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9处新提法10个关键词
最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十大关键词 精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十大关键词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公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笔者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一系列新提法
十八大报告提出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新定位:“两个翻番”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加快”。
这“五个加快”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衔接,与五个方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配套。
就两者关系来讲,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
两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三个自信”“四化同步”关键词:“四个着力”。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着力”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和路径所在,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四化同步”。
“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
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
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五位一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关键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市场经济极其重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增长体系的基础在于市场机制,这是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的,政府也不能例外;而要把这市场机制维护好,就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把政府应有的作用发挥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路径:“创新驱动”“扩大内需”。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路径:“创新驱动”“扩大内需”。
以往我国的发展是为了消除短缺、消除贫困。
现在我们发现有的行业在现有产业层级上已经没有新的发展,有些行业产能过剩。
所以,现在发展的概念不是经济总量扩张,而主要是结构升级。
十八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路径,是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提法替代过去长期沿用的扩大对外开放的提法,凸显了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将从过去一味追求速度逐步向更注重质量、深度和效益的方向转变。
盘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
盘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盘点七五中全会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12年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公报,明确了全面扩大开放细化的总目标、总任务等,“新华视点”记者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内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无产阶级制度,推进中亚国家一体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率先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3、设立国家安全专业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专业委员会,建立健全制度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置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毫无疑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本市场基础。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维护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维护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制度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险制度。
7、剥夺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销体系,剥夺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社会关系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官僚机构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精气神,创新有效传染病和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明晰公共安全体系。
9、划定生态建设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渔业资源制度,划定生态建设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更替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深化更替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扎实推进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九大新提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九大新提法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过去我们讲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最早是国家统治,后来讲国家管理,现在我们又确立了国家治理。
统治就是我强你弱,我是统治者,我管着你、管着社会。
后来用的“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着你,你要听我的。
现在用治理,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
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
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主体之一,所以这是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三、“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
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
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十八大以来,上与下的呼应,最大程度聚合着改革正能量,激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最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如何学习解读? 精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如何学习解读?如何品公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按照惯例,三中全会闭幕后会发布公报,公报该怎么看?哪些是值得注意的表述?综合历届三中全会公报,本报为你提供一个参考。
什么是公报公报是党和国家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新闻报道性公文。
除了公报之外,一般党的系统还有决定、决议、文件,政府系统还有工作报告。
开篇通常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人员、议题等基本信息。
正文审议党的纲领性文件是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公报中一般都有专门段落点出审议通过的重要《决定》。
公报中会包括对政治思想理论的表述。
会谈及经济形势和改革任务,除了肯定成绩,也可能会提及或流露出某些问题和不足。
从公报内容可以预判出改革攻坚区。
会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决策创新点也是公报重要内容,由于全会具有年度性、连续性,所以新提法就表现出了中央决策的兴奋点、着力点。
公报措辞一般也有严格意义,政改历来强调既积极又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实施。
如果文件只说积极或者稳妥,将可能意味着某种方向性调整,引出十分复杂的解读猜想。
结尾通常是对全党发出贯彻全会精神的号召,提出一些组织性原则性要求。
▲公报解读全面深化改革14项主要任务▲全会公报是高度概括的,背后有很多突破性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如何读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8大关注热点,您怎么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公报的11大看点▲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提示亮点、要点和新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关键词词频统计改革居首59次▲三中全会小知识。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九处新提法 十个关键字 如何形成?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九处新提法十个关键字如何形成?南方网综合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昨日闭幕,当天发表的公报以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
对于已公布的这份近5000字的公报,从澳大利亚的铜矿老板到美国白宫的战略家,全世界都在努力解读。
“中国经济会走哪条道路?”在BBC看来,12日三中全会闭幕给这个问题带来答案,因为“这个会议将为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进步确定基调和方向”。
韩联社12日报道称,三中全会通过相关文件,未来10年中国国政运行的基调已经确立,那就是深化改革。
而未来中国将进入自邓小平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深入进行改革的新时代。
社会主义中国在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在牢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各种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维持健康的肌体。
面对国内外媒体的众多热评,未来生活将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国普通民众,该如何解读这份意义重大的公告?它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也许通过六大看点、十个关键字、十六项具体部署,我们能够初步体会出它的深意。
