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笔记_四年级读书笔记500字
老子庄子读书笔记
老子庄子读书笔记【篇一: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笔记两千年前,那个充满绮丽、浪漫气息的瘦小老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曳尾涂中、鼓盆而歌、千金邀相??在他身上,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可发生。
他时常颠三倒四,也时常牙尖嘴利;他嬉笑怒骂,他物化成蝶。
因此,千年以后,有个更加浪漫的诗人吟出那旷古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使后世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庄周,老聃的继承人和道家的发扬光大者,给后世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和研究的精神遗产。
粗浅涉猎几分,略有所感,权且记下,聊以自慰。
纵观全书,我最喜欢的还是《逍遥游》。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
”不论庄子本意要表达什么,我第一印象就是其中的雄浑和磅礴的气势。
特别是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更是将之发扬光大。
但是,在此篇中,庄子着重讲述的是大与小的关系。
蜩与学鸠代表那些浅薄、目光短浅之辈,而大鹏就是有远大志向者的代表。
现实正是这样,那些伟大事业的执行者最初往往受世俗非议,因为他们的远大抱负并不为世人理解。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东奔西走,但也饱受世人打击讥嘲,大鹏的南冥之行是很艰难的。
修养高者,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子传承老子思想的表现,即“无为”,不求名利,不求功业,这与儒家“出将入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无怪乎在汉帝求长生求道丹前道家不受帝王青睐。
至于后来道教兴起并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和帝王求长生不老有直接关系,但和道教一些思想的转变也有间接关系。
不禁我又想起了今天的少林,在释永信大师的带领下,“开疆拓土”,少林走向了世界。
很多人批判释永信大师离经叛道,有违佛家清净之道,将佛家推向了功利世俗的一面。
但我想,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少林的师傅们是否要靠一点香客的香火钱度日?修行是否意味着终日饥肠辘辘?释大师将中国的佛家文化推向世界是否不当?在影视中出现少林僧侣真功夫,再一次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是否有错?让世界重新认识少林是否不对?我想,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辩证、清醒的答案,都需要斟酌推敲。
《庄子》的读书笔记
《庄子》的读书笔记《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这部著作充满了寓言、故事和哲学思考,是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追求自由与真实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放纵,而是内心的解脱。
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摆脱名利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
二、顺应自然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道,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控制。
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让我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同发展。
三、人生的意义庄子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过分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
这种思想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让我意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四、寓言与故事《庄子》中充满了寓言和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以寓言的形式来表达哲学思想。
这些寓言故事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智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启发。
五、对后世的影响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这种影响让我意识到《庄子》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哲学思想本身,更在于其对后世文化和思想的贡献。
总之,《庄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我相信,《庄子》将继续影响着后人,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4篇),欢迎大家分享。
《庄子》读书笔记篇1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庄子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3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读书笔记1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
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
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
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
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
,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
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精选7篇).doc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精选7篇)庄子心得读书笔记篇1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读完的一本书(没错,光是这个星期就看了四十多个小时);第一次读到的和历史轨迹有所重合而且能经得起推敲的一本书;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视剧的一本书;第一次让我想好好了解那个时代的一本书……这本书得来纯属机缘巧合,而一开始打开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
看到女主是穿越的,但并不是光环加身一路开挂,而是过着平平凡凡没事儿还捎带验个尸破个案的田园生活,我觉得和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后来火伴陆陆续续的出现让我觉得有了看下去的动力。
及至花木兰“读档重来”,带着三十多年的经验和一身怪力的升级作弊系统,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经历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欢又共同患难的日子。
很多人和事都和原来不同了,但历史的基本轨迹并没有改变,而木兰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来更好的结局。
花木兰教会了同火认清自己的价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谊;花木兰教会右军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军称为“玄衣木兰“;花木兰勇猛过人而又谦逊有礼,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儿郎的仰慕。
