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的中医药治疗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中风病诊疗:中医内科的观点

中风病诊疗:中医内科的观点

中风病诊疗:中医内科的观点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以突发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中医内科在中风病的诊疗中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内科的角度介绍中风病的诊疗观点。

中医内科对中风病的认识中医内科认为,中风病是由于脏腑失调、气血瘀阻、经络堵塞等原因导致脑部功能异常引起的。

中风病的发生与肝、心、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中医内科强调脏腑之间的平衡和协调,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中风病的目的。

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在诊断中风病时,注重望、闻、问、切四诊结合的方法。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观察舌苔、脉象等,以确定中风病的病情和病因。

中医内科强调个体化的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中医内科治疗中风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医内科认为,通过药物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瘀阻,可以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脑部功能修复,对中风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内科的预防和康复中医内科强调中风病的预防和康复工作。

中医内科认为,平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预防中风病非常重要。

对于中风病康复阶段的患者,中医内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物理疗法等。

总结中医内科在中风病的诊疗中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治疗方法,注重调理脏腑功能,通过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中医内科还强调中风病的预防和康复工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的诊疗观点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典型医案:
病人男,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

一天突然出现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步态不稳等中风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
该病人属于中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肾气不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

主要成药包括川芎、红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2.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以及搔痒、拔罐等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脊柱、头部、四肢等部位,以及灵活运用拇指压、揉、拿、推、按等手法,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4. 康复训练:采用针对病人病情和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等,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疗效评估: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步态也比之前更加稳定。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中风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与西医医生合作,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

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优势。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中风)的论述祖国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多称为“中风”。

中风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犹如自然界风性之善行数变,故前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及预防,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

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独特的医疗优势。

一、中风病的发展源流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

多认为发生中风病,系指患者真阴素亏,正气不足,或五志过极,或高梁厚味。

或尺牍思劳过度,以致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闭清窍,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脑病。

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历经几千年,经过无数医家的实践和钻研,对中风之病因病机病位的论述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

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

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兼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因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而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而发中风。

(一)内因内因在中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已为临床实践所反复证实。

(1)情志失调情志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长期情志变化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中风的发病。

七情中,又惟忧思郁怒为最甚。

多管齐下,防治结合——中医药治疗中风在路上

多管齐下,防治结合——中医药治疗中风在路上

瘀, 泄热 醒神 , 痰 开窍 , 豁
为 内科 治 疗 出血 性 中风 开 辟 了新道 路 。
在 “ 五” 八 五” 七 、“
会议 ”上做 了 “ 医药 治疗 中风病 的优 中 势和 证据 ”报 告 的长 春 中医 药 大 学附 属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健教授介绍说 ,
中 医 药 因 其 自身 独 特 优 势 经 现 代 技 术
p p在 2 1年 “ Jj 00 JJ II 天坛 国际 脑 血管 病
气血 逆乱 , 、 、 风 、 瘀 痰 热、
浊毒 , 邪互相 渗 透 , 五 伤损 脑髓 之元 神 , 络破 血溢 , 而
为出血性 中风 。 根据 以上 病因病机 , 开创 了新 的出
血性 中风 治法 — — 破 血化
加 工 后 已被 广 泛应 用 于 中风 的 临床 治 疗
攻关课题研 究基础上 , 原
中 国中医 药 学会 内科 分 会 中风 科 研 协 作 组 在 8 年 0 代 制定了 《 中风 病 诊 断 与
中 , 目前 临 床应 用 比较 多 的中药 制 剂包 括 : 水 蛭 制 剂 、银 杏 叶 %  ̄l 三 七 制 J 、 ll
活质 量 。
剂 、红花制 剂 、灯盏 细辛制 剂等 。例
如 ,水 蛭 制 剂 的主 要成 分 水蛭 素 是 水蛭
及其唾液腺中已提取出的多种活性成分
中活性 最 显 著 的一 种 ,它 是 由多 个 氨基 酸 组成 的小 分子 蛋 白质 ( 多肽 ) 。水蛭
素对 凝 血 酶有 极 强 的抑 制 作用 ,是迄 今
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
和 二 代 标 准 。其 后 国 家 “ 五 ”、 “ 九 十五 ”有 关 中风病 的攻 关课 题 均 以此 理 论 、研 究 结 果 为指 导和 依 据制 定 临床 研 究 方 案 ,进 一 步提 高 临 床疗 效 ,减 少治 疗 副 反应 ,提 高病 人 生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

