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中药
中药植物学分类
双子叶植物木兰科:木本,单叶,花大单生,花被3基数,雄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木兰科:辛夷、厚朴、厚朴花、五味子、紫金皮(南五味子)毛茛科:草本,裂叶或复叶,萼、瓣各5,雄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毛茛科:升麻、黄连、白头翁、牡丹皮、赤芍、威灵仙、川乌、川木通、附子、白芍、猫爪草(小毛茛)、九节菖蒲、雪上一枝蒿、竹节香附(又称两头尖,多被银莲花)、天葵子罂粟科:草本,常有液汁,萼片2,早落,花瓣4,离生雄蕊多数,侧膜胎座,蒴果孔裂或缝裂。
罂粟科:延胡索、罂粟壳、博落回(号筒梗)、夏天无(伏生紫堇)石竹科: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无托叶,二歧聚伞花序,双花被5数,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石竹科:银柴胡、瞿麦、太子参、王不留行(麦蓝菜)蓼科:草本,少灌木,茎节膨大,有膜质托叶鞘,花两性,单花被,常宿存,瘦果藏于增大花被中。
蓼科:大黄、萹蓄、虎杖、何首乌、首乌藤、辣蓼、杠板归、水红花子、拳参(又称紫参、草河车)、草血竭(又称血三七、一口血)、金荞麦(野荞麦)、羊蹄(巴天酸模、尼泊尔酸模)、土大黄(盾叶酸模或红丝酸模)藜科:草本或灌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小,单花被,干膜质,常宿存,胞果,胚环形。
藜科:地肤子苋科:草本,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小,单花被,干膜质,宿存,胞果,盖裂。
苋科:牛膝、土牛膝(倒扣草)、空心莲子草、青箱子、鸡冠花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常异形,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具假隔膜。
十字花科:大青叶、板蓝根、莱菔子、莱菔叶、白芥子、葶苈子、蔊菜、荠菜(地米菜)、芸薹子(油菜)葫芦科:草质藤本,具卷须,叶常掌状分裂,花单性同株,双花被5裂,三体雄蕊或聚药雄蕊,子房下位,瓠果。
葫芦科:天花粉、南瓜子、瓜蒌(瓜蒌皮、瓜蒌子)、瓜蒂、甜瓜子、葫芦瓢、罗汉果、西瓜皮、丝瓜络、冬瓜皮、冬瓜子、木鳖子锦葵科:草本或灌木,单叶互生,花单生或簇生,具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
野生保护植物类中药材
野生保护植物类中药材
野生保护植物类中药材是指那些因为过度开发、非法采摘或其他原因而面临濒临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植物类中药材。
这些植物多数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和疗效,对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这些濒危植物,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例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力度等。
以下是一些已知的野生保护植物类中药材:
1. 麝香(Moschus):麝香是一种来自于麝鹿的分泌物,具有温阳补肾、舒筋活络等功效。
由于过度猎杀和非法贸易,麝香麝鹿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因此现在麝香多数采用人工培育的方式获得。
2. 珍珠(Margaritifera):珍珠是一种贝类的产物,可以镇静安神、润肤养颜等。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退化和过度开采,珍珠贝的数量已大幅减少,因此保护珍珠的栖息地和控制采集量已成为重要任务。
3. 朱砂(Cinnabaris):朱砂是一种矿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然而,由于朱砂的产量非常稀少,而且开采朱砂需要破坏环境,使得对朱砂的采集受到限制。
4. 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沉香是一种名贵的木材,具有镇静、安神、理气等功效。
然而,由于过度采伐和非法贸易,沉香树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野生保护植物类中药材。
为了保护这些植物资源,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合理利用中药材资源,遵守法律规定的采集和使用原则,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中药植物名称
中药植物名称
1.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是一种伞形科植物,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等功效。
2.红枣:学名Ziziphus jujuba,是一种鼠李科植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
3.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豆科植物,具有益气补虚、固表止汗等功效。
4.人参:学名Panax ginseng,是一种五加科植物,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等功效。
5.枸杞:学名Lycium barbarum,是一种茄科植物,具有滋肾养肝、益精明目等功效。
6.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是一种玄参科植物,具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等功效。
7.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一种菊科植物,具有健脾和胃、益气止汗等功效。
8.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多孔菌科植物,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安神等功效。
9.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是一种伞形科植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
10.麦冬: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是一种百合科植物,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等功效。
这些中药植物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药用价值和疗效得到了长期的实践验证。
植物类中药
植物类中药摘要:1.植物类中药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类中药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性3.植物类中药的产地和种植方法4.植物类中药的加工方法5.植物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6.植物类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7.植物类中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正文:植物类中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它们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医学中,对治疗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类中药的种类繁多,根据其药效和用途,可以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收敛药等。
