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孙子及《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展开全文《孙子兵法》01章始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第一讲 孙子及《孙子兵法》
美 国 国 防 部 长 盖 茨
“这无关紧要,战争的 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的得 失成败。”
“美国在越南战争 中胜利无望正是应验 了孙武所说的‘夫兵 久而国利者,未之有 也’,‘故兵贵胜, 不贵久’”。
——尼克松
“孙子说,上兵 划谋。在越南战争 的情况下,‘谋’ 即指大战略。美国 人忽视了孙子的这 一忠告,愚蠢地投 入了战斗。” ——柯林斯
——利德尔.哈特
“孙武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而美国人经常犯的一个错 误是,仅仅局限于从容易衡量的军 事与政治数据来了解对手,却忽视 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 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我 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规模的 火力,而不是灵活的运用战略。”
——道格拉斯.麦克内迪
言兵者不止兵
司马穰苴的猝死促使孙武最终
离开齐国。
“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
——司马穰苴
《五经七书》:
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吴子兵法》;
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缭《尉缭子》; 姜子牙?《六韬》;张良《三略》;李靖 《李卫公问对》
“退却战略”
妥协是一大法宝,
是成功的最重要秘诀。
吴 国
辟 隐 深 居 ”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三、《孙子兵法》版本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 可以说“利他”的机会成本就 是“损己”,而“损己”的极 至便是让出你的生存空间。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进不可御,退不可追,是古人追求 的行动境界。”
孙武的家族世谱
主讲教师 陆保生
孙武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孙武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孙子兵法 十三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2关门捉贼 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8上屋抽梯 败战计: 31美人计 34苦肉计
20浑水摸鱼 23远交近攻
26指桑骂槐 29树上开花
32空城计 35连环计
21金蝉脱壳 24假道伐虢
27假痴不颠 30反客为主
33反间计 36走为上
五 、作 业
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 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 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 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 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 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
--
思想精髓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 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 人的城池。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
内容提要
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
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 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第一讲《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 孙子兵法》
军队的指挥和管理 将帅的使用
军队指挥和管理
• “令民与上同意” 令民与上同意” 令民与上同意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分数”、“形名” 分数” 形名”
强调政治建军 宽严相济,以法治兵 宽严相济, 重视军队的组织编制 和田和 …… …… …… …… 孙膑
吴宫教战
• “口令不清,动作不熟,是为将的过错” 口令不清,动作不熟,是为将的过错” 口令不清 • “口令已清,而不执行,乃士兵之罪过。” 口令已清,而不执行,乃士兵之罪过。 • 吴宫初试十三篇,留得丹青千古传, 吴宫初试十三篇,留得丹青千古传, 兵法至今陈广宇,堪教故国敬先贤。 兵法至今陈广宇,堪教故国敬先贤。
考核办法
考勤:30% 课堂表现:10% 考试:60%
法国:1772年 法国:1772年
拿破仑特别赏识“施无法之赏,旋无政 之令”,1840年称帝后,诏封14位元帅, 其中2人破格。内伊34岁,赏30万法郎;达 乌赏100万法郎。
三、《孙子兵法》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计》 《作战》《谋攻》 作战》《谋攻》 》《谋攻 《形》《势》《虚实》 》《势》《虚实》 虚实 《军争》《九变》《行军》 军争》《九变》《行军》 》《九变》《行军 《地形》《九地》《火攻》 地形》《九地》《火攻》 》《九地》《火攻 《用间》 用间》
日本:公元8 日本:公元8世纪
1905年日俄战争以“以逸待劳” 年日俄战争以“以逸待劳” 年日俄战争以 策略获胜。 策略获胜。 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的先 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 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 员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诵读, 员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诵读,灵 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⑤、寒暑、时制⑥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⑦、官道⑧、主用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⑩,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⑪,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⑫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⑬而骄之,佚⑭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⑮胜者,得算多⑯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⑰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解:①兵:本义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文中作军队解释。
②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
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
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
计,筹码。
索,考究。
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⑧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⑨主用: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主持、掌管。
用,物资费用。