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与自然界“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涨,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

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

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中风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

中经络,常见证型有:①风痰入络证治宜祛风化痰通络。

方用真方白丸子加减。

②风阳上扰证治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③阴虚风动证治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

又可分为闭脱二证:①闭证。

闭证分痰热腑实、痰火瘀闭、痰浊瘀闭证;②脱证。

脱证治宜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二、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CT或MRI确诊。

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风的准确诊断。

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风必须的首要检查。

具体标准:1.1、缺血性中风: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中风(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脑功能损害。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言语、运动、认知和感知障碍等各种症状。

中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因此选择一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位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

病案:男,72岁,中风后左半身瘫痪,面部略微歪斜,言语不清,左手无力,左腿跛行,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

初诊时,老中医详细了解了患者的中风病史、既往病史和饮食习惯,进行了中医四诊,发现其脉浮紧,舌红苔黄。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老中医初步诊断为中风后证。

治疗:老中医设计了一套中药配方,并结合针灸和推拿疗法。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治疗:老中医选用了脑健康汤的方剂,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淮山、川芎、当归等中草药,且每天按时给患者服用。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药的作用调整了剂量和配方。

2. 针灸疗法:老中医使用了绿色针灸(即无痛针灸)的方式,选取了手太阳膀胱经等穴位进行治疗,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针灸效果和患者的反应修改了穴位和治疗时间。

3. 推拿疗法:老中医使用了手推功夫,以调整患者身体平衡、平缓肌肉萎缩、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老中医在过程中反复对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面部和言语渐渐恢复正常,左手和左腿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路也变得更加稳定。

患者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

治疗后几个月,老中医继续按照上述的治疗方案进行,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

结论:中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正确认识和治疗非常重要。

经过老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也说明了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所具有的良好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配合现代医学,采用综合治疗,最终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 中医药治疗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中风的概念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诊疗方案的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研究进展
中风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中风病的西医认识
主要内容
01
中医认为,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
01
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
01
脑脊液检查
眼底检查
颅脑CT
MRI
(三)相关检查
辨证要点
01
治疗原则
02
证治分类
03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语蹇或不语,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尿少便干、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上冲犯脑。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常以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宣热;黄芩、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如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闭证—痰热腑实证
闭证—痰热腑实证
治以通腑泄热,熄风化痰。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以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而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口干,舌红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中
风患者,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和神经的灵活性,并缓解肌肉
的疼痛和僵硬。

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同时,限制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困扰和抑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心,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以上就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请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方式。

叶天士治疗中风医案

叶天士治疗中风医案

叶天士治疗中风医案
叶天士治疗中风的医案如下:
医案一:
患者男性,年龄65岁,突发中风,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叶天士采用以下治疗方案:
1. 中药汤剂:主方用于引导阳气升发、通络舒筋,并配合个体药物调节患者体质。

包括黄芪、川芎、附子、红花、牛膝等中药。

2. 针灸疗法:针刺病灶局部,并配合针灸穴位进行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

3. 物理疗法:使用按摩和温热疗法,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放松肌肉,增加肌肉力量。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半身不遂状况明显改善,言语也逐渐恢复正常。

医案二:
患者女性,年龄55岁,突发中风,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面
部歪斜。

叶天士的治疗方案如下:
1. 中药汤剂:主方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目的,选择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中药煎煮。

2. 针灸疗法:针刺病灶局部,并选用对症的针灸穴位进行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无力症状。

3.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手法按揉肌肉,细微的调整骨骼和关节,促进患者的康复。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右侧肢体无力状况明显减轻,面部也逐渐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医案仅仅是个别个案,中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叶天士的治疗方法强调中药的应用和中医手法的治疗,在配合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同时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康复效果。

中风病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中风病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PPT课件