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丰富,为植物类中药提供了广泛的来源。
植物类中药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各地,其中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最为丰富。
为了保证植物类中药的质量和产量,种植方法和加工技术至关重要。
植物类中药的种植要求严格,包括土壤、气候、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需要精细化管理。
加工方法主要包括采摘、晾晒、炮制等,这些环节都会影响到植物类中药的药效。
植物类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降血压、降血脂等。
在临床应用方面,植物类中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各个领域。
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冒等疾病;人参、黄芪等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用于调节身体机能和补虚;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
然而,植物类中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
如过量服用某些植物类中药可能导致中毒、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植物类中药时,一定要遵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植物类中药的研究逐渐深入,新药不断涌现,展示了植物类中药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植物类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枯竭、品质下降、药效不稳定等。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中药药材是指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并经过适当的加工制成,用于中医药的药用材料。
它们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配伍和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药材名称,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文化和中医药的应用。
一、植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人参:补气壮阳,益气养阴,是常用的滋补药材。
2. 阿胶:补血止血,润肺养肾,常用于妇科疾病和肺燥咳血。
3.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对外伤出血和跌打损伤有一定疗效。
4. 当归:养血活血,补血调经,是妇科常用的药材之一。
5. 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常用于解毒、缓解咳嗽等症状。
二、动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鹿茸:补肾壮阳,益精补气,对男性性功能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2. 鳖甲: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对于肺热咳嗽和女性盗汗有一定疗效。
3. 石斛:滋阴养颜,清热解毒,常用于热病引起的口渴和咽喉疼痛。
4. 麝香:舒筋活络,祛风化湿,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痹痛有一定疗效。
5. 三黄鸡内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常用于肠炎、腹泻等症状的治疗。
三、矿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雷丸: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对于风湿性痛风和瘰疬有一定疗效。
2. 石菖蒲:镇静安神,除湿化痰,常用于失眠多梦和湿痰咳嗽。
3. 龙骨:安定心神,降火止血,对心慌不安和痔疮出血有一定疗效。
4. 珍珠母:安神定惊,润肺止咳,对于心悸烦躁和咳嗽痰多有一定疗效。
5. 朱砂: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常用于热病引起的口疮和便秘。
四、其他类中药药材名称1. 蜂蜜:滋阴养生,润肺止咳,常用于咳嗽、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2. 甲鱼蛋:润肺养阴,止咳化痰,对于久咳不止和干咳无痰有一定疗效。
3.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常用于高热、烦渴等症状的治疗。
4. 当归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痛经和血瘀型痛风有一定疗效。
5. 龙眼肉:补脾安神,养心镇静,常用于心悸不安和失眠多梦。
以上仅为部分中药药材的名称,中药药材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植物类中药
植物类中药植物类中药是指用植物的各种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作为药材,通过中药制剂的形式应用于中医治疗的药物。
在中医药学中,植物类中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中药方剂和药物都是由植物提取或组合而成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类中药以及它们的应用:1.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调节体虚、疲劳、提高免疫力等。
2.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弱、疲劳、脾胃不和等症状。
3.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川芎被用于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常用于治疗痛经、头痛等症状。
4.桂枝(Cinnamomum cassia):桂枝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证、瘀血等症状。
5.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口腔溃疡等。
