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案例
青少年保护法案例小故事

青少年保护法案例小故事
小明是一个14岁的中学生,他非常喜欢上网和玩手机游戏。
他
经常熬夜玩游戏,导致上课精神不集中,成绩也逐渐下滑。
他的父母非常担心他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决定寻求法律的保护。
他们了解到有一部青少年保护法,可以帮助他们保护孩子的权益。
于是,他们在学校和社区中心了解到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限制和游戏时间限制。
小明的父母决定和他一起制定一份合理的上网和游戏时间表。
根据青少年保护法,未成年人每天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他们还决定在晚上10点之前关闭小明的手机和电脑,以保证他能有
足够的休息时间。
起初,小明对这个新的规定感到不满,认为父母限制了他的自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学习和其他兴趣爱好。
他的成绩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新规定后,小明和他的父母注意到他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和学业,并逐渐找回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合理的限制和引导,小明的父母成功地保护了他的权益,帮助他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如何利用青少年保护法来保护青少年的权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

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小明,15岁,每天放学后就沉迷于手机游戏中,忽略了家庭作业和学习。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原本的优秀学生变得越来越差。
他的父母多次劝告他,甚至限制他使用手机,但小明仍然无法自拔,甚至因此和家人产生了矛盾。
小红,17岁,整天整夜地沉迷于社交网络,疏远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
她对网络世界产生了过度依赖,无法摆脱。
她的学业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而忽略了学习。
小亮,16岁,沉迷于网络直播平台,整天整夜地观看各种直播节目,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
他的家人发现他越来越消瘦,精神状态也不佳,但他却无法自拔。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还有很多。
他们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引起重视,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引导,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成瘾的诱因。
总之,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青少年沉迷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各种形式的网络内容,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他们沉迷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
小明,初中生,沉迷网络游戏。
小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自从接触了一款网络游戏后,他就沉迷其中,每天放学回家就开始玩游戏,忘记了学习和作业。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但小明却无法自拔,对网络游戏上瘾。
小芳,高中生,沉迷社交媒体。
小芳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她沉迷于社交媒体,每天整天都在朋友圈、微博上刷动态,忽略了学业和家庭。
她经常因为在手机上沉迷而和家人发生矛盾,但她却无法自控,对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上瘾。
小强,大学生,沉迷短视频平台。
小强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他沉迷于各种短视频平台,整天整天地看视频,忽略了学习和社交。
他的学业受到了影响,也因为沉迷网络无法专心学习,导致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我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的诱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案例

案例二: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网游
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区学院路“蓝极速网络” 网吧纵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案例三: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区13 岁的少年张潇艺因上网玩《魔兽世界》成 瘾而跳楼自杀。
精品课件
案例四: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网游的16岁少
年小韬向父亲要钱未果后,扬言杀死父亲。当 晚,父亲发现儿子房间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 菜刀,绝望的父亲用地上的哑铃将儿子杀死。 案例五:
——主题班会
精品课件
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 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 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 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 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 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 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案例)
精品课件
案例一: 有一名高二男生,让同学捎来了其父亲
给写的病假条,三天后,老师带着全班的班干 部去看望这位有病的同学,然而在他家里,碰 上了如梦初醒的父亲,原来他已经三天没上学 了,事后老师也才弄明白,原来请假条是网吧 老板代替完成的。三天没来上学的孩子不是去 看医生,而在网吧里过了三天。
精品课件
2006年10月12日中午11时许,甘肃省武 威市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 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 继续回网吧上网。
精品课件
案例六: 2003年6月15日,北京某县的17岁初中生李
阳(化名),为筹集玩网络游戏的钱,深夜潜入 叔叔家,将爷爷、奶奶和叔叔等一家五口杀害, 其中有一人身中60多刀。 案例七:
青少年上网成瘾案例

