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翻译卷子2015年

合集下载

2015年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复习卷

2015年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复习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行拂乱其所为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90

行拂乱其所为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一说,使与书俱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99

无案牍之劳形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罔不因势象形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
16

至于负者歌于途 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25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7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岁赋其二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6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8 19
更 故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既克,公问其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故克之
46

舍问,其奚决焉? 孔子不能决也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7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7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佛印绝类弥勒
38 39
尽 进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8 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吾于《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55

徒属皆曰: “敬受命。 ” 夫子何命焉为
56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张养浩《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张养浩《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三事忠告》二则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教导,教诲)矣。

盖(副词,大概,用在句首,表示推测)一家之事,无(无论)缓急(缓慢、急迫)巨细(大小。

巨:大。

细:小),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治理百姓的长官。

牧:治理。

长:长官),百责所丛(指责任繁杂。

丛: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若(比如,像)庠序(xi áng xù,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若传置(chuán zhì,驿站),若仓廥(cāng kuài ,贮藏粮食和草料的仓库),若囹圄(líng yǔ,监狱),若沟洫(gōu xù,水道;沟渠。

洫:沟渠,田间水道),若桥障(桥梁),凡所司(掌管,管理)者甚众也。

相(察看)时度(du ó,计算,推测)力,敝(bì,破旧,坏)者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之,污者洁之,堙(yīn,堵塞)者疏(去掉阻塞使通畅)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为什么。

宾语前置。

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此念一萌(萌生,产生),则庶务(古时指各种政务)皆隳(huī,毁坏,崩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一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朝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矣。

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获罪于天。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文言文翻译】2004-2015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一、(2015年江苏卷)(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答案】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

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二、(2014年江苏卷)(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案】(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⑵句能理解“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和“诸”是个兼词,和语句通顺即可。

三、(2013年江苏卷)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翻译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翻译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这就是岳阳楼上见到的雄伟景象
22

①归来,返回
②归还
③归属,归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云归而岩穴瞑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而其归书也必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10

①路,途
②道理,规律
③道义
④说,讲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会天大雨,道不通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伐无道,诛暴秦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恰巧天下大雨,道路不通
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二个年青人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从着他
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
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七十岁随心所欲,任命念头都不会超过规矩,法度。
于是就假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行走了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头砌成的石阶
先帝创建统一天下的大业,还没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向他们征询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没有实行仁政的人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2015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年高文言文翻新I〔?宋史傅?〕【翻】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答案:我只知道我的君主能够称帝治中原片土地,若是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此马上去世。

〔关点:“ 唯〞,只;“ 帝〞,名做,治、称帝;“ 苟〞,如果;“ 当〞,判罪,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二酋面之,庶或万一可。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 个人),我也当与太子一起前去(同行),求拜两位将酋并当面斥,也万一能够成功呢。

〔关点:个句子中有一个前置句“不吾索〞,要翻成“不索吾〞;“ 〞,即使;“俱〞,一起;“面〞,名做状,当面;“庶或〞,也许;“ 〞,、成功。

〕新II 〔自?北史来儿?〕【翻】①陛下旅,百姓易咨怨,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百姓简单生出咨嗟怨怒,皇上巡游,生怕很不合适。

(关:、咨怨、游幸、非宜,全句马虎)②不能够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我不能够清凶的反叛,致使于王室到了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能再什么呢!(关: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马虎)剖析:中,第⑴句中的“ 〞是之意;“咨怨〞是怨恨、气之意;“游幸〞即游;“非宜〞就是不合适,不合适。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的反叛;“令〞是“ 〞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 什么呢。

北京〔?氏春秋去私?〕【】①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致答案:B(文中的“至公也〞是舜禅的行是天下最公正的)②忍所私以行大—A忍耐B容忍C⋯⋯狠心D控制答案:C(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大)【】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位自己的儿子而了舜B君可,非臣之仇也—您的是合适的,不是我的仇人是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件事上先生是听我的吧D此因此禁人也—是用来禁止人的法律答案:B(“君可〞的意思是国君您我能够担当此任)【翻】日月无私也,四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焉。

附答案 2015文言文复习实词虚词真题检测 全部来自高考真题

附答案 2015文言文复习实词虚词真题检测 全部来自高考真题

文言文复习实词、虚词真题检测【一】实词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射,娴.将略熟习B.逐贼危.崖高峻C.督.天下援兵督促D.次.顺义驻扎原文:A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B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D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1.C监督指挥2.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D.白刃始合.合:交锋原文:A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

