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破乳剂是一种化学品,它可以帮助去除乳化液中的乳化物,从而达到破乳的效果。

破乳剂的使用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破乳机理以及影响破乳效果的因素却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

本文将就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试图给出一些初步的见解。

我们来谈谈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破乳剂的破乳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乳化液表面张力和增加乳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在乳化液中,乳化物会形成乳滴,而乳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乳滴的聚集速度就越快,从而使得乳化液中的乳化物逐渐凝聚成大颗粒,最终沉积到液体底部。

而破乳剂的添加可以使得乳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从而加速乳滴的聚集过程,达到破乳的效果。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破乳剂的种类、用量、使用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破乳剂对乳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疏水性的破乳剂对乳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更大,因此其破乳效果更好。

破乳剂的用量也会对破乳效果产生影响,通常来说,破乳剂的用量越大,破乳效果越好。

过度使用破乳剂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在使用破乳剂时进行合理的控制。

除了破乳剂的种类和用量,使用条件也会对破乳效果产生影响。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来说,温度越高,乳滴的运动速度就越快,从而加速乳滴的聚集过程,提高破乳效果。

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也会对破乳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破乳剂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其破乳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破乳剂和使用条件,以达到最佳的破乳效果。

还需要加强对破乳剂破乳机理的研究,以提高破乳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共688字】2000字的篇章不足,麻烦小助手继续助力。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与探讨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与探讨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与探讨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也就是说当运行中油中含水量超标时,润滑油乳化油水难以分离,造成润滑油质粘度降低、影响油膜刚度,严重时使汽轮机轴颈与轴瓦发生磨擦,润滑不良,降低润滑油油膜性能,引起轴承烧瓦事故,给机组的经济运行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标签:乳化度超标原因一、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危害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

汽轮机油中所含水分达到饱和后,由于油中存在能引起油乳化的表面活性物质以及油在系统循环产生的搅拌作用会使油质发生乳化,不但会破坏油的成膜和极压特性,使其油膜特性变差,严重影响油的润滑性能,使部件间的摩擦增大,导致局部过热,危及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而且油中乳化状态的水会加速油质的劣化变质,造成金属表面的锈蚀现象的发生。

因此,运行中汽轮机油对破乳化度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30min)。

二、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分析破乳化度是表示油、水分离能力的一项指标,用破乳化时间来表示。

破乳化时间越短,破乳化度越小,油的抗乳化性能越好,反之相反。

破乳化度超标的根本原因是油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乳化剂。

乳化剂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由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组成。

极性部分是亲水的,非极性部分是憎水的。

当油中的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上定向排列,极性基团进入水相,非极性基团进入油相,此时油水就很难分开,形成乳化液,油的破乳化度自然就会变差。

因此说,油中存在乳化剂是其破乳化度超标的根本原因。

1.影响油中乳化剂多少的主要因素1.1新油的精制程度不够当新油精制程度不够、油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环烷酸、皂类等表面活性剂时可导致其破乳化度超标。

1.2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氧化变质运行油的氧化产物,如有机酸、醛等含有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物质可导致油的破乳化度超标。

1.3被外界污染物污染如油被其他表面活性物质污染后也会导致其破乳化超标。

三、解决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方法新汽轮机油的破乳化度一般都是合格的,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破乳化度超标的现象,这一般都是因为油质劣化所引起。

汽轮机润滑油质乳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汽轮机润滑油质乳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汽轮机润滑油质乳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汽轮机润滑油质乳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一、汽轮机润滑油乳化的危害对于高速旋转工作的汽轮机来说,润滑油在运行中各项参数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的安全可靠性,包括油压、油温、油流量以及油品质量。

若油质恶化,汽轮机油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润滑和散热作用,反而造成极大的危害。

国外曾经作过分析和统计,由于汽轮发电机组轴承和转子故障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1.5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则是因油系统故障引起的。

而油质乳化是油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因此,汽轮机油乳化会给机组带来的很大的危害。

汽轮机油乳化对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润滑油的粘附性不好,油对磨擦面的附着力不够,油膜受到破坏。

一种液体只有同时具备适当的粘附性和粘度,才能作为润滑油,且润滑油对于磨擦表面的附着力还必须大于润滑油本身分子间的磨擦力。

这样,两个磨擦表面在相互滑动时,每一表面上都带动着一个附着油膜,形成两个磨擦表面之间的液体磨擦,转子在高速转动时,轴颈与轴瓦底部形成压力很高的油膜,支承转子重量在轴瓦中滑动。

若油质乳化,就使润滑油的粘附性不好,油对磨擦面的附着力不够,油膜受到破坏,转子轴颈就可能和轴承的轴瓦发生干磨擦,使轴瓦烧损,机组强烈振动,甚至毁机。

2. 妨碍油的顺畅流动,使供油不足,影响散热,易引起轴承烧瓦事故。

汽轮机在运行中,润滑油需要带走的热量主要来自转子轴颈与轴承滑动磨擦所产生的热量,高温蒸汽通过汽轮机转子上的动叶片等部件传导到轴颈上的热量,以及发电机因转子电流过大发热和磁铁发热经发电机转子传递到轴颈处的热量。

如果汽轮机油乳化,其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中,妨碍油的顺畅流动,使供油不足,影响散热,轴承与轴颈处温度不能控制在规定值内,易引起轴承烧瓦事故。

3. 酸值升高,产生较多的氧化沉淀物,恶化了油的抗乳化性能。

汽轮机油乳化,将加速汽轮机油的氧化,使酸值升高,产生较多的氧化沉淀物,从而延长了汽轮机的抗乳化时间,亦即恶化了油的抗乳化性能。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及解决实例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及解决实例

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分析及解决实例摘要:根据我公司汽轮机油破乳化度问题,分析了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及危害,改善破乳化性能的途径,并介绍了改善破乳化性能的成功实例。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度原因措施1、概述破乳化度是测定在规定条件下油水分离的时间。

汽轮机油在运行中,由于设备及运行等原因,使汽、水漏入油系统中。

为了避免油水形成乳化液,破坏润滑油,要求汽轮机油应与水易于分离,故要求油有较高的抗乳化性能,以保证油质能在设备中长期使用。

破乳化时间短,表明乳化液能迅速发生破乳化,分离出油和水,因而要求油品破乳化时间越短越好。

2、影响破乳化度的主要因素汽轮机油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破乳化性能缓慢的劣化是不可避免的,汽轮机油乳化一般有3个原因:水分、乳化剂和高速搅拌。