有镇肝熄风滋阴的功效。
现代创新方剂展示
醒脑静注射液
由麝香、郁金、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开窍醒脑的功效,适用于中风病神昏、偏瘫等症状。
脑心通胶囊
由黄芪、赤芍、丹参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 功效,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患者。
灯盏生脉胶囊
由灯盏细辛、人参、麦冬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健 脑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 中风后遗症等。
案例二
患者孙某,女,70岁,因反复发作性眩晕、肢体麻木就诊。西医诊断为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IA),中医辨证为中风先兆。讨论焦点:如何预防TIA进展为中 风及中医治疗策略?
经验教训总结
1 重视中风先兆的识别与干预
对于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中风先兆症状的患者,应及 早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
家庭关爱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 对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 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在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 疗效。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西医则擅长急救 和对症处理。
3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留有后遗症的中风患者,中医康复治疗如针灸、推 拿、中药熏洗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 预防复发是关键
中风患者易复发,因此加强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中医注 重调理体质、改善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以降低复发风 险。
闻诊要点
听声音
患者语音低微、断续或謇涩,为 中风病表现。
嗅气味
口中有异味或臭秽之气,多为中 风病伴有内热或痰热。
问诊要点
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中风病危险因素。

中风病的针灸及中医治疗

中风病的针灸及中医治疗

中风病的针灸及中医治疗瑞典中医院近年来,中风病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的急性期在西医院多能得到抢救、治疗。

但在功能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临床上以偏瘫、失语、以及昏迷为常见,针灸及中医的治疗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患中风后要找中医医生针灸、吃中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针灸治疗中风,在《内经》中已有明确记载,古代医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本病现代针灸治疗,一般用于它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应用针灸配合抢救的报道,在50年代初也已出现.近20年来.针灸及中医治疗中风病重点在于醒脑开窍,促进患者意识、语言、吞咽、肢体运动等功能的恢复。

目前,脑出血的急性发作阶段,针灸配合中西药物抢救的有效率在60%,中风恢复期的针灸.中医治疗有效率在95%以上。

针灸治疗可直接刺激经络,促进经络功能恢复,推动气血运行,作用较为迅速。

随着各种穴位刺激法,选用体针、头针、耳针、眼针等多种治疗方法,使疗效不断获得提高,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可最终达到恢复机体功能的效果。

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首先要通过检查患者的症状(包括意识、语言、吞咽、肢体运动功能等)、舌象、脉象做出中医诊断,确定治疗原则,如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补益气血、豁痰利湿等,再根据以上治疗原则选择适合的中药服用。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不同的病人,由于体质、年龄等的差异,治法及用药往往不同。

因此,中医药治疗针对性较强,只要诊断明确,往往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且作用较为持久。

针灸与中医中药对中风病的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可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在此要强调提出的是,无论是针灸治疗还是中医中药治疗,明确诊断都是最关键的环节,当然,这里说的诊断不是指的中风这个病名的笼统的诊断,而是指每一个患者身体内部发生的气血阴阳的异常变化,根据这个变化,才能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

只有诊断明确,治疗对证,效果才能好。

因此,选择正规的中医诊所治疗对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根据中医未病先防的原则,提醒大家要提高保健意识,积极预防中风病的发生。

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

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

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中风(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突然性脑功能障碍。

中风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急症范畴,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能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以下是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其优化的详细介绍。

中医方面,中风病属于中风证的范畴,中医将其归类为脑病,常见风痰、瘀血两种证型。

风痰证以中风突然发作、偏瘫、言语不清、舌体红胖等为主要特征;瘀血证以发病急、面部或四肢麻木、舌质紫暗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化痰、散寒化瘀等方法,主要药物可选用通窍活络中药,如天麻、川芎、白芷、防风、丹参等,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西医方面,中风病的治疗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凝血药物和溶栓药物等药物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的病因,如颈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方面,旨在通过训练和康复措施来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功能。

中西医结合方案主要是针对中风病的病因、病程和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1.急救阶段:在发现中风症状后,需要立即就医,尽快进行急救。

急救包括确认病因、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

中医急救可采用清热、化痰、疏风、活血等方剂,如清脑汤、颠茄合剂等,以及经络穴位刺激。

2.中期治疗:中期治疗主要是针对中风引起的脑部功能损害进行治疗。

西医可通过药物治疗,如神经保护剂、脑血管扩张剂等,以及手术治疗,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的处理等。

