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考试】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1、养心阴安心神一一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乱益心气一一人参,黄罠,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日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苓,山呃,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一一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一一菖蒲,远志,冰片。
肝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一一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乱温肝寒一一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灰蓉。
4、平肝潜阳(1 )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 )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 )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一一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螟蚣,地龙,蝉蛻,菊花。
6、理肝气一一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一一川苒,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脾k补脾气——人参,黄罠「党参,白术,扁豆,炙日草,升麻,逹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茨实。
2、温脾阳---- 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蔻,白蔻仁,砂仁,草豆蔻,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荧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一一苍术,白术,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一一砂仁,蔻仁,陈皮,木香,薑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06、消脾积一一枳实,大黄,山植,神曲,麦芽。
7、清脾热一一黄连,黄苓,大黄,连翘,石膏’山梔子,芒硝,西瓜,绿豆。
k滋肺阴一一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2、补肺气——人参,黄罠,党参,炙甘草。
乱敛肺气——白果,五味子,诃子,乌梅,粟壳,白芍。
4、通鼻窍--- 辛夷,苍耳子。
5、温肺寒一一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生姜,紫苑’款冬花6、清肺热一一桑叶,黄苓,知母,梔子,瓜萎皮,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中医五脏六腑用药规律
中医五脏六腑用药规律为何一个人会有湿气?小便不畅会和肺有关?怎么识别肾虚?人体的五脏六腑关系千丝万缕,又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要怎样去养护好它们呢?中医教你五脏六腑怎么养。
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五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六腑是指空心的器官,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五脏六腑各自功能】1、五脏功能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2、六腑功能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中医五脏怎么养】1、春季养肝(绿色食物养肝)肝属木;怒伤肝;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筋,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丑时(1点到3点)对应肝经,肝主疏泄,丑时不入睡对肝伤害很大。
多吃蔬菜等绿色食物。
2、夏季养心(红色食物养心)心属火;喜伤心;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脸,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午时(11点到13点)对应心经。
3、长夏养脾(黄色食物养脾)脾属土;思伤脾;脾开窍于口、唇,其华在于肌肉;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巳蛇(9点到11点)对应脾经。
4、秋季养肺(白色食物养肺)肺属金;悲伤肺;肺开窍于鼻,其华在于皮毛;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与肺对应是大肠。
各脏腑用药规律
各脏腑用药规律概述引起脏腑虚损的原因有很多,如自然环境恶化,饮食起居失常,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度等种种因素,都会造成人体气血虚亏,脏腑虚损而功能(真气)不足,免疫力下降等。
补益脏腑虚损必须要平衡脏腑阴阳,因为脏腑与脏腑之间,它们有相互资生,又有相互制约的特点,如水(肾)生木(肝),用药补肾而可益肝。
木(肝)克土(脾胃),用药补脾平肝来平衡二脏。
如脏腑湿热,用寒凉燥湿药来平衡等等。
如脏腑虚损长期不能补益、修复,脏腑阴阳不能平衡,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所以补益、修复脏腑虚损,平衡脏腑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才是人体健康长寿的保证。
补益脏腑虚损和平衡脏腑阴阳的中药有很多,但是要注意中药性味、入经、温补、凉补、清热、解毒、活血去瘀、去痰湿等各种药,根据脏腑病情需要,合理用药,来治疗各种不同病症。
以下简单介绍各脏腑用药规律。
补益、修复脏腑虚损(功能)用药规律一、肝养肝药;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牛膝、鸡血屯、大枣、木瓜等。
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沙蒺藜、鳖甲、白芍、乌梅等。
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仙灵脾、荔枝核、肉苁蓉、川椒。
二、胆补胆;酸枣仁、地黄、山萸肉、陈皮、半夏、干姜、生姜、当归、五味子等。
三、心补心血(阴)、安心神,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屯、合欢花等。
助心阳;桂枝、肉归、附子、薤白、干姜等。
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神、五味子、远志、炙甘草等。
