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课程 人体 排泄系统
研究人体排泄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机制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回顾
排泄系统基本功能解析
01
成功解析了人体排泄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排泄废物的处理、
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等。
调节机制深入研究
02
揭示了排泄系统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多种调节机制,并探
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循环系统关系
循环系统为排泄系统提供血液, 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运输到排 泄器官。同时,排泄系统通过调 节体液平衡和血压,影响循环系
统的功能。
与神经系统关系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排泄器官的血 管和肌肉收缩,控制排泄过程。 同时,排泄系统通过排除代谢废 物和调节体液平衡,为神经系统
提供稳定的内环境。
与免疫系统关系
加强临床转化研究
关注个体差异与精准医疗
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开发新 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
研究不同个体排泄系统的差异,为精准医 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每日充足饮水
根据个人情况,每天饮用足够的水量,有助于 保持肠道通畅。
多吃含水分的食物
如西瓜、柑橘类水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 提供丰富的营养素。
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这些饮料可能导致脱水,影响肠道功能。
规律作息时间安排
定时排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憋便,有助于预防便秘。
充足睡眠
保证每晚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各系统的恢复和调节。
主要组成部分
肾脏、尿道、膀胱、皮肤及肺等 。
生理功能与意义
排除代谢废物
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出气体等方式,将体内代谢 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定。
生理学07排泄系统(1)汇总
4.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代谢产物(含 氮化合物代谢物、脂肪代谢产生的非挥发 性酸的盐),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三、 肾脏的功能
1、 泌尿 2 、分泌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 生成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
四、 肾脏解剖特征
③外层是肾小囊脏层细胞:足 细胞;带负电糖蛋白;根据 带电性质进行选择。
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动力
—
血浆胶体渗透压 阻力
—
肾小囊内压
阻力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作用:滤液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又被吸 收回肾毛细血管的过程。
在重吸收时,根据物质被吸收的程度分成
全部重吸收:G 大部分被重吸收:水、无机盐 小部分重吸收:尿素、尿酸、硫酸根离子 不被重吸收:肌酐
肾小管由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 远端小管三部分组成。
近端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 支粗段。 特点管径最粗,呈锥体形。
髓袢细段由髓袢降支细段和髓袢 升支细段组成; 特点:管径细,管壁最薄。
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 曲小管。 特点:管径变粗,呈立方形。
远曲小管末端与集合管相连。
集合管在尿生成过 程中,特别是在尿液 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每一集合管接 受多条远曲小管运来 的液体。许多集合管 又汇入乳头管,最后 形成的尿液经肾盏、 肾盂、输尿管而进入 膀胱,由膀胱排出体 外。
肾交感N支配 球旁细胞:促进肾素分泌; 肾小管:促进Na+的重吸收
(四)肾的血液供应(自学):
1.血供丰富,分布不均:
1200ml/min;94%分布于皮质。
2.两次Cap网,各自血压高低不同。
排泄系统备课教案
排泄系统备课教案引言:排泄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维持体内的稳态平衡。
学生了解排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相关疾病对于健康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排泄系统,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排泄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肾脏、膀胱、尿道等;- 掌握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排除废物、维持水盐平衡等;- 了解常见的排泄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等。
2. 能力目标:- 能够解释排泄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疾病的问题;- 能够使用模型和实验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排泄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常见排泄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教学难点:- 解释排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机制;- 分析和解决排泄系统疾病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资源1.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排泄系统的工作原理;-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彩色图片和示意图:用于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模型和实验工具:用于展示和观察排泄系统的工作原理;- 视频和动画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 利用一幅彩色图片或示意图展示排泄系统的组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排泄废物的吗?”2. 探究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约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排泄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 合作分享: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排泄系统资料讲解
大分子蛋
血 白质、血 细胞
液
的
大部分的水、 全部葡萄糖
变
部分无机盐
换
水分、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
水、无机 盐、尿素、 氨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填上下表吗?
(注可滤过和重吸收的用√,不可滤过和重吸收的用×表示)
血液成份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水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肾小球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
√
√
√
√
√
√
√
×
√
×
试一试: 你能填出以下结构内的液体名称吗?
