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例

合集下载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医案精选(供中西医临床专业参用)编写唐瑛江花审校肖力强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经典教研室编2020年5月桂枝汤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烧汗出一年余,天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烧医治,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辩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式,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覆取微汗而康复。

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

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淅淅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那么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

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

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

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属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麻黄汤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颤栗,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

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

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葛根汤卢自昌医案:莫某,男,34岁,1986年8月21日入院。

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医治,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楚,执杖和行走时疼痛加重,伴有麻木重困感。

中医经方治愈肺经虚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治愈肺经虚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治疗肺经虚证的医案有很多,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患者:男性,40岁,主诉久咳嗽,痰多易咯,声音嘶哑,神疲乏力,体重减轻。

中医辨证:患者表现为肺经虚证,病程较长,肺气不足,无实热之象,可见久咳、嗓音嘶哑、神疲等症状。

治疗方案:
1. 方剂选择:选用《金匮要略》中的六君子汤加减而成,以补肺脾之气。

方剂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同时酌情加入其他药物,如黄芪、党参等,以加强益气补肺的效果。

2. 治疗原则:强调养阴益肺,补益脾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3. 穴位灸疗:采用艾灸法刺激患者背部的肺经相关穴位,如太溪、列缺、肺俞等,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

治疗结果:患者在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声音渐渐回复正常,体力逐渐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同样的证候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医案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等情况有所调整。

在实际治疗中,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病案1: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唐某某,男,48岁。

2010-3-10初诊。

形体肥胖,满月脸。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痛,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差,随机查空腹血糖14.5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口服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空腹血糖波动在9-10mmol/l之间。

颏下:口稍干,乏力,下肢酸痛,大便干结,舌暗苔白,脉沉滑数,辨证属少阳阳明郁热,治宜清泄肝胃郁热,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5g,生石膏60g,知母15g,花粉18g,10副,嘱糖尿病饮食。

2010-3-20复诊,空腹血糖7.6mmol/l,无口干,乏力好转,下肢偶有酸痛,嘱停用口服药格列吡嗪,继续服用上方20副,嘱增加体育锻炼、减肥等措施。

2010-4-10三诊,患者诸证好转,空腹血糖6.3mmol/l,舌暗,苔薄,脉沉略数。

继续以原方治疗,加生水蛭粉5g冲服。

患者前后调治了四个多月,空腹血糖已降到5.9mmol/l,餐后血糖稳定在10mmol/l。

病案2:真武汤徐某某,男,50岁。

2010-6-15初诊。

患者形体消瘦,大腹便便,患糖尿病5年有余,血糖一直波动在11-12mmol/l之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美比达。

刻下:面色晄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乏力,腰酸痛,大便溏浠,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弱。

辨证:少阴肾阳虚衰,以温补肾阳,予真武汤。

附子30g,干姜20g,茯苓30g,白术30g,生姜15g,白芍30g,10副,同时停用西药。

2010-6-25二诊:空腹血糖8.0mmol/l,诸证好转,效不更方,继续用原方调理两个月,血糖一直控制在5.0-6.0mmol/l之间,面色红润,无头晕,乏力,无腰酸,大便一日一次。

现以金匮肾气丸巩固治疗。

近日电话随访,精神好,体重上升两公斤,但腹部瘦小如常。

病案3:葛根芩连汤合四味健步汤朱某某,女,68岁。

2010-5-8初诊。

患者身材高大,形体肥胖,主诉有糖尿病史15年,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

(完整版)刘渡舟经方医案

(完整版)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例1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

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

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2:贺某,男,8岁,1965年10月23日初诊。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日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汗出,发热12: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00后尚有低热(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三剂,诸症解。

例3:谢某,女,51岁,2004年9月26日初诊:雨淋后,发热,恶寒(T38.6℃)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一周后,仍低热(T37.5℃),且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

中医辨证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一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又继服二剂,症已。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蔡氏经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下面将列举10个蔡氏经方的典型案例,以展示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1. 桂枝汤:桂枝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重要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它由桂枝、生姜、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引起的腹痛、腹胀、便溏等症状。

它由茵陈、蒿子、黄连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3.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引起的胸闷、胁痛、口苦等症状。

它由柴胡、黄芩、黄柏等草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4. 四逆汤:四逆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热交替、头痛、身痛等症状。

它由干姜、附子、炙甘草等草药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5.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滋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它由黄耆、党参、白术等草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6. 温中汤:温中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调理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

它由干姜、炙甘草、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

7.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健脾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它由白术、党参、茯苓等草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8. 逍遥散:逍遥散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安神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

它由石菖蒲、茯苓、丹参等草药组成,具有安神宁心的作用。

9. 肺虚喘咳丸:肺虚喘咳丸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治疗咳嗽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肺虚引起的慢性咳嗽、气喘等症状。

它由麦冬、鲜百合、太子参等草药组成,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

10. 肝阳上亢丸:肝阳上亢丸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调理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1. 建和汤治疗脾虚胃寒
方药:人参10g,干姜6g,黄芪30g,大枣10枚,白术15g,茯苓20g,陈皮6g,甘
草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

验案:张某,男,35岁,因脾虚胃寒,食欲不振,腹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用建和汤治疗,每日2次,连服15天后,腹泻停止,食欲恢复,面色健康,舌质红润,苔薄白,脉有力。

2. 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心悸
方药:甘草6g,黄连3g,黄芩6g,生姜3片,大枣3枚,桂枝3g。

验案:李某,女,42岁,因脾胃虚弱,导致心悸、头晕、失眠等症状,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连服10天后,症状显著减轻,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完全缓解。