王猛将军的细腻维护,阿单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罗大蛮的鲁莽直率,那罗浑的争强好胜,若干人的精贵无赖,陈节的衷心耿耿,狄叶飞的敏感自强……还有郑宗,素和君,赫连明珠,阿单卓,盖吴,拓跋焘,拓跋晃,库莫提……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视剧是因为我觉得不会有那么一个人能担得起木兰这个角色,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隐忍,她的负责如果不能在影视里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那么我宁愿没有那个影视化的花木兰。
本来想写的诙谐一点的,奈何写出来就由不得自己了总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满了热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
尽管是理想化的历史,但还是希望所有人能在这个理想里过得平安喜乐,有声有色。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篇2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笔记3篇《庄子》一书,“寓言十九。
”庄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机趣横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伦比,更是因为如此,才构造了一个瑰丽的艺术境界。
读庄子这本书读者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庄子的读后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书笔记篇一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
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
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
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
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的精神很博大,说实话严格领会庄子的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庄子的思想似乎在天边飘荡,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社会上拼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似乎也在飘荡,但是,不知道怎么飘荡,不知道飘到那里去,这件事情应该谁都解决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问自己。
自己连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还能问出什么。
庄子的思想飘逸峻异,并没有说明我们该怎么做,不像孔子。
但是,感觉到是要让人站到一个特别高的高度看问题,我们在物理学的坐标常常是地球,但是,庄子的坐标可能定在了太空。
让人感觉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动。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很难解读,只能慢慢的从中一遍一遍体会,有些小说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庄子的小说感觉到看几十遍都闲少,庄子指明了大道,让人呆滞的思想有似乎变得有了点火光,我们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这种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庄子》读书笔记 四年级读书笔记500字 四年级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四年级读书笔记500字四年级读书笔记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
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
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
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
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
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
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
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也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在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和要求。
在我看来,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但盲目慈悲、是非不分、固执迂腐的,而孙悟空则是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积极乐观,但争强好胜、心高气傲的。
四年级读书笔记【三篇】
四年级读书笔记【三篇】【篇一】《庄子》读书笔记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爱的书,就是《庄子》。
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
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抱负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
而庄子说包含很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示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
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终,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知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讽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特别大的转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知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埋伏的危机。
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唱歌。
蝉以为自己很平安,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
俗话说:“眼观四周,耳听八方。
”就是要我们不要只留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当心身后的危急,只有这样谨慎当心的人,受损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育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篇二】《秃尾狐》读书笔记《伊索寓言》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着,全书都是蕴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
伊索诞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童年的母亲常讲故事给他听;后来,他又离家处处游历,听到很多动物、鸟类和昆虫的故事。
《伊索寓言》便是由他口述留下来的。
在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中,有一篇《秃尾狐的坏想法》,令我印象深刻。
一只有有美丽大尾巴的狐狸趁着夜深人静时去农场偷鸡。
结果,那美丽的大尾巴被捕兽器夹断了,便成了秃尾狐。
之后,他常常受到同伴的嘲讽。
平日也不敢出门,让他心里很难受。
这时,他心里盘算着:如何让别人把尾巴剪得和他一样短?于是,他确定宴请大家,正值大家吃得很兴奋的时候。
《庄子》读后感500字
《庄子》读后感500字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庄子。
