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申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端午节申遗

篇一: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巴黎时间20XX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前,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在世界遗产文化申报上,韩国江陵端午祭“捷足先登”,可能会“刺激”国人。不过,“端午”能够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认同这一文化的所有人的光荣。近邻友邦的这一文化盛事真正“刺激”我们的,应该是让我们保持警醒,加强我们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社会热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历史发展长河中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智慧与情感的载体,是一种可能多个国家民族共享的文化遗产,并非品牌商标、专利技术的注册,也区别于自然遗产的独有性。它具有共享性,一个国家申报了,即使联合国批准后,其他国家还可以申报。像联合国就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我国今年还进行了新疆地区“木卡姆”的申报。

端午节虽然起源于我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但是它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融入了当地历

史和文化血脉,成为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佛教在中国发展为禅宗一样。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那里的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当太平洋西岸的人们一代代在农历五月初五,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也许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们共同的文化幸福。

当然,韩国以端午的名义申遗成功,给予我们的文化提醒是: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我们真正需要受到的“刺激”,是关心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社会热情能够激发出来,整个社会深入反思,尽快挖掘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国际准则下的保护措施。

要知道,在此之前,有人提出要把传统节日法定化的建议,还应者寥寥。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我国到现在都没有出台,而韩国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1962年,韩国颁布民间文化保护法,而这一年,正是韩国经济腾飞的开始。1967年,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建立的时候,韩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一年,江陵端午祭登上了韩国遗产名录。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其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作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继承,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威胁。而整个社会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我们

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就要学习“江陵端午祭”的一些做法,吸引年轻人,“薪火相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中所述:“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只有及时挖掘和保护无形的文化传统,才能使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拥有数千年不坠的创造力和根植于黄土地的文化表达与幸福方式,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个体与民族的清晰身份。篇二:中韩端午申遗之争

论文关键词:端午节江陵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文摘要:文章就韩国“申遗”的是“端午祭”还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是否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这对中国又有何影响等诸多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否真的遭到抢注,如果是,我们该如何补救;如果不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等疑问。

近几年来,我们的邻邦韩国,时不时传来抢注中国文化遗产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影响,给两国的关系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韩国将江陵端午祭申遗事件”。事情起因最初源于韩国《江原道日报》的一篇报道,在报道中称:韩国准备将“江陵端午祭”以韩国的名义,于20XX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发起冲击。韩国将“申报?端午节?作为本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消息一经公布,

便引发了中韩学界的一片争论。就“申遗”的是“端午祭”还是“端午节”、“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是否是一回事、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这对中国又有何影响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负责“申遗”项目的韩国文化财厅在接受中国《晨报》采访时反复强调:“韩国的确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是申请的绝对不是端午节,而是江陵端午祭期间举行的别具特色的一系列活动。”但却不能平息中国学界对本国文化遗产遭到其他国家抢注的愤慨!那么,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否真的遭到抢注?如果是,我们该如何补救?如果不是,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撰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韩国“申遗”活动与中国学界的诸多争端

(一)韩国认为:“申遗”的是端午祭而非端午节

韩国文化财厅申遗项目出台后,便遭到了中国学界的一致抗议,此时,该厅情报科工作人员刘勤植出面解释说:“根本不存在韩国申报?端午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韩国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刘勤植进一步向笔者解释说,“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贻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籍教授康晓城也声称,韩国人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这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端午节很多国家有,其渊源与中国也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各不一样:

中国有吃粽子的习俗,但日本和韩国就没有;日本人过端午的时候,男人游泳,女人洗头;而韩国人在过端午的时候,则是男人摔跤,女人洗头。”康教授还强调说,因为江陵四面环山,所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保存完整,且别具特色。

事实上,对于端午节,现在韩国的年轻人基本上不太了解。城市里的人也基本不过端午节。在农村,这个节日的气氛要浓厚许多。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男子会在那一天摔跤,女子则会荡秋千,而且她们还会用曹蒲水洗头。原来端午节是国家公休日,后来因为公休日太多而被取消了。

(二)“端午节”与“端午祭”是否是一回事的争论

对于端午节和端午祭,刘勤植表示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们韩国人会举行祝祭活动。而江陵端午祭是在此基础上,融人了江陵这一地方特有的土俗信仰,它还包含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我们申遗的项目是江陵端午祭。”

康晓城教授认为:“祭”和“节”两者并不相同。“祭”是指活动,“节”是指一个纪念日,比如春节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每个国家、地方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活动内容。如果单就某个节日“申遗”,是根本毫无意义可言的。江陵端午祭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但是,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