⑩将听吾计:将,一作“将领”解,全句意思是“将领听从我的计谋”;一作“如果”解,作助动词使用,是孙子激吴王重用自己的语气,全句意思是“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课件讲义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一、孙子和《孙子兵法》介绍1.孙子简介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晚期齐国人,生于公元前约550年至540年,孙武的七世祖陈完原是陈国的公子,因陈国内乱而逃往齐国。
陈完的第五代世孙——田书,在齐国是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在讨伐莒国时因打了胜仗而被齐王赐姓“孙”并赏赐他一块封地,从此名为孙书。
孙书正是孙武的爷爷,孙武自幼跟随父辈学习兵法,他不但继承了父辈们优秀的思想并自我提炼与整理。
后因动乱逃往吴国,在吴国献上了他的兵书,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于是封他为大将军。
从此开始了他的战争实践的生涯,他带领三万人打败了楚国二十万大军,五战五胜,最终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他用战略实践的辉煌来印证了《孙子兵法》的高明。
1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 2 2.《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在跟随父辈学习兵书时期就开始记录的。
在临沂银雀山挖掘汉墓时发现了《孙子兵法》的竹简,也包括孙膑兵法。
由于古人写作是刻在竹简上,所以需要深思熟虑,同时要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述他的思想。
正是这样的写作条件也促成了《孙子兵法》以简短的文字阐述出如此深的战争哲理的原因之一。
(1)学《孙子兵法》必须讲“武德” 在公元前512年,孙子将《孙子兵法》献给了当时的吴王,自献给吴王后,《孙子兵法》就此正式问世,并由世人争相传阅。
学《孙子兵法》必须要讲“武德”,中国人特别讲“武德”,而孙武的“武”字就是止戈,“武德”对于孙武来说的含义是进行竞争、进行战争、进行对抗,目的是为了求得和平与安宁而并非为了打倒对方,残杀对方。
另一种含义是,强调“武德”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道德前提。
《孙子兵法》是一部非常高深的战书兵册,是我们商战的“武林秘籍”。
“武德”好,心术正的人学了《孙子兵法》会造福国家、造福企业、造福人类。
如果心术不正的人,没有“武德”的人学了《孙子兵法》只会祸国殃民。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 3(2)《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普及程度 孙子把《孙子兵法》献给吴王以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孙子的书广泛地在社会上流传,有很多的版本。
孙子兵法课件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课件共84页
建立使命的意义
1、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一致性 2、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或标准 3、建立统一的企业风气或环境 4、统一员工的方向 5、唤起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好感和热情 6、态度宣言 7、调节分歧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课件共84页
——孙子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
——《六韬》 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
——曾公亮《武经总要.选将》
兵无强弱,强弱在将。 ——魏源《圣武记》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课件共84页
主与将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 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 ——《商君书.战法》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课件共84页
知己知彼
“知彼知己”,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即首先认识客 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战胜敌人。
第一环节是知彼知己,这不仅要从战略高度上了解和把握 ,而且要了解和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我双方不断变化着的 各种具体情况,比如庙算定谋、兵力部署、战法运用临机 应变以及“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 等等。
——大前研一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 一域。
——陈澹然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课件共84页
什么是战略?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 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的任务。
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术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 的两个方面。
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战术上的不规则、 无定向。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第一讲:概述《孙子兵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也是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
其成书于2500年前,虽只有区区6000余字,却被评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首。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外文名称:The Art of War 。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武本人就是旷世罕有的军事天才,曾以3万军队打败楚国20万军队。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庙谟藏稷契,兵略贮孙吴。
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诗中的“孙吴”既指《孙子兵法》《吴子》两部兵书。
白居易在诗中赞叹古代的治国方略藏在稷、契典籍当中,用兵韬略蕴藏在《孙子兵法》和《吴子》两部兵书之中。
在他看来,运用孙武、吴起的方法治军,天下就会太平无虞。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计篇①第一[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起源:南朝。 南齐书·王敬则 王敬则传 起源:南朝。据《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定型:宋代惠洪 冷斋夜话》 惠洪《 三十六计, 定型: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走为上计。”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三、《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1、《孙子兵法》成书之 、 孙子兵法》 2、《汉书 艺文志》中记 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A 《史记》、汉简中 史记》 原因: 原因:其中六十九篇 都有明确记载 是孙子其他作品, 是孙子其他作品,有对 十三篇的注释和论说 B 曹操恢复到十三 篇
要求: 要求: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背诵《计篇》 谋攻篇》 背诵《计篇》和《谋攻篇》,以当堂默写的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写出自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孙子兵法第一章原文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安危的领域,也是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不可以不深入考察研究的。