其中水分是引起油品乳化的主要原因。

水分的形成主因:汽轮机运行中,机组的轴封不严、汽封漏汽、轴承箱及油箱真空度达不到等诸多因素,是导致汽轮机油系统中进水的主要原因。

3、破乳化度超标的主要危害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性良好,能使油水乳化液在油箱中很快分离。

而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不好,油水乳化液分离就很慢,使汽轮机油失去润滑、调速和冷却散热等作用。

如果机组长期处在油水乳化液中运行,将给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

如:可能引起润滑油膜不完整,严重时会造成轴瓦烧结。

因油中含水从而导致金属部件腐蚀,而腐蚀产物又会加速油质老化,造成破乳化度进一步恶化。

因此,必须保持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的良好。

4、改善破乳化性能的成功实例我公司在汽轮机油检测过程中发现2#~54℃时的破乳化度>120min(标准≤60min),这使得2#机安全运行受到威胁。

经公司讨论决定通过向油箱添加破乳化剂,提高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

来降低2#机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时间,提高油品的破乳化性能,保证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1)为保证添加安全、可靠,我们首先对汽轮机油进行添加试验。

1)最佳添加量试验。

经过比较决定选择1000mg/L的添加量。

润滑油性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润滑油性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润滑油性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1T02:48:15.34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8期作者:党敏雷娟[导读] 润滑油在使用中性能下降、变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润滑油性能下降、变质的速度而言,从影响因素看,除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外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鄂尔多斯神东检测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209摘要:润滑油在使用中性能下降、变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润滑油性能下降、变质的速度而言,从影响因素看,除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外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降低润滑油变质的速度,延长其更换周期。

这对节约润滑油,降低发动机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润滑油性能下降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发动机;润滑油;影响因素;预防措施1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1.1润滑性润滑性是指发动机在各种状态下工作,润滑油都必须达到使用要求,都要具有良好的降低摩擦、减缓磨损和防止金属烧结的能力。

因此,润滑油中要添加油性添加剂和抗极压添加剂。

1.2黏度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黏度。

黏度还表示油膜厚薄的程度。

对于润滑油来说随着环境温度、工作温度、机械负荷和转速的变化,对黏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黏度是机油的主要指标,也是机油分类选用的依据。

黏度必须适中,黏度过大时,发动机启动困难,启动时易出现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多消耗能量,降低发动机功率,加大汽缸磨损,冷却和清洁作用也会降低。

黏度过小时,无法形成足够厚的润滑油膜,机件得不到正常润滑,加大磨损,同时机油的密封性能降低,消耗量增大。

润滑油膜过薄还容易让油液过早的氧化。

如使用的是单级黏度机油,在保证发动机正常润滑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黏度低一些的机油,以保证热机后的润滑效果。

1.3黏温性机油黏度随温度变化,温度升高黏度变小,温度降低,黏度增大。

油液这种因温度升降而改变黏度的性质称为黏温性。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润滑油乳化本果领会之阳早格格创做机油产死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需要条件:一是必须有互没有相溶(或者没有真足相溶)的二种液体;二是二种混同液中应有乳化剂(能落矮界里弛力的表面活性剂)存留;三是要有产死乳化液的能量,如热烈的搅拌、循环、震动等.火分、猛烈搅拌、乳化剂,均能引起机油乳化.其中,火分的存留战猛烈搅拌是爆收乳化的主要本果.1. 机油中火分的存留,会加速油量的老化及爆收乳化;共时会与油中增加剂效用,督促其领会,引导设备锈蚀.果此找到机油中进火的主要本果也便是找到了油量乳化的主要本果,底下领会制成油中进火的主要本果,正在处事试验中创制制成油中进火的主要本果有一下几个圆里:a. 轴启径背间隙安排过大,轴启漏汽沿轴窜进轴启室,制成油中戴火.机组检建时,为了防止正在开用历程中下速转化的轴系果过临界转速振荡或者转子热伸展而碰磨轴启尖齿.普遍正在安排轴启时删大了轴启间隙.正在机组仄常运止中效用了轴启的周到性,制成了轴启漏汽沿轴窜进轴启室,那是油中进火的根根源基本果.b. 轴启齿倒伏,稀启效用落矮制成油中进火.正在轴启径背间隙安排历程中,思量转子伸展及轴系振荡没有周到,使轴启径背间隙过小,令机组正在开用历程中果转子伸展与轴系振荡制成轴启尖齿与转子碰磨,尖齿倒伏,稀启效用落矮,制成轴启漏汽,使火沿轴窜进轴启室.c.轴启进汽联箱供汽压力过大,使轴启室成为正压,制成轴启漏气.d.轴启抽汽器抽气压力缺累,抽气管阻碍,制成背压缺累,使火汽沿轴窜出,制成轴启漏汽.e. 盘车齿轮或者靠背轮转化饱风的抽吸效用,制成轴启箱内局部背压,吸进蒸汽.其余主油箱排烟风机着力太大,使轴启室背压删大,使轴启漏汽,更易加进润滑油系统.f. 汽缸分散里变形、稀启没有周到,制成火汽揭收,加进轴启室,使油中戴火.g.运止参数非常十分引导热油器热却火侧压力下压油侧压力,而且热油器揭收.2. 油中溶有气氛,特天是正在下温下,会加速油的氧化蜕变.空压机机运止中,果其油品气化蜕变而爆收的环烷酸白、胶体等物量皆是乳化剂,使油更简单乳化.3. 机油的乳化,与油品中的增加剂本能亦有闭系.机油增加剂(如抗氧化剂战防锈剂),多数是具备一定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或者混同物.那些物量的分子结构中,一端是具备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另一端是具备一定表面活性的亲火性极性基团.虽然它们皆溶解于油而没有溶解于火,但是正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付火便具备一定的亲合本领,巩固了油火分散的易度,促进油量乳化.4. 猛烈搅拌.正在空压机下速转化时,油战火被猛烈而充分的搅拌,呈乳浊液态.此时,上述亲火的极性基团有了与火充分亲合的机会,当亲合力很大时,便会与火坚韧的分散正在所有.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进而通过那种物量的效用使火战油分散正在所有.果此,那时火便没有克没有及与油分散,即爆收乳化局里.三、防止机油乳化的步伐:1. 防止油系统进火防止战与消机油系统进火,是防止机油乳化的要害步伐.为此,最先要保证产品安排战制制品量,一是汽启拆置结构安排合理、整部件加工切合工艺尺度2. 排除油中火分正在庞大空压机运止时,应随机加进油洁化拆置,以便即时对付机组润滑用油战安排保拆置置的压力油举止油火分散战纯量过滤.暂时应用得比较广大的YJG型油洁化器,由重淀箱、过滤箱、贮油箱、排油烟机、自动抽火器战粗稀滤油器等组成.那种油洁器由于具备较大油容积,对付油中火分、纯量的扫除兼有重力分散、过滤与吸附洁化效用,洁化效用下,且运止仄安稳当.别的,拆置正在油箱上的排油烟机应与空压机共时运止,并连绝没有竭的抽走油中气体战火蒸汽,使其没有克没有及正在油箱内凝结;共时,轴启箱上的通气孔(排气管)应疏通,防止轴启内爆收背压而吸进蒸汽、干气或者凝结火珠.3. 扫除油管路荡涤后的残液正在机组拆置或者大建中,如用热火或者蒸汽浑洗油管路、热油器油侧或者油系统上的滤油器等部件的油垢,应正在荡涤后用压缩气氛吹扫大概存留的残液或者火珠,确疑搞燥后再将管交头启佳待拆复.4. 包管机油品量对付于买进的机油,其品量应切合GB2537或者GB11120-89尺度,并应具备良佳的粘附性、氧化安靖性、防锈性、抗起泡沫,以及抗乳本能及酸值指标.对付于运止中的机油,除定期举止周到的检测中,通常亦应注意有闭名手段监督战与样检测,创制问题即时处理.5. 油中增加抗乳化剂为延少油的使用寿命战普及油的抗乳化本能,可根据运止中机油的油量情况,背油中增加抗乳化剂,以损害油火界里上的乳化膜,将火释搁出,达到除火手段.那里需要指出的是,所加进的增加剂应切合品量尺度,尽大概落矮或者与消增加剂中亲火本能较强的成份,达到或者下于汽轮机油尺度所确定的抗乳化本能指标.暂时正在尔国东北天区正正在增加一种名为GPE15S-2(散氧乙烯散氧丙稀苦油硬脂酸脂)破乳化剂,该破乳化剂的便宜是它不妨正在常温下曲交溶于油中,没有需要所有有机帮溶剂,增加量约为12毫克/降. 2_L_ AYDaS 6. 定期处事中的油箱搁火,滤油处事,以及与样,化教领会,皆该当引起脚够的重视。

