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汇总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汇总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汇总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社会问题和提供相关服务时,需要熟悉和了解相应的法规与政策。

对于中级社会工作者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级社会工作者所需了解的法规与政策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社会工作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师法》该法规规定了社会工作师的从业条件、权利与义务、制度建设等相关内容,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者法》志愿者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该法规对志愿者从业的基本条件、权益保障、服务内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社会工作者经常接触到儿童相关问题,该法规规定了对儿童的保护、教育、福利及儿童权益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社会工作者处理儿童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工作者还需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该法规规定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优待措施、救助制度等内容,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相关的法律支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社会工作者要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权益保障,该法规规定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保障措施、康复教育等内容,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

二、社会政策1.救助政策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各级政府的救助政策,包括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形式等。

例如,低保制度、特困人员供养等政策,以及相关政策的操作细则。

2.社工服务政策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社会工作者需要熟悉这些政策,了解相关支持、补贴等优惠政策,例如社区社会工作补助政策、社工人员培训政策等。

3.社会保障政策社会工作者要了解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制度和政策,以便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指导和帮助。

4.家庭教育政策家庭教育是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领域,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如家庭教育指导方针、家庭教育支持政策等。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概念:1、狭义的理解:政策主要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广义的理解:除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或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二、政策行动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2、特点: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制定和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三、公共政策的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四、社会福利的特点:一是不以商业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进行分配。

二是受益者以无偿或低偿获得服务或物质。

三是以公共资金支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五、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六、社会政策的含义: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七、社会福利的含义:是指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

广义的含义: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

狭义的含义:用来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

八、社会政策的内容: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九、社会政策的特点: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狭义理解: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例如“按政策办事”和“严格执行政策”等。

在政府各级行政部门中通常取其狭义。

广义理解:除了包含规则体系外,还包含政府和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例如文献中提到的“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

所以政策的定义是: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规则体系和具体行动的总和。

2、特点:有组织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制定修改和实施的结合!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特点与主要领域:1、基本含义: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基本特点:公共性:面向公众,其主体、对象、目标和过程公共性;权威性:由立法和行政机构制定;价值性:价值优先但受社会群体利益和社会舆论影响。

3、主要领域:经济、社会、环境、国防和外交等(无政治、文化领域)三、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2、特点: 具有社会性的目标;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坚持福利性原则;具有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的政策体系四、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 (一)目标:1、满足民生需要(1)人的需要的特点:社会性:由社会提供、有社会方面的需求、通过社会途径满足;层次性:有生存、安全、享受、交往等由低向高的层次;发展性:人的每个年龄阶段、人的同一阶段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都是发展的;多样性:内容多样和实现方式多样。

(2)中国基本民生需要的主要内容:民生需要的特点:人民的基本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去界定民生水平、保障民生是政府的责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满足民生。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工作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法规,如法律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2. 社会工作法规的层级和体系:熟悉社会工作法规的层级结构和体系,如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3. 社会工作法规的适用原则和具体内容: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适用原则,如法律的普遍适用原则、特殊适用原则等,同时了解社会工作法规中具体规定的内容,如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原则、职业道德规范、权益保障等。

4. 社会工作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机构,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等,同时熟悉社会工作法规的监督机制,如社会工作监督委员会、舆论监督等。

5. 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了解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过程和相关机构,如社会工作政策研究机构、社会工作政策制定部门等,同时掌握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方法。

6.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变化与更新:关注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新法规与政策,如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办法、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注册制度等。

在备考中,考生需要通过学习教材、参加培训班、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上述考点的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关注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动向和热点问题,加强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2025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要点速记整理

2025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要点速记整理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法规政策(1)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以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2)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畴。

第三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法规政策2.1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和范围订合同、指导实施第四节推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法规政策3.1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制度:改进登记方式(专业人员比例、直接登记规定)、强化监督管理、推动信息公开。

第三章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第一节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1)形式(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2)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3)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承包、采购);(4)社会工作服务;(5)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支持。

1.3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社会融入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心理疏导服务、资源链接服务、宣传倡导服务第二节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坚持适度保障;坚持社会参与。

2.3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工作保障、工作管理、工作效果、工作创新第三节受灾人员救助与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3.1受灾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第四节教育救助与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4.1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政策;免费教育范围(师范生);学校的责任(提取经费)。

第五节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第四章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一节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第二节妇女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第三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3.1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a.主要内容: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b.保障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司法保护。

