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生物计算公式 DNA碱基、遗传规律等等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在F2 代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新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主要介绍了遗传的知识,是高中学生要学习好相关计算公式。

下面我给高中学生带来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

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

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

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

解题四步曲:a。

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b。

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

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

d。

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

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

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

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

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生物必修二碱基互补配对计算

生物必修二碱基互补配对计算

生物必修二碱基互补配对计算
碱基互补配对是DNA分子的重要特性之一。

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这种氢键的形成导致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在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DNA或RNA 分子含有与原始分子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

碱基互补配对的计算方法如下:假设一个DNA序列为5'-ATCGAC-3',则它的互补序列为5'-GCTAGT-3'。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互补序列是通过将原始序列中的每个碱基与它的互补碱基进行配对得到的。

在计算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碱基对的简称来表示配对关系,即A-T 和G-C。

因此,上述DNA序列的互补序列可以表示为ATCGAC(原始序列)/TAGCTG(互补序列)。

总之,碱基互补配对是DNA分子的重要特性之一,其计算方法是将原始序列中的每个碱基与它的互补碱基进行配对。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涉及以下主题和知识点:
1. 遗传基础:
- 遗传是指性状在不同代际间传递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 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存在于细胞核中。

-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嘌呤)组成,通过特定的配
对规则构成了双螺旋结构。

- 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分裂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2. 遗传规律:
-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表现受到两种因子的影响,分别来自父母的两个基因,而在子代中只有一种因子表现出来。

- 平等互斥规律:每个个体只能有两个相同的基因型,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 环境对遗传表现的影响: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表现型的表现。

3. 遗传的基本模式:
-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的表现型能够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而隐性基因的表现型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来。

- 纯合和杂合:纯合指两个基因型相同的情况,杂合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情况。

4. 分离和连锁:
- 分离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基因在进行遗传过程中分离出来,而不是一起传递给后代。

- 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过程中一起传递给后代。

5. 遗传变异:
- 突变是指基因突然产生的一种变异,可以是个体突变或种群突变。

- 随机性和可逆性是突变的两个特性。

以上是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规律归纳及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规律归纳及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规律归纳与应用关于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笔者发现好多同学不简单理解、不会灵便应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规律是: A(腺嘌呤)必然与 T(胸腺嘧啶)配对;G (鸟嘌呤)必然与 C(胞嘧啶)配对,(嘌呤内部和嘧啶内部都不能够进行配对)。

并且在以下关系中都有此规律: DNA—— DNA、 DNA—— RNA、RNA—— RNA 等。

由此,笔者总结出以下公式并举例说明:公式一: A=T,G=C;A1=T2, A2=T1,C1=G2,C2=G1即在双链 DNA分子中,配对的碱基数相等。

公式二: A+G=T+C或 A+C=T+G=50%即在双链 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相等),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 50%。

例1:某信使 RNA的碱基中, U占 20%,A 占 10%,则作为它的模板基因 DNA分子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A、70% B 、60% C 、35% D 、17.5%解析:信使 RNA中, A+U=10%+20%=30%,则 G+C=70%,依照公式五,得知模板基因DNA分子中也有同样比率,即 G+C=70%,由公式一,则 C=1/2×70%=35%,由此可得答案为 C。

公式三:即在双链 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数之和的比值等于1。

例 2:已知一信使 RNA有碱基 30 个,则转录该信使 RNA分子中 C 与 T 有多少个?解析:单链 RNA是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依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的,又RNA中有碱基 30 个,因此该 DNA分子中有碱基 60 个,由公式三得出 A+G=T+C= 60/2=30 个。

