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心理健康期末重点总结

心理健康期末重点总结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周围环境适应、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常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稳定且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生理健康、社会适应和学习工作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与测量1.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是个体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幸福感、满意度等。
客观评价则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行为、认知等客观指标来评价心理健康。
2.常用的心理健康评定方法包括问卷测量和临床面谈。
问卷测量常用的有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心理应激问卷等。
3.心理健康测量的技术包括自陈式测量和他陈式测量。
自陈式测量是通过个体自己回答问题来获取信息,如问卷调查;他陈式测量是通过他人观察、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如心理评估。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与原因1.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临时性与长期性的。
临时性心理问题指的是暂时性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往往与临时性的环境因素有关,如考试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长期性心理问题指的是持续性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往往与个体的人格、独立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有关,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2.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化学物质的异常等;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和个性特点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社会压力等。
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及干预方法1.焦虑症是指个体存在过度的担忧和不安,常常伴有身体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应对策略、学习放松技巧、寻求社会支持等。
2.抑郁症是指个体感到极度的悲伤、无助和绝望,常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交活动、接受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等。
3.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了剧烈刺激或创伤事件后,出现反应迟钝、回忆和噩梦等症状。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进行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五章1、挫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挫折情境,指主观上存在着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二、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挫折的反应,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些情绪或反应2、挫折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2)双重性(3)暂时性3、应对挫折的方法(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3)一分为二,改变视角(4)采用精神发泄法(5)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4、管理压力的方法(1)调整认知方式(2)学会放松和转移(3)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4)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5)培养幽默感5、阳光心态(论述分析)心态决定决定人的行为取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持着平静的心态,轻轻松松地穿越看不见的障碍,而在困难一览无余的时候人们却犹豫胆怯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没有将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将困难看的太清楚,分析的太透彻,考虑的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将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6、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及概念(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7、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种类内涵)(1)首因效应: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与信息成现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初次接触时会对对方进行知觉观察,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最初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范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范围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范围09-10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要点一、考试题型1、填空,每空1分,共20分2、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3、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4、论述题,20分5、案例分析,15分二、考试要求1、考试方式:17周随堂开卷考,请带教材及相关资料参加考试2、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由课堂作业的上交情况计分;期末成绩占70%3、考试纪律:不得相互传借书及任何纸质资料,考试全程关闭手机,否则按作弊处理4、考前充分看书,题量比较饱满,临时翻书来不及三、考试重点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1(状态、过程)2、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上课ppt(三方面的完满状态)3、大学生心理矛盾具有什么特点,p104、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65、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p136、判断心理健康的依据,p67、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期望对个体心理发展和健康的影响,p148、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对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阶段的界定,p219、大学阶段是什么样的关键期?p3110、11、12、13、自我价值感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25 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33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途径p29 如何消除自卑?p3114、什么是自我阻碍,讲课ppt(自我设障:个体往往会通过一些减少成功机率的行为来避免可能的失败带给自己的伤害,这就是自我设障)15、16、学习动机的四个特征p89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五大要素,学习动机,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获得信息的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对学习的认识,p83(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何克服学习动机缺乏?96 简述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P96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p100 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p97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p44 记忆系统的组成,p85(三部分)记忆的三项基本任务,p85 记忆最大的障碍是什么,p87 记忆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设置目标的原则是什么,ppt,(具体性,可衡量,能达到,现实性,时限性)人际沟通的意义,p59 人际沟通的主要形式,p61 人际沟通的心理效应有哪些,p63(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效应)在人际沟通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75 对诚实守信的内在认识,p71 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p62 人际沟通中羞怯的类型区分,ppt(气质性,认知性,挫折性)p65 怎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p67 人际沟通障碍有哪些类型,p66 压力应对包括哪三个阶段,p45 压力源的共同特点,ppt (超负荷,动机冲突,不可控制)压力源分为哪几类,p43 应对压力的方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p49 压力状态下,行为反应的性质特点,p46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情绪对压力的影响,p52 归因方式的三个维度,p37 艾利斯的理性行为疗法(ABC理论)p50 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p50 如何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51大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主要有哪些?53 如何改变A型行为?54弗洛姆对爱的描述,p161 爱情的本质,p149 爱情的两个基本结构,p147 大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爱的能力?p161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p148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p131 性健康包括哪几方面,p126 性行为的划分,p131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143 恋爱中的男女两性如何相处?p161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论述如何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p87---88 