润滑油破乳化试验方法相关性研究

润滑油破乳化试验方法相关性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42石油商技2002年第20卷A油和C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3种试验方法测定的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3种试验方法能较好地区别出随着C油含量增加,破乳化性能逐步变差这73仿方法测定破乳化性能最好,S彤T0191方法次之,而S彤T0256方法最差,油水分离现象与单一油品的分离现象相同。

几种润滑油破乳化试验方法一特点。

从表5中还可看出,同一种油样,GB/T测定混合油样间的相关性结果见图l。

表5A油和C油混合后的测定结果图l润滑油破乳化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论(1)同一种润滑油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定,它们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破乳化性能;混合油样测定结果基本相似。

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油样用蒸汽法测定的结果要比机械搅拌法测定的结果差,试验条件苛刻。

由此可以得出,润滑油破乳化试验方法间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2)试验油中的添加剂直接影响破乳化性能的测定结果。

由于机械搅拌和蒸汽搅拌试验条件不同,添加剂在油中与水形成的乳化液的状态也不同。

当蒸汽搅拌温度过高,试验油在高温下与水蒸汽接触较充分,扩大了油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油水界面张力,水不易从油中分出,破乳化时间延长,因此,蒸汽法测得的破乳化值要比搅拌法测得的破乳化值大。

(3)本研究选择的试验油均为新调合的油品,油中几乎不含水分和机械杂质,而且氧化产物也很少,出现破乳化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油品的组成以及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试验误差等。

对于使.用后的油品,因难免混入水分、机械杂质,以及使用中生成氧化产物和油品中添加剂的消耗等,油品内部组成发生质的改变。

在测定这些油品的破乳化性能时,影响因素较复杂,能否遵循新油的破乳化特性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4)不同用途的润滑油,根据其使用的环境和部位,应选择相应的破乳化试验方法。

3种试验方法不能相互代替。

AStudyonCorrelationbetweenTestMethods0fLubeoilEmulsionBreakiIIg・,I知Guisheng(MA^协脚姆st如z纠锄妇y&功瞬聊删,Ⅲ嘻豇蚍,&扣咨100Cr72)Ah曲陷【ct1kc佣础ionbetweenlul)eoil绷ulsionheakingtestme妇Idsisinvesti利硝tllI伽出alotof叩riIIlents,tosupplyasci朗tifickLsisfbrt11esimplific撕onoftestInetllodandtestaFIparatus.1哂,W删s:lubeoil,咖ulsionbreaking,test,me吐10d 万方数据。

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 & (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湖北 武汉, )!$$*#; # (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浙江 杭州 !&$$&) +
摘要:介绍了润滑油破乳化性能劣化的原因、预防破乳化性能劣化的措施,改善破乳化性能的途径,并 且介绍了浙江电网几个电厂改善破乳化性能的成功实例。 关键词:润滑油;破乳化;性能;劣化;原因;方案 中图分类号:4="#& ( 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11& ’ #$$% + $& 0 $$!" 0 $)
!""# 年第 $ 期
浙江电力
表! 添加破乳剂前后油品的化验数据
添加前 时间 闪点 酸值 破乳化时间 + ,-. 粘度 水分,/・0 1 $ 颗粒度 油泥析出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次加破乳化剂 ! 8后取样 第二次加破乳化剂 ! 8后取样 液相锈蚀 ’( %" !%2 "( "2" %*( ’ 2’( 2* %*( $ 345 ’级 无 )( % !%’ "( "22 &( ! 2’( "" 2$( ! 345 ’级 无 添加后 )( !! !!* "( "%# $!( 2 + 2"( % 345 ’级 无
# 添加破乳剂改善破乳化性 能 的 成 功实例
添加破乳剂改善油品的破乳化性能的机理 为:在乳化润滑油中,通过加入与形成乳化润滑 油类型 ’ ( ) * 型 + 相反的表面活性物质 ’ 破乳剂 + , 替代已富集在油水界面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 ’ 乳化 剂 + ,使乳化润滑油由 ( ) * 型转变为 * ) ( 型。控 制好所加入的对抗性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在旧