公式四:即在双链 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例3:若某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 (T+C)=2.5 ,则 1:其互补链中,(A+G) / (T+C)为多少? 2:该 DNA分子中( A+G)/ (T+C)为多少?解析:设已知链为 1 链,未知链为 2 链,1:由公式四,得出 =2.5 ,因此(A2+G2)/ (T2+C2)=1/2.5=0.4 ;2:由公式三,得出( A+G)/ (T+C)=1公式五:即在双链 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种碱基对的比值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同样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DNA的结构(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DNA的结构(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C.搭建的DNA模型中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S z LDw.最h 多可构建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片段
SzLwh
考向突破
SzLwh
落实必备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SzLwh
7.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
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
SzLwh
SzLwh
SzLwh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2节 DNA的结构
SzLwh
SzLwh
SzLwh
CONTENTS
新教材 新高考
SzLwh
SzLwh
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DNA的结构
三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考点一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SzLwh
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沃森 和英国物理学家 克里克 。
SzLwh
SzLwh
三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SzLwh
核心探讨:DNA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1.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为什么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提示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使DNA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2.DNA是如何维系它的遗传稳定性的? 提示 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的氢键和每条链上的磷酸二酯键共同维持了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查哥夫提出了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正确关系 D.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DNA分子中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
SzLwh
SzLwh
考向突破
SzLwh
落实必备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SzLwh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高一生物必修二dna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dna知识点总结

一、DNA的结构和复制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语句: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

④DN 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浙江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浙江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DNA 是由四种不同的(A 、G 、C 、T)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①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DNA 的基本骨架;②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3.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遵循卡伽夫法则 (碱基互补配对):A 一定与T 配对,A 和T 的分子数相等;G 一定与C 配对,G 和C 的分子数相等;但A +T 的量不一定等于G +C 的量。

依据卡伽夫法则可以确定是双链DNA 还是单链DNA 。

4.不同生物的DNA 碱基对的数目可能相同,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对应学生用书P491.DNA 的化学组成(1)基本组成元素:C 、H 、O 、N 、P 五种元素。

(2)基本单元: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糖碱基(A 、T 、G 、C )磷酸 (4)脱氧核苷酸的种类:①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②种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巧学妙记] DNA 结构的“五、四、三、二、一”五种元素:C 、H 、O 、N 、P ;四种碱基:A 、G 、C 、T ,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提示: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分布。

2.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有什么关系?提示: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

3.每个DNA 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是多少?磷酸数∶脱氧核糖数∶含氮碱基数的比例是多少?提示:(1)2个;(2)1∶1∶1。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3.2DNA复制相关计算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3.2DNA复制相关计算
中,那么,子二代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 B )
A. (a+b)/2 B. (3a+b)/4 C. (2a+3b)/2 D. (a+3b)/4
相对分子质量:
a
a
ba
子一代 子二代
例3. 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
DNA分子中,共有( C )条脱氧核苷酸链,有( A )条第一代脱氧核
A.3(4)
B.4(5)
C.5(6)
D.6(7)
m(2n-1)
链接高考
例7: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 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
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过程含有31P子链条数为98;
(2)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2) 个;
例5.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 A+T占碱基总数的34%, 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C)
A.330 B.660 C.990 D.1320
例6、若 某个DNA分子含1000个碱基,其中G占26%,此DNA分
亲本DNA分子用白色表示,以粉色表示复制出的DNA 子链,画出该双链DNA分子复制三次,每次复制之后 的产物
DNA复制相关计算
【学习目标】 根据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总结出DNA分
子复制后各个部分数量关系的计算规律,并能 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DNA相关计算(一)-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DNA相关计算(一)-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习题课2 DNA相关计算(一)班级:姓名:小组号:一、碱基计算1.双链D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对(1)所有的一切推论均来自于最基础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2)推论相加原则:非互补碱基相加之和,数量为M,占比为50%,即= = = =M= = = =50%总结1:碱基数量:互补相等,不互补凑一半应用:完成配套练习Part 12.双链DNA,含M个碱基对,两条单链之间的碱基数关系(1)所有的一切推论均来自于最基础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两条链的碱基分别用A1、T1、G1、C1;A2、T2、G2、C2等表示)= ;= ;= ;= (2)推论①互补碱基对占比已知:A1+T1M=n,求:A2+T2M、A+T2M∵A2=(),T2=();∴A2+T2M=M=();∴A1+T1=A2+T2=()M∴两个互补链合并后,A+T2M=2M=()M2M=()同理也可得:G1+C1M=M=2M=()总结2:互补碱基对占比在任一单链或双链,都。