四、小肠温小肠;同温脾胃药。
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葛根、薏苡仁、莲子等。
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蔻、半夏、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益智仁等。
养脾阴;山药、黄精、欠实、白芍、蜂蜜、大枣等。
六、胃温胃阳;同温脾阳。
益胃阴;石胡、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等。
七、肺滋肺阴;沙参、麦冬、天冬、山药、阿胶、百合、川贝母、石斛、花粉、玉竹、黄精等。
五脏六腑主次用药及歌诀
五脏六腑主次用药及歌诀点击加载图片五脏六腑主次用药及歌诀补心主药:五味子。
次药:枣仁、柏子仁、远志、丹参、龙眼、麦冬、当归、白芍、茯神、1:泻心主药:石菖蒲、黄连、木通、朱砂、犀角。
泻心次药:栀子、连翘、通草、车前子、竹叶、灯心、莲子心。
2:补肝主药:枸杞子、五味子、乌梅、补肝次药:山萸肉、菟丝子、首乌、当归、沙菀蒺黎、龟版、龙骨、牡蛎、木瓜泻肝主药:郁金、桃仁、青皮、莪术、沉香泻肝次药:香附、木香、元胡、柴胡、栀子、川芎、川栋子、赤芍、乙厘、佛手、钩藤凉肝主药:龙胆草、胡黄连、次药:羚羊角、夏枯草、石决明、青篙、菊花温肝主药:肉桂、桂枝、吴朱萸、细辛、胡椒、骨碎补温肝次药:菟丝子、艾叶、山萸肉、茴香3:补脾主药:白术、黄精、次药:淮山、扁豆、薏米、大枣、炙甘草泻脾主药:枳实、莱菔子、泻脾次药:神曲、麦芽、山楂、枳壳、厚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鸡内金、陈皮、槟榔、凉脾主药:大黄、黄芩、瓜篓霜、次药:黄柏、栀子、知母、银花、武夷茶温脾主药:附子、干姜、巴豆霜、肉豆蔻、草果、苍术、胡椒温脾次药:木香、煨姜、乌药、藿香、益智仁、砂仁、白蔻仁、焦谷芽、川椒4:补肺主药:黄芪、人参、次药:沙参、百合、阿胶、淮山、诃子、麦冬、冰糖泻肺主药:丁力子、麻黄、白芥子、桔梗、升麻、胆星泻肺次药:苏子、牛蒡子、杏仁、前胡、紫菀、桑白皮、僵蚕、竹茹、贝母凉肺主药:石膏、黄芩、竹沥、马兜铃、山兹菇、凉肺次药:西洋参、元参、栀子、花粉、天冬、地骨皮、知母、麦冬、簿荷、海石温肺主药:麻黄、天南星、五味子、次药:苏梗、冬花、半夏、生姜5:补肾主药:熟地、枸杞子、淫羊藿、五味子补肾次药:生地、巴戟天、首乌、杜仲、龟版、女贞子、海参泻肾主药:猪苓、次药:泽舍、知母、赤苓、苡仁凉肾主药:朴硝、苦参、次药:生地、丹皮、知母、滑石温肾主药:故纸、鹿茸、鹿角胶、次药:山萸肉、菟丝子、大茴香、艾叶1:补胃主药:白术、黄芪、大枣、次药:扁豆、淮山、炙甘草、桂圆、红枣泻胃主药:石菖蒲、枳实、白芥子、莱菔子、神曲、次药:苏梗、枳壳、蔓荆子、麦芽凉胃主药:石膏、犀角、次药: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萆亥、知母、芦根、竹叶温胃主药:干姜、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温胃次药:藿香、砂仁、白蔻仁、半夏、乌药、煨姜、厚朴、川椒2:补膀胱主药即补肾药。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脏腑用药一、心、小肠补心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炙甘草五味子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薤白补心血:当归熟地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紫河车阿胶丹参夜交藤桑椹子淮小麦养心阴:生地麦冬百合丹参阿胶龟板安心神:茯神远志朱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琥珀龙齿珍珠母淮小麦清心热:黄连栀子连翘心竹叶木通莲子心水牛角玳瑁牛黄竹叶卷心鲜地黄丹皮紫草大青叶开心窍:石菖蒲郁金远志麝香苏合香冰片安息香牛黄养心敛汗:莲须浮小麦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祛心经瘀血:丹参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川芎三七降香蒲黄郁金玄胡温小肠:肉豆蔻乌药肉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清小肠热:木通栀子竹叶灯芯草泽泻车前子赤小豆瞿麦海金沙冬葵子滑石生地赤茯苓白茅根半边莲二、肝、胆补肝血: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紫河车桑椹子酸枣仁鸡血藤黑芝麻滋肝阴: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何首乌白芍生地山茱萸沙苑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疏肝气:香附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橘叶佛手香橼绿萼梅玫瑰花婆罗子玄胡八月札枸橼小茴香刺蒺藜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艾叶乌药胡芦巴散肝经风热:桑叶黄菊花刺蒺藜蔓荆子谷精草木贼草清肝明目: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秦皮夏枯草清肝泻火: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芩苦丁茶青黛大黄芦荟平肝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赫石生石骨生牡蛎刺蒺藜白菊花珍珠母磁石礞石铁落山羊角羚羊角玳瑁罗布麻熄风镇惊:全蝎蜈蚣白僵蚕羚羊角山羊角牛黄胆南星猴枣礞石熊胆地龙玳瑁天麻钩藤紫贝母珍珠白花蛇乌梢蛇清肝熄风:水牛角牛黄玳瑁羚羊角山羊角熊胆钩藤清热利胆退黄:茵陈栀子虎杖金钱草郁金蒲公英垂盆草地锦草大黄退虚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鳖甲秦芄活血化瘀:川芎郁金玄胡姜黄三棱莪术丹参乳香没药鳖甲益母草茜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桃仁月季花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三七花蕊石虎杖牛膝土鳖虫水蛭虻虫降香苏木自然铜凌霄花三、脾、胃补脾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大枣甘草饴糖蜂蜜健脾利湿:薏苡仁茯苓健脾止泻:莲子芡实温脾阳:干姜附子肉桂益智仁高良姜肉豆蔻吴茱萸胡椒花椒荜澄茄丁香砂仁白蔻仁理中气:木香枳实枳壳陈皮厚朴沉香甘松升中气:黄芪升麻柴胡葛根祛脾湿:苍术白术半夏厚朴茯苓薏苡仁砂仁白蔻仁藿香佩兰草果草豆蔻扁豆陈皮养胃阴:石斛北沙参玉竹西洋参麦冬生地天花粉鲜芦根乌梅清胃火: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连黄芩竹叶芦根天花粉竹茹大黄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吴茱萸丁香肉桂胡椒花椒丁香荜拨荜澄茄小茴香降胃逆:旋覆花代赫石苏梗生姜半夏陈皮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消食滞:神曲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四.