中医可采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方法,如艾灸、拔罐、推拿等。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中风病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方面。

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手段,以及经络疗法、按摩和音乐疗法等辅助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能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作为名老中医,我治疗中风的经验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医案。

患者,男性,56岁,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经确诊为中风。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饮酒。

治疗过程中,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

中医方面,我采用了针刺、推拿、中药汤剂等多种方法,具体如下:
1. 针刺:选择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合谷、太渊、曲池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恢复肢体功能。

2. 推拿:对患者进行局部推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3.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了血通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剂,通过中药治疗,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好转,语言障碍也有所改善。

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明显。

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等方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终,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疗中风病患。

- 1 -。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经验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经验

治中风⼗⼤名⽅及临床应⽤经验中风列於风、劳、臌、膈四⼤难治疾病之⾸,以偏枯、喎僻、⾔蹇,甚或扑击、昏不知⼈為其主证。

并具有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起病急暴、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死亡率⾼、病后多有后遗症等临床特点。

由於中风為病极危,為势最暴,病机复杂,预后不佳,故歷代医家对此病极其重视,在理论上深⼊探讨,在临床中不断摸索,诸家学说内容极為丰富,创制⽅剂不胜枚举。

许多⽅剂经过临床实践反復验证,疗效显著,為医家惯⽤,流传⾄今,堪称名⽅。

本⽂拟选其中⼗⾸以探讨其治疗中风的临床应⽤。

1.⾄宝丹(《局⽅》)救治中风阳闭危证之名⽅,出⾃北宋官⽅药局编辑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本⽂简称《局⽅》)。

其药物组成為⽣乌犀屑、朱砂、雄黄、⽣玳瑁屑、琥珀、麝⾹、龙脑、⾦箔、银箔、⽜黄、安息⾹。

功能清热祛痰、芳⾹开窍,主治风阳暴盛之中风闭证,此乃肝肾阴亏、风阳暴张,⽓⾎上逆、痰⽕壅塞所致。

以突然昏扑,不省⼈事,两⼿握固,⽛关紧闭,⾯⾚⽓粗,⾆苔黄腻,脉弦滑⽽数為主证。

2.安宫⽜黄丸(《温病条辨》)救治中风阳闭危证⼜⼀名⽅,出⾃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吴鞠通创制本⽅,原為救治温病热邪内陷⼼包之神昏譫语危证,近代医家⽤於中风闭证亦屡收显效。

其药物组成為:⽜黄、郁⾦、犀⾓、黄连、黄芩、⼭梔、朱砂、雄黄、梅⽚、麝⾹、珍珠、⾦箔⾐。

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中风昏迷属阳闭者。

在临床中,本⽅与⾄宝丹功效相近,均為凉开法中的代表⽅剂;所不同的是:本⽅最凉,长於清热解毒;⾄宝则次之,长於芳⾹开窍,可辨证施⽤。

3.苏合⾹丸(《局⽅》)為救治中风阴闭危证之名⽅,与⾄宝丹均出⾃《局⽅》。

其药物组成為:⽩术、青⽊⾹、乌犀屑、⾹附⼦、朱砂、訶黎勒、⽩檀⾹、安息⾹、沉⾹、麝⾹、丁⾹、蓽茇、龙脑、苏合⾹油、薰陆⾹(乳⾹)。

功能⾟温开窍,主治痰壅⽓闭、阳⽓不运、阴⽓暴盛之阴闭。

以静⽽不烦,⾯⽩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苔⽩滑腻,脉象沉滑為主证。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中医护理中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疗效最佳的效果。

1. 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运行障碍有关。

常见的辨证分为风证、痰瘀证、气血虚证三种类型。

例如,中风病变较轻者多为风痰证;病变较重者多为气血虚证。

2. 风证的中医护理方法:风证主要为突发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明、口眼歪斜等。

治疗时可采用疏风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

3. 痰瘀证的中医护理方法:痰瘀证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舌苔厚腻、言语不清等。

治疗时可采用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温针灸、拔罐、刮痧等。

4. 气血虚证的中医护理方法:气血虚证主要表现为精神疲乏、肢体无力等。

治疗时可采用补气养血、温阳活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功、按摩等。

5. 配合物理治疗的中医护理方法:中风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物理治疗。

可以采用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促进神经恢复、肌肉活动。

6. 辨证施护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坚持传统中医理疗方法,如中药调理、食疗等。