2.C驻扎之所3. 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C.不接当事..矩度:气度..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原文:B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3.D规矩气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笃.而辞质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期:约定。

C.向人索.衣食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鲜:少。

原文:A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C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4.C索要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常有是训.矣训:斥责B.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牧:治理C. 相.时度力,弊者葺之相:观察D. 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愈:更好原文:A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

D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5.A经验,教训B选项的意思“何况管理百姓的长上官,是负有各种各样的责任的”。

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原文:A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2015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 年高语文言文阅读实词翻译汇编新课标I(《宋史•孙傅传》)【翻译】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新课标II(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翻译】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解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北京(《吕氏春秋•去私》)【实词】①至公也—A 到达 B 极、最 C 至于 D 导致答案:B(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 忍耐 B 容忍 C 对……狠心 D 抑制答案:C(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译选】A 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答案:B(“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翻译】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信)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信)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信)①言语真实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译文: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和玉器丝绸,不敢向神虚报,一定要诚实。

③可靠的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来往的行人。

①信用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②信物,凭据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如果前往却没有什么信物,那么就不能接近秦王。

③使者例: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译文:你马上去回绝那位信使,我们慢慢地再说这件事吧。

④音讯,消息例: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译文:大概是说我在京城考中进士,信使来报信早晚之类的事情。

①相信例: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译文: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的话,就和齐国绝交了。

②信任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译文:疏远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③守信用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译文:就径直上前怒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

①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译文:海上来客谈论瀛洲,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到。

②表不确实,随意,随便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译文:低头随手连续的弹奏着,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诉说出来。

动词①伸张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文: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正义。

②伸出例: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

译文:狼高兴的听从了他的话,把脚伸给了东郭先生。

2015年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年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2015年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101.再,zi(1)数词①两次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2.造,zo(1)动词①往,到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03.知,读音一:zhī(1)名词①知觉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③交情,来往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①知道,知晓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②主持,管理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例: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您从那里了解燕王?④识别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⑤交游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2015年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2015年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

2015年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本文是关于2015年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感谢您的阅读!2015年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61.涉,sh动词①徒步渡水例: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察今》)译文:澭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标记趁夜晚过河。

②乘舟渡水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察今》)译文:楚国有一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③进入,到例: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译文:驱赶着中原的士兵远征,进入江湖地带。

④经过,经历例: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报任安书》)译文:现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过一个月,就临近十二月了。

⑤漫步,散步例: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译文: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小门却常常关闭。

⑥阅览例: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

(顾炎武《复庵记》)译文:幼年时读书,喜欢《楚辞》,阅读过很多诸子的文章和经典、史籍。

62.胜,读音一:shng(1)名词,胜利例: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谋攻》)译文: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2)动词,战胜,取胜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比秦国弱,还有不用贿赂就可以战胜秦国的趋势。

(3)形容词①优美的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译文:我看那岳州的优美景色,全在一个洞庭湖上。

③盛大的例: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译文:我年少无知,却荣幸地亲逢这盛大的宴会。

读音二:shēng(1)动词,禁得住,忍得住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鸿门宴》)译文: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

例: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如果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就用不尽了。

63.识,读音一:sh(1)动词①懂得,知道例:识众寡之用者胜。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及例句翻译(21-4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及例句翻译(21-40)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21.非,fēi(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译文: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例: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译文: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译文: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③无,没有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译文: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例: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训俭示康》)译文: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22.复,fù(1)动词①回来例:昭王南征而不复。

(《左传·僖公四年》)译文: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例: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例:(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左传·定公四年》)译文: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例: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译文: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①夹层的,双层的。

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孔雀东南飞》)译文: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2015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翻译(专业版)

2015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翻译(专业版)

2015文言文阅读翻译(专业版)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做了礼部员外郎。

登第,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科”。

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

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给他讲天下之事,劝他赶紧有所更改,否则必然失利。

蔡翛为尚书,判断句。

傅为之言天下事,省略句。

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蔡翛,蔡京之子,靖康元年被赐死。

亟,jí急切。

败,事败。

)翛不能用。

(翛没有用孙傅之言。

翛不能用之。

)迁.至中书舍人。

(孙傅升迁做了中书舍人。

迁,古代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宣和末年,高丽国来朝贡,使者所过之处,征调民力修船,滋扰百姓、耗费民财。