3. 四君子汤和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
方药:四君子汤:人参10g、大枣10枚、白术10g、茯苓10g;六君子汤:人参10g、黄精10g、炙草10g、白术10g、大枣10枚、山药20g。

验案:胡某,女,52岁,因脾胃虚弱,导致食欲不振、腹泻、面色黄瘦等症状,用四君子汤连服30天无效,改用六君子汤连服3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面色健
康。

4. 安中汤治疗消化不良
方药:黄连6g,苍术6g,生姜6片,陈皮6g,木香6g,百部6g,杏仁6g,炙草3g,大枣6枚,良姜6g,山楂6g,枳壳6g。

刘渡舟经方医案2

刘渡舟经方医案2

刘渡舟经方医案2本文转载自luoyu5200《刘渡舟经方医案 2》29、芩桂杏甘汤证(1)咳喘案刘渡舟医案:某妇,65岁。

咳而微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舌质胖嫩苔水滑,脉弦。

此为有水气。

水气犯肺则咳而兼喘,肺失治节之权而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不利而浮肿。

治用通阳下气,利水消肿之法。

茯苓12克桂枝10克杏仁l0克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小便利而诸证悉平。

(2)喘而心悸案刘渡舟医案:燕×,男,59岁。

患肺源性心脏病,住唐山市某医院治疗,喘咳逆息不能平卧,心悸,气短,面色黧黑,大便已数日未解。

舌苔白腻但根部发黄,脉弦而结。

证为痰热内凝,腑气不利,肺气受阻,故而喘咳。

但心悸气短,面色黧黑,脉结,则为心虚挟饮,此证小虚标实,当先清化痰热以利肺,然后温阳化饮而治心。

栝蒌30克(先煎) 半夏10克黄连6克服两剂后,大便通畅,喘咳减轻已能平卧。

转用通阳化饮苓桂剂以治其本。

茯苓I2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五味子6克服六剂后,喘咳止而心悸宁,遂出院治调理,以善其后。

【解说】苓桂杏甘汤由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杏仁而成。

治疗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所致的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以及咳喘等证。

以上我们就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方的苓桂剂的证治作了简要的介绍。

总的看来,苓桂剂作为治疗水气病的主体,有二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病变以心脾阳虚为主,治疗以茯苓、桂枝为核心;二是水气为病,涉及范围很厂,而与肺、肝、胃、肾、肠等脏腑也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以水气之邪为主,但也能兼挟痰湿、瘀血等。

为了能更加清楚地反映苓桂剂这些整体特点,特列下图以示归纳。

水气迫肺----苓桂杏甘汤水停胃中----苓桂姜甘汤脾气虚弱----苓桂枣甘汤肝气上逆----苓桂芥甘汤肾不纳气----苓桂味甘汤兼挟痰湿----苓桂杏苡汤兼挟淤血----苓桂茜红汤心神浮越----苓桂龙牡汤3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1)低热案刘渡舟医案:刘x x,女,53岁。

三则经方名家医案解读–经方派

三则经方名家医案解读–经方派

三则经⽅名家医案解读–经⽅派腰腿酸痛案(⼀)【原⽂】迟某,男,50岁。

其病为腰酸,两⾜酸痛,恶寒怕冷,⾏路则觉两腿发沉。

切其脉沉缓⽆⼒,视其⾆硕⼤,苔则⽩滑。

【研读】从医案中看出,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腿酸痛,并伴有恶寒怕冷、两腿发沉。

《伤寒论》和《⾦匮要略》中涉及腰腿痛、恶寒的有太阳病证及少阴病证。

太阳病证的腰腿痛、恶寒以脉浮为主,少阴病证的腰腿痛、恶寒以脉沉为主,结合患者脉象来看,患者为脉沉缓⽆⼒,说明此腰腿痛、恶寒与太阳⽆关,属病在少阴。

病在少阴的腰腿疼痛、两腿发沉有两种⽅证:1.真武汤证。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三⽇不已,⾄四五⽇,腹痛,⼩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此为有⽔⽓。

其⼈或咳,或⼩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姜三两(切),⽩术⼆两,附⼦⼀枚(炮,去⽪,破⼋⽚)。

上五味,以⽔⼋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三服。

2.⽢姜苓术汤证。

《⾦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云:“肾着之病,其⼈⾝体重,腰中冷,如坐⽔中,形如⽔状,反不渴,⼩便⾃利,饮⾷如故,病属下焦。

⾝劳汗出,⾐⾥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姜苓术汤主之。

”汤⽅:⽢草⼆两,⽩术⼆两,⼲姜四两,茯苓四两。

以上四味,以⽔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以上这两个⽅证各有各的特点:真武汤证为病在少阴肾⽓不⾜,⽔邪泛滥,其特点为腹痛、⼩便不利、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其治疗以温补肾⽓,利⽔为主;⽢姜苓术汤证为病在少阴肾⽓为外来的冷湿之⽓所伤,为肾着之病,还没有伤到少阴肾脏本⾝,其特点为腰以下冷痛、⾝体重、腹重、⼩便⾃利、饮⾷如故,其治疗为健脾⽓以祛冷湿。

结合患者⾆硕⼤、苔⽩滑、⽆⼩便不利、⽆下利的症状特点,患者的腰腿痛、两腿发沉应为肾着之病,为⽢姜苓术汤证。

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腰腿酸痛、两腿⽆⼒且少腹拘急,则为⼋味肾⽓丸证。

⼋味肾⽓丸证为病在少阴肾⽔不⾜,为虚劳之病,其特点为腰痛、少腹拘急、⼩便不利,其治疗以温补肾⽔为主。

经方医案(一)