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寓言和比喻的形式,阐述了道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庄子》,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的深刻意义。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应当按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去追求一些虚妄的东西。
他倡导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和功名,而是要追求心灵上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
庄子的思想在“逍遥游”和“大宝剑”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动的阐述。
逍遥游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在的自由和平静,而不是被外部环境所束缚;大宝剑则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要过分追求权力和荣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它在诗、词、曲、画等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
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学会放下执念,追求心灵上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
总的来说,读完《庄子》,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学的深刻意义。
庄子的思想虽然是古代哲学,但是它的智慧和价值观依然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自然,学会放下执念,追求心灵上的平静和内心的安宁,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思考和追求的价值观念。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中,道家给我的感觉一直是神秘避世又和入世积极的儒墨两家纠缠不清,互为促进。
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下,人们守法知礼,在各种条条框框下生活的虽然拘谨却文明有序。
至于那些超越了礼法的人,不是被称为鸡鸣狗盗的宵小之人就是风流名士,都是好似远离于俗世之人,与社会常情格格不入。
但是从《庄子》这本书来看,道家最主要还是提倡无为无知以无欲无求清心寡欲而成圣得道,就是活于混沌不开七窍,万有虚无中随心所欲。
就我个人来说,对于逍遥无为是很乐意为之的。
虽然,我生来原是争强好胜锱铢必较,却到底明白人力人智与宇宙洪荒自然的差距,到底因机巧奔忙而不得疲乏了心力。
尤其,在读过一篇关于神童与普通人之间的比较之后更是忽觉豁然开朗。
人生于世,也许想要的很多,想要不断地获得成功,但是不断得到之后呢?是下一个顶峰,但那到底是顶峰还是虚空,无法辨认。
更何况,追梦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在这奔跑过程之中,享受风雨泥泞艰辛苦痛,体验“活着”的感觉,但是人可以在这黑暗坎坷中坚持多久?人人都听说过,有时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可是世上之人时间有限,大多鼠目寸光,这时坚持就成了一种笑话。
不为人理解的成功,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吗?人用一生挣扎,因人心易变,美丽的曼珠沙华永远长在彼岸。
心无餍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囿于精力能力,无可奈何如夸父逐日抑或不屈不挠如精卫填海,若是倒置了本末,舍近求远就显得滑稽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说得好听一点,我深谙此道,最怕高调。
但是在《庄子》这本书中,我又看出一点不同的见解。
尽管书中多次用各种寓言神话强调要内敛以享天年,不显山不露水越是无用就越好。
但是那些行为怪异的人,比如对于朋友的病痛或是丧事,哭个一两声而出这样明显不合大众认知的做法,也受到了褒扬。
我首先在想,如此高调显眼地作风即使遵从了本心却会受到舆论非议,心里觉得难受,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可是真正超脱潇洒之人才不会将这些“小麻烦”略萦于心。
《庄子》读书笔记范文4篇
《庄子》读书笔记范文4篇《庄子》读书笔记范文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读书笔记范文1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
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
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
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
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庄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庄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不能忘了哦。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读书笔记1庄子是什么样的人?以前的高中历史课本上介绍的庄子非常的简单,是诸子百家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生平事迹一笔带过,《史记》记载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的漆园小吏。
著作《庄子》成为中华古籍经典,但是真正阅读过《庄子》的现代人真的少之甚少。
《庄子》传世至今三十三篇。
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讲故事的高手?庄子是现代的赵本山,一口忽悠人的寓言出神入化。
辛辣,幽默,寓意深刻的故事给人们会心一刻的时候,让我们明白一些很简单朴素的道理。
故事一:庄子穷,问朋友借钱。
朋友说:“等我以后收了税再借给你”。
庄子开始忽悠朋友了:“上次路过,有条鲫鱼在对我喊救命。
说我是东海水官,你用一升水可以救我的命。
我说:我去吴越引西江的水来救你。
”鲫鱼说:那算鸟,你还是早点去鱼干铺找我吧!我看完这段寓言如看赵本山的小品,笑晕。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内心凄惶。
庄子见魏王,魏王说:“你怎么那么困顿啊!”庄子说:“猿猴在楠树,樟树上攀援跳跃无拘无束,可是如果它身处荆棘之地就只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了。
因此环境和机遇是施展才能的舞台和必要条件。
我穷但是不困顿,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现才是困顿啊!于丹在故事末了给了这样一个结尾呈词: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穷,怕的是生活中的潦倒。
庄子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名言穿越千年,依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为商家的座右铭。
名与利成为每一个凡夫俗子的精神枷锁,无人开解。
于丹也学着庄子给大家讲了一个被名利沼泽陷入一个无事忙的无解循环里。
这天,老板生意不好骂了下属,下属憋气回家骂了老婆;老婆找孩子出了怨气,孩子委屈怒打家里的狗,狗把火撒在猫身上,猫只好找老鼠出气。
庄子读书笔记7篇
庄子读书笔记7篇《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
以下是橙子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庄子读书笔记1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
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庄子读书笔记2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笔记7篇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
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
《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笔记五篇