动脉血
滤过作用
动脉血
动脉血 原尿
重吸收作用
静脉血
尿液
你能描述尿液排出的通道吗? 肾脏
输尿管 泌尿系统
膀胱 尿道1、排出体Fra bibliotek产生的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 平衡
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
用的结构是( B )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层 D、皮下脂肪
达
标
题 2、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会大量出汗,
这是他们应适当补(
)C
A、葡萄糖溶液 B、凉白开水
C、淡盐水
D、纯净水
3、人的手掌上的厚皮俗称“老茧”,
其显著增厚的部分属于( B )
A、生发层
B、角质层
C、皮下脂肪 D、脂肪细胞
达 标 题 4、划破皮肤而造成流血,伤口至少深
D、排泄和调节体温
①、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尿 素
④ 水 ⑤、无机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排泄系统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复习目标:1.区分排泄和排遗,了解排泄的途径和意义2.记住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本图)。
理解由泌尿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
3.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课本图)4.记住排尿的意义。
5 .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并知道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复习重点: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排出过程。
复习难点:掌握尿的形成过程及由泌尿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
板书设计: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区分排泄和排遗,了解排泄的途径和意义排泄:细胞代谢的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由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除尿液)。
三.尿的形成及排出1.肾单位结构: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2.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两步骤: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能滤出的物质有(血细胞、大分子物质)。
滤出的物质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四.排尿的意义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四、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五、人粪尿的处理1.人粪尿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成本低2. 无害化处理: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复习过程:一、指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难点学生阅读看书二、1.区分排泄和排遗,了解排泄的途径和意义排泄:细胞代谢的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由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记住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肾我们平时叫它“腰子”腰杆的儿子。
关于人体排泄系统的教学设计
互动:通过提问、 讨论等方式,让 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过程,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总结:回顾本课 内容,强调重点 和难点,布置作 业,让学生课后 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排泄系统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提供一些实际的病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排泄系统的功能。 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排泄系统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排泄系统的理解和看法。
评分标准:根据 答案的正确性和 完整性进行评分
反馈方式:及时向 学生反馈考试成绩 和存在的问题,以 便改进教学效果
学生反馈与改进措施
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 分析学生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实施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XX
归纳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排泄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等。 强调重点和难点,如肾脏的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等。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书籍、查阅资料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团队合作:关注学生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纪律:观察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社会 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认识到 人体排泄系统的重 要性和意义
03
教学内容
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