孙傅进言,朝贡之事征用民夫妨碍农事,却对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说,他所说的和苏轼一样,奏请皇帝将他贬往蕲州安置。

调,征调。

骚然,骚动,动荡不安。

烦费,大量耗费。

农功,农事。

中国,国家,朝廷。

蕲qí州安置,宋时官吏被贬谪,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偶然与苏轼相合,也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按职责发表对事情的看法罢了,如果处罚他就不对了,许翰也被罢官。

给事中jǐshìzhōng,宋时为门下省之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

亡,通“无”。

责,惩罚。

过,错。

罢去,指免职。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征召他做给事中,任职兵部尚书。

召,征召来授予官职。

进,晋升。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向皇帝上书乞求复祖宗法律制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之法使民得利,熙,丰之法使国得利,崇、观之法使奸佞之人得利。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行)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行)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行)①行走例: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就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②运行例: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译文: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阳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阴阳的变化。

③经,历例:行年四岁,而舅夺母志。

译文:又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我母亲守节的志向,④离去,前往例:赵王畏秦,欲毋行。

译文:赵王害怕秦王,想不去。

⑤实行,施行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我赞许他能够实行古人从师的风气,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⑥行酒,给客人斟酒例: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译文:客人来了,没有不备酒招待的,有时给斟三次、五次酒,最多不超过七次。

①古诗的一种体裁。

例:《琵琶行》《兵车行》②行为,品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动作例:视为止,行为迟。

译文:眼神因此而专注,动作因此而迟缓。

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译文:吴巨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又在边远偏僻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

①道路例: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译文:沿着那条小道,去寻找那柔嫩的桑叶。

②古代兵制,二十五人为一行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译文: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军队里。

③行列,队伍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译文:全都和他商量,一定能使队伍和睦融洽,好坏各得其所。

④辈份例:汉天子,吾丈人行也。

译文: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

例: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译文:出门登车离去,痛苦的眼泪流个不停。

120个文言实词(含翻译)学生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含翻译)学生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一)1.爱,ài(1)名词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3)形容词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ān(1)形容词谢庄遂安。

(《冯婉贞》)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1)名词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3)介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ī,通“披”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bèi(1)动词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2)数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谋攻》)(3)量词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其归书也必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3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4


()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故自号曰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5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还自扬州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尽其肉,乃去
一狼径去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
停数日,辞去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俸去书来
去死肌,杀三虫
西蜀之去南海
68



全石以为底
苟全性命于乱世
69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70


()
()
()
()
()
()
()
()


入楚则盗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闻达于诸侯
忽啼求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又夹百千求救声
66


②()
③()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67



()


委而去之
睨之,久而不去
乃记之而去
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乃入吴寻二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便舍船,从口入
余始循以入
乃入据陈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草色入帘青
又入水击蛟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乃入见,问:“何以战?”
阳谷皆入汶
入则无法家拂士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71





咨诹善道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55


()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徒属皆曰:“敬受命。”
奉命于危难之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夫子何命焉为
苟全性命于乱世
五十而知天命
56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未能远谋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陈胜、吴广乃谋曰
57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启窗而观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观夫巴陵胜状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传一乡秀才观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
是日观道中石刻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云归而岩穴瞑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克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有所览辄省记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故自号曰醉翁也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0


()


顾野有麦场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1


()
89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广故数言欲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河曲智叟亡以应
90


()
()
()
()
()
()
()



()
()
缚者曷为者也
行拂乱其所为
4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具以情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答之
43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一说,使与书俱
百废俱兴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44

太医以王命聚之
45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46



孔子不能决也
舍问,其奚决焉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一狼得骨止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既出,得其船
遂迷,不复得路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或得日,或否
吾不得而见之矣
其龌龊亦耐不得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虽鸡狗不得宁焉
12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13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奉命于危难之间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5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皆平顶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9



言之,貌若甚戚者
蒋氏大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60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61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京中有善口技者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王日:“善。”
72


()



义不杀少而杀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道少半,越中岭
山多石,少土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少时,一狼径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曹刿论战
孔孟论学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51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其远古刻尽漫失
52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3


()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春和景明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赏赐百千强
62



有蛮隶窃其橐装似逃,获于新州
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63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请献千金
请说之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64

()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复前行,欲穷其林
65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十年春,齐师伐我
以至仁伐至不仁
伐无道,诛暴秦
14




并皆暴犯百姓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5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16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6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见小潭
吾不得而见之矣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见渔人,乃大惊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曹刿请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见公输盘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150)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1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2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