6.白芍(Paeonia lactiflora):白芍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7.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夏枯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炎、淋巴结炎等。
8.枸杞(Lycium barbarum):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亏损、视力模糊等。
这只是植物类中药中的一小部分,中药学涵盖了数百种植物药材。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多种中药,以达到调整机体平衡、恢复健康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中药的应用应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指导,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体质等情况进行个性化调配。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175种常用中药材,分为以下几个分类,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更加了解中药材的种类和药用特性。
一、植物类中药材1. 人参:具有滋补强壮、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调养身体和治疗疲劳等方面。
2. 黄芪:具有益气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药用特性,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4. 银杏叶:具有改善记忆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疗效。
5. 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二、动物类中药材1. 鹿茸: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药用特性,常用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问题。
2. 雪蛤:具有滋阴润燥、补血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调养女性身体和美容养颜。
3. 蝉蜕: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热病、喉痹等症状的治疗。
4. 麝香:具有舒筋活络、驱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湿性疼痛的治疗。
5. 人 placenta:具有滋养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常用于疲劳、虚弱等症状的改善。
三、矿物类中药材1. 朱砂: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宁心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惊悸等症状的治疗。
2. 龙骨:具有安神定志、镇静作用,常用于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症状的缓解。
3. 珍珠母:具有敛疮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疡、口腔溃疡等问题。
4. 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药用特性,常用于高热、口渴等症状的改善。
5. 雷丸:具有消肿散结、疗伤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瘰、跌打损伤等方面。
通过以上分类,我们介绍了175种常用的中药材。
这些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调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遵循中医的原则,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了解,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中药材,从而获得健康和福祉。
简述植物类中药的传统采收原则
简述植物类中药的传统采收原则植物类中药的传统采收原则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地域原则、季节原则、部位原则和方法原则。
一、地域原则:植物类中药的地域分布是有限的,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因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品质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采收中药材需要遵循地域原则,即根据植物所生长的地理区域来选择合适的药材。
以川贝为例,川贝是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特产,这些地区山高地势险峻,气候湿润,适合川贝的生长。
因此,采收川贝要选择这些地区,才能获得优质的药材。
二、季节原则: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品质。
因此,采收中药材需要遵循季节原则,即在合适的季节选择合适的部位采收药材。
以银杏叶为例,银杏树的叶子在秋季变黄后才具有药用价值,因为在这个时候,叶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如果在其他季节采收银杏叶,药材的品质将大打折扣。
三、部位原则: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和品质,因此,采收植物类中药时需要遵循部位原则,即选择合适的部位采收药材。
以白术为例,白术的根部是药材,可以入药使用,而白术的叶子和茎部则不具备药用价值。
因此,在采收白术时,需要选择根部作为药材。
四、方法原则:采收植物类中药时需要遵循合理的采收方法,以保证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采收。
一般来说,清晨或傍晚是采收药材的较好时间,因为此时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其次,采收时要使用专用工具,如割刀、镰刀等,以确保采收的药材完整无损。
此外,还需要注意采收时的环境因素,避免在雨天或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采收,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
综上所述,植物类中药的传统采收原则包括地域、季节、部位和方法四个方面。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保证采集到的药材具备较高的品质和药效,从而提高中药疗效的保证。
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和根茎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植物地下部分的药材。
根和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由于两者关系密切,所以一并叙述。
一、根类中药的性状鉴定1.根类中药无节、节间和叶,无芽。