肺、大肠补肺气: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甘草山药紫河车蛤蚧养肺阴:天冬麦冬玉竹黄精南沙参阿胶百合西洋参山药天花粉冬虫夏草清肺热:石膏黄芩栀子知母芦根鱼腥草蒲公英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山豆根射干马勃金银花冬瓜仁橄榄金银花连翘穿心莲金荞麦野菊花温肺寒: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通鼻窍: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敛肺止咳: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罂粟壳诃子宣肺气:麻黄杏仁桔梗温化寒痰:半夏款冬花紫菀白前百部橘红白芥子旋覆花远志苏子天南星清化热痰:浙贝母瓜蒌皮桑白皮马兜铃前胡桔梗枇杷叶葶苈子竹茹冬瓜仁竹沥海蛤壳浮海石青黛猪胆汁润肺止咳:川贝母黄精百合蜂蜜饴糖阿胶桑叶南沙参天冬降气平喘:麻黄杏仁白芥子苏子白果莱菔子洋金花砒石地龙旋覆花桔梗马兜铃葶苈子桑白皮前胡白前百部涩肠止泻:伏龙肝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肉豆蔻金樱子罂粟壳诃子五味子五倍子乌梅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瓜蒌仁杏仁蜂蜜黑芝麻生首乌肉苁蓉胡桃肉泻下逐水: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清利大肠湿热: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大黄马齿苋地榆槐花穿心莲五、肾、膀胱滋补肾阴: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龟板鳖甲龟胶阿胶石斛黄精何首乌黑芝麻天冬温补肾阳:附子肉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锁阳补骨脂杜仲沙苑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狗肾黄狗肾韭子阳起石益智仁蛤蚧平补阴阳: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温阳止泻:补骨脂肉豆蔻益智仁强筋壮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虎骨豹骨涩精缩尿: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山药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补肾纳气:蛤蚧五味子紫河车胡桃肉紫石英补骨脂利水通淋: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冬瓜皮赤小豆葫芦木通滑石通草石苇萆解冬葵子扁蓄矍麦海金沙金钱草中药归经脾与胃补脾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大枣、甘草、饴糖、蜂蜜健脾利湿:薏苡仁、茯苓健脾止泻:莲子、芡实温脾阳:干姜、驸子、肉桂、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吴茱萸、胡椒、花椒、荜澄茄、丁香、砂仁、白蔻仁理中气:木香、枳实、枳壳、陈皮、厚朴、厚朴花、沉香、甘松升中气:黄芪、升麻、柴胡、葛根祛脾湿:苍术、白术、半夏、厚朴、茯苓、薏苡仁、砂仁、白蔻仁、藿香、佩兰、草果、草豆蔻、扁豆、陈皮养胃阴:石斛、北沙参、玉竹、西洋参、麦冬、生地黄、天花粉、鲜芦根、乌梅清胃火: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连、黄芩、竹叶、芦根、天花粉、竹茹、大黄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吴茱萸、丁香、肉桂、胡椒、花椒、荜拔、荜澄茄、小茴香降胃逆:旋复花、代赭石、苏梗、生姜、半夏、陈皮、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消食滞:神曲、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制酸止痛:乌贼骨、瓦楞子.肝与胆补肝血: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紫河车、桑椹、酸枣仁、鸡血藤、黑芝麻滋肝阴:女贞子、枸杞子、桑椹、何首乌、白芍、生地黄、山茱萸、沙苑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疏肝气:香附、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橘叶、佛手、香橼、绿萼梅、玫瑰花、娑罗子、玄胡、八月札、枸橘、小茴香、刺蒺藜、吴茱萸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艾叶、乌药、胡芦巴散肝经风热:桑叶、黄菊花、刺蒺藜、蔓荆子、谷精草、木贼草清肝明目: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秦皮、夏枯草清肝泻火: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芩、苦丁茶、青黛、决明子、青葙子、大黄、芦荟、丹皮、密蒙花平肝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刺蒺藜、白菊花、珍珠母、磁石、礞石、铁落、羚羊角、山羊角、牛黄、胆南星、猴枣、礞石、熊胆、地龙、玳瑁、天麻、钩藤、紫贝齿、珍珠、白花蛇、乌梢蛇清肝熄风:水牛角、牛黄、羚羊角、山羊角、玳瑁、熊胆、钩藤清热利胆退黄:茵陈、栀子、虎杖、金钱草、郁金、蒲公英、垂盆草、大黄、龙胆草、鸡骨草、地锦草、柴胡退虚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鳖甲、秦艽活血化瘀:川芎、郁金、玄胡、姜黄、三棱、莪术、丹参、乳香、没药、鳖甲、益母草、茜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桃仁、月季花、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三七、花蕊石、虎杖、牛膝、土鳖虫、水蛭、虻虫、降香、苏木、自然铜、凌霄花软坚散结:昆布、海藻、海带、黄药子、山慈姑、土贝母、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白僵蚕.肾与膀胱滋补肾阴: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龟板、鳖甲、龟胶、阿胶、石斛、黄精、何首乌、黑芝麻、天冬温补肾阳:附子、肉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锁阳、补骨脂、杜仲、沙苑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狗肾、黄狗肾、韭子、阳起石、益智仁、蛤蚧补阳兼滋阴:鹿角胶、冬虫夏草、菟丝子、沙苑子平补阴阳: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山茱萸温阳止泻:补骨脂、肉豆蔻、益智仁强筋壮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虎骨、豹骨涩尿缩精: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山药、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补肾纳气:蛤蚧、五味子、紫河车、胡桃肉、紫石英、补骨脂利水通淋: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冬瓜皮、赤小豆、葫芦、木通、通草、石韦、滑石、萆薢、冬葵子、篇蓄、瞿麦、海金沙、金钱草、鸭跖草.