3.2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a.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不良行为的界定、预防措施;b.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第四节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第五章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观点a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姓名权、职业、学习和社会活动自由权、日常家事代理权、抚养的权利义务、继承权。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重点知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重点知识)

《社会政策法规与政策》复习备考重点整理人:方舒单选1:社会政策的概念起源于欧洲2: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3:英国是战后最早实施"福利政策〞的国家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5:社会政策的核心环节和步骤是社会政策的实施6: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是社会政策行动的主要经费来源7:农村五保供养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两种形式8:《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最低保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9: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患病而无经济能力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行为叫做医疗救助10: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人均面积不得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60%11:各级政府部分组织力量,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12:民政部门进入三级响应时,灾区省级部门每4小时需向民政部门报告新灾情;民政部门进入二级和一级响应时,灾区省级部门每2小时需向民政部门报告新灾情.13: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14: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孕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的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老年妇女,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15:生存权指作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类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和存在的权利.16:每年的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17:结婚年龄: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男25;女23 晚育:女;2418: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19:离婚后,若住房权归一方所有,那另一方如果要暂住的话,最长期限为2年.20: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21: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双方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22: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的维持未成年人,应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2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2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25:社区矫正的特点:福利性、社会性和专业性26:社区矫正的任务:行刑、矫正和安置救济27:社区矫正的内容:行为督导、教育矫正和组织公益劳动28: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一击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29:现役军人死亡,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人工资;因公牺牲,40个人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30:定期抚恤金的数量也有一定的标准,该标准应当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31:残疾等级被划分为十级.32:居民委员会是我国法定的居民自治组织.33: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三年.34:居民会议的决定,由出席的人过半数通过.35:《劳动法》规定,我国劳动者享有一系列的劳动权利.36:《劳动法》在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作出规定的同时,也对劳动者的劳动义务作出了规定.多选题1:所谓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2:政策行动的特点:〔1〕是有组织的活动〔2〕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3〕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是制定与修订政策和事实政策的相结合3: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1〕一般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2〕广义上:指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3〕狭义上: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的服务方式.4: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1〕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构和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为规X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事项,并促经社会工作发展而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X文件.〔2〕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与到国家法律,政府法规的政策文件.5:社会政策是一个由社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四个阶段过程构成的.6: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中的角色:倡导者,服务提供者,行政传递者7: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常用的方法:基本需求法〔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8: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9: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1〕婚姻家庭权〔2〕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3〕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10: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方法: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11:孤儿安置形势:〔1〕孤儿委托家庭养育〔2〕孤儿集中安置或家庭寄养〔3〕孤儿收养〔4〕流浪未成年人由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或儿童福利机构安置〔5〕其他未成年人安置12: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如下相互权利与义务〔1〕相互尊重〔2〕相互忠诚;禁止配偶与他人同居〔3〕相互影响和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力13:亲子关系指〔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2〕抱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关系〔3〕弃父母与弃子女之间的关系〔4〕通过人工生殖技术产生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14:起诉离婚的条件:〔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15: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条件〔必须具备5个条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以家庭为单位,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取得市区内非农业常住户口超过5年;<二>申请家庭年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符合廉租住房保障规定标准;<三>申请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 16: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18:社区矫正涉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19:我国现役军人的死亡性质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 20: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待遇分为三种情况:残疾军人死亡;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终身供养;配置辅助器械21: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22: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办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产生;二是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三是由每个居民小组先选举出2~3名代表,再由他们选举产生23:《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居民会议的相关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居民会议的组成;居民会议的举行和决定;居民会议的召集和主持;居民会议的职权.24: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规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种.25: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即时辞职、预告辞职、即时辞退、预告辞退、经济性裁员五种.26:我国法定的休假有法定节假日、年休假、产假和婚丧假.