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霍尔建筑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斯蒂文霍尔建筑作品分析.

斯蒂文霍尔建筑作品分析.

作为展览建筑和文化建筑,本身有着场地雕塑的视觉意义,本案建筑形体 意向“一千个人心中有着一千个汉姆雷特”,个人有着以下几个方向的理 解……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两个体块像张开双手,拥抱自然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自然之窗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山水画—黑色体块随地势起伏与远山完全融合在一起,飘逸的白色的体块既 像山中氤氲的雾气,又像那从青石边飞流直下的瀑布
挡墙的高低搭配,平行组合,使得空间上形成山水画中“平远”、“高远”、 “深远”的奇妙组合
09
景观空间
灵活的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使得空间以小见大, 富有层次
09
景观空间
07
建筑立面
立面开窗:
3)南侧朝向南京主城和公园的湖区,设置眺望的平台,是整个立面窗系统的 重点; 4)北侧由于地下办公空间采光需要,在立面上一反其他几个立面的克制态度, 随机增加了多组采光窗,此设计也打破了此立面呆板的表情。相似的设 计手法在勒.柯布西耶的朗乡教堂的立面设计上有所体现。
07
建筑立面
01
建筑师简介
代 表 作 1998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2007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美国 2009 北京当代MOMA,北京,中国 2009 克努特.汉姆生中心,哈马罗伊,挪威 ,
01
建筑师简介
02 02
建筑概况
Architectural Overview
工程地址:南京.珍珠泉风景区 建筑功能:画廊、茶馆、书店、 花园、策展人住宅
01
建筑师简介
主 要 获 奖 1997 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荣誉奖 1998 阿尔瓦·阿尔托奖 2002 史密森学会的库珀休伊特国际建 筑设计奖 2003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资深会员 2007 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2007 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成就奖 2007 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荣誉奖 2009 西班牙对外银行基金会为艺术奖 项颁发的知识前沿奖 2010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奖 2011 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2012 美国建筑师协会奖牌奖

斯蒂文_霍尔的建筑观及其作品分析

斯蒂文_霍尔的建筑观及其作品分析
MIT 学生公寓 (Simmons Hall, Cambridge, U. S.A,2000)位于瓦萨大街(Vassar Street),霍尔 的构思着眼于“多孔建筑形态学”,因此“渗透 性”与“多孔性”成了公寓的设计主题,“开放” 作为整个设计的关键语汇(图 5 )。这座 1 0 层高的 宿舍楼几乎由 0 . 6 m 见方的窗户矩阵完全包裹起 来,形成一种由外表面承重的外骨架结构。建筑 虽受基地限制从外形上看比较单一,但它的室内 空间却丰富多样,有单人间、公寓单元和多种户 型以供不同人群来选择。多孔性成为漏斗状 (f u n n e l )空间的灵感来源,这些空间分担了走廊 所承受的荷载,并提供了集体学习和休息的场 所,同时也使走廊充满趣味。站在入口处会看见 建筑东南角开着古怪孔洞的雨篷,多孔性主题无 论是从概念上还是表象上都真正得到了体现。
在霍尔的著作中,《字母城市》(T h e A l p h a - betical City,1980)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格网系统 限制下的建筑类型,并从形态上探索了它们之间 的关系;《乡村与城市住宅类型》(Rural and Ur- ban House Types,1983)系统收集了美国传统住 宅的类型;《杂交建筑》(Hybrid Buildings,1985) 探讨了 2 0 世纪以来美国出现的高层建筑类型在 功能、形式和空间上的“杂交”组合方式。霍尔 认为“传统建筑类型是根据建筑的基本功能划分 的”[5],但 20 世纪以来城市密度的不断增大与建筑 技术的革新使建筑出现了多种功能混杂交错的发 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 即“杂交建筑”。在这种建筑类型的带领下,世界 进入了复杂多元的建筑文化时代。
一 现象学的设计思想
霍尔的现象学思想强调场所在设计中的决定 作用,在其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曾受到几位重要人 物的影响。首先是在学生时期,赫曼·彭德(H · P u n d t )教授曾说过:“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在建筑中 亲身经历建筑的经验,不能相信照片。”[2] 这影响了

