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与语文教学

合集下载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让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美育与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语文素养,塑造优美的语文情感和审美情趣。

一、阅读素材方面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美育教育中有力的手段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和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例如,对于经典诗歌《静夜思》,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语言运用和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诗歌的美。

二、写作方面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能力指标,也是展现个人文学才华的重要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通过讲解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良好的文学写作风格和技巧。

三、语言表达方面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表达工具,是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的核心。

在语言表达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教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要领,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借助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修养和审美品位。

四、文化传承方面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诗词、歌曲、故事等具有文化含义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的融合。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同时,通过文学阅读、文学写作、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等层面的交叉引入,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语言和艺术的魅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全面成长。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呢?本文将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首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古文、民间故事等形式,教给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语言之美。

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之美。

在教学中,可以邀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进行绘画指导,通过画画来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引进音乐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音乐的欣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知,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渗透美育教育。

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渗透美育教育还需要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美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美的信息;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来感受文字之美;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改编成小品或话剧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美。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美。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热爱,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语言知识,更能够感受和体验美的魅力。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渗透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一个有氛围、有文化的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关键词】美育潜移默化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结构美字形美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多数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粗野、冷酷、蛮横、出口伤人、庸俗下流、出口成“脏”的现象。

如何用美的光辉驱逐未成年人心中的阴霾,让美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开出真善之花,结出真善之果,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严峻的问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牢固树立美育观念。

在整个教育中,美育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相成。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把美育融入到整个教学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熏陶,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追求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感受和体验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篇章都歌颂了祖国的秀丽山川、神奇美景、海阔天高。

这一篇篇、一课课,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通过教师的“精彩演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引导学生奇思妙想,从中产生愉快和美感,养成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丰富的情趣爱好。

这对小学生的品德修养、阅历增强无疑有着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科学美。

如《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形象有趣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的发育过程;《植物妈妈有办法》不直接介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而说植物妈妈有办法;《我的旅游》利用一颗豆芽在一小孩体内的“旅游”介绍了人体的消化食物的过程;还有不说水有浮力而说:“捞皮球、捞铁牛”小故事。

这些课文都是寓科学于生活、寓科学于故事、寓科学于形象既利于小学生理解,又益于小学生接受,充分体现了情趣美,科学美。

这些课文轻而易举地使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教师通过对这些课文的讲解,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科学之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论文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要,而课堂上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为生动新异的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电化教育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上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夕阳的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表现的美。

一、观画面,感受夕阳整体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都要设计一个艺术的开头。

运用“美”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追求美”的兴趣。

《夕阳真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册的一篇美文。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有变化的景色。

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夕阳西下的美景,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或平时缺乏观察夕阳西下这一自然美。

所以,在教学刚开始,我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演示夕阳西下的美景,配以轻柔、悠扬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教师诗情画意的讲解,让图像、声音、文字融入一体,将学生完全带入一片色彩鲜艳的夕阳美景中。

欣赏完,教师问:“你觉得夕阳怎样?”学生根据画面的感知,马上回答:“我觉得夕阳美极了!”“我觉得夕阳红红的,很可爱。

”“日落的太阳比日出的太阳还要好看。

“夕阳西下,晚霞真美!”……我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自由、开放的说,把心中看到夕阳的整体美用语言表达出来。