经方医案(一)

经⽅医案(⼀)背部发热案许某,年可四⼗,夜卧常觉背部灼热难忍,早起痰涕俱带⾎丝,咽⼲不适。

⼩便黄。

五更起解⼤便,溏⽽易下。

据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苦、咽⼲、⽬眩』,与⼩柴胡加⽯膏、葛根;便溏者,太阴虚寒也,更加⼲姜15g。

取药后,疑⽯膏为煅者,故弃⽽未⽤,但⽤余药煎服之。

⼀剂知,数剂则病已。

少阳、厥阴病,每多寒热互呈,于此可见。

⾯肌痉挛案⼀王某,男,年可五⼗。

⾃云从⼗余年前⼀次外感发热后遗留下⾯肌痉挛之证,每于劳累、紧张后左眼睑及周围⾯肌抽动。

余思此乃元⽓虚损,⽓⾎不⾜以养分⾎之证。

真武汤下条⽂中曾有『筋惕⾁瞤』之症,故以附⼦理中加芍药主之。

初服之,未见⼤效。

服药约⼗余剂后停药。

年余之后,渠妻告余其证⼤减云云。

⾯肌痉挛案⼆盖某,男,44岁,因近⽇⼯作劳累,⾃觉⼝⾓时有抽动,遂疑为中风之兆,乃求诊于余。

余笑⽈:『勿虑也,此⾮中风,乃⾯肌痉挛尔。

』⾯部乃阳明胃经之分部,思虑劳累则伤脾胃之⽓,分⾁失养,故⽽瞤动也。

与附⼦理中,五剂⽽愈。

胃痛案⼀ 王某,⼥,时年四⼗余,⽗亲同事也。

素患胃痛症,经中国医⼤确诊为疣状胃炎。

由于⼀直担⼼会恶变,故多年来⼀直四处求医问药。

01年时来省中医求诊,时某师开了许多清热消炎、抗HP的中药,服后未见好转。

02年夏,我即将赴穗读研,彼思盍令⼩⼦试之乎。

因观其⼈⾆脉皆有寒象,且性多犹疑,此太阴⼈兼柴胡证也,疏理中汤合四逆散与之。

03年寒假归家复见之,⾔服药⽉余,疼痛⼏⽆。

乃令再服原⽅⼀⽉,以资巩固。

⾄今⼗余年,多次相见,其胃痛均未再发。

纳差案马某,男,约⼆⼗六七,体瘦,纳少。

2016年以来辞职在家,平素好⽹游。

其母因其饮⾷少进⽽忧,求予授⽅。

时读蔡长福先⽣书,彼谓纳差之⼈,多是外感未解,予颇以为然,因与柴胡桂枝汤加⼲姜、⽩术。

服后饮⾷颇进,饭量⼤增,唯熬夜上⽹之习不改,其效未能持久。

蔡先⽣所论,虽不尽合经义,然亦有可采处。

肩漏风案 唐某,男,年近四⼗,患肩背痛、恶风寒,下肢多汗,⾆淡红,苔薄⽩⽔滑,脉浮缓,与桂枝汤加黄芪、附⼦,约进⼆⼗余剂⽽愈。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蔡氏经方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显著的方剂而闻名。

下面列举了一些蔡氏经方的典型案例,以展示其在中医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

该方剂中的麻黄、附子、细辛等药物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能够促进汗出,解表发散,从而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

二、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是蔡氏经方中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主要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四逆散治疗中风四逆散是蔡氏经方中用于治疗中风的方剂,由人参、干姜、桂枝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和疼痛。

四、大黄甘草汤治疗便秘大黄甘草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便秘。

该方剂中的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甘草则具有缓解腹痛和润肠的作用,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五、桂附地黄汤治疗失眠桂附地黄汤是蔡氏经方中用于治疗失眠的方剂,主要由桂枝、附子、生地黄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补肾、安神养心的作用,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六、柴胡疏肝汤治疗郁证柴胡疏肝汤是蔡氏经方中用于治疗郁证的方剂,主要由柴胡、黄芩、枳壳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舒缓情绪的作用,能够缓解郁证引起的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等症状。

七、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四物汤是蔡氏经方中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主要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腰腹疼痛、月经过多等问题。

八、桃仁承气汤治疗心绞痛桃仁承气汤是蔡氏经方中用于治疗心绞痛的方剂,主要由桃仁、大黄、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舒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够缓解心绞痛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仅供参考)黄煌-旧金山-消化系统经方医案

(仅供参考)黄煌-旧金山-消化系统经方医案

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一、半夏泻心汤证(4案)1、胃痛乏力怕冷案H女士、32岁,2011年11月12日初诊。