总结起来,中风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不同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包括针灸、推拿、艾灸、气功、按摩等。

同时,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神经恢复、肌肉活动。

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患者应注意休息和坚持传统中医理疗方法。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

治疗中风奇效偏方15则展开全文【奇效偏方】治疗中风的奇效偏方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脑部的动脉血管破裂或堵塞所致。

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中风发病急,多在白天由于猛然用力,情绪激动或过分紧张而突然发生,缺血性中风形成发展较慢,多在睡眠中发生。

中医学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较重。

一、乳没乌头汤【组成】制川乌10g,制草鸟10g,制没药10g,饴糖30g,(用热药烊化)【制用法】水煎服,早晚饭后热服。

若2剂不瘥者,继用减川草乌各为6g,加当归10g,甘草10g。

【功效】中风(口眼喝斜)。

【出处】经验方二、龙牡钩藤汤【组成】生龙牡各15g,赭石9g,钩藤15g,白芍10g,灵龟板(先煎)9g【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风中经络。

【出处】经验方三、红丹丸【组成】丹药(由水银、火硝、皂矾、食盐炼制成)50g,石青(由硫黄、白砒制成)25g,银翠(由银块石青制成)150g,麝香25g,牛黄5g,羚羊角5g,冰片5g,枣泥250g,【制用法】将上药研匀搓匀,每丸重0.5g,以朱砂为衣,装瓶备用。

每日1丸,分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1疗程【功效】脑血栓形成。

【出处】吉林中医药四、天虫地龙散【组成】炒广地龙300g,炒蜈蚣5g,白芷150g,僵蚕90g,【制用法】将上药研成细粉,混匀即可。

每日3次口服,每次6~8g。

【功效】脑血栓后遗症(肢体瘫痪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出处】《偏方妙用》五、川乌治瘫丸【组成】豹胫骨180g(酒炙),金毛狗脊60g(去毛炙)。

,草乌10g,附子9g,白术9g,杜仲9g,木瓜9g,全虫9g,黄芪90g,鸡血藤30g,乳香9g,没药9g,当归尾15g,炙甘草9g,炒僵蚕9g。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每服3g,用淡盐水送下,每日3次。

【功效】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

【出处】《偏方妙用》六、消栓汤【组成】丹参20g,川牛膝15g,大黄6g,川芎、葛根、桃仁、红花、赤芍、僵蚕、地龙、天竺黄、制胆星各10g。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某,女,63岁,2005年5月10日就诊。 平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最近因为儿子的婚姻问题
而生气(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生了口大气),随之出现发作 性的右手动作笨拙,尤其是在打麻将时更容易出现,表现 为摸牌时拿不准,约5分钟左右缓解。这种现象已出现4至 5天,就诊当日早晨起床时发现右手持物不稳,言语不清, 在家人督促下来医院看病。经影像学检查是脑梗死。
风痰阻络证
症舌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 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弦滑。
血瘀证特征------头痛,肢痛,口唇紫暗,面色晦暗,舌背 脉络瘀张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
气虚证特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自汗,手足 肿胀,肢体瘫软,二便自遗,脉沉细无力等
阴虚证特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盗汗,耳鸣,咽 干口燥,两目干涩,舌红少苔或无苔等
病案一
患者牛某某,女,45岁,有高血压病史,但未系统服 用降压药物,有明确的脑卒中家族史。2003年3月5日牛 女士晚上睡觉前在楼道里跳绳锻炼身体,跳完后感觉头痛, 随后入睡,但仍因头痛而再次醒来,这时发现左侧肢体不 能活动,言语不流利,送到医院经做CT检查发现是脑出 血
中风病的临床诊断
病案二
卒中救治的延迟
院前期是脑卒中干预的最大障碍
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
有效 不能完全避免患者再次发生卒中
中风病防治的难点问题
康复训练的经验性和直觉性
尚未解决卒中的某些关键环节如肢体痉挛等
卒中单元的普及
发展中国家难以实施 标准的卒中单元模式
中风的中医诊疗发展过程
公元七世纪 认识
公元十六世纪 治疗
公元十八世纪 中风先兆症
肝阳暴亢证
症舌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 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黄 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
肝阳暴亢证
常用方: 天麻钩藤饮 天麻9g 钩藤12g 石决明30g 川牛膝12g,
杜仲9g,桑寄生9g 黄芩9g, 山栀9g, 益母草9g,夜交藤15g,茯神9g等 头晕头痛者加菊花12g,桑叶9g 肝火甚者加龙胆草6g 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6g
辨证候要素(基本证)
风证特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 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
火热证特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 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红绛,舌苔 黄而干等
痰证特征------多粘涎或咯痰,鼻鼾痰鸣,表情淡漠,反应 迟钝,头昏沉,舌体胖大,舌苔腻,脉滑等
恢复期治疗
脑梗死 脑出血
并发症治疗
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
中药熏洗、药浴
复元通络液
川乌
草乌
红花
当归
中药熏洗
川芎
络石藤
桑枝
辨证思路
风、火、痰、瘀、气虚、阴虚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 临床中以二、三证候要素组合为多。急性期多以风、火、 痰、瘀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演变为气虚、阴虚或兼 有痰、瘀。临床辨证的思路是在客观、准确、全面地采集 中医四诊信息的基础上,判断证候要素,通过证候要素, 应证组合,方证相应,达到理法方药的完整统一
现代 综合治疗方案
中风病 综合治疗方案
描述中风病症状
使用至宝丹 苏合香丸 治疗中风昏迷
补阳还五汤 中风先兆症的34种症状
病因病机分析
劳倦

