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
人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社会改造社会的主体。表现人物勤劳智慧,宣传人物坚忍不拔,或展示人物形象以引起思考的人物新闻,一直在新闻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新人新事大量涌现,人物新闻更是勃然兴起。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风尚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社会的主流媒体在反映和表现各条战线新人新事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研究新时期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有助于新闻记者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一、将“神”还原成“人”,表现人物的普通性
俗话说“人无完人”,确实是这样的。一位典型人物,无论他心灵多么纯净,思想多么崇高,归根到底,他终究是个
凡人。既然是凡人,就会有自己欠缺或软弱的地方。过去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往往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对人物光辉事迹的描写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典型就仿佛天神一样,光芒普照大地,高高在上,无法触摸,众人对其只有俯首膜拜的份了。可读者们都是普通人,再怎么勉强,也无法与神比较。这样的典型,虽然光辉,但不真实,无法效仿,会让读者们有很大的距离感。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新时期典型人物的塑造,比较好地处理了“大与小”、“正与反”的关系。
“大与小”的关系是指表现人物主要精神层面的事件与点滴的日常生活琐事之间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表现出一个可亲可敬、人人可学的典型。人民网2004年6月份的《长风彩霞,逝者如诗——记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彩霞》一文,写作上就很好地表现了这一
特点。“40岁,人生最灿烂、最壮美的季节;40岁,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然而,她却倒下了,倒在为之倾洒全部热血的嵩岳大地上,倒在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任长霞的去世,震撼了登封市。追悼会那天,14万多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白花如雪,白幛如云,这在登封的历史上是首次。”开头部分的这百来字,勾画出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受人民爱戴的崇高形象,整个的基调就定了下来。但作者也并没忽视任彩霞作为普通女人,作为家庭中的妻子与母亲的一面:“在郑州工作期间,无论工作多疲惫,只要一进家,她就捋起袖子下厨房,香喷可口的饭菜得到家人的交口称赞。”“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卧室里,最显眼的是简易衣架上的一排衣服。这些衣服中除了一件警服,其他的款式比较新潮。床边的柜子上放着《新家庭》、《时尚》、《魅力》等杂志,电视旁放着《茶花女》、《乱世佳人》、《简爱》等影碟。”这些叙述,看似琐碎,但却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拉近了新闻人物与读者间的距离。
“正与反”的关系是指人物高尚情操与思想波动反复之间的关系。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只会让读者敬而远之。是人就都会有阴暗面,会有欲望、私心等等正常的情绪。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典型之所以典型,就在于他们能及时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关注重心,投入到高尚的事业中去。比如对于万众的楷模雷锋,有一天,突然有人拿出一张他的未被广泛公开过的照片,指着其手腕说:“雷锋还带表啊?”我却突然觉得这个雷锋可亲可爱起来。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我的原则是:人不求全,文不求同。以全求人,则天下无可用之人;以同求文,则天下无可读之。”一个记者采访和写作的对象即便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了不起的英雄,也要注意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
审视他们。我们的时代需要崇高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需要为社会进步和人类事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而献身的精神。我们的新闻曾为之作出过不懈的努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将典型人物生活化,人们才会觉得一些典型离他们并不太远。
新时期人物新闻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还注意了“主角”与“配角”之间的互动。一个人的成就,不可能有绝对的独立性,多少会有他人的参与和协助。所以在突显“主角”的事迹的同时,并不需要压低群众,故意将其他人写得落后、矮小,而应该采用“水涨船高”的方式,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典型更好地融于人民群众中。
二、通过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独特性
多年从事新闻人物采写的新闻工作者王亚楠,在回顾自己写作《赵春生印象》一文时说:“我努力跳出以往写人物通讯的传统套路,不面面俱到,不刻意
雕琢。我只选择那些能够表现出他性格特点和人性本质的东西,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让读者既能感受到这位民间艺术家其实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极平常的人物,又能透过这种平凡发现不平凡,让读者真切地感悟到他的灵魂深处所折射出来的一种人格力量。”他所谓的“那些能够表现出他性格特点和人性本质的东西”,便是最能展现人物的“典型细节”。
以前,新闻记者经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为了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只注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而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结果弄巧成拙,人物表现得空洞、抽象。
仔细观察新时期的人物新闻,会很欣喜地发现,记者们越来越重视从典型细节着手,于平实中见真情,集中笔墨表现人物的特点。
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追记湖南桂东县教育局局长胡昭程》,生动地塑造了一
位心系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的焦裕禄似的教育局长形象。中有这么一段典型细节的描写:“这几年全县新建扩建近百所学校,每所学校的选址、画线、验收,胡昭程都要到场。为了给每所学校选择合适的地点,他像当年的焦裕禄一样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1997年兴建县一中校舍,胡昭程亲自带人采购瓷砖,他对质量不放心,对500万块瓷砖一箱一箱地检查,从上午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整整用了12个小时。胡昭程说:‘教育的钱来之不易。我们要把一分钱掰作两分花,大手大脚是对人民犯罪。’”在这种平静的叙述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爱好和追求都自然而鲜明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作者不用“拉标语”、”喊口号”,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几个场景的真实再现,就将胡昭程性格的执着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生硬的说教,笔调轻松、舒缓,语言张弛有度,读者完全能够从中看到人物身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