形貌:形体中等、肤色暗黄,面部桃红、眼圈泛黑且有斑。

身高160cm,体重51kg。

主诉:胃部不适伴乏力、怕冷多年。

病史:胃部隐痛不适,脘痞如有石压。

乏力、怕冷,腰部以下尤甚。

肤痒。

月经周期24天,经量多,有血块,经前乳胀,带下量多。

寐差梦多,大便2天一次,干稀不调。

查体:舌红苔厚、脉按偏弱,上腹部按压疼痛,下肢皮肤干燥。

既往史: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

素常发作口腔溃疡。

处方:黄连3g 黄芩6g 姜半夏15g 党参12g 生甘草6g 干姜6g 红枣15g。

15剂,水煎,每周服5剂。

2011年12月13日二诊:胃脘痞痛缓解,腰以下冷感好转。

食欲可,大便1-2天一次,成形。

时易失眠,近期经行大血块多,经量多。

舌质偏红、舌苔略厚,脉略弱。

处方:黄连3g 黄芩10g 姜半夏15g 党参12g 生甘草6g 干姜6g 红枣15g。

10剂,水煎,每周服5剂。

2、慢性直肠炎案R先生,44岁,2010年8月30日初诊形貌:形体中等,面黄泛红,唇色暗红,大眼睛、双眼皮。

病史:肛门部不适,久坐坠胀感,肛周连及尾骨处痠楚,迁延数年,情绪急躁及劳累后不适加重。

纳眠好。

大便日行两次,无腹泻腹胀,无口腔溃疡。

09年7月24日省中医院行肠镜检查提示:回肠末端炎,直乙状结肠多发口疮样糜烂。

病理报告示轻中度慢性炎。

诊断为慢性直肠炎。

中西医久治不效,有糜烂性胃炎病史。

舌质暗红,苔薄润。

处方:黄连5g 黄芩10g 党参15g 生甘草10g 半夏10g 干姜5g 红枣15g 柴胡15g 防风15g。

15剂,水煎每周服5剂。

2010年9月28日第二诊:肛门部仍难受。

舌质暗红、舌苔黄腻,唇暗,脉弦滑。

腹部充实,腹肌偏紧张,无明显压痛。

处方1:黄连5g 黄芩10g 党参15g 生甘草15g 炙甘草5g 姜半夏15g 干姜10g 柴胡15g 白芍15g 枳壳15g 红枣15g。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胡希恕的9个经⽅医案精选(推荐)I导读:⽂前“资料说明”中所说,本⽂原⽂⼀共78例医案。

⽽本⽂选录的这9则医案,是⼩编在其中挑选出信息量较⼤,价值较⾼的医案加以整理⽽成,并且保留了原有的序号。

⽂中包含两部分内容:医案部分的价值当然⽏庸置疑,⽽另⼀部分编者按,是对胡⽼如何治病⽤⽅给予了解析,信息量同样很⼤。

(编辑/居业)胡希恕医案卡⽚(⼿抄本)(节选)主编/段治钧、冯世纶、廖⽴⾏(资料说明:胡希恕先⽣存世的医案,很多是由随诊的学⽣整理,并以卡⽚记录,才保存下来的。

其中⼀部分经编者将其汇辑成册,名之⽈”胡希恕医案卡⽚(⼿抄本)”。

当年编者与其他同学商定,分⼯各⾃抄写⼀部分医案,并汇辑成册,然后互换所录,以期彼此都能得到较多的资料。

但后来未得到互相交换的机会,故实存的这个抄本中的医案,⼤约也只有原来卡⽚中的医案的三分之⼀了。

原抄本共有医案111例,减去了与已出版资料中重复的33例,还有78例,经本次整理,奉献给读者共享。

)案1崔某,男,38岁。

1969年3⽉17⽇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

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加薏苡仁。

其中⽩芍五⾄六钱,薏苡仁⼋钱⾄⼀两。

三剂症已。

编者按: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同⼀⼈,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

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都宜本⽅······加⼤薏苡仁⽤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在讲座中更进⼀步阐述:“⼤柴胡汤与⼤黄牡丹⽪汤合⽅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的热象,也有柴胡证,⼤致都可以⽤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

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得太多,都搁6克就⾏,最好再加薏苡仁。

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王彦权的三则医案–经方派

王彦权的三则医案–经方派

王彦权的三则医案–经方派“随证治之”疗怪疾同学妻嫂子,53岁,寇店镇人,患焦虑症5年,近半月躺床上不想起来,吃饭不想张嘴,眼睁不动,觉睡不着,精神呆滞又急躁心烦,遇热难受,2019年5月25日来诊,面暗唇青,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处方:附子10g(久煎),干姜10g,甘草10g,黄连8g,栀子6g,大黄5g,龙牡各30g,山楂15g,大枣5枚。

七剂。

开方时我有一感觉,此病人可能会出奇效,6月5日病人复诊,一进门,病人即问候“王大夫好……”,声音响亮,观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并主动讲起了身体感受,说“自从吃上这药,能吃能睡,身已有力,心情也能平静下来啦……”。

按语:“病人躺床上不想起来、眼不想睁、觉睡不着”,这不是少阴证之“但欲寐”吗?这不是郝万山老师讲的“似睡非睡睡不实,似醒非醒醒不清”之少阴阳虚精神状态吗?四逆汤温肾健脾、提振机体阳气,故首选;急躁心烦、遇热难受,心中有热,邪热扰动心神之象,故用栀子黄连清心除烦,加小量大黄引热下行;上边心火过旺,下边肾阳不足,故用龙牡,交通上下,又可引阳入阴,安神定志;食欲不振,佐山楂,健胃消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仲师给我们的治病原则,此人心火过旺、肾阳不足为其主要病机,故用极寒与大热药相伍,看似水火不容,实则“随证治之”之妙!哈欠频作流眼泪怪证,六经辨证用经方效佳杨某,女,55岁,2019年2月18日来诊,打哈欠日久,一次连打几十个,一天数次,打时伴流眼泪,自述因儿子儿媳闹离婚生气引起,口干,无食欲,舌红,苔薄,脉弦。

思辨:生气、食少、脉弦,肝气犯胃,少阳小柴胡汤证;口干,肝郁化火、阳明热盛伤津,石膏证;流泪,似流涕,可看成太阳表寒,精神不佳,正气不足,太阳伤寒表虚证,桂枝汤证。

