则去掉TCP包头,并将真正的数据传递给 应用层,同时发出“确认收到”的信息; ⑼ 在接收方主机上的应用层收到一个数据流正好与发送方所发送的数据流完全一样。
应用层 与用户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表示层 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层 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该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 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输报文,即相当于对方在何处?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现中,从那时起,TCP/IP就与UNIX操作系统关
系密切了,最近几年,用户促使供应商也把
TCP/IP加入其他操作系统中,现在,已有的每
个计算机平台上都有TCP/IP。
Internet协议族中重要的协议族是传 送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TCP/IP的核心思想是把干差万别的 低层协议(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硬件连结
称为网络控制协议(NCP)的协议。随着Interent的发
展,需要更复杂的协议。1973年,引进了传输控制 协议(TCP),接着,在1981年,引进了网际协议(IP)。 1982年,TCP和IP被标准化成为TCP/IP协议组,并 在1983年,取代了ARPANET上的NCP。
1983年,自由的电子通信和信息共享与其 他一些内容被加入了广为接受的TCP/IP,使其成 为大学和政府部门的标准。TCP/IP作为一个标 准组件被包含到柏克利标准发行中心UNIX的实
协调两个对等实体间通信的控制信息
(2)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Service Data Unit)。
在任何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下图所示的那样。在服务提
供者的上一层的实体,也就是“服务用户”,它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 的服务。
服务用户
交换原语
协议
服务用户
交换原语
物理连接 物理服务数据单元(PSDU) (串行传 输方式1位,并行传输方式8位) 顺序化
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 装置等等。
例如对各种规格的电源插头的尺寸都有 严格的规定。
(2)电气特性
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
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 的电压表示1或0
(3)功能特性
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层次 7 6 5 4
3
2 1
名称 应用层
表示层
主要功能 做什么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功能概述
提供(OSI)用户服务,如文件传输、电 子邮件、网络管理等
实现不同格式和编码之间的交换
应用样例
Telnet、HTTP
ASCII、JPEG、EBCDIC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 层 物理层
• 安全系统的开发
– 可行性评估。评估在当前环境下系统开发必须具备的 资源和条件。
– 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计划、组织、人员 及相关数据进行管理和配置,对项目实施状态进行监 视和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 代码审查。主要任务是发现程序的实现与设计文档不 一致的地方和程序中的逻辑错误。开发小组的各个成 员要互相进行代码审查,保证代码的正确是开发小组 程序员的共同责任。
第二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与OSI参考模型的 体系结构对比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OSI/RM网络体系
Internet网络体系
• 图2.3 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与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对比
• 检测
– 不断检测和监控网络的状态,发现新的威胁网 络安全的异常行为,然后通过反馈并及时做出 有效的响应。
• 响应
– 在检测系统出现了攻击或攻击企图之后,及时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阻断可能的破坏活动, 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把系统调整到安全状态, 或使系统提供正常的服务。
第二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资料
第一章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发展Internet ARPAnet Intranet的关系解: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机-主机互连;网络标准化;局域网的兴起;Internet时代。
先有ARPAnet(主机互联),再有Internet(互联网),随后才有Intranet(企业网)。
2.计算机网络定义解: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台以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网络分类解: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形态解:总线结构:是将网上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
环形结构:是将网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星形结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个中心节点(如集线器)上树形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具有星形结构连接简单、易于扩充、易于进行故障隔离等特点。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通常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通路。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知识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解:网络协议:网络中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三要素:1.语义:指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哪些控制信息。
2.语法:指传输数据的格式。
3.时序:指数据传输的次序或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解:分层:网络通信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人们将网络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协议,在网络术语中将这样一种任务分解的方法叫分层。
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的这种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主要作用解: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传输服务,确保比特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上;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传输介质接口的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传输信号电压的高低、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引脚的功能、动作的次序等等。
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C.UDP 的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D.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
12.以下关于传输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D____。
A.实现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
B.TCP 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
C.UDP 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D.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
13.在对 OSI 参考模型中第 n 层与 n+1 层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A____。