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质。
新购润滑油的破乳化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破乳化时间有长有短,破乳化时间 短的不到 l i,长则可能接近验收标准 1mn mn 5 i,有的虽然破乳化时间很短, 但油水分层后, 油层有泡,水层有油珠或挂壁的现象,这些表明新油的破乳化性能有差异。 ()油品使用过程中外界的污染 2 润滑油在运输、安装、调试、大小修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环节污染的可能,如:润滑油 在发货、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错发、错装、盛装容器污染的可能;在基建阶段,润滑油系统
过程中实现破乳化。
a 全 电用技 学研 会 国力 油术 术讨
20 年 1 月 昆明 05 2
20 年浙江电网 03 有多台 机组润滑油在其他油质指标合格的情况下破乳化性能劣化,甚至
超过控制标准 6mn 0 i,在加大滤油处理后破乳化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破乳化时间仍 然较大,对机组长期运行存在着隐患,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和运行方一起,在对多种破乳 剂进行筛选复配的基础上,通过小型试验确定破乳剂的添加量,并确认添加破乳剂对其他性 能没有不良 影响的前提下对台州发电 2 半山 厂# 机、 发电有限公司# 机组进行了添加破乳剂处 # 2 理,使润滑油的 破乳化性能得到彻底改善,下面主要介绍台州电厂# 机润滑油添加破乳剂处 2
间在 1分钟左右, 2 为进一步改善破乳化时间,月2 40 分三次从冷油器中取油样10m, 7 日1:0 001 共加入破乳剂 10m, 001 搅拌均匀, 然后注入油系统中。 两次共加入破乳剂 20m, 2 00l 按# 机润 滑油总油量 2 吨计,破乳剂的加入浓度约为 10gL 0 0m/o
() 机润滑油添加破乳剂的效果 3# 2 添加破乳剂后, 2 对# 机润滑油的破乳化性能进行了 连续的跟踪测试, 分析结果表明添加

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原因

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原因

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原因
破乳化度不合格可能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1. 原材料质量问题,破乳化度不合格可能是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所导致的。

例如,乳化剂的质量不稳定、不纯净或者添加量不足,都可能导致破乳化度不合格。

此外,乳化剂与其他原材料的相容性也可能影响破乳化度。

2. 工艺操作问题,破乳化度不合格也可能是由于工艺操作不当所致。

例如,搅拌速度过高或过低、搅拌时间不足、温度控制不准确等因素都可能对破乳化度产生影响。

此外,添加剂的投放顺序和方式也可能对破乳化度产生影响。

3. 设备问题,设备的性能和状态也可能对破乳化度产生影响。

例如,搅拌设备的设计不合理、设备磨损导致搅拌效果不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破乳化度。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破乳化度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对破乳化度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破乳化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涉及原材料质量、工艺操作、设备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优化工艺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并且合理控制环境条件。

这样可以提高破乳化度的合格率。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摘要:润滑油在机械中主要起降低摩擦和减缓磨损的作用,以保证机械有效和长久的工作。

但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进入少量的水,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工业需要的润滑油要有良好的破乳性。

关键词:润滑油;破乳性;影响因素;解决方法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化液。

破乳,即破坏一个乳化液,使它分成油水两层的过程。

润滑油的破乳性指从润滑油与水形成的乳化液中彻底分离出水的能力,又称为分水性能。

许多润滑油,如齿轮油、汽轮机油和船用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冷却水、冲洗水、冷凝水及环境中其他形式的水及水汽。

如果油钻不具备将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彻底分离的能力,油品就会乳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加剧机件的磨损和设备腐蚀。

故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是润滑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实际中影响润滑油破乳性的因素有很多种。

一、润滑油的成分因素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

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原油中本身含有天然乳化剂,所谓乳化剂是指有助于油和水形成稳定乳化液的物质,如沥青质、胶质、石蜡等,其在原油中的含量会对润滑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含量越低,润滑油稳定性越高。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和大部分的工业润滑油都属于馏分润滑油,即都是从减压馏分油中抽取的,称为中性油。

我国生产高质量中性油是采用“老三套”传统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只采用物理精制的方法,对于石蜡基原油效果较好,对于中间基和环烷基原油则效果不好。

中石化做过研究表明,溶剂精制工艺是改善润滑油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且基础油精制深度越深,对抗乳化性能不利的胶质组分就脱除得越干净,相对的保留在基础油中的胶质组分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就越小。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破乳剂是一种可以破乳化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改变物质的表面张力,将原本形成乳液的两种不相溶的物质分离开来。

破乳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破乳剂的表面活性剂作用是破乳剂起作用的关键机理之一。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使其在液体中形成胶束结构。

在乳液中,破乳剂可以与乳液中的胶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破坏乳液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含量都会影响破乳剂的效果,《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乳液中液相的粘度也会影响破乳剂的作用效果。

液相粘度越高,乳液中的分散相就越难和连续相分离开来。

如果要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破乳剂的浓度和品种选择都需要根据液相粘度确定。

破乳剂的负电荷也会影响破乳剂的作用效果。

在乳液中,分散相和连续相通常带有相反的电荷。

当破乳剂的电荷与其中一种相一致时,其作用效果更佳。

在选择破乳剂时,需要根据乳液中不同相的电荷来选择相应的破乳剂。

温度对破乳剂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液体的粘度降低,同时也会加快分子的扩散速度。

破乳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作用效果更佳。

破乳剂的用量也是影响其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破乳剂的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破乳效果。

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物质的分离过程过快,造成物质的浪费,而用量过小可能会导致物质难以完全分离,影响破乳效果。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破乳剂的破乳机理涉及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乳液中液相的粘度,破乳剂的负电荷,温度以及破乳剂的用量。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好的破乳效果。

不同的乳液体系可能有不同的最佳破乳剂和破乳剂用量,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蒸汽压缩机润滑油乳化及解决方案

蒸汽压缩机润滑油乳化及解决方案

MVR(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主要用于湿法冶金、化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的节能环保工程和工业废水零排放[1-3]。

MVR是通过机械压缩方式,使产生的全部二次蒸汽的压力、温度提高,返回蒸发器代替生蒸汽作为热源,从而节能效果的目的[4]。

蒸汽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润滑油对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冷却。

调研众多MVR用户,发现压缩机连续运行2~3月后,出现润滑油乳化——油箱底部存在浆糊状乳白色沉淀物、上部出现大量泡沫。

取润滑油进行监测分析,乳化含水率高达10%~15%。

1 乳化油的危害如果油品不具备将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彻底分离的能力,油品就会乳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加剧机件的磨损和设备腐蚀[5]。

