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1课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重难点第一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约140亿光年)。

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恒星之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地球地球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及原因: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4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释放大量的能量,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50亿年。

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①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地球提供能量: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是地球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②光球层:黑子——对中高纬地区的乔木年轮的影响;对两极地区永久冰层影响; 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体现对气候的影响色球层:耀斑——对电离层的影响(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日冕层: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看,逆时针;从南极看,顺时针)周期:自转一周为1恒星日,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是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

1太阳日, 以太阳为参照物,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周期,制约着人类的作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

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彗星:2019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

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

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1.1-地球的自转-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1.1-地球的自转-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地球的自转(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2021·珠海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据此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反映C.照片中的恒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D.照片中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度,估测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 )A.30分钟B.60分钟C.120分钟D.24小时【解析】1选D,2选C。

第1题,向北极方向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恒星视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呈逆时针方向。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

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第2题,因为每颗星视运动的时间为23h 56m 4s,所以其角速度约为15°/h,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则需要花费2h,故这张照片曝光的时间可能是2h,即120分钟。

(2021·泰州高二检测)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4.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解析】3选A,4选A。

第3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 670千米/小时,其他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值;由此可知,纬度30°的线速度是1 447千米/小时, 纬度60°的线速度约是835千米/小时;低纬度是0°~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已知纬线L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小时,纬线L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小时,且L1在L2的北侧,可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在北半球中纬度。

高中地理 1.1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地理 1.1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地球自转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法技巧:自转方向的判断(1)由南北极点判断,“北逆南顺”(2)由经纬度判断: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图例:→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永远是东)2.自转周期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所用的时间3.自转速度(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为15°/h。

(2)线速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为837千米/小时极点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规律:①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②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4.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导致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有昼夜现象地球不停自转假如地球不会自转,昼夜更替仍然存在,此时周期为一年。

2.晨昏线(圈)的概念及晨线、昏线判断方法(1)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2)晨线、昏线判断方法晨线: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从“黑夜”进入“白天”的过渡线。

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从“白天”进入“黑夜”的过渡线。

昏线上正值日落。

昼夜交替3.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4.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1)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2)意义:①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即“生物钟”)5.晨昏线(圈)的特点①晨昏线是过地心的一个大圆,平分地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共81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共81张PPT)
地理(XJB-GZ) -必修1
地理(XJB-GZ) -必修1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理(XJB-GZ) -必修1
目标 1
了解天体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目标 2
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目标 运用图表、文字材料等说明地球的特殊性,理解地球上存在
3 生命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难点 1:天体系统 的层次及地球在宇 宙中的位置 重难点 2:地球的普 通性和特殊性,地球 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理(XJB-GZ) -必修1
(4)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之间。(填代表字
母)
(5)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属于巨行星的

;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均填代表字母)
(6)请从运行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来描述八颗
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并从八颗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
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安全?
地理(XJB-GZ) -必修1
(3)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外部条件 (1)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
条件稳定。
2.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
范围。
(2)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上有恰到好处的


(3)有充足的

地理(XJB-GZ) -必修1
(4)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小, 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类别
包括 行星
距日 体积 平均 表面 卫星 光环 远近 质量 密度 温度 数目 有无
类地水星、金星、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1地球宇宙环境(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1地球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的第一课时内容。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其宽广无垠、神秘莫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球,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宇宙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出几个讨论主题,如“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从前,有一个叫做皮的男孩,他喜欢仰望星空,对宇宙充满好奇。一天,皮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宇航员,宇航员告诉他,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球的蓝色星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环境。皮被深深吸引,决定踏上探索地球的旅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分类:(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注意:它们已经飞出地球,在宇宙中)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下总星系等同于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半径:137亿光年 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 日地距离:1.5亿千米 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 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哈雷彗星,自东向西运动) 其他天体注意: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远日行星:天、海;巨行星:木、土 八大行星运行特征:1、同向性(公转方向均自西向东)2、近圆性3、共面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形状与运动特征上。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目前处于稳定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 ℃左右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液态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光区:小于0.4微米;可见光区:0.4--0.76微米 红外光区:大于0.76微米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4、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密度大,平时肉眼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色球层(厚度较小,密度较小,亮度较小)日冕层(厚度大,密度最小,亮度小)5、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o。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高考地理湘教版知识点

高考地理湘教版知识点

高考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湘教版地理教材涵盖了广泛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湘教版地理知识点,以帮助大家高效备考。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以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运动。

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角度等知识,可以了解地球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

1.2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低起伏,地貌是地球表面的风化、侵蚀和沉积造成的地貌特征。

学习地形和地貌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地质灾害等情况。

1.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通过学习气候和气象,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降水分布、气温变化等信息。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了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等情况,可以揭示出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同时,学习城市化可以了解城市规模、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等信息。