紧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夕阳的美文。

”学生能够积极性极高,打开课本,有滋有味的朗读起来,沉浸在夕阳的美中。

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自主、积极、多样、充分地参与到语文的朗读中来。

二、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美《夕阳真美》是一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的文章,只有让学生朗读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用词精当,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锻炼-----读中品位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谈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谈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计, 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
2 刨设 美好 的 听 觉 氛 围 .
首 先 , 求 语 文 教师 有 标 准 的 语音 和 良好 的 语 言 表 要 计 讲课 内容 , 可 能创 造 听 觉 美 。 尽 生 真 正 被 鸟语 花 香 , 机 盎 然 的春 光所 陶 醉 。 生
达能力 , 净化和纯洁 自己的课堂语言 . 认真备课 , 精心设 美 , 斗争之美 , 其核心 为人物美 。通过鉴赏人格美 , 可培 其次 , 范听课文。如 配乐朗滨朱 自清的《 , 春》 使学 德 育 在 语 文 课 堂 中相 辅 相 成 。 此外 , 课内外结 合教材 , 让学 生有意i f 听 中外 名 些人物的美主要体现 在情操 和人格方 面。如花木 兰代 ,l  ̄g ,
感 受 美 是 审 美能 力培养 的初级 阶段 , 对美 好 事物 又可充 实精神生活 , 是指 有益 身心健 康 , 能激发学 生产生 还 敏锐 的感 受力 , 感 受 美 的过 程 中 , 产 生美 好 的情 感 体 丰 富 的 想像 力 。教 材 中有 许 多 展示 自然 美 的 典 范 之作 。 在 会 验 , 而激发 起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在语 文教 学 中 , 从 可创造 美 好 的视 觉 氛围和 听觉氛 围 , 学生 感受美 的能 力 。 培养
1 创 设 美的视 觉氛 围 .
如朱 自清 的《 中描写春花的句子 : 春》 描写花儿 开得
热 烈 :桃 树 、 “ 杏树 、 梨树 , 不 让 我 , 不 让你 , 开 满 了 你 我 都 : 红 的 像 火 , 的 像 霞 , ; “ 粉 白
者 , 用 美 学 之理 论 于 教 育 , 陶 冶 感 情 为 目的 者 也 ” 眼 睛 。美 以不 同 的形 态 存 在 于社 会 的各 个 意 识 领 域 之 应 以 。 在 应 培 由此 可见 , 实现 语 文 和 美 育 的 有 机 结 合 , 能 健 全 学 生 中 , 语 文教 学 中 , 在感 受 美 的基 础 上 , 养 学 生 鉴 赏 才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能通过美感、审美、美学等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学习做完美的人。

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一)开掘课文中的自然美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语文论文《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二)开掘课文中的创造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或古或今,或园林或建筑,都写得极富魅力,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美。

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中国的园林、建筑、文物的同时,也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

读这些作品,有一种很高的美感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心头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开掘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

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的优秀之作。

课本所选的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名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的《望岳》,还有上面提到的一些诗作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领略、欣赏这种经过作者加工改造了的自然美———艺术美。

浅谈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

活动 的主体性 、情感 的活跃 性 ,都取 决于教 师的教学 艺术 。
而言 ,可分为 两类 :认识 性语 言和情感性语 言 。语 文学科美
在语 文学科教 育 中创 造美 的氛 围并不 是抽象 的。作为 教学 的 育在一般 情况下凭 借情感 性语 言进 行 ,这一 类语言不 只包括 主导 ,教师 的教学语 言美是创 造美 的氛 围的 第一要义 。教学 形 象描绘语 言 ,而且也包 括议论抒 情语言 。 “ 寡情 即无鉴赏 语言 美取决于 教师具备 热爱学 生的情感 ,科 学思 维的 头脑 , 力 ” ,激发情感便是美育 的主要 中介。 对课 文思想 内容 、情感特点的把握 ,以及语 言的表现力 。 形象性 是美 的基本特 征之一 。语文学科 美育还应 当结合
二 、 加 强 朗读 。诱 发 通 感
时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 源自总之 ,美育教 育是 强化语文教 学的重要 手段 ,对 学生 的 便于 阅读者思 考 ,发 现问题 。在这个 意义上讲 ,它具 备了一 全 面发展也 会起 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 。作为语 文教师 ,要不断 定的科 学美 的形态 。朗读时书 面语言 的有声化 ,具有 移情 的 地进行尝试 和探索 ,使美育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 作 用 ,能够激 发美感 ,唤起 内心视像 ,感受文字 意境 ,并 能 引起 群体 效应 。同时 ,朗读也是 一种解 析 ,能 以声音增强 原 作 的力 量 ,诱 发 通感 ,起 到 审美 感 知能 力 的作 用 。 听别 人 读 ,可 以 自觉进行 审美判 断 ,真切 的感受 到作品 的情 韵和气 势 ,产生共 鸣 ,受 到感染 ,怡情怡性 , 自觉接受语文教育。
的情感 ,取决 于对 教材 透彻 的理解 ,这样方 能做 到 “ 辞 以情 练 习 ,提高学 生对美 的感 知 的基础上又 提高 了学 生的写作 能 发 ” ,而不 故作姿 态 。教 学中 ,教 师或娓娓 道来 ,或 抑扬顿 力 。 挫 ,都应是情 不 自禁 、油然 而生 。此 外 ,教 学活 动中 ,人 的 四、直观效应 ,激 发情 感 活 动 、人 的情 感又 主要表现 在学 习主体—— 学生身上 。他们 语 文教材是 以语 言材 料建 构而成 的。语 言就其 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语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语文教学与美育【摘要】如何根据语文课教学的特点,把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公民呢?这实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谈几点浅略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关系做法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人文性”就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因此,语文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且“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教学的特点,把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公民呢?这实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几年来,我用美学的观点研究语文教学,运用审美的手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描绘艺术形象,使学生鲜明的感受美怎样使学生鲜明的感受美?要认识美感的突出特征,就是美的直觉性。