2.双子叶植物一般为直根系圆柱形的—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的—白芷、桔梗纺锤形的—地黄、何首乌双子叶植物少数为须根系—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
细辛、威灵仙、龙胆3.单子叶植物一般为须根系须根先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
百部、郁金、麦冬4.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不同5.伞形科当归、白芷—断面的油点具有异常构造的:何首乌—云锦花纹牛膝、川牛膝—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商陆—罗盘纹二、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定1.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如:百合、川贝母的鳞茎天麻、半夏的块茎2.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的不同3.川芎、白术断面的油点,大黄的星点(异常构造)双子叶植物根(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根茎)横断面的不同药材狗脊: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茎金黄色绒毛近外皮约1~4mm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根茎和叶柄残基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条状披针形鳞片叶柄: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根茎: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细辛:马兜铃科—根和根茎三基原——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前两种——辽细辛常卷曲成团,根细长,密生于节上,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蓼科:三种药材:大黄、虎杖、何首乌大黄和何首乌具有异常构造大黄1.类圆柱形、圆锥形、不规则块状 2.除尽外皮者黄棕色或红棕色 3.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形维管束) 4.质坚实 5.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6.气清香,味苦而微涩7.嚼之粘牙,有沙粒感虎杖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何首乌 1.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 2.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 3.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 4.体重质坚实 5.切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6.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
植物类中药材
植物类中药材
植物类中药材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类中药材:
1.金银花:是一种全身可入药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2.车前草: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
3.龙葵:具有活血消肿、解热镇痛、抗菌的作用,还能清热治肿瘤。
4.夏枯草:主要用于治疗失眠,还能清肝明目,对多种热性病有显著疗效。
5.铜钱草:具有清热止咳、利胆、预防结石、活血利尿等功效。
6.野菠菜:具有凉血解毒、通便的功效,还能活血消肿,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疮疖肿痛等。
7.虾钳草:具有清热凉血、利湿消肿、拔毒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等。
8.飞逢草:具有清热解毒、善于消肿的功效,可治疗痢疾、肠炎等疾病。
9.金钮扣:也被称为天茄子,以根和全草入药,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等功效。
以上只是部分植物类中药材,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类中药材也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野生植物类 中药
野生植物类中药是指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植物,可用于中医药治疗和食疗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野生植物类中药:
1.金樱子:金樱子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其果实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等
功效,常用于治疗遗精、尿频、腹泻等病症。
2.刘寄奴:刘寄奴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全草可入药,具有祛瘀通经、疗伤止痛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等病症。
3.曼陀罗:曼陀罗是一种有毒的野生植物,其花、叶、果等部位均可入药,具
有平喘止咳、解痉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胃痛等病症。
4.苦菜:苦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于治
疗肠炎、痢疾、黄疸等病症。
5.鬼针草:鬼针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痢疾等病症。
6.夏枯草:夏枯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具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乳腺炎、扁桃体炎等病症。
7.车前草:车前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
于治疗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等病症。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野生植物类中药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野生植物也可以用于中医药治疗和食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野生植物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使用时需谨慎选择。
中药原植物
中药原植物中药原植物是指用于中药制剂的植物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是一些与中药原植物相关的信息。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原植物,具有提神、益气血、补养和调理作用。
它主要分为三种:白参、红参和鬼参。
人参可用于治疗疲劳、神经衰弱、虚弱、气虚等症状。