肺与大肠补肺气: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甘草、山药、紫河车、蛤蚧养肺阴:天冬、麦冬、玉竹、黄精、南沙参、阿胶、百合、西洋参、山药、冬虫夏草、天花粉温肺寒: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清肺热:石膏、黄芩、栀子、知母、芦根、鱼腥草、蒲公英、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山豆根、射干、马勃、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冬瓜仁、金荞麦、野菊花、橄榄通鼻窍: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清利咽喉:薄荷、牛蒡子、桔梗、马勃、桑叶、升麻、白僵蚕、金银花、连翘、山豆根、蝉蜕、板蓝根、青果、藏青果、胖大海、穿心莲、金果榄、锦灯笼宣肺气:庥黄、杏仁、桔梗、胖大海敛肺止咳:五味子、乌梅、罂粟壳、诃子、五倍子温化寒痰:半夏、款冬花、紫菀、白前、百部、橘红、白芥子、苏子、旋复花、远志、天南星、华山参清化热痰:浙贝母、瓜蒌皮、桑白皮、马兜铃、前胡、桔梗、枇杷叶、葶苈子、竹茹、冬瓜仁、竹沥、海蛤壳、浮海石、青黛、猪胆汁、矮地茶、罗汉果、满山红润肺止咳:川贝母、黄精、百合、蜂蜜、饴糖、阿胶、桑叶、天冬、南沙参降气平喘:麻黄、杏仁、苏子、白芥子、白果、莱菔子、洋金花、砒石、地龙、旋复花、桔梗、马兜铃、葶苈子、桑白皮、前胡、白前、百部、胡颓子叶、华山参涩肠止泻:赤石脂、禹余粮、伏龙肝、石榴皮、肉豆蔻、罂粟壳、诃子、五味于、五倍子、乌梅、金樱子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瓜蒌仁、杏仁、蜂蜜、黑芝麻、生首乌、肉苁蓉、胡桃肉泻下逐水: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清利大肠湿热: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马齿苋、大黄、马尾连、三棵针、穿心莲、地榆、槐花。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
五脏六腑用药歌诀*五脏六腑用药歌诀*一.心部用药欲补心,当归栀子血虚寻,茯苓定惊安魂魄,远志宁神止湿侵,润血尤如龙眼肉,妇人最好用丹参,泻火黄连翘竹茹,灯心枝子善通淋,菖蒲乃可开心窍,莲子心医泄梦淫,天竹黄陈疾与热,麦冬凉润不伤阴,摩犀角解癍邪毒,温散诸寒肉桂心。
二.肝部用药山萸肉补肝需,枝子芎归共首乌,鳖甲滋阴和白芍,木瓜法湿治筋挛,乌梅五味收肝气,泻火郁金不可无,莪术三棱破积聚,青皮化气与延胡,柴胡解表平肝热,祛瘀桃仁赤芍俱,惊痫勾藤为要药,青蒿劳热在皮肤,凉肝青黛羚羊角,胆草胡连与夏枯,明目菊花兼石决,蒺藜木贼亦同途,痛连胸胁瓜蒌壳,疮用公英毒即通,血热凌霄和紫草,旱连吐衄若神符,和阴活血宜生地,芦荟堪疗热盛躯,若要温肝何中药,茴香肉桂共吴萸。
三.脾部用药欲补俾白术宜,莲子黄精切莫遗,滑精益智仁山药,大枣心脾又可施,扁豆薏仁除湿热,和中甘草不能离,大黄泻热除脾积,两积胸中痞瞒移,下气化痰莱服子,蒌仁止咳及陈皮,麦芽神曲山楂肉,消食谷芽我不欺,逐水槟榔共大腹,开胸厚朴又芍药,使君子化虫疳积,头痛宜用白芷施,知柏凉解能退热,银花解毒疮疾治,茅根藕汁能除温,散热消风竹叶宜,石斛虚劳潮热好,条芩泻火及山枝,温脾白扣宽澎胀,附子炮姜暖四肢,苍术祛邪除湿痹,川椒水肿不多疑,木香调气沉香降,痰吐胡椒半夏医,乌药祛痰疗便数,疳生痔漏用芜荑,砂仁快气安胎动,草果功专截疟疾,熏蜜可搅和百药,藿香霍乱莫休迟。
四.肺部用药肺气衰补莫迟宜,人参以及北黄芪,茯苓可以除痰饮,百合沙参久嗽宜,饴糖润肺胡麻子,萎蕤燕窝同用之。
声破欲开诃子肉,阿胶润肺水兼滋,风寒在肺麻黄泻,北李防风及桂枝,水饮上荣因致喘,射干亭力可维持,白前苏子除痰嗽,杞叶刀苓效更奇,气逆前胡金佛降,升麻解毒有谁知,黄芩桑叶除痰热,桔梗开胸不用疑,白附能消头面肿,竹茹热呕更要施,若然伤暑香薷解,咽痛豆根可以滋,花粉石膏凉解渴,热痰川贝入屑思,毒疮喉痛宜牛子,肌热山枝地骨皮,知母天冬滋润品,僵蚕竹沥中风医,薄荷升散风邪祛,蝉脱入多治小儿,丁香温肺川椒目,紫菀冬花嗽不离,膜内有痰须芥子,温痰半夏实专目,风疾籍赖南星去,丝叩寒痰立可除。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
中药药性五脏六腑用药简诀歌诀:中药药性一、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谈。
药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管;温性药物能通络,助阳温中能散寒。
寒凉属阴治热病,温热属阳阴寒散,药性平和作用缓,实际平性有偏袒。
辛酸甘苦咸五味,药味不同作用换,味辛能散行气血,气滞血瘀表证散,苦味能泻善燥湿,泻火通便降气宜。
酸涩收敛固涩用,久痢脱肛遗盗汗。
咸有软坚润下功,痰核瘰疠便秘搬。
甘能补虚和缓急,补益调和缓痉挛。
甘淡渗湿利小便,水肿胀满最好用。
四气五味有联系,不能分割和切断,黄连苦寒能燥湿,浮萍辛寒风热散,黄芪甘温能补气,芦根甘寒清热烦,更有药物兼味多,兼味越多功亦繁。
二、升降浮沉药有升降浮沉分,体内作用不一般,升浮质轻上行走,升阳发表散风寒。
沉降质重善下行,潜阳降逆能收敛。
升浮性多辛甘热,沉降寒凉咸苦酸。
辛温甘平或微苦,气薄发汗升阳散,麻黄荆芥柴胡类,升麻葛根均发散。
气厚温里能散寒,附桂姜萸诸药联;味厚能泄苦咸寒,清火泄下三黄煎;味薄能通甘淡酸,通降下行茯苓串。
花叶质轻能升浮,旋复独降不一般。
种子果实质量降,芫荽牛蒡能发散。
根据需要定性能,炮制配伍能变换酒炒能升姜炒散,盐炒下行醋炒敛,升降浮沉配伍好,跟随主药能升潜。
三、归经药物总有特殊用,治疗疾病有殊功,药物归经是特点,长期实践认识通。
脾病泄泻食不馨,止泻健运脾经从;咳嗽痰喘是肺疾,止咳化痰肺经供;桑皮清肺能归肺,夏枯草清热肝胆攻;石膏清热并泻火,肺胃有热此药送,熟地补肾归肾经,白术健睥脾经碰。
第三节药物炮制一、炮制目的道地药材用临床,加工炮制大事情。
药物洗漂除杂质,炮制减毒刺激性,改变性能增疗效,生熟炒炙需分清。
生地性寒能凉血,酒蒸熟地补血请。
蒲黄生用能活血,蒲黄炒炭止血灵。
便于制剂或贮存,切片碾碎炒晒烘,矿物甲壳要粉碎,有效成分煎更浓,椿根白皮麦麸炒,腥臭气味可去净。
二、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分三类,火制水制或煮蒸。
(一)火制法1.煅制药置皿中间接煅,或置火内直烧红,矿物贝壳坚硬物,煅后易煎变性能,龙牡本性能沉降,煅后收敛作用重。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
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止血药:
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史上最全的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杏林讲坛Official Account中药脏腑用药规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考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分类记忆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山栀,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二,肝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苁蓉。
