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从狭义上讲,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相互对立。
而从广义上来说,开发与保护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国地域辽阔,景区景点多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本身可用于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很少且来源单一,单纯的讲保护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也无法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而重开发轻保护,短期游客量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增长较快,但一旦超过资源的环境容量,造成过度开发,就会损坏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不偿失。
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者必须慎重处理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根据资源及其环境的容量,来确定开发建设的方式和规模。
无论开发还是保护,都应该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为出发点,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
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省五池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
保护区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
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
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
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思考
资政群议ZIZHENGQUNYI团 结2019.02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思考◎朱源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自然保护地定义为经由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认可、承诺和管理,以实现对自然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护,具有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
根据这一定义,具有自然保护地特征的区域,在我国有多种类型,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为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目前我国在进行三方面的变革。
一是划定生态红线。
根据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生态 、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生 多 护、水 保 、风 、生态 定等 的生态区域,以及水 、土地沙化、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展国家公园的建设。
2017年,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区、风景胜区、文化自然 、地质公园、森林公 园等的体制,研究科学的类标准,理 类自然保护地关系,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进行管理机构的整合。
2018年,国务院组建了国家林业和,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团结2019.02 ZIZHENGQUNYI资政群议体系的统一管理机构。
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 次会议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实 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把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纳人国家公园体系,实行严格保护,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 体、自然保护区为 、自然公园为补充的 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人了新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将成为调整发展的方向。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摘要: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产业,所具有的创汇创收、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和促进经济整体进步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比拟的。
我国各地历来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是各地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进而制约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
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1)、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旅游业的创汇创收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
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进一步重视发展旅游业,全社会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形象渐趋鲜明。
一批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边远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开发当地的资源也走上了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
2)、资源开发初具规模,旅游产品基本成型且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较成熟的旅游线路。
3)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旅游的硬件设施和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旅游服务业,基本上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
旅行社的地位和功能加强,外联内接能力日益壮大。
4)、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较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
不发达省区的开放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
(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掠夺式的开发造成的破坏问题较为突出旅游资源开发中,当地旅游部门与投资商在进行开发活动时,在经济利益目标追逐下,往往缺乏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式的开发,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例如:在景区内建造一些不相宜的、破坏景观的设施;大规模开山劈石,舍弃自然化的登山不道而铺设拙劣的水泥台阶;在古城中修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等。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自然保护与管理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自然保护与管理一、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旅游形式,具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多重作用。
然而,在生态旅游的实践中,不合理的开发和管理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此,自然保护和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二、自然保护在生态旅游中的作用1、保障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根本依据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中的自然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地质、水文、气象、生物、微生物、景观等要素的保护,防止开发和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避免对水源、林区、山体等的破坏,从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2、促进自然生态修复和恢复对于已经被开发破坏的自然环境,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以恢复自然生态基础和景观,这也是生态旅游中自然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生态修复和恢复包括植被恢复、地形修复和水环境修复等,通过恢复生态环境功能,提高景区自然生态的整体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需要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产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推动作用,以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形式,从根本上讲,生态旅游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才能产生更可持续的旅游模式,从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保护的管理体系1、制定自然保护规划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之前,需要制定自然保护规划,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环境条件,制定出合理的自然保护方案,明确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方向,确保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2、建设自然保护设施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建设一些自然保护设施来保障游客安全和自然环境的完整性,例如游客中心、自然教育中心、生态餐厅等,这些自然保护设施需要建在合适的位置,以不影响自然环境的完整性。
3、制定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制定生态旅游管理制度,落实各项保护措施,规范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并且对旅游从业者进行操作规范培训,确保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因此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项目。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游客过多、生态破坏、管理不善等。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游客过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数量的激增导致了保护区内的生态负荷加重。
大量的人员涌入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2. 生态破坏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为了获取更好的体验,会随意破坏植被或者干扰野生动物,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严重影响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
3. 管理不善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不够严谨,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的行为。
管理不善不仅加剧了生态破坏,还给保护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了不利影响。
1. 控制游客数量为了避免生态旅游过程中游客数量过多导致的生态负荷加重,有关方面可以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承载能力制定游客量控制的政策,通过限制游客数量、设定游客流量峰值时段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数量。