同时,人参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常被用于滋补身体。
2. 甘草:甘草是一种根茎植物,具有平补和调理作用。
它能够和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增强其功效。
甘草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神经衰弱、病毒感染等症状。
此外,甘草还可以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原植物,属于伞形科,具有补血的功效。
它可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
当归还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活络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
4. 三七:三七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药原植物,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地区。
它具有祛瘀止血、舒筋活络、降血压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三七还被广泛用于创伤或手术后的愈合以及肝炎等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5. 黄连:黄连是一种苦寒的中药原植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等功效。
它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痢疾、疮疖等。
黄连也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某些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原植物的简单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药用植物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如枸杞、柴胡、熟地黄等。
中药原植物在中医药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地应用,可以起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资源种类
中药资源种类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动植物、矿物等原料。
具体来说,中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植物药:这是中药中最重要的一类,主要包括草本植物,如人参、黄芪、甘草、枸杞等;木本植物,如桂枝、桑白皮、紫苏等;以及一些食用植物,如莲子、山楂等。
此外,还有一些藻类、菌类等其他植物,如茯苓、冬虫夏草等。
2. 动物药:主要来源于各种动物,包括昆虫、鱼类、兽类、鸟类等。
如蜈蚣、全蝎、熊胆、鹿茸等。
3. 矿物药:如各种矿石,如石膏、朱砂、磁石等;还有一些天然的植物或动物分泌物,如珍珠、麝香等。
4. 提取物: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
5. 复合药物:由多种药物成分组成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
6. 加工品: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材,如饮片、煎膏剂等。
除此之外,中药资源还包括一些中成药和中药配方。
这些配方通常是由多名医生共同研究制定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具有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药资源的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效和适应症。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药资源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中药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减少。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期待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药资源的药效机制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更科学有力的支持。
中草药的分类
中草药的分类
一、野生植物类中草药
1.根茎类:野薯蓣、熟地、人参、玄参、百合、滇七、金樱子、龙胆草、草乌、黄芪、地骨皮、当归、紫花地丁等。
2.叶类:蒲公英叶、黄芩叶、大青叶、洋苋菜叶、三棱叶、金银花叶、苦杏仁叶、淡竹叶、马齿苋叶、野菊花叶、假蝉花叶等。
3.花类:山茱萸、野牡丹、山茅草、桑叶、长春花、滇桔梗、千里光、水芹、野木香、玉竹花等。
4.果实类:红木芝、山楂、枸杞子、野橘红、苦参、沙棘橘、绿梅果、野蓝莓、野菱果、隐芯、野石榴等。
二、栽培植物类中草药
1.根茎类:木香、灵芝、茯苓、麦冬、茵陈蒿、大黄、人参、三七、当归、牛蒡子、芦根等。
2.叶类:鸡血藤叶、金银花叶、党参叶、砂仁叶、淫羊藿叶、曼陀罗叶、车前草叶、地骨皮叶、菊花叶等。
3.花类:玉兰花、野牡丹、剑麻花、七葉银花、重楼花、金银花、郁金香、绿豆蔻花、苦参花、雪芝花等。
4.果实类:木瓜、猕猴桃、红枣、蓝莓、石榴、苹果、沙棘、芦荟、枇杷、桑葚鱼果、草莓等。
植物中药
1.何首乌2.牛膝3.川牛膝4.芍药5.威灵仙6.附子7.防己8.乌药9.常山10.地榆11.白头翁12.山豆根13.苦参14.葛根15.甘草16.黄芪17.远志18.人参19.三七20.防风21.前胡22.柴胡23.当归24.独活25.白芷26.龙胆27.秦艽28.白前29.紫草30.黄芩31.丹参32.玄参33.地黄34.茜草35.巴戟天36.续断37.天花粉38.桔梗39.党参40.沙参41.木香42.紫菀43.百部44.麦门冬45.天门冬46.郁金1.大黄2.莲3.黄连4.升麻5.延胡索6.藁本7.川芎8.羌活9.胡黄连10.苍术11.白术12.白及13.天麻14.姜15.高良姜16.姜黄17.莪术18.射干19.山药20.萆薢21.知母22.贝母23.百合24.玉竹25.石菖蒲26.天南星27.半夏28.香附29.三菱与荆三菱30.白茅根31.芦根32.泽泻三、皮类中药1.桑白皮2.牡丹皮3.厚朴4.肉桂5.杜仲6.黄柏7.青皮8.陈皮9.五加皮10.地骨皮四、茎木类中药1.桑枝2.桑寄生3.木通4.桂枝5.皂角刺6.沉香7.通草8.钩藤五、叶类中药1.桑叶2.枇杷叶3.紫苏叶4.艾叶5.侧柏叶六、花类中药1.菊花2.野菊花3.红花4.番红花5.旋复花6.款冬花7.金银花8.夏枯草9.丁香10.槐花11.辛夷12.蒲黄七、果实类中药1.牛蒡子2.瓜蒌3.栀子4.枸杞子5.蔓荆子6.连翘7.女贞子8.山茱萸9.小茴香10.使君子11.诃子12.大枣13.苦楝子14.枳壳15.枳实16.花椒17.吴茱萸18.蒺藜子19.皂角20.补骨脂21.木瓜22.山楂23.乌梅24.覆盆子25.五味子26.马兜铃27.砂仁28.白豆蔻29.益智仁30.草果31.麦芽32.谷芽八、种子类中药1.车前子2.菟丝子3.牵牛子4.龙眼肉5.酸枣仁6.巴豆7.白扁豆8.决明子9.杏仁10.桃仁11.郁李仁12.白芥子13.莱菔子14.葶苈子15.肉豆蔻16.莲子17.芡实18.王不留行19.火麻仁20.柏子仁21.槟榔22.薏苡仁九、全草类中药1.青蒿2.茵陈蒿3.佩兰4.肉苁蓉5.薄荷6.荆芥7.藿香8.香薷9.益母草10.