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 Internet 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在 Internet 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
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
从给出的 26 个定义中挑出 20 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幕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RFC
4. X SIOC
5. T IP
6. V UDP
7. Y IRTF
8. I OSI 参考模型
9. M 帧
10. A 网络协议
11. P 传输层
12. Z InterNIC
A.OSI 环境虚线所示对的主机中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 7 层以及通信子网
B.连接主机的物理传输介质包括在 OSI 环境中
C.主机不连入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不需要有实现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功能的硬件与软件
D.主机的进程分别处于本地操作系统控制,不属于 OSI 环境
11.以下关于 OSI 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G.允许动态的分配时间片的方法。
H.以字符为传输单元,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一到第六章 课后问答题 答案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请参考本章对现代Internet结构的描述,解释“三网融合”发展的技术背景。
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基于对等结构的PSP网络、3G/4G与移动Internet的应用,使得Internet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三网融合”实质上是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电视传输网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
2.请参考本章对Internet应用技术发展的描述,解释“物联网”发展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无线传感与光学传感等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构建覆盖世界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信息系统,促进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
3.请参考本章对于城域网技术特点的描述,解释“宽带城域网”发展技术背景。
宽带城域网是以IP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市区域的网络通信平台,以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与大规模的用户接入提供高速与保证质量的服务。
4.请参考本章对WPAN技术的描述,举出5个应用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技术的例子。
答:家庭网络、安全监控、汽车自动化、消费类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医用设备控制、工业控制、无线定位。
5..请参考本章对于Internet核心交换、边缘部分划分方法的描述,举出身边5种端系统设备。
答:PDA、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无线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视频监控设备。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例:信件所用的语言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协议,因为写信前要确定使用中文还是其他语言,否则收信者可能因语言不同而无法阅读三要素: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顺序语义: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含义,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作出的响应时序:对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2)灵活性好3)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4)易于实现和维护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概述...4)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5)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的“OSI环境”的概念?“OSI环境”即OSI参考模型所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连接结点的物理传输介质不包括在内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层介绍
功能特性: 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其它信号之
间的关系。即某一条线上某一个电压表示何种 意义。 规程特性: 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 这些控制步骤的应用使得比特流传输得以完成。 即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事件的出现顺序。
数据链路层介绍
主要功能:将源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 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机械特性:
规定了物理连接时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 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
图 常用连接机械特性 接口形状、数量、序列等
物理层
电气特性: 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的
电路的特性,一般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 特性的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电流电平 的识别、最大传输速率的说明、以及与互连电 缆相关的规则等。 即0和1用什么电压表示的问题
– 工作过程: – 连接建立 – 数据传送 – 释放连接 优缺点:面向连接服务比较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
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对于发送很短的 零星报文,面向连接服务的开销就显得过大了。
无连接的服务
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 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 先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 行分配。
OSI分层原则:
– 根据不同层次的抽象分层 – 每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 – 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制定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 – 各层间边界的选择应尽量减少跨过接口的通信量 – 层数应该适当。
OSI模型示意图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比特填充 法
该法以一组特定的比特模式(如01111110)来标志一帧 的起始与终止。本节稍后要详细介绍的HDLC规程即 采用该法。为了不使信息位中出现的与该特定模式相 似的比特串被误判为帧的首尾标志,可以采用比特填 充的方法。比如,采用特定模式01111110,则对信息 位中的任何连续出现的5个“1”,发送方自动在其后插 入一个“0”,而接受方则做该过程的逆操作,即每收 到连续5个“1”,则自动删去其后所跟的“0”,以此恢 复原始信息,实现数据传输的透明性。比特填充很容 易由硬件来实现,性能优于字符填充方法。
无连接服务三种类型
数据报(datagram)。它的特点不需要接收端做任何响应,因 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数据报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支付” (best effort delivery)。 想象“电报”
证实交付(confirmed delivery)。它又称为可靠的数据报。这 种服务对每一个报文产生一个证实给发方用户,不过这个证实不 是来自接收端的用户而是来自提供服务的层。这种证实只能保证 报文已经发给远端的目的站了,但并不能保证目的站用户已收到 这个报文。 想象“挂号邮件”
(网 络 接 口 层 )
