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 日测算正午大阳高度。如图4,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 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 1~4题。
3. 图5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 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 D 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N B.21.5°S A C.45°N D.45°S
• 极点:H=90°-( 90°-直射点纬度)=直射点纬度
• 极昼圈:H=90°-( 90° -直射点纬度-直射点纬度)
=2﹡直射点纬度
4.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
春/秋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C、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D、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C
某校(北回归线以北)某地,在操场上树立一垂直于地面 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OM⊥OP,测得 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30°, ⑴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 当地北极星得仰角为 36°34′ ; ⑵该小组晚上20时35分观测到 某恒星位于上中天,则一周后该小 组在同一地点观测到该恒星位于上 中天的时刻是: 20时7分28秒 ; ⑶M处有一高度为H的楼房,若 在其北面建一新楼,欲使新楼底层 全年太阳光线不被M楼遮挡,两楼 Hcot30° 至少相距多远? ⑷在M楼顶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真空管合理倾角为 和 之间。13°08′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 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大阳高度。如图4,垂直竖立一根2米 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 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1~4题。 1.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 B 时间应为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 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 升的是 B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 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知识是重要的考点内容之一,现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如下。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区分。

例1.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

读图回答1~2题。

—c—a—b【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23° 26' 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应选a、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应选B.【答案】(1) a、d (2) B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2.假设M地( 0°,30°E)、N(23°26' S, 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H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耳和H 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 B .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H NC.每年约有9个月H M>H D •任何时刻都有F M>H N【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

春分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春分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春分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春分时,是指一年中太阳到达黄经0度的那一天,也就是一年中昼夜长短均衡的节气。

在这一天,太阳在视觉上正好处于上半球顶端,本质上指的就是太阳在地球上午正中央穿过的那一时刻。

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时刻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其数值大小和变化的规律在影响着全球的季节变化,从而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活动。

春分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首先要明确指出的是,太阳的高度是指以地球中心为视觉原点,太阳中心到地心的空间距离。

当地球自转一圈后,太阳落下地平,即指的是太阳中心到地心距离为90°时,太阳处于地平线之下。

春分时,太阳中心到地心距离为0°,太阳正好处于上半球顶端,太阳高度和角度正好相等,角度的值越大,太阳的高度也越大,反之,太阳的高度也越小。

全球太阳高度不同的地理分布特征,是由天文学规律和地理特点决定的。

主要指地轴倾角和经线偏角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太阳高度受地轴倾角影响最大,其原因是太阳在春分时处于上半球,当地球自转一圈后,太阳落下地平,当地球转动角度达到90度之前,即当太阳中心到地心距离为90°时,太阳高度正好与地轴倾角值相等。

经线偏角的影响主要在于,当经线偏角较大时,正午时刻太阳落下地平的时间会变得较长,也就是说,经线偏角越大,太阳高度越小。

从地理条件来看,在春分时,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大致可分为两个区域:热带区和温带区。

热带区的地理位置是指位于南回归线两端,太阳高度最大,在春分时,位于西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其太阳高度可达86.5°;另一方面,温带区的地理位置是指位于北回归线两端,太阳高度最小,在春分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其太阳高度只有46°。

不同的太阳高度对全球的季节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沿着经度变化的地区,春分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则会影响到这部分地区的日照持续时间。

从物高度分布上看,春分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从北回归线开始,太阳高度比较低,随着距离南回归线越来越近,太阳高度也越来越高,直到接近南回归线时达到最高,其变化趋势一直持续到南回归线,这样的梯度性特征,正是形成了全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基础,使得全球各种季节变化趋势更加清晰。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出现极昼时,太阳的运转轨迹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α ± β︱
α=当地纬度 β=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差为两 地纬度之差; ③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差 为两地纬度之和。
6.22前后 次年6.22前后
3.21前后
9.23前后 次年3.21前后
12.22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 至日时影子最 长 。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 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例2、惠安县(25°N,118ºE)为了相应国家节能 减排的政策,决定引进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以满足 师生日常热水供应。
1、9月23日,为使热水 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 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 角为:
25°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昼半球:大于0°; 夜半球:小于0°; 晨昏线:等于0°。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节回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秋二分、夏至、冬至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

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③特别说明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问题思考] 上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及计算