紫花地丁11.黄花地丁12.淫羊藿13.瞿麦14.萹蓄15.麻黄16.石斛17.谷精草18.灯心草19.石韦20.木贼草十、藻菌类中药1.海藻2.昆布3.茯苓4.猪苓5.雷丸十一、树脂类中药1.乳香2.没药3.血竭4.竹黄十二、加工类中药1.青黛2.梅花冰片3.淡豆豉4.神曲十三、植物药实例1.大蓟2.小蓟3.半边莲4.甜瓜蒂5.丝瓜络6.车前草7.木蝴蝶8.石榴皮9.胖大海10.铁苋菜11.苦楝皮12.鸦胆子13.仙鹤草14.虎耳草15.大青叶16.板蓝根17.鱼腥草18.黄药子19.大蒜20.白茅根21.糯稻根22.白菊花23.紫锥菊24.甘草与大枣25.葛根与豆豉26.黄连素的新用途27.桑葚密膏28.姜黄29.桂枝汤治小儿厌食症30.治疗“倒嗓”、“嗓哑”良方。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的别名大黄:川军、生军、锦纹诃子:诃黎勒香附:莎草根荒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藜芦:山葱槟榔:大腹子、海南子淫羊藿:仙灵脾珍珠:真珠益母草:坤草蝉蜕:蝉衣木蝴蝶千层纸赭石:代赭石天花粉:栝楼根瓜蒌:栝楼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补骨脂:破故纸首乌藤:夜交藤莱菔子:萝卜子肉苁蓉:淡大芸罂粟壳:米壳、御米壳千金子:续随子海螵蛸:乌贼骨王不留行:王不留芒硝:皮硝、朴硝甘草:国老儿茶:孩儿茶拳参:草河车白果银杏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佩兰:醒头草娑罗子:梭罗子马钱子番木鳖土鳖虫:庶虫牛蒡子:大力子、牛子蛇蜕:龙衣龙眼肉桂圆肉朱砂:丹砂、辰砂全草类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处方别名: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藿香: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火香、藿香、广藿香、南藿香、兜娄婆香、藿去病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处方别名:通草、通丝、通花、大通草、白通草、方通草、丝通草、通脱木、活梵、离南、泡通混淆品: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茎髓;小通草、通草棍珍珠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处方别名:透骨草、地构叶、珍珠透骨草混淆品:透骨草:为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的全草或根;粘人裙、麻荆芥、老婆针线、透骨草羊角透骨草: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处方别名:透骨草、羊角蒿、羊角透骨草凤仙透骨草: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全草;处方别名:透骨草、凤仙、凤仙花、金凤花、指甲草、凤仙透骨草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处方别名:鳢肠、鳢肠草、墨旱莲、旱莲草、黑墨草、黑头草、墨汁草、墨汁旱莲、白花草、金陵草、猢孙头、墨菜、墨记菜、假葵花混淆品:红旱莲:为藤黄科植物黄海棠的全草;旱莲草、红旱莲、湖南连翘、金丝桃、牛心茶、牛心菜、金丝蝴蝶、伞旦花、假连翘金牛草: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小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草、金牛草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龙牙草、黄龙牙、龙芽、狼牙草、鹤草芽、仙鹤草、仙合草、子母草、子不离母、脱力草、金顶龙芽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茺蔚、坤草、茺蔚草、益母、益明、益母草、大札、贞蔚、苦低草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草、腺梗豨莶、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豨仙、西莶、希仙、豨莶、豨莶草、稀苋草、金耳钩、粘糊菜、绿莶草浮萍草: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全草;处方别名:夫萍、浮萍、水萍、浮萍草、紫背浮萍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等带根全草;处方别名:败丈、败酱、败将、泽败、黄花龙牙、败酱草、鹿肠草混淆品:苦菜败酱:为菊科植物苣荬菜及多种苦菜的全草;苦菜、苦碟子、苣荬芽、苦荬菜、苦苦菜、败酱草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马鞭、马鞭草、凤颈草、狗牙草、蜻蜓草、鹤膝风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老鹳草、老观草、老鹳嘴、山爬、斗牛儿、老鸹嘴、牻牛儿苗蛤蟆草: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的全草;处方别名:蛤蟆草、虾蟆草、荔枝草委陵菜: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全草;处方别名:委陵菜、翻白草混淆品: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翻白草、老虎枣、破棉袄、反白草、番白草、天青地白、湖鸡腿、鸡腿根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前的全草;处方别名:车前草、车前菜、牛舌草、饭匙草、车轱辘菜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斑地锦的全草;处方别名:血见愁、红茎草、铺地锦、斑地锦、奶汁草、地锦草木贼: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木贼、木贼草、锉草、无心草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处方别名:伸筋、伸筋草、宽筋草、舒筋草、筋骨草、石松、日阴蔓、凤尾伸筋草、金毛狮子草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处方别名:灯芯、灯心、灯心草、灯草、碧玉草、虎须草、赤须、铁灯心、朱拌灯芯、灯心炭排草:为藤黄科植物元宝草的全草;处方别名:元宝草、对叶草、排草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圆叶鹿蹄草等的全草;处方别名:鹿衔、鹿蹄草、鹿衔草、鹿含草、鹿衔草、鹿安草、鹿寿茶、大肺筋草、小秦王草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处方别名:苦葵、山茄子、天茄子、龙葵、天泡草、乌疔草、黑姑娘、老鸦眼睛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处方别名:井口草、井栏草、凤尾蕨、凤尾草、金鸡脚、七星草、金星草、凤凰草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十药、鱼腥草、蕺菜、紫蕺、蕺、葅叶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处方别名:石胡荽、鹅不食、鹅不食草、天胡荽、野芫荽、鸡肠草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处方别名:金钱草、过路黄、大金钱草、遍地黄、地蜈蚣、临时救、蜈蚣草、路边黄混淆品: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地上部分;金钱草、连钱草、铜钱草、遍地金钱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带根全草;处方别名:蛇舌草、白花蛇草、白花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零陵香: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灵香草、零陵香、零灵香、广灵香、0 