4、平肝潜阳(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三,脾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莲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芡实。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叩,白叩仁,砂仁,草豆叩,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如米,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叩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栀子,芒硝,西瓜,绿豆。
脏腑经络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脏腑经络临床用药经验总结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主气,布津液,主皮毛,开窍于鼻,喉为肺系,上气海,水上源,肺经所循部位,与大肠相表里,与脾胃相生,与肝心相克。
朝百脉,辅助心维持循环,主肃降,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
治法当宣肺、肃降、利气为主:主方:荆芥薄荷牛子前胡白前杏仁瓜蒌贝母百部竹茹枳彀枇杷叶为阳方。
加沙参、元参、天冬、麦冬五味子为阴方1、音低,呼吸短促为气虚加黄芪人参冬虫夏草2、喘呼、胸闷为气雍加麻黄苏子白芥子葶苈子3、口干、皮肤枯燥痿辟为津泛加玉竹知母天冬4、咳嗽气喘为气逆加半夏竹沥厚扑5、多汗感冒加蝉脱防风薄荷苏叶大青叶银花连翘芦根6、咳血为伤络加藕节白芨茜草7、流涕不闻香臭加辛荑苍耳子8、失音为肺虚加黄芪蝉衣9、音嗄、喉痒为风寒加麻黄旋复花10、喉痛红肿为风热加桔梗甘草银花连翘山豆根11、喉如拽,哮喘为痰阻加麻黄半夏胆南星竹沥12、胸闷、胸痛治需调上气海加桔梗荆芥13、小便不利为肺闭加桔梗蝉衣14、缺盆痛,肩胛连手臂痛加连翘片姜黄15、大便困难加杏仁瓜蒌仁郁李仁麻仁16、土不生金加补中益气汤17、金不主水加六味地黄丸汤18、金克木加柴胡青皮枳彀19、火克金加生地连翘山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先述之。
二、心: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生血,主脉,司君火,藏神,开窍于舌,汗为心液。
心经所行部位手心热,手臂挛急疼痛,与小肠相里,与肺为君相,与肝脾相生,与肺肾相克. 心包络多为外邪所犯,心之宫也。
心病所表现的症状,多是西医所说的心血管、神经以及部分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近人研究:心的功能与内分秘有关。
心包络多指心包疾患。
故治心病的主方,应符合上述病机。
调整的主方:人参当归桂枝赤、白芍炙甘草大枣《阳方》近年研究:北五加皮、淫羊藿具有强心作用。
阳虚者可重用附子。
应用主方,一是根据病情加重方中几味药的剂量;二是预防副作用加用增加疗效的药,强心可加北五加皮、淫羊淫;三是选用后面兼症的药物。
调整心阴主方:炙甘草小麦大枣生地白芍然后据病证选用阴、阳方,随症加减用药1、血虚面色不华少气:干地黄、阿胶、何首乌2、脉细弱结代加:加麦冬五味子北五加皮3、胸闷不得息,手臂疼痛麻木:加三七元胡瓜蒌薤白枳实4、心烦发狂选加生地栀子连翘黄连犀角5、心疼、面青、气冷、手足青加附子细辛6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为血虚神不安加:阿胶何首乌龙眼肉远志炒枣仁合欢花 7、昏迷严语为邪所犯选加:黄连山栀连翘犀角石菖蒲8、重舌、舌尖红刺为火旺加生地丹皮山栀连翘黄连9、舌强语蹇为风痰阻络加胆南星竹沥10、多汗加浮小麦11、手心热,手臂挛急疼痛加连翘桑枝12、鬲肠不利为热移小肠加枳壳槟榔黄芩13、胸闷气促为邪犯肺脏加瓜蒌薤白半夏枳实(水酒煎服)14 、肝血虚,继而心气虚加何首乌当归阿胶人参麦冬黄芪15、心血虚,继而脾不健运加白术茯苓黄精何首乌当归阿胶16、心火旺,继而肺失清肃生地白芍连翘前胡白前山栀杏仁17 、肾虚,继而心阳虚加金柜肾气丸桂枝心胞热邪犯之用生地白芍黄连连翘山栀凡心之为病多为阳,君火之故也。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辅行诀是针对中药药材的使用方法和配伍规律的总结,其中五脏用药法要是辅行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脏用药法要指的是,中药治疗某个脏腑疾病时所选用的药物,要符合该脏腑的性质和特点,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五脏用药法要的内容。
一、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管血脉,它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身体的生命活动。
在中药的配伍中,治疗心脏疾病时,根据心的特点,要选用有镇静作用、有助于心脏机能正常化的药物,如黄芩、丹参、当归等药材。
此外,治疗心脏疾病还要加入一些具有醒脾开胃作用的药材,如炙甘草、茯苓、砂仁等。
二、肝肝主疏泄,经常受到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治疗肝病时要根据肝的特点,选用具有舒肝理气、滋养肝血的草药,如柴胡、枸杞子、当归等药材。
肝的疾病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配伍中需要加入调节情绪的药物,如酸枣仁、益智仁、丹参等。
三、脾脾主运化,脾虚易引起胃肠病,如脾虚泄泻。
因此,治疗脾病时要选用具有健脾益胃、调和脾胃功能的药物,如苍术、白术、炒芡实等。
此外,脾病常常有气虚的症状,需要加入具有补气作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山药等。
四、肺肺主呼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要选用具有清肺化痰、润肺降火的药物,如麦冬、百合、银翘、桑叶等。
除此之外,肺的疾病与气血有关,配伍中需要加入一些滋养气血的药材,如人参、当归、枸杞子等。
五、肾肾主水液,治疗肾病时要选用具有滋肾补精、固本强壮的药物,如淫羊藿、杜仲、肉桂等。
肾的疾病与阳虚有关,因此需要加入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药物,如巴戟、紫河车、肉苁蓉等。
总之,五脏用药法要是中药配伍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脏腑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搭配,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对于治疗各种脏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脏腑用药规律
中医中药——脏腑用药规律(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划川牛膝(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五)脾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寇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寇仁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中药口诀消导药消化增食欲,化食消导进,脘胀食欲减,嗳腐吐酸频。