进一步推论:A1+T1G1+C1=k,则A2+T2G2+C2=(),A+TG+C=()②非互补碱基之和占比已知:A 1+G 1M =n ,求:A 2+G 2M 、A +G2M∵A 2=( ),G 2=( ); ∴A 2+G 2M = M =( );即:A 2+G 2M +A 1+G 1M=( ) 而不管什么时候,A +G2M=( ) 同理可得:T 2+C 2M +T 1+C 1M =( ),T +C2M=( ); A 2+C 2M +A 1+C 1M =( ),A +C 2M =( );T 2+G 2M +T 1+G 1M =( ),T +G 2M =( );总结3: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在两条单链中的占比 ,在双链占 。

进一步推论:A 1+G 1T 1+C 1=k ,则A 2+G 2T 2+C 2=( ),A +GT +C=( )③终极公式:单链占比与双链占比 由总结2、3可知A +T 2M =(A 1+T 1M +A 2+T 2M )÷( );A +G2M=(A 1+G 1M +A 2+G 2M)÷( ) 由此猜,测终极公式:X2M =(X 1M +X 2M)÷( );此处的X 可代表任意碱基或其加减组合。

高一生物必修2计算总结-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2计算总结-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2计算总结|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生物计算题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难点,下面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2计算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2计算一、有关双链DNA与mRNA的碱基计算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

A+C=G+T=A+G=C+T=1/2(A+G+C+T);(A+G)%=(C+T)%=(A+C)%=(G+T)%= 50%;(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②DN 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1―(C2+G2)%。

③DNA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④DNA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A+T)/(C+G)表示DNA分子的特异性):若(A1+T1)/(C1+G1)=M,则(A2+T2)/(C2+G2)=M,(A+T)/(C+G)=M⑤DNA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A+G)/(C+T)=1;若(A1+C1)/(G1+T1)=N,则(A2+C2)/(G2+T2)=1/N;(A+C)/(G+T)=1。

⑥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2A%=2T%=(A+T)%=(A1+T1)%=(A2+T2)%=(A3+U3)%=T1%+T2%=A1%+A2%;2C%=2G%=(G+C)%=(C1+G1)%=(C2+G2)%=(C3+G3)%=C1%+C2%=G1%+G2%。

二、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①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之3.2DNA分子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之3.2DNA分子的结构

已知
A+T 总
= 54%,

G+C 总
= 46%
所以
G1+C1 1/2总
= 46%.
已知
G1 1/2总
= 22%
所以
C1 1/2总
= 46%–22%= 24%
因为G2=C1
所以
G2 1/2总
= 24%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 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 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 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 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 氧核糖与磷酸交 替排列的顺序是 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 的排列顺序是千 变万化的。
1. 胞嘧啶 2. 腺嘌呤 3. 鸟嘌呤 4. 胸腺嘧啶 5. 脱氧核糖 6. 磷酸 7. 胸腺嘧啶脱氧
核苷酸 8. 碱基对 9. 氢键 10. 一条脱氧核
苷酸链的片段
10
8
G
1
T
2
C9 3
A
45
6
7
DNA分子的结构小结
★化学元素组成:C、H、O、N、P
一分子含氮碱基
基本组成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A —腺嘌呤 含氮碱基种类:C —胞嘧啶 因此,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A
G —鸟嘌呤 T —胸腺嘧啶
C
腺膘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G
T
鸟瞟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生物必修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

生物必修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

生物必修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在高中生物计算题的考试中经常会考到,也是学生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即A+T(或C+G)=A+T(或C+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T+G)%=50%规律四: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和1/b。