大师作品分析之斯蒂文·霍尔讲义

大师作品分析之斯蒂文·霍尔讲义

会堂
火 即,美术馆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基的 车 站 棋盘式城市布局相吻合,背面的弧形金属壳
体与图罗湾公园的海岸线及列车场相协调, 霍尔将这两种几何类型融为一体,交会于入 口大厅。
赫尔辛基美术馆:
展厅为半长方形,并 含有弧面墙,霍尔通过这 种不规则的空间形态来凸 显每个展厅及每位艺术家 作品的个性,并使人们感 受到空间的多种体验。 博物馆中部的环形坡 道把一系列走廊连接在一 起,同时楼梯与电梯提供 了另外的路线,以供人们 选择。
THE END……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南京艺术博计
理念:将整个项目的色彩限制为黑白两色,不但使设计与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联系起来,并且赋予未来展出作品一个宏伟的观赏背景,有利于展 览建筑与艺术作品的色彩及纹理。 原本在新建筑附近生长的竹子被重新利用作为黑竹混凝土。 地热循环加热/冷却系统和低耗能源材料的使用等方案使项目的节 能环保主题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霍尔的作品分析:
霍尔重视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对 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 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 霍尔惯有的理性思维逻辑与清晰简洁的表现方 式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看似简单的要素却构成 了丰富且有说服力的作品。
根据他的设计思想可 将其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9):“锚固” (anchoring),代表建筑:

_建筑的锚固点_斯蒂芬_霍尔的建筑艺术解读

_建筑的锚固点_斯蒂芬_霍尔的建筑艺术解读
, 2&.$’+/.+0&27, , :D2+’27, D$/"%E/"%7%(G , 7’($+ .%":+&0.+’%" 4+/5/",I%77
2&.$’+/.+0&278 D$/"%E/"%7%(G L) E2"2(/E/"+) %-) 7’($+ M) 2"3).%":+&0.+’%") %-) :D2./ M) ’+) +&’/:) +%) 0":.&2EN7/O+$/) ’3/2:) 2"3)E/+$%3:) %-) 4+/5/") I%77 J PQ=) ;R1S4
,-.
是: 材质! 声音 7 材质 ! 光线 时间 空间 住宅分为 0 个部分,以对应音乐 中 的 0 个 乐章。每个部分都包含两种模式: 凝重的矩形 混凝土块与轻盈的金属框架屋顶(图*8 )。 住 宅的平面形式为矩形 , 而截面形式为曲线; 客 人房则正好相反: 平面形状为曲线形, 而截面 为矩形。 好像是巴托克第一乐章的倒置。 在主 人房里, “如水 的 空 间 ”, 用 好 几 种 形 式 表 现 —地 板 平 面 的 层 层 搭 叠 , 屋 顶 像 溪 流 出 来—— 般的越过墙端, 拱 形 的 墙 体 又 将 天 窗 的 光 线 使树 引入室内(图 *$ )。这种音乐上的 隐 喻 , 林中的这栋住宅 充 满 了 浪 漫 的 气 息 , 又 将 环 境的特质与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_ZZZ]_ )

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作品赏析

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作品赏析
Holl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1997年,他在日本千叶的幕张住宅获 得日本建筑施工奖;2001年,Holl获得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 2003年,他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称号
主要作品簡介
美國Y住宅 美國雜交建築
法車FondationPinault博物館 美國D.E.Shaw辦公室 德國紀念圖書館 美國密歇根州科蘭布克科技所 美國勃‧奧住宅 意大利威尼斯Palzza del電影院 美國空間中的界定屏障 美國紐約Pace陳列室 意大利羅馬當代藝術中心 西班牙人類進化博物館 美國夏威夷海灘別墅 日本Makuhari公寓
来,像由一条条木块连砌而成殷实厚重的大门、手工的
铜门把手、木门上自在的椭圆光口,以及与当地艺术家
合作完成,多半由他设计的地毯、磨砂窗玻璃、讲坛、
总 结
座椅、灯具等等,他在大处能自信松手,也能在最叫人 不经心的细微小处呈现出细腻的体贴美感能力来,不能 不叫人心生感叹敬服。
霍尔的作品,在现时多半有着意欲寻求炫奇夺目意 图的建筑潮流下,反而像一股清新有诗意的优美溪 流,自在地在众声喧哗下,优雅地穿越山林溪谷,不 受流行俗世干扰地朝着自己所相信的方向奔流下去, 以霍尔目前所呈显的稳定成熟度与自信坚持态度,在 他优美溪流尾端等待着的,必然是浩翰无际的宽广海 洋。
宁静又生动的背景。这是一些很安静的空间,但不是静态的,它们因各自的不规则形态而被区分开来。
展厅内景1
展厅内景1
不对称性限定着空间序列中的行进方式,由此使整个设计成为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这些弧形展开的空间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惊 讶的元素--这是在那种典型的单一或双重正交的空间布置中所不存在的。因此,参观者可以体验不断变化的视角的连续性展开,这些视角将参观者的 内部体验与"交错"的总体设计概念联系起来。 空间在形态和尺度上的些许变化来自建筑中柔和的曲线形部分,这部分的存在使水平的自然光线能 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入到建筑内部。首先,弧形?quot;冰墙"使光线能穿透带有半透明隔热体的玻璃板,水平光线被偏转后沿建筑的中心部分向下投