结合自己与社会实际,论述心理健康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五章1、挫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挫折情境,指主观上存在着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二、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挫折的反应,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些情绪或反应2、挫折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2)双重性(3)暂时性3、应对挫折的方法(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3)一分为二,改变视角(4)采用精神发泄法(5)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4、管理压力的方法(1)调整认知方式(2)学会放松和转移(3)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4)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5)培养幽默感5、阳光心态(论述分析)心态决定决定人的行为取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持着平静的心态,轻轻松松地穿越看不见的障碍,而在困难一览无余的时候人们却犹豫胆怯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没有将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将困难看的太清楚,分析的太透彻,考虑的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将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6、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及概念(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7、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种类内涵)(1)首因效应: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与信息成现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初次接触时会对对方进行知觉观察,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最初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2.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一个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C.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和稳定的,这一特征将学习的结果与其他非学习过程的结果区分开来。
(学就是用脑,习就是动手,学习就是脑和手脚的共同使用;学习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4.挫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失败、失利,或因压制与阻碍而导致削弱和停顿。
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当个体(或群体)在从事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或群体动机和目标未能实现、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未获得满足时,表现出的心理、情绪或行为上的异常状态。
5.人格:心理学上的人格内涵极其丰富,但基本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个体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种种言行,人格所遵从的社会准则,这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和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展现、藏在“面具”后真实的自我,是内隐的人格成分,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普遍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思想品质。
6.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7.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概念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
8.人格障碍:是人格的内在不协调,是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是一种介于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常表现为怪癖、反常、固执、情绪不稳定、不通人情、不易与人相处、常损人利己甚至损人又不利己、以自己的恶作剧取乐,常给周围人带来痛苦或憎恶等,但它又不归属于精神病范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点:
1. 心理健康的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包括积极心态、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2. 压力与应对:探讨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来源,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并介绍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寻求支持、积极思考和放松技巧等。
3. 心理健康问题与常见疾病: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挫折感和社交障碍等,并探讨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心理疾病。
4.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干预:介绍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身心健康和培养应对能力等,并介绍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5. 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提供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如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自我认知等,以帮助大学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6. 资源和支持:介绍大学校园内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学生组织等,以便大学生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7. 跨文化心理健康:探讨跨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文化冲突、适应困难和言语障碍等,并提供相应的跨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策略。
8. 全员参与:强调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同学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
注意:以上为考点概述,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来确定。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2) (3) (4)
学会称赞别人 学会微笑 寻找最佳新观念
(5)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6) 培养乐观精神 (7) 经常使用自动的提示语 (二) 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 (1) 读书 (2) 幽默 (3) 赏花 (4) 散步 (5) 运动 (6) 旅游 (7) 写日记 (8) 放慢速度 (9) 登高远眺 6 理性情绪调节法: ABC 理论 事件 A ——事件 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C
( 2)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
( 3)社会交换理论
( 4)同质性理论
( 5)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 6)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
5 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1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6 青春期的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7 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爱抚——婚前性行为
四、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这些资源与自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五、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 1 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 发现自己的“优势“ 3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4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5 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 6 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
4 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最后一章
1 职业生涯的概述 2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
第五章 爱情与性心理
1 爱情三因论: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2 恋爱的发展与持续:热情度先升后降
亲密感呈上升趋势 承诺上升并近乎持平
3 失恋心理及调适: ( 1)构建理性的认识
( 2)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总复习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总复习第一篇: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总复习心理与健康总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对未完成的任务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现象称作(A)A.蔡戈尼克效应B.皮格马利翁效应C.期待效应D.自我暗示效应2.抑郁症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是控制(B)的体系遭到了破坏所致。
A.恐惧激素B.紧张激素C.安定激素D.快乐激素 3.性道德的四个方面是指自愿、爱和(A)。