当你看到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当你听到悠扬洞箫声从远处传来,你就会凭直觉自然地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

这就是一种美的感受。

要使作品的艺术境界活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凭直觉感受到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让学生感受美的基本形式应该是表情朗读课文和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内容。

这样引导的美感能使学生倾心于课文本身,有助于培养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课文中自然地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比如,朗读朱自清的《春》,“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花满地是的,红的象火,粉的似霞……”这样描述,就可能将生动的画面映入学生的脑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便能引起强烈的兴趣,并受到教育。

再如,我们讲《沁园春·雪》,可以先将准备好的“雪景”与“雪后天晴的景色”利用幻灯显出,让学生有个直观的享受;然后让学生朗读古代描写“雪景”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再放《沁园春·雪》的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伟壮丽景象。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励人、感染人。

美育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方面,它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的形成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

但是中学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美育这一课程,只能把它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而中学语文是实施美育功能的绝好科目之一。

要把美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可从了解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四方面加以运用。

一、帮助学生了解美赶时髦、追求时尚的新新人类——中学生对美更是情有独衷。

但他们对美只是一种朦胧的认识,甚至以怪为美、以丑为美。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点美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等常识。

在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美一定是真的、自然的、善的,并从定义、举例两方面介绍了美育的三种方式。

在讲授美育三种方式时,或先找出一个美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美,然后再说定义;或先讲定义,后由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美的例子进行佐证。

由于方法灵活,学生接受较快。

二、启迪学生发现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要在语文教学中陶冶情操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和审美内容,因此,把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选文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去鉴赏、体验、领会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享受。

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重点应放在对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上,即从情操美、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四者和谐统一之中去挖掘。

三、引导学生欣赏美审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领悟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略论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略论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慧 改 变 生 活 的 愿 望 , 鼓 励 其 付 诸 实 践 。 3 强 调 人 与 自然 并 () 的和谐美 , 养 学 生的环 保 意识 。随着 社会 生 活水 平的逐 培
步 提 高 , 们 发 现 , 们 生 活 的 环 境 逐 步 脱 离 了 自然 。 子 我 我 孩 们 不 知 道 燕 子 窝 长 什 么 样 子 ,不 清 楚 茄 子 是 如 何 长 出 来

美 育 目标 。 语 文 课 程 在 培 育 和 丰 富 学 生 的 个 体 生 命 意 识 方 面 负有 不 可 推 卸 的 责 任 , 有 不 可 估 量 的 美 育 价 值 . 具 因 此 , 文 课 程 的 美 育 目标 应 该 得 到 足 够 的 重 视 。 师 在 教 语 教
学 中 不 仅 要 发 掘 教 科 书 中 隐 秘 的 美及 美 的 教 育 . 而 且 要
■匪
王 芳
( 城 市 日月 路 小 学 , 苏 盐 城 盐 江 240 ) 2 0 5

略 论 美 育 与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融 合

要 : 文 教 学 不 仅 有 智 育 目标 , 且 有 德 育 和 语 而
国之 情 。 次 , 调 自然 美 , 示 人 生 哲 理 。 文 课 本 中 有 其 强 启 语
智 育 目标 , 且 有 德 育 目标 和 美 育 目标 。 语 文 课 程 在 培 而 育 和 丰 富 学 生 的 个 体 生 命 意 识 方 面 负 有 不 可 推 卸 的 责 任 , 有 不 可估 量 的美 育 价值 。 历 年 来 , 文 一 直 被认 具 但 语 为 是 主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 学 习 其 他 学 科 的 基 础 。 文 教 是 语 育 也 一 直 被 认 定 为 发 展 智 育 的 主 要 学 科 , 忽 视 了 语 文 而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而美育的任务就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审美能力。