柴胡桂枝汤加石膏方证。

处方:柴胡12g,黄连(代黄芩,清心胃火更佳)3g,半夏15g,党参15g,甘草15g,桂枝18g,白芍18g,生石膏30g,干姜8g,山楂15g,大枣3枚。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A012——鼻窦炎头痛之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方证案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A012——鼻窦炎头痛之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方证案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A012——鼻窦炎头痛之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方证案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A012——鼻窦炎头痛之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方证案胡希恕先生医案;陶有强医师分析刘某,女,36岁病案号:764431965年3月9日初诊:复发作头痛5年,多于午后、疲劳、睡眠不足时发作,多次到医院查无所获,多谓“神经性头痛”,给镇静剂、止痛剂可暂时缓解而不能除根。

近一月因前额痛明显,拍X光片诊断为“鼻窦炎”,用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无效而找中医治疗。

近症:头痛多在前额,伴双眼胀痛、后颈紧胀感、头沉、背酸痛、咽干、易心烦,无鼻塞流涕。

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弦,左寸浮。

与越婢加术半夏桔梗汤:麻黄12g生姜9g炙甘草9g大枣4枚生石膏45g苍术15g半夏12g桔梗9g结果:上药服三剂,头痛减,服六剂头痛已。

仍后颈紧,继服六剂,诸症已。

分析:患者发作头痛,因误诊误治而迁延不愈达5年之久,后拍片诊断“鼻窦炎”,临床头颈部症状为主。

案中头沉痛、颈紧胀、背酸痛,非常容易误判为单纯表证,结合苔白根腻、脉沉细弦、左寸浮,并咽干、心烦、考虑水湿之气的存在,且已化热,水逆热壅。

《伤寒论》第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

当吐之,宜瓜蒂散。

”因痰饮内蓄,里气不和,表气亦不疏透,是以有似表证之各种表现者,宜加鉴别。

我们多次谈到水气冲逆的问题,如苓桂术甘汤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吴茱萸汤证的干呕吐涎沫、头痛、胸中烦躁,真武汤证之心下悸、身瞤动等。

水气冲逆动于胸腹、头面应是介绍比较充分的,但冲逆于颈项肩背论之甚少。

《伤寒论》131条“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就是结胸证,水热互结,滞于项背所致。

后颈紧胀、背酸痛,本例亦然。

六经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兼夹水气,水气滞表郁热,并见冲逆,辨方证为越婢加术加半夏加桔梗汤证,即越婢加术汤与越婢加半夏汤合方,解表化饮兼顾。

越婢汤原治“风水”,发越水气,兼清郁热,加术助其化饮,加半夏平其冲逆,加桔梗祛痰排浊。

经方案例集锦(一)

经方案例集锦(一)

经方案例集锦(一)1. 一肾病综合征,全身高度浮肿,阴囊肿如茶壶,中西药叠用无效,患者喘气难安。

后改用三拗汤合五苓散,药后15分钟即大汗淋漓、小便通畅。

开了3剂药,仅服1剂,浮肿大消,余药未再服而改方调治。

当时用三拗汤的思路依据是宣肺利尿、提壶揭盖,用五苓散则是温阳化气利水。

2.一女,患肝硬化10余年,因腹水加重住院,其小便不利,点滴难出腹胀脐突,喘促难安,命在旦夕,诸法叠用而乏效。

观其舌面光净无苔有裂纹,断为真阴涸竭,仿照张景岳补下启中法,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各90克,并加芍药、山茱萸、五味子等,岂料药后小便渐出,逐日好转,未及半月出院。

3.一女患崩漏3年,历经中西医诊疗无效,当时天寒大雪,患者却不断地喝冷水,据此并结合其脉证选用白虎汤加阿胶,病情迅速好转直到治愈。

对于时方医来说,无法想象崩漏与白虎汤有何联系。

4.一患者,面如红枣半月观其有低热、口渴等症,查血糖正常,一时难以着手,细问后知其小便不利,再结合其脉浮数,便认定其为五苓散证,5剂而愈。

5.一高龄女患者,素有咳喘,一次复发,初在门诊输液治疗1周病情难以缓解转住院治疗。

观其咳喘不止,咳痰黏稠,舌面及咽光净而干。

仅以麦门冬汤原方两剂而愈,令人不可思议。

或许有人认为前面的治疗起了作用,可后来我以此方治疗有类似脉证特点而未经其他治疗的咳喘患者,用此方仍然疗效可靠。

6.另一患者胃痛数月,痛甚难忍,査为胃溃疡,观其痛甚则脘部隆起如块,不可触按。

以大建中汤原方3剂而愈,并没有用什么白及、瓦楞子之类的药,当然更没有用西药。

7.一患者因胆结石服排石药两个月,因苦寒药过重,后出现顽固性呕吐,吐大量清涎,住院治疗多日不效,邀我会诊,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两剂而愈。

8.一女年近五旬,患崩漏大半年,查为子宫肌瘤,妇科认为必须手术,患者拒不从。

观其有口渴多饮等症,按经验用白虎汤加味,十剂血止。

9.某些方证若非通过特殊的案例是很难理解的,如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及174条去桂加白术汤。

经方医案集锦(三)

经方医案集锦(三)

经方医案集锦(三)医案16:刘某,女,25岁,2015年3月2日就诊,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妊娠5个月,今晨始脘痛伴呕吐,渐至右下腹疼痛,急送县医院求治,医生为难,嘱其转南京治疗。