DNA复制前后某种碱基数量的计算若某DNA分子含某碱基x个,则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互补的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n-1)x个。

DNA分子复制链数的计算一个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n次后,脱氧核苷酸链的总数为2n+1;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2n;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2n。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概念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是碱基间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denine(A,腺嘌呤)一定与Thymine(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racil(U,尿嘧啶)配对,Guanine(G,鸟嘌呤)一定与Cytosine(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实际应用于利用双脱氧核苷酸进行DNA测序。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一些符号:亲本:“P”杂交:“×”父本:“♂”母本:“♀”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DNA碱基遗传规律等计算公式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DNA碱基遗传规律等计算公式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DNA碱基遗传规律等计算公式1、有关双链DNA(1、2链)与mRNA(3链)的碱基计算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C=G =C1+C2=G1+G2。

A+C=G+T=A+G=C+T=1/2(A +G+C+T);(A+G)%=(C+T)%=(A+C)%=(G +T)%=50%;(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②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1―(C2+G2)%。

③DNA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④DNA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A+T)/(C+G)表示DNA分子的特异性):若(A1+T1)/(C1+G1)=M,则(A2+T2)/(C2+G2)=M,(A+T)/(C+G)=M⑤DNA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A+G)/(C+T)=1;若(A1+C1)/(G1+T1)=N,则(A2+C2)/(G2+T2)=1/N;(A+C)/(G+T)=1。

⑥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2A%=2T%=(A+T)%=(A1+T1)%=(A2+T2)%=(A3+U3)%=T1%+T2%=A1%+A2%;2C%=2G%=(G+C)%=(C1+G1)%=(C2+G2)%=(C3+G3)%=C1%+C2%=G1%+G2%。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①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

关于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的计算

关于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的计算

关于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的计算在浙科版生物学必修Ⅱ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中讲到了DNA中碱基含量的卡伽夫法则,即在DNA分子中,A(腺嘌呤)和T(胸腺嘧啶)的分子数相等,G(鸟嘌呤)和C(胞嘧啶)的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

在平时的练习中会出现一些关于DNA中某碱基所占比例的计算,学生的错误率较高,所以本人关于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做了以下总结:前提:在双链DNA分子中方法:假設该双链DNA中脱氧核苷酸(碱基)总数有100个,消除%假设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分别为1链和2链,即1链上的ATCG 分别表示为A1T1C1G1,2链上的ATCG分别表示为A2T2C2G2,DNA上各碱基总数分别表示为为ATCG,则A+T+C+G=100画图,基础:A与T配对,C与G配对。

即A1=T2、T1=A2、C1=G2、G1=C2,A=T、C=G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碱基总数相等,即两条单链上的碱基数各50注意:看清楚某碱基所占的比例是单链还是整个DNA分子例1: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是()A.aB.1/aC.1D.1-1/a解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假设这条链为1链,则可写成(A1+T1)/(C1+G1)=a,互补链为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C1=G2、G1=C2可得,(T2+A2)/(G2+C2)=a,故互补链(A+T)/(C+G)=a。

故选A。

例2: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另一条链上的A的比例是___________。

解析:假设该双链DNA分子种有碱基数为100,则G的总数为27%×100=27,一条链的A为50×18%=9,因A+T+C+G=100,A=T,C=G,可得A=23,故另一条链上的A为23-9=14,则另一条链上的A的比例为14/50×100%=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生物计算公式DNA碱基、遗传规律等等
有关双链DNA(1、2链)与mRNA(3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
A1=T2,T1=A2;A=T=A1+A2=T1+T2,C=G=C1+C2=G1+G2。

A+C=G+T=A+G=C+T=1/2(A+G+C+T);(A+G)%=(C+T)%=(A+C)%=(G+T)%=50%;
(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②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
(A+T)%+(C+G)%=1;(C+G)%=1―(A+T)%=2C%=2G%=1―2A%=1―2T%;(A1+T1)%=1―(C1+G1)%;(A2+T2)%=1―(C2+G2)%。

