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下学期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624d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d.png)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有机合成材料的命名、结构、性质等方面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2.在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机理方面,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应用到实问题中;
3.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结构及性质;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及反应机理。
2.难点: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的理解与应用;有机合成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4)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
3.探究、讨论:针对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机理进行探究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应用、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安全、环保的观念;
(2)如何合理利用有机合成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8f45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7.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在探索有机合成材料的奥秘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调查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使用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分享你的发现和感悟。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某一性质,如塑料的熔点、合成纤维的强度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3.创新实践题:
结合所学知识,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具有环保理念的有机合成材料产品,并阐述其原理和优点。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2)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科技、生活等领域的最新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分类、特性和应用范围,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并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2.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生产过程,掌握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01d0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8.png)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制备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正确表达。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实现我国有机合成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而努力学习。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机合成反应,并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4.掌握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如化学合成、聚合反应等。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机合成反应类型的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书写,有机合成材料制备方法的应用。
2.针对难点内容的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有机合成反应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fb3e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7.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合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2.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实验演示材料;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和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新课讲解(15分钟)2.1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首先,向学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聚合物、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及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接着,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以聚合物为例,详细介绍聚合物的制备过程,包括引发剂的作用、链增长和链转移等关键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制备不同性质的聚合物材料可能需要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条件。
3. 实验演示(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实验过程中,解释实验原理和步骤,并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 学生实践(2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
通过给定的实验条件和材料,学生应用所学的有机合成材料制备原理和方法,自主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实验总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总结与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
6. 拓展延伸(10分钟)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展开有机合成材料的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介绍有机合成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能源等,并展开相关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b8648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1.png)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对有机物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内涵、特点及应用。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下学情分析需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机合成反应的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布置一道拓展性思考题:有机合成材料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减少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6.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查找关于有机合成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的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7.布置一份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有机合成材料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调查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a.利用生动的实例引入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如日常生活中的塑料瓶、合成纤维衣物等,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合成材料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结构与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机合成材料的直观认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20d7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8.png)
3.有机合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是实践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并能分析实验结果,为后续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学术道德,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生活经验层面,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科学概念和性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他们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作业量适中,保证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开展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同学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及其反应类型的认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整合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3f447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c.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体验和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实验,让学生知道区分不同塑料、不同纤维的简单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强化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通过“白色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也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合成材料的用途,学会热固性和热塑性、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区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翼装飞行让学生亲身感受翼装鸟人飞行的精彩瞬间【我了解,我憧憬】问题:结合视频“翼装飞行”里涉及的材料,及生活经验说说你了解的材料有哪些?【过渡语】学习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2)【讲解】讲解有机合成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介绍: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介绍: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过渡语】同学们最想先知道哪种材料那?(按照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顺序)认识“纤”姿百态的合成纤维。