2. 强化生态教育加强生态教育,提高游客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引导游客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增强游客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于游客不良行为,需要进行及时地劝说和引导,让游客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
3. 加强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完善游客参观须知和规定,设置明确的禁止区域和限制行为,并确保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
加大对保护区的巡视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游客的违规行为,维护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4. 开发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为了减少生态旅游带来的生态负荷,可以推行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如观鸟、赏花、登山等环保活动,引导游客体验自然保护区的魅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了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们对于亲近自然、追求身心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宁静与美丽,成为了许多人的渴望。
其次,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珍稀的动植物、独特的地质地貌、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这些都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再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希望通过参与生态旅游,增强环保意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发、盲目建设,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景区修建过多的人工设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有些地方游客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畅,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此外,一些保护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手段,难以有效地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监管和引导。
再者,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不便、住宿条件简陋、餐饮服务质量不高,这些都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大多局限于观光游览,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为了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科学规划。
在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明确哪些区域可以开发,哪些区域需要严格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其次,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人们追求原生态、探索自然之美的理想去处。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问题一:游客涌入导致环境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大量游客涌入自然保护区,会导致环境破坏,包括土壤侵蚀、植被破坏、垃圾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策一:加强游客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游客的管理与引导。
比如限制游客数量,开展预约制度;设立游客引导员,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和引导,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区的尊重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游客进行处罚和劝离等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问题二:旅游开发建设破坏生态环境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自然保护区可能会进行一些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比如道路修建、停车场建设、餐饮住宿等,这些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会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对策二:科学规划旅游开发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时,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该科学规划,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以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方式,比如采用轻型、可拆卸的建筑物,利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建设;结合自然景观,加强景区规划设计,使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推广生态建设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问题三:非法捕捞、采集等活动危害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进行非法捕捞采集等活动,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
对策三:加强执法力度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捕捞、采集等活动的打击力度。
加强巡逻和监控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制裁力度;开展生态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构建社会共治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引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以其独特壮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成为了众多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然而,这种快速的旅游开发利用对该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旅游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1. 人为破坏由于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以及旅游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疏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例如,游客在公园中乱丢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对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2. 生物多样性降低过度的旅游开发活动和人类干扰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大量游客的涌入,破坏了动植物栖息地,使得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受到了更大的威胁。
一些植物由于过度采摘、破坏或过度打扰,面临着失去繁衍能力的风险。
二、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 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引导和监管,严禁乱丢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加大对游客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加强对旅游设施的管理,确保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建立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规划,合理安排游客流量,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影响。
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发展生态旅游,提倡游客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4. 促进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清洁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结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恢复该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管理措施、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加强教育宣传以及促进公众参与。
浅议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浅议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逐渐被开发。
生态旅游并不是绝对的“无烟工业”,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展时间的增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
专家学者们都积极的提出各种各样的对策,使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显然处理不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那么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生态污染。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300多个。
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大量珍惜动植物物种还保存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旅游业迅速崛起的今天,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珍贵的旅游资源深深的吸引着旅游者。
同时,由于生态旅游所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好与自然保护区建立目标想吻合,越来越多的保护区踏上了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据中国的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我国100个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有82个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展了旅游活动。
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陲、长江三峡北岸,与三峡大坝仅在咫尺, 是驰名中外的原始森林, 也是我国山地旅游的最佳去处。
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是华中地区保存较完好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著名绿色宝库。
为了保护神农架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不受破坏, 198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为“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 1990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正式将神农架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组成部分; 1995 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又将神农架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3 年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再加上几十年来难解的“野人之谜”,使得神农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知名度都很高。
关于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于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旅游业充分发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同比增长15%。