A.无伤、承担责任B.愉悦、承担责任C.隐秘、承担责任D.无伤、隐秘4.通过与同龄人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称为(B)A.自省法 B.比较法 C.二分法 D.经历法5.下列动机的描述错误的是(A)A.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间接原因B 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 C 为个人的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D.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6.人们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
这种认识自己的方法称为(D)A.比较法 B.自省法 C二分法 D.经历法7.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可以分为(A)个方面。
A.八B.七C.九D.六8.评估工作PLACE法中A是(C)A.职位职务 B.工作地点 C.发展前景 D.入职门槛 9.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8-25岁为(D)阶段A.友爱 B.亲密 C.孤独 D.友爱亲密对孤独 10.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爱情三元论”,将爱情关系分为(A)A.激情、亲密与承诺 B.友情、亲密与性爱 C.好感、亲密与承诺 D.好感、激情与承诺二、判断题1.如果你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你有时候可能要“假装”去关心别人,并付之行动。
这样做可能促使你产生真正关心别人的动机。
(对)2.幸福感与先天的遗传素质无关。
(错)3.冲突并非绝对有害,有些冲突具有破坏性,有些具有建设性。
(对)4.使用避孕套避孕的成功率最低,安全期计算法的成功率最高,但是任何一种避孕方式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健康绪论第一节心理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
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影响因素遗传、先天因素 生物理化躯体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人的心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 然而 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统计调查及临床观察 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确实具有血缘关系。
同时 遗传上的易感性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存在的 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神经类型及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的身体特征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
(二)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生活中的物质条件恶劣 生活习惯不当如摄取烟、酒、食物的过量等 都会影响和损害身心健康。
其次不良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不胜任、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差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此外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由此带来心理的不适。
(三)实践因素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 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 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
由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 都会给其带来压力 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适应 因此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不幸事件太多或事件较严重、突然 个体的身心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四)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对个人心理发展而言 早期教育和家庭环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 个体早期环境如果单调、贫乏 其心理发展将会受到阻碍 并会抑制其潜能的发展 而受到良好照顾 接受丰富刺激的个体则可能在成年后成为佼佼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和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一、基本知识点:1、心理的概念、特点概念: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心理现象特点:⏹-心里是观念性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以活动形式存在⏹情绪是心里的操作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
概念:●狭义:个体的心里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
●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二、重点: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念: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能控制情绪●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个性完整统一●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见附录。
)区分正常、异常的三条标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60页)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章自我意识一、基本知识点: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和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和行为顾问。
自我意识:对自己既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
●一方面,对自我正性的或负性的自我意识,对自我的成长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信自我的力量,充满了迎接挑战的自信和勇气,将在人生路上越战越勇。
●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主动进取性或消极被动性,反过来又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1.大学阶段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也是自我探索的关键期。
()2.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交往、社会适应、价值观确立等诸多方面均可能存在种种困惑。
()3.健康,就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4.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生存、发展、建功立业的重要基石。
()5.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发展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6.个体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7.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自我认识、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社会适应、发展与年龄特征相符、道德意识。
()8.判断心理健康的依据有:社会规范、生活适应和心理成熟状况。
()9.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因素。
()10.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是造成大学生品行缺陷与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11.心晴,雨晴;心雨,晴雨。
()12.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13.有精神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14.心理咨询的内容分为发展性咨询、健康咨询和障碍咨询,并不是有病的人才需要咨询。
()15.心理障碍时指人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或人格等明显偏离正常,其主要表现包括行为适应不良、违背社会规范或个人心理痛苦。
()16.大学生群体中多发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新生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及部分人格障碍。
17.遗忘的规律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
()18.如果我不把时间浪费在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方面,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的学习成绩一定会非常优秀。
()19.记忆的最大障碍是永久性遗忘。
()20.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与其学业成绩成正比: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学业成绩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1.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2.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实现有效学习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和调控技能的总和。
()23.学习疲劳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24.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什么是心理?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2、什么是健康?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3、什么是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
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4、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内容包括:智力的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