青少年上网成瘾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甚至对上网产生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成瘾状态。
这种现象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小明,一名17岁的高中生,从初中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
每天放学后,他就会整天泡在网吧里,忘记了学习和家庭的责任。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与家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最终,他因为长时间熬夜玩游戏导致身体虚弱,不得不被送进了医院。
小红,一个14岁的初中生,手机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整天沉浸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忽略了学习和家庭。
她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日渐疏远。
家长的劝说和规劝都无法让她改变。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那么,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让青少年无法自拔。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信息、娱乐和社交,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快乐。
同时,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也让他们逃避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其次,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缺乏监管和引导,甚至将手机和电脑当作一种安抚工具。
学校对学生的网络教育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缺乏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
最后,社会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也是造成问题严重化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对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持有一种漠视和麻木的态度,认为这只是一种青少年的“叛逆期”,而不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针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家长和学校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引导,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矩,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
同时,社会应该加大对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的宣传和关注度,引导家长和学校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由于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在获得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接触大量不良信息。
据调查,青少年在接触网络时90%选择的是网络游戏、聊天室、交友天地、影视娱乐、占卜星座、成人保健等网站。
由于青少年自身控制力不足,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聊天、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说,还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网络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
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上网成瘾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
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继续。
研究表明上网人群中有IAD症状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14%。
1500万,这是目前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数量,按这数字计算,在他们当中,有240万孩子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案例:央视国际[今日说法]:他为什么离去(2005年4月10日)13岁的张小艺是天津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因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于2004年12月27日早晨7∶00多钟,从自家所住的天津塘沽区悦海花园的24楼跳楼自杀。
警方从他身上发现了四份遗书,每一份遗书的落款都是“张小艺绝笔”,在四页遗书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别的话,而是充满陌生的名字和奇怪的言语: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
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原来小艺在遗书里提到的崇拜者和知心朋友,全是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
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

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和使用网络。
然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充斥着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本文整理了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以供参考。
二、案例分析案例1:个人信息泄露某小学生小王在家长的指导下,注册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账号。
在注册过程中,小王泄露了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学校等信息。
后来,小王发现有人利用这些信息在网络上进行诈骗。
分析:1. 中小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在注册账号时泄露隐私。
2.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保护意识。
案例2:网络欺凌某小学生小李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遭到同学小红的欺凌。
小红连续发送侮辱性言论,对小李造成心理伤害。
分析:1. 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中小学生需提高警惕。
2. 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欺凌的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案例3:不良信息传播某中学生小张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不良信息,引发其他网友的广泛关注和传播。
分析:1. 中小学生对网络言论监管不力,容易导致不良信息传播。
2. 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
案例4:网络沉迷某中学生小赵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身心健康受损。
分析:1. 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在中学生中较为普遍,需引起关注。
2. 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网络监管,合理控制其上网时间。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保护意识和网络素养。
2. 完善网络监管: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网络监管,合理控制上网时间,防止沉迷于网络。
3. 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加强网络内容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总结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小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面临诸多风险。
中学主题班会:预防网络沉迷教育案例

中学主题班会:预防网络沉迷教育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沉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预防网络沉迷,我们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旨在提供相关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惯。
案例一:明智上网,合理分配时间故事情节:小明是一名中学生,平时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研究成绩下降,与家人关系疏远。
某天,他遇到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后者分享了自己曾经沉迷网络的经历,并讲述了如何通过合理分配时间,明智上网,找到平衡点,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故事。
教育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沉迷对生活的负面影响,研究到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明智上网的方法。
案例二:网络安全意识,防范风险故事情节:小红是一名中学生,她在网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结果遭遇了网络诈骗。
她的个人隐私被泄露,财产遭受损失。
后来,一位警察叔叔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们讲解了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防范网络风险的方法。
教育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研究到保护个人隐私和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案例三:网络沉迷的后果,珍惜现实生活故事情节:小李是一名中学生,整日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越来越疏远。
某天,他突发意识到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已经破裂,决定主动改变。
通过一次亲情活动,小李重新找回了与家人的联系,并与好友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教育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沉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到珍惜现实生活、重视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案例四:网络沉迷干扰研究,树立目标意识故事情节:小刚是一名中学生,他在网络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研究成绩一落千丈。
某天,一位老师通过个人经历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们讲述了如何树立目标意识,明确研究目标,并通过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研究效率。
教育目标: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沉迷对研究的干扰,研究到树立目标意识、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高中生上网成瘾心理案例分析