因此,军事家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敌我双方形势的认识。
(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使得他们能够为君而死,为君而生,而不害怕危险。
所谓天时,就是指用兵时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气候的变化。
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
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是否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严明。
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系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
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
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
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本文为《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通过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本文总字数约为1500字,以下为正文部分。
一、始计篇孙武在本篇开头就提到,凡战必先认真思考和计划。
他强调了战争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战争的五个重要基本原则:道、天、地、将、法。
1.道:指指导军事行动的思想和信仰,也是战争的核心原则。
2.天:包括气候、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考虑天时地利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地:指战场地理条件及相关资源,要善于利用地理环境来达到战略目标。
4.将:指统帅能力和领导才能,战略计划的执行者。
5.法:包括组织结构、战术方法、军事规则等,确保战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章节,主要讲述了军队的组织与战斗的技巧。
以下是作战篇的主要内容:1. 对战国时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横向对比,在战国时期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比,孙武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战略的重要性。
2. 五种行军作战形式作者介绍了五种行军作战形式:势、志、虚、实、诱。
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情况下使用,能极大地增加战争的成功率。
3. 用间篇用间篇主要涉及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收集。
孙武指出,情报是战争决胜的重要方面,掌握敌情可以在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有利的情况。
三、战形篇战形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战争形势下应采取的战术和战略。
以下是战形篇的主要内容:1. 九变之道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九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战争形势,包括攻守、进退等方面的战术应对。
2. 灭战之道在这一部分,孙武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灭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围魏救赵、攻心为上等。
3. 七计之道孙武提出了七种常用的计谋:胜战计、败战计、攻边计、守边计、攻城计、守城计、乘势计。
这些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的有效方法。
孙子兵法 第一讲
“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贵胜,不贵久”
(三)战术思想(兵学体系的核心)
“知己知彼”“避实而击虚”
(四)治军理念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二、《孙子兵法》的十大关系
1.义与利
2.力与谋 3.常与变
6.利与害
7.迂与直 8.势与节
4.物与我
5.虚与实
9.全与偏
10.知与行
第一、义与利的关系
孙子首先关注利,“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即符合利 益,军队就打;不符合利益,就 停下来。 同时注重道德,“上兵伐谋”, 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 大的战争效果。 最终寻求一种平衡点,既要讲 究利,又要讲究义,实现道义 跟功利的有机统一。
第十、知与行的关系
《孙子兵法》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便 是“知”字。 孙子认为,打仗靠力量,但不是靠蛮 力,而是靠知识。孙子不仅特别强调善于 学习,更加重视实践,没有学习积累,实 践是盲目的;若没有实践,理论只是虚设。
三、学习《孙子兵法》的四个注意 (一) 歪曲原意
(二) 简单化一
(三) 生搬硬套 (四) 夸大神化
第七、迂与直的关系
孙子特别强调,不能开门见山,直接 进行军事冲突,而是要通过曲折的道路, 达到效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表 面上是走远路,其实是走近路。
第八、势与节的关系
势与节的关系,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孙 子特别强调,要中庸。
“其势险”“其节短”,孙子认为要想 给敌人最致命的打击,那就需要无限地接近 敌人,离对方越近,对对方的危险越大。但 是,离对方越近,就越容易被对方发现,被 对方反击,这是一对矛盾。
“兵战”与“商战”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双方或多方进行的对抗性活动;
2)对抗各方存在着共同的期望目标,企 图通过对抗活动削弱对方,壮大自己, 争取获得自己期望得到的利益; 3)在对抗活动中,兵战和商战一样,都 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管理、有战略、 有信息和情报,以及有大量的资源消耗; 4)对抗的结果总是有成功者和失败者, 或者两败俱伤,或者各有所得。
孙子兵法全文阅读-孙子兵法译文及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阅读-孙子兵法译文及全文翻译《孙子兵法》,它诞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书之首、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对中国的历史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
下面整理了《孙子兵法》的全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经典:《孙子兵法》完整版在线阅读:孙武始计篇《孙子兵法》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考察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孙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战争和军事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有十三篇,每篇都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战争策略和战术技巧。
下面是《孙子兵法》第一篇的原文及译文,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领域,不可不慎重地加以研究。