六大看点1、全面深化改革确定总目标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公报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这是一个新的亮点、新的突破。
国家治理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
人民也是社会的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一个方面的角色,都是主体之一,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也表明了方式的变化;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王远鸿:这次还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加以强化,强调改革核心是政府放权,目的是让社会活力迸发,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全国人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点解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点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通过系统学习原文和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班,进一步体会到这次会议有以下5个方面的亮点:亮点1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
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我理解主要有五点:一是主题全面。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
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
《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
《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
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
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
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
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
最新-如何读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精品
如何读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八届三中全会今闭幕——读懂公报今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
《人民日报》头版今日发表评论称,这次会议将为改革勾画新的蓝图。
按照惯例,全会闭幕当日晚间将发表公报,这种新闻式的公报,将主要介绍这次会议全貌,重点指出会议主要精神,透露出改革总体思路和方向。
公报该怎么看?哪些是值得注意的表述?公报发布后,具体如何执行?综合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公报,《法制晚报》带您读懂公报。
发布时间1978年以来会后均发公报公报是党和国家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新闻报道性公文。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
除了公报之外,一般党的系统还有决定、决议、文件,政府系统还有工作报告。
《法制晚报》盘点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发现每次三中全会均在闭幕当天发布公报。
比如,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2月22日闭幕,当天发布公报要求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98年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10月14日闭幕,当天公报提出,到2019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公报看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字最多盘点7次公报,字数最多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公报,约7650字。
那次公报介绍,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同时,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达7000多字的公报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王文章副教授对《法制晚报》分析说,1978年中国正处于社会大转折时期,在当时的形势下,需要说的问题比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既要思想解放、平反冤假错案,又要进行改革开放,解决农业问题、发展问题,所以涉及面会比较广泛。
而此后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历届以来字数最少会议公报,约520字。
公报其实就是会议对外发布的新闻报道,将会议的主要信息向大家告知,所以在字数上会有所控制。
从最近几届来看,一般为两三千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重点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重点解读1、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5、两个新机构:(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2)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6、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点:(1)建设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转变政府职能。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4)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5)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6)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8)法治中国。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9)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10)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1)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12)社会治理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13)生态文明。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14)国防和军队改革。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15)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7、三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8、六个紧紧围绕:(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改革目标 诸多新提法赋予新含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改革目标诸多新提法赋予新含义* 三中全会明确改革总方向和基本目标* 2020年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以往的“基础性”提法改为“决定性”*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更细领域改革细节和措施有待细化和落实采写北京中文部路透北京11月12日-周二出炉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可谓“万众瞩目”,全会明确了改革的总方向和基本目标,提出将在2020年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其中一些新提法和新举措也让市场有了更多解读空间。
包括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及成立国家安全委员,被视为将推进改革和加强国家安全提高到更高的决策层面,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以往的“基础性”提法改为“决定性”作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三中全会的公报只是原则性表述,一下子就明确要增加两个机构,且级别都不低,至于很多细节性的表述要等三中全会的全文。
”中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一位不具名的官员就称。
他指出,应该说公报中透露的信息很明确,中国要推进改革,并且设立很明确的目标和执行机构,要设立跨部门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这也是很多国家的通常做法,意味着改革从顶层设计到逐步落实完善都有了具体的部门来负责。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也指出,公报明确中国改革总方向和2020年基本目标,突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建六大建设为一体的具体改革总要求,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有了新界定,对城乡关系有新要求,对司法体制有新表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闭幕,会议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
会议公报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公报公布当天,中国诸多金融机构,包括民生证券,中金公司,平安证券等均安排在当日对公报内容快速解读,中国资本市场,包括期货市场,债券,汇市甚至全球的其它金融市场亦因等待公报出炉而略显谨慎。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内容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内容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通过这次会议,小编学到了不少东西。
以下是心得体会栏目为大家推荐的学习心得,欢迎参考。
今天,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全会公报中能读出哪些新表述、新思路、新方法?人民网强国论坛第一时间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做客视频访谈,为广大网友解读全会公报。
张立群认为,公报内容令人鼓舞,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
一个方面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准备和成熟。
一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另外一个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准备和成熟。
全会公报里非常受鼓舞的是,改革的总体目标很清晰的提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基本特点,现在进一步清晰的浮出水面。
谈及公报的亮点,张立群说,从全会公报的精神来看,这次全会的决议首先表现了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比如说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包括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改革作了安排和部署。