高中生上网成瘾心理案例分析班级:1501 学号:48 姓名:姚建华心理案例表现韩鸣(化名),男,17岁高二,外宿生,父母离异,从小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共同生活。
学习成绩不理想,班上倒数第十名以内。
上课精神总是不集中,经常发呆,打瞌睡,坐着也能睡觉,整天无精打采,作业欠交或随便抄袭应付。
家长反映经常在家通宵玩游戏甚至到网吧通宵上网,尤其是周末通宵达旦玩游戏,周一上午就旷课在家睡觉。
很少与同学们一起,同学们经常取笑他则、整日冬眠,也不喜欢跟他玩,他觉得无所谓。
老师找他谈话,他和很少出声,只是点头答应…老师讲什么,他口头上都会答应,但行动上没有做;有时会说谎,不希望教师找家长一起谈。
韩鸣的父亲常年在深圳工作,较少回家,但只要回家,就会跟他谈学习、生活、家常等问题,学校开家长会,都是父亲参加,该同学比较尊敬和害怕父亲。
母亲改嫁他乡,也比较溺爱儿子,对他也没有怎么管教。
爷爷奶奶年纪较大,且身体不太好,有一个弟弟,年纪较小,平常回家,与他们也没有什么交流与沟通,白天和晚上吃完饭基本都是独自在房间。
心理原因分析韩鸣从初中起就较少与父母交流,父母离异后与父母沟通就更少了,产生了一种孤独心理,需求找一种寄托去摆脱这种孤独感。
其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一直认为老师不好看好自己,需要有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
他上高中后父母为他配备了电脑和手机,认为方便沟通和学习,但父母本身不懂使用,所有没有具体指导和要求使用的方法。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他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成瘾,学习更差,性格更孤僻沉迷于网络小说中的虚拟情节和网络游戏,对网友的信息、与网友的谈话感兴趣,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得失都无所谓。
辅导过程针对韩鸣的情况,要采取综合性的辅导对策。
从学生本人来说,要从加强了解,提高自信和加强与人交往方面入手,进而调整其认知水平,指导其行为,特别是使用手机、电脑的行为。
而环境的协调对该学生的辅导成败也很重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
㈠进行了解性沟通、谈话:与韩鸣接触的过程中,首先对他上网的情况进行具体了解,清楚他上瘾的程度,引导该同学自己讲出如此沉迷网络的原因和收获。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与借鉴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与借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网络,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借鉴的建议。
案例一: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某中学生王明(化名)在社交网络平台注册时填写了个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并在组织活动时外泄了个人信息,结果导致他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身份信息被盗用。
这一事件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分析: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学生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不足和对网络安全的麻痹态度。
中学生在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比比皆是,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于隐私保护的认知,对于个人信息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借鉴: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应当从个人信息保护入手,加强对隐私保护的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在课堂上进行隐私保护的专题教育,提醒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学校共同合作,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引导,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并保护个人信息。
案例二:网络恶意攻击事件某中学生张华(化名)在上网参与游戏时,因与其他玩家产生矛盾,遭遇了网络暴力和网络恶意攻击,导致其在学校受到了欺凌和困扰,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
分析:这一案例揭示了中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所面临的网络欺凌问题。
中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往往不受到限制和监管,这使得网络欺凌问题日益严重,给受害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痛苦。
借鉴: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学校可以开设网络道德和礼仪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主动关注中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
案例三:网络游戏成瘾事件某中学生李明(化名)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和同学的关系疏远,甚至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
分析: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学生面临的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案例

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其案例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其案例发表时间:2011-3-22 14:40:36访问次数:1375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中,整个精神被那激动的情节所吞蚀,五彩缤纷、虚拟莫测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有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就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降低能力,影响学业不可否认,电脑网络信息丰富,确实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但是,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跟电视一样,使学生"看"多"想"少或只"看"不"想",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就会逐渐下降。
网络游戏题材丰富,像科幻、武打、比赛等等,因此,一些游戏迷宁可不吃饭,也要省下钱进网吧过一把瘾,久而久之,就会玩物丧志,荒废学业。
据调查表明,上网的中小学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戏,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
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
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
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
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游戏上瘾,夜不能寐,晚上11点多了,又起来跑去游戏厅,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课昏昏欲睡。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使用网络。
但是,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调查。
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一所中学的100名学生,他们在学校和家中都有上网的习惯。
我们发现,近八成的学生每天会使用互联网,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
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些中学生上网存在的危害。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中收集的三个案例:案例一:谣言泛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在上网时,容易被虚假信息所骗。
例如,有一名学生在上网时看到了一段谣言视频,视频内容讲述的是一种“隐形眼镜,可以看到穿透衣物的情况”。
这名学生被这段视频吓坏了,认为自己有了这样一种眼镜就能够看到别人的裸体。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所谓的“隐形眼镜”,其实是无法实现的。
案例二:网络游戏过度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学生会把网络游戏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调查中表示:“我几乎每天都要玩游戏,如果没有网络,我就会感到很无聊。
”但长期过度玩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导致眼睛疲劳、生活规律紊乱等问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案例三:网络欺凌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在网络上欺负同学,这种行为被称为网络欺凌。
例如,有一名学生在上网时,被同学用虚假账号骗取了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放在网上进行了曝光。
当这名学生发现后,已经有不少人在做出嘲笑和谩骂的言论了。
这种行为将伤害到受害者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建议中学生应该保持理性和谨慎的上网习惯。
如果遇到有关网上信息的疑问,应该首先向老师或家长进行咨询,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监管。
学校可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指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上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对于中学生来说,互联网带来很多便利,但也存在着许多危害。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案例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世界并非一片净土,其中的诱惑与风险并存。
青少年沉迷网络导致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因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进而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
这些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青少年自身的好奇心强、自控力差、辨别能力弱等;家庭因素则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亲子关系的疏远等;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的不足等;社会因素则包括网络监管的不到位、网络环境的混乱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和治理,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1. 青少年网络使用现状概述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下,青少年网络使用现状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他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青少年网络使用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青少年网络使用时间长、频率高,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青少年网络素养相对较低,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一些青少年还存在网络道德失范、网络欺凌等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一、案例陈述小郭,男,初中二年级学生。
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
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郭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
当民警抓捕、询问小郭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小郭的伤人行为和伤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1 、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
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 、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本案例中的小郭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匕首刺伤,而且伤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郭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 、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
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4 、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网络安全 案例 青少年