当即转南京某三甲医院,同样难以选择治疗方案。

不得已又返回求治。

初诊:患者腹痛呻吟不止,口干,肢厥,恶寒,不思进食,舌淡红润,苔黄腻,脉滑数。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

辨证: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加之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阳性,故可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因其恶寒兼脉滑数,乃外有表寒,内有湿热,寒热夹杂,取大柴胡汤加味表里双解。

处方:柴胡30g,黄芩30g,生甘草20g,生大黄10g,白芍30g,枳实15g,金银花100g,牡丹皮20g,黄连10g,防风20g,白芷15g,5剂。

二诊:2015年3月7日,诉服药1剂疼痛减轻,刻下稍乏力,纳可,余无不适,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滑。

右下腹无压痛、反跳痛。

柴胡10g,黄芩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30g,炙甘草10g,金银花30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20g,7剂。

三诊:2015年4月6日,近日遇见其家人,得知患者近来体健无何不适。

按语:阑尾炎古称肠痈,经方有大黄牡丹皮汤,然临床疗效时有不佳。

本人常常用华佗肠痈方,其特点是重用金银花,疗效更确切。

初入临床时,每年用中药治愈多例阑尾炎,费用不足百元。

如今阑尾炎均去手术治疗,费用数千或上万。

此患者却因妊娠之故,多家医院谢绝治疗,不得已来服中药而愈。

医案17:戴某,女,84岁,2015年3月30日,左半身不遂两天。

初诊:近日感冒咳嗽,昨天下午,突然昏倒,随后出现左侧半身不遂,小便失禁,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言语不清。

舌淡红润,苔薄黄,脉弦滑数。

查颈软,身有汗。

辨证:中风,素有内热兼外感风寒,予以桂枝汤合小陷胸汤,外解风寒,内清郁热。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大枣20g,生姜30g,炙甘草20g,葛根30g,黄连15g,法半夏30g,全瓜蒌30g,5剂。

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经方医案——精选推荐

经⽅医案1 、产后痹案吕某,⼥ 40 岁,产后全⾝关节疼痛近 3 年。

患者 2005-10-17 ⽇分娩, 12 天后开始全⾝关节疼痛、发僵、关节粘连感活动受限。

曾在浙⼤某医院按 “ 产后痹 ” 治疗吃中药 8 个⽉虽有⼩效但不尽⼈意。

刻下: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胸、腰、髋关节、踝关节等发僵肿痛,活动受限。

⾷欲不振,情绪容易波动,体中等,肤⾊浅⿊,⾆苔⽩,脉沉弦。

《⾦匮》⽈: “ 诸肢节疼痛,⾝体尩羸脚肿如脱。

头眩短⽓,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与本病相吻合。

桂枝 12 克,⽩芍 15 克,知母 10 克,⽢草 10 克,⽩术 2 克,⿇黄 10 克,⼲姜 10 克,制附⼦10 克,防风 10 克,当归 10 克, 3 剂⽇⼀剂。

⼆诊:关节胀痛有所减轻,患者对治疗增强了信⼼要求继续服⽤,⾆脉如前,原⽅ 6 剂。

三诊:关节胀痛,粘连感减轻,活动较以前灵活,原⽅继进 6 剂。

四诊⾄⼋诊:每诊后均感关节粘连感松解,胀痛续减,关节活动灵活,到⼋诊症状完全消失,共服药 51 剂,痊愈。

按语:产后痹历代都认为是产后⾎虚,百节空虚,风寒湿三邪趁虚⽽⼊,闭⽽不通所致。

此患者在浙⼤治疗 8 个⽉可能是按此论治。

故舍此理⽽直⽤经⽅。

本案多处关节胀痛可谓 “ 诸肢节疼痛 ” ,⾷欲不振是 “ 温温欲吐 ” 的延伸,关节粘连感活动受限与 “ 脚肿如脱 ” 暗合,可谓⽅证相应,本⽅融清热、散寒、祛湿、驱风、通络、活⾎、补虚余⼀炉,⾮后世堆砌之⽅可⽐。

故收全效。

另外,条⽂中的 “ ⾝体尩羸,脚肿如脱 ” 说明本类疾患可致虚、致损、致畸、致残,肢体肿胀或萎废不⽤。

这些症状也正是本⽅的适应症。

2 、肾结⽯,⼦宫肌瘤案王某,⼥ 24 岁。

2008-10-02 就诊。

⽉经淋漓不断 20 余天,左侧腹痛⼀天。

去市中医院检查。

超声诊断:左肾多发性⼩结⽯伴左肾轻度积⽔。

超声多普勒在⼦宫左前壁探及 1.9×1.4cm 类圆形中等回声的包块,诊为⼦宫⼩肌瘤。

中医经方临床医案精选

中医经方临床医案精选

中医经方临床医案精选1 中医经方临床医案精选中医经方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从古代中医经典文献中收集并经过漫长实践而形成的一批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

在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医经方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成为中医疗效卓越的重要保证之一。

本文将选取一些经典的中医方剂,结合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读者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

2 解表剂类解表剂是一类常用的中医经方,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外感病。

其中最为著名的方剂当属葛根汤。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组成。

它能够发汗解表,解除病人的症状,加快身体的恢复。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真实的临床病例。