另外,注意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
包括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呼应,也包括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包括整个和谐社会建设这些方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和整个发展的可持续之间的呼应等等。
这个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表现的是比较突出的。
再一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改革的重点是比较明确的。
也就是说,既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也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今天,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点解读)
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提示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经济: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政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文化: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解读央视网消息: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
全会公报发布的第一时间,央视网邀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对公报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四大背景下的众望所归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几个大的背景: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第二,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超高速(10%左右)增长后,切换到了中高水平(7%—9%)增长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国实现了人均GDP向一万元高收入国家的迈进,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
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累计10万亿的投资,这在拉动当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后继的影响——比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累积等,要消化这些负面影响,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
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高速增长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成为众望所归,人们对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很高的期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首次出现这次全会公报的内容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们党的文件当中,第一次很明确地提出,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而且强调了要“现代化”。
这实际上指的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放权,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
公报提到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以前的提法是“基础性作用”。
这表明,现在我国把市场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强调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是,公报特别强调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民主。
这些以前也提过,这次再次提出,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此前对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们期待政府在经济领域放权的同时,在相关政治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管理等领域,也能够有更多的改变,让民间的呼声有更通畅的渠道和更好的传递方式,与未来政府的执政能力有更好的结合。
形势与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4
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单独两孩”启动实施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 孩子的政策”——15日公布的《决定》提出启动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是我国人口政策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又一重大调整。
5
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
《决定》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2013年10月29日,政治局会议听取《决定》
稿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
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二、《决定》诞生记
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
举行。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
明。
二、《决定》诞生记
2013年11月11日晚上,习近平主持政治局常
从“统治”到“治理”,它是一个
治 国方略的总体思想的变化。
会议的主要亮点及其解读
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 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
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
开来,治理表明了方式的变化;
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
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五、会议的主要亮点及其解读
解读十一: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
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八 九处新提法
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 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还
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主
体之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分学习解读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决定》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作了阐述和部署: 第一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提出必须解决 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 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重点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了 部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重点对高 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改革作出部署,形成合理 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 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第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必须着眼 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 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 会治理水平;提出的主要举措包括:改进 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 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一、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 重点问题
二、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 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要做到六个“紧紧围绕”
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重点问题
中央政治局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 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 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 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 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 执政能力。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 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决策科 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出的主要举 措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 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 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亮点 2017.4.10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亮点(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
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三)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全会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强调,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全会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七)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