斯蒂文霍尔

斯蒂文霍尔

类型学的设计方法:霍尔很关注城市形态与建筑类型,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
调查研究。他认为“地方建筑中有着大量的类型与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这也正是当代建筑中所缺 少的。霍尔通过“强调地方建筑而将社会性和文化带回到设计中”,他认为类型学是从 对各种地方建筑的观察中得到的一种归纳性的方法,并为理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 理论指导。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景观规划将托罗湾延伸至建筑跟前,为将来沿逐渐变窄的水面进行的公众 活动提供了一处场地,同时也能倒映出芬兰会堂,还为南侧创造了新的滨水区域。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水平光照与如城市镜子般的水面交相辉映,把博物馆与赫尔 辛基的托罗湾核 心联系在一起: 在天气晴朗的日 子里,真如阿尔 托所说的一般: “延伸至拉普 兰”。立面上 根据水面的延展 和深度而作的变 化,都考虑了现 今多种规划中停 车用甲板的设置 以及与快速路的 联通。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Steven Holl
个案分析(成都来福士广场)
成都来福士由世界建筑大师Steven Holl主导设计,包括建筑面积75,645 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73,784平方米的商场,43,228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 13,214平方 米的服务式公寓和 27,671平方米的 Boutique Office。 按照绿色建筑 的标准,成都来福士项 目中运用了地源热泵供 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 系统、冷热水蓄藏、中 水回用、屋顶与裙楼绿 化、就地取材、太阳能 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节能环保措施,并已经 申请了美国绿色建筑委 员会颁发的LEED金奖。
个案分析(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博物馆位 于赫尔辛基的 中心地段;西 面是国会大厦, 东邻埃列尔· 沙 里宁设计的赫 尔辛基火车站, 北边不远则是 阿尔瓦· 阿尔托 设计的芬兰会 堂。基地的挑 战性来自多种 城市格网在此 处的交汇,亦 来自邻近纶念 性建筑的影响, 以及用地不远 处托罗湾开敞 的三角状形态。

[建筑大师作品] 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介绍及作品设计理念

[建筑大师作品] 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介绍及作品设计理念

斯蒂文·霍尔,1947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

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在1970年前往罗马攻读建筑。

1976年,他加入伦敦的AA建筑学院,并在纽约创办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作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斯蒂文·霍尔以利用强烈的环境敏感度融合空间与光、把握每一个项目的独特气质来创造概念驱动型设计的能力闻名。

他尤为擅长将新项目与其所在环境进行无缝融合,关注环境中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

斯蒂文·霍尔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完成了诸多文化、市政、学术和住宅项目。

著名作品包括:芬兰赫尔辛基Kiasma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荷兰阿姆斯特丹Sarphatistraat办公体(2000)、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圣·伊纳爵教堂,以及非常著名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布洛赫大楼。

近期完工的作品包括:切开的通透体块——嘉德置地来福士广场(中国,成都,2012)、大洋画廊和住宅(韩国,首尔,2012)、海洋冲浪博物馆(法国,比亚里茨,2011)、水平摩天大楼(中国,深圳,2009)。

(一)项目名称:克努特·汉姆生中心项目地点:挪威Hamarøy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建筑师:LY Arkitekter AS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项目功能:历史博物馆,包括展览区、图书馆、阅览室、咖啡厅和含230个座位的礼堂建设时间:1994—2009年摄影:Iwan Baan,Steven Holl Architects克努特·汉姆生,作为挪威20世纪最具创意的作家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第一部小说《饥饿》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形式。

这座为纪念汉姆生所设立的中心位于Hamarøy 的Presteid村,地处北极圈腹地,距作家长大的农场很近。

这座2508.38m2(27000平方英尺)的中心包括展览区、一座图书馆和阅览室、一间咖啡厅以及一个供博物馆和社区使用的礼堂。

北京当代MOMA之浅析

北京当代MOMA之浅析

北京当代MOMA之浅析(上)当代MOMA,是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在北京的第一个作品。

在《TIME》杂志公布的2008年令人赞叹的“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名单当中,北京当代MOMA作为唯一的住宅建筑入选。

当代MOMA坐落于北京二环、三环之间。

当代MOMA通过环状的空中连廊将8幢建筑连接在一起,加之一栋艺术酒店与一座多功能水上影院,构成一个立体的建筑空间。

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一、总体概念:1、当代MOMA的建筑空间由三个层次组成,9栋不等高的大楼极度向外扩张地落在一个长形的基地上。

首先,地面层设有不同的商店和服务设施,环绕水池而立;第二个层次是屋顶花园;第三个层次是在16层与19层,以及随着楼梯高度变化的楼板间,以悬浮的天桥彼此连接,并形成一个带开口的环状空中布道。