内伤
气 血

忧思


恼怒

能 失
饮食 不节
上 犯 于

用力过度 脑
气候骤变

中 风



脑髓
血脉

辨病位 深浅
中经络 中脏腑
神清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
中风病的临床诊断
活动中或 睡眠中突 然发病
40岁以上
可有先兆症状
劳累 用力 气候变化 情绪波动
神识昏蒙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言语謇涩 口舌歪斜
头颅CT MRI



头痛

眩晕
呕吐
饮水发呛
。。。。
加强中风病防治的主要环节
1
重视预防服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强调卒中急救
3
建立卒中单元
4
提倡早期康复
中风病防治的难点问题
中风病的中医药治疗思路与方法
中风是如何发生的?
口舌歪斜 偏身麻木 半身不遂 言语謇涩 眩晕 。。。。。。
。。。
突然头痛 呕吐 神昏
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
。。。。。。。
中风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风 种族
家族史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吸烟
中风病的临床诊断
神昏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
多见缺血 性中风
多见出血 性中风
辨病势 顺逆
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及瞳神的变化,根据“神”的变化以判 断病势的顺逆
起病神清,逐渐神识昏蒙者则病势为逆 起病神昏,意识逐渐转清者则病势为顺 或虽见神昏,而正气未衰,瞳神正常,呼吸均匀,脉象实
而有力,则尚有转机之势 若昏愦不知,瞳神异常,出现呃逆、呕血、抽搐、高热等
急性期——昏迷 In acute phase of stroke——Coma
神识昏蒙
阳闭
清开灵注射液 安宫牛黄丸等
阴闭
苏合香丸 醒脑静注射液等
急性期——中经络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
肝阳爆亢证——天麻钩藤饮加减 (出自《杂病证治新义》)

风痰阻络证——化痰通络汤加减 (出自《临床中医内科学》) 痰热腑实证——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 汤加减(出自《伤寒论》)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加减 (出自《医林改错》) 阴虚风动证——镇肝熄风汤加减 (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变证,则病势凶险,难以救治
辨闭证 脱证
闭证 ---- 为邪气内闭清窍,属实证。症见神昏、牙关紧闭、 口禁不开、肢体强痉
阳闭----伴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
阴闭----伴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脱证-----为五脏阳气外脱,属危候。症见昏愦不知,目合 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整体性与个体化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急性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
祛邪 扶正祛邪 扶正固本
急性期辨证论治
or
脑梗死发病 小于6小时 有适应症 ——— 溶栓治疗
脑出血 具有手术指征 ——及时手术
脑梗死不溶栓
脑出血非手术 脑出血手术后
——中药,针灸、推拿、药浴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