0香紫珠草:为马鞭草科植物紫珠等的枝叶;处方别名:紫珠、杜虹花、粗糠柴、紫珠草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处方别名:夏枯、夏枯草、夏枯球、枯草头、枯草穗、夕句、乃东、枯草、燕面、夏枯头、夏枯花、铁色草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全草;处方别名:鸡骨草、鸡古草、黄头草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处方别名:地耳草、田基黄、田基苋石斛: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金钗石斛等多个种的茎;处方别名:石斛、石斗、金钗、角斗、木斗、金斗、扁斗、圆斗、霍斗、铁皮斗、金石斗、耳环斗、耳环草、金石斛、川石斛、细石斛、金钗花、金钗石斛、耳环石斛、铁皮石斛、黄草、大黄草、细黄草、小黄草、石遂、林兰、杜兰、枫斛白英: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处方别名:白英、白毛藤、蜀羊泉、排风、排风藤、鬼目草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处方别名:半支莲、半枝莲、牙刷草、半面花、耳挖草、韩信草、并头草谷精草: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带花茎头状花序;处方别名:谷精、谷精草、谷精珠、珍珠草、戴星草、移星草、流星草、天星草、文星草、佛顶珠、鼓槌草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卜荷、卜可、香荷、薄苛、薄荷、番荷、番荷叶、金叶薄荷、龙脑薄荷六月雪: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六月雪的全株;处方别名:六月雪、白马骨、白雪丹、路边荆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茎;处方别名:麻王、麻黄、卑相、卑盐、龙沙、赤根、炙麻黄荷梗: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柄和花柄;处方别名:荷更、荷梗、莲蓬梗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处方别名:苏更、苏梗、紫苏梗、大苏梗、赤苏、香苏更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处方别名:刘寄奴、金寄奴、九里光、南寄奴、奇蒿、千粒米、苦连婆混淆品:北刘寄奴: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带果全草;北寄奴、刘寄奴、阴行草、铃茵陈、灵茵陈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青蒿、嫩青蒿、香蒿、青蒿梗、方溃、野兰蒿、青蒿更、苦蒿、黄花蒿扁蓄:为蓼科植物扁蓄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扁蓄、扁畜、扁许、萹蓄、扁竹草、扁节草、扁辨、扁蔓、道生草、疳积药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全草;处方别名:半边菊、半边莲、急解索、疳积草、蛇利草、腹水草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处方别名:大吉、大蓟、虎蓟、马蓟、刺蓟、鬼蓟、千针草、大蓟炭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小吉、小蓟、七七菜、刺儿菜、小蓟炭泽漆:为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处方别名:泽漆、乳浆草、猫儿眼、六凤草、灯台草、五朵云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香茹、香薷、香茸、香葇溪黄草: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全草;处方别名:溪沟草、溪黄草、四方蒿、香茶菜铁苋菜: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处方别名:铁苋菜、海蚌含珠、蚬草、血见愁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茎枝;处方别名:双花藤、二花藤、银花藤、忍冬藤、忍冬草、金银花藤、金钗股、金银藤、左缠藤、忍冬仝、老翁须、通灵草天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茎叶;处方别名:兜铃藤、天仙藤、马兜铃藤、天仙仝、兜铃苗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带叶茎藤;处方别名:络石、络石藤、络石仝羊角藤、石盘藤、石薜荔、白花藤、石龙腾、悬石藤混淆品: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的茎叶;滂藤、扶芳藤、藤卫矛、爬墙虎、岩青藤、络石藤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毛青藤的藤茎;处方别名:青风、青藤、青风藤、清风藤、青风仝、大风藤石南藤:为胡椒科植物湖北胡椒、绒毛胡椒的带叶茎枝;处方别名:石南藤、丁公藤、南藤、石南仝混淆品:丁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根、茎;有毒植物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茎藤;处方别名:首乌藤、夜交藤、夜交仝、九真藤、交藤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茎藤;处方别名:风藤、海风藤、海风仝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处方别名:一见喜、穿心莲、苦草、印度草、榄核莲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处方别名:草珊瑚、肿节风、九节茶葎草: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处方别名:拉拉藤、葎草、葛葎草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指甲、狗牙瓣、垂盆草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处方别名:七叶胆、绞股蓝、绞股兰鸭跖草:为鸭跖草科鸭跖草的全草;处方别名:鸭舌草、竹叶草、三角菜、鸭仔草、鸭跖草、兰姑草鬼针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处方别名:鬼针草、鬼叉、盲肠草、一包针、婆婆针珍珠草: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处方别名:珍珠草、叶下珠、真珠草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等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羊合叶、羊藿、羊藿叶、淫羊藿、淫羊合、仙灵脾、弃杖草、放杖草、刚前、千两金、乾雄筋、黄连祖、炙羊藿叶风毛菊:为菊科植物风毛菊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大花草、风毛菊金沸草: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的全草;处方别名:金佛草、金沸草、旋覆草、金复梗。