2、当代MOMA联手百老汇电影,将艺术电影院注入到这一时尚社区。

这一多厅的艺术影院位于社区建筑的围合中心,既是居民聚会的场所,也是建筑艺术造就的视觉焦点。

整座建筑漂浮在浅浅的映水池上,外墙上可以放映广告片花,影院一层完全架空,将空间留给社区,透过观众休息厅的玻璃幕墙便可以看到室外景色。

并且在社区内,每栋楼朝向社区围合中心的功能空间都可以在不同角度观看到水上电影。

3、当代MOMA强调了楼与楼之间的联系,空中连廊及中央顶层花园都成为楼层之间的活动空间,让大家在这里交往。

强调了一种来源四合院胡同的新邻里关系。

评论:1、当代MOMA的创意取自法国绘画大师马蒂斯的名作《舞蹈》。

环绕、越过和贯穿多面的空间层次,是这个混合塔的主要特征。

建筑之间的空中连廊会所为社区创造了更多的邻里交往的空间。

在16至18层的高空将8栋建筑环连成一个整体,除了视觉冲击外,还具有丰富的使用功能,包括游泳馆,健身房,咖啡厅,酒吧,画廊,图书馆,小型社区聚会场所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2、当代MOMA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电影艺术有关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房子,而且为这些房子注入了文化的灵魂,为人们规划了生活的方式,实现了艺术文化与生活的对接。

霍尔建筑作品分析

霍尔建筑作品分析

院组成。
而北向庭院则加入 南向庭院则因为水 使北院总是闪烁着
了代表日常琐碎生 面而显得安静。 光影而充满生气。
活的楼梯。
■走道/Passage
位于二层、三层和五层的三条通道提供了通往各单元的路径,并 将天井式的院落连接了起来。这些直接面向庭院和室外的路径使 住宅单元的前门开到了院外。 三条路径都强调了通过空间时的体验,并朝向不同的景观:城市、 水面、公园,以及天空。每条路径都与庭院发生了不同的空间关 系:庭院内部、庭院上空,以及庭院旁边。
进行设计。霍尔强调针对不同的时空环境,应该有不 同的创意,在设计实践中自由开放的思路会造就更全 面更有激情的方案。
在概念性的设计之后,检验建筑成败就是建筑现象
学,即人的身体在这个空间里活动时的感觉,从人的 视点出发所感受到东西,这真正决定一个建筑是否成 功。强调以人为本。
后期的他主要专注建筑的材料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
■结构/Structure
公寓楼采用混凝土承重墙与支撑柱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北面条状体量的四周主要为现浇混凝土承重墙,而东 面则采用了一种轻型铝材板壁。 如此处理之后,当人们从东向西行走的时候,感觉到 的便是建筑的体量。同时,为了使建筑的立面更为凸 显,南立面的混凝土承重墙上还涂上了深色。
阳光经由水庭院落在没有天棚的 走道A上,使得居住者穿越其中 时能感受到明-暗之间的转换, 以及由水面形成的光影变化。
动态和连续
整个设计营造了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含有 弧面墙的半长方的展厅,霍尔通过这种不规则的空间形态来凸 显每个展厅及每位艺术家作品的个性,并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 多种体验。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要多长穿越贯通四层的中庭, 可以体验不断变化的视角。。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 -----动态和联系

Steven Holl作品解读

Steven Holl作品解读

Steven Holl作品作品解读与设计思想研究Steven Holl是美国著名建筑师,他的设计理论被总结为“现象学的思想和类型学的态度”。

这两个词字面上看似乎有些高深莫测,其实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根植于场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以人为本,注重人在建筑中所获得的感受的建筑设计态度。

翻看Holl的作品集,会发现他的每个作品都各有特色,这也使人往往不能一眼就辨别出他的作品。

他不像安藤执着于用一种单一的建筑语汇(清水混凝土)来表达自己的设计,他的作品永远都是因地制宜地尝试不同的表达,这或许也很好的诠释了他“建筑需要完全锚固在一定程序和一定场地之内。

这意味着必须深深根植于初始的条件因素,而这不能被时尚所干扰”的设计理念。

他的设计有两个原则——使建筑物融入场地形成一个整体,协调场所与建筑的统一;把自己作品的意构层次与自身所感受到的触觉经验融合为一。

Steven Holl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作品:“一种集合的精神,一种独立思考的感觉,一种对细节的持续不断的准备和调整,以及一种整体的连贯性。

”他的作品常常被人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锚固(anchoring)。

此阶段中他的作品重视场所,强调对人,建筑与场所本质的把握,代表作品为马撒曼院宅和艺术家住宅;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纠缠(intertwining)。