【我实践,我展示】问题:入冬之前,我买了一件羊毛衫,大家看后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羊毛纤维的,有的说是合成纤维的,你可以帮我鉴别一下吗?【过渡语】这样的方法可行吗?先让我们感受一下几种纤维燃烧时的现象。
【我实践,我展示】活动内容:探究常见纤维燃烧时的现象【过渡语】看来刚才的同学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让我们来尝试一下。
【我实践,我展示】让提出方案的同学来完成实验,教师协助。
【讲解】介绍常见的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以及制成的不同制品【我实践,我展示】问题1:你知道自己穿的校服是用什么纤维做的吗?你认为这种布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问题2:要是换成天然纤维制校服,你的意见那?介绍: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缺点问题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如何设计纤维的使用?介绍:混合纺织的优点认识“塑”我风采【我实践,我展示】活动内容:1、连接折断的学生尺(材质:塑料)2、给塑料袋封口(材质:塑料)问题:是所有的塑料制品坏了之后,都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修补吗?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对比实验,老师连接折断的插座,学生连接折断的学生尺【过渡语】想知道是原因导致的吗?【我自学,我感悟】请阅读教材106页第四段、第五段和107页第一段、第二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f64d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f.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2.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3.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3.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有机合成材料是由碳元素为主要构成元素的材料;•根据其结构和性质,有机合成材料可以分为聚合物、纤维素和合成橡胶。
2. 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有机合成反应是指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将简单的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有机合成反应主要依靠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化学键进行重新组合。
3.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聚合法:通过将单体分子进行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缩合法:通过两种或更多有机物分子间的反应,生成较大分子量的有机合成材料;•溶胶凝胶法:通过溶胶和凝胶的形成,合成纳米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并提问有机合成材料的重要性。
–提示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特点是由碳元素为主要构成元素。
3.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20分钟)–解释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即通过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化学键进行重新组合。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反应的过程和作用。
4.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30分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法、缩合法和溶胶凝胶法。
–在介绍每种方法时,结合实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制备步骤和原理。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分组讨论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案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应用案例进行分享,并说明案例中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6.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9656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0.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常见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对材料的认知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第二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阐述了有机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第三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有机合成材料这一专题,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学会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2.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合成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111bd19e31433239689382.png)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解常见的材料及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2.初步学会区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启发、阅读、讲解、讨论等。
五、教学过程化合物的分类【投影表格】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学生回答】机合成材料【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学生听讲,息有机高分子材料【投影图片】【播放视频】举例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的应用【过渡】几种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生活中有哪些有机高分子材料呢?【展示图片】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并说出哪些是热固性塑料,料【展示图片】【疑问】怎么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认识生活中的纤维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图片】了解合成橡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过渡】【投影图片】如何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呢?学生认识到不合理使用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四、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展示图片】【学生交流讨论】得到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措施五、新型高分子材【展示图片】学生了解一些新型材料。
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b80b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2.png)
过程: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有机合成材料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有机合成材料案例进行分析。
(4)有机合成材料的鉴别方法:观察、实验等。
(5)有机合成材料的环保问题:废弃物处理、可持续发展等。
2.教学难点:
(1)有机合成材料的本质特征:高分子化合物、人工合成等。
(2)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等。
(3)有机合成材料的鉴别方法: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4)有机合成材料的环保问题:废弃物处理技术、环保法规等。
-合成纤维: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用于服装、家居、交通工具等。
-合成橡胶:通过合成方法得到的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用于轮胎、密封圈、电线电缆等。
3.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人工合成:有机合成材料是通过化学反应人工合成的,不是天然存在的。