(1)腐蚀性强,降低各部件使用寿命。

(2)粘附性下降,轴承油膜破坏,造成轴承与转子之间发生干摩擦,损坏轴瓦。

(3)酸值升高,抗乳化能力下降,生成的油垢易堵塞泵前过滤器。

(4)流动性下降,从轴承处带走热量的能力下降,易烧轴瓦。

2 乳化油生产原因润滑油乳化的根本原因——水蒸汽由齿轮箱腔体进入润滑油系统。

(1)隔离气——饱和蒸汽压力过高,蒸汽通入量大,导致水蒸汽进入齿轮箱腔体内。

(2)气封间隙过大。

(3)蒸汽压缩机运行时,压缩机腔体、隔离气、大气、齿轮箱腔体存在压差,隔离气压力高于齿轮箱腔体压力,而通大气侧的排气空间过小,由大气侧排空的水蒸汽不能及时排空。

(4)蒸汽压缩机运行时,饱和蒸汽冷凝产生的水随着主轴旋转,带入齿轮箱腔体。

(5)蒸汽压缩机运行前,齿轮箱腔体内为负压,而通入的隔离气压力为0.98MPa.G,水蒸汽进入齿轮箱腔体内。

3 乳化油再生当乳化油含水率小于15%时,润滑油可再生回用。

乳化油由润①作者简介:钱感(1983,4—),男,汉,浙江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透平压缩机、工业废水处理。

DOI:10.16661/ki.1672-3791.2016.06.062蒸汽压缩机润滑油乳化及解决方案①钱感(三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摘 要:近年来,MVR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冶金、食品、海水淡化等节能环保领域,蒸汽压缩机是此项技术的核心设备。

浅析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与处理措施

浅析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与处理措施

浅析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与处理措施作者:姚雪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1期摘要:重点分析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原因,并针对汽轮机油出现的破乳化度不合格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叙述,提出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乳化;劣化处理引言:我国的电力用油基本上是按照使用用途划分为绝缘油、汽轮机油和抗燃油三大类。

电力行业使用的润滑油主要是汽轮机油,是精制矿物油调和而成的成品油,其基础油属于 I 类,也有少量加氢精制的Ⅱ、Ⅲ类基础油调制的润滑油。

汽轮机油主要作用为润滑、冷却、散热、调速,因而要求油品应具有适当的粘度和高的粘度指数,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能能力,较好的抗泡沫性能和空气释放能力,以满足设备在恶劣运行工况下长期运行要求。

然而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机组轴封不严,不可避免的会有蒸汽和冷凝水漏到油系统中,在运行温度和循环搅拌下,就形成了油水乳状液,影响油品的润滑效果,进而危及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一、汽轮机油监测破乳化性能的重要性破乳化时间又称破乳化度,是在特定的仪器中,一定量的试油与同体积的水相混,在规定的温度下,以一定的搅拌速度搅拌一定的时间,使油水充分形成乳状液,在停止搅拌后,记录油水分离的时间,即为破乳化时间。

汽轮机油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水或水蒸气接触,为了避免油和水形成乳化液破壞正常的润滑,要求汽轮机油应具有良好的水分分离的性能。

如果运行中的汽轮机油破乳化时间太长,所形成的乳化液不但能够破坏润滑油膜,增加润滑部位的磨损,还会腐蚀设备,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

故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鉴别油品的精制深度、受污染及老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汽轮机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汽轮机油乳化是电厂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机组漏汽、漏水形成的。

其发生乳化的原因如下:油中存在乳化剂。

油中乳化剂包括炼制过程残留的天然乳化物和油质老化时产生的低分子环烷酸皂、胶质等乳化物。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

试论破乳剂破乳机理而及破乳效果影响因素作者:郭鑫刘小芳程家家栾翔单连伟来源:《商情》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破乳剂破乳机理、破乳剂筛选以及影响破乳剂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改进破乳剂在原油脱水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破乳剂; 破乳机理; 影响因素原油乳状液在外运之前需要使用合适的破乳剂进行破乳脱水。

原油进行破乳的方法比较多,有微生物法超声波法微孔过滤法,而最常用是化学方法,就是在一定温度下向原油乳状液中添加破乳剂。

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对化学方法中破乳剂作用机理及其实践应用作一浅析。

一、破乳剂破乳机理破乳剂实质是一种油田化学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原油采取液中的油与分进行分离。

破乳剂破乳机理是利用破乳剂能够有效粘附到油水界面,从而打破油水界面膜的稳定性,造成油水结合膜破裂,经克服油水相互作用力后,分离出来的水经过相互碰撞后凝聚在一起,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水滴并在原油中得以沉降分离(油水分离后水滴结合沉降见图1)。

破乳剂之所以能对原油进行破乳,主要是利用其表面活性作用、反相作用、润湿和渗透作用和反离子作用。

(一)表面活性作用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破乳剂都是极具高效活性,极易快速吸附到原油油水界面上,促使油水界面膜的表面自由能被破坏或者降低,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造成W/O型乳状液性能不稳定,在施加外力作用条件下,界面膜极易破裂,本来是乳状液微粒内相的水,经外力从界面得以突破膜并进入外相,实现了油水分离。

(二)反相作用亲水型的破乳剂能够把W/O型乳状液,直接转变为成O/W型乳状液,通过乳化过程的变换,使O/W型乳状液变得不稳定,实现油水分离。

(三)润湿和渗透作用破乳剂之所以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使表面膜得以破坏,主要是它能够溶解并吸附油水界面的胶质、可以溶解吸附在油水界面的胶质、沥青质,以及有机酸等天然的乳化剂,然后,透过薄膜与水饱和,从而形成了亲水的吸附层,在外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水滴碰撞得到合并,使得水滴沉降并得以与原油实现分离。

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异常分析和处理

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异常分析和处理

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异常分析和处理作者:赵银霞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1期赵银霞(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青海西宁 810100)摘要:破乳化性能是汽轮机油的一个主要指标,油质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不同原因会造成油质破乳化度时间超标,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文章简述了油质乳化原因和危害,列举了几种乳化现象,提出处理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异常分析处理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1(a)-0075-01合格的油品是保证机组正常运行以及延长机组运行寿命的基础,但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因很多因素使油品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机组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

破乳化性能是汽轮机油的一个主要的性能指标。

若油质乳化严重备用泵不能启动,影响机组正常启动;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到机组的润滑性能,乳化严重时导致机组被迫停机。