网络安全案例青少年网络安全案例: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网络视频等,甚至出现了网络沉迷、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
这就给他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某中学,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登录到游戏平台上畅玩网络游戏。
由于沉迷于游戏而导致学业成绩下滑,小明的父母感到非常担心。
他们曾多次劝导小明要合理安排时间,但是小明总是无法抗拒游戏的诱惑。
最终,小明的父母决定寻求专业帮助,他们联系了学校,并得到了网络安全专家的指导。
网络安全专家首先通过对小明手机上的游戏和应用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有些应用是带有不健康内容的。
他告诉小明的父母,这样的应用可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并且容易使其陷入不良网络环境。
同时,他强调了家长在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方面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专家进一步给小明的父母提供了以下建议:1. 设置家庭网络过滤器:通过家庭网络过滤器,可以屏蔽一些不健康和成人内容的网站,减少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
2. 限制使用时间:家长应设立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限制,确保孩子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等时间。
3. 增加实体互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与朋友面对面交流,减少孩子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4. 监控和引导网络使用:家长可以安装监控软件来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状况,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讨论。
在网络安全专家的帮助下,小明的父母采取了上述措施。
通过家庭网络过滤器的设置,小明在家使用网络时不再接触不良内容。
父母限制了他的手机使用时间,并鼓励他多参与其他的活动。
监控软件的安装也让父母能够实时了解小明的网络使用状况。
因此,小明逐渐走出了对手机的依赖,并且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的同时也容易遭受网络安全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网瘾危害案例范文

网瘾危害案例范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危害,其中之一就是网瘾。
网瘾指的是对互联网上的各种内容(如游戏、社交媒体等)的过度依赖和
沉迷,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以下是一些网瘾危害的案例。
第一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每天放
学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整夜的时间都花在游戏中。
由于长时间的
沉迷,小明开始疏忽学业,成绩直线下滑。
他开始逃学、抄袭作业,甚至
对自己的家庭产生了冷漠。
他的父母对此感到无助,试图限制他的上网时间,但小明却变得暴躁和易怒。
第三例:小杰是一名职场新人,他沉迷于手机社交应用。
每天上班后,他总会找借口偷偷玩手机,更新动态、给朋友点赞或者发表评论。
渐渐地,他开始疏远同事,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他的
上司对他提出了批评,他却对此毫不在意。
工作团队的合作成本因此增加,最终导致了业绩下滑。
以上案例只是网瘾带来的一些危害的冰山一角。
实际上,网瘾还可能
导致睡眠不足、近视、肥胖、脱离现实世界、社交障碍等问题。
网瘾不仅
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
网瘾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我们才能使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
影响,而不是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案例

案例一安徽省庐江县。
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
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
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 但是时间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
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
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彬之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
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
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
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
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
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
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
案例:中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四则