因此,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密不可分。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文化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除了语言的基本知识外,还包含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透过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对于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审美分析。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关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而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育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此外,美育和语文教学在文化传承和美感教育方面也有相互的联系。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化传承,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而美育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让学生学习欣赏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学识和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感。

最后,美育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其中也存在相互独立的特点。

美育注重的是艺术形式的表现和审美感受,而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文学作品和语言的应用和传递。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艺术和文学可以作为互补的资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人类文化的真谛和内涵,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素养。

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 10 ) 2 2 0
或 美感 教 育 。 它是 通 过 审 美的 方 式 来感 化 我 们 的 身心 , 之 净 使 化 、 华 和 提 高 , 培 养 跨 世 纪 的 德 智 体 关劳 等 全 面发 展 的社 升 对 会 主 义 事 业 的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有 着 重要 意 义 。 那 么在 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 带领 学 生进 入 美的 殿 堂 .如何 引 导 学 生 感知 汉语 文 字的 形 象 美 , 悟 语 言 的音 乐 美 , 味 文 章 的 意 境 关 , 赏 文 领 品 欣 章 结 构 的 变化 关 . 握 整体 的风 格 美 , 捉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千姿 把 捕
2 1g9 试 周 0 ̄ 1 1 期考 刊


育 在

文 教
季 萍

中 的 作

( 宁县 城 西 中学 , 苏 睢 宁 睢 江 摘 要 :生 活 中到 处都 是 美 , 同样 , 的组 成 部 分 . 亦称 审 美教 育
百态 美 , 很 值得 我 们 探 索 。 就 关键 词 :审 美 教 育 语 文教 学