心理现象的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良好的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1、四维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2、判定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原则:(1)社会适应标准(2)统计学标准(3)经验标准(4)自身行为标准(5)医学检测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2)情绪积极、乐观、稳定、心灵良好(3)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5)坚强的意志品质(6)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7)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品质(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心理原因产生的原因之个人因素:(1)思维片面不深刻(2)自我认识太悲观(3)心理素质不健全(4)情绪发展不稳定(5)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相矛盾5、心理咨询(概念):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能够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就是保密原则。
哈师大心理咨询热线88060540第二章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是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总和的意识,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2、自我意识结构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3、自我意识的矛盾(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冲突(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矛盾4、自我意识的统一(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张(3)难以统一:自我矛盾与自我萎缩5、无条件的爱自己(1)倾听自己的内心需要(2)欣赏自己的优点(3)爱自己的缺点(4)掌握自己的命运6、自卑的表现(1)自我怀疑,自我贬低(2)情绪低落,心态消极(3)胆小懦弱,畏首畏尾7、战胜自卑的方法(1)有勇气和和决心改变自己(2)调整理想自我,调节抱负水平(3)学会积累和体验成功(4)利用补偿作用超越自卑(5)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8、自我中心的概念:人在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图示去对待有关事务,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9、自我中心的表现自我中心的学生对自己过于关注,过多地从自我角度、以自我标准去评价、认识事物与行为,凡事喜欢从自身出发,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事于度外,很少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习惯于让别人服从自己、迁就自己,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知识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意义\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无重大疾病。
真正的心理健康标准:生理健康(身体无重大疾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健康的定义:(1)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2)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展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卫联4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1)无心理疾病(2)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5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二心理障碍定义: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积累、迁延、演变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严重性排列):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精神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1.经济压力2.人际压力3.情感压力4.前途压力5.学业压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个体原因、学习教育、社会、家庭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1)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1、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调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和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一、基本知识点:1、心理的概念、特点概念: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心理现象特点:⏹-心里是观念性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以活动形式存在⏹情绪是心里的操作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概念:●狭义:个体的心里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二、重点: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念: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能控制情绪●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个性完整统一●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见附录 ;区分正常、异常的三条标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60页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二章自我意识一、基本知识点: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和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和行为顾问;自我意识:对自己既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一方面,对自我正性的或负性的自我意识,对自我的成长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信自我的力量,充满了迎接挑战的自信和勇气,将在人生路上越战越勇;●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主动进取性或消极被动性,反过来又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社会比较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冷静看待得与失、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自己优势积累二、重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自我意识的调整含克服习得性无助、增强自我效能感标准:有自知之明、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评价自己和发展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积极进行自我肯定、独立的并于外界保持一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统一、有积极地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策略:重视首次成功的体验外部强化和言语的指导自我强化归因训练第三章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一、基本知识点:1、生涯规划概念指在对一个人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深入了解各宗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校园资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学习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能力概念及多元智能能力:顺利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3、技能概念: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二、重点:大学期间的技能发展规划能结合一种生涯规划方法进行大学期间自己的技能发展规划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一、基本知识点: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式不当、学习道德缺失、学习情绪波动、学习意志薄弱、考试焦虑过度;2、学习动机的概念;指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中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3、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因素4、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解决方法:设定目标,有的放矢分割目标,制定计划学会监控计划分清主次巧用生物钟合理运用瞬间把握当下时间二、重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及培养;能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包括:预习、听课、复习、阅读、应试等的方法指导第五章大学生的人际适应一、基本知识点:1、人际交往的定义;人际关系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认知障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首因效应导致认知偏差第一印象效应、近因效应导致认知偏差、晕轮效应导致认知偏差、刻板效应导致认知偏差、定势效应与认知偏差、投射效应与认知偏差情绪障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自负、自备、羞怯、嫉妒、愤怒、恐惧引起的交往障碍性格障碍对大学生人家交往的影响性格孤僻,过于内向、心胸狭隘,对人苛求、自我中心,世故圆滑、急躁冲动,报复心理、娇生惯养,性格懒散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交换的心理原则诚实守信的心里原则正反相容的心里原则相互沟通的心里原则自我表露的心里原则灵活多变的心里原则二、重点:人际关系调适技巧的应用;主动交往,告别窘迫塑造形象,提升魅力自我表露,注意分寸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学会赞美,善用批评学会倾听,积极回应善于沟通,掌握要领坚持原则,善于争论学会拒绝,敢于说“不”保持距离,享受独处真诚道歉,求的谅解化解冲突,维护友谊第六章大学生情绪管理一、基本知识点:1、情绪的内涵三个成分;情绪是一种复合状态,既深藏与我们内心的一中主观体验,又通过我们的体态、姿势、表情等身体语言表现与于外外部表现,同时还伴随这一定的生理反应;2、情绪的功能意义;动机的功能、信息的功能、组织的功能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易怒、易嫉妒、过度抑郁、过度焦虑、过分自卑二、重点: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觉察自己真正的情绪⏹探索自己当下的各种情绪⏹区分各种情绪的强度⏹接纳你产生的任何情绪◆寻找引发情绪的源头⏹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选择有效的处理方式⏹放松法、宣泄法、转移法、理情法、升华法第七章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一、基本知识点:1、爱情的要素与形式;要素:爱的对象、伴随爱情所产生的感情、伴随爱情所产生的思想、爱与被爱者之间的行为或关系形式:喜爱、迷恋、空洞之爱、浪漫式爱情、伙伴式爱情、愚昧之爱、完美之爱2、爱情的产生与维持;产生:邻近性、相似性、互惠性、生理激发、外表吸引力、障碍爱情的维持:褒奖、保持公平、关系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沟通与支持、理解和赏识对方、宽容和接纳二、重点: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含健康性心理、性行为;◆选择合适的恋人◆锻炼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培养爱的能力施爱、接受和拒绝、发展爱、承受爱的挫折◆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健康性心理: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卫生知识培养健康的性别角色行为培养健康的性态度预防性疾病传播第八章网络成瘾心理与行为一、基本知识点:1、网络成瘾概念IAD及诊断标准即美国心理学会的网瘾诊断标准概念:实质是一种行为成瘾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里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诊断标准:◆耐受性◆停止上网后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显着的脱瘾综合症、急于使用网络或相似的网上服务来减轻脱瘾症状◆上网次数时间均比计划的长◆一直希望努力减少或控制网络的使用,但没有成功◆大量的时间花在与网络有关的事情上◆因使用互联网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和娱乐活动◆不顾一切的身体不适等坚持还要上网2、Young的A