解读:这一段开篇的话语探讨了战争的重要性,将战争提升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为对于战争,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以五个要素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用计算来测试这些要素,以确定战争的形势: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
解读:孙子强调战争的决胜因素有五个方面,即道、天、地、将和法。
这五个要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原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与阳,寒与暑,时与治也;地者,远与近,险与易,广与狭,死与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于敌而不同,可取而用也。
译文:道,是指使人民与统治者保持一致,可以与之同生共死,而不受任何威胁;天,是指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时机和治理;地,是指远近、险易、广窄的地势,关乎生死;将,是指智慧、诚信、仁爱、勇气和严厉这些个人品质;法,是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掌握战术,可借鉴运用。
解读:孙子提出了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统治者与人民的一致,天时地势,将领的智能和德才,以及灵活运用法则。
这些要素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对《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篇主要提到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决胜因素有道、天、地、将和法这五个方面。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兵法》及译⽂,不战⽽屈⼈之兵孙⼦兵法始计第⼀原⽂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索其情。
⼀⽈道,⼆⽈天,三⽈地,四⽈将,五⽈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下,远近、险易、⼴狭、死⽣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索其情。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兵众孰强?⼠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
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孙⼦说:战争是⼀个国家的头等⼤事,关系到军民的⽣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五个⽅⾯的分析,七种情况的⽐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是道,⼆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标相同,意志统⼀,可以同⽣共死,⽽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阔、狭窄,是⽣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较,从⽽来预测战争胜负。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PPT课件
一、孙子兵法概况 二、孙子兵法经典化 三、孙子兵法内容简介 四、怎样读孙子兵法
一、孙子兵法概况
(一)作者概况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 (今山东惠民)人。后人尊称其为 孙子。
“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田完)
陈完
孙弛
田桓
田无宇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操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李世民
“古今兵法尽之于七书,七书兵法尽之于孙子”。——宋朝
以前买回的书,大 多不合用,我要的是战 略和战役的书,特别要 买一本《孙子兵法》。
B·H·利德尔·哈特:
《孙子》是一部兵书,但不是一般的兵书,
而是具有战略高度,带哲学色彩,侧重于运用
• 【中心思想】使用间谍了解敌情
• 【主要内容】
用
– 用间的思想:
间
知敌情,必取于人
– 用间的种类和方法:
篇
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 用间的要求:
圣智、仁义、微妙
主要军事思想
(一)战争观 (二)战略思想 (三)作战思想 (四)治军思想
四、怎样读孙子兵法
1、传统军人的读法 2、传统文人的读法 3、《孙子兵法》和应用研究 4、用世界眼光看《孙子兵法》
【中心思想】争取先机之利
【主要内容】
军
–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争
–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 军争中应掌握的原则:
篇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
“四治战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用兵八戒”: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
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称“武经本”);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三、《孙子兵法》版本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 可以说“利他”的机会成本就 是“损己”,而“损己”的极 至便是让出你的生存空间。
1972年山东 临沂银雀山一号汉 墓出土的《孙膑兵
法》竹简。
现存最早的《孙 子兵法》注本为曹操
的《孙子注》
曹操
现存最早的《孙子》是曹操的《孙子注》;
从南北朝到宋代比较著名的注家有(三国)沈友 (梁)孟氏、;(隋)张子尚、萧吉;(唐)李 筌、杜牧、陈皞 、贾林;(宋)梅尧臣、王皙、 何延锡、张预等;除沈友、张子尚、萧吉三家注 亡佚外,其余十家连同杜佑注《通典》的相关文 字,都被辑录于《十一家注孙子》中保存下来;
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二、树立“修文亦须尚武,治世休耻言兵” 的正确态度。
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二、树立“修文亦须尚武,治世休耻言兵”的正确态度;
三、不能简单地将《孙子兵法》纳入权谋文 化的范畴。
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二、树立“修文亦须尚武,治世休耻言兵”的正确态度;
文子须无——桓子无宇——(赐姓孙)—— 孙书——孙凭——孙武……孙明……孙膑
1、齐桓公知道完是陈国的公子; 2、完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工正
孙武的家族世谱
虞舜——虞 閼父——(封陈)——胡公满— ——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公圉戎—— 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说——
平公?——文公圉——桓公鲍——厉公跃—— 陈公子完(奔齐)——稚孟夷——湣孟庄——
——
孙北西 子威破 与齐强 有晋楚 力,, 《焉 显 入 史。 身 郢
记 诸,
》侯
司马迁
孙武
,
小中大 隐隐隐 隐隐隐 于于于 野市朝
作者 孙武
孙武
《孙子兵法》的传流与影响
孙武
世 界 兵 学 双 璧
——
吴 之
境 内
书 者
皆 言
韩 非
家兵 有,
子
之藏 。孙
、
——
孙吾
武观
所兵
《李卫公问对》
“退却战略”
妥协是一大法宝, 是成功的最重要秘诀。
吴 国
“
辟 隐 深 居 ”
伍 子 胥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二)、试兵任将,初露锋芒
——
大
《骇
史 记 》
吴王 阖闾
君将 令在 有外 所, 不 受 。
(1)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文子须无——桓子无宇——(赐姓孙)—— 孙书——孙凭——孙武……孙明……孙膑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 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戴高乐
“险阻湿润,又有江海之害, 君无守御,仓库不设,田畴不 垦,为之奈何?”