名词解释1:政策的基本含义答: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指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2: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答:指社会政策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中能够发挥作用.3:社会政策的主体答: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直接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4:社会政策的对象答:指社会政策的接受者.5:社会政策的资源答:指社会政策过程,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物质的或有形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人力,物力,财力.6:社会政策的资源调动方式答: 指社会政策过程,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时策划,调集和筹措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策略与方法.7: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对象答: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的人员.8:收养关系答:指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拟定的一种亲子关系,这种关系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法律程序,而收养关系一旦成立,则具备了一定的效力.9: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答:一般是指社会政策各环节的组成方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其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涵盖了社会政策的所有环节,而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则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也就是指社会服务提供的方式.10:城市社区建设政策答:所谓城市社区建设政策即有关在城市加强社区建设的政策,包括社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社区建设的内容和领域等的政策规定. 11: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劝导和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化解劳动纠纷. 12: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请求解决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就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作出裁决的活动.13: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依法起诉,法院依法受理后,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活动.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与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简答1:社会问题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答: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和社会整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且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社会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问题.〔含义〕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性,主观性,过程性,社会性.2:荒情调查的主要内容答:灾民和特困户的基本情况,当年或上年的灾害损失情况,灾民自救能力,春夏荒或冬令间的口粮,衣食,住房,治病等方面的困难情况,与各级政府实施救助的工作情况等.3:妇女财产权利的主要内容答:〔1〕妇女合法拥有在婚姻,家庭中的共有财产.〔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3〕丧偶妇女有权处理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4〕在农村,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与批准宅基地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应当享有保障.4:遗嘱的形势要求答:公立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5:遗嘱的实质要求:答: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具备万物按的民事行为;遗嘱是立遗嘱人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遗嘱只能处理遗嘱人个人的财产;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有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保留一定的遗产份额;6:人民调解必须遵守的纪律:答: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吃请送礼.7:关于转业安置的条件:答:服现役满10年的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服现役未满10年,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符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的8:相关法规就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答: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的任期和选举时间的要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普遍性原则;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办法和程序;对妨害或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处理办法.9: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论述题1:社会政策评估,按评估取向进行分类答:按评估取向分类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有三种〔1〕个案评估: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政策项目或社会政策实施机构的深入细致地描述与解释,还可以是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社会政策决策和实施效果的描述和阐释,个人评估方法就是期待透过单一的研究对象来加深研究者对社会政策情况,具体实施过程和特定效果的深入理解.〔2〕制度分析:是在评估过程中,将各种可能影响的要素加以分类,并深入分析他们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呈现的不同效果.〔3〕比较分析: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研究中兴起的一种主导型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使研究者改善有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实践.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这种政策的评估效果,为推动社会政策的实践的科学性和效率.2: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答: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一般方法:〔1〕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3〕健全法律完善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4〕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有关部门的保护,司法的保护,有关组织的保护.3:论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的社会保护答:〔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全社会应该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国家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或其他个人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2〕维护受教育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受教育的权利.〔3〕预防网瘾国际应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组织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新技术.〔4〕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泄露未成年人的隐私,对未成年人的日记,信件等,不得隐匿,毁弃,对无能力的未成年人应由监护人代为拆开.〔5〕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与名誉权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名誉权不受侵犯.〔6〕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7〕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8〕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9〕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10〕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11〕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和生命安全〔12〕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13〕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14〕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15〕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
一、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
1. 社会工作法律法规的概念与特点
2. 社会工作者的法律法规职责与权利
3. 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道德
1. 社会工作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2. 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
3.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与处理方法
三、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
1. 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2. 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组成和发展趋势
3. 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的扶贫、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
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与政策
1.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
2. 社会保障政策与实施情况
3.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五、社会救助法律法规与政策
1. 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社会救助政策与实施情况
3. 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六、社会工作与儿童、青少年保护
1. 儿童、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 社会工作在儿童、青少年保护中的职责与作用
3. 社会工作者在儿童、青少年保护领域的工作方法与实践案例
七、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1. 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
3.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以上即为202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法规与政策考纲的主要内容。