CE模型指anonymity匿名性、convebience便利性和escape逃避现实;3、网络成瘾影响因素、避免网络成瘾;因素:自我同一性是否确立、个人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时间管理能力如何避免网络成瘾:◆积极的自我认知◆尽早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做好时间管理二、重点:了解什么是网络成瘾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第九章大学生的人格与幸福感一、基本知识点:1、人格与人格障碍;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2、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第一,理想信念缺失,使得大学生的幸福幸福无所依,无所靠;第二,人生目标追求物欲化3、幸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内涵: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构成要素:自己内心的感觉、个人对幸福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身体与心灵是否舒适和谐4、人格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多人格特征都与幸福感显着有关◆人格特征能预测出幸福感水平二、重点:大学生幸福的之道;以人格教育为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知晓幸福方法,用行动表现幸福调整认知风格与行为习惯提高感恩干预策略第十章生命的意义一、基本知识点:1、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自由、生命的使命、多元话的生命价值、2、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类型让学生知晓自杀的征兆定义:危机是一中认识,即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类型: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二、重点: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干预让学生掌握何种情况属于心理危机并如何干预;◆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是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安全稳定,陪伴支持,促进正常化◆恋爱关系破裂充分尊重,理性和预防◆亲人死亡的悲伤反应居丧反应干预原则:1、急性反应: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若血压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麻木过严重激动不安者,应使其入睡;当其苏醒后,营造支持性氛围,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伤痛;2、悲伤反应:让悲伤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给与支持性心里治疗;3、病理性居丧反应:应及时送专业心理机构或医院治疗◆重要考试失败对自伤企图者采取措施予以防止,以理解支持的态度咨询辅导,帮助其恢复理智,找回自我资源。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2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知识,综合研究心理、生物、环境、文化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健康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2-4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3 如何评估健康与健康行为 8-9评估方法包括个案法,观察法,诊断性交谈和心理测验。
评估工具有①健康评估工具:HRA , HPLP , HRQOL②生命质量评估工具:SF-36第三章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1 常见的危险行为有哪些 25①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挑食②不良病感行为:个体感知到自身有病到康复的全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③日常损害健康行为:吸烟,酗酒,吸毒,不良性行为等④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冠心病易发)C型行为(癌症易发)2 健康或疾病信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27-29①民间医学影响②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③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④习俗⑤工业化和媒体宣传3 行为改变的认知理论:健康信念模式 33-35健康信念模式(HBM)①HBM要点:HBM认为个体如果具有与健康,疾病相关的信念,就会有意愿采纳健康行为和改变危险行为,个体对采纳行为并取得成功的信心(自我效能)则是实现行为转变的保障。
②HBM影响行为转变的因素:a 知觉疾病易感性b 知觉疾病威胁c 知觉健康行为益处d 知觉行动阻碍e 行动线索f 自我效能4 改变人的信念和支持的治疗技术(了解) 43-52①支持性心理治疗:指那些以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治疗。
(基本方法:解释,鼓励与安慰,保证,指导,暗示,环境的改变,宣泄)②行为治疗:指利用学习或条件反射理论、技术,来消除已建立的异常行为(不良行为),或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行为来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
(奖励与惩罚结合纠正不良行为,自我调整法,示范法)③认知治疗:是通过改变病人固定化了的错误信念和习惯化了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组心理治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干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导论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环境的作用下,从出生到青年再到老年的整个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①连续性和阶段性②方向性和不可逆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四维观:1989年WHO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的新概念: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
4、心理健康含义:在身体、智能、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从广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5、心理健康的等级①一般常态心理者②轻度失调心理者③严重病态心理者6、界定心理健康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③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7、正确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判断题)①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②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③心理健康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过程④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⑤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②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③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④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⑤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⑥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9、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爱自己”的②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爱他人”的③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乐于改变自己的④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是爱学习、爱工作的10、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分析(1)个体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有遗传、发育和疾病等(2)个体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①个性的缺陷②心理素质的不完备③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④性的生理、心理需要与社会规范的冲突⑤人际关系的紧张(3)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①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③文化及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④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⑤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二、人格1、人格有三种解释:在社会上,一般认为人格即人品,所谓人格高尚或低微,取的就是此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资料1、谈谈你对健康这一概念的理解,怎样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答:完整意义上的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统一。