此阶段中他把目光转想城市,他认为建筑的本质存在于知觉与物质现象的纠缠。

代表作品为日本福冈世界公寓和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三阶段的特点是视差(parallax)。

代表作品为MIT学生公寓和背景环状混合塔与漂浮电影院。

从Holl设计的许多项目中可以看出,他的建筑一般都具有极其简洁的传统形态,建筑体量在这个基础上又根据场地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化,从而丰富建筑内部的空间以及人在其中的感受。

在此可以将以下三个设计进行一个比较:School of Art and Art History University of Iowa, The Nelson Atkins Museum of Art Expasion,Venke Center,归纳出以下特点:1.三者的体量出发原形都是长条形的简单体量。

斯蒂文·霍尔建筑作品中的结构表现

斯蒂文·霍尔建筑作品中的结构表现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r e c e n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o r k s o f S t e v e n Ho l l ,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 me a n s o f e x p r e s s i n g rc a h i t e c t u r a l b e a u t y , i s d r a ma t i c a l l y h i hl g i g h t e d , e s p e c i a l l y S t r u c ur t a l S k i n , a p p l i e d i n w o r k s l i k e MO MA i n B e r i n g a n d Ra le f s Ci t y i n C h e n g d u . T h r o u g h c o mb i n i n g nd a t r a n s f o r m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s y s —
mo r p h o l o g y , t h e b e a u t y o f s t r u c t u r e i s i n c i s i v e l y p r e s e n t e d , nd a t h r o u h g h i d i n g he t j o i n t n o d e s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l e me n t s nd a e l a b o r a t e l y t r e a t i n g he t s t r u c —
f 1重 庆 大 学 建 筑 城 规学 院 . 重庆 4 0 0 0 3 0 : 2 长厦 安 基 建 筑 没 计 有 限 公 司 . 重庆 4 0 0 0 4 3 1

[建筑大师作品] 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介绍及作品设计理念

[建筑大师作品] 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介绍及作品设计理念

斯蒂文·霍尔,1947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

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在1970年前往罗马攻读建筑。

1976年,他加入伦敦的AA建筑学院,并在纽约创办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作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斯蒂文·霍尔以利用强烈的环境敏感度融合空间与光、把握每一个项目的独特气质来创造概念驱动型设计的能力闻名。

他尤为擅长将新项目与其所在环境进行无缝融合,关注环境中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

斯蒂文·霍尔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完成了诸多文化、市政、学术和住宅项目。

著名作品包括:芬兰赫尔辛基Kiasma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荷兰阿姆斯特丹Sarphatistraat办公体(2000)、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圣·伊纳爵教堂,以及非常著名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布洛赫大楼。

近期完工的作品包括:切开的通透体块——嘉德置地来福士广场(中国,成都,2012)、大洋画廊和住宅(韩国,首尔,2012)、海洋冲浪博物馆(法国,比亚里茨,2011)、水平摩天大楼(中国,深圳,2009)。

(一)项目名称:克努特·汉姆生中心项目地点:挪威Hamarøy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建筑师:LY Arkitekter AS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项目功能:历史博物馆,包括展览区、图书馆、阅览室、咖啡厅和含230个座位的礼堂建设时间:1994—2009年摄影:Iwan Baan,Steven Holl Architects克努特·汉姆生,作为挪威20世纪最具创意的作家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第一部小说《饥饿》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形式。

这座为纪念汉姆生所设立的中心位于Hamarøy 的Presteid村,地处北极圈腹地,距作家长大的农场很近。

这座2508.38m2(27000平方英尺)的中心包括展览区、一座图书馆和阅览室、一间咖啡厅以及一个供博物馆和社区使用的礼堂。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桥》Bridge,1979 《字母城市》 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 《住宅的桥》Bridge of House,1981 《混成建筑》Hybird Building,1985 《城市边缘》 Edge of a City,1997 初期关注建筑类型学 并进行了大量的美国地方性建筑调研
1990 电影城
感知现象学·新锚固·多孔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1996 交织 Intertwining 建筑与其他艺术相比 可以更全面的引入知觉 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和物质现象的交织中
1.锚固与新锚固 从原有对场地的关注 回归到对类型学以及 拓扑学的再次关注 注重内外空间的过度
2.光的特质 白天与夜晚的持续关注
3.城市问题 将多孔性建筑理论体现在城市的尺度上与更大 的建筑尺度上
4.对构造和细部的着迷 如万科中心的吊桥悬索结构
194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一个经营五金店的家庭 1966 进入华盛顿大学
天地神人 筑·居·思 桥的意向 诗意的栖居 场所精神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StevenHoll作品:南京艺术和建筑博物馆