然而,在一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导致我国20%的自然保护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生态旅游的理念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明确生态旅游是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贯彻中共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点。
二、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政府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政策引导,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例如,可以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生态旅游项目。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为了提高游客在生态旅游中的满意度,我们需要完善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生态停车场、环保厕所、游客中心等。
其次,要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培训一批专业化的生态旅游导游,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最后,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四、发挥生态旅游的带动效应,促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让社区居民受益。
我们应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成立农民旅游合作社、参与生态旅游项目经营等方式,让社区居民从生态旅游中获益。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社区居民增收。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功能。
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逐渐受到关注。
生态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之间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破坏、生态扰动、游客滥捕滥砍等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将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环境破坏: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包括森林砍伐、动植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2. 生态扰动:游客的大量涌入扰乱了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3. 游客滥捕滥砍:一些游客为了追求刺激,滥捕滥砍野生动植物,严重威胁了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
4. 垃圾污染:游客带来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二、对策: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严格管控,保护区内设立警示标识,规定游客的活动范围和行为规范。
2. 科学规划:对于生态旅游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划定生态旅游开发的范围和游览线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扰动和破坏。
3. 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倡环保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游览,设置宣传牌匾和标语,普及环保知识,引导游客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4. 强化监管:加大对生态旅游开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维护生态旅游秩序。
5. 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在保护区内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生态游步道、观鸟塔、生态农庄等,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游览,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 强化协调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共同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7. 建立保护区基金:建立保护区基金,用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维护,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一
生态 旅游 以旅 游促 进生态 保护 ,以生态保 护促 进旅
些 自然保 护 区 自然 资 源极 为 丰富 多 样 ,如 :
游 ,准确点说就是有 目的地前往 自然地区了解环境 的地
从 保护 自然 资源 中得 到经 济收益 。 随着城 市工业 化 、人 口都市 化 的发展和 环境 污 染 的 日益加剧 ,人 类对 自然 风光 的想往 和追 求越 来
摘
昆明
603 ) 504
要 : 自然保 护 区开展 生 态旅 游 具有 良好 的条 件 。在 自然保 护 区开发 生 态旅 游应 遵 守 国家相 关 的法
律 、 法规 等依 法进行 ,开发前要 做 全 面的生 态旅游规 划 , 自然保 护 区的建设 项 目建设前要 进行 环境 影响评 价 ,防止 盲 目地 在 自然保 护 区 内进行 生 态旅 游 的开发 建设 。通 过 多种形 式对 当地 的官 员、群 众、旅 游管理 人 员及游客 等进 行环 保 宣传教 育 ,增 强环境 保 护意识 ,真正做 到 生 态旅 游健康 、 可持 续的发展 。
的旅游 。“ 态旅游 ” 不仅 是 指 在旅 游 过程 中欣 赏 生 美 丽 的景 色 ,更强 调 的是一 种行 为和思 维方 式 ,即 保 护性 的旅 游 。不 破 坏 生 态 、认 识 生 态 、保 护 生 态 、达到 永久 的和 谐 ,是 一种 层 次 性 的渐 进 行 为 。
垃圾 公 害 ,1% 出 现 水 污 染 ,1% 有 噪 音 污 染 , 2 1
民 的生 态意 识较差 ,可 以说 旅游 到哪里 ,生 态破坏 和 环境 污染 也就 到哪里 。开 办生态 旅游 的 自然保护 区环 境 污染 问题 也 日趋 严 重 , 目前 已有 4 % 存 在 4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一些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在自然保护区内被兴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过度开发还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危及到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监管。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划,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和旅游开发的限度。
加强对开发商和经营者的监管,确保其遵守开发规范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环境污染和生物破坏的问题。
旅游活动带来的垃圾和废水排放、交通工具排放等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旅游活动还可能导致珍稀濒危物种的扰乱和栖息地的破坏。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游客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增加环保设施,如垃圾回收站和废水处理设施,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
要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测和管理,限制游客数量,分散游客流量,避免对特定区域造成过度压力和破坏。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文化冲突和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
部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和文化背景,导致了文化冲突和社区的反对。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和就业机会,无法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共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
在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应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旅游方式,以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
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
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景点可能会遭受过度开发和破坏,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游客的随意行为也可能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存在着游客教育和意识问题。
游客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区的规则宣传不到位,导致游客对于保护区的重要性和保护行为的理解不足,从而影响了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区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保护区的规划不够科学,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分析,导致景点分布不合理、设施建设不完善。
保护区的管理也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
建立科学的保护区规划机制,合理规划保护区内的景点和路线,优化游客流动和分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和执法机制,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和教育。
第二,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宣传。
通过多种方式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其对保护区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建立游客守则和规定,引导游客遵守保护区的规则和要求。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和投入。
通过研究了解游客需求和保护区的生态特点,优化旅游线路和景点设置,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跨部门合作和参与。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参与,包括旅游、环保、规划、农林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推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游客教育和宣传、研究和投入等多种对策进行解决,从而实现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有必要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生态破坏严重。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侵害也在加剧,比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滥伐林木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2.景区规划不合理。
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了迎合旅游开发,随意开发旅游项目,导致了自然景观被破坏,动植物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3.游览管理不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在游览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游园设施落后、游客安全得不到保障、游览线路设置不合理等,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好感度。
4.缺乏科普教育。
一些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环境以及珍稀物种的科普教育薄弱,游客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知不足,容易产生错误认知,甚至进行违规行为。
二、对策建议1.加强生态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游客的生态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度,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游览意识,有效地约束游客的不良行为。