-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材料是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5.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特点、应用等内容,以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课件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可以使用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思考问题等。学习任务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物质的分类,知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将这些已有知识与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分类联系起来,形成对有机合成材料更全面的认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ca5e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b.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2.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有机合成材料,属于九年级下册化学的范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特性以及应用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有机合成材料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加对有机合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性;–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能够分析和解释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性;–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性;–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有机合成材料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用到了哪些有机合成材料?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回答。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课件或教材上的有机合成材料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特性分析(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例如,可通过讨论塑料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塑性、耐酸碱、绝缘等特点,并通过课件或教材提供其他实例进行分析。
应用领域(15分钟)通过课件或教材上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例如,讨论合成纤维在纺织业中的作用、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综合探究(15分钟)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并组织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一个有机合成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
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54ad2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45.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秀教案(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了解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开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2.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上网等方法了解合成材料的使用现状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使用塑料不当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体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逐渐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2.组织各小组开展有关塑料的调查活动;
3.有序、高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
四、教学打算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学生打算: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各种材料的开展趋势和使用的利与弊。
五、教学过程环节。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693b7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6.png)
2.讲解新课:详细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合成材料的简单制备实验,如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用途和环保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对于重点知识,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形式进行巩固,使学生扎实掌握。
-对于难点知识,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攻克。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资讯,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等基本概念,但对于有机合成材料这一部分内容,他们在认知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2.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交流对有机合成材料的新认识。
3.教师强调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并思考其优缺点和改进方法。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种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思考如何改进这些材料的性能或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69e93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0.png)
⑥有机合成材料的环保问题:有机合成材料难以降解,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因此,研究和开发可降解的有机合成材料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
3. 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4. 实践与创新意识: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视频:播放有关合成材料制备和应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合成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过程。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实物模型: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成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实验室设备: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合成材料性质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3. 分析与推理: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能力,提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实践与创新: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学生能够理解科学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f18f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8.png)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2.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辩证地对待塑料的利与弊。
三、教学过程【旧知回顾】物质的分类。
【交流讨论】从物质分类角度判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属于哪类物质?【总结与交流】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它们与我们之前所接触到的物质都不同,都不属于酸、碱、盐及氧化物,而属于另一类物质——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过渡】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
【播放视频】《认识有机化合物》【总结】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有机物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视频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并说一说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总结与交流】其中,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是有机物,而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总结】化合物可以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而一般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但由于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物质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金刚石、石墨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单质,不是无机物也不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3第一段内容,说一说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
【讲解】1.碳原子可与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2.碳原子之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3.含相同的原子和相同原子的原子数时,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
【交流讨论】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总结与交流】有机物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分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又简称有机高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c9cf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9.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一:红磷燃烧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小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通意义?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讲解】这是因为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e2f6cb52acfc789ebc9c3.png)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1、塑料[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①雨衣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③手电筒的外壳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2、合成纤维[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3、合成橡胶【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下学期有机合成材料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有机合成材料目的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