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及计算

B.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C.被称为高原大陆
D.该大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2、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理位置关系
【例题5】下图是某城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照射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审题】图中只有2条代表二至日的两条太阳光线。 我们无从证明哪一条是夏至日,哪一条是冬至日。 说明知识考察的不是二至日太阳光线的特征。但全 年的太阳光线均应该位于二至日之间。如果我们再 将补画一条太阳光线(如下图中的红线)
一、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
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角 地面
1. 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1)某时刻的空间分布 如下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
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太阳 高度角递减,呈同心圆状分布,晨昏线上的太阳高 度角为0°。
(2)日变化 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 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 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
H=90°-L(L为当地与直射点 的纬度距离)
α+H=90° 得到:α=L 计算:A项中光照图为夏至日, α=L=40°-23°26′=16°34′ B项中光照图为冬至日, α=L=40°+23°26′=63°26′ C和D项均为二分日, α=L=40° 【答案】A
H
B图 : C图
H
H
H
H
H
D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H
H
可以看出,合理的是BD 【答案】BD
2、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线与地理位置关系
【例题5】下图是某城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照射情况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名称可能是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范围:0°~90° (有时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为黑夜或极夜)2.太阳高度(h)的日变化产生原因:地球自转变化规律:极点上: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读右图:某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日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H):每天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变化规律: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①空间上:由直射点向南北对称递减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②时间上:直射点移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直射点移远,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称于6月22日和12月22日(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①计算公式:H =90°-|Φ-δ|其中Φ为所求地点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Φ-δ|表示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纬度差。

公式含义: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当地纬度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互余。

②特殊情况(其中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H 为正午太阳高度、h 为太阳高度)A .极点上:H =δB .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上:H =2δC .发生极昼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Φ+δ=90°D .极昼区:H +h (地方时0点太阳高度) =2δ发生极昼的某地,其地方时0点时太阳高度为多少度,其纬度就比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高多少度日出时 正午(地方时12点)日落时 0° 最大(H) 0° 增大 减小 赤道23°2623°26′ 极点另:赤道上日出方向偏角=δ;晨昏线与经线夹角=δ;北半球某地纬度=该地北极星仰角③实际应用A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倾角:等于(该地纬度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下图中角aB .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 ::L =楼高×cotHH 为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下图所示C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影长:cotH =影长/物体高度例20.右上图中的四条折线所表示的纬度与数码相对应的一组正确的是( )①23°26′N ②赤道 ③20°S ④66°34′SA .①一C ②一H ③一N ④一NB .①一M ②一N ③一C ④一HC .①一H ②一M ③一N ④一CD .①一C ②一M ③一N ④一H例2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代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h为一已知量)⑴②表示的地点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高度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太阳高度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太阳高度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太阳高度必背知识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三、其他知识点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如:若太阳直射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则可知道太阳直射21°N。

1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计算-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11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其计算-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一次 (夏至)
一次 (南2半、球冬在至夏日至:,北 半南球南在大冬,至北) 小
赤道
两次 (春秋分)
两次 (冬至、夏至)
规律: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减少(来增去减) 同越一 大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当日正午太阳高号度:卷洞洞
公众
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赤道上:
北回归线上:
b.晨昏线(圈):0°等太90阳oE高度线,一般为图中最大圆圈(若不是
0°则非晨昏圈)
N
N
赤道
900W S
S
:卷洞洞 号 公众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同纬等高)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夏,至正日午二太分阳日高冬度至日越大(近大远小) (3) 距直射点纬度相同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对称等高)
5. 房屋采光问题: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或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后 楼能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H= h/L( H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楼间距 ≥ L=tahnH H应选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
受太阳高度角大小影响,一般而言: 若楼高一致,要想不遮挡阳光,则 纬度较低地区的楼间距要小于纬度 较高地区; 若楼间距一样,则纬度较低地区的 楼高要大于纬度较高地区。
集热板
β
水箱
调 节
α杆
α+β=90°
:卷洞洞 号 公众
a 南县(29.5°N)在冬至,热水器倾角 为多少度是最能充分利 用太阳能?
h= 90°-(29.5°+23.5°)
=37°
a=90°- 37°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一、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晨昏圈上为零。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1)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

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其他极昼地区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一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3)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

4、等太阳高度图判读等太阳高度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通过该点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则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练习一如下图,表示某时刻地球表面太阳高度分布状况(M点太阳高度为90°,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依次为60°、30°、0°)。

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A.2点B.10点C.14点D.20点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比较,正确的是()A.这一天①点比②点先看到日出B.①点盛行西南风,③点盛行西北风C.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④D.④点的自转线速度约等于②点的一半[答案] 1.C 2.B练习二右图是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90°
90°
60°
60°
30°
30°
0° 北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南极圈
0° 南极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2. H =90°-纬度差 (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 之间的纬度差)
例题:6月22日,求蒙山(24°N)、 北京(40 °N )、23 °26′S的正午太阳高度
蒙山: 90°—(24°—23 °26′)=89°26′ 北京: 90°—(40°—23 °26′)=73°26′ 南回归线90°—(23 °26+23 °26′)=43°8′
【审题】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实质是热 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90°
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进 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50。