2.优化景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应科学规划旅游项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避免开发过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3.加强游览管理。
自然保护区应加强游览管理,在游园设施、游客导向、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改善,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也能有效避免游客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只要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优化规划,科学发展,就能够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游览环境,也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探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探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疫情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出门旅游,尤其是那些自然风景保护区,备受青睐。
这些旅游景区既是国家风景保护区,也承担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任。
如何能够在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这些自然景区,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一、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指我国对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等海陆或两栖的地区,依法划分来特定面积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地区。
这些自然保护区在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保护和规划后,可以为当地旅游业都带来一定的收益。
所以通常作为一些自然景点对外开放。
由于早些年意识淡薄,对现有自然保护区有过度开发或者超负荷承载的现象。
同时,如果关闭这些旅游景区,又会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
为了保证自然保护区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历史人文景观,濒危动植物生存,提出了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
生态旅游管理是指以生态思想为宗旨,对现有自然保护区或者风景区进行旅游线路生态化的规划,把生态系统的保护设为根本目标的管理行为。
在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旅游管理的理念可以在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路线和服务的同时,能更长期的保护自然景区生态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使其不会被人为活动过多的干扰。
查阅相关数据可知,目前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约有六成左右都存在比较严重的资金缺口。
这些自然保护区中有四分之一是每年持续的存在资金缺口。
如果不通过生态旅游的模式进行开发旅游业,仅凭国家财政支持是不足以弥补的。
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不仅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到相应的维护资金,还可以促进保护区周边群众的就业的机会。
同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当地特色文化制造业的发展。
能够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寻求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也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生态破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往往会带来土地开荒、水土流失、野生动物的走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对策: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应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规定,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区的生态脆弱性,避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游览线路和设立观景台等方式,引导游客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尽情欣赏自然美景。
问题二:文化冲突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时,往往会涉及到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引发文化冲突。
对策: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和文化研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
在游客涌入的情况下,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避免游客的行为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问题三: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生态旅游的热度增加,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可能会因过度开发而遭受破坏。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植被减少、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
对策: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开发规模和速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制定严格的开发规划,明确资源利用的限额和条件,确保土地、水源和植被等自然资源不受到过度开发的破坏。
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可持续性开发的理念和技术,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品位。
问题四:环境污染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污染。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而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一种旅游形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备受关注。
随着生态旅游的火爆,生态旅游开发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问题一: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游客的乱丢垃圾、破坏植被、捕捉野生动物等行为成为了对生态环境的一种威胁。
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了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大难题。
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为了减少游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需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标语、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可以在景区设置环保志愿者站,引导游客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
问题二:游览线路规划不科学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游览线路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游览线路规划存在不科学的情况。
一些游览线路设计过于集中,导致游客集中在某些热门景点,而其他景点却鲜有游客前往,这对游客体验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影响。
对策二:优化游览线路规划,分散游客流量为了解决游览线路规划不科学的问题,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游览线路的优化。
可以在规划时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均衡利用,合理分散游客流量,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些热门景点。
可以引导游客游览次热门景点,从而达到优质旅游资源的最大利用。
问题三:管理服务不完善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景区的管理服务并不健全。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迷路、受伤、突发疾病等问题,而景区的管理服务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对策三:加强管理服务,确保游客安全为了完善管理服务,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需要在景区内建设相应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识、安全通道等,提高游客安全系数。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逐渐兴起。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游客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游客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过度的开发和破坏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比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捕捉野生动物等行为都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2. 环境污染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态旅游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比如噪音污染、水质变差、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3. 文化冲突自然保护区往往是少数民族或者原住民的居住地,当游客的涌入对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造成冲击,就会引发文化冲突。
二、对策建议1. 强化宣传教育针对游客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可以在入园门口、游览路线、游览点设置相关环保宣传牌,明确告知游客不准扔垃圾、不准随意破坏植被、不准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
2. 加强管理与监管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监管力度,加强巡逻,保护自然环境。
对违法行为严格惩罚,营造出一种“违法必究”的决心。
3. 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为了减缓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可以开发一些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比如生态农业、野生动物观赏等项目,吸引游客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发展文化体验项目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中,应该注重开发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从而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
5. 科学规划生态旅游线路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科学规划旅游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可以依托专业地质、生态等方面的专家,规划出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针对目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对策,对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前言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把自然保护区建成具有保护、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等多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实体,是实现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