③DNA单链之间碱基数目关系:A1+T1+C1+G1=T2+A2+G2+C2=1/2(A+G+C+T);
A1+T1=A2+T2=A3+U3=1/2(A+T);C1+G1=C2+G2=C3+G3=1/2(G+C);
④DNA单、双链配对碱基之和比((A+T)/(C+G)表示DNA分子的特异性):
若(A1+T1)/(C1+G1)=M,则(A2+T2)/(C2+G2)=M,(A+T)/(C+G)=M
⑤DNA单、双链非配对碱基之和比:
若(A1+G1)/(C1+T1)=N,则(A2+G2)/(C2+T2)=1/N;(A+G)/(C+T)=1;若(A1+C1)/(G1+T1)=N,则(A2+C2)/(G2+T2)=1/N;(A+C)/(G+T)=1。

⑥两条单链、双链间碱基含量的关系:
2A%=2T%=(A+T)%=(A1+T1)%=(A2+T2)%=(A3+U3)%
=T1%+T2%=A1%+A2%;
2C%=2G%=(G+C)%=(C1+G1)%=(C2+G2)%=(C3+G3)%
=C1%+C2%=G1%+G2%。

2.有关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与DNA、
染色单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计算:
①DNA贮存遗传信息种类:4n种(n为DNA的n对碱基对)。

②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
1/2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减Ⅰ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减Ⅱ分裂后期染色体数(2N)。

精子或卵细胞或极核染色体数(N)=1/2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受精卵(2N)=1/2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数目: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配子(精子或卵细胞)DNA数为M,则体细胞中DNA数=2M;性原细胞DNA数=2M(DNA复制前)或4M(DNA复制后);初级性母细胞DNA数=4M;次级性母细胞DNA数2M。

1个染色体=1个DNA分子=0个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2个DNA分子=2个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

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联会和减Ⅰ中期),四分体数=0(减Ⅰ后期及以后)。

③被子植物个体发育:
胚细胞染色体数(2N)=1/3受精极核(3N)=1/3胚乳细胞染色体数(3N)(同种杂交);胚细胞染色体数=受精卵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远缘杂交);胚乳细胞染色体数=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精子染色体数+卵细胞染色体数+极核染色体数;1个胚珠(双受精)=1个卵细胞+2个极核+2个精子=1粒种子;1个子房=1个果实。

④DNA复制:2n个DNA分子;标记的DNA分子每一代都只有2个;标记的DNA分子占:2/2n=1/2n-1;标记的DNA链:占1/2n。

DNA复制n次需要原料:X(2n-1);第n次DNA复制需要原料:(2n-2n-1)X=2n-1X。

[注:X代表碱基在DNA中个数,n代表复制次数]。

3、遗传定律概率计算:
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

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

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

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

解题四步曲:
①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
②写出表型根:
IA_、IB_、ii、IAIB
aa、A_、XbXb、XBX_、XbY、XBY;
③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
性状突破法;性别突破法;
显隐比例法;配子比例法。

④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求
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
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
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

解法:
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

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

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 概率。

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
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

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
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或a)%=某种(A或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

(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个体数×2+雄性个体个体数)。

注:伴性遗传不算Y,Y上没有等位基因。

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A%=AA%+1/2Aa%;a%=aa%+1/2Aa%;
③哈迪-温伯格定律:
A%=p,a%=q;p+q=1;
(p+q)2=p2+2pq+q2=1;
AA%=p2,Aa% =2pq,aa%=q2。

(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p+q+r)2=p2+q2+r2+2pq+2pr+2qr=1,p+q+r=1。

p、q、r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5.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m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正常细胞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

②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mX)÷2。

6.基因突变有关计算:
一个种群基因突变数=该种群中一个个体的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该种群内的个体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