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2、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答:、熟悉与邻近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
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
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2、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
实际的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
3、互补当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也会增加。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以下三种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
当双方的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都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4、外貌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
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5、才能才能一般会增加个体的吸引力。
但如果这种才能对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那么才能不会对吸引力有帮助。
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重点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一、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二、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三人处3、接受现实、适应环境4、热爱生活、好学力行5、心境良好,善于调节情绪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1、发展性问题2、障碍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包括:(1)人际关系问题(2)学业问题(3)情感与性问题(4)生涯与就业问题(5)情绪与压力问题(6)人格与个人成长问题(7)适应问题障碍性问题包括:(1)心境障碍(2)神经症(3)人格障碍(4)性心理障碍(5)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第二章五、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1、婴儿期(0~1.5岁)2、儿童期(1.5~3岁)3、学龄初期(3~5岁)4、学龄期(6~12岁)5、青春期(12~18岁)6、成年早期(18~25岁)7、成年期(25~65岁)8、成熟期(65岁以上)六、自信者与自卑者的心理过程自信者的自我接纳是无条件的,或者说他接纳自己没有前提条件,没有在接纳自己之前设定必须要达到的标准。
自卑者的自我接纳建立在一系列条件上,只有达到了某些条件,自卑者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
七、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需要第三章一、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驱动人们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活动本身不仅对学习感兴趣。
也有努力学习的需要,很享受学习的过程。
外部动机则是只驱动人们学习的是一些外部因素,如获得奖学金,评上优秀学生干部,获得推免保研资格等二、学习目标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要具体2.目标要可以测量3.目标要具有可达性4.目标要有期限5.近期目标要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三、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要点(完整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重点第一章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积极思维的三层含义⏹看自己的正面◆看清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充满必胜的信念◆只有当正面、积极的思维完全融入你的生活,你才能真正从中获益◆看正面的自己,并不是伪装自己◆看正面的自己,是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别人的积极面◆见贤思齐,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赢得别人尊重◆拓宽自己成长的道路◆要想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学会欣赏对方⏹看环境的积极面◆看到光明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应该了解,现实不会因你而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坚持积极的思考习惯●如何建构积极的自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抗逆力的产生依赖于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否恶劣取决于人们对环境的态度以及如何采取行动◆同样的事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就可以发现美好的一面◆不合理信念具有的三大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正视自身缺点◆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学会为自己辩护,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能力⏹正视负性情绪◆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压抑、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苛求自己◆负性情绪是生命中合情合理的部分◆每种情绪都有它重要的存在意义◆首先要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性情绪的问题⏹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你需要从积极的层面对于自己的生活的全貌做出新的、积极的诠释意识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不带批判,没有是非对错⏹ 积极的自我体验◆ 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就必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每个人应对问题的方式都相应的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情感支持系统 ⏹ 自我调控的措施◆ 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对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一种外在资源,有正式和非正式支持两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稳定的社会性回报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感知并及时释放压力从压力源的存在到压力感的产生起作用的是中介因素: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最重要的中介变量,起中枢作用)树立正确的压力观不要回避压力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上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重复暗示 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每次暗示通常只确定一个问题暗示的内容要可信,并且是自己希望的第二章 情绪的力量●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 情绪包括三个方面:◆ 主观体验(大脑的一种体验状态)◆ 生理唤醒(任何一种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 外在行为●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 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良好的情绪,既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促进生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不良作用◆人类疾病中,由心理因素、身心失调引起的心因性疾病占50%~80%◆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十有八九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影响情绪的因素⏹认知因素◆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起因是刺激,但刺激并不能直接导致情绪反应◆你对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情绪是好是坏◆如果改变认知观念、转变理解角度,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体验⏹遗传因素◆循环气质(追求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快感)◆自闭气质(自我满足)◆粘着气质(情绪稳定,守护满足型)◆执着气质(与快感物质结合比较困难,追求完美主义)◆不安气质(本质是孤独的,处于恐怖感中)◆新奇气质(面对新奇的事物会感到兴奋)⏹身体因素(情绪在一些躯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互为因果)⏹物理环境因素(不可忽视)⏹社会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学会倾诉(联络方式越直接,减压效果越好)⏹构建合理的认知(不合理认知):◆想法绝对化◆以偏概全◆认知的习惯性消极◆妄自菲薄◆好夸张◆过分自责⏹不妨痛哭(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释放不良情绪的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平衡,促进新陈代谢)⏹转移法(消极的调节方法,暂时控制情绪)⏹音乐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去优美的环境)●增加积极情绪的方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心存感激◆学会称赞别人◆学会微笑◆寻找最佳新观念◆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经常使用自动提示语⏹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读书◆幽默◆赏花◆散步◆运动◆旅游◆写日记◆放慢速度◆登高远眺●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事件A B 