——《吴越春秋》
柏举大战
“
——
“
——
民
楚
劳
之
、
为
孙武
未
兵
《 史
可 、
记待
》之
。
《 吴 越
, 天 下
春强
秋敌
” 》也
”
伍子胥
“
疲 楚 战 略 ”
吴军所到之处, 伏尸无数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二)、试兵任将,初露锋芒 (三)、千里击楚,以迂为直 (四)、急流勇退,曲终奏雅
的四谋原则;
五、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 获,达到“六经注我”之境界。
阴暗文化包括厚黑文化、痞子文化、 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 主义文化、文化的市侩主义等。
《孙子兵法》之现代文本
孙武
第一讲 孙子及《孙子兵法》
主讲教师 陆保生
孙武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三勇士”: 田开强 古冶子 公孙捷
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从阖闾和孙武的性格特点分析, 这件事的发生也是有可能的。
阖闾:“好与戏” 孙武:“非好非戏”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智、勇、信、严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智:知也
四知: 知己、知人、知天、知地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 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第三,孙武的祖上在齐国的政治斗争中,善于权变, 谋略高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庆氏)
之爱 如之 流如 水父
。母
,
归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 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进不可御,退不可追,是古人追求
的行动境界。”
孙武的家族世谱
虞舜——虞 閼父——(封陈)——胡公满— ——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公圉戎—— 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说——
平公?——文公圉——桓公鲍——厉公跃—— 陈公子完(奔齐)——稚孟夷——湣孟庄——
轴心时代
“公开和私下的战争愈来愈激烈,普 通大众的状况是悲惨的,无论是谁获胜, 他们都得遭殃。”
“裸命时代”
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吴起
案例1:吴起杀妻取将
“作为军事家,人们将他与孙武并称, 称为孙吴;作为政治家,人们将他与著 名的改革家商鞅并举。”
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案例2:晏婴二桃杀三士
《孙子兵法》之现代文本
主讲教师:陆保生
世 界 兵 学 双ຫໍສະໝຸດ 璧“权谋文化”——“兵者,诡道也。”
文化:显文化(阳光文化) 潜文化(阴暗文化)
如果将兵法引入生活,无异于将 生活引入战争。
——马基雅维里
“姨太太文化”的回归
阴暗文化包括厚黑文化、痞子文化、 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 主义文化、文化的市侩主义等。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齐孙子》八十九篇。
膑亦孙武后世子孙也; ——《史记》
孙武——孙明——孙膑 —— 《新唐书》、《姓氏说》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2、孙武无其人,《孙子兵法》乃山林居士或战国时诡
辩之士伪托; 3、成书战国,孙膑著。孙武和孙膑为同一人; 4、孙武即伍员,二者实为一人。
杜 牧
异 人 , 人 不 比 数 。 ”
有 言 之 , 世 以 为 粗 暴
言 兵 , 或 耻 言 兵 ; 倘
因 使 晋 绅 之 士 不 敢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 事的借鉴与影响。
《孙子兵法》对现 代军事的借鉴与影 响。
1、美国军校与《孙子兵法》
“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本书。 当然,我希望把这本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 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 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书。如果我是 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 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 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 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 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免职,并不准上诉, 其他军衔军官则自动降职。”
著书
深战
矣策
。多
曹 操
矣
李靖
——
观
诸
兵
书
,
无
出
唐 太
孙 武
宗。
李世民
两类书不烧:
1、博士收藏的书不烧;
秦始皇
2、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方面的 书不烧。
“
——
陈 师 道
“ 夫 兵 , 非 圣 人 之 学 。 ”
不 陈 王 者 之 前 。 ”
孙 、 吴 之 书 , 盗 术
也
,
“ ——
牟庭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生卒年月不详 孙武 史学界认为其与孔子(前551—— 前479)同时代。
孔子
生卒年月不详
出生地之争
惠民说
孙武
博兴说
广饶说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三、《孙子兵法》版本
《吴问》、《四变》、
《黄帝伐赤帝》、 《地形二》、《见吴王》
宋元以后比较著名的注本有(明)刘寅《武经七 书直解》;(明)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等。
目前,最有文本价值的本子主要有以下四种: 1、银鹊山汉墓简本《孙子》(简称“汉简本”); 2、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简称“十一家注本”); 3、《平津馆丛书》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的《魏武帝注
——詹姆斯.克拉维尔
《孙子兵法》对现 代军事的借鉴与影 响。
1、美国军校与《孙子兵法》
2、《孙子兵法》与美国人战争
“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
的伟大人物…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
前的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
义。”
——柯林斯
“后来的军事著作无论在内容的 丰富程度上,还是在对问题的分析 深度上都未能超过它。
第三,孙武的祖上在齐国的政治斗争中,善于权变, 谋略高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第四,特有的齐文化对孙武成为一流的思想家和军事 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姓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