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机合成化学这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创造新有机分子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发现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和新理论是有机合成的创新所在。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的热分解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有机物尿素,揭开了有机合成的帷幕。
100多年来,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有机合成发展的基础是各类基本合成反应,不论合成多么复杂的化合物,其全合成可用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sis Analysis)分解为若干基本反应,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
每个基本反应均有它特殊的反应功能。
合成时可以设计和选择不同的起始原料,用不同的基本合成反应,获得同一个复杂有机分子目标物,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这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称为“合成艺术”。
在化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一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同时有多个工作组的报导,而其合成方法和路线是不同的。
那么如何去评价这些不同的全合成路线呢对一个全合成路线的评价包括:起始原料是否适宜,步骤路线是否简短易行,总收率高低以及合成的选择性高低等。
这些对形成有工业前景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现代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复合材料将不同功能和性能的多种材料用化学方法使其结合成一体,将产生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并优点互补的新型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
如将碳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中使复合材料强度增加,用于制造网球拍、高尔夫球棍和滑雪橇等。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酯的复合体,可以用于结构材料,如汽车和飞机中的某些部件、桥体的结构材料和船体等,其强度可与钢材相比。
增强的聚酰亚胺树脂可用于汽车的塑料发动机,使发动机质量减小,节约燃料。
(2)陶瓷基复合材料为改变陶瓷的脆性,将石墨或聚合物纤维包埋在陶瓷中,制成的复合材料有一定的韧性,不易碎裂,而且可以在极高的温度下使用。
这类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望成为汽车、火箭发动机的新型结构材料。
金属网陶瓷基材料具有超强刚性,可作为防弹衣的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在金属表面涂层,可以保护金属表面或赋予金属表面某种特殊功能,如金属表面涂油漆可以抗腐蚀;金属表面作搪瓷内衬可制造化学反应釜;金属表面镀铬可使表面光亮;金属表面涂以高分子弹性体赋予表面韧性,可作为抗气蚀材料用于水轮机、汽轮机的不锈钢叶片上,延长其使用年限;在纯的硅晶片上复合多层有专门功能的物质可用于计算机的集成电路片。
近年来出现的铝硼纤维,其比强度为铝合金的2倍,比模量为铝合金的倍,用于飞机,质量可减小23%~40%。
铜钨纤维可耐1 100 ℃~1 300 ℃的高温。
其他复合材料如在醋酸纤维片上涂上氯化银及多层不同的染料化学品便成了彩色胶片。
在木材上浸渍高分子单体,经引发聚合后就可制成表面光洁、内部结构增强的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
混凝土高聚物复合材料可使混凝土增强和增韧。
总之,不同材料的复合是研究新型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利用回收的废塑料使之资源化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主要有如下三种:(1)直接作为材料:这种方法常称为材料再循环(Material Recycle)。
对于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废弃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可以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然而收集到的废塑料制品,常常由于所用材料无法迅速辨认而给再利用带来困难。
极性的聚氯乙烯与非极性的聚烯烃是不能很好混熔的,即或暂时熔在一起,也会很快破裂,而且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型号的塑料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特性,因而废塑料的分类成为再利用的关键。
对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由于它的不熔、不溶性,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把它粉碎后加入粘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2)制单体和燃料油:这是一种化学再循环(Chemical Recycle)。
把聚合体再转变成单体的操作被看成是一种绝对循环,但目前只有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热分解和聚酯的醇解比较容易实现。
不过,由聚烯烃类制取乙烯、丙烯等单体的工艺也在研制中。
难制成单体的废塑料则可以用来制造燃料油,其方法是将它放入外热式加热炉内,以分子筛等硅铝酸盐为催化剂,在加热到430 ℃~460 ℃时,即裂解成低分子的石油烃,再通过分馏便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有用的液体燃料。
但这时不应使用含氯、含氮类废塑料,否则会产生氯化氢、氢氰酸等有害气体,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
(3)制燃料气这是一种热再循环(Thermal Recycle),但严格地说它不是再循环,只是有效地利用了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而已。
所用的方法实际上是类似古老的烧木炭的热裂化工艺,通过内部直接加热的内热式反应器来制造燃料气体。
热裂后得到的氢和C1~C4气体烃可直接供加热燃烧。
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1)组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由图形、塑料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组成。
其中图形为带三个箭头的等边三角形;0代表材质类别为塑料,塑料代码为0与阿拉伯数字顺序号组合的号码,位于图形中央,分别代表不同的塑料;塑料缩写代号位于图形下方,见下表和下图。
塑料名称、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聚酯 01 PET高密度聚乙烯 02 HDPE聚氯乙烯 03 PVC低密度聚乙烯 04 LDPE聚丙烯 05 PP聚苯乙烯 06 PS其他塑料代码 07 Others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示例(2)颜色一般为黑色,也可以用其他醒目的颜色,要求均不易褪色或脱落。
模塑的可以与制品颜色相同。
(3)制作可以采用模塑、印刷或喷涂等方法,但应不损害塑料包装制品的性能。
(4)设置的数量每件制品一般为一个,如有必要还可增加。
(5)设置的位置一般应位于塑料包装制品明显处,如袋的正面、箱的四个侧面、瓶(桶)体外侧或底部。
导电塑料为什么能导电导电塑料为什么能导电这是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论据。
比较多的科学家认为,导电塑料能导电,是由于其中掺杂了碘一类的元素起了决定作用。
聚乙炔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其中的碳原子利用两个电子与旁边的碳原子结合(双键结合),另一个电子与相反方向的碳原子结合(单键结合),剩下的一个电子与氢原子结合,聚乙炔就是由无数个这种结构组成的。
与普通的塑料相比,碳原子由双键和单键交替组成的塑料,具有电子容易流动的性质,如果在其中加入碘等杂质,电子就会被杂质吸引,电子原来所在的位置就会出现空洞。
于是,其他电子就会先后流动起来,以弥补这些空洞,从而产生了电流。
还有些科学家从电子能带的概念来解释塑料导电的原理。
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称为能带,填满了电子的能带(称为满带)是不能导电的,没有电子的能带(称为空带)也不导电,塑料在没有掺杂碘时,其原子结构中要么是完全填满了电子的满带,要么是一个空带,所以都不能导电。
但掺杂了某种元素之后,原子中有些电子被释放出来进入空带,使其部分地填充电子,而从满带中逃离一些电子则使满带部分地空缺,这样就使本来不能导电的塑料具有了导电性。
还有一些科学家对掺杂了碘的聚合物为什么能导电提出了新的理论,但有些问题至今还解释不清。
导电塑料的前途导电塑料的前途是广阔的,人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例如,人们期待开发通电后可以发光的导电塑料,这些材料在各种设备中有广泛的用途。
再比如,科学家们开发出的聚乙炔,具有碳原子直线结合的链式结构,日本筑波大学的赤木教授则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螺旋状链式结构的聚乙炔。
如果使具有导电性的物质呈螺旋状,就可以制成电子零件中不可缺少的线圈和电磁铁,精密地加工螺旋状的聚乙炔,还可以制成分子大小的线圈和电磁铁。
此外,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导电性塑料制作分子大小的电路,进行作为计算机计算基础的二进制的研究,也许有一天笔记本电脑可以装入手表中。
化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人类生活到社会发展,无不与化学有关。
据统计,世界上化工产品的种类已达7万种之多,化工总产值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约5 000亿人民币)。
可以说,化学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化学还在控制疾病、延长寿命、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食物的储存和防腐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也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起初人们试图通过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来解决污染问题,而后又通过法规来对废物的处理进行管理。
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治理。
绿色化学作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