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以及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解决途径。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现状及问题,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 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 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 (黄土高原)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 发展状况。

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 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今天 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 64 和图 8—65,完成下列任务。

(1) 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 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 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图8— 65和P.100 “黄土高原的塬、 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 1 )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2) 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 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 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 P.100 “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 7—8 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 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植被等基础知识,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知识掌握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民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

2.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黄土高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话题和问题,准备相关案例。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问题,设计一些讨论话题和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内容包括: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等方面。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区域发展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区域发展特点及其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实地考察:如有需要,提前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9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9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区域差异,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区域发展状况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该地区特点的介绍,以及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关心民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2.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问题和发展状况。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利用多媒体展示法,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状况。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和案例。

3.准备好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呈现(10分钟)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居民生活水平。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2. 分析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特点,探讨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与治理3.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优势与劣势4. 黄土高原居民的日常生活5. 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水土流失原因与治理、区域发展优势与劣势、居民的日常生活、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原因与治理、区域发展优势与劣势、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4.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植被等。

(2)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讲解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

(3)介绍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劣势,让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4)探讨黄土高原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的特点。

(5)阐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3.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问题。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优势与劣势,以及如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但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掌握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黄土高原地区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展板、黑板等。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更直观的认识。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全面梳理,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到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片段信息,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因此,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黄土高原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流程。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新版)湘教版
- 居民生活变化:城市化、非农业就业增加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今天我在教授《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章节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力求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区域发展、居民生活等内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讲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高原和山地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入更多形象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地形特点。
例题4: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和变化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解答: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包括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居住窑洞、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发生了变化。例如,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迁往城市居住,从事非农业生产。同时,科技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得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三、教学内容
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 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和变化
5. 黄土高原居民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 讲解:
-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下册 8.5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设计

第五节黄土高原地区发展与居民生活教课目的: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及范围。

2、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色,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

3、利用图标依据问题进行剖析、推理、判断。

4、经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举措及收效教课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举措及收效教课方法:研究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讲解新课] 教师播放电影——我们的黄土地。

而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自然地理概略[承转过渡][板书]地点与范围(学生活动)课本P99页,回答: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降区指哪里?明确:黄土高原2.黄土高原的范围明确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至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地形特色是什么?[承转过渡][板书]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从电视片和P100页图8.66“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域典型的地貌(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P100活动读图的对话,分组议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概括总结。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议论回答: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仍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如何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降落,粮食减产)②让学生联合图好多农田和乡村都散布在高原面上缓和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如何的情况?(假如水土流失持续发展,最后会致使耕地没有了,乡村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③让学生联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哪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板书] 人为因素毁林、毁草、斜坡开荒,损坏了地面植被。

自然因素有暴雨过于集中,黄土质地松散,植被稀罕。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改善生活条件。

本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区域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认识当地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当地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认识当地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3.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区域观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增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直观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

3.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准备讨论话题,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8_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新版)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题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时1使用人李彩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能力目标: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情感目标: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重点难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内容师生随笔感悟新知:(一)读图,对照课本99—100页,填写下列内容,尝试识记目标一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1、地区方位: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2、半球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3、相对位置:北临高原、西临高原、东临平原、南临秦岭。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1)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以内:以南、以北、以东、以西,(2)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包括、和、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以学生比较感官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

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三、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黄土高原以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四、黄土高原的土质特征黄土结构,较多。

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地表特征:地面形态:等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气候,所以地表缺乏保护,加上土质,裂隙较多,在降水集中的夏季,暴雨多,地表容易遭受侵蚀。

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二)总结上述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二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2、讨论和回忆:水土流失的危害(需要想象和回忆旧知识)(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不利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水平低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 (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 (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材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了解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以及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了解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等,掌握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观念,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关系。

2.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湘教版八下地理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材以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及其发展问题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知较少,需要借助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地理环境,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八下地理教材。

2.课件:制作本节课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4.提问问题: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理区域。

提问: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湘教版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特征。

2. 掌握黄土高原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3. 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如丘陵、沟壑等。

3.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如干旱、风沙等。

4. 黄土高原的土壤特征,如黄土地貌、土壤肥力等。

5. 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状况,如河流、湖泊等。

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3.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征。

4.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状况。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种植结构。

2. 掌握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3. 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如旱作农业、杂粮种植等。

2. 黄土高原的种植结构,如小麦、玉米、豆类等。

3.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政策支持、科技进步等。

4.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

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调查或收集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特点和种植结构。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情况。

3. 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2. 掌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包括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貌、气候、土壤等。

2.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3. 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特点: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

4. 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区域发展及居民生活特点。

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具体特点。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讲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介绍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4. 分析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特点,如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

5. 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认识。

3. 学生提交课后作业,包括绘制黄土高原地形图和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黄土高原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案例研究资料。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普文章和报告。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湘教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湘教版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地貌特征。

2. 掌握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生态环境状况。

3. 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丘陵、沟壑纵横。

3. 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4.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5.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 讨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 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后果。

5. 结合实例讲解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

作业布置:1. 绘制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2. 调查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特点。

2. 掌握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理解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特点:旱作农业、农作物多样性。

2.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优势:光照充足、农作物适应性强。

3.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

4.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分析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讨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探讨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作业布置:1. 调查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 设计一份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工业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工业发展概况。

2. 掌握黄土高原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局限性。

3. 理解黄土高原工业发展的环境影响。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工业发展概况:以能源、原材料为主。

2. 黄土高原工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丰富、政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方案③: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今天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自然地理概况】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65,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过去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的了解和理解。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想一想,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为什么过去以小麦和杂粮(小米)为主食?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课堂活动:阅读P.101“窑洞”材料,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2“活动2,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文化。

过渡:如今,随着时代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引导:区域发展包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首先来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72、8—73,阅读P.103“高原绿了,农民富了”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并结合课文,说一说,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