StevenHoll作品:南京艺术和建筑博物馆

StevenHoll作品:南京艺术和建筑博物馆
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设计完成的南京艺术和建筑博物馆位于南京附近的国际建筑实践展的入口处。

博物馆变换自己的视角,从而探讨中国画的空间感、雾和水墨的奥秘。

简单而时尚的外形,黑白色调的搭配都使得博物馆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该馆的精髓在于顺时针转且高度不一的展览走廊。

坡道的美在于移动过程中空间层次的变化。

走在走廊上,你能在不同的层面上欣赏博物馆中的艺术品以及博物馆外的艺术品――六朝古都南京。

探析斯蒂文·霍尔建筑中光的运用

探析斯蒂文·霍尔建筑中光的运用

1572023.18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演变为具象现实的人类行为活动所发生的“场所”。

光的运用也是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手段,自然光的引入,让建筑更具有温度,与场所产生更多的互动,同时引导人们对场所产生共鸣。

霍尔擅长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变换的空间引导光发生变化。

霍尔建筑中的光的表达是轻盈的、朦胧的,是与空间不可分割的。

霍尔曾在访谈中提道:照明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照明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元素,也不是一个可以触摸的物体,照明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没有照明就没有空间。

2斯蒂文·霍尔建筑中光的运用2.1通过材料表现光半透明材料作为一种有质感的透明性材料,没有玻璃材料极强的透光性,也没有混凝土等材料的完全封闭性,半透明材质的特性既能视物,但物体的清晰度却有所下降,通过介质的光线质量也会有所损失。

随着当代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新型半透明材料层出不穷。

这些材料所具有的绿色经济、加工简易、施工方便、装饰性强等优势,使其在各行业有乐观的应用前景。

建筑通过使用玻璃砖、磨砂玻璃、PVC、透光混凝土等半透明材料,让建筑呈现出轻盈、朦胧之美,视觉上增加了人们与建筑和建筑空间的距离感,但在心理上激发了一探究的冲动性。

同时,这种空间体验也是霍尔建筑作品中独特的建筑性格的体现。

斯蒂文·霍尔善用大面积的半透明材料处理建筑空间和自然光的关系,如霍尔曾明确表达自己对半透明的喜爱:“我的兴趣从来都不止于透明性,事实上,我还经常质疑它。

真正让我觉得很舒服的恰恰是处于半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那个区域。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其设计构思来源于中国水墨画,采用了平行透视的处理手法,从土地中冲出黑色的墙,在其上出现一个轻盈的结构物。

上层结构的展览空间悬浮于空中,顺时针转动,并让游客远距离观看南京城市景观。

霍尔借用中国山水画摘要 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感知物体的必要媒介,在建筑设计中,光可以界定建筑空间、强调建筑形体、营造建筑氛围……光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及灵活的表现能力向来是建筑设计中最精华、最动人的部分。

“此在”的建筑——解析史蒂文·霍尔近期中国作品

“此在”的建筑——解析史蒂文·霍尔近期中国作品
“ 在 ”的建 筑 此
中 吏 支
田 献 幸
分 标 蝙
粪 识 号
先论 oeo 锋坛Cmsu mnr lm F


解析史蒂文- 霍尔近期中国作品 nA

号 码
Ar h t c u e W ih Da ei c ie t r t s n:
∞ t v n Ho l e e tW k nCh n S A lssonX e e l SR c n or si i a nay i 瑚
de i n t i oper w e ono ys t ee s gn I h s s p l e hr
其 一 ,建 筑 是设 计者 的能 动反 映 , 是 在者 之 中 的一 种 存在 者 。 从存 在 者状 态 上 人 实 现存 在 形 式 的 外在 表 现 ,是 ’ 在 存
者“ 其 二 , 建 筑与 人是 相 交 融 的, 是 场

po cs h h o ein d y o iC ia rj tw i s s e ln h — e c h d g b H l n
te e h t eoy ol en h us ofte h r ph om e olgy o n o f H de ei gge n t sa t e nd t s r i hT r cl Q o um p i i u hs s t gywhchh ko e i o¥u e i te t e buligs s d n h hre i n d t af h h be sowed l fiaril r hs t e c K yw cd tve e  ̄ s Se n D e Pe asb h … 0y g
车体 的理 解,主 张 去除主 客体 之间 的对 立。 实瞍。 于 读者 与文 本的 互 动” ,而获 得的 意义 则