因此,查明乳化液形成原因,解决油质乳化问题是确保机组稳定运行的关键。

1 破乳化性能及乳化形成原因油品和水形成乳化液后分成两相的能力称为破乳化性。

电厂中最常见的油质乳化液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种。

油品的破乳化时间越短,它的抗乳化性越好,反之油品破乳化时间越长它的抗乳化性就越差。

汽轮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与水或水蒸汽相接触,为了避免油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而破坏正常的润滑,所以要求汽轮机油应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和分水能力。

运行中汽轮机油乳化具备三个条件:油中有水;由轴承回到油箱的油冲力很大造成激烈搅拌;油质老化后产生的环烷酸皂类等表面活性物质,即乳化剂。

当与水份同时存在时,便会引起乳化。

润滑系统中最常见的杂质是水。

水可能由冷油器的渗漏、湿空气的凝结、汽轮机轴承的渗出漏进入润滑系统。

2 破乳化性能劣化造成的危害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性能良好,乳化液在油箱中很快分离,对设备不会有影响。

如果汽轮机油的破乳化时间很长,乳化液不能在油箱中有效分离,乳化油在润滑系统中就会引起油膜的破坏和金属部件的腐蚀,增加润滑部件的磨损,加速油质劣化,产生沉淀、油泥等,增加各部件间摩擦引起轴承过热。

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处理

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处理

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处理摘要:介绍了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危害,同时经过分析研究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为吸附式再生技术。

经过处理后,延长了油品寿命,并省去油箱和关键部件的清洗工序,降低了检修维护成本,彻底改变了普通滤油机不能清理油路油泥、水分、酸性物质,促使油品不断反弹的缺陷,从而使得设备内部和油品得以较好的清洁。

关键词:汽轮机润滑油、破乳化度1 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的危害汽轮机润滑油发生乳化:破乳化度指标是反映油质本身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指标决定油品的油水分离能力。

当油品破乳化度指标超标时,就说明该油的油水分离能力变差,也就是该油更容易发生乳化。

汽轮机润滑油油膜极压特性变差:油品破乳化度指标超标主要因油品受到污染或油质发生劣化,均因油中已含有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的分子(可称之为乳化剂)。

在多次取样试验后油品的破乳化度指标仍然超标说明该乳化剂已基本均匀分布在整个油系统中。

该分子一般存在于油的界面,不仅增强了油水混合发生乳化的能力,还改变了油膜表面的分子排列,从而影响油膜的形成,影响油膜的极压特性,从而导致其润滑效果变差。

加速油质的劣化速度:研究表明,影响油质指标的污染物及劣化产物不仅会影响相应的质量指标,还会对油质起催化劣化的作用,加速油质劣化速度,使油质快速劣化,其他指标也随之超标。

润滑油指标刚刚超标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不仅该指标超标更加严重,油质其他指标也超标或接近指标要求。

可通过更换新油后并不能保持原有的油品使用寿命,短时间内再次发生劣化变质,最后该机组成为问题机组,不断发生油质劣化问题而不能彻底解决,给电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也是因为系统中残留的污染物及劣化产物对加入系统的新油起催化劣化作用。

综上所述,破乳化度指标超标时不及时进行处理,不仅会影响机组安全,表现出轻则轴颈与轴瓦发生磨蚀,而且会因润滑效果变差发生局部过热使轴颈与轴瓦发生烧蚀问题。

局部过热还会使油在过热点发生碳化,进一步影响润滑和散热,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轴颈与轴瓦的损坏,严重时会发生机组停机。

滑油乳化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滑油乳化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滑油乳化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摘要:柴油机是船舶航行期间,动力的重要保障,主柴油机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安全,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滑油的润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是保证供给柴油机动力装置各运动部件的润滑和冷却所需的润滑油。

其具有:减磨、冷却、清洁、密封、防腐、减轻噪声以及传递动力等作用。

一旦滑油被污染发生乳化,这些功能就会减弱或丧失,柴油机的寿命将大大缩减,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柴油机损坏,导致船舶滞航的危险。

本文结合主柴油机油底壳滑油乳化出现的故障问题,分析处理此类故障的排查方法及预防措施,同时也方便以后发生同类故障的修理,为后续的针对性保养提供依据,也为其它船舶排查此类故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滑油乳化;原因;处理方法柴油机润滑油的作用及工作原理:从自身性质看,润滑油的作用有很多种:减磨,在相互运动表面保持一层油膜,以减小摩擦,这也是滑油的主要作用;冷却,带走运动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传来的热量,保证工作表面的适当温度;清洁,冲洗运动表面的污物和金属磨粒以保持工作表面的清洁;密封,产生的油膜同时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如活塞与缸套间的油膜除起到润滑作用外,还有助于密封燃烧室空间;防腐,形成的油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使空气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防止金属锈蚀;减轻噪音,形成的油膜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两表面直接接触,减轻振动与噪声;传递动力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润滑油的至关重要性,就像柴油机的血液,如果润滑油出了问题,将会造成重大事故。

本文中,该船柴油机为干式油底壳,干式油底壳将滑油储存在柴油机油底壳中,柴油机正常运行时,其所带的滑油泵,抽吸油底壳滑油,经滑油冷却器送至各润滑部位,润滑后流回油底壳,构成独立的润滑系统。

柴油机备机时,滑油泵运转,维持滑油在系统中循环,油泵的滑油首先进入滑油冷却器,然后进入机体内部,分别供到柴油机的主油道、传动齿轮机构等处,完成润滑任务的滑油,后回流至油底壳进行再次循环。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