肾脏:主要器官, 负责过滤血液中的 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输尿管:连接肾 脏和膀胱的管道, 负责输送尿液
膀胱:储存尿液的 器官,当尿液达到 一定量时,会产生 尿意
研究人体排泄系统的功能与调节
04
肠道内物质吸收与排泄
肠道内营养物质吸收过程
糖类吸收
肠道内的糖类经过消化酶的分解,转化为单糖后被肠黏膜细胞吸 收,进入血液循环。
蛋白质吸收
蛋白质在胃和小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然后被肠黏膜细胞吸 收,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吸收
脂肪在肠道内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经过胆盐和胰脂酶的作用, 被肠黏膜细胞吸收,进入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质,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维护肠道健康
02
肠道菌群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维护
肠道健康。
调节免疫功能
03
肠道菌群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发育和功能发挥,提高人体免疫力
。
肠道疾病对排泄系统影响
01
炎症性肠病
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和溃疡
形成,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水分、电解质的平衡。
• 与循环系统关系:循环系统为排泄系统提供血液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 运输到排泄器官进行排出。排泄系统通过调节血液成分和水分平衡,对循环系 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与神经系统关系: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监测体内环境变化,并通过神经调节影 响排泄系统的功能。例如,当体内水分减少时,神经系统会刺激肾脏增加尿液 浓缩,以减少水分排出。
06
总结与展望
人体排泄系统重要性总结
维持内环境稳定
人体排泄系统通过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调节水盐平衡
通过肾脏的调节作用,排泄系统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 衡,确保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作。
排泄代谢废物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等,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避免对机体造成损害。
生理学中的排泄系统
生理学中的排泄系统在生物学中,排泄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系统,它负责将代谢产物和废物从生物体内排出,同时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理学中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尿液的形成与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与分泌等内容。
一、肾脏及其功能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中的核心器官,位于腰腹部的背侧。
肾脏主要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肾实质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
肾脏具有以下功能:1. 滤波: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将血浆中的水分、溶质和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管中,形成初尿。
2. 重吸收:在肾小管中,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草酸盐、尿酸等有用物质会被重吸收回血液,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分泌:肾小管可以分泌尿酸、草酸盐、氢离子等物质进入尿液,以排出体内的多余或有害物质。
二、尿液的形成与排泄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肾脏进行的复杂过程。
首先,血液进入肾小球,经过滤过作用,部分血浆成分被过滤到肾小管中,形成初尿。
随后,初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发生质量和量的变化,最终形成尿液。
尿液的排泄是通过肾脏将尿液传输到体外。
尿液从肾小管排出进入肾盂,然后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最终通过尿道排除体外。
三、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是肾脏的滤波单位,它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球囊周围的肾小管组成。
滤过是指血浆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将一部分物质过滤到肾小管内,形成初尿。
肾小球滤过的物质包括水分、葡萄糖、氨基酸、草酸盐、尿素等。
滤过膜的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肾小球囊上皮细胞足突等结构,其大小和电荷选择性使得不同分子的滤过率不同。
四、肾小管重吸收与分泌肾小管是肾脏中负责重吸收和分泌的部分。
在肾小管中,通过细胞膜上的逐渐转运系统,体内水分、溶质和有用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而多余或有害物质则被分泌到尿液中。
肾小管的重吸收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草酸盐、尿酸等物质。
这些重吸收过程具有活性转运、被动转运和漏斗作用等不同的机制。
另一方面,肾小管也具有分泌功能,可将尿酸、草酸盐、氢离子等有害或过多的物质从血液中分泌到尿液中,以起到排泄的作用。
5人体生理-排泄.
(4)马氏管:昆虫的中、后肠间伸出的细小的盲管。
(5)触角腺:又称绿腺(大触角的基部)甲壳动物, 其排泄物是绿色鸟氨酸 (6)肾: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3、人体的排泄途径:
(1)呼吸器官:代谢产生的C02、少量的水分以 气体的形式排泄