请考生们针对考纲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1.特点: 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旳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旳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旳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旳与经济目旳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旳之一。

3.社会问题: 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 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他。

4.目旳:①满足组员基本需要, 提高生活质量②处理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 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整经济运行*鼓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派*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整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 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 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旳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都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旳基本趋势: ①深入重视②确立新旳目旳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旳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旳运行1.狭义旳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旳详细传递方式, 重要包括: ①资金旳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旳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旳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旳特点: 权威性;严厉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 政策制定者;实行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民间组织为主体特点: 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

角色: 参与和实行者;合作伙伴;政策征询者;社会服务旳提供者。

4.社会政策实行程序重要包括: ①确定实行旳详细细节和重要环节②对社会政策详细项目旳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详细行动旳实行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旳特殊阐明或规定。

5.服务传递机制包括:①确定基本旳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旳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旳分派和使用方式④建立多种规范和机制, 以提高服务质量。

6.社会政策制定过程: ①内容*优先次序;对象;服务原则;资源旳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旳衔接②重要影响原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旳影响;政府资源旳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旳影响;社会成本旳考虑;社会事件旳影响;社会精英旳参与作用③重要环节: 社会问题旳公共议论和影响;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社会政策旳前期研究;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旳试验;社会政策旳文本草拟和审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科学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其目标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家庭和社群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并提升其自我发展和社会融入能力。

为了规范社会工作的实践,并保障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本文将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进行整理,以便社会工作者和相关机构对其有所了解和应用。

一、社会工作法规1. 社会工作法律法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是各国政府制定的针对社会工作实践的相关法律文件。

其目的是确保社会工作者的权益,规范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并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2. 社会工作伦理规范社会工作伦理规范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或协会制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旨在引导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工作态度。

它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同事、社会以及自身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则。

二、社会工作政策1. 社会工作服务政策社会工作服务政策是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制定的关于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文件。

它涉及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对象、内容、范围、质量要求、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培训和支持措施。

2. 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为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政策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社会工作者经常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他们获取相关权益。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意义1. 规范社会工作实践通过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给予社会工作者明确的指导和约束,使其在工作中遵循法律法规、伦理规范,提供规范广泛、质量高效的社会工作服务。

2. 保障社会工作者权益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合法权益保护,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公平待遇和合理权益,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

3. 保障服务对象权益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也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和权益保障,使他们能够得到公正、可靠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其自身能力和福祉水平,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的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的与经济目的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的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的: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营*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派*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的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营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营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重要涉及: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厉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行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征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行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6*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营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的衔接②重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的参与作用③重要环节:社会问题的公共议论和影响;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社会政策的前期研究;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的实验;社会政策的文本草拟和审批。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一、法规的主要种类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规定、办法)。

根据人大授权制定的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规定、办法)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实施办法、条例)1)一方面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

2)另一方面是针对地方性事务制定在本行政区内有效的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二、法律的责任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规制定的程序: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发布立法者:人大代表及相关机构行政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司法主体:高法高检等法律案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审议环节具有民主性、严肃性、充分性。

表决和发布:人大法案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常委会法案由委员长提请,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

两法案通过均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发布。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广义上的全体民众。

社会政策的对象:普惠型(义务教育、所有老人、儿童的生活费补贴)优点: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避免“贫困烙印”。

特惠型(低保、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优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强。

四、社会的资源调动方式:1、公共财政:税收2、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境上的组织和个人。

社会工作政策和法规知识点

社会工作政策和法规知识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万人。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①捐赠②设立帮扶项目③创办服务机构④提供志愿服务《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城市医疗救助形式:1、社会力量资助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心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只要符合救助的条件,不论是否有本地户藉,都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临时救助。

救助站应根据受助人员情况确定救助限期,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延长,报上级民政主管备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终止救助。

老年人:60岁以上公民。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集中使用残疾人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省、市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950年5月1日实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

无效婚姻:1、违反一夫一妻制2、近亲结婚3、患禁止结婚疾病4、未达法定婚龄。

可撤消婚姻:因胁迫而媂结的婚姻(结婚一年内提出撤消)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宣告婚姻无效。

夫妻间的继承权,约定财产制的效力优于法定财产制,法定与约定财产制的适用原则: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只有在夫妻双方均承认的情况下才能认定。

“感情确已破裂”4类法定情形: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点整理一、引言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旨在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为了保障社会工作的进行,各国纷纷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针对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法规和政策进行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社会工作法规1. 社会工作行业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行业管理办法作为社会工作领域的基本法规,对社会工作的定义、职责、权限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它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从事工作时应遵循的伦理准则,也是保证社会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中包括对服务对象权益的尊重、保密工作的要求等。

3. 青少年保护法青少年保护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工作中需了解和遵守该法,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社会工作者在妇女工作中需遵循该法,推动妇女权益的实现。

5.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工作职责和权益保障措施。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并积极参与到学生发展教育中。

三、社会工作政策1. 社会援助政策社会援助政策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者需熟悉和应用该政策,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有效的援助。

2. 劳动就业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促进就业和改善职工待遇而制定的政策。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和宣传该政策,帮助失业人员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宣传该政策,帮助有需求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4. 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而制定的政策。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和应用该政策,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5. 志愿服务政策志愿服务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考点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1、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

2、社会保障政策。

3、法规的种类、制定主体。

(本章重点区域)核心考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本章评析:非重点章节,本章分值所占比例低,平均2分。

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1、《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 年)》。