多孔性建筑形态演绎——麻省理工学院西蒙斯公寓案例解读

多孔性建筑形态演绎——麻省理工学院西蒙斯公寓案例解读

在方 案最初阶段 ,斯 蒂文 ・霍尔提 出了四种不 同的途径来表示多孔性 :水平 、垂直 、斜 向以及整
体 多 孔 性 。 它 们 演 化 成 不 同 的 建 筑 构 想 , 霍 尔 从 中
n ly a s i s f r o m t h e b u i l d i n g s i t e , t h e t h e o et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 f o r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o t h e r a s p e c t s , t o e x p l o e r t h e d e d u c t i v e p r o c e -
表格来 源:笔者根据 相关资料翻译 整理 而来,
整理时 间,2 0 1 3年 8月。 1 9 9 9年,斯 蒂文 ・ 霍尔建筑师事 务所 被选 中来 设 计 新 的学 生 公 寓 。 由于 斯 蒂 文 ・霍 尔 在 设 计 此 公 寓时模仿 了海 绵的外部形态和 内部结构 ,因此大楼 直接被戏称为 “ 海绵 ” 。整座大楼 由 2 9 1 块特别预制 的钢筋多孔混凝土板搭制而成 ,拥有 3 5 0个床位 ,5 5 3 8个 2英尺见方的窗洞,包含 了餐厅 、剧场 、健 身房 、夜 间咖啡屋 等众多 公共 设施。西蒙斯 公寓从 设计、施 工到最后完成历经 2年 多时间,于 2 0 0 2年 8月 终 于 向 学 生 开 放 使 用 ( 见表 1 ) 。
s s o f p o r o u s a t c h i t e c t u r e .
1 .场地分析 ( 1 )场地概况
对 于 任 何 建 筑 设 计 而 言 ,基 地 周边 的 环 境 都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挡墙的高低搭配,平行组合,使得空间上形成山水画中“平远”、“高远”、 “深远”的奇妙组合
09
景观空间
灵活的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使得空间以小见大, 富有层次
09
景观空间
04
建筑平面
site
室外场地设计特点:
建筑投影选择平行四边形的“L”两边,顺应地形 坐东北地势眺西南水面与主城,视线开阔,采光、 排水均有利好。地块西南设计师相对布置一“L” 水景,在平面上与建筑投影相互呼应,又创造了举 重若轻的平衡,巧合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 调和”的思想相互契合。
04
建筑平面
斯蒂文 . 霍尔建筑作品分析
The architectural works Analysis of STEVEN HOLL
课程:园林建筑:张青萍 郭苏明
0011 建筑师简介 The architect profile
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 一,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黙顿,1971年毕 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 在伦敦AAschool学习硕士课程。1976年在纽约设 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气候: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 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 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 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 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 爽;冬季寒冷、干燥。
03
建筑场域
环境: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长江北岸浦口区中部的 老山林场,横贯浦口区境内,素有“南京绿肺、江北 明珠”之美誉,是江苏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 过80%,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是主城的500 倍,是金陵最大的“绿肺”。老山自然景观素以“林、 泉、石、洞”四绝著称,层峦叠嶂,风光秀丽。高峰 奇险俊美,岗阜跌宕起伏,茂林休竹滴翠,青山绿水 怡人,曲径通幽访古,禅房悟道听经,园中有寺、墓、 泉、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空中展廊
04
建筑平面
0055 建筑形体
Building shape
建筑形体分析:
建筑形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办公空间“消失”在坡地地面下部, 与之相接的第二部分为厚重的黑色“L”体块,第三部分体块为“U”,第二第 三部分通过竖线交通管道相互联系,整体形态整体、流畅。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花园、策展人住宅 业主:中国国际实践建筑艺术展览会 建筑类型:博物馆、文化建筑 建筑面积:3000平米 展厅面积:1900平米 资金投入:现已超过大于10亿元
02
建筑概况
02
建筑概况
02
建筑概况
02
建筑概况
02
建筑概况
0033 建筑场域 Construction field
区位:
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老山自然风景区内, 距长江6.4公里,距离南京主城区(火车站) 13.8公里。
4)合理的开窗设计在必要的节点引入光线,映入室外 景观,室外空间的渗透极大的扩展了室内的空间感 受;
08
建筑空间
0009 景观空间 Landscape space
景观空间的设计延续了建筑的极简主义风格,竖线上仅使用黑色的混凝土挡墙、竹子
09
景观空间
平面上采用之字形路网和之字形漏草铺地
09
景观空间
04
建筑平面
馆藏货运流线 公共停车流线 公共参观入口
site 会议中心
04
建筑平面
site
室外场地设计特点:
建筑基地处理成平行四边形最大化的顺应的基地 道路的肌理,同时又在不规则的山地地形中建立 某种秩序,平行四边形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矩形的 呆板更加富有流动性。这种几何的设计手法的案 例有贝聿铭的华盛顿美术馆的扩建工程。