作 用
培 养 学 生感 知 美 美 育 是 感 性 的 ,是 通 过 潜 移 默 化作 用 于人 的 ,是 一 种 感 化 。孔 子 曾 用 风来 作 比喻 , : 草 上 之 风必 偃 。” 就 是 说 , 说 “ 那 风 并 不着 意表 现 什 么 .却 能 让 万 物 感 受得 到 .春 风 一 吹 百 草 偃 伏 , 花 盛 开 。例 如 , 气 晴 朗 的 时候 , 到 阳 光 下 去 散 散 步 , 百 天 你 到 西 湖 边 上 转 两 圈 , 只 要 眼 睛 看 看 , 朵 听 听 , 会 浑 身 舒 你 耳 就 服 , 神 焕 发 。 们 往往 通 过 感 知 形 成表 象 , 境 见 形 , 而 激 精 我 入 从 起 美感 , 生 美 的愉 悦 ,乐 在 其 中 ” 产 “ 。所 以语 文老 师 要 善 于 从 语 言 文 字人 手 ,既 能 零 散 地 感 知 审 美 对 象 ,又能 从 整 体 上 把 握 . 过 语 言 所描 绘 的形 象 进 行 深 层 的理 解 。 透 感 知美 的第 一 个 环 节 是 启 动 导 入 。 教 师 应采 取 易 于启 动 审 美 主 体情 感 的方 式 , 以诗 导 入 , 画 导 人 , 音 乐 导 入 , 以 以 以谈 话 导 人 等 。设 计 每 篇 课 文 的 导 语 ,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学 生 的 激 让 情 感 得 到启 发 。 如教 学 朱 自清 的 《 》 以这 样 开讲 :春 天 , 绿 可 “ 给 人 们 无 限 的希 望 与 蓬 勃 的 活 力 ; 天 , 会 以 它特 有 的魅 力 使 秋 也 人 们 感 受 到永 不 衰竭 的生 机 。朱 自清 先 生 在 1 2 年秋 天 写 就 94 的散 文 《 》 则 把 对 光 明 和 理 想 的 执 着 追 求 满 蕴 在 对 一 潭 秋 绿 , 水 生 机 勃勃 、 意 盎 然 的描 绘 中 。今 天 , 让 这 篇 优 美 的散 文 绿 就 ‘ 领 ’ 们 去领 略 浙 江 仙 岩 山 中梅 雨 潭 那 神 奇 的 景 色 ,那 醉 带 我 ‘ 人 的 绿 ’ ! 学 生 置 身 于教 师 创 设 的这 种 特 定 的情 境 中 , 吧 ” 就会 带 着 一 种 对 “ ” 憧 憬 和 急 于 领 略美 景 的 审 美 期 待 , 入 文 美 的 进 章 的情 感 世 界 , 起 强 烈 的 情感 共 鸣 , 以转 化 为 学 生 自觉 审 引 可 美 的 “ 化 剂 ”使 学 生 产 生 新 的 审 美 追 求 , 动 去 寻 美 访 胜 , 催 , 主 采撷 珠 宝 。 而 深 潜 到 文 章 所 构 筑 的 内 部 世界 , 略 文 章 所 营 从 领 造 的美 学 意 境 。 感 知 美 的 第 二个 环节 是刺 激 感 觉 。钱 钟 书 先 生 存 《 感 》 通 文 中 说 : 在 日常 经 验 里 , 觉 、 觉 、 “ 视 听 嗅觉 、 觉 , 往 可 以 味 往 彼 此 打 通 或 交 通 。 、 、 、 、 各 个 官 能 的领 域 可 以 不 分 眼 耳 舌 鼻 身 界 限 ” 富 的 联想 、 象 与 良好 的审 美情 趣 , 产 生理 想 的 审 丰 想 能 美 知觉 。 《 莲 说 》 一 篇极 为精 巧 优 美 、 义 隽 永 的短 篇 文 如 爱 是 涵 言 文 , 历 代 文人 所 推 崇 , 教 学 时 可 营 造 出一 种 古 声 古 韵 的 被 在 氛 围 , 配 古 筝 曲《 水 莲 》 可 出 朗读 课 文 , 朗读 方 式 有 : 个别 读 、 齐 读 、 生 读 、 生 读 , 而使 学 生 加 深 对 原 文 的 理 解 , 反 复 的 男 女 从 在 咏 诵 中对 爱 莲 的 原 因 产 生初 步 认 识 。 后 可在 黑 板 上 ( 然 或借 助 投 影 仪 ) 画 出一 朵洁 白 的莲 花 , 样 学 生 就 能从 整体 上 理 解 绘 这 这 段 文 字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启 发 、 动 学 生 思 考 : 者爱 莲 仅 仅 调 作 只因 为 莲 花美 吗 ?这 就 很 容 易让 学生 从 文 中找 出 :莲 , “ 花之 君 子 。 自然 而然 文 章 就推 向更 深 一 步 。 样 , 生 对 莲 的美 感 不 ” 这 学 断 升 华 。刺 激 感 觉 的 重 要 性 就 在 于 保 证 情感 启 动 之后 审美 感 知 的 如期 而 出 。 调 动体 验 是 感 知 美 的第 三个 环 节 。当感 觉 被刺 激 起 来 时 , 原 有 的 审 美体 验 也 随 之被 调 动 起 来 , 得 新 的 审 美体 验 。 获 如教

论美育与语文教学

论美育与语文教学
2 o 1 3 年第 3 与 语 文 教
谭 国 兰
( 城 固县 陈 家 湾初 级 中学 , 陕西 城 固 7 2 3 2 0 3 )