情绪与行为的结果CDD第三章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学习会起到积极作用◆人际交往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能⏹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是当今人类社会化的第二场所◆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活的更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和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促进其发展和成熟⏹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交往活动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成熟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交往使大学生紧张的心理得以放松⏹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一个人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良好环境的养成◆人际交往可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以相互学习知识互补,开阔视界,扩大各自的知识面性格互补,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影响其个性的发展认识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相互影响、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大学生未来的事业◆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交往活动为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发展自己提供了保障,为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今天的同学将会是明天的同行与朋友◆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增强人际吸引力的途径⏹优化形象,完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就是首次交往中所留下的印象人们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的第一印象任何最先出现的的因素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有关一个人后来的信息,都是在有了第一印象以后输入的人的认知具有非矛盾化倾向后来的感觉若与先前的感觉不一样,人会本能的加以拒绝以免引起内心矛盾、冲突外貌仪表是引发第一印象的窗口微笑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打动人的方式⏹主动交往,提高熟悉程度◆人们有喜欢、亲近熟悉的人的倾向◆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熟悉使人们更为容易辨认事物,它改变了人们辨认实物和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要想增强人际吸引力,就要主动提高对方对你的熟悉程度(互动接触)◆要想多交朋友,就要做人际交往的始动者,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寻找共性,赢得人际共鸣◆在相异的环境里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所激发的人际吸引力是非常强烈的一起居住的特征相似的学生,倾向于彼此相互接受和喜欢,并成为好友◆相似因素在人际吸引之中之所以重要,是因其具有正强化的作用相似程度大的人们在观点上达成一致,并相互理解相似性程度又是个体的认知达到平衡的作用◆人们一般喜欢和自己相类似的人寻求友谊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寻找相似点的过程⏹展示才智,引起敬佩之感◆才智不直接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但他决定人际吸引力的强弱◆才能与吸引力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一个人太完美时,人们只好敬而远之⏹涵养个性,拥有持久魅力◆真诚真诚是选择朋友的首要要求,是友谊的灵魂和核心真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也是人际吸引的关键要素◆自信自卑和自负是人际关系的大敌恰当的自我意识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正确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才能进行成功的人际交往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沟通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自知之明的人总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幽默幽默是一种集智慧、机智、诙谐、乐观、自信、宽容于一体的个性品质幽默的人总是受到众人的喜欢,在社交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因素外在形象(优化)内在素质(涵养)交往技巧(讲究)●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的方法⏹学习沟通,掌握语言艺术◆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程度◆注意礼貌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逻辑性强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尊重对方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优化对方讲话环境多营造让对方从容不迫跟你聊天的环境◆适当提问提出问题不但是一种沟通的手段,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排除干扰因素⏹关心需要,走进对方心灵◆人际交往的过程实质上是交往双方寻求需要满足的过程⏹由衷赞美,拨动情感之弦◆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赞扬能够释放出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善于倾听,关注对方所思◆善于倾听,显示了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观点的重视,是赢得友谊的诀窍之一⏹消除误会,化干戈为玉帛◆善于消除误会◆采取合作积极的交往态度⏹善于包容,求同存异◆对待人际差异,大学生要能够尊重包容◆多元化的社会造就人们多元化的个性●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资金、学识、机会、信息⏹行为者可以通过两种社会联系获取◆个人作为社会团体或组织成员与这些团体和组织建立的稳定联系◆人际网络●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增加自己曝光的渠道⏹发现自己的优势⏹建立守信用的形象⏹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人脉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人脉须悉心维护)⏹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人脉需要经营更要懂得利用,善于整合)第四章个性的力量●六种气质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人格气质◆循环气质————中心人物型容易被情绪或心理节奏所左右,容易适应环境追求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快感,渴望成为焦点想被别人认可的心愿很强,所以有时说话会过于夸张、有时会很圆滑心情容易产生周期性变化◆自闭气质————我行我素型不太会为了追求他人评价而去行动局限于自己的世界当中,追求自我满足多为倾听者角色,喜欢独处,对孤独的耐受性很强不会被利害关系或规则所束缚,只是根据事实来行动一旦兴奋很难再度镇静下来,细心,会体谅别人◆粘着气质————首领型坚韧顽强并粘着,忠实可靠单纯明快,但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能采取柔软的对应方式⏹压力气质◆执着气质————完美主义者型认真踏实的表情及态度对自己及他人都要求做到100%为了获得自信既兴奋会采取持续的行动◆不安气质————胆小鬼型本质是孤独的,常处于恐怖感中容易把自己的胡思乱想信以为真对长期需求的敏感度较高◆神奇气质————冒险家型面对新奇的事物会感到兴奋,对短期需求的敏感度较强●了解自身气质的自我护理要诀⏹循环气质◆下意识的与信赖的人建立亲密的、对等的、朋友般的横向的人际关系⏹自闭气质◆为了自身情绪安定,不要太拘泥于不符合规定或无法保持和谐的事⏹粘着气质◆适当的与他人保持距离,确保有单独的时间⏹执着气质◆以经历舒适的人生为目的⏹不安气质◆对周围强烈的反应不要马上做出回应、冷静的对待⏹神奇气质●性格及良好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生性倾向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反应方式⏹性格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的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二十四种良好的性格: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真实、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社会智慧、公正、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宽恕、谦卑、审慎、自我调节、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第五章恋爱与性心理●爱情三因素论⏹动机成分◆人类爱情产生的原因除了生理因素——性驱动力外,还受外表、情境等因素诱发;激情⏹情绪成分◆两性在一起所感受的各种情感体验;亲密⏹认知成分◆从理智上对双方感情的认识,是爱情行为中的理智层面;承诺●恋爱的发展与维持⏹和谐阶段⏹自我披露⏹互相依赖⏹亲密——满足要求●失恋心理及调适⏹构建理性的认知⏹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从宽容中获得重生●关于择偶的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同性质理论⏹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异性疏远期(性发育早期)⏹异性接近期(青春期中期)⏹恋爱期(青春后期)●青春期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男生情感特点:外露和热烈、粗犷◆女生情感特点:含蓄与羞涩、娇媚⏹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性梦(自然的宣泄,属正常现象)◆手淫(适当有节制的是无害的,但应尽量克服)◆性幻想(爱的白日梦,清醒状态下头脑里出现的程度不等的、内容广泛的与性有关的场面和活动)⏹爱抚(两性身体上的接触,大多在私下进行)⏹尴尬而真实的话题——婚前性行为(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在恋爱期发生的性行为)●艾滋病⏹艾滋病概述◆获得性免疫综合症,免疫功能出了毛病◆艾滋病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艾滋病病人会表现的非常脆弱⏹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渡到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的危害之大在于它的长潜伏期(两年到十几年)窗口期: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但通过现行的血液检测,还不能证实的时期无症状期:时间长,在传播病毒方面作用很大艾滋病在窗口期和发病期传染性较强处于潜伏期的人被称为艾滋病感染着◆目前艾滋病治疗药物均不具有长期疗效,更不能治愈⏹如何预防艾滋病的发展◆对于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我们应采取接纳关爱的态度◆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所在◆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青年的性心理调节⏹ 正确认识和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获取科学的性知识⏹ 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掌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度⏹ 加强性道德培养◆ 学习用良知和理智控制性冲动和性欲望第六章 在压力下成长● 人类的本质需求有哪几种?● “社会的自己”与“本来的自己”的区别是什么?● ●●人们会从哪些方面接收到压力信号?⏹行为方面:出现不愿上学、饮食异常、烟酒依赖、网络成瘾、恋爱依赖、遭遇事故等⏹精神方面:出现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兴趣缺失、抑郁症、强迫症等⏹身体方面:出现失眠、肩酸背痛、偏头痛、胃痛、心脑血管梗塞、癌症等●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有哪些?⏹学业压力◆专业发展问题是大学生压力产生的来源之一⏹经济压力◆经济窘迫的确是人们压力的一个关键性来源⏹情感压力⏹前途压力第十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概述⏹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为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准,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确定志向◆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与回馈⏹自我认知◆兴趣、气质、能力、价值观、性格⏹外部环境认知◆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出你的职业机会和威胁◆提纲式的列出今后3—5年内你的职业目标◆提纲式的列出今后3—5年的职业行动计划◆寻求专业帮助●自我训练专题: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实现法◆快速实现目标要将它具体化◆行动承诺⏹时间管理⏹反馈与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