2.2 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工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农业与工业,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布局、工业发展等情况。

2.3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领域。

学习交通与通信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网、交通方式、通信设施等信息。

3.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基本工具,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图的数字化和空间分析技术。

通过学习地图和GIS,可以掌握地图的制作与应用、GIS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可以了解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恢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以上湘教版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地理科学的理解,提升自己在高考中的地理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有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1.1地球的自转说课稿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1.1地球的自转说课稿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运动,增强空间观念;
1.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帮助学生建立地球自转的直观印象;
2.地理现象: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3.地理意义:探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如对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转的重要性。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结构等,但对于地球自转的深入理解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地球公转混淆;
2.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时间差异、昼夜更替等,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
3.缺乏将地球自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板书风格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简洁的线条和关键词突出重点。
1.概念部分: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等,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关键词;
2.地理现象部分:以流程图形式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附以实例;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教材解析1.1 教材背景《地球的运动》是湖南省教育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本章内容属于地理必修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理解地球与季节、地球坐标以及地球日常变化的关系。

1.2 教材结构本章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包括:1.地球的自转运动: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包括自转轴、自转周期、自转倾斜角度等。

2.地球的公转运动:介绍地球的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规律等。

3.地球的坐标系:介绍地球坐标系的构建和应用,包括地理坐标系、赤道坐标系以及经纬度等。

4.季节变化的原因:介绍了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原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基本概念、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倾斜角度。

2.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规律。

3.理解地球坐标系的构建和应用,包括地理坐标系、赤道坐标系及经纬度的计算方法。

4.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包括地球公转和自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地球的运动规律。

2.能够解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相关问题。

3.能够绘制地球坐标系图,并进行基本的经纬度计算和定位。

4.能够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并做出合理解释。

2.3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心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2.地球坐标系的构建和应用,包括地理坐标系、赤道坐标系和经纬度。

3.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原因。

3.2 教学难点1.地球坐标系的构建和应用,包括坐标系图的绘制和经纬度的计算。

2.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关系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学情分析4.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地球的自转(自转特征地理意义时间计算)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1.1地球的自转(自转特征地理意义时间计算)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活动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从 地球运动角度分析文昌发射中心的优势条件。
①纬度低,线速度大,且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 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②安全角度:东面是海洋,视野开阔,对居民影响小,安全性高 ③运输角度:海域广阔,海运限制小(可运输大型设备)
计算
已知:A地位于60°E,地方时为10:26,
求:(1)B地经度为80 °E,B地的地方时?
(2)C地经度为60 °E,C地的地方时?
C
B
A
B地和A地相差20经度,20*4=80分钟;B地在A的东方,因此。 B地地方时= 10:26 + 80分钟
时区划分
国际上规定: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共 24个时区
为避免日期紊乱,规定大致 以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 ”,简称“日界线”。
为了180°穿过地区的日期相 同,有一些地方改用折线, 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今天与昨天
人为规定:180°经线; 0时经线
• 技巧1:一般情况下,从0时经线 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的区域; 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 昨天的区域。
侧视图
晨线
俯视图
晨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圆柱投影图
晨线
A
O
昏线
B
晨昏线特点
1.晨昏线以15 °/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球球心的大圆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5.春、秋分时,晨昏线在与经线圈重合,二至 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6.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一定是当地6时,与昏线的 交点一定是当地的18时。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清单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人类可见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

2.宇宙由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组成,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太阳这类自己发光的星球叫恒星,地球、火星等围绕恒星转的星球叫行星。

围绕行星转的叫卫星,比如地球的天然卫星月亮。

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最大。

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自东向西自转,其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从地球本身看,1)从地球自身条件看,地球体积质量适中,重力适中,形成了以氧氮为主适于生物生存的大气。

2)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和重力收缩,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形成液态水,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差不至于过大,液态水能保存。

外部原因:1)稳定的太阳辐射。

2)各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面而且方向相同,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内。

3)日地距离适中。

【必须懂,去找个人听你给TA分析一遍,知道TA懂为止】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晚上比白天要冷有木有啊】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切记!】1. 太阳常数表示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常数=8.24J/(㎝2?min)。

2. 人类通过生物改良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太阳能。

人类位居地球食物链的顶端,各级食物链的生物都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人类将埋藏在地下数千万年来积累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利用,因而人类是太阳能的主要消费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点关系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联系两者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在一起构成最大的天体系统,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在太空中按自己的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应用体验]1.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质B.题干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解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不仅仅指固态物质,A项错;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恒星,且自身发光、发热,“冰冻星球”位于太阳系中冥王星外侧,不是恒星,故B项错;宇宙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故C项错;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3年6月26日8时许,“神舟十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