李某,男,48岁,因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来到中医门诊寻求治疗。

中医诊断为风寒感冒,建议服用葛根汤。

李某服用后,体温逐渐降低,咳嗽喉痛也明显减轻。

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李某基本康复。

3 补益剂类补益剂是指通过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从而达到补益身体的目的。

其中最为典型的方剂当属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桂枝、澤瀉六味中药配制而成。

它具有滋阴补肾、调理内分泌等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病例。

王某,女,50岁,因多年内分泌紊乱,导致面色晦暗、头发干枯、经常疲劳等症状,来到中医诊所寻求治疗。

中医认为是肾阴不足,建议服用六味地黄丸。

两个月后,王某的身体状况显著改善,面色红润,头发有了明显的变化,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4 化痰剂类化痰剂是用于治疗各种咳嗽、咳痰等症状的药物。

最有代表性的方剂为清热化痰汤。

清热化痰汤是由棕榈、杏仁、花粉、贝母、石膏、丹皮、甘草组成。

它能够清热化痰,解除肺部炎症和感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张某,男,28岁,因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来到中医诊所就诊。

中医诊断为热毒壅肺,建议服用清热化痰汤。

张某服用后,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咳痰也明显减少。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张某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中医经方是中医疗效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黄煌老师经验五十案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

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

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

医海中多年来一直痛苦的沉浮和坚强的挣扎着!对黄煌老师的人品学问一直仰慕已久,但深入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还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对老师着作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眼前为之一亮!疗效的迅速提高,病源大量的增加,使我发现了前行道路中的一盏鲜红而耀眼的明灯!今就运用老师经验治疗的部分病案陆续发出,以就正于同道!一,长期低热案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

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

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

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

胸片无异常。

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

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

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

精神较前好。

原方再进七副。

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在反复。

嘱停药观察。

后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愈。

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

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

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

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

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

二,咳嗽案马某,男,60岁,河间市六街人。

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

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菌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

腹部有轻微抵抗。

舌白脉象弦滑。

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厚朴15茯苓20苏梗10干姜5大枣20四服水煎服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四副。

痊愈。

按: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

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人所常用。

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

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治疗咳嗽的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

但通过比较,治疗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和确切。

三,咳喘案王某某,男,70岁,河间市刘庄村人。

患咳喘十余年,夏季加重,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支合并肺气肿。

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曾在山东某哮喘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也未满意。

刻诊:体格壮实,面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

痰不多,无恶寒心悸等症。

上腹胀满有抵抗,下肢粗糙,舌暗苔白,脉弦而有力。

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大黄6赤芍20白芍20肉桂10茯苓20丹皮10桃仁10枳实20干姜5大枣20七副水煎服二诊觉腹部稍软,余无变化。

原方不动再进七副。

三诊气喘憋闷有减,食欲佳。

守方服用40天,咳喘憋闷大轻,自认为从治疗以来这是最舒适最满意的的一次治疗。

按:大柴胡汤治疗咳喘余最早见于《皇汉医学》,后见于胡希恕老的《经方求真》,但运用不多。

自从跟黄师学习经方以后逐渐应用,效果颇佳。

上案为最典型者焉。

黄老师经验认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适用于那些体质强壮,体型偏胖,面红,舌暗,腹部充实,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

这些为我们临床运用此法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

收效则是必然!四,眩晕案吴某某,女,63岁,形体偏胖。

河间市十街人。

眩晕两个月,劳累后加重,面黄,无恶心耳鸣失眠等症,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

静脉点滴维脑路通十五天,效果不显。

舌淡苔薄,咽不红,腹部大而柔软,脉象沉细。

用下方处之:黄芪60肉桂10赤芍30川芎15葛根80干姜5大枣20五付水煎服。

药后眩晕大轻,力气增加。

再用前方五剂,眩晕消失。

按:该患者面黄体胖,腹大而软为黄师所言之黄芪体质。

因体质明了而能为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的专方。

黄师多用此方用于心脑供血不足之证。

根据体质情况黄芪可以适当量大,老师在《仲景五十位药证》中提到川芎葛根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故加用之。

葛根一药余体会剂量必须要重用,否则疗效不佳。

此药运用较为安全,只要出现药证就可大胆用之。

五,眩晕案陈某某,男,65岁,体型粗壮。

近一月来眩晕头痛,偶有恶心,梦多心烦,口苦,面红,语音响亮,腹部充实,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

血压180/10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皆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

服寿比山,心痛定等降压药物疗效不佳。

在沧州中心医院住院一周,血压时降时高。

处方:柴胡12黄芩20黄连6大黄15枳实20白芍30半夏10生姜3片大枣20五付水煎服复诊眩晕头痛轻,恶心无,大便爽利。

血压160/95毫米汞柱.前方加黄柏10栀子10再进五付。

三诊诸证大有缓解。

血压150/90毫米汞柱.病人为调节体质上方间断服用一个月,感觉血压平稳,精神愉悦。

按:高血压病为目前之常见病,余以前多用脏腑辩证,所用处方多平肝潜阳,清热化痰,感觉疗效平平。

黄老师对高血压的治疗强调体质辩证和病的辩证。

对于体格壮实,上腹硬满,伴有恶心便秘着多用大柴胡合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治疗。

余反复实践,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方中大黄和白芍量要稍大,必须做到日大便两次为佳。