习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五章
1、挫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挫折情境,指主观上存在着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
二、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三、挫折的反应,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些情绪或反应
2、挫折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2)双重性(3)暂时性
3、应对挫折的方法
(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3)一分为二,改变视角(4)采用精神发泄法(5)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4、管理压力的方法
(1)调整认知方式(2)学会放松和转移(3)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4)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5)培养幽默感
5、阳光心态(论述分析)
心态决定决定人的行为取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持着平静的心态,轻轻松松地穿越看不见的障碍,而在困难一览无余的时候人们却犹豫胆怯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没有将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将困难看的太清楚,分析的太透彻,考虑的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将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6、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及概念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
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7、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种类内涵)
(1)首因效应: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与信息成现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初次接触时会对对方进行知觉观察,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最初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是指交往过程中最后的印象对个体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也称最后印象。
(3)晕轮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的某些主要品质形成印象以后,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4)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将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5)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着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
8、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恰当修饰容貌(2)衣着修饰得体(3)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4)谈吐文明高雅(5)适度的自我表现
第六章
1、人际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变,一方说另一方听,接受者只接受信息无反馈。
单向沟通的速度较快,但准确性差,不能产生平等的参与感,不利于增加接受者的信息和感情的建立。
双向沟通:是沟通双方互为发信人和接受者,两者地位可以发生转换。
双向沟通的沟通速度慢,但比较准确,有助于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同时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觉,必要时双方可进行多次商议,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2、大学生应掌握得当的人际沟通艺术
(1)主动沟通(2)尊重他人(3)学会说不(4)夸赞的艺术:善于洞察对方的闪光点,真诚赞美,赞美方式多样化(5)批评的艺术:注意场合,批评与鼓励共存,语言委婉(6)学会倾听(7)换位思考(8)幽默
3、人际冲突的概念:是指由于利益关系、观点不一、个性差异等引发的人际交往对象之间的紧张状态和对抗状态。
4、处理冲突时应遵循的原则
(1)对事不对人(2)合理控制情绪(3)勇于承认错误(4)当时当地解决冲突(5)注意适度宣泄
第七章
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动机多样化(2)恋爱自主性强(3)恋爱消费五花八门,数字攀升,家长买单(4)注重浪漫的过程,轻视无言的结局(5)恋爱关系不稳定
2、性心理的含义:是指伴随着性的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与性欲,性行为等有关的性心理活动,它主要包括性意识、性观念、性思维、性情感、性意志等。
性心理是人类性行为的心理基础,与性生理、性本能密切相关,但它有区别于性器官、性感官等性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它受社会文化、道德、法制等规范的影响,存在萌生、发展和成熟的不同阶段。
3、婚前性行为: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最大的性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恋爱的过程中,一旦恋人间发生了性行为,负性情感体验比较多。
性关系压力和忠诚压力是女大学生感受最强烈的压力,远远高于男大学生。
发生性行为后绝大多数女生心理空虚、失落、羞愧、恐惧。
平等的恋爱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一方不能屈服另一方,如果将性作为维持爱情的筹码,则本身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爱情,也必然不能长久。
第八章
1、大学学习的特点:(1)自主性提高(2)专业性增强(3)内容丰富化(4)途经多样化
2、时间与目标管理的内涵及策略
时间管理的内涵:是指充分认识时间的发生和价值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运用技巧、技术和工具而进行的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行为特征。
目标管理的内涵:以目标为导向,运用管理手段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对自己进行思想上的管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目标管理为了为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保证获得满意的成绩。
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是紧密结合的,具有一定衔接性。
有了目标才会对目标进行分析,分析后就应该为实现目标而设定相应的时间,可以说,目标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前提,而时间管理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起到提醒和引导的作用。
(3)化整为零(4)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
3、减轻学习疲劳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培养兴趣,激发潜能(2)张弛有度,劳逸结合(3)科学用脑,合理安排(4)创设环境,营造氛围(5)放松训练,注入活力
第九章
1、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1)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以往经历,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
(2)我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3)我能做什么。
是认识自己能力的过程(4)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5)我的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2、大学生求职心理特点:(1)追求高地位和高技术性的工作(2)强调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追求职业的高经济报酬(4)以周围人的选择作为自己的选择(5)求职的依赖性强
第十章
1、网恋的特点:(1)情感的虚拟化(2)恋爱的快餐化(3)欲望的外显化
2、网络成瘾概述及其满足的三个条件
定义: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指个体由于对互联网使用的过度依赖,达到着迷的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长时间上网导致一系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异常症状,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三个条件:1、过度依赖:即生活离不开网络,心理上难以适应不上网的生活,通过努力也无法自拔。
2、长时间上网。
3、症状表现:即平时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体的异常状况,损害社会功能。
第十一章
1、生命的特性:(1)唯一性(2)不可逆转性(3)独特性(4)可塑性
2、生命危机的概念:个体因遭遇超出自身应付能力的事件或境遇,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个人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调,进而发展成为以伤害自己或他人甚至生命为目标的危急状况。
3、危机的种类:(1)发展性危机(2)境遇性危机(3)存在性危机
4、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