(2)消化器官:由肝代谢产生、经胆管排到小肠 的胆色素及由小肠分泌的无机盐(钙、镁、铁) 随粪便排泄。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某些成分(K+、Na+、 葡萄糖)重新返回血液的过程称为重吸收。 只有近曲小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但其重吸 收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其限度就不能全部重吸 收,在尿中出现糖称为糖尿。
3、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分泌成分包括:H+、K+、NH3 K+是唯一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能被分 泌的离子。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 活动,需要膀胱逼尿肌 和尿道内、外括约肌的 协调活动而实现。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 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 125ml/min。
(4)、结构基础——滤过膜(三层结构)
①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 ②中间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是滤过膜的主要 滤过屏障。 ③外层是肾小囊的 上皮细胞层 :上皮 细胞具有足突,相 互交错的足突之间 形成裂隙,这些细 胞称为足细胞。
(5)、动力——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 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终尿
排泄系统教案
排泄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排泄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人体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相关器官的功能;3. 了解排泄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疾病和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引言A. 引入话题:从我们身体中排出的废物都去了哪里?B. 激发学生思考:能否想象没有排泄系统,我们的身体将如何运作?二、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A. 讲解排泄系统组成:肾脏、尿路系统、皮肤和肺部等。
B. 解释排泄系统的功能:滤除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
三、肾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A. 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态;B. 解释肾脏的功能:排尿、调节血压、产生尿液等。
四、尿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讲解尿路系统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B. 解释尿液在尿路系统中的运输过程和储存功能。
五、皮肤的排泄功能A. 引入皮肤作为排泄器官的重要性;B. 解释汗液的成分和排泄功能。
六、肺部的排泄功能A. 简述气体交换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B. 解释肺部对于排出水分和热量的调节作用。
七、排泄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A. 解释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B. 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八、相关疾病和卫生习惯A. 介绍常见的排泄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等;B. 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兴趣;2.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介绍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以肾脏为重点,介绍其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4. 继续介绍尿路系统、皮肤和肺部等其他排泄器官的功能;5. 解释物质转运和调节机制,重点关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6. 引导学生了解排泄系统相关疾病,并讨论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7.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概括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2. 示意图或模型: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
人体与动物生理学 【第七章 排泄系统】
• 逆流倍增作用结果:在髓袢的升支和降支以及周围的组织间液中形成 渗透压差,越靠近皮质部渗透压越低,越靠近内髓部渗透压越高。
逆流交换作用(渗透压的维持)
逆流交换作用: 溶质从组织间液—直小血管降支—升支— 组织间液这一短途循环。 水运回体循环,同时带走了溶
质,这样肾髓质的高渗的渗 透压梯度就得以保持稳定。
0.004 0.03 0.004 0.001 0.0001
• 1.1 滤过作用的影响因素:
• 滤过膜包括三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
•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Na+ K+ Cl- H2PO4-、HPO42- 尿素 尿酸 肌酐 氨
尿浓缩示意图
影响尿的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凡影响肾小管逆流倍增机制和直小血管逆 流交换机制的因素,都将影响尿的浓缩和 稀释。
例如,利尿药速尿和利尿酸,病变,抗生素, 营养。
第四节 排尿活动及其调节
• 一、膀胱贮尿和生理性容量 • 二、神经支配 • 三、排尿反射
一、膀胱贮尿和生理性容量
膀胱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其平滑肌纤 维的紧张性,使容积随尿量的增多而增大,而其 内压却无较大变化的现象。 100—150毫升,充盈; 150—200毫升,尿意; 250——450毫升,排尿活动。 • >450毫升,疼痛。
400.0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2.1 钠的重吸收