润滑油乳化原因分析之南宫帮珍创作机油形成乳状液必需具有三个需要条件:一是必需有互不相溶(或不完全相溶)的两种液体;二是两种混合液中应有乳化剂(能降低界面张力的概况活性剂)存在;三是要有形成乳化液的能量, 如强烈的搅拌、循环、流动等.水分、激烈搅拌、乳化剂, 均能引起机油乳化.其中, 水分的存在和激烈搅拌是发生乳化的主要原因.1. 机油中水分的存在, 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发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用, 促使其分解, 招致设备锈蚀.因此找到机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找到了油质乳化的主要原因, 下面分析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造成油中进水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a. 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年夜, 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 造成油中带水.机组检修时, 为了防止在启动过程中高速转动的轴系因过临界转速振动或转子热膨胀而碰磨轴封尖齿.一般在调整轴封时增年夜了轴封间隙.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影响了轴封的严密性, 造成了轴封漏汽沿轴窜入轴承室, 这是油中进水的根来源根基因.b. 轴封齿倒伏, 密封作用降低造成油中进水.在轴封径向间隙调整过程中, 考虑转子膨胀及轴系振动不全面, 使轴封径向间隙过小, 令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因转子膨胀与轴系振动造成轴封尖齿与转子碰磨, 尖齿倒伏, 密封作用降低, 造成轴封漏汽, 使水沿轴窜入轴承室.c.轴封进汽联箱供汽压力过年夜, 使轴封室成为正压, 造成轴封漏气.d.轴封抽汽器抽气压力缺乏, 抽气管梗塞, 造成负压缺乏, 使水汽沿轴窜出, 造成轴封漏汽.e. 盘车齿轮或靠背轮转动鼓风的抽吸作用, 造成轴承箱内局部负压, 吸入蒸汽.另外主油箱排烟风机出力太年夜, 使轴承室负压增年夜, 使轴封漏汽, 更易进入润滑油系统.f. 汽缸结合面变形、密封不严密, 造成水汽泄漏, 进入轴承室, 使油中带水.g.运行参数异常招致冷油器冷却水侧压力高压油侧压力, 而且冷油器泄漏.2. 油中溶有空气, 特别是在高温下, 会加速油的氧化蜕变.空压机机运行中, 因其油品气化蜕变而发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 使油更容易乳化.3. 机油的乳化, 与油品中的添加剂性能亦有关系.机油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和防锈剂), 年夜都是具有一定概况活性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中, 一端是具有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 另一端是具有一定概况活性的亲水性极性基团.虽然它们都溶解于油而不溶解于水, 但在一定转速下极性基团对水就具有一定的亲合能力, 增强了油水分离的难度, 增进油质乳化.4. 激烈搅拌.在空压机高速旋转时, 油和水被激烈而充沛的搅拌, 呈乳浊液态.此时, 上述亲水的极性基团有了与水充沛亲合的机会, 当亲合力很年夜时, 就会与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又由于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中, 从而通过这种物质的作用使水和油结合在一起.因此, 这时水就不能与油分离, 即发生乳化现象.三、防止机油乳化的办法:1. 防止油系统进水预防和消除机油系统进水, 是防止机油乳化的重要办法.为此, 首先要确保产物设计和制造质量, 一是汽封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加工符合工艺标准2. 排除油中水分在年夜型空压机运行时, 应随机投入油净化装置, 以便及时对机组润滑用油和调节保装置置的压力油进行油水分离和杂质过滤.目前应用得比力广泛的YJG型油净化器, 由沉淀箱、过滤箱、贮油箱、排油烟机、自动抽水器和精密滤油器等组成.这种油净器由于具有较年夜油容积, 对油中水分、杂质的清除兼有重力分离、过滤与吸附净化作用, 净化效率高, 且运行平安可靠.另外, 装置在油箱上的排油烟机应与空压机同时运行, 并连续不竭的抽走油中气体和水蒸汽, 使其不能在油箱内凝结;同时, 轴承箱上的通气孔(排气管)应疏通, 防止轴承内发生负压而吸入蒸汽、湿气或凝结水珠.3. 清除油管路清洗后的残液在机组装置或年夜修中, 如用热水或蒸汽冲刷油管路、冷油器油侧或油系统上的滤油器等部件的油垢, 应在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扫可能存留的残液或水珠, 确信干燥后再将管接头封好待装复.4. 保证机油质量对购进的机油, 其质量应符合GB2537或GB11120-89标准, 并应具备良好的粘附性、氧化安宁性、防锈性、抗起泡沫, 以及抗乳性能及酸值指标.对运行中的机油, 除按期进行全面的检测外, 平时亦应注意有关项目的监督和取样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5. 油中添加抗乳化剂为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油的抗乳化性能, 可根据运行中机油的油质情况, 向油中添加抗乳化剂, 以破坏油水界面上的乳化膜, 将水释放出, 到达除水目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所加入的添加剂应符合质量标准, 尽可能降低或除去添加剂中亲水性能较强的成分, 到达或高于汽轮机油标准所规定的抗乳化性能指标.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域正在添加一种名为GPE15S-2(聚氧乙烯聚氧丙稀甘油硬脂酸脂)破乳化剂, 该破乳化剂的优点是它可以在常温下直接溶于油中, 不需要任何有机助溶剂, 添加量约为12毫克/升. 2_L_ AYDaS6. 按期工作中的油箱放水, 滤油工作, 以及取样, 化学分析, 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摘要:润滑油在机械中主要起降低摩擦和减缓磨损的作用,以保证机械有效和长久的工作。

但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进入少量的水,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工业需要的润滑油要有良好的破乳性。

关键词:润滑油;破乳性;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化液。

破乳,即破坏一个乳化液,使它分成油水两层的过程。

润滑油的破乳性指从润滑油与水形成的乳化液中彻底分离出水的能力,又称为分水性能。

许多润滑油,如齿轮油、汽轮机油和船用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冷却水、冲洗水、冷凝水及环境中其他形式的水及水汽。

如果油钻不具备将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彻底分离的能力,油品就会乳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加剧机件的磨损和设备腐蚀。

故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是润滑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实际中影响润滑油破乳性的因素有很多种。

一、润滑油的成分因素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

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原油中本身含有天然乳化剂,所谓乳化剂是指有助于油和水形成稳定乳化液的物质,如沥青质、胶质、石蜡等,其在原油中的含量会对润滑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含量越低,润滑油稳定性越高。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和大部分的工业润滑油都属于馏分润滑油,即都是从减压馏分油中抽取的,称为中性油。

我国生产高质量中性油是采用“老三套”传统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只采用物理精制的方法,对于石蜡基原油效果较好,对于中间基和环烷基原油则效果不好。

中石化做过研究表明,溶剂精制工艺是改善润滑油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且基础油精制深度越深,对抗乳化性能不利的胶质组分就脱除得越干净,相对的保留在基础油中的胶质组分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炼厂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基础油,提高润滑油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基础油的加工方法。

添加剂主要包括破乳剂、抗氧化剂、清洁分散剂、消泡剂、增粘剂、防锈剂、抗凝剂等,这保证了润滑油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破乳剂就是通过改变油水的界面性质来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

对于乳化液而言,其稳定的主要因素界面膜的性质,而破乳剂都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置换出油水界面上的乳化剂,加入破乳剂后破乳剂吸附于油∕水界面膜上,可以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消除液珠外面的保护膜,使液珠容易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相转变,从而达到分水目的。

但是很多添加剂是有乳化效果的,比如清洁分散剂,抗氧化剂、防锈剂都具有降低
油∕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油水易于分散成小颗粒。