最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1个关键词 精品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1个关键词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大突破、新起点,其所产生的预期效应,可能会超过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效应,而且一些改革举措,可能会超越一些固有的条条框框。
综合来看,至少有以下21个关键词,可能会在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烈闪现第1个关键词新起点和自信心过去35年的改革开放,无论从思想认识、国家体制,还是从思维方式及现实举措,都已经遇到很多瓶颈和困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环境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都陷入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困扰之中。
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强势突围。
因此,新一届中国执政集团,必将大胆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新起点,将从思想、体制和制度层面,优化并打造一个新的改革发展的平台,着眼于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断增强执政党领导改革开放及各项建设事业的自信心三个自信。
第2个关键词党的执政能力尽管近几年来,海内外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多有责备,而且新一届执政集团也深刻认识到作为执政党,自身存在很多不足。
但是,就目前中国客观局势而言,唯有中国共产党有条件、有资格、有能力统揽改革大局。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从改善和强化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角度强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执政党能够肩负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3个关键词民主政治近十多年来,中国公众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较长时间里,执政集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策略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因此导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各个方面。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回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新的、既与时俱进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和举措。
不少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不会涉及民主政治问题,但有迹象表明,新一届执政集团可能会开明地正视这个问题,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方向和事宜的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9处新提法10个关键词
2013年11月13日14:06 中国新闻周刊网
【中国新闻周刊网11月13日综合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2日下午在北京闭幕,并发布了会议公报。
三中全会的公报该怎么看?那些措辞背后有什么意思?哪些是值得注意的表述?中国新闻周刊网根据会议公报和媒体报道,初步梳理了九处新提法和十个关键词,以便广大网友参考把握,或可管窥三中全会之要津。
公报九处新提法及点评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
过去我们讲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最早是国家统治,后来讲国家管理,现在我们又确立了国家治理。
统治就是我强你弱,我是统治者,我管着你、管着社会。
后来用的“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着你,你要听我的。
现在用治理,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
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
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主体之一,所以这是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人民日报社论:
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三、“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人民日报: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
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
尊重基
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十八大以来,上与下的呼应,最大程度聚合着改革正能量,激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
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由此体现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
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
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
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
所以,这回讲要公平。
这次如果要讲亮点的话,它的亮点就强调在这两类的公平上。
五、“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
阐明了财税体制的本质和目的,明确了它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相当于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六、“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已开启了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下一步税制改革还应包括优化政府收入结构与税制结构、完成增值税改革、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强化房地产税等多个方面。
稳定税负指的是稳定宏观税负,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要稳定宏观税负就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两者是齐头并进的。
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可以在完善事权的基础上强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相适应,形成了财税体制非常重要的一块。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
此处的改革必须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相配套,事权的重新划分不仅包括一部分上收中央,一部分划归地方,还将有一部分交给社会中介组织。
我们不能重复过去“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简单二元管理法,要纳入更复杂的规则,也要相配套。
八、“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就要有这样一种尝试,让宅基地、农民的自留地、农民的承包地能够以某种形式在市场上流转,形成这样一种收益,能够保障农民的生活,因为土地是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
可持续是首次放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前,不仅仅是只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还包括了公平以及保障资金效率的可持续性。
十大关键词管窥改革要津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
从12日发布的公报看,本次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
与此同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呼应了此前舆论呼声,使人们对即将发布的改革决定全文充满期待。
——总目标
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上述提法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作出了明确定位。
“治理体系关乎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与时俱进,治理能力则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在保持较小成本的同时跟上时代要求。
”汪玉凯指出,这对新时期执政者提出了更为宏大的命题。
——决定性作用
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看来,这彰显出决策者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
这就要求执政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党的领导
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
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决定性成果
全会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再过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实际上老人家说,比如到2020年,我们可能要有一个现代的体制、现代的国家,所以这次会议也说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个定型的制度。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
——国有经济主导
针对各界热议的国企改革,全会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周天勇指出,“正是因为活力不足影响了国企控制力和影响了的增强,下一步,将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
”
——现代财政制度
会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这意味着,继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之后,新一轮大规模财税改革呼之欲出。
——社会治理
与此前多用创新社会管理相比,此次会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马庆钰看来,相较于管理,治理倾向于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公共事务,一字之差,代表执政党一种执政理念的转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
环境。
联系到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表述及此前相关环保政策执行中遭遇的困境,分析指出,下一步,相关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有望加强。
(综合人民网、中新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