六,尿路感染案史某某,女,32岁,河间市供销大厦职工。

尿痛尿频尿烧灼十余天,伴小腹不适,腰酸心烦口渴等症。

肌注先锋三天无效。

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舌红,脉数。

处方:柴胡12枳实15白芍20猪苓20茯苓20泽泻20阿胶10<烊>连翘20栀子10滑石20甘草6四副痊愈。

按:黄老师治疗热证之尿路感染常用四逆散合猪苓汤。

其运用四逆散乃效法前贤范中林的经验。

猪苓汤是仲景用来治疗淋证的专方。

其主要方证是:小便不利,涩痛,尿血而渴欲饮水。

两方合用能很快消除病人的小腹窘迫和尿道刺激症状。

余以前治疗湿热型尿路感染多以八正散投之,效失参半。

自学习黄师上法后,临床验证,确为此型尿路感染之良法!七,肠易激惹综合症案孙某某男,56岁,河间市米各庄镇小孙行石村人。

泄泻腹痛半年,伴眠差腹胀乏力,每因寒凉或恼怒时加重。

大便日三到五次,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某医院诊为肠易激惹综合症。

予以苯乙哌啶,附子理中丸等药治疗乏效。

舌质淡,脉沉弦。

处方:柴胡12白芍18枳壳12半夏20厚朴10茯苓30苏梗10干姜10红枣20甘草6五付水煎服药后腹痛无,大便次数减少,睡眠好。

续服五付药后大便日一次,成型。

按:肠易激综合症临床以腹泻腹痛出现者为多,往往西医疗法不佳。

中医把此病归属于泄泻范畴,按传统脏腑辩证慢性泄泻有脾虚者肾虚者肝郁乘脾者。

黄师对于肝郁乘脾型泄泻多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对于证见腹泻腹痛,伴有精神变化者疗效很好。

余应用体会,用此方要抓住病人的柴胡体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加重,脉弦为辩证要点。

对于病人出现的喜暖怕冷之证,不要以为是阳虚所致,此多为气滞阳郁。

阳虚者脉象多沉弱。

刘草窗之痛泻要方似无此方方证明确,照顾全面。

八,口腔溃疡案陈某某,男,20岁,河间市十街人。

患者口腔溃疡一个月,服牛黄解毒片无效。

观患者体质健壮,口腔及舌有多块大小不等之溃疡,唇红,咽喉红,舌红,脉滑数有力。

余初用甘草泻心汤,效不显。

断然换方:大黄15黄连6黄芩15干姜10附子6甘草10大枣20五付水煎服药后病人大便稀薄,溃疡处迅速减少,唯剩一处,前方再服五服。

五日后痊愈。

按:口腔溃疡虽为小疾却非常痛苦,余临床体会用清热解毒法见效者少矣。

经方甘草泻心汤对于寒热交杂,久治不愈,体质和脾胃虚弱者有良效。

然此患者体质强健,虽久治不愈却火热尤甚。

故改用泻心汤合四逆汤合方治疗而收效。

此种经验乃黄师最近几年临床中总结的方法,老师认为经方治疗慢性炎症寒热并用是其特色之一。

他经常运用此法治疗久治乏效的慢性胃炎和口腔溃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法方证多为久治不愈但体质强健或寒热夹杂的病证。

有时并不一定出现寒症表现。

用四逆汤是否有振奋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余尚在摸索和思考中。

九,过敏性紫癜案张某,男,28岁,河间市小赵庄村人。

一个月前四肢不明原因发现瘀点,初较少,后增多。

血常规血小板正常。

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予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投我处治疗。

病人体型强壮,面红,唇红,咽喉鲜红,舌红,脉弦数。

为典型热性体质。

处方:黄芩20黄连6黄柏10栀子10连翘50生姜3片大枣20五付水煎服副二诊,四肢瘀点明显减少,上肢已近消失。

原方再进五副。

三诊,下肢瘀点依旧存在,左下腹充实,小腿皮肤粗糙,认为有淤血存在。

改方:牛膝30丹皮10茯苓15白芍30赤芍30桃仁10连翘30栀子10七副水煎服。

四诊下肢瘀点几乎全部消失。

按:余治疗此病较少,经验不足。

黄老师治疗此病对于体质较好者多处以《外台秘要》之黄连解毒汤,体弱伴心烦或便血者多用黄连阿胶汤。

该患者热性体质一望了然,故初用黄连解毒。

收效后又无效认为有淤血存在,又投桂枝茯苓丸加味,凉血活血,最终收效。

方中用大量白芍,取其养阴止血。

此经验来源于唐荣川《血证论》。

十一,神经性耳鸣案马某某,女,54岁,河间市果子洼村人。

半年来不明原因的出现两耳耳鸣,声响如蝉,伴头晕心烦意乱,多梦失眠,华北石油总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以谷维素,健脑片等药物治疗无效。

苔白脉弦滑,处方: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大黄3龙骨20牡蛎20肉桂10茯苓20生姜3片大枣20七副水煎服。

二诊,丝毫未效。

守方再进五副。

三诊,仍无明显变化。

余再观病人体质,体型肥胖,皮肤光滑,病人诉噩梦多,偶有恶心。

恍然大悟,改方:陈皮10半夏20茯苓20枳实20竹茹12甘草6七副水煎服四诊,耳鸣大轻,睡眠较以前好。

效不更方再进十五副。

后介绍他人来诊,知已痊愈。

按:神经性耳鸣西医治疗多效果不佳。

黄师治疗此病常用经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除烦汤,温胆汤等。

余治疗该患者初用柴胡龙骨牡蛎无效,乃体质不明之故。

老师说经方方证包括体质和疾病,有时按证用药后效果不佳,就要注意从体质或病着手。

本病人体胖,皮肤细腻,噩梦恶心,显然是半夏体质。

而余体质不明竟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南辕北辙,岂能收效十二,偏头痛案赵某某,女46,河间市小赵庄人。

左侧偏头痛一年余,近一个月来加重,服麦角胺咖啡因无效。

发作时以头撞墙,痛不欲生,伴心烦意乱,胸闷叹息,舌黯,苔薄,脉弦涩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