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座号主备:林立新审核:课时:1【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温室效应造成的后果、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2.知道一氧化碳基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毒性、可燃性、还原性)3.通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结构和性质的比较以及练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学生进一步体会“结构与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化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结构与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化学思想方法【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19-122页,完成下列问题:2.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产生CO2的途径是。
【课堂活动】教学活动一: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阅读课本P120--121页,完成下列问题: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温室效应的危害 ,(写两点)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有:(1) ,(2)●迁移应用:1.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那么空气中的CO2是否越少越好?2.“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C. 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D. 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教学活动二:探究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阅读课本,归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交流讨论:家中煤气泄漏为什么常有难闻的气味?可否放一盆水预防煤气中毒?2、阅读课本,或视频播放煤炉中产生一氧化碳的过程、有关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资料,结合资料了解煤炉中煤燃烧的化学反应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1)性,化学方程式:,可以作气体;(2)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教学设计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原因是:。
(实验二)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原因是:
2、化学性质
(实验三)
实验(Ⅰ)的现象是,说明;
实验(Ⅱ)的现象是,说明;
实验(Ⅲ)的现象是,说明;
实验(Ⅳ)的现象是说明;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分析并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新课: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在温室里施加二氧化碳,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干冰做制冷剂(干冰升化吸热)
4、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成小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5、二氧化碳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于制纯碱、尿素和汽水等饮料等)(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1、为什么在进入就为开启的菜窖和干涸的枯井之前要做灯火实验?
2、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地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案媒 体
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地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用途•了解一氧 化碳地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过程 方法
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地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地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地结构决定其性质,物 质地性质决定其用途地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学习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地物质.培养学生地学习兴趣和合
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地意识•
教案重
占
八、、
二氧化碳地用途、一氧化碳地性质
教案难
占
八、、
一氧化碳地还原性•
教案内容及冋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与巩固:
【提问】二氧化碳地物理性质是怎样地?它 有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地化学方程 式•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体会性质决定用途 地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学会用对比法 进行学习•增强分析 问题能力•进一步理解性质决 定用途•
设计意图
现象
结论
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地气体,(补充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它 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地热,火焰呈蓝色•【问题与情景】
①在煤炉地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 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地结果?你 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地有关化学方程式 吗?由此性质可知一氧化碳有什么用途?2C+O2点燃2CO
【问题与情景】
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它 除了有可燃性之外还有还原性•
【投影展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地实验装置 【提问】如果还原剂改用一氧化碳装置应如 何改变为什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初中学生学习二氧化碳之后,继续学习碳的第二种氧化物,此节内容起着承接和对比的作用,它是对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的继续,同时又通过比较,认识到一氧化碳虽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差异大。
所以说,本课题在理论上是对化学概念的完全提升(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本课中,一氧化碳毒性的相关知识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与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
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对探究实验的开展是一个严重阻碍,所以本课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厨房的煤炉当中;同时一氧化碳的毒性与环保紧密相联也体现现代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所掌握,为学习一氧化碳奠定了基础。
2. 由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充满兴趣, 但实验的动手、分析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以“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二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2. 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3.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CO 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联系实际,提升素养: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实际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预防措施。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总结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危害及应对策略。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所需材料等,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和展示。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阅读后,学生需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责任感。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
3.了解一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教学,教会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及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6分钟)【创设情境】视频播放《煤气中毒新闻报道》。
学生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①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它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②在煤燃烧的过程中,CO 是怎样产生的?③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并回答。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提取信息的能力。
新课教学(30分钟)【教师提问1】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CO 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说明其性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投影】请比较CO 2和CO 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COCO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使用比较的学习方法。
【投影】结构决定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为什么物理性质有差异?化学性质是否也不同呢?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强化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投影】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图片。