同时这些物质吸附于油∕水界面上,形成坚固的界面膜,会阻碍液滴的聚集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研究表明,对于几种添加剂投料顺序的不同,所配成的润滑油的破乳性也有很大改变。

消泡剂不溶于油,是以液滴的形式存在于油中,如果先加入消泡剂,后加入破乳剂,那么均匀分散在汽轮机油中的细小消泡剂液珠会降低破乳剂的活性,导致破乳化剂的置换能力下降,导致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变差。

反之,若先加入破乳剂,则会有较好的破乳效果,破乳时间大大缩短。

此外破乳剂的用量也十分重要,实验表明,少量的破乳剂的加入会明显的改变破乳的时间。

比如用GB∕T7305方法进行AR32空压机油的破乳性能实验,在未加入破乳剂时,油水混合60min后依然呈乳液状,没有水分离出来,但是加入了0.05%的DL32后,油水分离时间迅速缩短,26min时就实现了油水的完全分离。

但是破乳剂不是加入的越多越好,在研究LZ5957对油品的影响时,加入量为0.003%时,破乳时间是25min,加入量为0.01%时,破乳时间是40min。

因此破乳剂加入的量存在一个最佳值。

可知,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性质都会影响到润滑油的破乳性,其实两者的调合工艺过程对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也有影响。

比如对于汽轮机油,在现有润滑油调合工艺中罐调合和釜调合是两种较为常见的调合工艺。

罐调合一次性生产量较大,过程中先给调合罐中打入一定量的基础油,然后添加剂通过基础油配制成母液带入调合罐,最后按配方要求补足基础油,开动侧搅拌,打开循环泵进行循环;釜调合适合一次调合量较小,加剂量小、对加剂量精度较高。

结果破乳性不合格的油大都出现在罐调和中。

研究发现原因是釜调合不用调配添加剂母液,而配制添加剂母液有可能造成由于局部的过高浓度导致添加剂间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生成一些表面活性很高的物质,这些物质被母液夹带进入调合罐,导致该批油品的抗乳化性能变差。

由此可知,生产一种高质量的润滑油需要多方面的考虑与研究。

基础油、添加剂、工艺过程,每一步都会对润滑油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做更多的研究,生产出更好更多种类的润滑油。

二、使用过程因素
润滑油在生产、运输、安装、大修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外界表面活性物质的侵入的可能,并且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油品的老化、磨损,水、汽的泄漏等原因,产生劣化产物,在过量水分存在下会引起油品的乳化,进而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油品的氧化,对于基础油来说,即增加了极性物质,使油品的破乳化性能降低。

实验表明,对于500sN和150Bs,在旋转氧弹前后破乳性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用GB∕T7305测得旋转氧弹前的破乳时间分别为5min和28min,而再进行旋转烟弹以后的破乳时间分别为20min和60min以上。

说明氧化对于润滑油的破乳性影响是很大的。

润滑油在运行中经常受到热、辐射、机械磨损等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化和磨损的现象,所以尽可能投入油净化装置,将劣化产物和磨损颗粒随时除去,保持润滑油有较好的品质。

润滑油的使用情况也跟工作环境有关系。

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曾出现过氨气压缩机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严重事件,正常情况下使用10年以上的乳化油,却只能使用2-3年。

经研究确定影响破乳性最大的因素是氨。

氨气与进入的水发生化学反应,氨以水合物及离子状态存在于油品中,生成起表面活性剂作用的乳化剂,从而导致破乳化度超标。

对于原料中的天然乳化剂可以通过不断地改进生产设备、精细加工原料以及加入比例适宜的添加剂来提高润滑油的液体界面张力,从而增加稳定性,减少在使用中破乳化度高的现象。

润滑油的寿命还与其污染情况密切相关,而在运输、安装、调试、大小修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环节污染的可能。

浙江电网曾出现机组大修后主机润滑油破乳化性能突然恶化的现象,也曾出现一些新机组在投产一年内,主机润滑油破乳化性能超标的现象,破乳化性能劣化很可能是由于大修和基建过程的某些环节对油品的污染造成的。

如:润滑油在发货、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错发、错装、盛装容器污染的可能;润滑油系统在调试、大小修期间,错误的清理方式,润滑油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等。

针对引起润滑油的破乳化度高现象的各种化学以及物理性相关因素,采取选用品质较好的原油、改进生产方式、设计检测仪器、维护保养生产器械、改善油品储存环境,当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后应采取措施恢复破乳化性能,其中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性能优秀的破乳剂是迅速彻底改善破乳性能的途径。

总之,通过全面的防护措施,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提供质量可靠的润滑油。

参考文献
[1] 吕涯. 石油产品添加剂[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30-67.
[2] 吕涯,严正泽. 润滑油的乳化及其抗乳化性能的测定方法[J]. 石油商技,1994(2):11-14.
[3] 吕涯,严正泽.DL32破乳剂对船用油油水界面的影响[J]. 石油学报,1996,12(3):48-52.
[4] 徐魏,李云鹏,段庆华. 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研究[J]. 石油商计,2008(4):42-45.
[5] 杨松. 浅析润滑油破乳化度高的原因与解决措施[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6):267.
[6] 刘双红,辛珊霞,王国良,林梅钦,李明远. 添加剂对柴油机润滑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化工,2007,(5):17-18.
[7] 周凯,高山. 氨压缩机组润滑油破乳化度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J]. 贵州化工,2008(12):52-53.
[8]陈锋,杨总. 乳状液破乳方法综述[J]. 石油化工应用,2009,28(2):1-3.
[9] 聂时春,王国金. 润滑油的破乳及其影响因素[J]. 润滑与密封,2000(5):22-25.
[10] 付欣,胡薏冰. 润滑油破乳化剂的应用研究[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4):115-117.
[11] 陶贵生. 润滑油破乳化试验方法相关性研究[J]. 石油商技,2002,20(1):40-42.
[12] 朱新强,明菊兰. 润滑油破乳化性能恶化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J]. 浙江电力,2005(1):36-39.
[13] 刘双红,李珊霞,王国良,林梅钦,李明远. 添加剂对柴油机润滑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相的影响[J]. 应用化工,2007,36(5):478-480.
[14] 李平. 添加剂投料顺序对汽轮机油破乳化性能的影响[J]. 石油商技,2008(3),46-47.
[15]王宏伟. 影响汽轮机油抗乳化性能原因分析[J]. 润滑油,2005(2):48-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