案例:中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四则一、某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小王,品学兼优,善良活泼,还是班干部,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同学一句话不对就举拳相向,对家长和邻居也动不动喊打,父母从其书包里还找到一把匕首,最后竟对谁都不说话。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弄明白,他已背着父母悄悄地玩了差不多一年的暴力游戏,头脑已被暴力色情搞得混乱不堪,产生心理紊乱和障碍,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不得不退学治疗。
二、某市郊区学校的一个女生小周,刚读高中,由于家离学校很远,竟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
一旦父母责骂她,女儿却瞧不起他们,说:不懂生活,老土!一次其母就跟她去“懂生活”,结果被暴力游戏吓得毛骨悚然,可其女儿玩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上去很享受。
这以后,这位母亲毅然把女儿转到自己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学校,严加看管。
更多的老师们则认为:如果这种腐蚀孩子心灵的游戏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会毁了下一代。
三、家住江北区的17岁孩子明明,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称兄道弟。
一天,愤怒的父亲把网线扯断了。
明明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
事后,明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
父亲为此已经病倒在床,母亲声泪俱下地在电话中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孩子要毁了!我们这个家快完了!”但是,被父母视若巨毒农药的电脑,当初却是他们主动为明明买的!四、小郭,男,高中二年级学生。
他在上初中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
但上了高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郭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
当民警抓捕、询问小郭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沉迷网络案例分析