【点拨】通过图片,很明显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学生观察。
【播放视频】实验探究一──一氧化碳可燃性【板书】2CO +O 22CO 2学生观看视频,描述现象。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中学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两种重要的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
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多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和认识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了解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了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的利用物质的认识。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本课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教材介绍了干冰用作制冷剂的原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等,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呢?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等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本课题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感情。
教材结合二氧化碳,介绍了什么是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等,本课题后还设置了调查和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增强的认识。
编入这些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全球变暖应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去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尽一份责任,等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方式研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实验、还原氧化铜实验 2: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莒南八中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关注温室效应并倡导低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六单元课题3中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应用与防护等方面的题目。
-选择题:检测学生对一氧化碳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掌握。
-简答题:培养学生运用一氧化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个人对于一氧化碳安全意识的认识和体会。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一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收集与一氧化碳相关的新闻、案例等资料,下节课分享,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家庭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利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观察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例:用蜡烛、火柴、小烧杯等材料,观察一氧化碳的燃烧现象,并分析其可燃性。
3.撰写一篇关于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
-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b.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c.举例说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与防护等方面。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化学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详细讲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初中化学九年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
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学生观看动画。
学生回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并思考动画中提出的问题。
①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二、提出问题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板书:二氧化碳三、做出假设屠狗妖是二氧化碳。
[提问]波曼尔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学生进一步做出有关二氧碳的性质的假设四、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利用提供的活动用品,谁有办法获得较多的二氧化碳?2、请你设计实验装置,从雪碧中得到二氧化碳并加以验证。
得到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如何得到更多的二氧化碳学生积极寻找,可能猜想到雪碧饮料中有二氧化碳。
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为了得到更多二氧化碳,可以摇动饮料瓶,或者用热水稍加热饮料瓶[过渡]4、现在我们得到二氧化碳了,利用我们现有的活动用品如何证明我们的假设: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引导学生做出多种方案并评价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A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4、全面评价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三、一氧化碳的性质【问题与情景】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二氧化碳和一氧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综合评价(分析功时重点分析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中二氧化碳所起作用。
)学生活动维方式的培养。
设计意图化碳。
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为什么?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与探究】【实验6--7】一氧化碳的燃烧现象结论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补充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它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问题与情景】①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由此性质可知一氧化碳有什么用途?2C + O22COC + O2CO2;2C + CO22CO②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暧或用燃气洗澡时,若室内不通风,容易造一氧化碳中毒。
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阅读教材117-118页相关内容。
【讨论与交流】课本P118页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问题与情景】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它除了有可燃性之外还有还原性。
【投影展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提问】如果还原剂改用一氧化碳装置应如何改变为什么?【播放录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回答:①相同的②不同的。
并说出理由观察现象,填写表格书写化学方程式2CO + O22CO2小结:一氧化碳气体燃烧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回答:可作燃料。
交流:一氧化碳的毒性交流讨论观看投影结合一氧化碳状态、性质设计、改装装置。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学会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增强分析问题能力。
结论小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第二课时[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分析[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名师教案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名师教案1第一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名师教案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朱清华一、核心素养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探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充满兴趣,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也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本次期中考试数据分析,本班化学均分位居全区前列,但仍有提升空间,然而在物质间的转化上存在较多问题,第20题推断题的得分率仅有50%,与初期目标80%差距甚远。
本节课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物质间的系统转化、前后知识比较的学习水平,提升学生归纳、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演示一氧化碳气体燃烧、还原氧化铜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的意识。
3.通过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述能力。
4.通过一氧化碳使人中毒原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五、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 3六、教学过程 1.导入:结构决定性质(1)演示实验:①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比较;② 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展示装有一氧化碳的储气瓶学生尝试描述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3)组织讨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为什么其性质上存在差异?引导学生分别从元素组成、分子构成和碳元素化合价三个方面总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异同。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霸州市第八中学杨海燕一、教材分析九年级化学(人教2011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碳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在、性质的基础上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物质,从结构到性质再到用途研究物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持续的发展,具有从总多事物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假设推断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求知欲强,认识事物的兴趣很浓,但知识掌握上又有不扎实的地方。