主动重吸收: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把小管腔内 的某些物质逆浓度差以及电位差转运到小管外进入组织液的过程。
• 2.2 葡萄糖的重吸收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排泄
近髓肾单位
肾皮质外层和中层 肾皮质近髓层
85%~90%
10%~15%
较小
较大
入球小动脉口径>出 入、出球小动脉口
球小动脉口径
径接近
短,只达外髓部 长,深入内髓部, 甚至达乳头部
有,肾素含量多
几乎无
主要与原尿的形成有 主要与尿液的浓缩
关
和稀释有关
(三)球旁器(近球小体)
球旁器(近球小体)是位于皮质肾单位旁的结构,由近球 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活动↑→ 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
Ⅱ→ 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 前列腺素、NO、缓激肽 → 肾血管舒张 → 肾血流量↑。
第三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尿液需要经过肾脏的三个基本生理活动过程而最终形成: ① 肾小球的滤过,形成肾小囊液(原尿),② 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小管液中物质的重吸收,③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 泌。
• 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个部 分;外侧为皮质,内侧为髓质。
• 皮质:富含血管,主要由肾小体 和肾小管构成。
• 髓质:血管较少,由15~25个肾锥 体构成;肾锥体的主要组织结构 为肾小管。
肾皮质 肾髓质
肾盂
肾锥体 肾单位
肾脏的结构(示肾锥体和肾单位)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有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种类 型;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 肾单位的构成:
• 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但其与远端小管的远曲小管相 连,每一集合管又接受多条远曲小管,在尿液的生成过程当中,特 别是在尿液的浓缩当中起重要作用。
排泄系统 ppt课件.ppt
排泄器官——伸缩泡、原肾管、后肾管、马氏管、肾脏等
排遗——通过消化道排出的未消化的食物或食物残 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的生理现象。(未 经过代谢过程产生的产物,胆汁中的色素 等是少量的代谢产物)
排泄系统
一、概念 排泄——通过一定的排泄器官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
代谢废物有效排出体外的过程。 举例排泄器官 废物排出体外的形式
排泄——具体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而不为机体所利 用或有害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份、无机盐以及 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通过某些排泄器官有效的排 出体外的过程。以尿的形式排出
由外胚层内陷的后肠进一步内陷形成的,由单 层真皮细胞组成,顶端盲状,细管游离浸浴于 血液中 机能——回收水分及盐分,排尿酸;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六、其他
黄色细胞——位于环毛心腔腺——位于软体动物围心腔内壁上(是扁平 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分支腺 体,吸收代谢废物后排入围心腔
另一管雄性退化,雌性变为输卵管。
后肾——在体腔后部。羊膜类动物成体肾 肾口完全消失,形成大量的肾单位。 代谢废物→血管→肾球囊→肾小管→ 输尿管
脊椎典型的排泄器官:肾脏(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结构:
皮质:肾小体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髓质:髓袢大部分 集合小管大部分
肾盂:连接输尿管。
近曲小管——重吸收 滤出液(原尿)中葡萄糖、氨
肾口发达、肾口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代谢废 物以过滤方式从血液→体腔→肾口。
中肾——(背肾)在前肾后方,是无羊膜类成体肾。
肾口退化或完全退化,出现肾小体,构成肾单位。
4.6排泄系统
人体每日摄入排出的水
✓体重70kg 的成人每天约摄入和排出各2500m L的水,相当于身体总水量的6%。 ✓所排出的2 5 0 0 m L 水:
✓ 经肾(尿)约1 5 0 0 m L ; ✓经皮肤(汗、泪、涕等)约5 0 0 m L ; ✓经呼吸(水蒸气)约3 5 0 m L ; ✓经大肠(粪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存储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尿液的生产地。
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
肾的结构
肾的结构
皮质: 位于浅层,红褐色. 髓质: 位于内部,色淡. 肾盂: 漏斗状,下连输尿管
输尿管
皮质
肾盂 髓质
肾脏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
肾小球与集合管的转运机能
现象:180 L (原尿)— 1.5 L(终尿) = 178.5 L (去哪了?)
物质转运: 重吸收: 指物质从肾小管转运至血液去的过程。 分 泌:指上皮细胞将本身的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
内的过程。 转动特点:葡萄糖 (全部被重吸收);钠、尿素等(部分被重吸收);肌酐、 钾等(分泌至小管液中)。
肾单位 肾小球囊 肾小球
肾小球
肾小球
含废物多的血液
尿的形成
毛 细
血
管
含废物少的血液
尿液
肾小球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囊 (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 (形成尿液)
尿的生成
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子,小分子溶质,从肾小管的毛细 血管转移到肾小囊中。
肾小管重吸收: 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转运到血液中; 肾小管分泌: 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到肾小管液内。
排泄系统
王素 青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系