30种常见中药植物
中药(药用植物)识别1、菊花味:苦、甘,性:寒。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2、吊兰味:甘、微苦,性:凉。
功效:化痰止咳、散淤消肿、清热解毒。
3、龙眼味:甘,性:平、温。
养血安神、御寒祛湿、补血。
核桃味:甘,性:温。
温补肺肾、定喘润肠。
鱼子兰味:微甘,性:辛。
治癫痫、祛风除湿、抗菌消炎、活血止痛。
玫瑰味:甘、微苦,性:温。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包姜味:辛,性:微温。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莴苣味:苦、甘,性:凉。
功效:利尿、通乳、清热、解毒。
山茶花味:甘、苦、辛,性:凉。
功效:凉血、止血、散淤、消肿。
蕺菜味:苦、辛,性:凉。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红景天味:甘,性:寒。
功效:益气活血、通脉平喘。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
功效: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丹参味:苦,性:微寒。
功效:活血散瘀、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决明子味:苦、甘、微咸,性:寒。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薏仁味:淡、甘,性:凉。
功效:利水渗湿、清肺热、健脾胃、止泄泻。
莴苣味:甘,性:寒。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西洋参味:微苦、甘,性:凉。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19、薯蓣味:甘,性:平。
功效:补中益气、消渴生津、预防春困、控制进食欲望。
20、花生味:甘,性:平。
功效:润肺、和胃、补脾。
黑豆味:甘,性:平。
功效: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
天麻味:甘,性:平。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大蒜味:辛,性:温。
功效:解毒消肿、杀虫、止痢。
黑芝麻味:甘,性:平。
功效:滋补肝肾、益血润肠、通便、通乳。
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米仔兰味:辛,性:微温。
功效:祛风湿、散淤肿。
枸杞子味:甘,性:平。
功效: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金银花味:甘,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29、黄芪味:甘,性:微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根的横切面构造简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异常构造: a、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 b、皮层维管束(次生皮层) c、内涵韧皮部
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川牛膝)
异常维管束(何首乌)
2、单子叶植物根:
一般具初生构造(表皮、内皮层、髓、辐 射型维管束)。
单子叶植物根横切面构造简图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3、蕨类植物根茎:
一般具网状中柱,多由断续环状排列的周 韧型维管束组成,每一维管束外围有内皮 层。网状中柱的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 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 品种的重要依据。
根茎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首先应根 据维管束的类型和排列形式,决定其为哪 一类根茎,再进行观察各个部位的组织构 造。
第一篇
植物类中药
植物类中药占中药的绝大部分,本教材 的植物药按药用部位共分十类。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 根类中药
含义: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 药材。 特点: 一、性状鉴别: ①形状: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②表面:多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 ③顶端:有的有根茎或茎基。 ④质地:松泡、角质、粉性强
根茎类中药
含义:指地下茎药材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 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
特点:
一、性状鉴别:
1、形状: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不规则 块状。 2、表面:有节和节间、叶或芽。 3、质地:
4、断面:
双子叶根茎 单子叶根茎
外表粗糙(有木栓层)
有形成层环纹 维管束环状排列 中心髓部明显
⑤断面:
折断面:纤维状或角质状,略平坦等。 切面: 可区分双、单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根 外表有木栓层(粗糙) 有一圈(形成层)环纹 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 中心无髓,木部比皮部大 单子叶植物根 外表无木栓层,有表皮 (较平滑) 有一圈(内皮层)环纹 无放射状纹理(有限外韧
外表较平滑(无木
栓层,有表皮) 有内皮层环纹 维管束小点散布 中心髓部不明显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具次生构造) (1)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一般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2)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
a、髓部的异常维管束:大黄星点
b、内生韧皮部:
3、单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具初生构造):
型维管束)
中心髓部明显,皮部比 中柱大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具有次生构造):
①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发达的根(即双子 叶植物根的一般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横切面构造简图
②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极少数 中药): 与双子叶植物根的一般构造的三大区别是:
有表皮、内皮层和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