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宏观物质与其微观的结构统一起来。
在学习物质时,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和方法1.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学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物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对比、归纳、教学方法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 点燃2CO22.毒性3.还原性CO+CuO △Cu+CO2(1)气体燃料(2)冶金八、教学反思:教学亮点: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体的学习方式,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2.本节课教学顺畅,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很自然地过渡到一氧化碳有关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在问题引导下有条不紊进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煤气中毒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激发他们对一氧化碳的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氢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联想、类比、对照研究的能力,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
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0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从而深化对一氧化碳的理解。
1.教师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2.学生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还原性。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从而深化对一氧化碳的理解。
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还原性。
三)知识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8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总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5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科学的研究理念,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科学探究的热情。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引出毒性,了解生活中的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使同学们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一氧化碳可燃性、还原性的化学性质,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
3:从生活中一氧化碳造成人员伤害使同学们知道一氧化碳的毒性。
知识与技能:1: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同学们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从而掌握防护措施。
2:联系中考,要求同学们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归纳展示或演示的资料。
能认真观察试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教学准备:仪器:硬质试管、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烧杯、玻璃片和多媒体设备。
药品:一氧化碳、氧化铜粉末、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用途:气体燃料点燃时必须验纯。
力。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媒体展示【展示】视频讲解高炉炼铁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了解高炉炼铁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归纳出一氧化碳另外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1分钟【板书】3:还原性媒体展示归纳小结【展示】视频讲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点评归纳】点评学生的阐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归纳。
【板书】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观看实验装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板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1:有毒性2:可燃性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回答。
有助于培养归纳、 总结、表达能力。
课下完成。
课题 3 板 书 设 计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对环境的影响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毒性 ②可燃性 2C + O2 ③还原性 CuO + CO △ 3、用途:作燃料、冶金 2CO Cu + CO2
学生学会用对比法 进行学习。增强分 析问题能力。 进一步理解性质决 定用途。
问题: ①在上述反应中, 什么物质是还原剂,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用途。 说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活动三 【投影】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为什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不相同?
以表格形式对比二者 的性质。 回答:分子结构不同, 决定它们性质不同。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 结构决定其性质。 对比的方法学习记 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 P119 1 《与课堂同行》 P97 8 2、复习第六单元,完成课本 P121-122 单元 小结
教 学 目 标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一、复习与巩固: 【检查课前学习】 展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它有 哪些化学性质?(表格) 二、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1、自学课本 115-117 内容并完成活动一: 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归纳与小结】 (1) 二氧化碳不支呼吸。 浓度过高会影响身 体健康。 (2)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 ②化工 产品的原料; ③干冰作冷剂; ④光合作用; ⑤气体肥料„ (3) “温室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 气体、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应该采取的措施 2、全面评价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三、一氧化碳 【问题与情景】 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二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为什 么?
写出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的化学式,比较它们 的组成和构成。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 立思维的能力。
自学课本 117-118 内容并完成活动二: 感受一氧化碳的性质 1、填写表格,感受一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体会性质决定用途 的学习方法。
一氧 化碳 的性 质
填写表格 书写化学方程式 2CO + O2 2CO2
小结:一氧化碳气体可 以燃烧,可作燃料。 提高自学能力。 交流:一氧化碳的毒性 书写化学方程式 2CO + O2 2C + CO2 C + O2 2CO2 2CO CO2; 体会二氧化碳和一 氧化碳之间的转化
小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uO + CO △ Cu + CO2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 象得出结论。 书写此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教学 反思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二氧化碳性质
集体订正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 性质决定其用途的 化学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材,分析讨论。 解决问题。 自学教材 117 页内容 回答教师给出的讨论 问题。
综合评价(分析功时重 点分析碳在自然界的 循环中二氧化碳所起 作用。 )
从有利面和有害面 认识二氧化碳与生 活和环境的关系。 辩证看待问题的思 维方式的培养。
(1)一氧化碳被称为“无形杀手” 为什 么?煤气厂家在生产煤气时常掺入微量有难 闻气味的气体,为什么?如果发生煤气泄漏 应该怎么办? 视频:一氧化碳的机理 (2)用煤火取暖,又担心中毒,临睡前在地 上放大盆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 在煤炉的上方, 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 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 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吗? 【问题与情景】 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它 除了有可燃性之外还有还原性。 【投影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 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课 题 教学 媒体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 张庄初中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 型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张文坤 新 授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用途。了解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 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 作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