07
建筑立面
平行的上下立面:
3)上下立面除了通过三个竖向结构予以联系,立面之间漏过的自然山景,自 然的融入建筑立面成为一个体系,丰富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
4)立面比例有着微妙的平衡使得结构和视觉感受达到最佳效果;
07
建筑立面
极简主义风格:
1)立面主色调只采用了黑白两色 2)立面不做过多的修饰,使用统一的线性机理; 3)整体立面给人以安静、纯洁的感觉,但由不乏视觉冲击力。
03
建筑场域
交通:
项目东侧为珍珠路,北侧和西侧为珍七路,南侧为 沿山大道。与主城可研南京长江大桥和浦口大道两 个方向快速到达。
03
建筑场域
建筑环境:
四方当代美术馆为“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整个园区的入口,园区征集并
建造了超过20位国际顶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作品,
打造出了一片集功能性建筑和多种艺术展示空间为
08
建筑空间
2)自然光线的导入,带来建筑内部光影的变化,给空间带来生机;
08
建筑空间
3)竖线交通流线引导,将空间最大化的进行流动,伴随着有机 玻璃透过的光线有如身处时光机器;
08
建筑空间
4)合理的开窗设计在必要的节点引入光线,映入室外 景观,室外空间的渗透极大的扩展了室内的空间感 受;
08
建筑空间
NO.8 睡莲
马休斯·克劳兹 / 智利
NO.9 光盒子
戴维·艾德加耶 / 英国
……
03
建筑场域
环境特点总结: 1)山水之间,自然景观优越,但同时也对建筑提出了融入自然的要求,建筑师需要耐心 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03
建筑场域
环境特点总结: 2)较大坡度的自然山地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面向佛手湖和南京主城区;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体块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南京四方城古迹的形态,巧妙的联系了历时的纬度, 引入遐想
05
建筑形体
0066 建筑结构形式 Building structure
建筑结构分析:
1)上部白色体块为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 2)下部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06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分析:
3)电梯井、钢楼梯、楼梯井在解决上下交通联系的同时又作为上部悬挑构造 的支撑构建。
06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分析:
4)钢桁架直接裸露,构成室内装饰元素,富有工业感,桁架的之字形折线与 场地道路路网的分割手法相呼应。
06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分析: 5)利用现浇混凝土的可塑性优点,创造灵活的墙体造型和肌理造型。
作为展览建筑和文化建筑,本身有着场地雕塑的视觉意义,本案建筑形体 意向“一千个人心中有着一千个汉姆雷特”,个人有着以下几个方向的理 解……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两个体块像张开双手,拥抱自然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自然之窗
05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分析:
山水画—黑色体块随地势起伏与远山完全融合在一起,飘逸的白色的体块既 像山中氤氲的雾气,又像那从青石边飞流直下的瀑布
01
建筑师简介
代表作 1998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2007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城,美国 2009 北京当代MOMA,北京,中国 2009 克努特.汉姆生中心,哈马罗伊,挪威 ,
01
建筑师简介
0022 建筑概况 Architectural Overview
工程地址:南京.珍珠泉风景区 建筑功能:画廊、茶馆、书店、
03
建筑场域
环境特点总结: 3)项目所在城市和场地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何表达和叙述历史是本案人文环境处理的重点;
03
建筑场域
环境特点总结: 4)与其他20几位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共同构成“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
03
建筑场域
0044 建筑平面 Architectural plane
总平面图
室外场地设计特点:
线性的平面分割与体块的力量感相应成趣,虚实叠落、 曲折与中国传统园林“障景”“移步换景”等精致的 设计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04
建筑平面
室内平面功能及参观流线组织:
地下一层展厅
04
建筑平面
室内平面功能及参观流线组织:
一层展厅 | 小店 | 咖啡厅
04
建筑平面
室内平面功能及参观流线组织:
08
建筑空间
主要展览空间的截面:
面积固定,若要加长游览路径,就必须集约处理单位面积内展览活动的容量 最终形态如同集装箱…
08
建筑空间
空间设计手法: 斯蒂文.霍尔为打破这种集装箱式的沉闷做了如下的空间处理
1)下沉入口空间,获得两个展览空间的同时,了空间的呆板,台阶处还可临 时改造成阶梯座椅,用于汇报、交流会议组织
06
建筑结构
0077 建筑立面
Building elevation
东立面:
07
建筑立面
南立面:
07
建筑立面
西立面:
07
建筑立面
北立面:
07
建筑立面
平行的上下立面:
1)立面随建筑体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关系上相互平行;
2)立面材质半透明与实墙面、白色与黑色、纤巧与笨重强化了立面的对比, 下部体量更为厚重,上部更加飘逸;
立面开窗:
07
建筑立面
0088 建筑空间 Building space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08
建筑空间
主要展览空间的截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