过食可消导,脾虚配健运,宿食已化热,苦寒轻泻姻。
气滞食不化,理气消食呈。
脾胃后天足,谷麦鸡楂神。
谷芽健脾消食积,炒用消食能养津。
麦芽和中消乳积,疏肝回乳生麦用。
健脾消食鸡内金,肿块结石亦可进。
山楂消食能行瘀,肉食积滞功最能。
消食和胃用神曲,消化不良腹胀闷。
常用药物补血药补血甘咸寒,心肝脾肾归,地芍鸡河车,阿胶膝当归,首乌龙眼肉,少血补血美。
补血要补气,气足血自回。
滋阴养肝补精血,补血调经熟地谋。
凉血止血鲜生地,滋阴凉血干地求。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调经止痛优。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
临床实用的:用药口诀五脏用药法!一,用药口诀病有万变治各有药。
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
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
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
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茴治疝气,是则所宜之也。
至于血有当破者则有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血有当凉者则有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血有当止者则有地榆、梗皮、茜根。
散血以田七,活血以玄胡,化瘀血以藕节、小蓟,调经血以栀子、丹皮,瓦弄子消血块。
丹参补心血,蒲黄、卷柏生则行血熟则止血。
而川芎、归身为血中之气药。
除湿无如苍术,散满必资厚朴。
消肿以利水为先,虚肿以健脾为急,面肿者,风,白附为止,足肿者,湿,防、仁能除。
至于消食之品,麦芽消面食,山楂消肉食,神曲消果食,所宜分也。
若夫消积杀虫则雷丸、鹤虱、无异、阿魏、胡粉、水仙、槟榔、川楝子、枳实、使君子所当选也。
化痰之药有寒有热。
黄芩、瓜蒌、竹王、川贝治热痰而入心肺,半夏燥湿而入脾经。
风痰则枳实、礞石岂可混施。
至于气行痰行,理气之品皆痰药也。
湿热为痰之源,则利水泻火。
诸药皆痰药也,学者当隅反也。
解郁以郁金为最,而香附、黑栀因症而施。
解暑以香薷为主,而扁豆、滑石平寒而用。
更将滋补以熟地、紫河车、龟板、阿胶、沙参、玉竹、天冬、麦冬。
降火则有丹皮、玄参、童便最宜。
尔其黄莲、犀角能泻心火,黄芩、桑白泻肺火,龙胆、青黛、羚羊角、芦荟泻肝火,知母、黄柏泻肾火,大青叶、大黄、石膏、天花粉泻胃火,栀子泻三焦之火,赤茯苓、木通泻小肠之火是则所宜之分。
至于祛寒则附子、炮姜、吴萸、肉桂,暖胃则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呕吐之症其因有三:因风半夏、生姜、霍香、陈皮必用;因寒则丁香、砂仁、川椒必资;因热则竹茹、芦根必问。
至若风泻则祛风葛根最妙,热泻则宜分水木通、赤茯,虚泻当升升麻可加于补剂,清泻宜涩肉豆蔻须配赤石脂。
若夫**不通则木通、车前、猪苓、泽泻、赤茯、白茯其要也。
十九病机脏腑用药规律
十九病机脏腑用药规律病机十九条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
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实际。
病机十九条是: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
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
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
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
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
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
《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
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
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
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展开全文中医的理论以脏腑为核心,临床上辨证施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
要了解脏腑发病及其用药法则,首先要了解它的重要性。
中医对于疾病,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对于病因,主要分为内、外和不内外因,对于辨证,主要分为八纲、六经、三焦以及卫气营血。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脏腑。
比如说:感受风寒引起咳嗽,因肺主皮毛,职司清肃,常用麻黄、紫苏疏散,杏仁、象贝化痰止咳,即使邪在鼻腔、喉头,出现鼻塞流涕,喉痒音嗄,治疗上也从“肺开窍于鼻”和“喉为肺系”来考虑,用辛夷、苍耳子通窍和蝉衣、胖大海等润喉。
这些药物都是走肺经的,也就是都通过肺脏来治疗。
再说,感受风寒后出现腹痛泄泻,饮食呆减,则因胃肠主受纳、消化、排泄,故常用紫苏、木香、乌药、生姜等温中散寒的胃肠药。
其中紫苏入肺脾两经,故既用于表、又用于里,象麻黄就不用了。
再比如说,咳嗽痰多,不因于风寒而因于湿浊,便从脾恶湿,用半夏、陈皮、茯苓等治疗,或者腹痛泄泻,不因于风寒而由于虚弱,便从脾主中气,用党参、白术、扁豆、砂仁,补中健运了。
这是经常遇见的病证。
可以看到无论是外感和内伤,外因和内因,都是通过脏腑后发生变化,药物的功效也是通过脏腑后才起作用。
倘然只知道感受风寒用发散,或者只知道某些药用于发散,而不从脏腑考虑,显然是不够的。
脏腑的功能各有特点,病邪的性质也各有特点。
一个脏由于本身变化和所受病邪不同,出现的证状就不一样,一种病邪由于侵犯的脏腑不同,发病也不一样。
总的说,所有病证包括病因,病机在内,都是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
为此,研究脏腑发病不能离开生理,也不能离开病因,病机。
同样地,研究用药法则不能离开气味、升降浮沉,也不能离开归经。
即如上面所说的八纲、六经、三焦和卫气营血的辨证,都不能离开脏腑,离开了脏腑便会落空。
还有经络,好象自成一个独立系统,其实也是以脏腑为基础,如手太阴经的主证为胸部胀满、咳嗽、气喘,都是肺脏证状。
于此可见,脏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经络是构成人体整体的重要部分,临床上必须重视脏腑发病及其用药法则,同时也要注意经络的联系和药物的归经。
执业中药师备考记忆口诀
执业中药师备考记忆口诀一、基础理论篇1.中医六腑对应:归心伏火胆相随,脾则中焦胃则食。
肠为下焦小肠勿忘,是胆之余有也。
2.中医在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正常态,望闻问切法则在。
禀气传遍藏中肠,天地人三才相连。
3.中药有甘苦寒热,成药辨别先知道。
至于八君子变化法,知道炮制所有。
4.中药归经注意重视,补药六经相对应。
气血津液皆要分,少阳心肺肺与心。
二、方剂篇1.四气五味人人知,和血结气散中气。
五脏平气五平汤,出则讲散与补补。
2.调经整脉方剂记,首推八建方剂力。
偏盛偏补都是宝,合用纲纪为最好。
3.范五乌头理头痛,理通络之不通。
八宝煎去邪降逆,草果陈皮暖里寒。