如图为“神舟十号”返回舱。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的“神舟十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A.彗星B.流星C.极光D.卫星(2)图中“神舟十号”返回舱属于()A.天体B.天体系统C.地月系D.地球的一部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及天体的判断。

(1)流星(现象)是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同大气摩擦发热燃烧发光形成的。

极光是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极地上空的大气同大气碰撞形成的发光现象。

因此“神舟十号”返回舱表面的“烧焦”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流星。

(2)“神读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2.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A.甲与乙B.丙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3.天体系统包括()A.1级B.2级C.3级D.4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2题,图中甲代表的是银河系,乙代表的是河外星系,它们属于同一级别。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共4级。

答案:1.B 2.A 3.D如图示意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

回答4~5题。

4.下列对图中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表现为:运动特征涵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西向东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2)结构特征:项目分类包括的行星距日远近表面温度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近巨行星木星、土星中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地球上之所以会存在生命,除与地球所处的安全宇宙环境有关外,还与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存在生命条件的原因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稳定的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题。

4.宜居星球必备的条件不包括()A.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B.自转方向需自西向东C.所处宇宙环境安全D.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5.推断开普勒-186f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的依据主要是()A.质量和体积适中B.该星球由岩石构成C.与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适中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解析:第4题,宜居星球必备的条件主要是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所处宇宙环境安全,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与其自转方向没有关系,故选B项。

第5题,开普勒-186f行星与其环绕的恒星距离适中,其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才可能存在液态水,故C项正确。

答案:4.B 5.C欧洲航天局普朗克探测器计算的宇宙年龄为138.2亿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探测到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A.8万光年B.1.5亿千米C.100亿光年D.140亿光年2.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是()A.年B.光年C.千米D.公里解析:第1题,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它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第2题,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

答案:1.D 2.B2015年3月28日,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探测器从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上空掠过并拍摄照片,“罗塞塔”号共拍摄了4幅照片,用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揭示这颗多冰彗星的惊人地貌。

据此回答3~4题。

3.彗星()A.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具有近圆性B.外貌呈云雾状,质量超过行星C.绕日公转的周期均为76年D.彗尾位于背向太阳的一侧4.太阳系中()A.八大行星是其主体B.彗星属于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的成员C.与月球同属一类的天体有多颗D.地球因有大气,所以在八大行星中温度最高解析:第3题,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约为76年。

彗尾总是位于背向太阳的一侧,且越接近太阳,彗尾越长。

第4题,太阳系中,中心天体是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月球是其成员,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大部分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一般情况下离太阳越近,行星的温度越高。

答案:3.D 4.C5.读“太阳系的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是________星,B是________星,C是________星,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星与________星轨道之间。

(2)按照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A属于________行星,B属于________行星,C属于________行星,与B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

(3)在图中沿扁长轨道运行的彗星,若公转周期为76年,其名称是________,请在图中绘出其公转方向。

(4)在图中绘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5)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理由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其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哈雷彗星绕日运动的周期和方向。

第(1)题,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C.河外星系D.太阳系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地球的‘孪生星球’,绕着……恒星运行”可知,编号为Kepler 452b的天体为行星,与木星属于同一类型。

第2题,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而此天体距离地球约1 400光年,显然该天体属于银河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答案:1.B 2.B读太阳系部分天体位置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4.下列行星中,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小于日地平均距离的是() A.木星B.土星C.金星D.火星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M天体围绕太阳公转且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所以M天体可能是水星或金星。

第4题,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因此,四个选项中金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小于日地平均距离。

答案:3.B 4.C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完成5~6题。

5.“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道的探测器也就属于这些系统,故B、C、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第8题,地球上存在四季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从表格中可以读出火星也存在这样的夹角。

但是,从表中“公转周期”一项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即使火星存在四季变化,四季变化的周期也是地球的两倍左右,故A 项错误。

从表中的“主要大气成分”一项可以读出,地球的主要大气成分为氮、氧,火星的主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二者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故B项错误。

阅读表中的“体积”和“质量”两项,可知两者在体积和质量上差别巨大,故C项错误。

从表中的自转周期一项可以读出,二者的自转周期相近;在太阳系中,火星紧邻地球,距日距离相差不大,故D选项正确。

第9题,因为火星公转周期远大于地球,因而公转角速度小于地球。

答案:7.A8.D9.D如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对“宜居带”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星球上存在水的区域B.星球上存在O2的区域C.有体积与质量适中的行星D.行星距恒星远近最合适的区域11.与“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解析:第10题,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可知,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适宜的温度和光照、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

这些都是由于它与所处恒星系统中的恒星距离适中。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属于恒星系统,中心天体为恒星,与太阳系属于同一级别。

答案:10.D11.B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即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奇特沟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