【生物教学】人体排泄系统的调节与疾病防治
03、
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减少患病风险
04、
心理健康与排泄 系统
压力会影响内分泌系 统的平衡,长期的精 神紧张会导致排泄系 统功能失调。保持心 理健康是维持排泄系 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 件。
总结与展望
排泄系统的 重要性
维持身体内环境 稳定
定期体检预 防疾病
重视身体健康
健康生活方 式
酸中毒是血液中 pH值下降,碱 中毒则是pH值 升高,会导致呼 吸困难、昏迷等
症状。
血容量和血压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
系统
这一系统通过调 节血容量和血管 张力,影响肾小 球滤过率,从而
调节血压。
高血压影响
高血压会导致肾 脏损伤,加重心 脏负担,甚至引 发心脏病、中风
等严重疾病。
小機能单位的调节
【生物教学】人体排泄系统 的调节与疾病防治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生物教学】人体排泄系统的调节与疾病防治 第2章 人体排泄系统的调节 第3章 肾脏疾病的防治 第4章 尿路感染的防治 第5章 定期体检与生活习惯
● 01
第1章 【生物教学】人体排 泄系统的调节与疾病防治
人体排泄系统
人体排泄系统是维持 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 统之一,由肾脏、尿 管、膀胱和尿道等器 官组成。它不仅仅用 于排泄废物,还能够 调节体液平衡、维持 酸碱平衡、调节血压 等多项重要功能。
人体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废物
去除体内代谢产 物
维持酸碱平 衡
调节体液的酸碱 度
调节血压
通过调节体液容 量来维持血压稳
定
调节体液平 衡
饮食与排泄 系统健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毛细血管内皮层 基膜层 肾小囊脏层上皮 细胞层(足细胞)
滤过膜呈筛状结构,具有对不同物质的选择通透性:允许分 子直径<8nm、分子量<70000的分子通过,带正电的易通过。 Hb尿或蛋白尿均为病理情况 总滤过面积估计1.5m2,全部开放。大的滤过面积和高通透 性保证了血浆的大量滤过
生理意义:肾髓质的溶质不 被大量带走;将重吸收的水 运回体循环
3. 浓缩尿或稀释尿的最后形成
尿液在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从皮质部向乳头 部流动时,继续重吸 收,而集合管上皮对 水的通透性受ADH的 调节: 缺水时,ADH分泌增 加,水通透性增高, 水重吸收增加,排出 高渗浓缩尿;相反水 分过多时ADH分泌减 少,排出低渗尿
1. 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
2.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 细血管血压-(血浆胶 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为正,表现滤过;
出球端降为0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 有效滤过压 • 肾血浆流量
三.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reabsorption and secretion in renal tubule and collecting duct
二. 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active regulation in renal tubule
• 神经调节:肾脏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 经兴奋通过三方面调节泌尿活动: 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前者更明显,肾小球毛 细血管血流量减少,滤过率降低 刺激近球细胞释放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活动,促进肾小管对盐和水的重 吸收 释放NE直接增加近球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 体液调节:ADH、醛固酮
• 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在调节机体水平衡中 起重要作用
一. 水的重吸收
Reabsorption of water
尿液的浓缩或稀释是通过 水重吸收作用的改变实现 的,水重吸收减少1%,尿 量则增加一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不同,大部分水 在近球小管重吸收,主要 依赖Na+主动转运产生的渗 透压差被动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Na+以扩散方式进 入管壁上皮细胞内,随即经侧 膜钠泵泵至细胞间隙,造成细 胞间隙的渗透压增高,小管液 水也渗透到细胞间隙。 Na+和 水进入细胞间隙使其中静水压 升高,促使二者进入毛细血管 Na+主动重吸收使肾小管内外 出现电位差,Cl-和HCO3-顺电 位差被动重吸收
Na+每天滤出500g以上,从 终尿排出3~5g,大多在近 曲小管重吸收
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 AA重吸收与G相似,也形成AA-Na+-载体复 合物 • HPO42-、SO42 -可能与钠结合于同一载体同 向转运 • HCO3-重吸收与H+分泌过程协同 • 尿素30~40%在肾小管被动扩散重吸收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 H+分泌 • K +分泌 • NH3分泌
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或血液中的物质运送到小管液 中,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具重要意义
二. 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characteristics of renal blood circulation
1)肾血流量大,皮质和髓质分布不均匀 2)有串连的两套毛细 血管网,分别有利于滤 过和重吸收 3)依靠肾血流量的ne formation
第四节.肾功能的调节
functional regulation in kidneys
• 肾血流量的调节 • 肾小球滤过的调节 • 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一. 肾血流量的调节
regulation of blood flow in kidneys
Pa 80~180mmHg,肾小球毛 细血管和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这是肾自身调节的结果,肾血 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有: 肌源学说:通过入球小动脉管 壁平滑肌紧张性的改变实现