沉迷网络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网络却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分析沉迷网络的原因、表现以及危害。
案例一:_____,一位中学生,原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
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天放学后,他不是先完成作业,而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
周末更是整天坐在电脑前,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渐渐地,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
老师和家长多次劝说,但他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
案例二:_____,一位上班族,工作之余迷上了网络社交和短视频。
每天下班后,她就躺在床上刷手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渐渐地,她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失去了兴趣,不愿意与朋友和家人交流。
工作上也变得越来越敷衍,经常出错,最终被公司辞退。
失去工作后,她依然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之中。
案例三:_____,一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购物。
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各种购物网站上,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忍不住下单,哪怕自己并不需要。
为了满足购物欲望,她甚至借了高额的网贷,导致负债累累。
最终,她的学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得不休学一年来处理债务问题。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沉迷网络的人有着不同的年龄、身份和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沉迷网络的人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无法抵御网络的诱惑,一旦开始上网就很难停下来。
其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压力,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紧张等,而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此外,他们对网络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认为网络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对于学生来说,沉迷网络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导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对于上班族来说,沉迷网络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甚至可能失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上网案例【篇一:中学生上网案例】一、某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小王,品学兼优,善良活泼,还是班干部,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同学一句话不对就举拳相向,对家长和邻居也动不动喊打,父母从其书包里还找到一把匕首,最后竟对谁都不说话。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弄明白,他已背着父母悄悄地玩了差不多一年的暴力游戏,头脑已被暴力色情搞得混乱不堪,产生心理紊乱和障碍,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不得不退学治疗。
二、某市郊区学校的一个女生小周,刚读高中,由于家离学校很远,竟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
一旦父母责骂她,女儿却瞧不起他们,说:不懂生活,老土!一次其母就跟她去“懂生活”,结果被暴力游戏吓得毛骨悚然,可其女儿玩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上去很享受。
这以后,这位母亲毅然把女儿转到自己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学校,严加看管。
更多的老师们则认为:如果这种腐蚀孩子心灵的游戏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会毁了下一代。
三、家住江北区的17岁孩子明明,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称兄道弟。
一天,愤怒的父亲把网线扯断了。
明明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
事后,明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
父亲为此已经病倒在床,母亲声泪俱下地在电话中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孩子要毁了!我们这个家快完了!”但是,被父母视若巨毒农药的电脑,当初却是他们主动为明明买的!四、小郭,男,高中二年级学生。
他在上初中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
但上了高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郭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
当民警抓捕、询问小郭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案例评析四个案例的描述虽然具体情节不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系统内部问题的折射和表现。
同样,学生网络成瘾也与其家庭系统运行不良息息相关。
表面上看,造成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为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因素,但实际上学生上网成瘾最主要的根源在家庭。
家庭幸福,关爱得到满足的孩子不会沉迷网络。
网络成瘾学生的家庭系统常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父母不能很好地扮演适当角色,承担相应责任,造成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良,不能推动系统健康力量滋养成员。
因此,网络成瘾实际上是孩子在用自我破坏的方式表达自我的存在,是给予父母的一个信号——家庭出现了问题。
因此对网络成瘾的学生,不应过度关注“成瘾”之症状,而应干预其根源,调节家庭系统,改善家庭功能。
要从修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开始,让孩子与家长建立爱的联系,让家长替代网络给予孩子满足感和价值实现。
家庭功能改善和社会支持提高是学生面对自身成长困惑、学业进步和人际交往问题的有力保障,是学生解决成长、学业和事业问题的人际资源和力量源泉,因而是解决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篇二:中学生上网案例】案例一:重庆市区某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王x(化名),品学兼优,善良活泼,还是班干部,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同学一句话不对就举拳相向,对家长和邻居也动不动喊打,父母从其书包里还找到一把匕首,最后竟对谁都不说话。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弄明白,他已背着父母悄悄地玩了差不多一年的暴力游戏,头脑已被暴力色情搞得混乱不堪,产生心理紊乱和障碍,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不得不退学治疗。
案例二:重庆市郊区某校的一个女生周x(化名),刚读初中,由于家离学校很远,竟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
一旦父母责骂她,女儿却瞧不起他们,说:不懂生活,老土!一次其母就跟她去“懂生活”,结果被暴力游戏吓得毛骨悚然,可其女儿玩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上去很享受。
这以后,这位母亲毅然把女儿转到自己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学校,严加看管。
更多的老师们则认为:如果这种腐蚀孩子心灵的游戏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会毁了下一代。
案例三:我在接听热线时一个家长向我大倒的苦水:重庆沙坪坝区的刘女士(化名)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而孩子的教育却成了她的一块心病:“黄老师,我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就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了。
但我的孩子并不爱学习,好吃懒做,上网成瘾,经常是通宵达旦十几个小时,过的是一种黑白颠倒的生活---父母去教育他,大发雷霆!甚至说她是我们的‘垃圾桶’,“恐龙”,连‘宠物’都不如,现在的孩子心理怎么这么畸形?!” 。
案例四:家住江北区的14岁孩子明明(化名),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称兄道弟。
一天,愤怒的父亲把网线扯断了。
明明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
事后,明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
父亲为此已经病倒在床,母亲声泪俱下地在电话中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孩子要毁了!我们这个家快完了!” 但是,被父母视若巨毒农药的电脑,当初却是他们主动为明明买的!!!【篇三:中学生上网案例】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空间。
然而互联网特别是网络游戏也成为部分中学生荒废学业,逃避现实,畸形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险滩暗流。
一、降低能力,影响学业据调查表明,上网的中小学生有80%以上是打游戏,15-16%是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为数极少。
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
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游戏上瘾,夜不能寐,晚上11点多了,又起来跑去游戏厅,一直玩到天亮,早上上课昏昏欲睡。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
二、心理病变——孤独症青少年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教学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迷上网吧以后,不仅成绩下降,而且变得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孤僻怪异,易暴易躁,让人不可捉摸,也不再与同学说笑玩耍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发愣。
举个例子,一个重点中学的尖子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以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钱不少不说,问题是从此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一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孤独,感到周围的人都很陌生,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他患了一种“自闭症”。
三、昼夜泡吧,摧残身体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地泡吧,对其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名13岁中学生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在网吧玩游戏连续4天4夜,由于网络游戏的激烈刺激和惊心动魄的打斗,使他血压升高,心跳过速,又加上过度疲劳,最后猝死网吧。
典型的表现是:厌食、失眠、精神萎靡、冷漠、孤僻、丧失兴趣。
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
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孤独抑郁、游戏成瘾、色情成瘾、网恋等。
四、网上交友,上当受骗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青少年在网上结识新朋友,其中50%的青少年网上会与网友见面、通信、打电话等。
网络专家指出,由于网络具有跨国界的特性,因而各种骗术层出不穷。
中学生思想单纯,与网友交谈时往往实话实说,结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致上当受骗。
五、吸取糟粕,走向堕落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加上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往往经不住诱惑,怀着好奇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东西阅读。
一旦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上网吧是要花钱的,没有钱玩游戏,就向家长要!向同学借!慢慢地学会了说谎,乃至去偷!去抢!网络的危害案例案例一:2006年4月17日,三个12-14岁的学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36元钱。
作案后,回到网吧继续上网。
案例二: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
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
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
案例三:2007年3月,某县两个高中学生经常上网聊天。
男生甲以女生的身份约男生乙在某处约会,乙生信以为真,半夜翻过学校院墙,不幸将左腿摔折。
后来,乙生知悉此事,为报复将甲生打成轻伤。
案例四.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
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
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综上所述,沉迷网络使中学生身心不能健康的发展,学校和家庭必须正确教育、引导。
同时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提高辨别能力、选择能力,必须学会合理合时的正确使用电脑,发挥电脑应有的作用,真正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