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 增大,反之减小(来增去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楼间距问题----第26页
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 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
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 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 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 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过程如下: tanH=h/L →L=h· cotH 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
6月22日
赤道 0
23º 26´S
9月23日
3月21日
3 月21日 º
12月22日

高中地理论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论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该部分原理知识抽象复杂,综合性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于该部分原理知识的考查,命题角度更加巧妙,出题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

但万变不离其宗,深刻把握该部分原理知识,科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模型,是迅速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下面分析探讨如下: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时空变化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光线相对当地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简称太阳高度。

某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为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H=90°-纬度距(所求点和阳光直射点之间相隔的纬度数)。

换言之,在任一时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与其距离阳光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

纬度距的计算如图1所示。

提示:①若所求点与阳光直射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间的纬度距为两点中较大的纬度减去较小的纬度。

如图1,此时阳光直射北纬23.5°,为北半球夏至日,A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11.5°(35°-23.5°),正午太阳高度则为78.5°;B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13.5°(23.5°-10°),正午太阳高度则为76.5°。

注意:图1中回归线度数取为23.5°,下面图3、图4相同。

②若所求点与阳光直射点分属于南、北两个不同半球,两点间的纬度距为两点纬度之和。

如图1,C 点与直射点间的纬度距为53.5°(30°+23.5°),正午太阳高度则为36.5°。

③严格来讲,随着地球的公转,阳光直射点的纬度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南北移动。

通常情况下,直射点移动的日变化忽略不计,因此,在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同一条纬线上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整合]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深度思考]1.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如下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夏至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自然地理(4) 太阳高度

自然地理(4) 太阳高度

15:37
1、该日最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2、①地位于②地的
C、9月23日 D、12月22日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5、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①日影的方向:与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相反 正午日影方向:直射纬线以南——向南 直 射纬线以北——向北 半夜0点(出现在极昼地区)日影方向: 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 极点日影方向:北极点向南、南极点向北
E N
E
2h°
W 地平圈
S
N W
2h°
地平圈
S
图5
图6
W S h2 h1 E 地平圈 N
W S h1 E 地平圈 h2 N
图8
图9
小结: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3、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4、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 5、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①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晨线和经线重合,纬线 和太阳光线平行 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 昏线的正西方 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日出
日落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 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昏 线的西北方
日出
日落
夏至日
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 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昏线 的西南方
小结: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1)时间变化: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 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 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内是没有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此时为当地地方时为12点
物体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 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 的分布规律
B A
C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0(最大)
(近大远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北半球春分日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秋分日
北半球冬至日
近大远小
N
春秋分时: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00
S
1、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静态)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白昼较长 越向北白昼越长
点北北长,越北越长;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动态)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白昼变长
点北北长 点南南长
例:每年的儿童节到国庆节期间,深圳的昼长 如何变化?
间达到一年中最长的地点有 B
❖ A.1个
B.2个
❖ C.3个
D.4个
8.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 , 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C ❖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 B. 北半球昼长夜短 ❖ C. 我国盛行偏北风 ❖ D. 深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小值
❖ 9.下列事物中 , 能够反映年太阳辐射从低纬
向高纬递减的是
D
❖ A. 黄赤交角
B. 太阳辐射
❖ C. 四季
D.五带
❖ 10. 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C
❖ A. 下垫面性质 B. 日地距离
❖ C. 太阳高度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更替 2 地方时 3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4 地球形状的形成与自转有关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季节更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 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且太阳光为平行光(如图一)。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则 各地太阳高度是一样的; 而在地球表面为球面的情况 下,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下,球面上只有一个点是太阳高 度为90度,以昼半球的角度来看,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 线就形成了常见的等太阳高度等值线图 图一 图二
由图中实线圆圈表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西南 方向。 ⑴甲在乙的________ 晨 线, L2是____ 昏 线。 ⑵晨昏线判断: L1是____ ⑶AB距离约为 _______km 。 6660 E ⑷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 越小 。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①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 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值。如上图C。
90oE 90oE
5.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度,因此纬度跨度也为180度。如果太阳直射赤 道,该经线与0度等太阳高度线的南北两个交点即为 极点,最北点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
90oE N N
S
5. 如果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所在的正午太 阳高度要大于0度,北极点位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 与最北点的太阳高度角差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最 北点所在的纬度范围以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圆上没有 90oE 南极点;
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到晨昏
线上时太阳高度减小为0度。 S
N
A
A 等太阳高度线图就是用 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 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图, 其实质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 球俯视图(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S
A
· 北极
C
0
D
B
夏 至 日 全 球 太 阳 高 度 等 值 线 图
二、等太阳高度线图的解题技巧
温馨提示 地球是一个球体,阳光是平行光线
1.等太阳高度线: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2.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晨昏线递减
距离直射点越近,其太阳高度就越大 与直射点距离相等的点其太阳高度也相同 晨昏线上的点与直射点的距离为90*111 直射点昼半 球上的太阳高度就是以直射点为 N
【高考回眸】 (2007· 宁夏文综)我国某校地 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1~2题。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及方向的是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D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23°26´N
P