4.四神汤,甘麦薏芡。
麻婆豆腐水煎补,先熬黄豆再炖汤。
三、中药药学篇1.五种处理中药的方法,炮、泡、炒、蒸、炙。
与之对应有膏、丸、散、汤、丹。
2.化学成分要熟记,生物碱有毒要注意。
植物鞘质、粉毛细、木纤维都看。
3.中药炮制记一记,洗净炒炭沉淀。
蒸发提取留份量,和漂煮汤炖粉捣。
四、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篇1.中药药理有六大类,解热、消炎、强心花。
缓刑、镇静、加强免疫。
2.中药对症治疗多,祛风湿、降糖和血压。
消肿停痛祛湿邪,养阴滋补舒心窝。
3.了解中药的毒理学,乌头和附子注意。
利尿解毒行行行,海土龙血兽草目。
五、名方和化验配伍篇1.枳实与大黄同用,加芒硝泻肠胃。
连翘加石膏解腐臭,甘草泡生用什么?2.白术、茯苓祛湿淋,柴胡回风泄郁闷。
人参、黄酒提气血,熟地泡酒入补药。
3.红景天、枸杞滋养肝,丹参、郁李血脉顺。
人参知母益气阴,当归芍药活血均。
六、药理学篇1.中知生药能治病,任何草药都要了解。
方剂药理同医理,明了药效配方好。
2.药机制要熟记,解热、补气、养阴肾。
活血化瘀、疏肝胆,全部记下来离不开。
3.药代动力学要随时,进化出现就用进去。
半衰期用药频次,婴儿孕妇都要注意。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执业中药师备考记忆口诀。
希望能够帮助到备考的朋友们,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
中药歌诀总结及脏腑用药中药歌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记忆方式,通过押韵的歌诀来概括以及记忆中药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信息。
下面总结一些常用的中药歌诀,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脏腑用药。
1.【皮肤病】蓖麻粉、布全骨,槟榔树脂土柳叶地榆,广州田,石炭,黄连苦。
治湿热病名片贴,炉温毒,生于胸药疮藓湿痒,毒品会超风。
2.【心脑疾病】决明白,枸杞地,龙眼肉带着核覆盆莓,菊花脑,山楂橡树个。
偏方人参云灵道,参陈皮用加辅导补心活血老夫相,射干姜薄荷破。
3.【肝胆疾病】苦槟榔,苦味头,甘苓白,地色卓华砂器,鸡骨草,蛇床子向薄荷一斤何首乌,蒲公英,使完黄子,麻黄汤。
4.【肺部疾病】瓜篮子,桃仁子,枇杷叶养肺明润肺草,昆明池,炙甘草唐菖蒲。
五合金平健拘臾方,参伞草?雀麦呗甘麦决明草大戟翅(出)立体面临阶,参白鱼,生芦根。
5.【脾胃疾病】大黄花,西瓜胡,山楂薏苡桃根苦人参水,苍朮草,光得一斤商英语宽带?柚子痤疮状地黄一只兔,当彩头夜蓝红红红红红红。
脏腑用药是指根据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病症,选用适宜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脏腑用药。
1.【心的用药】常用药物:丹参、酸枣仁、当归、龙胆草、郁李仁、生地等。
适应病症:心悸、失眠、癫痫、不眠等。
2.【肺的用药】常用药物:款冬花、石决明、杏仁、白術、麦决明、松柏、咸薏仁、蒺藜、升麻、紫茄等。
适应病症:咳嗽、哮喘、鼻窦炎、气管炎等。
3.【肝的用药】常用药物:柴胡、郁金、朱砂、当归、丹参、牛黄、钩藤等。
适应病症:肝炎、胆囊炎、黄疸、目赤等。
4.【脾的用药】常用药物:党参、升麻、茯苓、白芍、泽兰、白术、山药、黄芪、炙甘草等。
适应病症:消化不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
5.【肾的用药】常用药物:菟丝子、山药、巴戟天、杜仲、肉苁蓉、何首乌等。
适应病症:肾虚、男性不育、阳痿、遗精等。
总结:中药歌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记忆方式,通过押韵的形式来记忆中药的名称、性味、功效等信息。
而脏腑用药则是根据不同脏腑的功能失调,选用适宜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五脏六腑主次药用药法则
五脏六腑主次药用药法则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机升降出人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利、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疹毒内陷)。
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而言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
固藏和泄利二便,因而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
升降浮沉之中,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周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有些药物同时具有既升浮又沉降的“二向性”,这是药物作用趋势的另一种表现,表明药物治疗范围扩大,如麻黄,既能升浮以发汗解表,又能沉降以利水消肿;有的药物还具有“多向性”,但也有药物升浮沉降均不明显,如南瓜子的杀虫功效。
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掌握升降浮沉的性能,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一般说来,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之证,用大黄、芒硝攻下。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当用羚羊角、石决明潜降;病势下陷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等药益气升阳。
决定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1、气味是决定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索。
一般而言,能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之味,温热之性;沉降性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昧,寒凉之性。
故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2、质地能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
一般花、叶、皮、枝等质轻药物大多是升浮的;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中医李茂昌总结五脏体用药对(三)
中医李茂昌总结五脏体用药对(三)右寸肺为娇脏,喜欢滋润。
如果没有水,肺里面很干燥,就会出现干咳,严重的肺津亏虚还会出现咳血,鼻子流血。
肺主皮毛,肺津亏耗还会出现皮肤干燥脱皮掉屑。
尤其在冬天,津水相对更为收藏,津液枯涸,就更容易脱皮掉皮,常年吸烟肺津耗损的老年人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天人合一,人体的肺相当于天地间的云,人体如果肺津亏虚了,类似云就很少,水汽少,云很难聚集成团,这时候没有阴的保护,阳光直射大地,大地就被炙烤的焦热龟裂。
肺中没有津液,就相当于没有云行水湿这样一个屏障,肺本身会燥,整个水液代谢也不能濡润五脏。
肺可以通过气来带动津液的输布从而濡润全身皮毛和脏腑。