H+分泌
主要发生在近球小管 机制是H+-Na +交换
泌H+意义:
排酸保碱 酸化尿液 促进泌氨
K +分泌
• 主要在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主动和被动分泌均与Na+ 重吸收相关 • 被动扩散的动力是Na+重吸收造成的电位差和K +重吸收后 的浓度差 • 主动转运机制是K+-Na+交换,与H+分泌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Body water homeostasis (balance)
一. 肾的结构特点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dneys
一. 肾的结构特点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dneys
肾单位 nephron 肾 单 位
肾小球 肾 小 体 肾小囊
Na+、Cl2/3 Na+在近 曲小管重吸 收,髓袢升 支粗段之后 的重吸收机 制不完全相 同
K+
K+每天滤出35g左右,大多在近球小管重 吸收。小管液中[K+]大大低于管壁细胞内 [K+] ,主动吸收的机制不清楚 从终尿排出2~4g,主要是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分泌的
Glucose
原尿中G含量与血浆相同1g/L,终尿几乎不含G
小管腔
小管上皮
毛细血管
2. 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Proximal Tubular Cell Na+ Na+ ATP K+ H+
G & AA
Na+
Basal lateral membrane
BLOOD
TUBULAR FLUID
Water
Luminal membrane
Na+、Cl近曲小管Na+重吸收机制:
• 肾小球的滤过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原尿
终尿
尿液的成分与性质
• 尿量1~2L/日,生理情况下尿量多少取决于摄入 的水量和其它途径排出的水量 • 正常尿液中95~97%水,溶质以电解质(Cl-、 Na+、K +等)和非蛋白氮(尿素等)为主 • 淡黄色,比重1.015~1.030,PH5.0~7.0,渗透压 高于血浆,比重和渗透压高低与尿量和成分有 关
A、D:尿量
B、C:渗透压
一次大量饮清水与生理 盐水对尿量的影响不同 大量饮清水尿量增多的 现象称为水利尿 水利尿产生的机制?
水利尿与渗透性利尿的不同机制
水利尿: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 分泌降低,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 升高,抑制了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如静注20%G 50ml,超过肾糖阈,G重吸收达到极限,导致小管液 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加。 大量饮生理盐水,尿量稍有增加。此时尽管滤过增加, 但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没有极限,因此不会造成 小管液晶体渗透压的升高
•
1. 重吸收的意义、部位和方式
• 重吸收分三类:
1) 被全部重吸收,如葡萄糖; 2) 大部分重吸收,如水和无机盐; 3) 较少被重吸收,如尿素、肌酐等被浓缩
• 重吸收方式:
1) 被动重吸收:水、无机盐、尿素等,以浓度差、电 位差、渗透压差为动力 2) 主动重吸收:G、AA、Na+通过离子泵或协同运输 方式
Chapter 13.
排 泄
excretion
第一节. 概述 overview
• 排泄(excretion)指机体将物质代谢尾产物及 过剩的、无用的或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 排泄有四条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汗 腺、肾脏。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尿中的 排泄物种类多、数量大 • 肾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排泄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并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NH3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合成NH3,高度脂溶 性直接向小管液扩散, 也能取代H+形成NH4+ Na+主动转运。在小管 液中与H+结合成NH4+ , 后者与Cl-结合成NH4Cl 随尿排出 分泌的H +和NH3通过该 途径被排出。
泌氨意义:促进H+分泌和排酸;
保持血浆NaHCO3浓度
Penicillin clearance
髓袢长度和血管 分布不同
一. 肾的结构特点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dneys
一. 肾的结构特点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dneys
近球小体(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致密斑:化学感受器 系膜细胞:功能不清
第三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urinary concentration and dilution
• 尿液的渗透压随体液含水量出现大幅度变化: 体内缺水时尿液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称为高 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液被浓缩; 相反体内水过多则出现低渗尿(hypotonic urine)。通常排出的多为高渗尿
一. 肾小球的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一. 肾小球的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外, 都能通过滤过方式进入肾小囊腔中,因此肾小囊内液 即原尿(initial urine)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膜所生成 的超滤液,除蛋白极少,其它成分与血浆一致 • 滤过原理与组织液生成相似 • 单位时间内两肾所生成的肾小球滤液(原尿)量为 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 •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为滤过分数。19%
• 逆流倍增机制:由近髓 肾单位的髓袢形成的肾 髓质渗透梯度 • 逆流交换机制:由髓袢 伴行的直小血管保持肾 髓质的高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