23°26´S
P: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冬至日 S
二分日
夏至日 N
1
23°26´S
4 P
2 0°
3
23°26´N
P: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H3)。 1 3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 2 90° 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P: 赤道地区
1、 赤道地区: 3 由图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正午太阳高 由图4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 度的季节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H3 ,在夏至日前后P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 化规律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3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H4 ),冬至日时 1--小--(最大)-- ----减小 增大---(最大) ---(最小)----增大--2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H3 )。 春分日 4
P
23°26´N

23°26´S
P:北回归线地区
冬至日
二分日
夏至日
N
S
1 90° P
23°26´S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 化规律
2
3 0°
23°26´N
P:南回归线地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
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 3 H3)。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 2 1 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与
太阳方位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H2)达最大值90° 1 2 ----(最小)------(最大) (最大) ----(最小) -----(最大) -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23°26´S 90°´N 90°´S 0 ° 23°26´N P
2. 若图中0o等值线 与经线圈重合,则此时 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A. 0° B. 23°26'S C. 23°26'N D. 10°S
下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 中同心圆为太阳高度值相同地点的连线,数 字表示太阳高度值),据此回答 :
3. 若图中丙地所在 直线为北回归线,甲地 为伦敦,则乙地所在经 线的度数是 A. 180° B. 0° C. 20°W D. 160°E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 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 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 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 示。
(2) 季节变化规律(每个规律针对同一地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移动关系:直射点向该纬线移来, 正午太阳高度 增大,直射点远离该纬线移去,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来增去减)
图三
图四
3. 等太阳高度线图中的中心点圆心为太阳直射 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同一 纬线上的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所以该点太阳高 度角为90度,该直射纬线上的所有点正午太阳高度 也为90度。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 在半球及季节
图三
图四
4. 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 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 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 太阳高度的差值。
由图中实线圆圈表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西南 方向。 ⑴甲在乙的________ 晨 线, L2是____线。 ⑵晨昏线判断: L1是____ ⑶AB距离约为 _______km。 E ⑷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1. 等太阳高度同心圆线的中心点(即太阳高度为 90o的点)即为太阳的直射点, 太阳高度等值线从该 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在等太阳高度线的值为0o 时,则为晨昏线,在直射点所在经线西侧的晨昏线部 分为晨线,东侧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图三
图四
2. 等太阳高度线图中的中心点圆心为太阳直 点, 所以过该点的经线就是地方时12时所在的经线 该经线与等太阳高度线的各个交点均为此时刻的正 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 多少度。
由图中实线圆圈表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西南 方向。 ⑴甲在乙的________ ⑵晨昏线判断: L1是____线, L2是____线。 ⑶AB距离约为 _______km。 E ⑷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N
90oE N
90oE N
S
下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 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求图中A、B两 点间的距离约为多少?
下图为某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AB所在 纬线为赤道,CD为经线,C经度为西经90度。回答 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2时 B、6月23日2时 C、12月22日2时 D、6月21日13时 (2)关于图中AB两点的 正确说法是: A、A点地方时为6点 B、A点的地方时为18点 C、B点在晨线上 D、A点在昏线上
下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 中同心圆为太阳高度值相同地点的连线,数 字表示太阳高度值),据此回答 :
4. 有关此刻太阳高度分布 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B. 从北回归线向四周降低 C. 从太阳直射点向两极递减 D. 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右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粗线 为等太阳高度线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7时 B.15时 C.17时 D.21时 2、若①②两点经度 相同,②③两点纬度 相同,则此刻的太阳 高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
90°N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90°S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
变化规律:由
太阳直射点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 夏至日:由
北回归线 春、秋分日: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 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离
P
23°26´N

23°26´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