2、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及监督管理。

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核心考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建设中长期规划、政府购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本章评析:非重点章节,分值所占比例一般,平均3分。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规定。

2、各类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救助方式及具体落实。

3、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重点区域)。

核心考点: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法律援助与国家司法救助。

本章评析:考试重点章节,考点贯穿于整章,建议着重学习。

四、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1、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2、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4、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核心考点:老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责任、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残疾人权益的主要内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责任。

本章评析:章节分值所占比例中等,平均6分。

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1、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2、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

3、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核心考点:婚姻缔结的法律规定、家庭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婚姻解除的条件、程序与法律后果、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继承的种类及法律关系、继承权的丧失、接受和放弃、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遗产的处理。

社工中级政策与法规必背知识点

社工中级政策与法规必背知识点

一、选择题1.根据我国社会工作相关政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正确答案)B.培养大量兼职从事社会工作的志愿者C.形成科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制D.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2.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A.恪守职业道德,履行社会工作职责B.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C.公开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以便社会资源介入(正确答案)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3.《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规定,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对待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A.加以改造,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正确答案)C.忽略不计,专注于提供专业服务D.强制改变,以适应社会环境4.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和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B.注重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与评价相结合C.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主要依据学历和职称(正确答案)D.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持有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下列哪项政策或法规明确规定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范围和职业要求?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正确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社会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保密原则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工作者可以随意透露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B.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结束后,应将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公之于众C.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信息,不得泄露(正确答案)D.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是否透露服务对象的信息7.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和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需要额外的激励和保障措施B.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和保障措施(正确答案)C.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应低于其他职业D.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8.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A.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答案)B.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C.坚持注重基层,促进均衡发展D.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

中级社工师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 社会政策法规与政策概述 第一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考点总结

中级社工师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 社会政策法规与政策概述 第一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考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考点总结第1个考点是法规的含义(高频考点)法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含义:法律和规范的总称,简称法规。

第二个含义: 法规是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这两大主体为了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维护各方面运行秩序而实施管理的文件的总称。

第2个考点是法规的特点法规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第3个考点是法规的种类(高频考点)第一类:国家法律;第二类:行政法规;第三类:国务院部门规章;第四类:地方性法规;第五类:地方政府规章。

第4个考点是国家法律(高频考点)1.在法律的种类中处于最高的一个层次。

2.制定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法律分为基本法和非基本法两种。

基本法像宪法,最高的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这些重要的法,在全国范围内都能适用的法,都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相应的常委会它制定的是非基本法,是在某些领域和行业适用的法。

4.在名称上把它称为法或法律。

5.具有民主性和权威性。

第5个考点是行政法规(高频考点)1.制定主体国务院。

2.名称上可以称为“条例”、“规定”、“办法”。

(1)条例一般是对于某项工作的总体的规定,它是宏观的。

(2)规定是对于某个领域和某一项工作的规定。

(3)办法是对某一项具体的细节所进行规定。

第6个考点是国务院部门规章(高频考点)1.制定主体国务院的有关部门。

2.名称上可以称为“规定”、“办法”,不得称为“条例”。

第7个考点是地方性法规(高频考点)1.制定主体省一级和市一级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三个都是省一级。

3.市一级,“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它们的意思表述是一样的。

4. “设区的市”下面有各个区县,而“不设区的市”下面没有区县,是乡镇,“设区的市”称为“地级市”,不设区的市称为“县级市”。

可以称为“实施办法”、“条例”。

第8个考点是地方政府规章1.在法律的种类中处于最低的一个层次。

2.制定主体“省一级”和“市一级”的人民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与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就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

角色:参与与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①确定实施的具体细节与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与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①确定基本的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与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6①内容*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与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与对象的衔接②主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与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的参与作用③主要步骤:社会问题的公共议论与影响;研究者与决策部门对社会政策的前期研究;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的实验;社会政策的文本草拟与审批。

7:①人力安排②物质准备③资金调拨④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⑤信息系统的建立。

原则:①与政策目标相一致②能够支撑完成规定的任务与服务水平③考虑社会需要④考虑政策行动的效果。

经费来源:①政府财政就是最重要的来源②项目配套资金③受益者付费④发展中国家还来自国际援助⑤行动的经费还来自各种民间投入。

8:①决策的错误或失误②实施过程中造成的偏差③外部环境的影响④组织结构或政党的变化⑤公众的影响、社会政策对象与社会需要的变化。

9、社会政策调整的层次:①宏观调整,即目标、内容与实施方式上的变化②中观调整,即某一部分目标与内容上的调整或某个实施部门③微观调整;目标与内容的局部上做改变,涉及的范围较小。