If you tell a friend of happiness, you will get two happiness, and if you confide your sorrow to a friend, you will be divided into half of sorrow.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笔记五篇《庄子》读后感范文【一】寻寻觅觅,我独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书店中,尽权利睁大那双疲倦的双眼,在密密麻麻的书海之中,寻觅你的身影。
你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不顾政事,活得如此逍遥的人可能并不多。
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
可是在我看来,只能感叹:经典的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充斥了书店中这一小小的柜台。
哎!凄凄惨惨戚戚。
可好在我仍能在书柜的角落找到了你的身影——《庄子》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
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
我捧着《庄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
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
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
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
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
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庄子怎么样你愿意吗不,千万别这样。
《庄子》读书笔记范文
《庄子》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读书笔记1随着自己博客里文章页码的增加,逐渐感觉自己腹中渐空,笔墨文字亦日渐乏力无味,我也忽然地想起:自己好多年没有认真地读过书了。
能想起的记忆仅仅是大学泡图书馆的日子了,想着想着不禁汗颜,连文字也不敢轻易涂鸦了,是时候该读读书了,否则腹中无物,写下的都是些酒囊饭袋之物,羞于他人看也!这几日看了于丹的《庄子》心得,对于于老师的《论语》《庄子》解读,社会上褒贬不一,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认为她是在将古人的举世遗著简易化,让孔老先生的深奥文化突然间变的简单;听众中有的认为她将古文古理通俗话,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浅显易懂,而且还增加了些许情感的东西。
无论褒贬,我作为读者,在拜读了北师大于教授的心得之后,觉得还是很有值得我们去领悟的哲理。
其实于丹能立于百家讲坛,肯定有她能吸引听众的一面,那就是将《论语》《庄子》这些难懂的古文,换化为一些富有哲理的寓言和小故事,从中提炼做人,做事,看待人生的道理,让人觉得,哲理就在点滴之中,就在闪念之间。
于丹老师文中有个故事,是些兄弟俩爬80层楼的故事,以前曾听说过,但是没有多深的领悟,而于丹对于此故事的解读分析,让人联系到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丢弃了什么,最后还是要回归。
将此故事和于丹老师的解读放至博客,来和朋友共享。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兄弟俩他们家住在一个80层的高楼上。
两个人回家的时候,恰好忘记了看通知,就在停电梯的那一天,他们深夜才回。
电梯已经不走了,兄弟俩背着大包小包,走到楼底下就非常发愁,说那怎么办呢?两个人商量一下说一鼓作气,怎么也得回家。
开始爬楼。
爬到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负担很重了,所以商量一下说咱们这样吧,把背包存在20楼,然后呢,到时候咱们回过头来取。
就卸下了背包,两个人觉得很轻松,说说笑笑,继续往前爬。
庄子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Heartache? Heartache? Heart tired? Heart is dead? Do you want me to tell you? All of these have been experienced when I like you, oka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庄子读书笔记500字五篇庄子读书笔记一是两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举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读,她是一个学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触,去品尝,她让现代忙碌的人们用最简单最浅显文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
快餐文化让人们用最少的时间去享受那清风的沐浴,去体验那思想的碰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叫嚣她是在误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对经典的扭曲呢?现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压力。
家庭的烦恼。
生活的琐碎已经让我们力不从心,时间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挤得出时间与精力去细细揣摩那语句,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熟悉了不再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
文化的缺乏已经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传播经典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快餐文化的出现无疑带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
于丹也好,百家讲坛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传播的主体而出现,我们都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经典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学的没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祢补了这一缺口,快节奏的生活应该有快节奏的文化方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现将是对经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庄子读书笔记二《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着。
我觉得庄子想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不要老从一面看问题。
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极端,以一技之长为耀也是极端。
世界是和谐的。
人与人也应是和谐的。
所谓的“坚白论”,山人以为,讨论的两派其实已经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了:一个论述某物有何种属性〖即白与坚〗,另一派则是论某特性〖即白与坚〗是该物特有的个性还是许多物质都可以有的共性。
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在许多争论中,所谓对立的两派,追溯到本质上,自己都不知道在争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读书笔记_四年级读书笔记500字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
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
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
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
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
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
声歌唱。
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
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