TCP/IP参 考 模 型 与OSI对 照
比较OSI和TCP/IP
TCP/IP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种异构网络的互连问题,并将网络协 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而OSI开始只考虑使用一种标 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连接,后来在网络层中划分出 一个子层来完成类似功能。
用户数据
系统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2.1.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
名词: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
其协议的集(architecture)。或精确定义义为这 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计算 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 本身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OSI模型各层功能——物理层
功能:负责提供和维护物理线路,并检测处理争用冲 突,提供端到端错误恢复和流控制。
物理层位于 OSI参与模型的最低层,它直接面向实际 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物理层的传输单 位为比特。物理层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 提供一个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所需 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特性。其作 用是确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数据链路层其他功能
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把低速的接收方“淹 没”。
广播式网络在数据链路层在还要处理控制对共 享信道的访问。数据链路层的一个特殊子层 (媒体访问子层),就是专门处理这个问题。
网络层介绍
功能:在数据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 数据帧的传送功能和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 的“路由选择”。
请求回答(request-reply)。这种类型的数据报是收端用户每 收到一个报文,就向发端用户发送一个应答报文。事务(即 transaction,又可译为事务处理或交易)中的“一问一答”方式 的短报文,以及数据库中的查询,都很适合使用这种类型的服务。
2.2 OSI参考模型7层层次结构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 互连标准(区别: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另一特征: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是活跃的 (即处于激活态)。当发送端的实体正在进行发送时, 它才必须是活跃的。这时接收端的实体并不一定必须 是活跃的。只有当接收端的实体正在进行接收时,它 才必须是活跃的。
优缺点:无连接服务灵活方便和比较迅速。但无连接 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无连接服务 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 功能,它们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 据链路层中将这种数据块称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 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 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之与接收方 相匹配;在两个网路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 立、维持和释放管理。
• 是第2章中的重点部分
2.3.1 TCP/IP体系结构
OSI
TCP/IP
7 应 用 层 4 应 用 层
报 文 流
6 表 示 层
5 会 话 层
4 运 输 层 3 运 输 层
报 文 段
3 网 络 层 2 网 络 层 ( IP层 ) IP 数
2 数 据 链 路 层1 通 信 子 网 层
据 报
1 物 理 层
表示层
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 OSI环境的低五层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应用层负责
处理语义,而表示层则负责处理语法,由于各种计算 机都可能有各自的数据描述方法,所以不同类型计算 机之间交换的数据,一般需经过格式转换才能保证其 意义不变。表示层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描述数据结构 并使之与具体的机器无关,其作用是对原站内部的数 据结构进行编码,使之形成适合于传输的比特流,到 了目的站再进行解码,转换成用户所要求的格式。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为:语法转换 、语法协商 、语法 转换 。
应用层介绍
提供与用户应用有关的功能。
网络浏览 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 虚拟终端软件 过程作业输入 目录查询 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
综合
1-3层通过通信子网链接 4-7层是“端到端”的链接
2.3 TCP/IP分组交换网协议
•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 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是OSI模型中面向数据通信的低三层(也即通信 子网)中最为复杂、关键的一层
运输层介绍
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 元传递,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即确保会话层不受硬件技术变化影响。
建立运输连接,提高吞吐量,降低费用 使多路复用对会话层透明 真正的源到目的的“端到端”层 解决跨网络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流量控制
原则:
– 每一层功能应非常明确。 – 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 层数应适中。若层数太少,则造成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
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 难。
数据传输过程
系统A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用户数据 传输介质
可供选择的答案: A、B、C:1.接口;2.协议;3.服务;4.关系;5.调用;
6.连接。 D、E:1.表示;2.数据链路;3.网络;4.会话;5.运输;
6.应用。 答题填空:A( );B( );C( );D( );E( )。
答案:2、3、5、5、3
服务类型
面向连接的服务(虚电路服务,类似“电话通 信系统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5 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OSI服务 4 运输层 运输层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发送 3 网络层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 2 数据链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
路层 1 物理层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名词:网络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 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由下列三个要素组成: ①语法 (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②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 动作与做出的响应);③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 序的详细说明,指出事件的顺序以及速度匹 配)。
网络服务
接口、服务、调用
层 n+1 接口
层n 接口
n+1 层服务 n 层服务
层 n+1 层n
调用 服务
层1
层1
计算试
1.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 须遵守的规则称为(A),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 则称为(B),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使用的一组操作原语称为 (C)。(D)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E)层提 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