摘 要 : 在 大 力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今 天 .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素 质 是 全 面推 行 素 质教 育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就 学校 教 育 现 状 来看 , 美 育的 相 当一 部 分 工 作 落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审 美 教 育 是语 文 教 育 中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语 文教 学 应 充 分 体 现 教 师 美 和挖 掘素材 美, 进 行 美育 实践 , 发 挥 美 育作 用 , 诱 导学生感受美、 发 现 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使 他 们 和谐 发 展 。 关键词 : 语 文教 学 美育 全 面发 展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 , 美育没有被正式 、 明 确 地 列 人 我 国 的教 育 方 针 , 因此 就 谈 不 上 认 真仔 细 地 加 以实 施 。 在 大 力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今 天 , 相 当数 量 的学 校 尤 其 是 农 村 中 小 学 , 对 作 为 素 质 教 育 的一 项 重 要 内容 的 美 育 仍 缺 乏 足 够 的重 视 ,甚 至 一 些 学 校 根 本 没 有 把美 育 纳入 教 育 教 学 计 划 之 中。 可见 , 切 实 有 效地实施美育 , 真 正 开 创 美 育 工 作 的新 局 面 , 还 有 许 多 事 情 需 要我们做 。 就 学 校 教 育 现 状 来看 , 美 育 的 相 当一 部分 工作 落 在 感。 我 们 在看 到 母 爱 的伟 大 与 无 私 的 同 时 . 往 往 束 缚 了人 的 自 由与选择 , “ 母命难 违” , 母亲的话便是 一切 , 甚 至 自己 的 婚 姻 大事 也 全 权 交 由父 母 操 办 , 否 则 便 是 不孝 。 妻 子 可 以 不爱 并 且 无人 指 责 , 对母 亲 的不 孝 则 是 奇 耻 大 辱 。中 国古 代 男 子 在 “ 爱” 与“ 孝” 面前 时 则 陷 入 两 难选 择 . “ 爱” 与“ 孝” 实难两全。 这 在众 多文学作品如: 《 孑 L 雀东南飞》 中 的焦 母 , 《 红楼 梦》 中贾 母 的 至 高 无 上 的 受人 尊 崇 的地 位 , 以及 父 母 与子 女 之 间 的 关 系 中均 可窥 见 。具 有 讽 刺 意 味 的是 . 法 国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 ・ 德・ 波伏娃在《 论老年》 一文中 , 却 将 此 视 为 中 国 女性 家庭 地 位 极 高 的一 个 佐 证 . 不 能 不说 是 一 种 文 化 误 解 。 四、 个 性 张 扬 与 卑 屈 求全 在 基 督教 的《 圣经》 中, 孝 的地 位 并 不 突 出 。 《 旧约》 仅 有 一 处 提 到 子 女对 父 母 之 孝 。 在《 马太 福 音 》 中, 耶稣在差遣十二门 徒传道 时明确地说: 我来 。 是 叫人 与 父 亲 生 疏 . 女 儿 与 母 亲 生 疏, 媳 妇 与 婆 婆 生 疏 。人 的仇 敌 就 是 自己 家 里 的人 。东 西 方 这 种 迥 然 不 同 的 家庭 关 系 , 必 然 会 影 响 到 女 性 在 家 庭 中 的处 境 。 在西方 , 男 女 之 间 的 感 情 多 建 立 在 心 灵 间 的相 互 吸 引之 上 . 较 少 出现 “ 父母之命” 与“ 媒妁之言” , 家庭生活较少受父辈干涉 。 父 母 到 了 老 年 不 愿 视 自己 为儿 女 们 “ 孝” 的对象 , 更不愿 视 自 己老 而 无 用 。 从儿女角度讲 , 父 母 在 完 成 了 对 自己 的监 护 任 务 后, 已 成 为独 立 的个 体 , 儿 女 与 父 母 之 间 的 相 互 依 赖 性 比传 统 的 中 国家 庭 要 小 得 多 。 这样 , 男 女 两 性 间 的 爱 的 情 感 较少 受 到 父 母 与 子 女 等 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婚 姻 能 够 建 立 在 两 性 相 悦 的 基 础上 , 相爱 的双方 都视对方 为“ 第一 位 ” . 这 与传统 的中 国 家庭 爱 父 母 儿 女 胜 过 爱 妻 子 的 婚 姻 关 系 有 着 显 著 的 不 同 . 男

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美育教学是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绘画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在学习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进行绘画,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在学习作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文内容进行绘画,帮助他们更好地构思文章结构和内容。

通过这样的绘画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内容,提高语文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体验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选择古典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选择古乐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

三、通过舞蹈激发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美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语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美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相信在美育教学的引领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更加丰富多彩,让他们在欣赏语文的也能享受美的魅力。

【此为小学语文美育教学文章,字数较少。

如需2000字,该段内容可以适当扩展,例如增加教学案例分析等内容,以丰富文章章节。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美育是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有着重要的体现。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等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欣赏到美的语言,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体现,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艺术的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情感等进行感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欣赏到作家对语言、形象、情感的艺术处理,从中获得艺术的启迪,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产生联想,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意义等进行个人理解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写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开展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建议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育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重大,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美育、审美情感、创造力、文学修养、正确的价值观、重要性、地位、结合、学生、意义、建议、加强。

1. 引言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融入到文学作品的世界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思想境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和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从中获得快乐和乐趣。

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阅读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语境和用词方式,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阅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阅读作为学生接触文学的主要途径,也承载着美育的使命。