正文1、我国自然保护区现状1.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3),即: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
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截止2007年底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31处(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为15188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
面积约9365.6万公顷。
现今己有长白山、卧龙、九寨沟等14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洞庭湖、青海湖鸟岛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重要地理名录。
有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植物绝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的保护。
1.2 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1.2.1 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约占保护区总数的绝大部分,海洋、湿地、草原、荒漠和地质地貌等类型所占比例较小。
此外,现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西、贵州、福建等省份,这8个省、区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8%。
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等西部省、区,这6省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就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7%。
1.2.2 经费难有基本保障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但这些投入更大程度上是用来进行恢复性建设。
政府对保护区的投入与保护区实际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生态保护的科研、监测、管护等工作需要的资金,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1.2.3 管理体制上责任错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别由林业局、农业部、建设部、海洋局、国家环保局、中科院等进行管理。
这种被称为“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际上使自然保护区处于多头领导、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这些部门在“投入”与“收益”上分工与职责不明。
有时会在一个保护区同时出现不同的规划,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执法标准,不同的经营方略,这不仅削弱了对保护区的保护,同时也破坏了保护区域内生态的整体性。
1.2.4 相关法制不健全我国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众多,但在国家层面上缺乏清晰完善的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
专门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综合性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该《条例》起草于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条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需求。
所以亟待制订一部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并以此为核心制订配套的法规、标准等。
1.2.5 总体规划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管理层缺乏从保护区整体角度进行布局,存在对保护区盲目建设情况,虽然制定规划但并未很好执行。
此外,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清晰明确的监管目标,开发建设中缺乏严格控制,并用众多的城市化、商业化景观代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
2、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2.1 正面影响2.1.1 提高区内资源的利用价值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利用的一种方式,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2.1.2 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开发,给当地居民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缓解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当地居民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使直接受益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工作,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1.3 促进区域内交通条件和服务设施的改善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然会促进自然保护区内交通条件的改善,服务设施的完善。
2.2 负面影响2.2.1 原始生态环境受破坏或影响对保护区的旅游开发过多重视经济效益,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如:现代化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导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下降;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等会对资源造成干扰和破坏;部分保护区的旅游经营者乱砍滥伐、随意建筑,必将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2.2.2 盲目开发建造人造景观,破坏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及协调性很多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惜以牺牲自然景观为代价,在其保护区及其外围保护带内修建众多的人造景观和旅游服务设施,极大地破坏了保护区内的自然风光。
2.2.3 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矛盾尖锐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内和周边人口众多。
当地居民长年在此生活,拥有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等权属,从事着放牧、捕鱼、农作、养殖等维持生计的生产生活。
旅游开发使得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合理的分配到相关利益者,而实际受益方并没有返还足够的经费来维持保护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恢复其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3、作为生态旅游区的保护措施3.1 制订和完善保护区旅游管理法规加快制订相关法规,对不同类型保护区建章立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特别强调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要统一管理保护区旅游资源,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指导、监督,促进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多方筹集保护区建设资金各级政府应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
另外,通过制订相应激励措施和办法,吸收社会资金,并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资金注入,加速保护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3.3 加强公众生态旅游意识教育宣传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自然保护意识,使公众真正成为保护事业的自觉建设者和宣传者。
此外,开展自然生态教育不仅要针对游客,而且要针对当地居民、旅游组织、行业、政府等多方面,以达到整体素质提高的长期目标。
3.4 重视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对人才的需要是全方位的,需要从事生态旅游专业的科技人员;从事环境教育的科普人员等等。
因此,必须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优秀人才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结语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在理论上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但是理论与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2] 孙根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1998,20(6):42-44.[3] 薛达元.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J].自然资源学,1995,10(3).[4] 吴承祯,洪伟.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发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6,15(4):53-57.[5] 白军红.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1):17-20.[6] 翟金良.松嫩一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1):1-6.[7] 张玉钧,邹国辉.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标与生态旅游对策[J].产业观察,2006,(8).[8] 刘水良,徐颂军,吴吉林.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 王献溥.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途径[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3,(02).[10] 蓝楠.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2,(4):3-4.[11] 卞有生,金东霞.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4.[12] 章家恩,徐琪.自然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持续发展探讨[J].环境导报,1996 (2):23-25.[13] 王月容.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3(6):37-39.[14] 刘晓冰,保继刚.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1996,15(4):91-98.[15] 曹新向,丁圣彦,张明亮.探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调控[J].生态经济,2002,(12):57-59.[16] 魏遐.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3):13-133.[17] 韩念勇.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2):37- 40.[18] 苏杨.改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J].绿色中国(B版),2004,(9):25-28.[19] 谢屹,李伟,温亚利.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20] 陈孝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2(1):21-24.[21] 文军,魏美才.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22(4):42- 43.[22] 王献溥,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5.[23] 刘继生.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当议[J].人文地理,1999,12(4):20-24.[24] 黄晓玲,谢志忠,林盛.论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7(5):20-24.[25] 李文华,赵献英.中国的自然保护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