10、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①理念或方针的调整②决策架构与方式③实施方式④政策周期⑤内容与目标。

11、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实施中扮演:①推行②执行③传导政策的角色。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1: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③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在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申请: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申批: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与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管理审批机关接到申请30日内办结,不符与的,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

3、发放: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给付实物。

视不同情部,全额或差额发放。

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对象按标准发全额,如其原享受救济高于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原发放;其她对象均按其家庭夫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

4: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5、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与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与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

其中未满16周岁或已满16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对象,保障她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费用。

6、形式:①集中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养服务②分散供养对象:村民委员会,也可由供养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可委托村民。

7、申请与评议:由村民本人提出申请,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她村民代为申请。

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在本村公告,无重大异议,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与有关材料报送乡人民政府审核。

8、审核与审批:乡政府收到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意见与材料报送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民自收到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批准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9:(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业基本医疗保险人员②已参加城镇…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与其她特殊困难群众(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①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②地方政府规定的其她。

10、形式:城市:①社会力量资助②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③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农村: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与个人负担过高,给予适当医疗救助②尚未未开展新…的地区,对难以承担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③国家规定的物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医疗对象全年个人累讲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大型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

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11:①租赁住房补贴②实物配租③租金核减。

12、申请条件:①人均收入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②人均住房面积③家里至少有1人非农业户口④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⑤符合其她标准。

13、申请与审核程序:①户主作为申请人,户主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推举有的人为申请人。

申请人为非户主的,应出具其她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签名的书面委托书。

②受理机关决定就是否受理。

收到材料后,及时作出就是否受理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

资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补齐,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齐资料的次日起计算;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即为受理。

材料齐备后,受理机关应当及时签署意见并将全部申请资料移交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③审核小组进行审核并公求及登记。

接到申请材料,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民政等部门组成审核小组予以审核。

房部门15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审核决定。

14:(1)代理①请求国家赔偿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③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④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与扶养费的⑤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⑥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15、刑事辩护:①犯嫌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经济困难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③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

16、公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经济困难或其她原因无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为盲、聋、哑或未成年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17、申请程序。

(1)公民申请时,应按下列规定:①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障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发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义务的机关所在地提申请③请求给付赡养费等,向给付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机关提出④支付劳动报酬的,向义务人住所地法援机关⑤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向被请求人住所地法援机构提出。

(2)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①有效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②经济困难的证明③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申请采用书面形式,填定申请表。

因困难需口头申请的,由法援机构工作人员或代为较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为书面记录。

18、实施:①法院指定的案件,在开庭10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与起诉书副本或判决书副本送交所在地法援。

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审判的,可将指定辩护通知书与起诉书副本或羊决书副本送交审判地的法援机构②法援机构3日内将确定的承办人名单回复给法院③法援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与纪律,不收取任何财物④法援人员有下列情形,应向法援机构报告,终止法援:*受援人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案件终止审理或被撤消*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其她代理人*受援人要求终止法援。

⑤结案后法援人向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等结案材料。

法援机构安排支付法援补贴。

⑥法援机构对公民申请的法律咨询服务,应当即时理;复杂疑难的,可以预约择时办理。

19: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20、形式:主要为救助站救助。

21、救助内容:①食品②住处③突发急病,及时送医院救治④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⑤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22、救助程序:①向救助站提出救助需求②救助站核实其基本情况③救助站决定就是否实行救助,并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及时安排救助④终止救助。

救助就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一般不超过10天。

三种情况应终止救助:①流浪乞讨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②自愿放弃③擅自离开,视同放弃。

23、流浪未成的人工作的主要任务:①预防②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③强化管理④注重教育⑤促使回归社会⑥打击幕后操纵犯罪行为⑦加大投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

24、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①统一认识,加强领导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③建立游泳未成年人工作的直辖市机制与工作体系④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25:春荒、冬令。

重点就是解决因灾造成群众的吃饭、穿衣等方面的生活困难。

26、程序:①调查荒情②上报需救助的情况③核查、评估分析调查摸底情况,并制定救助计划④申请、办理与拨付救灾资金⑤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⑥监督、检查⑦效果评估。

27、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1:①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及其她,包括住房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

②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包括生活保障、健康权、文化教育权、享受生活照料权③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