论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的 ,绿绿 的” 。给我 们 的感觉 是 “ 软 绵绵 ”的 。给孩 子们带 来了无穷 的乐趣 。这 样在一个 大 的青 青原野 上 ,动静 结合 , 富有艺术美 感 。学 生在 阅读 文本 时受 经验 、 阅历 ,年龄等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 ,会 见 仁见 智产 生 不 同 的心灵 感 受 和情 感认 识 ,教师要 尊重 学生 的独 特感受 。即使学 生认识存 在偏颇 , 教师也 只能引导 ,不能用 标准答案 去评 价。窒息 学生 的多 向 性思 维能力 ,保 护学生 的阅读激情 ,不 断提高学 生的 阅读 素 养。 二、在阅读中领会 文本 的语 言文字之 美。 语 文的工具 性与人 文性之争 由来 已久 ,最 近强调语文 教 学人 文性者甚众 ,但 不容忽视人 文性必 须 以工具 性为基础 , 没有 了工具性 ,那么 人文性就成 了无所 凭依 的空 中楼 阁。 因 此 阅读教学在 强调人 文的 同时必 须更 多地强 调文本语 言的探 究。 “ 九层之 台 ,起 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 于足下 。”语 文 学 习需要一个 长期积 累的过程来 培养语 文素 养 ,才能 对阅读 文体 具有深层 次 阅读 能力 。因此 ,教 师在指 导学生 阅读文本 时要 关注学 生对字词 句 的理解 与积 累 ,关注 精彩语段 和名篇 的背诵默写 ,注重文 章 、文学 常识 的积 累。所以教师 要在 阅 读课 堂教学 中 ,引导 学生关 注文本 中 的语 言文字之美 ,不 断 提高学生 的语 言感受 能力 。在读 中品味 、感 悟 、欣赏 作者 的 情 感 ,体会 文章优美 的意境 。在读 的过程 中要让学生 揣摩语 言 ,感悟 理解课 文 ,加深对 语言文字 的理解 ,增 强语 感 ,提 高阅读 能力 。让 学生反复思 考推求语 言 的深层含 义 ,精神 实 质和感情 色彩 。品味语 言中细腻 的感 情 色彩 。文 章的写作顺 序是先整体 构思 ,然后再 由字词句 联缀成 篇 。理解 文章 的顺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指以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主动欣赏美的情感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更加善于表达,更加具有创造力。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诗歌或者散文,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语文课堂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诗歌,通过美术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语文的热爱。

3. 学生作文的指导4.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

2. 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

通过欣赏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育与语文教学
摘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学校教育现状来看,美育的相当一部分工作落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教师美和挖掘素材美,进行美育实践,发挥美育作用,诱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使他们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美育没有被正式、明确地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因此就谈不上认真仔细地加以实施。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对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美育仍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把美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

可见,切实有效地实施美育,真正开创美育工作的新局面,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做。

就学校教育现状来看,美育的相当一部分工作落在语文教学上,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语文教育研究理论告诉我们:“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

”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美育,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开发美育资源,进行美育实践,发挥美育作用,通过美感、审美教育等对学生的人格整塑发挥作用。

如何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呢?我做了如下尝
试。

一、充分展示教师美,诱发学生的感受美
当今的学生只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不够的,还应有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的浓厚的审美意识和强烈的审美要求。

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才会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培养,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美的爱好者,更是美的体现者,把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人格、美的情感、美的行为、美的教学情景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传递给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

1.注重仪表之美、服饰之美是教师永恒的话题。

教师走进教室时,不应随随便便而不修边幅,不应懒懒散散而自命清高。

上海某校要求女教师化淡妆。

像演员上台演出一样,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完美的形象,让衣着服饰、举手投足都显出美的魅力。

近日,武汉一所中学明令禁止女教师穿黑丝袜,教师得体着装惹争议。

时尚有度,教师着装得体最关键,吊带衫、低胸、露背装、露脐装、超短裙及短裤、单薄透明的衣衫、过于紧身的服装、凉拖抑或特别高的高跟鞋都不适合教师的身份。

此外,过于怪异的奇装异服、色彩过于艳丽的服装同样不适合。

2.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尽善尽美的。

首先保护好嗓子,让自己的声音干净饱满,应该像播音员一样,在课前对自己的语言修饰再修饰,力争每一节课都字正腔圆,进行美的交流。

教师的语言不应该夹杂方言,更不应该将粗话、脏话和难改的语病带进课堂,否则会
使课堂语言缺乏感染力,学生得不到美的享受。

教师语言应该准确、优美、简洁,而又自然亲切。

二、挖掘教材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本身就包含丰富的美的因素,语文教学是美的矿藏,翻开语文课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极其丰富的美育资源,是一个丰富的美学世界。