肺燥以后,首先就会出现口鼻干燥,甚至会干裂出血,津液亏虚肝血也可能会不足,胃津也会亏虚。
消渴之三消,上消肺津不足,中消胃津不足,下消肾水亏少导致虚热。
治消渴病就要关注肺,出现口干口渴,就和肺有关系。
糖尿病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分成上中下三消,表现出来多食多饮尿多,多食是中焦的火相对亢盛。
多饮是肺津的问题,下焦尿多,肾中元气不足,无法收住水,表现为尿多。
虚火相对亢盛,津液本身就不足,就会出现阴阳俱虚。
阴阳俱虚这个问题我们在讲阴阳时已经详尽讲过,没有单纯的阴虚和单纯的阳虚。
在消渴的治疗中我们分成了上中下三消,需要有重点的治疗,但是我们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考虑,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都会导致整体津液不足,所以要上中下同调。
以肺津不足为例说到消渴,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深刻全面体会津液(体)在全身的一体周流,治疗时能全面考虑,能深刻理解肺津与其他脏腑津液为同一物质。
补肺之体的药不少,现略讲几味。
麦冬甘凉,入右寸肺,补肺之体,很特殊的一点是它不仅入肺,还入脾胃和肾。
滋阴的药大多易滋腻,如果大量的补水滋阴则不易流通运化,可是麦冬不但可以填补阴津,补肺脾胃肾之体,而且还能流动运化。
麦冬两头尖,具有这个特点的药就有一种行走开破之势。
服用麦冬能延年益寿,一般滋阴的药不善动,但麦冬身为滋阴药却还能祛痰,它可以化开凝聚的痰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山栀,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冰片。
肝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苁蓉。
4、平肝潜阳
(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脾
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莲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芡实。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蔻,白蔻仁,砂仁,草豆蔻,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蔻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栀子,芒硝,西瓜,绿豆。
1、滋肺阴——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2、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
3、敛肺气——白果,五味子,诃子,乌梅,粟壳,白芍。
4、通鼻窍——辛夷,苍耳子。
5、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生姜,紫苑,款冬花
6、清肺热——桑叶,黄芩,知母,栀子,瓜蒌皮,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7、宣肺气——桔梗,杏仁,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蝉蜕,百部。
8、降肺气——白前,前胡,枇杷叶,马兜铃,莱菔子,苏子,款冬花,旋复花。
9、清热痰——贝母,瓜蒌,天竺黄,竹沥水,胆星,射干,白前,黄芩,芦根。
10、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
11、化痰核——夏枯草,贝母,瓦楞子。
12、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黑白二丑,冬瓜皮。
1、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元参,天冬,枸杞子,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制首乌,桑寄生,沙苑子
2、温肾阳——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沉香。
3、固肾精——金樱子,菟丝子,桑螵蛸,莲须,芡实,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智仁。
4、填肾精——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
5、壮筋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
6、泻相火——知母,黄柏,泽泻,丹皮,地骨皮,元参。
胆
1、温胆(补胆)——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地黄,陈皮,半夏,生姜,干姜,当归。
2、清胆(利胆)——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芎,金钱草,苦参,栀子,茵陈,竹茹。
3、泻胆——龙胆草,茵陈,黄芩,川楝子,栀子,青蒿,黄连。
小肠
1、温小肠——同温脾阳。
2、清小肠热——木通,泽泻,栀子,黄芩,灯芯,瞿麦,滑石,茯苓,小蓟,蒲黄,车前子,茅根,猪苓。
胃
1、温胃阳——同温脾阳。
2、益胃阴——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
3、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滑石,大青叶,芦根。
4、散胃寒——良姜,生姜,丁香,草豆蔻,肉桂心。
5、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
6、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黑白二丑。
7、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枇杷叶,半夏,竹茹,乌药。
大肠
1、温大肠——同温脾阳。
2、涩大肠——诃子,乌梅,秦皮,肉豆蔻,莲肉,芡实,煅龙骨,煅牡蛎,伏龙肝,粟壳。
3、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败酱草,马齿苋,白头翁,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芒硝,黑白丑。
4、涤肠热——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黑白丑。
5、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当归,元参,麦冬,生地。
6、杀肠虫——使君子,苦楝皮,雷丸,南瓜子,槟榔,鹤虱,榧子。
膀胱
1、固膀胱——龙骨,益智仁,鹿角霜,白果。
2、温膀胱——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山茱萸。
3、利水——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防己,地肤子,车前子,通草,冬瓜皮。
4、通淋——扁蓄,瞿麦,海金砂,土茯苓,金钱草,木通,滑石,甘草梢,芒硝。
5、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知母,黄柏,龙胆草,金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