可以说语文课“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兼容内容美和形式美。

因其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无处不在的社会美和大自然中高山耸立的形态美、九曲黄河的曲线美、百花争艳的色彩美、欢歌笑语的神韵美、鱼翔浅底的动态美、万山红遍的静态美等自然美的无限丰富性,使作品的内容显得气象万千。

另外,这些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又具有多姿多彩的形式美,包括与表现内容特别贴切的文学体裁、严谨的结构、精致的语言、色彩、韵律、节奏等。

那轻柔和谐的优美、奋发激越的壮美、罪人泪下的悲剧美、诙谐睿智的喜剧美,华丽与古朴、典雅与流畅、严谨与浪漫,以至于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风格和意境无不包容在小说、戏剧、散文及论述、说明的字里行间。

所有这些美都在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词汇、句式、文风的形式建构之中呈现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可以说正是这些美的因素,蕴积人类的智慧与经验,以及在形成这些智慧与经验过程中的艰辛,而为今人的美育提供了无限的材料。

但是,在学校的审美教育过程中,
以美的塑造、存在、集合到美的领悟、贯通,要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引导、明确和整合,以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层次和审美训练。

这一过程的完成还要依赖于审美个体的气质、修养、敏感等因素,通过审美个体的个性化反照,思想上的自由性来体会和领悟。

教师要掌握这些审美心理结构的规律和原则,并将其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通过美育整塑人格的目的。

1.抠字眼,领悟语言的文字美。

课文作者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

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从文字入手,培养学生审视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进而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

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看似平凡,却是作者深厚语言功底的充分体现。

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

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衔”“吞”两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作者能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用文字表现美,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师应抓住文中的关键字,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作者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真体会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2.品句子,感受自然美。

自然界的山光和水色,雪夜风花本身无知无情,但游赏的人却带有感情,正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句,从而了解作者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之情,让学生领略作者各具特色的审美情趣,感染和熏陶学生。

如袁宏道
的《满井游记》写道:“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麦田浅鬣寸许。

”这段文字先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

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显了早春二月独有的特点。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真切观察,抓住了最能体现早春生机盎然的景物:河面浮冰刚刚融化,山峦积雪刚刚消融,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

这些特征性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和谐的美的享受。

作者意犹未尽,更给这世界以生动、贴切的比喻,使之可感、可触、可信,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出匣宝剑,座座青山秀丽得好像是晨妆少女。

正写侧写并用,辞采藻饰渲染,“如剥蕉心,愈剥愈出”,明媚秀丽的满井如在目前。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其中的诗情画意、流光溢彩的自然美,唤起美感,陶冶情操。

3.重朗读,享受音乐美。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运用指读、齐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文章的情感美、音乐美。

这种“以读激情,融情入文”的方法,能激起学生感情的浪花,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

如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再配以委婉低沉的古筝乐曲,加上教师的范读,一种凄凉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旅途漂泊、寂寞孤苦的感叹。

应当说教师恰当地创设意境,对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思想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是
渗透美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4.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认识不够深的中学生来说,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美。

运用多媒体,能把抽象的文字叙述转换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将文字教材中蕴涵的意境美、形态美、韵律美同时展现、发挥和升华。

学生被多媒体创设的美所吸引,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教材的意境中,领略美的意境,感受美的情趣,体验美的奥妙,在令人陶醉的美中受到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用幻灯片展示了罗布泊过去的美景(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抱,水如明镜……);接着又展示了一组恐怖现状的句子(20世纪70年代,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在观看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欣赏能力。

实践证明,把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从教师到教材再到教学,让学生学习体会美、欣赏美、判断美、评价美,以至表达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章幸芳.谈中学语文美育的现状及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02).
[2]湛玉钊.语文美育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3]何欢兰.语文美育的有效途径[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02).
[4]陈江.论语文美育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翟启明.由诗的“三境”说探讨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